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為什麼被譽為「百戲之祖」?



崑曲,原名「崑山腔」、「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清代以來被稱為「崑曲」,現又被稱為「崑劇」。崑曲是中國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崑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紀中葉)即產生於蘇州崑山(屬太倉州)一帶,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崑山腔開始只是民間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區域,開始只限於蘇州一帶,到了萬曆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萬曆末年還流入北京。這樣崑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崑曲的劇目豐富,劇本文詞典雅華美,文學性很高,許多唱詞唱詞其實就是婉約凄美的詩詞。崑曲成為明清兩代擁有最多作家和作品的第一聲腔劇種。崑曲擁有一套完整的表演體系和獨特的聲腔系統,它的發音吐字比較講究四聲,嚴守格律、板眼,唱腔圓潤柔美、悠揚徐緩;它的曲調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曲牌體,每齣戲曲都由成套曲牌構成。曲調清新婉轉,表演優美動人。樂隊以笛子主奏,兼用管(蕭)、笙、琵琶等樂器。

崑曲的音樂曲牌、表演舞蹈對其他劇種影響很大,中國戲曲的文學、音樂、舞蹈、美術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式、伴奏樂隊的編製等等,都是在崑曲的發展中得到完善和成熟的。崑曲的成長代表了中國戲曲的成長,它對京劇和川劇、湘劇、越劇、黃梅戲等許多劇種的形成和發展都有過直接的影響,這也就是人們常常把崑劇稱為「百戲之祖」的原因。


自己對於戲曲沒有太多研究,只是在一些經驗中對戲曲,特別是崑曲有了一些認識。在這很少的認識中,認同崑曲被譽為「百戲之祖」。

最近在做一本戲曲研究大家么書儀老師的新作《中國戲曲》,對於中國戲曲的脈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么老師的這部作品裡著墨更多的地方在於京戲。前些天和么老師聊天,說起現在京戲文脈的衰落,她本人也是很少去看京戲,倒是有朋友邀請會去看崑曲。就和么先生聊起崑曲,特別是在江南地區它還有很好的傳承,演出過程中給觀眾帶來的美的感受與體悟。

研究生階段,漢語研究中心在老化學樓上,每周三在研究中心的對面屋子裡,樓宇烈老師,王洪君老師在內的一批崑曲愛好者都會練習崑曲,清脆婉約的曲子從屋子裡飄出來,開始可能還聽不慣,但時間久了,有獨特的悲涼,有看清世事紛擾的靜然。每次練習完碰到這些老先生,他們都有一種非常健康的精神狀態。還有一次聽樓宇烈老師和陳鼓應老師的對談,對談最後樓老師清唱了一段崑曲,整個對談的文化氣息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江蘇崑劇院每年都來學校的講堂演出,看過一次,好像是《牡丹亭》,演員在台上有非常好的儀態與分寸感,這一方面與演員個人的修養有關係,同時也是崑曲本身的內涵帶來的。

從這幾個切身的感受中,崑曲的文氣之悠長,是它被譽為「百戲之祖」的根基。加上它一直有很好的傳承,崑曲未來依舊會在中國傳統中得以傳承保存。


崑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後期,當時名字叫崑山腔,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改良,與南戲、北曲的優點相結合,成為了崑曲。

崑曲的唱腔結合了南戲、北曲的成就,當時南戲和北曲在戲曲界已經是很有名氣的了,尤其是北曲的音樂,在當時音樂界是頂尖的水平。

崑曲劇本的文學性也很強。崑曲的第一部作品《浣紗記》一出,便引起轟動,當時的文人雅士紛紛為其創作。明末時,崑曲的戲班主人往往都是文學和藝術修養很高的文人。清軍入關後,以李玉為首的蘇州作家群就是專門為了職業昆班寫作的,他們是這一時期最為出色的崑曲作家等。

崑曲曾經在明末清初獨尊二百餘年,期間無任何戲劇能夠撼動其位置。清初成為皇家演出的主要劇種,被稱為「官腔」。在這兩百年期間,崑曲傳遍了大江南北,在崑曲之後的京劇、豫劇、秦腔、黃梅戲等,都曾受其唱腔的影響,也正是這個,崑曲才被譽為百戲之祖。


推薦閱讀:

一個啥都不懂的菜鳥如何在莫奈畫展上裝一手好逼?
史詩感是什麼?如何具體地表達?
如何鑒賞已故著名抽象藝術大師cy twombly的這幅作品(黑板系列)?
過去的畫家們,都是怎麼生活的?

TAG:文化 | 崑曲 | 戲曲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