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或科研人員)對現代醫學作出過哪些重大貢獻?

不一定非得是青黴素、疫苗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只要是我國自主研發,得到廣泛認可,解決了當時存在的一些難題的成果都可以列舉。


我想說新中國醫學史上重要的幾個事件:

1.全球首例斷肢再植

2.搶救全身燒傷89%患者成功

3.動用全國力量軍民協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4.消滅血吸蟲、基本消滅絲蟲

無論是工傷導致斷肢、鋼鐵工人被鋼水燒傷、農民集體食物中毒還是農民感染血吸蟲、絲蟲,這些都是最基層的工人、農民,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國家面對他們的疾苦,在那個火熱的年代屢次舉全國之力,盡全力救治。同時,偉大的醫學專家們在國家鼎力支持下施展自己的才華,完成了一例又一例世界第一,在人類醫療史上留下了中國人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陳中偉教授搶救上海斷肢工人王存柏

1963年1月我國陳中偉等為青年工人王存柏再植了完全斷離的前臂,術後功能恢復良好。這也成為全球首例成功報道的斷肢再植。因此上海第六人民醫院也聲名鵲起,成為整個上海乃至長三角最大的創傷中心。其骨科實力名列全球前茅。

此前,外國學者已經有許多在實驗動物身上嘗試斷肢再植成功的報道。陳教授本人的團隊也在實驗犬身上做了11例,其中5例成功,6例失敗。當時王存柏的單位領導帶著他來到醫院時,王教授的團隊也是心裡沒底。但是情況通報過以後,上級高度重視,表示讓陳教授放心大膽去做,需要的資源上級都會予以協調。

最終手術成功,患者的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恢復情況都很好,斷肢再植成功了!

陳教授檢查患者肢體運動功能

檢查患者肢體感覺功能。

由於這一例手術的成功,全國創傷骨科醫生繼續挑戰更加高難度的手術,不進斷掉的胳膊和腿能接回去,更加精細的手指和連續離斷都能夠接回去,恢復患者的勞動能力。挽救了無數患者和他們的家庭,減輕了社會的壓力。

現在,中國醫生甚至能夠挽救像這樣被切得慘不忍睹的手。很大程度上恢復患者的運動功能。

二,史董方中、濟湘搶救大面積燒傷的鋼鐵工人邱才康

董方中教授

史濟湘教授

1958年,上海廣慈醫院(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迎來了一位嚴重燒傷的患者——上鋼工人邱才康。他在一次事故中不幸被1500℃的鋼水濺傷,全身燒傷面積達89%,其中III度燒傷面積就有23%。當時世界上還沒有搶救如此大面積燒傷患者的成功經驗。但是出於濃厚的階級友愛,市政府決定協調一切力量搶救工人的生命安全。當時還很年輕的史濟湘教授站了出來,和他的團隊歷盡艱難保著病人順利度過休克關、感染關和後期創面修復的重重關卡。其中的感人事迹數不勝數:市民排起長隊爭著為患者捐獻血漿,學校師生齊動員尋找綠膿桿菌噬菌體,社會各界紛紛來信來電鼓勵患者和醫護團隊用於向病魔發起挑戰......

燒傷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受傷組織的範圍和深度,燒傷深度可分為I度、II度、III度,其中III度最深,損傷到末梢神經。原瑞金醫院副院長、燒傷專家袁克儉教授說,「以當時的醫學水平、設施條件,像邱財康這樣的病例,存活機會微乎其微。當時業界公認的美國燒傷學科權威——伊文思的理論,僅適用於全身燒傷面積低於50%。這種情況國際上認為沒有救治希望了。」
  國際權威結論擺在面前,醫學的極限似乎已劃好了生死線,但,醫院、邱財康、家屬,卻都沒打算放棄。上海第二醫學院和廣慈醫院(瑞金醫院前身)迅速組織搶救小組,由普外科董方中任組長,史濟湘任副組長。此外,當年的專家名單上還有傅培彬、鄺安堃、楊之駿、戴自英、張滌生……這些如今在中國醫學史上響噹噹的大師,當年都聚在邱財康的病床旁。據統計,醫院當年派出40多名最頂尖的專家成立專門救治小組,還有難以計數的護理團隊、後勤小組。
  在那個物質貧乏、但精神高昂的年代,他們只有一個單純的目標:全力以赴搶救這位工人兄弟的生命,希望創造屬於中國的奇蹟。

大面積燒傷的患者往往在受傷初期大量丟失體液,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所以這時候需要快速、大量多通道補充液體。後期即便是順利闖過了休克關,全身巨大創面可能引起的繼發感染也會要了患者的命。很遺憾,邱才康當時就感染了吃肉的細菌——綠膿桿菌。細菌在瘋狂啃食著病人好不容易長出的肉芽組織。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這一株細菌還具有抗藥性!

當時廣慈醫院和一街之隔的上海第二醫科大(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合作,在醫院周圍的環境中成功分離到綠膿桿菌噬菌體,成功救治了患者的嚴重全身感染。當時的細節,我有個答案寫到過:

菲利普醫生:未來噬菌體能否用於對抗細菌?

最終經過無數次的術後修復,病人恢復健康,回到了工作崗位,並在2004年才以86歲高齡去世。

三,為了61個階級弟兄!

1960年,春節剛過,山西省平陸縣有61位民工集體食物中毒,生命垂危。當地醫院在沒解救藥品的危急關頭,用電話連線全國各地醫療部門,終於找到了解藥。但當時交通不便,藥品不能及時送達。當地政府便越級報告國務院,中央領導當即下令,動用部隊運五運輸機,將藥品及時空投到事發地點,61名民工兄弟得救了。 這篇通訊是新聞寫作的範文,入選了中學課本,影響了幾代人。

這是一次利用全國力量,動用空軍,軍地聯動解決公共衛生事件的成功案例。當時的我國政府為了搶救工人農民的生命,真的是不計血本!

四,消滅血吸蟲,基本消滅絲蟲。

消滅一種危害甚廣的寄生蟲病,靠的不單單是偉大的醫學家,更是偉大的政府執行力。

舊社會,江南各省因為水網密布,適宜釘螺滋生,日本血吸蟲病並不罕見。有些重災區甚至十室九空!患病者挺著偌大的肚子卻四肢消瘦,弱不禁風。許多人喪失了勞動能力。病者腹大如鼓,痛苦不堪。見者皆驚。

毛主席的時代,發動全體群眾向血吸蟲病發起人民戰爭。一時間男女老幼齊上陣,改天換地,消滅釘螺,消除疫水。當1957年6月30日,消滅血吸蟲的捷報傳到中南海,毛主席激動命筆: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這個消息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強烈的震動,這種環境治理、綜合治療血吸蟲病的經驗成為了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教材。

而絲蟲病也是令舊中國人民飽受折磨的另一種傳染性寄生蟲病。馬來絲蟲寄生在人體的淋巴管中吸食淋巴,阻塞淋巴管造成皮膚的象皮腫和乳糜尿。患者往往痛苦不堪、逐漸消瘦並最終喪失勞動力。

同時合併陰囊和下肢象皮腫的患者

絲蟲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腫。

這種疾病由吸血昆蟲傳播:絲蟲成蟲產卵後,卵在體內孵化為幼蟲,幼蟲可進入血液,被吸血蟲吸入口器。當吸血蟲叮咬健康人體時,潛伏的絲蟲幼蟲進入人體的血液,使健康者染病。

防治的關鍵在於清除血液中的幼蟲。有一種葯,叫海群生,可以有效殺傷血液中的絲蟲幼蟲。而且只需要極低的劑量就可以。

當時的寄生蟲病防治專家們想到了一個有趣的辦法——在食鹽中加入海群生,對疫區群眾進行普遍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寄生蟲能有多可怕呢?我之前有個回答提到過:

菲利普醫生:寄生蟲病有多可怕?(膽兒肥的小夥伴可以點進去看看)

對於已經不幸罹患象皮腫的患者,則由已故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張滌生院士(我的師爺爺,嘿嘿,驕傲),在全球首創了烘綁療法加以救治。為這類患者帶來了福音。

凡次四例,均屬一家之間。因為自己是臨床醫生,所以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這樣的基礎醫學創舉就不班門弄斧啦,希望有基礎醫學大神加以補充回答。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今天人類醫學之發達,離不開這些偉大的人物和偉大的創舉。再次紀念他們!


沒有人提王振義院士?

先奶一口,王老幾乎就是中國下一個諾貝爾醫學獎的候選人啊!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俗稱M3,原本是白血病裡面比較兇險的一種。王振義1986年在國際上首先創導應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獲得很高的緩解率。

在我國眾多血液病專家的努力下,M3患者的預後已經明顯改善了,這是中國為世界做出的極大醫學貢獻之一,是少數我國在國際上處於領先的疾病。

我們醫院有個退休醫生本來發現自己白血病了,悲痛欲絕,後來查出來是M3,差點都笑出豬叫了,這就是科學的力量!

國際權威血液病雜誌《Blood》2008年關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特約綜述,作者是王振義院士和陳竺院士,夠牛逼了吧~

王老是少有的臨床和科研都非常牛逼的老醫生,一把年紀了仍奮鬥在臨床和科研的第一線。實習時候有幸目睹老先生幾次查房,那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超贊啊~


燒傷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不得不提黎鰲和第三軍醫大學燒傷研究所,以及燒傷休剋期的補液公式——第三軍醫大學公式。

國際燒傷學會前主席Basil Pruit教授讚譽第三軍醫大學燒傷研究所為「世界燒傷外科的領導者」。

中新網重慶5月29日電 (韓璐 肖瑤)由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主辦、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承辦的2017年國際燒傷高峰論壇5月29日在重慶舉行。國際燒傷學會前任主席David Herndon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黎介壽等國內外燒傷領域專家出席。

論壇以「傳承與創新:燒傷醫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主題,中外燒傷專家對目前燒傷救治、創面修復、燒傷康復等方面的熱點問題進行專題講座和學術交流。期間,王正國、夏照帆、魏於全等中國工程院院士進行了精彩的專題講座,各國學者也帶來不同國家開展燒傷治療的新策略和新經驗。

據悉,

5月29日也是我國燒傷醫學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燒傷醫學專家黎鰲院士誕辰100周年。據第三醫軍大學校長王雲貴介紹,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全軍燒傷研究所就是由黎鰲教授親手創建,是國內最早的燒傷救治中心之一。2004年中央軍委授予西南醫院燒傷科「模範軍事醫學燒傷科」榮譽稱號,是目前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醫學臨床科室。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全軍燒傷研究所成功救治了軍、地燒傷病人7.5萬餘人,治癒率達99%。國際燒傷學會前主席Basil Pruit教授讚譽燒傷研究所為「世界燒傷外科的領導者」。在2015年、2016的復旦大學《中國最佳醫院綜合排行榜》中,西南醫院燒傷科穩居全國燒傷專科排名第1位。
在2017年國際燒傷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第六屆黎鰲燒傷醫學獎進行了頒獎。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所長羅高興教授獲得本屆黎鰲燒傷醫學獎二等獎。「黎鰲燒傷醫學獎」是由黎鰲院士生前倡議,旨在鼓勵熱愛祖國、醫德醫風高尚、對推動燒傷醫學做出突出貢獻的中青年醫務工作者,也是為紀念黎鰲院士而設立的專項獎勵基金。


說了那麼多,但是,最後匯成一句話,如果想當醫生,千萬不要考軍醫大學,答應我,好嗎


現代醫學就是現代醫學,西醫這個稱呼不好。
戊乙奎醚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化學藥物,是一種膽鹼能抑製劑,在臨床用於術前使用減少患者胃腸蠕動和體液分泌,也可用於有機磷中毒,優於阿托品,東莨菪鹼等藥物。


說個身邊的,北醫三院王超主任,在環樞椎領域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術式


我也來說個張滌生院士的

中國捲筒-前臂皮瓣陰莖再造

捲筒法之前陰莖再造用的雙皮管法,大概需要四期手術。張滌生院士用了捲筒法之後四期手術變一期手術

首都醫科大學老校長王忠誠院士,08年最高科技獎得主。

在八十年代之前,腦幹腫瘤是神經外科禁區,王忠誠院士率先打破生命禁區,將我國神經外科推到世界前列。


作為一名湘雅學子,在湯飛凡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特來貼出湘雅醫院發表的紀念文章,希望大師不被遺忘。
湯飛凡|少年凌雲志:湘雅學子的「東方巴斯德」之問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51408181047926
湯飛凡丨拳拳赤子心:三萬里歸國路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51807235514144
湯飛凡丨抗戰報國情:民族危難中的生命守護者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52194025812587
湯飛凡丨社稷蒼生念:構建新中國衛生防疫長城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52320823806269
湯飛凡丨中國醫者榮耀:世界「衣原體之父」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52538755636099


陰莖移植!!!

陰莖移植!!!

陰莖移植!!!

也許你聽過腎移植、肺移植、心臟移植,可能很少聽到陰莖移植。

是的,你並沒有看錯。

確實有陰莖移植。

2005年中國實施了全球第一例陰莖移植,比全球第二例早了9年。

9年啊。

這麼長時間,得能發生多少故事。

由於外傷等原因,丁丁被連根拔起的情況並不少見,如何恢復這部分人的xing福生活,是臨床面對的一大難題。

既然很多器官都可以移植,那麼陰莖移植是不是也可以嘗試一下?

於是,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的胡衛列等人便第一次捉了螃蟹,吃了起來。

12年前的2005年,不知道是冷還是熱、我想應該沒有下雪的那個9月,一位因為外傷導致陰莖被「連根拔起」的44歲中年男性,被推進了手術室,無影燈下手術刀有條不紊的在遊走,手術室外家人在焦急的等待。

數小時後,他的命運將被改寫,擁有一枚新的陰莖,雖然不是嶄新。

而且,這枚陰莖比他年輕了足足21歲,來自一名年僅23歲的腦死亡的年輕人。

多麼年輕的生命,多麼富有活力的陰莖!

他的生命雖然不在了,陰莖卻能換一種方式存在著。

是喜是悲?

手術很成功,術後恢復的也很好,術後10天的時候,排尿通暢。

這時,我想,有人會心生疑惑?

陰莖移植,那以後啪啪啪是不是會有陰影啊,一些列的倫理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這個擔心並不是多餘的。

只是沒想到來得這麼早,也這麼快。

患者的老婆對陰莖非常的抵觸,「心神不寧」,患者也產生了很嚴重的心理問題,這枚只有23歲的「命途多舛」的陰莖,在44歲的大叔身上僅僅存活14天後,卻又不得不被切除。

只有14天,並且還是不得不。

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枚移植陰莖在呱呱墜地的後的不久被扼殺在了襁褓之中。

這之後的很多年一直沒有沒有陰莖移植的消息,在人們都快要忘記這件事情的時候,2014年來自非洲人民的一個報道,猶如一劑「猛葯」,瞬間霸佔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他們宣稱成功為一名21歲的患者施行了陰莖移植。

據最新報告,該患者的老婆對這枚新的陰莖,無論是外觀還是性能都非常滿意,並且已成功懷孕過一次。

美國2016年為一名64歲的患者施行了手術,這也是世界第三例。由於沒見到後續報道,出院後性功能等情況,目前不得而知。

陰莖是一個敏感的話題,陰莖移植同樣是。

中國的第一例陰莖移植對世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本應該持續產生著影響的。

要不是……

由於陰莖在兩性關係中的特殊性地位,即在啪啪啪中的重要作用,要克服的不僅僅是醫學上的問題,還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倫理問題。

正如上文所述,中國首例陰莖移植,術後 2 周便經歷「斷頭」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妻子對新陰莖的「排斥」。

不難推測,即使手術成熟,倫理問題都解決了,由於陰莖的特殊性,誰沒事也不會去登記捐贈個陰莖,畢竟自己還想留著,多發揮一下作用。

同時,也呼籲相關部門,加強立法,萬一哪天技術成熟了,丁丁又極度「缺貨」,說不準會有不法之徒鋌而走險,尤其是兼具外形和功能的陰莖,肯定會成為搶手貨

細思極恐。

如何保護好自己成了一個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每個男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要不先備條防盜內褲吧。

這個回答既然提到了丁丁,就附幾個我關於丁丁的科普文章吧。

1.多圖 | 切包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想做陰莖延長術?Wait!這些事情你需要知道

3.嫌丁丁太短?這種情況下,來,可以往外薅一薅

4.包皮到底多長才需要切?

————————————————

關於科學性更多內容,可以戳戳公眾號。

公眾號:androl_urol,中文:男科時間。科,乃科學之意。

裡面會更一點比較實用的文章,14歲以下學生不推薦關注


哈醫大一院中醫科張亭棟教授砒霜治療白血病。
哈醫大原校長,附屬二院心內科創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於維漢教授撲滅克山病。
哈醫大第一任校長,伍連德博士,國士無雙,撲滅鼠疫。


從1958年開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生物系三個單位聯合,以鈕經義為首,由龔岳亭、鄒承魯、杜雨蒼、季愛雪、邢其毅、汪猷、徐傑誠等人共同組成一個協作組,在前人對胰島素結構和肽鏈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開始探索用化學方法合成胰島素。經過周密研究,他們確立了合成牛胰島素的程序。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結晶牛胰島素的全合成。經過嚴格鑒定,它的結構、生物活力、物理化學性質、結晶形狀都和天然的牛胰島素完全一樣。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為人類認識生命、揭開生命奧秘邁出了可喜的一大步。這項成果獲1982年中國自然科學一等獎。


嚴仁英教授,用葉酸拯救了無數家庭,嬰兒。
沒有想到過缺乏葉酸導致神經管畸形的研究成果這麼晚才出現,也沒有想到過,這一研究成果出自一位中國婦產科泰斗之手……

她看小寶寶的眼神非常的柔和,慈愛~


斷指斷掌再植算一個,發達國家沒有這麼多病人。發展中國家沒這麼好技術。

再說個某膀胱尿道重建術的故事,是我合作夥伴的,具體技術細節我不太清楚。
大意就是他們投了一個新術式五百人的統計總結到歐洲泌尿外科,結果審稿人不信說這外傷是高空墜落,車禍之類的受到巨大外力撞擊才會有的,全西歐一年也就千把例,一個醫院一年10例都不到。你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中國醫院,何德何能幾年就做了五百例?

合作夥伴微微一笑拿出了每一例的照片和錄像。遂成為業內權威


看完《戰狼2》,你們就不好奇一下那個陳博士,是現實改編的還是完全杜撰的么?!

http://weixin.qq.com/r/9zlIUKfEd-oIreMz92zl (二維碼自動識別)



伍連德。控制東北鼠疫,發現並提出肺鼠疫,諾貝爾獎第一位提名的中國人。然而被選擇性遺忘。

王振義(陳竺???)AML M3全反式維甲酸治療,金標準。

其實按照中國的人口基數、病源量、手術量,大把疾病應當是中國人發現的,大把疾病的診治方式,都應當是中國人主導指南的。然而,少得可憐。


湯飛凡,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學家。在病毒學發展的早期,他用物理方法研究闡明病毒的本質。1955年他首次分離出沙眼衣原體,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個中國人。他對中國的生物製品事業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和抗日戰爭勝利後兩次重建中國最早的生物製品機構——中央防疫處,並創建了中國最早的抗生素生產研究機構和第一個實驗動物飼養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主持組建了中國最早的生物製品質量管理機構——中央生物製品檢定所。
(摘自百度百科)


隨便舉幾個個:

  • 湯飛凡,沙眼衣原體。
  • 青蒿素。
  • 砷化物應用於一類白血病。

安貞醫院的孫立忠教授,他發明了治療A型主動脈夾層的標準術氏,被國際廣泛接受並命名為孫氏手術。


最早從賀男神的考研視頻知道沈瓊教授的工作,這項工作意義重大是由於沈教授的方法成本很低且可靠性並不下降(比以往的國外早期篩查方法便宜不要太多)

簡歷摘自維基百科:

沈瓊(1911年-2005年3月30日),醫學家。中國食管細胞學的創始人。

四川蓬安人,就讀於當時內遷成都的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今第四軍醫大學),1945年畢業。

1950年代起支援河南醫藥衛生及教育事業,在河南醫學院(1984年改名河南醫科大學,2000年合併成為鄭州大學醫學院)工作。

沈瓊先生是中國管癌防治研究的開拓者。1959年到艱苦的太行山區林縣等食管癌高發區現場,從事食管癌的早期診斷和綜合防治研究,研製出食管細胞採取器,並創立了食管診斷細胞學。

以下內容部分轉自公眾號:漲姿勢| 寥寥數圖帶你看盡河南食管癌防治的前世今生

左圖為河南醫科大學的沈瓊教授使用其發明的食管拉網早期篩查方法,在為林縣百姓做篩查。

滿腔抱負的沈老於2005年臨終時遺憾的說: 生不能攻克食管癌,死了就把我的骨灰撒在林縣的龍頭山上,看著後輩攻克食管癌。

沈老發明的拉網檢查法是世界上第一個食管癌細胞學診斷標準,在國際上得到高度肯定。


任何人只要願意去排隊挂號,就能享受到任何醫生、以及頂級醫生的醫療服務。

我覺得這個已經很偉大了。


推薦閱讀:

骨髓捐贈的危害有哪些?
為什麼有人不容易近視?
Omega-3真的有改善心腦血管,提高記憶力等功效嗎?老人是否適合服用?如適合,劑量大概是多少?
近視眼難題不能被醫學界攻克的難點在哪?
得丛集性偏头痛已经有十多年了,疼起来真是要命,这样的头痛在所有的疾病中能排第几?生孩子不是疾病喔。?

TAG:醫生 | 醫學 | 現代醫學 | 生物醫藥 | 醫學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