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是否生育孩子,對個人或社會會帶來哪些經濟層面的影響?

試分析個體沒有生育小孩對個人的物質生活與社會經濟的影響。此處單討論經濟層面的影響,不涉及社會學人權及自由,請勿擴大議論範圍。


為什麼我們要生孩子?

生孩子帶來什麼?

一個生孩子的社會與一個不生孩子的社會有何不同?

這幾個,是經濟學家一直考慮的問題,本文將列出一個模型來討論這幾個問題。

=========================================================================

首先,經典的模型刻畫當然是OLG(overlapping generation)model。這裡呢,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詳述這個模型,但大致內容是要說的,但是沒關係,好歹能讓沒學過經濟學的人理解。

這個模型啊,翻譯的我覺得很有水準,叫世代交疊模型

啥叫世代交疊模型呢?就是啊,天地初開,有了第一個人,他叫小明。這個小明很可憐,它在這個世界上只能活兩天。(相比於Ramsey Model 裡面那個能長生不老的小剛,小明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霉)

第一天,上天掉下來一個初始資本,然後上帝對小明說,小明呀,以後呀不光要考慮歷史進程,跟要考慮個人努力了呀。這下小明慌了,開始使勁工作。他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操作機器,賺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小明很開心,覺得自己已經要走向人生巔峰了,於是它過上了發下工資就去浪的日子。

第二天,小明悲催地發現自己老了。老了意味著什麼?自己那雙能夠旋轉的大手已經沒法再帶領他發家致富了!小明想了想,年紀一把,沒老婆沒孩子,更重要的是第一天賺的錢都那去浪了。他仰天長嘯覺得人生無望,於是按動了時光機回到了第一天。。。

第一天,小明回來了,知道自己不能在這麼浪下去了,於是他做了兩件事。首先,他把自己的錢存起來了一部分;另外,他向上帝祈禱,上帝啊,給我個白富美,我要生個娃。

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上帝聽到了小明內心深處的吶喊,於是。。。給他直接丟下來一個娃。。。上帝看來,你小子要老婆不就是為了生孩子嗎?搞那麼麻煩幹啥,凈增加假設搞得我算不出來,砍掉砍掉,直接給你個娃算了。小明很蛋疼,這麼個娃,毛色還是原諒綠,實在是愛不起來。但是轉念一想,小算盤一打,還是笑呵呵地認兒子去,還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叫小明II

又到了第二天,小明又老了,他失去了工作,但這次笑呵呵(滑稽)。為什麼呢?一方面,他第一天存了錢,第二天可以花。另一方面,他第一天存的錢變成了投資,可以租給兒子,他自己吃利息

這樣,雖然小明根本不愛他的兒子,但他通過和兒子交易,完美地度過了這一生。

隨後的第三天第四天,乃至第無窮天,小明的子孫們重複著他的故事。他們通過把自己的第一期收入進行分配和投資,通過與下一代的分工,最終達到了個人最優(雖然存在整體動態無效率)。


在其中,人們是理性的,並且對生養下一代沒有任何直接需求。然而由於對一生消費的最優化和和勞動力的易失性,人們不得不與下一代進行交易。這是經濟學家們人為的人類代際交換,生養孩子的本質。

========================================================================

事實上,這個模型側重於考慮世代交疊對於經濟體的影響。它還有很多改版,比如有的版本將模型擴展一期,強調第一期年輕人仍無法工作,他們需要老年人進行人力資本投資也就是教育。有的強調一個人的生存必須有兩種物品,一種是可以保存的金錢,一種是不可保存的自我照顧能力。老年人在年輕時努力工作,而在年邁時為了維持自身生存,不得不將自己年輕時攢下的錢與年輕人持有的照顧能力做交換。

其實直到現在,已經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

如果不養育下一代,對於個人來說,物質上並沒有影響,因為人們可以依賴對第一期的儲蓄達到兩期現值最優。

但是,首先,根據擴展模型的描述,這些人無法獲得後代對他們的養老,也就是照顧能力。這會使得他們無法生存。而如果考慮現實問題,找保姆或者進療養院,這本質上是讓別人的孩子給你養老,養老市場需求增加,價格也增加。

其次,如果不生育的人數增加,社會的人口增長率下降,這會增加年輕人的平均工資。然而,老年人收入的一部分由利息,也就是資本利得帶來。年輕人的工資提升將不可避免地降低資本的邊際回報率,也就是說宏觀上看利率下跌,老年人的利息收益因此而受損。

最後,如果大家都不生育,老年人的存款將因為社會失去產出而毫無意義

==========================================================================

另外再提兩個別的建模方式,當年上學的時候學過一個模型。把對孩子的需求直接寫進效用函數。設計的很蠢,大家看看,也是種思路。

另外,還有一篇論文是 Children as Public Goods ,深入地討論了孩子作為公共物品的一些特質和影響, 我記得知乎上有人提到過,不想看論文的也可以搜一搜。

以上


跑個題。。。

最近公司里的同事在議論自己的孩子,聊起了現在孩子的現狀。本人剛結婚不久,近段時間肯定沒有要孩子的打算,但是聽了同事的議論還是挺發憷的。。。

如果生孩子吧,父母總是希望力所能及的給孩子最好的,這個出發點肯定沒錯吧。很多答案上寫著孩子的教育國家來養,說實話,我是不贊同的。本人90後,我們這一代送到公立學校,從小學到大沒問題,至少我覺得我從小的競爭環境存在,但不是很激烈,基本上在高中之前年級里考個前十應該不成問題。上了高中,成績比較一般,但考個985還是很easy的。

我從小到大幾乎沒補過課,至少比較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補課來說,我爸媽算過一筆賬,我大學之前,在課外教育上花的錢大概就是一萬出頭點,這在現在的上海教育市場上來說已經算很少了。話說回來,我很難想像,如果我的孩子出生了,ta的教育需要花費多少。我媽本身是個公立小學的老師,教書育人還算負責,但公立小學的師資的確良莠不齊。說實話,自認為還是要上私立小學來的放心,尤其是家長沒有很多時間管教孩子的話。我一直覺得,如果不是我媽是小學老師從小盯著我的話,我大概從小貪玩就跑偏了。。。

如果在上海上私立小學,這筆高昂的開支是不是一種負擔呢?我家附近有鎖不錯的私立小學,還僅僅只是私立,並不是貴族或者國際學校,單單一個學期的學費就是五六萬。如果說,學費咬咬牙還能堅持的話,那我舉個例子。現在的孩子生日開party是要宴請班上的同學的,有孩子開生日party租了個別墅,另一個孩子跟風就需要遊艇。這是真事,但或許太極端了。但在現如今的社會風氣下,難道不是一個縮影么。我小時候放假可是在外頭野的,翻牆,踢球砸破玻璃的事情沒少干。而現在的孩子從小抱著iPad長大,好吃好喝不勞動。嬌生慣養了還要擔著讀不出書的風險,至少我讀書的時候是心無旁騖的那種。

其實,我很恐懼生孩子,更主要的是因為,我本身是個很沒有耐心的人,我也沒有信心把孩子培養的多優秀。但其實,孩子是個鮮活生命,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人,經歷的大毛小病,錦衣玉食或是粗茶淡飯都是次要的,作為家長還要樹立孩子正確的三觀,培養孩子完善的人格,在孩子思想的培養上不出現任何錯誤和閃失,做到如此精確實在太難了。

一次投資的失敗無非只是銀行賬戶里的數字,一個孩子的失敗往往要負擔全家人一輩子的陰影。不生孩子往往不是剩下多少錢來供自己吃喝玩樂,說實話,我對物質的慾望很低,收入的結餘很多也不知道如何花銷,但萬一沒有把一個人培養好,不是經濟的問題。

我再次承認我跑題了。。。


從純經濟角度說,撫養孩子可能為唯一能跑贏通脹的投資。

養育孩子一般需要16~20年左右的持續投入,然後成年之後就開始持續回報(家庭或者社會)。按照正常壽命計算,可以回報40-50年左右。怎麼看都是划算的。

所以大多數國家對多生育的家庭是獎勵的,對不生育的家庭是懲罰的(一般會通過稅收方法進行)。極少數奇葩國家除外(當然奇葩國現在也開始修改法律懲罰不生育的家庭了)。

==========

問:在一線城市,一般打工族一輩子的收入也就能還清婚房的房貸,所以越是經濟發達的城市,養孩子預期收益越低,生育率越低。

答:你說的這個問題是社會財富分配問題。也就是說你養育孩子的收益都被社會巧取豪奪了。但是總體回報來看,收益遠大於養育孩子的成本,只不過受益人不是你。最終,這種畸形的社會和制度是無法持續的,一定會被歷史糾正過來。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覺得向丁克家庭徵收更多的稅是不可理解,不該實現的?

事實就是已經有很多生育率低的國家已經這麼做了啊。

上百度搜下「鼓勵生育政策」,就可以看到很多國家現在是怎麼做的了:

對新生兒的家庭提供生育緊貼;對嬰幼兒提供額外補助;給新生兒父母放超長產假;對青少年提供越來越長時間的義務教育;為養育孩子的家庭減稅或者退稅……

總之,你百度一下你就會發現很多政府為了鼓勵國民生孩子真是想破了腦袋,比我上面列出的手段多得多。

那這些鼓勵生育的錢哪裡來的?是國家印出來的么?其實就是大家一起交的稅。

把總體稅率提高,再對非丁克家庭給予補貼,和保持總體稅率不變,增加丁克家庭的稅率相比,有區別么?

早上吃三個棗,晚上吃四個棗,和早上吃四個棗,晚上吃三個棗,有區別么?

只是罩了一層面紗,讓大家好接受一點罷了。

————————

你要問我為什麼國家要這麼做,我只能回答你因為在當前人口結構下,生孩子的整體社會效用是正向的。

因為生育子女的正外部性特徵,所以國家要在稅收和其他政策上向育兒家庭傾斜,以鼓勵此行為。

題主說自己不是學經濟的,只是想了解某種行為對環境產生的經濟影響。事實上,題主的問題,就是「外部性」這個經濟學概念的起源。


(名詞解釋:外部性

外部性是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的福利的影響。如果對旁觀者的影響是有利的,就稱為正外部性。 ——曼昆

要評判一個行為是正外部性還是負外部性,必須考慮整體環境。

在一個老齡化日益嚴重,生育率才一點幾的國家,不生孩子的行為我認為就是負外部性的。要理解這一點,不妨把這個情況推到極致:如果大部分人都選擇丁克,會怎麼樣?

第一:沒有/缺乏勞動人口,社會生產能力大幅下降。

第二:老齡人口失去扶養。有人說人老了以後領的退休金是自己年輕時掙下的,先不去討論養老金是不是龐氏騙局,就算這個理論沒有錯,但如果沒有足量的年輕人提供勞動,再多的錢都是紙:五千塊的退休金,不知道還能不能叫到一次外賣。

第三:科技失去創新。有人說以後全部都人工智慧了,機器人為人服務了,不用人來從事生產和服務了。但起碼,目前還沒有實現。更重要的是,科技是要靠年輕人一代代去繼承和發展的,科技越往後發展就越精深越困難,不可能要求普通人六七十歲了還去不斷攀登科技高峰。就目前階段,我們還是需要大量的年輕人去點亮足夠的科技樹的。

第四……

第五……

當然還存在其他很多或大或小的影響,但我這裡並不是寫論文,就不一一展開了。

你只要知道,不生育的行為對已經陷入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是嚴重負外部性的。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國家對願意生育的人給予補貼,以及對拒絕生育的家庭作出事實性的貨幣懲罰。

雖然後者可能並沒有意識到。


以經濟學或博弈論理論分析,單個個體生育孩子和不生育孩子,哪種情況給個體帶來的效用最大?

1、從物質層面來講,不生育孩子,給個體帶來的效用最大!
因為賺的錢都是你們自己花了,不需要你再去負擔孩子的孕育、生育、撫養、教育等一系列工作,而這些工作至少佔據了你人生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2、從精神層面來講,生育孩子,給個體帶來的效用最大!
人生是一段體驗的旅程,沒有體驗就不成人生,撫育子女既是我們人生的付出又是人生的收穫,付出的是辛勞,收穫的是人生的體驗感悟,如果孕育撫養子女的體驗都可拋棄,那一段旅行、一場電影、一段戀情、一頓美食,或者小時候的一個玩具,這些也照樣可以放棄了啊!
因為換取這些體驗也要付出辛苦的工作才行啊!
如果再極端點,從人生的第一聲啼哭開始,我們的成長本就是一種辛勞付出——單單為了走出第一步,就要摔倒多次——那乾脆就不要生出來好了!


FXXX,手機電量2%的時候寫了了一大段,然後放著充電去吃飯了,吃完飯回來知乎重啟字沒了……
再簡寫一下吧…

-----------------

從微觀個體短期來說,對丁克自己是有「益」的,因為他佔據了更多的勞動(社會資源)--本屬於撫育下一代的

但從宏觀整體長期來看,對丁克與整個社會都是無「益」的,因為兩個「人」是比一個「人」所創造的勞動(社會財富)多的,也就是說本來能創造出的財富減少了,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減少了

同時「人」不僅僅生產力,也是市場,也就是說(需求)市場也變小了,連鎖反應


比喻一下:整個社會的「資產負債表」縮水了
以上在不考慮生產率差異的情況下

另外為什麼晚婚晚育是風潮,因為很多人養不起孩子,背著房貸與各種貸,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被high class 剝XUE,所以也是潛意識裡的一種反抗,提醒他們不要太過分


按照中國目前的制度(無孩家庭不會受到懲罰,有孩子的家庭得不到獎勵),一個人選擇不生孩子,對個人,在經濟上是有利的,因為他省去了孩子的撫養成本,而他老了之後,積蓄的財富,仍然能從別人的孩子那裡買到產品和服務。相當於終身受益。


但對社會,是不利的。因為未來的勞動力供給減少了,勞動力將越來越稀缺,工作的年輕人創造的產品和服務,必然會漲價。這個漲價,是無孩家庭們造成的(因為他們沒有給社會創造新的勞動力),但漲價卻是由整個社會共同負擔的。也就是說,無孩家庭享受了整個社會的勞動力供給,但他們的行為卻給社會減少了勞動力。


不過,這個問題可以用經濟手段進行調節。就拿西歐發達國家來說,給孩子高額補貼是常事,甚至達到了一戶人家只要生七八個孩子,父母就算失業,只靠國家給他孩子的補助金,就可以快樂生活的地步。這種對孩子的補貼,無孩家庭顯然享受不到,這就是變相的懲罰。【注意,西方國家已經對無孩家庭進行懲罰】


所以,不能只看當前的政策。隨著中國勞動力減少,逐漸走向老齡化,能工作的年輕人,也將成為稀缺資源。那時候,恐怕國家也要像現在的西歐發達國家一樣,對有孩子、多孩子的家庭進行獎勵。一個現在選擇不生育的年輕人,老的時候,有很大可能會遇到國家政策的變化,而遭受經濟損失(或者喪失原本預期的收益),比如一個有孩子的老人,因為年輕時為國家創造了一個勞動力,得到更高的補貼,而他就得不到了。

中國國家政策的拐點早已到來——對二胎家庭的強力懲罰,已經在過去幾年內完全取消。將來的方向是什麼,是不言而喻的。選擇是否生育前,必須要考慮到這點。

--------------------------------------------------------------------------------------------------------------

不過選擇了不生孩子的,也不必完全悲觀,他們也許還是賭對了的——未來科技極大發展,有可能導致未來的社會再次陷入勞動力過剩(例如自動駕駛取代司機,人工智慧編程取代程序員,自動無人武器取代士兵)此時為社會減少了勞動力供給的無孩家庭,就會得到社會的獎勵了。

但如果社會發展到那種地步,恐怕我們擔心的該是另一個問題了——這樣的文明會因為人口逐代減少而逐漸消亡。說不定這就是「費米悖論」(理論上大量存在的外星文明為什麼沒有任何信息)的答案。


更新一下吧。

最近不論家庭還是工作上都比較忙,所以沒怎麼上知乎。

評論區大致看了一下,這裡想提一點,大家都是陌生人,沒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犯不著相互懟的那麼嚴重,而且一旦涉及這種意識觀念差異的問題,辯一輩子估計也辨不出什麼名堂。

針對評論區的一些問題我之類做一個集中回復吧。

(1)生孩子只是為了養老是否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這個問題如果是被遺棄的孤兒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那麼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出來還是對的,但如果你是一個來自正常家庭的孩子,那麼我覺得你現在需要放下手機翻一翻你的童年相冊,回憶一下了。

我是一個從小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孩子,沒喝過我媽一口奶,因為我媽生了之後得了乳腺炎。

我只能喝奶粉和米粉,當時有一種非常好的米粉叫做亨氏營養米粉,當時是50塊錢一盒,那時候我爸的工資是500塊...用當時我爸媽的話說就是,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都不夠我的米粉錢,要加上我爺爺奶奶的工資才夠我的伙食費...全家都在吃素菜,因為那時候城市化還沒有鋪開,大部分家庭還是住著平房,周圍可以種菜養鴨養雞。

3歲的之後我得了重病,每天要掛水,我很怕掛水,一看到醫院我就逃,有一次逃跑的過程中撞到了別人的自行車,把自己撞上了,我爸抱著我,問我痛不痛,我說非常痛,爸爸看我一直在哭,就問我想吃一些什麼,我說我想吃毛毛蟲麵包。

這個麵包只有一家蛋糕店有賣,那家店是一個香港人開的,開在市政府旁,店裡有一個蛋糕做的摩天大樓,每天放學都有很多孩子圍著摩天大樓的展示窗看,那是我們孩子的夢之地。其中我最愛的就是店裡的毛毛蟲麵包,但是那個麵包要3塊錢一個,那時我爸的工資才650塊,三年漲了150塊,有時我一天能吃5個,我爸為了彌補家裡的賬面虧空,晚上還要做計件工,幫別人焊電路板。

進幼兒園之後我特別喜歡一個胖乎乎的老鼠玩具,我小時候個性軟弱像女孩子,喜歡毛茸茸的玩具,我偷偷的將老鼠玩具塞進我的衣服里,妄圖躲過老師的檢查把玩具帶回家,但我那腫的像孕婦一樣的肚皮深深的出賣了我...我被老師攔了下來,當時還被叫家長,我和我爸都被老師教育,最後我爸也沒罵我,只是問了老師這個老鼠在哪裡買的?老師給了我爸地址,是上海的一個商業大廈,專做進出口,那個老鼠還是個進口玩具。

當時的中國除了北京上海重慶,其他地區說白了都是鄉下,我爸也是鄉下人第一次進城,問了老半天才找到那家商業大廈,找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人家關門了,父親不得不找地方住,旅店太貴住不起,於是找了一個偏僻的浴室,5塊錢一晚上在浴室里湊合了,第二天早上7點之前爸爸就大廈門口排隊準備進場,(那時候貨物緊缺,全國各地的商販都要去上海批發物資,晚去了要等很久)爸爸在人堆里擠來擠去,尋找玩具,終於被他找到了,但是那個玩具要80塊錢一個,最後父親咬咬牙還是給我買了。

同樣我的其他家人也是對我非常好,比如我爺爺是處級幹部,每次單位食堂有做小籠包,我爺爺都會給我買一份,因為我愛吃。

隨著年紀的增加,我的一天天長大,但愛我的人並沒有減少對我的愛,他們的愛伴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唯一改變的是愛我的人老了...

生孩子是否是為了養老?

我這裡可以很堅定的回答各位:是!

但是父母是否只是為了養老而養育我們呢?

這一點,你們捫心自問,我不多說。


(2)經濟條件不好的狀態下養育孩子是否是一種罪?

這裡 我就不拿我的例子來說了,畢竟我是處級幹部家的子女,這裡我說下我的妻子和我妻子的閨蜜吧。

我妻子和她的閨蜜是大別山山區的,山區到底是個什麼狀況,我估計你們沒什麼概念,我去年回我妻子的老家,山坳里是沒有廁所的,自來水管道是根本通不上去,電線電壓只夠看電視和基本的照片,伙食是靠灶台來少,取暖是靠木炭和火盆,山上的居民要先開墾山嶽才能開始種地種菜,我身處江南平原地區,中田還能靠一些機械化的農耕工具,在山上是根本不能用,因為運不上去,即便上去了也沒法用,地不平,只能靠人力進行開墾,全家的收入就靠那一片薄田,中國的小康標準是年收入達到1200元,目前我國還沒達到全面小康,那些沒達到小康標準的人其中就有一部分來自山區。

荊楚之地的教育問題在知乎上被批的體無完膚,罵那邊的學校和教育純粹是虐待學生,把學生們關在監獄裡一樣,這個問題我問了我妻子,(我妻子是她們村寨里第一位也僅有的一位文科女狀元,她閨蜜是另一個山村的,是第二名。)我妻子對我說:我們荊楚之地的痛哪能是你們江浙富庶之地能體會的...

從小我的妻子要早上5點起床上學,每個孩子端一個炭盆,這個炭盆是陶瓷做的,用途是照明和取暖,早上所有孩子在村中央集合,由獵人統一帶隊,護送孩子去上學,我估計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中國還有獵人這個職業,山裡是真的有野獸,人類幼崽是非常好的食物,為了護送孩子上學,獵人是必須的,(這個問題直到5年前國家基建隊上山修路,設立警察崗哨之後才得以緩解。)村裡的女孩子是全部留長發,因為長發留到一定程度之後可以剪下來賣給城裡的理髮店,所以我看了我妻子小時候的照片,都是清一色的雙馬尾長鞭。

我的老丈人和丈母娘都只是普通的去大城市打工的務工人員,跟知乎上月入幾十萬的精英是根本不能比的,在你們眼中真的就是渣渣,而且長期做苦力和漆匠,肺和腿腳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有時還需要我們子女匯錢給他們。

我拿知乎上關於「經濟條件不好的狀態下養育孩子是否是一種罪?」這個話題和妻子進行探討,問她恨不恨父母把她生下來。

我妻子表示從沒有過這個想法,因為她的父母和我的父母一樣,給了我們子女他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物質關愛和精神關愛,為什麼要去恨他們?!就因為一句「在知乎窮是原罪?」

山區里人們的意識形態非常封建和封閉,重男輕女非常嚴重,我去年去我丈人家的時候不論去哪家親戚吃飯,女性是不和我們男性同桌一起吃的,都是在灶頭旁吃一點,女孩子唯一能證明自己價值的途徑只有讀書,而這個途徑還不一定能給你,有時一句話「女孩子為什麼要讀書,讀了也浪費」就可以搪塞過去了,但是我的丈人還是用自己的血汗錢去供給自己的女兒去讀書,希望她有朝一日出人頭地,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妻子以縣文科第一的成績考上了985,也是這一舉措改變了村里長達數十年的「女孩讀書無用論」。

寫到這裡我想問知乎上那些覺得「經濟條件不好的狀態下養育孩子是否是一種罪?」的知友們一個問題,我的丈人和丈母娘在這麼窮的經濟條件下養育我的妻子,是否罪惡滔天?!


(3)久病之下無孝子是否可以成為一種避罪的借口?

評論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久病之下無孝子,不養老是應該的。

這裡我說兩天第一在我國贍養老人是寫進法典里的,其次我個人就是你們口中常說的裝聖人偽君子的久病之下的孝子。

我今天剛送我爺爺去醫院住院,他本身有哮喘、高血壓和痛風,必須要有人照顧,而且我已經照顧了4年,幾乎是每天2~3小時,因為痛風患者很難自己穿衣和燒飯。

這裡我依然不以我為例,因為肯定會有人說你是處級幹部家的子女是特列。

那麼我說下我妻子的閨蜜吧。(下面我的文中就稱之為小姚)

小姚也是大別山山區的,她的情況非常特別,她是棄嬰。

她生下來被丟棄在垃圾堆旁,那天下著淅冽冽的小雨,如果沒人救她,她是必死無疑。後來一對撿破爛的老夫妻發現了這個女嬰,把她抱回了家,從此她有了父母,但是她的父母年事已高,抱養她的時候已經50多歲了。

她讀小學的時候她父母對她說,自己的杯子和嘴碰過的東西千萬不要給其他人接觸,因為小姚有先天性的肝病,這個病很嚴重,要消耗大量的錢去治療,所以才被自己的父母遺棄。

就因為這個原因他在學校里很不受同學待見,覺得她是怪人,後來有一次她說漏了嘴,之後大家都更加怕她,老師也把她調到了最後一排角落,因為其他家長都不希望她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唯一要說幸運的是,她的老師是一個有醫學常識的人,老師對她還是有額外的照顧,因為發現這個孩子非常刻苦,而且總是愛問他一個問題:要考多少分才能跳級?

開始老師也覺得奇怪,為什麼這個孩子如此執著於跳級,後來問了才知道,家裡太窮,唯一的電器是電燈和收音機,電燈也是只給她讀書時用,如果能跳級就可以少交一部分學費,雖然九年義務教育下學費很低,但也要寫作業要作業本和鉛筆,以及幾十塊錢的學費,如果自己能早一天結束學業,走上社會那麼早一天減輕自己父母的壓力。

老師聽完這些非常感動,後來課外是給她做單獨的輔導,最終跳級的申請都是老師幫忙完成的。

後來小姚高考的時候還有一個插曲,得了這個肝病,長期以來無法真正根除,雖然她父母也配了一些葯,但是治標不治本,高中的時候和我妻子在一個班,全校的前三名是睡在一張床上,小姚每天都是最後一個睡,第一個起床,每天都戴帽子,這個秘密只有我妻子和那個第三名知道,因為肝病的緣故,頭髮日漸稀疏...

頭髮對於女孩子來說幾乎就是第二生命,在如花的年紀便沒有了頭髮對於她來說是非常沉重的打擊,所以妻子也是一直替她保守秘密,直到高考那一天,監考老師把她的帽子摘掉,怕她私夾作弊,很多人看到了一個脫髮的女孩子,關鍵不是全脫掉頭髮,是那種半脫,有點像《神鵰俠侶》里的裘千尺那種形象,她當時就站在考場里眼淚都下來了,老師發現不對又趕緊道歉把帽子還給她,在這種自尊心受創的狀態下,她還是考出了非常好的成績。

等她大學畢業之後她半工半讀繼續考研,工作的時候還是非常拼,最後累倒了,因為她希望能在浙江給自己的父母買一套房子,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居住,但說實話心急了,本身身體不行,何況浙江的房價也不便宜,就這樣病倒了,此時她的父母已經將近80歲了,這是他們第二次坐火車去外地見自己的女兒,在家中還特意為自己的女兒準備了她最愛吃的烤粑,(我妻子那邊有一道菜叫烤粑,類似於將米糰子烤熟了吃,優點是便於存放很久頂餓)來到醫院見到自己的女兒,得知了女兒的真實想法之後,老兩口對自己的女兒表示並不求對老兩口多好,這輩子並不求女兒為自己過上多麼富庶的生活,如果真的想要陪伴老人,沒有意見,老人願意在浙江女兒的小區樓下租一個車庫居住。(因為她女兒租的房子太高而且又是合租的,不方便)

包括後來小姚談戀愛也是,那時病情好轉了,頭髮也重新植髮長出來了,但是因為童年的陰影,因為她是棄嬰,所以一直未談婚論嫁,即便有人追她,她也不接受,後來有一次她同學來找她時遇見了她父母,她父母才知道女兒的心理想法,後來對她說:這世上不完全都是壞人,有人真心實意的愛你,我們父母終有一天要離你而去,看到有一個比我們更愛你的人照顧你,我們才走的安心啊...

也因為這次和父母的談話,小姚答應了她 同學的求婚,現在也生了孩子。

前年小姚的父親先走,今年是她母親,兩位老人都是在車庫裡走完自己的一生,但我相信作為父母的他們是幸福的,且沒有遺憾的,雖然他們的女兒付出並沒有他們多,但是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上,女兒用愛陪伴他們走完了這一生。

寫到這裡,我想說一句,如果「久病之下無孝子」這句話可以作為避罪的借口,那麼我覺得我國法律中贍養老人的法律可以刪掉了。

同時小姚親生父母遺棄小姚的行為,我覺得可以被社會所原諒,棄嬰應該在我國合法話,畢竟「久病之下無孝子」可以成立,那麼「久病之下無父母」也成立啊~

當然,包括其他的久病之下無老公什麼的我覺得也不應該受到譴責,這畢竟是人之常情么,人都是自私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你們說是不是?

那麼問題來了,丁克一族也是要結婚的,夫妻之間也是要相互扶持相互照料,你覺得你找這麼一個久病之下無老公的人陪伴一輩子靠譜,還是我這種被知乎說成偽君子的人靠譜呢?

其次,真的社會有一天實現了「久病之下無孝子」「久病之下無父母」和「久病之下無老公」的合法化進程,我們社會就大和諧了?就美好了?

所以我下面寫的正文通篇都在表明兩個觀點:

(1)丁克和單身要節約資金準備養老

(2)丁克和單身都不可怕只是人的一種選擇,但是不要逃避自己的責任。


評論區很多丁克和單身知友的觀點我都表示支持,說白了你是一個人愛怎麼活怎麼活,誰都管不著,你可以以不喜歡孩子不喜歡女人等理由來做丁克或者是單身,這個很正常,我很理解,但是請不要堂而皇之的拿「久病之下無孝子」這個借口來避罪,我覺得這種人就是狼心狗肺。

是的,我這個人在整個回答里沒有罵過人,唯獨這種人我是一定要罵的,你不喜歡可以點反對和沒有幫助,可以在評論區繼續噴我,可以請來滿天神佛和知乎所有的大V給你點贊,但是我依然站在這裡罵你狼心狗肺!絕不會改變!

我個人的人生態度就是,為人兒女那麼我就做最好的兒女,為人父母就做最好的父母,凡是儘力不留遺憾,如果你真的儘力了但未能照顧好你的父母,那麼我覺得很正常,畢竟人的能力有限,但是如果只是拿「久病之下無孝子」來搪塞避罪,不管你是已婚已育還是單身丁克,只能說你自己的道德下限太低了。


(4)不必拿自我了斷來證明什麼?你什麼也證明不了。

評論區還有一種比較高潮的言論就是自殺流,老了不能動就自殺,其實我覺得這種想法很傻,你自己都不能動了還怎麼自殺...就像我爺爺這種痛風患者,行動都成問題,你還能自殺?

另外我對於這種言論的觀感就是,一個人站在我面前,拿刀捅自己,問我怕不怕...

我表示作為一個陌生人如果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你這種,基本上打110,其他的就不會做了。

養老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會為我養老,我也不會為你養老,你自不自殺跟我真的沒關係,撐死了幫你打110.

其次我個人的工作就是高空作業,每年都有人因為高空作業死掉,死人見多了,想自殺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想跳樓自殺,建議爬高一點,11樓以上為佳,萬一摔個半殘不死,那是最痛苦的,因為這輩子想動都動不了,不過爬高了之後實體容易四分五裂,建議自殺之前先買幾個大的PVC袋子,自己套出再跳,不要給清潔工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自殺前錄像並放好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方便警察同志查閱,自殺之前最好聯繫好警察同志,避免他們無意義的加班,時間最好是中午沒人的時候,不要砸到人,素質自殺從你做起~!


(5)養老機器人的問題

我舅舅就是從事機器人工作的學者,目前市場想要造一台服務於孩童的機器人是比較靠譜的,造一台服務於老人的機器人很困難,日本幾十年前就開始研究了,但是現在也沒研究出來,原因很簡單,老人的病因五花八門,不可能說一種機器人滿足所有病種的老人,所以即便是要發明機器人,也是根據老人不同的病情發明不同的機器人,到時候真要買,估計是買高血壓A型機器人、痛風B型機器人和哮喘C型機器人,你得買好幾種,至於到時候你買不買得起我不清楚,另外機器人是否和手機一樣存在一代二代三代的狀況也不清楚,可能過幾年還得淘汰換新的。

我估計下面N多聊機器人的知友可能是想造出一隻像哆啦A夢那樣的機器人....

只能說...有難度....


(6)關於即便有子女也會不養老的狀況

這裡提一點,子女家庭教育很重要,教育良好的狀態下,出現良心狗肺奇行種的概率很低,所以你靠譜,你子女就靠譜,因為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我對老人的態度也是源自於我的長輩們,包括我的曾外公就是由我送終的,包括搬運屍體。

其次人之所以是高等動物,原因在於,我們會吸取教訓,因為別人犯過錯,所以我們吸取教訓爭取自己做的更好,而不是不別人的後塵,這些是我寫這些的原因。


最後還是那句話,各人有各人的路,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即可,具體怎麼走,看自己,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

----------------------------------------以下是原文-----------------------------------------------


已婚已育的大叔來說一下吧...

首先部分網友可能存在一個誤區,覺得是我們已婚已育的人在逼迫你們結婚生子,或者說我們嫉妒你們,說實話...想多了...

說要收稅的那位好像自己就是丁克一族....故這個話題下我覺得這是丁克一族內部矛盾問題...

從人性自利角度上來說大部分人不結婚生子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很大益處的:

(1)首先我有子女,但大部分人沒有,那麼我的女兒高考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狀就會很大程度上緩解,那麼下一代人獲得優質教育的概率會提升。

(2)其次國家的政策還是偏向已婚已育者,舉個例子,部分企業在給員工分房時,首要條件就是已婚已孕,好像沒有聽說過哪家企業的政策是偏向獨身者,因為國家在政策上會鼓勵一些支柱型企業保留員工,所以會批地給廠方建房,然後這些房子會分給已婚已育者,如果大部分人都是單身或者丁克,那麼已婚已育者排隊領房方面會減輕不少壓力。

(3)企業在招錄人員的時候會優先啟用已婚已育者,尤其是女性,因為企業不想承擔過多的用人成本。

(4)單身和丁克一族去世之後財產應該是回歸社會,並無子女繼承,單身和丁克一族多了之後人口會減少,更多空置的房子會流入市場,那麼房價還是會下跌的。

所以作為已婚已育者的我表示,我沒有必要嫉妒單身和丁克,反之,如果從人性自利角度出發,我還得鼓勵你們發展壯大。

單身和丁克一族的存在未必一定是壞事,我對於丁克和單身一族的看法是類似於去獻血站獻血,人在一定失去一部分陳舊血液之後,會增加新的血液,對人體是有一定助益的。

單身和丁克並沒有後代,遺產會流入社會,如果自身就是精英階層丁克或者單身,那麼到這代就會消失,有利於社會的階級流動,算是一定程度上增加階層的向上流動通道,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我最愛的賭神周潤發。

發哥就是丁克族,如果富豪榜上1~100都是丁克,我估計中國也就沒有仇富這一詞了;所以單身和丁克的存在說實話對社會的危害性沒有部分知友想的那麼嚴重,可能還有益。

關於社會勞動力問題,這裡我也補充一些看法,當前國內確實存在一個人口縮減的趨勢,但是還沒有達到需要讓單身和丁克強制生孩子的地步,出現這一狀況很大程度上是要政府自己去反省,我自己是80後,我覺得政府沒事瞎幾把折騰,開始國家說多生一個好,後來到了我父母代變成只能生一個,到了我這代又變成可以生兩個,說真的,政府這是瞎幾把搞,我都感覺天朝國民跟豬圈裡的豬一樣,我什麼時候交配,交配之後只能懷上幾胎都是受到管控的,你管控就管控吧,關鍵是還控不好,搞得我們80後好多都是421陣容,(即4個老人2個夫妻1個孩子)現在又要我們變成422陣容...一直在增加壓力,很多什麼經濟衰退、外來民族滲透、養老金危機等我都明白,但是我真的生不動...一個還好,我能保證我女兒以後有婚房,大學畢業有車,她的重疾保險、意外險等我都給她備齊了,但是你再讓我生一個我是真的搞不定...

目前政府要解決的問題是開放生育,說白了就是高興多生的那麼你就多生幾個,不生的你就讓他不生,尊重個人權利即可,有的地區就喜歡生孩子,給他一個老婆他能創造一個民族,那你就讓他多生好了,就當其他不想生和不想多生的人把名額讓給他了,不就得了。

生一個政策也好,生兩個政策也罷都是一些狗屁不通的政策,定這些數量單位有屁用啊,中國想生的,政府不給上戶口,上了戶口不就完了,反正都是人類,又不是說丁克和單身生出來的就是人,想多生的人生出來的就是鬼?

關於只有貧困戶才想多生的言論也有問題,張藝謀不是就挺能生也挺想生的么,他想生你就讓他生好了。

(我都替老謀子感到悲傷...)

所以目前新生人口問題首要解決的是戶口問題,讓想生的人使勁生就夠了,我國還沒有達到像日本那樣少子老齡化嚴重的狀態,故還輪不到對單身、丁克和少生家庭動刀的地步。

本篇回答下半部分主要討論的問題是:

單身、丁克一族在中國的養老問題,因為我感覺很多人過多的強調生育,而忽略了養老,說實話,我個人反倒覺得生育不是大難題,養老才是。

可能很多知友沒有經歷生兒育女的過程,這裡我可以說一下,原本是在後面寫的,這裡我先拿到前面來寫,知乎上的一些講生育問題的帖子說實話過於妖魔化,而且我感覺生孩子還沒有某些言論中所說的那麼離譜。

以我市為例,生育費用地方是可以報銷80%以上,婦幼保健院的食堂是有補貼的,菜價幾乎是和大學食堂差不多,專業且衛生,所以生孩子的實際費用並不是很大,普通家庭生孩子費用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奶粉我給女兒用的是法國的進口奶粉,是我老婆拖閨蜜代購的,1800一箱,可以喝一個半月,因為是母乳餵養+奶粉,所以開銷沒有想像中那麼大,(母乳餵養確實能夠提升免疫力)孩子真正難帶是在進幼兒園之前,但這裡我說要一點,以前生孩子可能都是當做狗剩兒一樣養著,現在強調優生優育,但是因為家庭是421陣容,所以我父母輩其實是幫著帶娃的,自身壓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包括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我老婆的奶奶都會給予經濟上的支持,所以實際狀況是11個人圍著一個孩子轉,資金根本就不愁。全家就這麼一個寶貝疙瘩,不給她給誰呢?

國家目前的主要政策扶持還是傾向於生育方面,幼兒園和高中將來可能也會併入9年義務教育裡面,我家的長輩就是教育系統的官員,這個議題其實是一直在考慮操作,具體解決還是要看國家財政和行政執行力,至少這個方向還是不錯,幼兒園江南這邊是一學期8000~16000左右,(8000起步已經是有所謂的英語早教班,包括有外教的幼兒園了)公立的是5000左右,部分小區業主甚至會享受額外的,所以有人說一年5W什麼的,說實話有點誇張了,我撫養我女兒沒達到5W的狀態,我估計5W的那批應該是上一些鋼琴培訓班什麼,那個說實話就是無底洞,這裡就不做展開討論。

9年義務教育階段是非常省錢的,9年下來資金積累是足以完成子女的高中和大學費用了,我和老婆在我女兒剛出生那一會兒已經準備好了保險,比如重疾和意外險,並且準備了其他險種,比如在我女兒上大學的時候獲得助學金,結婚的時候獲得額外的嫁妝等,目前商業保險這一塊也在保障子女的成長,分擔和弱化了風險。

所以如果有人是因為考慮到子女撫養成本過高而選擇放棄生育子女的,我覺得你可能要重新計劃一下,可能沒有你想像中那麼艱難。

另外就是我這篇回答的一個主旨就是不論你是單身、丁克還是已婚已育其實都是要謀劃自己的養老問題,如果是因為不願降低生活品質而選擇單身和丁克的,我覺得需要再從長計議,這個問題具體的我會在後面講。

這裡還要註明一點,討論問題盡量不要極端化,因為部分知友的一些言論其實在我這個每天照顧老人的人看來覺得想法過於簡單,甚至是存在慪氣的嫌疑,比如說什麼丁克最後選擇安樂死什麼的,我覺得說這話就是小孩子說說的,先問你怎麼安樂死?去藥店買一斤安眠藥,你確定你能買到嗎?現在泰諾感冒藥都是按身份證限購的,買安眠藥安樂死還是算了。

老人的問題上其實要比育兒頭疼很多,這裡我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些經歷,如果有人有更好的養老方式,那麼提出來就當是相互學習吸取經驗,小孩子家慪氣的話就算了,說實在你說出來意義不大,最後選擇安樂死的是你不是我。


接下來談一談「沒養小孩省下的錢對個人來說是受益的,還是會從其他地方造成損失(僅考慮物質方面)?」

首先我的家族中有丁克一族和單身族,年紀也很大了,已經年近花甲,屬於我國比較早的一批單身和丁克一族,這個是我的三叔。

三叔這個人天資聰穎,幾乎是完美繼承了我爺爺基因的孩子,讀高中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玩命的刷題,三叔則是泡妹子打野戰...爺爺為此打罵過好多回,但他只說一句話:我能考好,你不用擔心。

後來還立了一個軍令狀:如果考上清北交復中的任何一所大學,必須買一輛日本進口的摩托車給他。

開始爺爺也沒當回事,就答應了。

最後他考上了復旦....(我爺爺當時都想抽自己的臉...一輛進口摩托價格抵得上房子的十分之一...)

但最後還是給他買了,從此之後就開始了他的單身+丁克之旅....

三叔這個人結過婚,具體次數已經記不清了,我的嬸嬸數量應該是達到了兩位數...

開始還會去喝他的喜酒,後來親戚們都改成電話里慶賀了...(次數實在太多懶得去了...)

遊歷大江南北,十二星座十二生肖的嬸嬸應該是都集齊了...

直到他53歲的那年,他又回到家鄉...

目前他和另一位嬸母結婚了...(估計是最後一位...)

回來之後第一件事是要求我的爺爺分給他一套房子,算是遺產提前給他。

爺爺直接一票否決,因為三叔無後,分給你也沒用。

這就是丁克一族的一個問題,如果你有兄弟姐妹,在其他兄弟姐妹有後代的情況下,你獲得遺產的權重可能會降低。

爺爺表示遺產全部由我這個孫子繼承,理由非常簡單,其他子女無後。

為了這個事情家裡大鬧了一場,三叔當時就提出了一點,我是隨母姓的,無權繼承父姓族系的遺產。

(這裡解釋一下,我的家族中有一個規矩:長子一系要隨母性,所以我的父親和奶奶姓,我和我媽姓,這個隨母姓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美好,給我人生中帶來很多麻煩...比如爺爺是教育系統的官員,大部分學校的領導都是爺爺的下屬和學生,我和父親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沒少被人閑言閑語說是私生子...)

可是爺爺心意已決,立好遺囑不會變了。

這件事對三叔的打擊非常大,飯後他在家中抱著嬸嬸哭了好一會兒。

之後三叔想了想又來找我,這次跟我攤了牌,跟我說了很多心裡話,包括希望他老了以後能讓我贍養他:

(1)丁克和單身一族的優勢幾乎是體現在前期,即年輕的時候,但人不可能永遠年輕,人終有一天會老去,他這個時候想要有一個歸宿了,不論是情感上還是物質上,都希望能有所依靠。

(2)可能有人說老了可以去敬老院,很遺憾,三叔的職業就是療養機構的營養師,長期的工作使他看透了很多業內黑幕,目前國內養老院的素質是層次不齊,首先護工的人手是不足的,主力是以能從事體力活為主的中年婦女,照顧老人其實是需要醫護專業性質的人,但是大部分養老院的薪酬還不能像國外那樣給予護工相應水平的工資,所以我國的養老院護工數量其實是長期不足的一種狀態,也就導致了一些不良事件的發生,比如一層樓就兩三個護工,一早四五點就得把老人都拉起床,你想睡一會兒都不讓,她們開始打掃衛生和整理床鋪,伙食說實話一般,都是一些菜糰子什麼的,這玩意兒不能說有營養,只能說老人吃下去不容易餓。

這裡要說一下,不是說養老院能滿足你的所有需求,在天朝,養老院往往只能滿足一個老人的最基本需求,基本到什麼地步呢...比如理髮,你想要什麼髮型什麼裝扮,你是別想了,特別是女性,很多需求其實是無法滿足的,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個女領導因不滿護工,最後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自己就是丁克,老了之後進了養老院,她的下肢癱瘓了,她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很要強的女人,非常不滿護工對她的一些列態度,護工對老人的態度就像是流水線上工人對工件的態度一樣,所有老人都是批量處理,不會有人過多的過問你內心訴求和渴望,所有老人都是清一色短髮,因為方便清洗,髮夾都是一樣的,你拿出自己的梳妝盒希望護工幫你換個頭箍,人家都嫌麻煩,洗澡洗頭的時候簡單粗暴,有時水溫都沒調好就開始給你沖洗,日常生活就是讓老人曬太陽...老人的資金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你需要取錢,二三十歲的時候你還能活蹦亂跳的去銀行,真的上了年紀,估計出門打個的都成問題,我爺爺現在就是這個問題,痛風之後,只能小碎步的挪移,去銀行都成問題,只能讓我和我爸去銀行代理一些業務,養老院盜拿老人資金的問題其實非常普遍,有時還不是說盜拿,叫手續費,幫你取一次錢,她得分掉多少,你不願分,那麼你自己去好了,當然,老人自己也去不了,只能忍受,更有甚者直接把一些思維不正常的老人工資卡收歸己有,然後去冒領,這種事情銀行系統應該是比較清楚的,所以銀行系統在面對高齡老人存摺取款時需要本人來領取,但是這個規則也很難制止冒領事件的發生,比如萬一老人真的因病來不了怎麼辦?!還是要依靠代領,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我們的存摺都連上了網銀和手機APP,我估計以後冒領起來就更加方便的,以上這些問題主要就是發生在單身孤寡老人和丁克老人身上,有子女的老人有時也會欺負,比如我的曾祖母(我奶奶的媽媽),進養老院之前人還是挺正常的,去了一年不到突然告訴我們老人得了痴呆症,需要我們增加雙倍的看護費用,當時我們全家都蒙了,一個老人進去前還好好的,突然就變成痴呆了?!為此我還特意找了我找了醫院裡的親戚做檢查,醫院的醫生說有可能是受了什麼刺激導致,可能有人說去起訴養老院,但是問題來了,怎麼起訴?起訴需要舉證,我們連證據都拿不出來,只能認栽。

寫到這裡也是我想要提醒一些丁克和單身的知友:如果你無法相信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子女給你養老送終,那麼你將自己的晚年託付給一個陌生的養老院就靠譜嗎?

所以很多事情還是要辯證的去看,不要太一廂情願。

社會上確實有人不贍養老人,但那是大基數存在,還是小基數存在呢?有空去小區里逛逛聊聊天就清楚了,就像知乎每天都有人說我們已婚族喜歡家暴一樣,空了去小區里問問有幾個鄰居每天沒事喜歡家暴?即便不贍養老人,還是可以通過法律手段找到責任人的,子女作為贍養老人的義務是逃不掉的,何況血濃於水,無情無義豬狗不如的人始終只是少數,可能有些知友想的太悲觀了。

其次是我覺得在有子女具備一定監護力的情況下,哪怕去養老院,我覺得都會安全很多,比如可以和子女商量一下,一個月來個幾次,或者說來不了的情況下能否委託他人來探望,這樣是否比自己作為一個丁克老人或者孤寡老人獨自面對養老院的爾虞我詐要安全一些呢?

包括有人說要請保姆什麼的,其實和進養老院性質差不多,甚至更加糟糕,可能很多人搞錯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帶孩子的保姆和帶老人的保姆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真正給老人找過保姆的人就清楚了,大部分時候是找熟人的親屬為先,或者是一些鄉下的老實親戚,原因在於這些人不太會坐地起價,可能有的人不太理解坐地起價這個問題,這裡我詳細的說一下。

老人 照料上其實是存在很大的變數,首先老人不像小孩,小孩生病無法就是一些感冒,都是可以搞定的,哪怕去醫院,作為保姆體力上是足夠抱起寶寶去醫院的,所以一般照顧孩子的保姆價格不會太大波動,即當初談的什麼價格,那麼現在還是什麼價格,但是老人就難說了,老人生病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是從事醫療工作的知友就應該清楚是怎麼個狀況了,老人生病是五花八門可大可小,照料老人要比照料小孩要難百倍,舉幾個例子你們就懂了:

(1)我爺爺有痔瘡,需要給他上藥,有一種葯叫馬應龍痔瘡膏,這個藥物在使用的時候,是要將藥盒內的葯管套在藥物上,慢慢的插進患者的肛門內,然後像擠牙膏一樣擠進去,就這個一件事,你得先幫老人脫去衣物,(因為老人痛風,無法正常彎曲腿腳)要幫老人先清洗下體,清洗完之後才能上藥,上完葯你還要貼一個膏藥堵住肛門不讓藥物溢出來。

這一點有幾個保姆樂意做?是不是要加錢?

(2)我爺爺有哮喘,有時吸氧和吸痰,吸痰的分泌物要處理掉,機器需要養護,有人保姆樂意做嗎?

(3)高血壓患者會因為天氣的溫度不同而引發一些突發性疾病,甚至會休克,前年冬天就是這麼一個問題,爺爺他突然因為天氣寒冷不適而半夜休克,我奶奶打電話給我,我半夜和父親送爺爺去的醫院,按理說我一個小夥子背一個100多斤的老人不成問題,但是之前醫生親戚說我最好是用擔架,結果我還得家裡備付擔架,我和父親兩個人抬出去的,換成是一個保姆,估計還不一定能背的動老人,有人說打120,可以這麼說,首先你還得有這麼一個人知道你生病了,才能幫你打120,否則你倒在家裡估計死了都不知道,何況有的小區車位太少,導致交通擁堵,120急救車都不一定進的來,所以我才用擔架,增加搶救效率。

(4)曾祖母痴呆了之後,給她洗澡都需要兩個人,一個人控制住她,防止她亂動,一個人給她清洗,所以在僱傭保姆的時候,有時你還得雇兩個,一個還不一定夠,錢是不是要增加?

(5)痴呆了之後有一次把煤氣開了,她好像依稀記得要燒水什麼的,於是自己開了煤氣,差點把家炸了,你說這樣的狀況還有保姆敢來么?是不是又得加錢?

所以即便要找保姆照顧自己的晚年生活,說實話開銷是要比你想像中高太多了,開始可能只是開價1W2每月,但後來會水漲船高,你遇上坐地起價的要是不樂意,人家立馬就走,很多家政服務都是相通的,哪家好伺候哪家不好伺候,心裡都有數,你換一家,人家對你知根知底,價格也不一定會降下來。

這裡再說一個極端點的案例吧,當時也是轟動了小區,一個老頭被保姆綁在藤椅上,藤椅上剪了一個洞,老頭沒穿褲子,洞下面放一個盆子接屎接尿,夏天天氣熱,保姆把屎尿處理了之後,拿水往老人身上沖一下,老人已經被保姆整成痴呆了,嘴也被堵住了,當時是鄰居家的孩子聞到一股濃烈的惡臭,敲門沒反應,後來找到了老頭女兒的同學,要了老頭女兒的號碼,她女兒住在外地,開始她女兒沒怎麼在意,但是這種電話多了之後就有點不放心了,有一次就回家看看老頭,打開門的那一瞬間,真的是崩潰了,看到自己的老爹被綁著藤椅上,褲子都沒給穿,屎尿從藤椅上滲下來,後來報警,保姆被抓了,保姆當時還在麻將館打麻將呢....

寫這麼多,是想要告訴一些丁克和單身的知友,凡是不要太理想化,天朝不是國外,我國的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障說真離國外要差十萬八千里....真的想做丁克或者單身族,其實付出上不必我們已婚族少。

這裡我還是要寫個免責聲明,本人不反對丁克和單身,對於我們已婚已育的一群來說,你們對我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犯不著過不去,但是我還是要提個醒,人生很長,如果家境不夠殷實,步步為營其實很重要,比如你如果真的要做丁克或者單身一族,說真的,趁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準備了,不是說不可以做,我身邊也有丁克和單身族,但是他們在26歲左右已經開始著手準備許多事情,比如買保險和聯繫香港的養老機構,當然能去新加坡是最好。

對了,還先糾正大家一個錯誤觀點,那就是單身和丁克的生活品質會比已婚族更高,其實恰恰相反真正的狀態是已婚已育&>丁克&>單身。

有一種狀態是丁克一族超越普通已婚已育一族,就是雙方都是公務員,公務員的退休工資是遠高於普通工薪階級,以我市為例,普通工人的退休公司起始只有1650元每月,公務員我記得是3450元每月,到了75歲左右,普通工人差不多3150元每月,公務員我記得是有6000左右了,處級幹部有9000以上,公務員在醫療報銷上比例非常高,住一個月都不是事,但是平常人估計一個月住下來是要破產的,以我爺爺搶救的那一個月來說,總共花費1千多,報銷了大部分,政府領導享受額外津貼補償,基本上是沒花什麼錢,如果是普通工薪階級,那個數字就恐怖了...所以我國真的想做丁克一族,要麼是富商高管,要麼是公務員和國企事業單位,普通老百姓我覺得還是慎重一點。

回到剛剛的話題上為什麼已婚已育&>丁克&>單身,夫妻倆只要會過日子,基本是1+1&>2,還貸能力是遠超單身狗,同城市同公司崗位同待遇情況下,同樣是買房,夫妻黨可以直接看110平米的房型,單身人士撐死了六七十,能看六七十的已經是單身中的精英了,或者職業牛逼,比如程序員,普通單身人士估計只能看二手房源,一手的地段不敢看太好,所以知乎上說單身人士生活品質高,說實話就是在透支前期存量的表現,其實最早就要開始存錢的是單身人士,首先得買房子上戶口,以後退休了拿養老金,(尤其是外省人員)租房子不划算,你租一輩子房子還是房東的,你還完房貸房子就是你的,房子將來還能賣掉作為養老金去香港或者新加坡。

這裡以上海為例吧,因為我是江南這邊的,有些朋友在上海上班,我以前也在上海待過,當時很多人和知乎上是一個尿性,都說結婚會降低生活質量云云,人人爭做月光族,後來一次同事聚會中,我談了以上的一些看法,只有一個東北的同事聽進去了,她在常州買了房子,當時是4千一平米,買了一個小戶型,現在漲到1W4,同一批女性同事中,大部分女性同事的錢都花在買包買化妝品和旅遊上了,現在大家都過了而立之年,差距就明顯反應出來了,當初強調生活品質的那批現在開始吃緊了,30歲之前應該省錢的時候都花掉了,現在一來房價漲上去再想買房抗風險是不太可能了,即便在上海,工資的漲幅也是跟不上周邊地區的房價漲幅,目前的狀況就是當初沒嘲笑沒有生活品質的女性現在是抱著房子笑,看著周圍拎驢包的女人哭,東北同事現在把房子賣掉也是增值,留著自己可以住,反正常州離上海非常近,進可攻退可守,其他女人就麻煩了,在上海進退維谷,靠自己買房子能力不夠,首付湊不出來,為了保證生活品質錢花光了,職位上不去,只能熬工齡工資慢慢磨,再想找人組隊,發現人民公園相親角都是和自己相同境遇想要絕地反殺的,但又反殺不了...只能回家求救....


丁克和已婚已育的主要討論點還是在一個孩子的撫養成本是否大於自身的養老成本問題上,這裡可以稍微討論一下,這個沒有絕對正確的回答,因為各個地區不一樣,舉個例子以無錫常州為例,撫養的成本其實並沒有各位想像中的那麼高,首先生育孩子的錢是可以報銷的,記得是80%以上,生孩子的成本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嚇人,無非就是你先墊錢,然後政府還給你,生了孩子之後開銷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當然看你怎麼花,我家喝的是法國的進口奶粉,一箱1800元,讓老婆的閨蜜送的,一箱喝一個半月,這裡我說一句,雖然現在是優生優育,不像以前當狗剩兒一樣養,但是不要忘了一家子的人是非常多,比如我們80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實際上是6~10個人的資金在撫養一個孩子,我都覺得奇怪,怎麼會不夠的,比如我家我、我老婆、我爸媽、岳父岳母、爺爺奶奶、公公婆婆、我老婆的奶奶,11個人在撫養一個孩子,這個資金相當龐大了吧,長輩們的意見都非常統一,自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肯定都是給自己的後代啊,所以我個人覺得撫養孩子方面壓力沒有某些人說的那麼誇張,很多人說什麼錢不夠,可能部分地區還是生很多子女的緣故導致家庭太多後代需要撫養...江南這邊感覺還好,基本上都是獨身子女...真正帶孩子其實也就是上幼兒園之前比較麻煩,所以我的孩子主要是由我的父母來帶,我媽已經退休了,可以幫忙帶孩子,9年義務階段還是比較省心省錢的,並且下班如果來不及接送還能送教育機構,比如我們這邊私人教育機構一個月800,~1600元,包一頓晚飯,孩子可以在裡面寫作業玩耍,從幼兒園~初中生都可以進,如果想要有其他的輔導可以按項目收費,我個人覺得這個收費標準並不高,以前可能收費高,但是現在辦學的人多了,價格反而降下來了,9年義務階段完全足夠囤積資金供孩子上高中和大學,包括我在孩子出身之後就辦了保險,重疾保險保障的同時在孩子上大學和婚嫁的時候可以獲得兩次額外的資金,所以很多人說撫養孩子辛苦,我認同,但是如果有養孩子比去養老院或者請保姆合算,我覺得不太靠譜,就像之前所說,保姆1W2起步,如果你要是有其他疾病問題,還得漲,兩年下來二三十萬就沒有了,沒感覺比撫養孩子便宜,要是和我爺爺那樣痔瘡+哮喘+痛風+高血壓,不能正常行走和穿衣服什麼的,5年下來我基本是只能考慮去跳江了...根本請不起保姆,所以還不如撫養孩子,萬一有出息了,我得了病要是錢不夠,說不定還能幫我墊付一些,畢竟血濃於水。


丁克一族的風險目前來講,只能依賴於養老院設施,養老化單一,投入非常的巨大,養老費用是會隨著年紀的增加和疾病風險的增加而增加的,好的養老院可能開始只是以萬為每月,一旦重疾進了醫院估計就是按天算了,有子女的情況下還是能幫到不少忙的,所以養老院和請保姆的成本不亞於撫養子女,哪怕你去了新加坡或者香港也不一定就會感到非常幸福,老的一批人中其實是有去新加坡和香港的,但是發現一個問題,和自己住了幾十年的環境不同之後發現很悶,當時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有老頭趁著還能動坐飛機回來吃拉麵...還不忘找我爺爺和其他老鄰居殺兩把象棋,其他老頭還調侃他說坐飛機回來吃拉麵夠有錢,結果他笑了笑說:還有西安的老頭飛回去吃肉夾饃呢~ 這個人吶,每個年齡段其實是存在很大的反差的,年輕的時候覺得走南闖北瀟洒自在,但是老了也會想著落葉歸根,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台灣老兵想葬回大陸了。

很多人覺得已婚已育一族生活艱苦沒有樂趣,其實作為我個人來說,人這輩子在有的人眼中像是打黑魂,需要步步為營,有的人眼中是打坦克大戰,橫衝直撞就可以了,這才是已婚已育與單身族、丁克族的區別,已婚已育其實主流的觀念還是步步為營,比如我和妻子26歲結婚27歲生子,接下來妻子開始給我講人生規划了,比如保險,全家應該買哪些保險,選什麼險種,應該占家庭收入的多少,有了孩子要買車,選什麼車,走什麼貸款比較划算,這個要考慮,所以已婚已育一族其實只是選擇了更加保守的策略,目前全家的重疾保險,包括額外的商業養老保險以及女兒的上大學的一些險種其實是都已經準備到位了,以後養老方面已經為自己準備好了一樓的養老房和女兒的婚房,我不太認同目前知乎上主流的所謂享樂單身主義和享樂丁克主義思維,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在作死,通篇都是在聊生活品質,關於如何抗通貨和退休養老保障問題是隻字未提,說的好像人只要活完年輕這段接下來就結束了..所以享樂主義者的很多理念我覺得還不夠成熟,就像之前提到的退休金問題,前期大手大腳慣了,後面一旦收入大幅度縮水就痛苦了,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不論是單身族、丁克族還是已婚已育族,都是一個人的選擇,不管選擇哪條路,我覺得還是慎重且從長計議為好,畢竟人生不能讀檔重來...


一切經濟活動都是以人為中心的。
首先,生孩子意味著現實的消費能力,那些說丁克家庭也可以消費能力很強的,缺乏基本經濟學概念。兩個家庭同樣的收入,有孩子的家庭人數更多,人均可支配收入更低,而收入更低的人,邊際消費傾向更高。所以丁克家庭短期來看個體效用更高,但長期降低了全社會的消費能力,即降低總需求。
第二,生孩子在經濟意義上意味著未來的社會再生產能力投資,現代社會這種投資事實上構成對全社會的義務,因為孩子長大了以後經濟活動還是參與到全社會中去,為全社會繳納稅收,提供產出,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外部性。丁克家庭事實上放棄了這種投資,拒絕為社會提供再生產的公共物品,短期內提高了消費效用,但長期內降低了全社會潛在產出
在全社會總和生育率低於正常更替水平的情況下,我完全贊同對丁克家庭徵稅,而且應該徵收重稅。因為需求和潛在產出的雙重下降意味著經濟的下行,丁克家庭享受到了短期效用提高是以損害全社會為代價的,必須徵稅才能公平。
丁克家庭一旦老去失去勞動能力,其養老所購買的商品和服務難道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提供的?自身不提供未來的產出卻要佔用其他人的未來產出,意味著長期效用是下降的,同樣應該徵稅。
還有人說未來生產力增長的,生產力增長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研發等一系列活動導致的,丁克家庭不提供這種投資,憑什麼享受?
還有說丁克家庭死了財富回歸社會的,現在不是16世紀了,知道什麼是財富嗎,丁克家庭死了只留下一堆貨幣(假如有的話),沒有對應的社會活動,叫什麼財富?
所以在生育率無法達到更替水平的情況下,丁克短期來看雖然可以提高個人效用,長期效用是下降的,這是一種短視而自私的行為,政府應該徵稅進行調節。


從宏觀層面上,丁克的人過多會導致個人和社會的雙輸局面。
假設一個極端的情況,如果到了10個年輕人要養100個老人的局面,只會讓年輕人負擔過重,老人又得不到周全的照顧。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生不生不是關鍵,養不養才是關鍵。對丁克的人收高賦稅,實質上是從不養孩子的人手裡收稅,去僱傭想養孩子的人去撫養孩子。

想要丁克又覺得丁克不需要付出額外代價的人,跟想廢棄核電站又要求電價不能漲的人是一個思路。
之後怎麼辦?用愛發電唄。

--------
總看到上面的答案在提個人權利,提生育自由。但所有這些權利和自由法律規定的,而法律是可以修改的。
這不是個道德問題,這是個利益問題。
當出現了一個老年人佔主流的社會,老年人和准老年人們普遍覺得自己的養老成了問題時,修改法律,去部分甚至完全剝奪這些權利和自由簡直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就像如今這樣。


對社會而言,一對夫婦用自己的血肉養育出了一個經濟獨立的孩子,社會多了一個生產力,只要這個孩子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創造的價值大於消耗的公共資源,必然對社會是有貢獻的。
但丁克節省下來的養育錢對個人而言真的受益嗎?,我覺得虧了呢。
借題發揮,算個賬。
生育 撫養一個孩子到長大成人,所花費的時間 精力 金錢是巨大的,單就經濟投入而言,如網上可以查到的粗略估算,大概取個整100萬吧。
1。如果你一次性花了這100萬,換來了22年後的一個經濟獨立的孩子 你的收益是什麼呢?
2。如果你存了100萬,想丁克,節約下了這100萬,20年後,你的投資收益會有多少呢?

後續的發散其實是因人而異的,算好賬,自己權衡,沒毛病。

舉個例子,22歲大學畢業的A女士帶給了父母了什收益?

1.因為孩子從小身體不好 父母為了獲得更好的醫療資源頻繁奔波於小城市與大城市之間,個中辛苦不言而喻,但也被迫接觸了更好的醫療資源和更大的城市,想想老了不用在老家干著急,直接來大城市大醫院,啥都不怕了。
2.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可謂是孟母三遷。雖然興師動眾,勞民傷財,但還算敢上好時機,被一次次剛需逼迫著上的槓桿,房子越換越好,資產越滾越多。為了孩子的剛需,竟然誤打誤撞出了投資收益。
3.許多父母人到中年,生活圈子及眼界逐漸固化,外面的新東西,不是不想學不想看,而是鑒別與學習的成本升高,索性就懶得改變了。這時候,對未知世界充滿渴望的A女士就充當了父母的看世界的眼睛,同時還帶有過濾 歸納功能,把最好最有用的東西經過篩選歸納展現給父母,讓父母開闊眼界,與時俱進。不過,如果能再有耐心一些就更完美了。
4.等父母老了以後,A女士一定會好好陪伴與照料,生病住院不可報銷的部分當然一併承擔,晚年生活有了保障,體面得給自己的人生畫上圓滿句號。
5.....

以上的收穫用再多的錢都是很難買來的,單就近20年來多次剛需加槓桿轉投資的房產就能碾壓這100萬的所有帶一定風險的投資了,更別說無上限的人生保險你覺得應該交多少年費保險公司才不會虧本。
所以說,孩子是最好的投資品,沒有毛病。

最後奉送精神層面的贈品,
孩子的成長經歷與故事,是屬於父母 且有一定參與感的獨家記憶,人這一輩子確實也不長,如果沒有孩子,或許他們會過的更好 物質或者精神上,但是多了一個孩子,她能給你帶來的是你想像不到的精彩世界和 責任感 使命感帶來的綜合能力提升 包括知識 眼界 資產等等。

總而言之,生不生,就像是兩個不同的理財產品,你買哪個都行,收益也是有個體差異的,孰優孰劣只有自己算得最清楚,外人請不要干預和道德綁架。


生不起,不是理由。有100萬的款式也有1萬的款式,只是收益不同而已。

後來又想了想,生不起確實也算一個暫時的理由,在中國你只能生一個或者生2個,如果你只有2萬,先投資兩個1萬的,雖然收益遠大於這2萬,你卻也失去了加註獲得更大回報的機會。所以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條件還不夠,希望等自己有100萬200萬300萬的時候再全部投到孩子上,這樣孩子就能改變階層,走上人生巔峰。
可能我心不大吧,我覺得理性投資一個孩子對我來說足矣,不在一個理財產品上弔死。

感謝閱讀,這個答案是我一直想說服自己好好養女兒時想到的,借題發揮,如果浪費你的流量了,別噴,我道歉。


養孩子對大多數階級來說是不會虧本的。
首先是人民幣的通脹情況,這可不是餘額寶那種就可以跑贏的,這個目前來看也就買房和養孩子能跑贏,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房子限購了,而且存在崩盤的風險,你說股市期貨那風險更高,還不如相信國家畢竟收入增長也還是市場和zf的必然啊。
其次是養老的人力成本,上海醫院的護工工資也1w5了,小保姆8000才能有個靠譜的,你確定在加速奔向老齡化的2030年這個情況會不會直接和美帝接軌了,你要麼有個孩子來照顧年老的你要麼就準備接受這個現實唄,有個600萬就想著下半輩子不愁?順便現在的醫療價格是畸形的,未來肯定會漲價,你說的看病完全靠醫保那是共產主義,不是當下的國情,畢竟陪護這玩意在中國不可能進醫保的。等未來那個看不起病被醫生幾家醫院來回推的時候你想怎麼辦。
最後是養老院,現在南京上海的公立療養院不是廳級的關係連排隊進去的資格都沒有23333,知乎的碼農想清楚,那是替官服務的。至於私人的養老院,那是每年虐待老人最多的地方,你確定你要賣房去那私人養老院那裡變成別人嘴裡的人血饅頭嗎?
簡單來說你本身也是限購對象,就算抓機遇囤了一套房子,也不可能比的上一個同階層的青年勞動力的,更不提在老齡化的當下勞動力的升值預期遠大於一套根本不能社會再生產的破房子,順便說一句這次精準扶貧下農村之後發現農村裡只要失獨了基本都會晚節不保,但當初頂著超生的問題分子卻都先一步進小康了2333333


談經濟影響時沒法談的。因為養孩子是無底洞。你有多少錢都可以花在孩子身上的。

題主想這個問題,其實真的應該鼓勵。

很多人是不想這個問題的。所以題主,我還是挺佩服你的,說明你是個喜歡思考的人。

我這裡立一個觀點:如果一個人持續學習,每日三省吾身,他會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原來自己是最重要的。

明白這個道理挺難的,因為你需要對自己跟自己和解。這個道理不是你悟出來的,是現實存在的,是基因決定的。

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然而小時候接受的教育以及心中所嚮往的理想人類生活方式,都與這點背道而馳。所以這個道理不容易明白,很多人心中常常矛盾,也有人破罐子破摔,乾脆做一個壞人。

因此這個道理,其實不是悟出來的,而是接納出來的

自己與自己和解,自己承認:自己是最重要的。


承認了這件事情,並且可以心平氣和坐下來自己跟自己談談的時候。

再來看孩子這個問題你就會發現一切清晰多了

既然我是為了自己,那麼自然我得想想,生個孩子對我有什麼好處。


不知道大家玩王者農藥有沒有聽過妲己桑巴那個皮膚的聲音,這種熱情奔放富有魅力的聲音確實是人類發出來的,但是實際上平常大家是不會這麼說話的。

以前魔獸世界有個rpg伺服器,要求大家在這個伺服器里遊戲的時候說話的時候必須符合自己的角色。

日本動漫里,有些少少女在跑步的時候經過主角的面前,還是繼續原地跑步的,說完話再跑走。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有個觀點,文學最牛的就是提供了生活方式,野心大的直接規範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稱為宗教。

村上春樹的小說男主人公經常是一個人,喝冰凍的威士忌,聽爵士樂,刷碗,買菜炒菜找電召女郎,讓人看後彷彿能忘記孤獨,去按照小說的步驟生活。


但是人類真正最後會怎麼生活,是有一個底層邏輯的。

這個邏輯就是我上述所說的:自己是最重要的。

在這個底層邏輯始發之下,最後會幻化出很多種形式。

生孩子也是一樣,生於不生,最後都是在當下的場景和環境中對自己是否有利的一個判斷。

我見過很多各種各樣的奇葩生孩子理由。

比如,為了父母開心。

還有,反正窮,生孩子多一個人多以一份力量和機會,我說就像買彩票,他說對,就是買彩票。

也有是為了搞錢,因為生了孩子,就可以用雙方父母給孩子準備的奶粉錢買房買車投資做生意

有人看到這可能會受不了。

如果你夠心平氣和,我相信你會在我的文章中看到你自己。

沒關係啊,沒人會責怪你的,到我懷裡來,我這裡你會找到合法性的安慰。

還有人,生孩子不過是不小心射了一炮,沒辦法。

還有人,生孩子用來逗的,跟逗貓逗狗一個心理。

還有人,生孩子是覺得這是美好體驗,後來發現孩子大了不可愛了,會撒謊約炮騙錢了,不喜歡了厭惡了,但到底是自己的孩子,為了臉面還得強撐著。

其他例子不舉了。

境界到的人,與自己和解了的人,會明白我所說的,不明白的夏蟲語冰耳。


不過這不是我最想說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日益豐富的物質文化與落後生產力的矛盾以及與國民時間總分配的矛盾,自己是最重要的這個底層邏輯會不斷演化,最後大部分人都不想生孩子。

其原因是因為孩子生了會嚴重的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這個太不值得。

這是與自己和解以後達成的一個最佳方案。

所以向過去那樣自己活的跟狗一樣,卻還要繼續狂生孩子但是又不管還美其名曰鍛煉的現象越來越少了。這裡我再多說一句吧,有多少人是出去跟朋友搓一頓幾百上千,按個摩洗個澡成千上萬,自己抽個煙十幾塊一包,但是孩子想學個課外興趣,嚼個口香糖吃個棒棒糖,去個夏令營吃個雪糕都不讓的人?而且找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的。你有種就評論打個1.敢的話說明你還是有與自己和解的希望的。如果你父母是這樣的,你可以打個2.


未來孩子會越來越少,有人說到時候計劃生育部門會向當初阻止生孩子一樣要求你生孩子。

有點想笑,世界是熵增的。

不讓你不生孩子很容易,讓你生孩子,你違背自然規律你知道有多難嗎?

當今世上,誰能提出一個能有效增加生育率的方案,你就是神。


當然有啊,舉個極端的例子就容易證明了,假如別人都丁克,只有一對夫婦選擇生育。


很多人不生孩子。
於是新生兒減少。
於是老齡化加劇。
於是現有福利及養老體系難以為繼。
於是國家需要年輕的外國移民。
於是生育率高的東南亞,中東,非洲人被大量引入。
於是出現大量宗教民族問題。
於是到處boomboomboom。

思來想去,大哥大姐們,你們要是還能找到對象的話,就生個娃吧,逗娃可好玩呢。

反正吧,我就是跟你們彙報一下事實,你們不高興我也沒辦法。
人口結構是大事,歐洲已經亂成這樣了,中國按照現在的出生率,如果不加干預,未來也是一樣。
以後政府肯定要出政策的,到時候請不要見怪,畢竟我國是有計劃生育傳統的,整個計生工作的體系上一代就形成了,都不用再安排專人。以前是最多生一個,以後會不會是最少生一個呢?都不用扒房牽牛,一紙政策下來,生孩子給補助,不生孩子體制內一輩子扔基層不提拔,再把計生指標納入銀行徵信體系,不生孩子的連貸款都難,我不信有幾個人能扛下來的。這種事政府絕對做的出來,父母那一代人更狠的事都有。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一起回答。
年輕人在最年富力強的時候生孩子養育他,如同一個大的企業在最賺錢的時候,投資新產品。等到老產品不會帶來現金流的時候,當時投資的產品開始提供現金流。

這個和社會發展一樣。

而且,高生育率,會帶來更多的消費群體,會進一步擴大市場,利於產能擴大,進一步專業化分工。


最簡單的道理,沒人哪兒來的經濟


不是說好國家來養老嗎?


經濟學上講一個機會成本。和理性人的概念。
對個人來說,生小孩是一個長期投資。這個投資有成功和失敗。當人們發現機會成本高於預期收益的話,就不生咯。雖然大部分預期收益的直接受益人都是孩子和孫子就是了。還有,對於普通人來講,不生孩子的話,這次花費可以用來做其他投資,而其他投資的受益人絕大部分是自己。
對於國家來說就比較嚴重了。宏觀經濟學上講社會生產力發展是取決於人力,資本以及技術等方面。不生孩子將會導致吃飯的人多過生產的人,那時候資本人力技術都不會增多,反而有可能減少。這是從生產力方面看。其他方面就不一一詳述。以人為本,最重要的是人,而且還是年輕人。


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在一個不缺兵源的國家,每個男人都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報名參軍。沒人譴責不去當兵的人,不當兵的人也可以通過勞動生產出產品給士兵用。但是,假設(假設而已)樂意當兵的人少於國家需要,問題就麻煩了,此時當不當兵就不是個人自由,國家必然強制大家當兵。韓國就是如此,韓國不能給予男性公民不當兵的自由,韓國適齡健康男子宣布不當兵就會受到譴責。

丁克也是一樣。如果一個社會的主流文化是生育,極少數丁克的選擇是他的人生自由,你管得著么!但是,假設(假設而已)丁克的人太多了,那必然會造成民族滅絕,此時再大談丁克是個人自由就不妥。

————————————

社會高度尊重個人自由、包容非主流是有前提的——符合好的價值的人足夠多(這裡的「好」特指有利於共同體生存、繁衍、繁榮)。

很多人把包容多元當成絕對價值觀,其實不是的。包容一個人不當兵是因為當兵的人夠多,包容一個人不生孩子是因為生孩子的人夠多,包容一個人特別懶惰是因為大部分人不是太懶。。。

————————————

當然,有些人的價值觀排序是個人自由高於共同體存亡。我不打算與這群人開撕,如果你有這類價值觀,請不必留言反駁,你反駁我也會刪除的。因為價值觀的排序怎麼排不是在這裡扯得清楚的。


推薦閱讀:

瑪法里奧和泰蘭德為什麼沒孩子?
假設智商只由基因決定,高智商人群是否有道德義務去多生孩子呢(不限制普通人群的生育)?
為什麼要在就業減少的大趨勢下鼓勵生育增加人口?現在增加的人口會不會成為今後更大的負擔?
結婚一年,感覺心灰意冷,懷孕馬上就要生了,可是老公不能成全我一定要成全他的老爹,很糾結,求支招?
女生做科研與生孩子之間的矛盾如何調解?

TAG:生育 | 丁克 | 經濟學 | 人口經濟學 | 生育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