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謀朝篡位,王莽為何評價不如趙匡胤?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

我認為所有歷史評價要麼是當時社會問題的投射,要麼是當代人孤陋寡聞的結果。

這裡不說王莽,說兩個大家熟悉的人,雍正和董卓。

為什麼說歷史評價是當時社會問題的投射?

以雍正皇帝為例,雍正皇帝在晚清以前作為「列祖列宗之一」,在官方評價體系里是非常正面的;即使是在社會底層幫會道門話語體系里,今天的學者也沒能找到任何負面的評價》(《蒙冤敘事與下層抗爭:天地會起源傳說新論》一文,載《南京大學學報》2016年第5期)

然而到了19世紀最後十年以及二十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反滿運動風起雲湧,任何清朝皇帝都會被革命者無情的鞭笞和刻意的貶低,下面是《清代野史》里所收錄的《清代外史》目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二月河小說被改編為著名電視劇《雍正王朝》後,雍正皇帝的評價相比二十世紀前半葉,立刻有了180度的大反轉。下面是搜索引擎上的截圖,大家同樣可以感受一下——

相信大家對「歷史評價是當時社會問題的投射」已經有了比較直觀的認識了。

沒錯,在20世紀前半段,為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那時對於雍正皇帝的評價就集中在「暴虐」、「殘忍」、「荒淫」上,他也不可能有正面評價;而到了現在,我們距離清朝已經100年了,而「改革」成為我們時代重視的問題,那麼自然,我們就開始把重點放在了雍正皇帝改革上了。

雍正皇帝說完,接下來再說董卓。

為什麼我說董卓代表了當代人的孤陋寡聞呢?

因為在我們看來,董卓就代表暴虐、殘酷的權臣形象,大家都還記得他是怎麼殘酷的殺害漢少帝、放火燒毀洛陽,他死後老百姓都想吃他的肉。

但是這並不是歷史的全貌,通過考古,我們發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董卓在西北地區老百姓心目中是「豪傑」、「出類拔萃」、「英豪」的代表。

比如曾經出土了一個唐代一位出身西北的高級軍官墓志銘,墓志銘不但稱讚了主人,還稱讚了這位高級軍官的幾位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因為長得很帥,所以被評價為「類董卓之儀形」。

相信大家都知道,如果一個人在當時是負面評價的話,是不可能拿來作為評價標準的,比如我們形容一個人帥,一般會說「長得像梁朝偉」、「長得像劉德華」,一定要和歷史人物掛鉤,也會說一些正面人物,比如「貌比潘安」,極少有人會說「長得像汪精衛」,儘管汪精衛是近代著名大帥哥。

所以,有很大可能董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他的評價比我們想像中要高得多。

其實還有一個著名例子,就是曹操,今天我們都認為曹操是大英雄,至少也是大梟雄,但是在西晉末年,人們可能就不是這麼看的了。

「人豈不自知!卿言太過。朕若遇漢高祖,當北面事之,與韓、彭比肩;若遇光武,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宜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效曹孟德、司馬仲達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後趙石勒就一點兒也不認為曹操是什麼英雄、奸雄,認為他和司馬懿一樣,是欺負孤兒寡婦的狐狸精。(手動滑稽)


王莽謀朝篡位屬於外戚當權亂政,王莽即無戰功又無拿的出手的政績,只是靠著收買人心等一系列手段而謀朝篡位,而且其上位以後雖然實施了很多改革新政,但都是華而不實的改革,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政令又朝夕令改,最後加劇了社會矛盾,只是存在十幾年就被光武帝劉秀的東漢取代,得國之不正,存在時間之短,更像是一場鬧劇。

趙匡胤是五代十國後周大將,手握兵權,並隨周世宗征伐南唐及其北伐契丹時屢有戰功,後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代周立宋,趙匡胤立宋時只有原後周的一隅之地,雖然有周世宗改革國力而強的成果,但周圍還有大大小小數個國家,通過一系列戰爭,宋完成全國大部的統一,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將混亂的華夏的文明拉回正軌,開啟了兩宋三百餘年的文化盛世;五代十國時期,武夫亂國,動輒亡國滅族,道德淪喪,華夏大地一片烏煙瘴氣,而趙匡胤結束了這個亂世了,也算功德一件,趙匡胤以仁義治國,無論前朝周恭帝還是其他國家的亡國之君,都善待之,一改自南北朝時劉宋武帝劉裕起殺亡國之君斬草除根的惡俗;可惜其弟宋太宗即位後,那些亡國之君毒殺的毒殺,賜死的賜死,再開惡例,而且其重文輕武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閹割了華夏的尚武精神,當然整體上說,趙匡胤可以稱之為雄才大略。


王莽新朝得國最為可笑,又無能力延續,維持十幾年後身死國滅,後一個朝代東漢將其永遠釘在謀朝篡位的恥辱柱上,當然評價不高。

趙匡胤以原後周一隅之地,統一全國大部,開兩宋文治三百年時間,存國久遠,後世元朝雖對宋朝不感冒也並沒有刻意描述宋太祖趙匡胤謀朝篡位之事。

一比之下,高下立見,趙匡胤所為王莽差之千里。


王莽評價不高的原因有很多,這裡只簡述幾條主要原因:

1、王莽是外戚奪權篡位,外戚干政在儒學家眼裡是被唾棄的,更何況這位不但干政還奪權即位了,可以想像得出後代統治者和文人墨客如何評價他了。

2、王莽對國家沒有什麼重大功績,靠的是玩陰謀手段步步高升,他即位後推行的新政,雖然出發點是好的,可是最終結果卻慘不忍睹,導致國家民不聊生,直接導致了農民起義的爆發。

3、漢朝當時雖然衰弱了,但畢竟還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碩大一個國家沒有一寸領土是他打下來的,但是卻被他竊取了,而趙匡胤是一點點靠自己的能力和功績奪得政權的,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時,其國家領土還非常小,又是靠著趙匡胤的本事打天下,最終統一全國大部分地區,一個竊取,一個建立高低立判。

4、趙匡胤的宋朝延續時間比較長,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對比王莽的新朝,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是鮮明的對比,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地位可以說是封建社會最高的,文人的地位高了,筆杆子少不了些歌頌讚美本朝之類的詩賦,當然也少不了批判那些靠陰謀手段奪權篡位的外戚和野心家。

5、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歷史書寫總是容易被後代的統治者美化或者醜化,王莽的新朝時間太短,還沒來得及被世人認可,更要命的是後來的統治者劉秀是西漢的皇族後裔,你王莽無寸功篡奪了劉氏天下,作為劉氏後代又是東漢王朝的統治者,對他王莽是恨之入骨,可能會有好的評價嗎?東漢王朝又延續了將近200年,統治者和文人墨客的口水早已把他淹死在十八層地獄,想有人替他翻案比登天還難。


謝謝邀請,我的答案是:

趙匡胤靠的是軍事實力奪的權,王莽是和平演變奪的權;趙是大宋的開國君主,國家延續上百年,王是不被歷史認可的新朝君主,十五年而終;趙是軍人出身,稍有溫柔就被認可,王是儒學大家,人們對他的道德期望苛刻……

王莽的改革,不僅觸動了上至豪強、下及平民的利益,導致社會動蕩;又因為改制後,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天災不斷,饑荒四起,廣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對外政策失誤,導致內外交困。於是,天下開始盛傳起「王氏必滅,劉氏當興」的讖言。

【木林讀史】正在連載自己對王莽的系列文章,還請有興趣的朋友多指教!


雖說王莽跟趙匡胤都是謀朝篡位,但是本質是有很大的不同,更可以說是完全相反,而且在上任之後的做法將兩個王朝引入了不同的方向!

首先從篡位的背景看,王莽篡位的漢朝是一個統一的大一統王朝,儘管漢朝末期漢朝不比其全勝時期!而趙匡胤篡位的是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亂世。所以從這個背景看,趙匡胤是結束了亂世,而王莽是結束了一個統一的「盛世」。

再者從篡位之後王莽新朝與宋朝的走向來看,宋朝迎來了盛世,文化與經濟空前繁榮,而王莽雖然實施了一系列的超越那個時代的新政,但是反倒是更加加劇了當時的矛盾,所以從王朝走向來看,宋朝朝著更好的方向走,而王莽新朝則走向了另一個深淵。

從篡位背景與篡位後的王朝走向看都是趙匡胤更深得民心,自然而然趙匡胤獲得的評價要高過王莽!

趙匡胤


怎麼說呢,中國歷史允許你當皇帝,篡位,但是你當皇帝以後要做一些對百姓好的事情才認可你,王莽只顧著自己享受,15.年都過不。趙匡胤就厲害了,懂得歷史的發展規律,我雖收你軍權,但是待遇還是一樣的,大家享福就好了,不一樣,太不一樣


推薦閱讀:

一代賢帝王莽為何被黑幾千年?

TAG:宋朝 | 趙匡胤 | 王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