骨頭湯是不是熬得越久越好?


現代人煲湯,都喜歡把食材長時間的放在鍋里細火慢燉,覺得只有把食材煲的久了才能把裡面的營養給煮出來。其實這是人們長期受到飲食傳統觀念的影響,這樣的認識實則是缺乏營養常識的,是不科學的。這樣長時間的熬煮食材,不但不會增加營養,反而可能會破壞食材本身的營養元素,不利於人們的健康。下面小編就把煲湯的一些誤區給大家腦補下,趕緊跟著小編學起來吧。

誤區一:煲湯越久,營養越高

很多人認為湯煲得越久越夠火候,營養也越好。所以,「老湯」往往一煲就幾個小時。其實,經過長時間的煲煮,許多營養素還遭到破壞,煲的時間越長,蛋白質變性越厲害,維生素被破壞得越多。老湯僅含有極少量的蛋白質溶出物、糖分和礦物質,只能說比白開水多一點點營養。因此,煲湯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兩小時以內為宜。

誤區三:喝雞湯補蛋白質 吃肉不如喝湯

可能有很多人認為肉湯、雞湯、魚湯等是營養上品,薈萃了肉類的營養精華;還有人認為煮過湯的肉和魚猶如中藥被煎過後變成的藥渣,其營養成分已所剩無幾。其實這都是嚴重的誤解,肉類湯味鮮可口,但「鮮」並非是營養豐富的標誌。湯之所以鮮是因為煮過之後肉類中的一些氨基酸溶於湯內。氨基酸是鮮味的來源,然而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卻不能完全溶解於湯里,大部分的蛋白質還是留在「肉渣」中,只喝湯不吃肉的做法是不對的。

俗話說,「吃肉不如喝湯」,肉湯的鮮味往往超過了肉的鮮味,人們由此而誤認為肉的精華都跑到肉湯里去了,湯的營養比肉好。其實,老火湯的鮮味,是因為經水煮後肉類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於湯內,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質仍呈凝固狀態留在肉里,而非溶於水中。煲兩個小時以上的湯中,蛋白質含量也僅為肉中的5%左右,還有95%的營養成分留在「肉渣」中。因此,只喝湯不吃肉,只是滿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營養成分還是在肉渣里。

誤區四:喝骨頭湯能補鈣

傳統觀念認為骨頭湯補鈣,但骨頭裡面的磷酸鈣十分頑固,很難溶解到湯里。即使是很濃的骨頭湯,平均100毫升湯里也只有2~20毫克的鈣質,正常成人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鈣,相比起來可謂是九牛一毛。如果想補鈣,建議每天飲用一杯牛奶,奶及奶製品是補鈣的良好來源。

誤區五:湯越濃越營養

「湯越濃,營養越高」,其實並非如此。豬骨、雞肉、鴨肉等肉類食品經水煮後,能釋放出肌肽、嘌呤鹼和氨基酸等物質,這些總稱為「含氮浸出物」。很顯然,越美味的湯,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長期攝入過多的「嘌呤」可導致高尿酸血症,後者是引起痛風病的罪魁禍首。

並非人人都能喝這些經過久久熬煮的老湯,像痛風病人、糖尿病患者,因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經過肝臟的加工而變成尿酸經腎臟排出體外,因而過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腎臟的負擔。湯的鮮美還與湯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關,這些都不利於糖尿病病情控制。

從上面可知煲湯其實也是一門學問,不正確的煲湯不但不能起到營養保健的效果,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天氣冷了,大家快按照正確的方式煲湯喝吧。

健康養生微信公眾號:syt399,您身邊最快捷、最簡單、最快樂的養生小幫手~


骨頭湯中富含膠原蛋白,常喝骨頭湯可以抗衰老,還能起到增強血細胞造血能力的作用,骨頭湯的營養豐富,是大家日常養生的好選擇。俗話說骨頭的精髓在湯里。生活中,大棒骨湯、排骨湯、鴨架子湯等各類骨頭湯也切實其實到處可見。

那麼骨頭湯是不是熬的時間越長越好的呢?其實是不需要熬那麼久,湯變白了就可以給喝了,任何湯不可超2小時,否則營養全流失,下次煲骨湯時放三滴醋把骨里的鈣析放出來,這樣會更加利於吸收的。

食材準備:

  • 大骨頭 1個

  • 山藥 1根

  • 鹽 適量

  • 姜 5片

  • 大蔥 適量

  • 干辣椒 2個

  • 香菜 適量

  • 蒜頭 2粒

(1)將剁好的大骨頭塊放入鍋里,水淹沒骨頭塊然後燒開,再把它撈出洗凈血塊;

(2)山藥去皮洗凈切塊;

(3)蔥姜蒜切片,辣椒可根據自己口味而定;

(4)大骨頭和山藥放入煲中,將蔥姜蒜撒上去,滴入一點點色拉油;

(5)煲湯時間90分鐘,快煲好的時候提前放入適量的鹽和雞精,最後撒上香菜即可。


推薦閱讀:

紅蘿蔔纓子怎樣做好吃?
炒菜時乾花椒為什麼要泡水?
怎麼做最正宗的川菜魚香味?
肉怎麼炒才嫩?
三文魚可以紅燒嗎?

TAG:老火湯 | 烹飪技巧 | 美食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