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李自成搗亂,明朝是否能夠戰勝滿清?


首先感謝邀請!

若沒有李自成搗亂,還有張獻忠搗亂呢,呵呵。只要是天災繼續,朝廷又無糧可賑災,農民領袖還會層出不窮的。

呵呵,好吧,如題所問,我認為若沒有李自成搗亂,明朝完全能夠戰勝滿清。我們把時間定在崇禎九年,假設李自成十八人進入商洛山餓死,張獻忠真的投降了。咱就先分析一下若沒有李自成的搗亂,明朝內政會如何。

首先先看邊軍,關寧鐵騎每年數百萬兩的軍餉,而且他們已經被遼東將門集團控制,屬半軍閥性質,而他們的作用呢也只是保證錦州、寧遠、山海關的不失。對於滿清的多次繞道喜峰口入寇中原無計可施。其次,明末的九邊精銳,說句實話九邊的精銳也就是各個軍鎮總兵的家丁,攏共也就是萬把來人。剩下的號稱數萬大軍其實都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農民,唯一比農民強的就是他們聽的懂號令。至於阻擋滿清的入寇,幾乎是天方夜譚。其次再看內軍,有盧象升的天雄軍,孫傳庭的秦軍,洪承疇的洪軍,梁紅玉的白桿兵。這些軍隊的戰鬥意志還是很可觀的,對上滿清的騎兵雖然略顯勢弱,但並非沒有一拼之力。以上就是明末所有具有戰力的軍隊了。

而至於滿清,那時剛剛建立政權充滿朝氣。滿、蒙、漢八旗軍制,全民皆兵。戰力強悍,以騎射為主。看似不可戰勝,可他們有與生俱來的弱點,致命的弱點,就是人太少。滿打滿算幾十萬男女老少,純種的滿洲八旗軍隊從十歲以上到五十以下頂多也就能湊十萬。而且他們沒有水軍,雖然孔有德於登州叛亂乘船遼東投降滿清,可他帶走的只是火器技術,水軍實力幾乎為零。在軍力補給方面和明朝相比差的不是一丁半點,當然這不是滿清的錯,怪只能怪他們的祖先非要往老林子里鑽,人口不是被狼叼了就是被熊瞎子摸了。

經過對明朝與滿清的軍事實力對比,我認為戰勝滿清還是非常可能的。我認為明朝勝利的關鍵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尤其對這些馬上民族來說城池並不像中原王朝那樣重要。就如當初薩爾滸戰役,即使明軍攻破了赫圖阿拉依然解決不了滿清問題。

1、由於九邊防禦能力薄弱,明朝可以安撫祖大壽撤回錦州的軍隊,充實九邊,只留寧遠、山海關兩處關寧鐵騎,防禦滿清足矣。若朝臣崇禎怕承擔棄地的污名,可於錦州留下殘弱兵士,待其自滅。

2、堅壁清野。調孫傳庭的秦軍、盧象升天雄軍護衛京畿,洪承疇的洪軍加上從錦州撤回的關寧鐵騎隱蔽駐紮於喜峰口。山海關,寧遠的關寧軍堅守關寧防線,待滿清入寇,可於喜峰口放滿清入關(反正也守不住),秦軍,天雄軍於京師與滿清展開會戰,不用取勝關鍵在於消滅其有生力量。洪軍與撤回的關寧軍夜襲喜峰口堵住滿清的退路,然後調天下兵馬圍獵滿清。至於山海關、寧遠的關寧鐵騎可於此時出城騷擾滿清留守的軍隊使其後方不穩。相信這一戰是消滅不了滿清的,因為軍力強悍程度問題,洪軍堵住的喜峰口也必定會被回撤的滿清攻破,但是這樣可以極大的消耗滿清的有生力量。雖然明朝消耗的會更多。但是從綜合國力來講,損失巨大的還是滿清。也可以經此一役打破滿清不可戰勝的神話提升士氣,鍛練軍隊。

3、當明軍無畏滿清時,方可整頓軍備嘗試主動出擊,否則再牛逼的軍備也於事無補,最後還是老話,發展火器裝備,向澳門的西班牙人學習先進技術。因為步兵想干過騎兵,干過騎射,還想打殲滅,必須要有火槍和大炮的。

綜上,若沒有內亂,明朝完全能夠戰勝滿清,而且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軍事消滅,徐徐圖之。一種是把他耗死,就像當年的熊廷弼一樣,這種耗死滿清的策略我下次再說,呵呵??!


假如沒有李自成搗亂,明朝是否能夠戰勝滿清? 我們只是從軍事上來說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細數就會發現,明軍基本上所有的精銳部隊,全都是在遼東覆滅的。所有的精銳部隊一旦調到遼東,就沒有一個能再回來。

而這些部隊隨便一個部隊南下都能打的李自成到處跑了。比如祖寬頻著三千關寧軍鎮壓農民軍,盧象升說:「援剿之兵,惟祖大樂、祖寬所統遼丁為最勁,殺賊亦最多。」在崇禎八年,祖寬在河南大敗張獻忠。

隨後張獻忠,高迎祥組成聯軍大戰三千關寧軍,結果也是在龍門、白沙、確山接連被打的大敗,而盧象升更是由於非常勇猛,而被農民軍稱為盧閻王。

只是每次明軍快要完全打敗張獻忠、李自成的時候,關外就出事情,然後就被調到關外,結果去關外的明軍主力一個都沒有再回來,全部都全軍覆沒了。李自成在關內,實際上沒有殲滅任何一支明軍精銳集團,最後的硬仗對孫傳庭,但是那時孫傳庭主力都被洪承疇帶到遼東去了,他的部下已經全部都是新兵。

明軍陣亡被俘和投降等原因,損失在清軍的大將從祖大壽、趙率教、滿桂、盧象升、祖寬、洪承疇、杜松、劉廷、張存仁、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孔有德、耿精忠、祖大樂……等。

損失在清軍的明軍從火器軍、戚家軍余部到關寧鐵騎、車營、第一支西式訓練炮兵部隊等等全是精銳部隊。這些名將和部隊隨便有三四萬人南下都能快速剿滅李自成,因此,沒有李自成明軍也打不過滿清,真正的原因還是明軍自己出了問題。


明粉。。是不是有點。。過了。。

李自成為什麼叛亂?張獻忠為什麼造反?

為什麼明朝宗室百萬不事勞動,只用生孩子也能活得很好;而老百姓朝夕勞作,卻不能活命?

還記得陳勝的那句豪言么: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正是因為「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疑問,對不公平壓迫的不滿,才讓中國早早擺脫封建貴族專制,才會有突破階層的科舉選材,才不會讓一個帝王將相,僅僅因為血統就可以高高在上統治千年。

作為現代人,任何 一個封建朝代都是專制、壓迫、不公的。更何況是一個腐朽僵化的王朝末期。

我們是平民百姓,穿越會明朝也是平民百姓。大明高高在上的那百分之一的統治者會在乎百姓的死活么。

明末土地兼并、地方勞役盤剝、加上災荒缺糧,平民百姓活不下,才有的農民起義。

農民啊,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基礎——男耕女織社會的主體,他們活不下了,就該等死么?

一些人覺得他們不應該起義鬧事,儼然一副統治者的面貌。而實際上,明朝的統治者也是這麼想的。

明末兵部尚書楊嗣昌,在討伐張獻忠時候,寫下這樣的句子,嘲笑農民軍:

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

是啊,你們這群面黃肌瘦的惡鬼,怎麼不老老實實等著餓死,居然學螳臂當車,起兵反抗,盡給國家添亂,死有餘辜。

對,闖王反了,帶著一群活該餓死的饑民反了,因為他知道百姓只是想吃飯

鄭廉在《豫變紀略》載李自成大賑饑民的盛況:「向之朽貫紅粟,賊乃藉之,以出示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這就是為什麼闖王打不死、還越打越大的原因。因為明朝的小老百姓想活著。

打戰要錢,這個大家都了解。

崇禎為了應付戰爭,打空了國庫。於是號召百官為了家國捐款捐物,大臣群起響應,一邊哭喊要毀家紓難,一邊拿出幾百兩白銀表示掏空了家底。最終籌集的錢不夠打一場戰。

等李自成進京,拿著刀揮著鞭,從這群毀家紓難的愛國清官家裡累計搜出7000萬兩白銀。

這錢,足夠讓崇禎擺平內亂了吧。畢竟7年的萬曆朝鮮之役,才花了明朝700萬兩白銀。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別操著貴族的心,嘲笑著不安分的「餓殍」。因為他們只是明朝的平民百姓。

而我們也是平民百姓。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只有這樣的豪情,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啊。

所以收起貴族心,認真讀書,好好工作。


在農民軍起事之前,明軍與八旗軍交戰多年,明軍已無軍事優勢,當時要想一舉打敗努爾哈赤或後來皇太極,幾無可能了。新生的八旗軍屬於上升期,與歷史上的北方游牧部落一樣,軍民一體,體制簡單靈活,只要有強勢的核心人物統領,即使人數較少,也能發揮出強悍機動的戰鬥力。而明朝的優勢在於地廣人多、文化發達、火器先進,但弊端在於官場腐敗、相互扯皮、決策低效及嚴重內耗,軍隊整體人數固然多,但就如一部有毛病的老機器,能保持基本運轉不發生嘩變就已經不錯了。在這種形勢下,明軍的最佳策略是嚴守,不要好大喜功,別冒進著想短期內擊垮後金(後期是滿清),即使沒有戰場主動權,階段性局部性會吃虧,但滿清想要吃掉大明,既沒有那個實力,也沒有那個可能性,滿清高層也並無蛇吞象的念頭,只想占些便宜,與大明平起平坐。因此大明只要嚴守山海關戰線,與敵人逐年耗下去,消耗他們的戰爭資源,再等待滿清內部生變,才是基本策略。事實上強權人物皇太極死後,滿清高層政局並不穩定,基於外部壓力會導致內部團結,如果與明朝的戰爭壓力不大,就有很大幾率發生內亂,自亂陣腳,到時大明利用機會分而擊之,或拉一派打一派,最後獲取勝利並非沒有可能。歷史上匈奴和蒙古最終就是這麼被打敗的。

然而,歷史並沒有給明朝這個機會。與北方敵人作戰的同時,境內的農民軍起事了,而且是饑荒導致的民變,這種民變不但難以剿滅,往往越剿越多。農民軍戰鬥力雖然不強,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流寇流寇,走到哪破壞到哪,而且越演越烈,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日益坐大,破壞力日甚一日。明軍兩線作戰,一方是時常突入境內的強敵,另一方是源源不斷的民軍,交叉而來,此起彼伏,消耗的反而是大明的國力。到最後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導致明朝大勢已去,只留南明苟延饞喘。最後吳三桂帶八旗軍入關,讓滿清撿了一個大便宜。

大明國運如此,只能嘆息!


仔細研究明史就會發現,明朝是亡於自身腐朽,而不是內憂和外患。因為明朝有好幾次機會差一點就收拾了李自成和努而哈赤。打個比方,明朝就好比得了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武術高手,本來消滅李自成亂黨和努而哈赤清匪都是不再話下的,但是因為明朝得了很嚴重的病,體力漸漸不支,終於被努而哈赤清匪打倒了。

只要明朝沒有自身問題,同時收拾李自成和努爾哈赤也都沒問題。因為明朝的國土遼闊,戰略縱深極大,上可出兵征戰十餘載,下可苟延殘喘十餘載,就算在戰爭上失利,但任借國力人力物力優勢早晚會把李自成和努爾哈赤拖累死。

但是反過來說,明朝要是沒有自身問題,李自成也不會造反,努爾哈赤也不會趁虛而入。


基本不可能

首先明朝的制度就延續了宋朝那一套,重文抑制武,得天下後開始自廢武功,加上後期腐敗軍備荒廢,軍隊已經沒有戰鬥力,有實權的武將又傭兵自重

其次明朝的士紳優待政策,有功名的文人不用納田賦,讓士紳階層利用特權逐漸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和大量土地,本身這個階層就控制著國家的政策和權利,最終的結果後期國庫空虛,無錢打仗賑災,最後只能向平民增稅,遇到天災平民沒有抵禦的能力,加上國家也無賑災能力,民不聊生,自然叛亂不斷,最終滅亡了明朝,就算沒有李自成肯定會出個王自成或者陳自成之類的,來滅亡明朝

歸根到底明朝的命運早已註定,沒有開拓進取的朝代,還扶持一個吞併土地的特權階層,當人口膨脹到一定地步,土地卻不短縮水,矛盾自然會激化,李自成本來可以讓中國朝代順利過渡到他建立的大順,不讓滿清入住中原,但是李自成是平民階層的代表,與士紳階層是仇敵 ,不能共存的一對,當滿清順應保留士紳階層的特權,就有了吳三桂放滿清入關,最終打敗李自成的結果,歷史上最後消滅明朝抵抗的主力也是漢人自己,這個已經說明了不管是明朝還是清朝,其實國家的真正統治者是士紳階層,皇帝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利益不受侵害,清朝也是花了2 ,3百年搞了無數文字獄才把這個士紳階層給打壓下去,最終把封建中央集權發展到巔峰


漢人最後一個王朝大明,沒有李自成內亂,滿清女真人決然不可能戰勝明軍,關寧防線幾十年女真人都沒有攻下來,還炸死了努爾哈赤,明朝的敗亡是天災,內部叛亂,崇禎多疑不能知人善用,自毀長城,殺袁承煥,罷孫承宗的結果,就是崇禎上吊後女真也被擋在關外,是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強霸了吳三桂最愛的小妾陳圓圓後一怒之下為紅顏決定投降滿清,帶清兵入關和李自成決戰報霸佔小妾之仇,為一個女人和一己私利而置民族大義於不顧,等到醒悟過來再反清時,已經太晚了


假如沒有李自成的搗亂明朝最多苟延殘喘幾十年,因為明朝政府上下腐敗不堪,國家機器已經出現運轉不靈的現象,想要抵抗住虎狼之師的滿洲鐵騎,除非換掉崇禎皇帝換成明成祖朱棣,不然歷史不可能改寫,因為崇禎皇帝剛復自用,優柔寡斷不相信朝中重臣與領兵將領,總是懷疑別人對他的忠誠度,總是承受不了將領在前線戰敗的現實狀況,只是一味的追辦事不利作戰不利輕者丟官重則殺頭誅九族,這樣的上司都寒了前方將士的心,到最後只能搞得將土們眾叛親離或者投降滿請,再強的明朝軍隊遇到這樣的皇帝豈能不敗的道理,崇禎皇帝的性格決定了明王朝衰敗的加速到來,因為明朝軍隊領兵的高級將領能征慣戰的將領,大部分都是因為戰敗i回來被崇禎皇帝給殺頭而不是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是被自己的最高統帥外決掉,這樣的統帥印使有百萬雄兵也不管用,只能多維持幾年王朝的統治已經無力回天了。


不能!滿清座大在農民起義之前就有了,對遼東的政策明朝自嘉靖起就十分失策,農民爆動明朝對其處理並未有太多失策,屢剿不滅因為太多農民捲入其中李,張二人較得民心,東北問題從一在於李成梁的割劇,明政府無力控制東北,李成梁有私心所以不將女真盡數剿滅扶植努爾哈赤,一句話女真座大在於李成梁和明朝各懷私心,明朝要靠女真的座大削弱李的權力,李想靠女真的座大形成對遼東的長久控制,女真一旦座大根剪滅就難了,遼東屢換守將,王化貞,熊廷,毛文龍,袁崇煥,吳三桂民心不穩,軍心不穩想收回來怎麼可能,女真就算進不來,上天如果給再給明朝五十年壽命收回來的可能性也很低!明朝的領土可能會縮到北宋的那個時候!


如果沒有李自成佔領北京,滿族人很有可能就是佔領黃河流域。就像宋朝一樣。長江流域可能還是漢族人政權。。



推薦閱讀:

如果沒有吳三桂,李自成單挑多爾袞,誰厲害?
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為何拒講和?
如果李自成的大順成功取代明朝,那麼會不會出現中國版的「明治維新」?
李自成是党項族人的說法可不可信?
為什麼李自成和明朝打的時候,失敗百次能重起百次,但為什麼一被清朝打敗就恢復不了呢?

TAG:明朝 | 李自成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