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信奉的彌勒佛是否在教義上推動了其在元末的起義事業?

以前好像聽說過彌勒作為三世佛中的未來佛,信徒受到了統治階級的清洗,請大神解釋下。


謝邀,問題不成立。摩尼教並不信奉彌勒佛。

我之前在別的答案里說過,摩尼教被認為是一種祆教異端,或者說是一種祆教化的猶太-基督教形式的諾斯替宗教(我更傾向於後一種觀點,難以想像摩尼做了二十多年基督徒,會搖身一變去祆教那邊搞什麼幺蛾子……以後的文章里我會詳細說這個問題)。不過,不管是哪一種說法,摩尼教的根基始終不在印度文化上。不可否認,摩尼教中的確包含了佛教的成分,但這個「包含」可不能一概而論。

如果把視角放到原始摩尼教,即摩尼在世時的摩尼教來看,我們幾乎看不出其中有任何的佛教因素存在。在摩尼所闡述的教義中,我們可以找到來自祆教的二元論和基督教的救贖觀,但在教義底層我們看不到任何來源於佛教的思想觀念。或許摩尼教嚴格的戒律和寺院結構受到過佛教的影響,但比起基督教和祆教而言,這種影響的作用顯然微乎其微。

當東方純凈教會在中亞傳播開時,其形態難免受到佛教的影響。然而,摩尼教會只是藉助佛教術語去表達其中的摩尼教含義,而非真正接受了這個佛教術語本身。比如「涅槃」指耶穌的復活和升天;「無上正等正覺」指升入天堂;「諸佛」指摩尼教諸聖。同樣,「彌勒佛」這個概念,並非指的是佛教中那位未來佛,而是指的摩尼本身。對於摩尼教徒而言,彌勒佛只是摩尼的一個尊號而已,並不存在另一位彌勒佛會在未來降臨,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彌勒信仰。比如文書M801中就這樣描述:

天堂之門已經開啟,彌勒佛已經降臨,主摩尼在聖座節上降臨了……彌勒佛已經來臨,主摩尼,他從主那裡帶來了勝利……願主寬恕我的罪惡,救贖我的靈魂,引導我進入天堂……

摩尼教在唐朝傳播時同樣如此。摩尼教用「佛」來稱呼摩尼教諸聖,比如「夷數佛」指的就是耶穌基督,但這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而已。摩尼教的先知譜系裡有釋迦牟尼,但他只是諸使徒、諸化身之一,在摩尼教中並沒有什麼太高的地位。如果從源頭上來看,摩尼教的第三使和祆教的密特拉神有些親緣關係,彌勒佛或許也有些聯繫,不過這種聯繫實在太過微乎其微,可以忽略。

宋代以降,摩尼教逐漸演化為明教。明教的本土化以道教為主,佛教色彩比唐代淡得多。宋元的明教形態我們不得而知,不過並沒有什麼資料顯示明教是拜彌勒佛的。這段時期,民間的宗教信仰很是繁雜,明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吳晗曾經提過明教、明王和明朝的關係,不過其中論述大半都是臆想,不足為信,王見川已經打過臉了,我也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搜搜相關論文。我們一定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能因為起義軍里有明教信徒和起義軍拜彌勒佛這兩點就推導出明教是拜彌勒佛的。所謂「起義」,絕不能用一種簡單的概括方式一概而論,我們要綜合分析其思想構成、組織形態、人員來源等等因素,才能判斷其思想屬性。中國自兩晉以來,時有托彌勒佛之名作亂者,而摩尼教到唐朝才傳入中國且不拜彌勒佛——那麼,如何能推導出元末起義是受「明教的彌勒信仰」所影響呢?

這一點不僅僅包括元末的農民起義,對於南北朝的彌勒下生、唐末的毋乙之亂、宋代宋江、方臘等人的叛亂、明清的各種邪教叛亂都有意義。過去的絕大部分吃瓜群眾,乃至一小部分學界人物,動不動就說這也是明教、那也是明教,然而基本都是靠連蒙帶猜,穿鑿附會,博取眼球。如果我們打算認真的做點學問,而不是在知乎上聊天吹水,那最好還是講究點實證。沒有實際根據的文章,一個字都不要信。我知道倚天屠龍記大家都看過,明教戰鬥力爆表,張無忌一巴掌能毀天滅地——然而這些對於實際的學術研究有什麼幫助呢?某些地方借了倚天屠龍記的風,炮製文章出來說,我們這裡的某某農民起義遺迹就是明教的東西,迅速吸引一大波圍觀群眾,賺的盆滿缽滿。這都是大忽悠的套路啊。就目前我們能掌握的材料來看,明教只不過是民間宗教中很微小的一個分支而已,從古至今都沒有人拿明教這一套搞過事——沒錯,毋乙方臘朱元璋,和明教的關係都微乎其微。我們可以推測他們的隊伍里有明教信徒,但他們本人絕不是明教成員,他們的思想也和明教毫無關係。沙畹曾疑心中國古代不存在摩尼教,這是犯了乃義務的錯誤;現在吃瓜群眾的觀點卻又高估了明教在歷史中的作用,這是圖森破的錯誤。不是我吹逼,金老爺子在摩尼教這一點上的知識,恐怕還不如我。畢竟術業有專攻,人家也不準備把小說當論文寫,意思意思就得了。因此拜託某些人不要再把倚天屠龍記當做歷史科普了,那都是假的,是加的特技。

沒忍住內心的日貓心情,多扯了一點蛋,諸君湊合看吧。開學焦慮症,狗妹那塞以。


你說的應該是白蓮教跟彌勒教吧。
「經過長期流傳,元代白蓮教的組織和教義都起了變化,戒律鬆懈,宗派林立。一部分教派崇奉彌勒佛,宣揚「彌勒下生」這一本屬彌勒凈土法門的宗教讖言。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眾滋事,間或武裝反抗元廷統治。至大元年(1308),朝廷忌白蓮教勢力過大,下令禁止。仁宗即位(1311)後,曾恢複合法地位。但十年後英宗即位,活動又遭限制。因此,許多地方的白蓮教組織對官府抱敵對態度。加之其信徒以下層群眾居多,故當元末社會矛盾激化時,一些白蓮教組織成為率先反元的力量。紅巾起義領導人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鄒普勝等都是白蓮教徒,他們以明王(即阿彌陀佛)出世和彌勒下生的讖言鼓動群眾,產生很大影響。明初嚴禁白蓮教。洪武、永樂年間,川鄂贛魯等地多次發生白蓮教徒武裝暴動,有的還建號稱帝,均被鎮壓。明中葉以後,民間宗教名目繁多,有金禪、無為、龍華、悟空、還源、圓頓、弘陽、彌勒、凈空、大成、三陽、混源、聞香、羅道等數十種,有的一教數名。它們各不相屬,教義頗多歧異,組織、儀軌和活動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或多或少地帶有白蓮教的印記。統治者認為它們實際上仍是白蓮教,民間也籠統地稱為白蓮教。」


民間出於各種政治、利養目的的附會。根據《彌勒下生經》,彌勒菩薩要在5億6千萬年以後的某個人類文明高峰才會下生,和我們這屆文明隔了好幾波文明漲落,那時候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早已不在世間顯存了。


起義軍只是信仰雜合,起義是需要各種條件基礎的。


摩尼教里慈氏只是小兵


以前的答案,再貼一遍吧。


《水滸傳》一百一十九回:"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
堂堂明教教主,被魯智深一回合KO,也是笑談。

雖是笑談,卻也引出一個有趣的話題,那就是「打著宗教的旗號搞武裝鬥爭,在幾千年的歷史上是一件常事。」
東漢年間,張陵創立「五斗米教」,即現在道教正一道、天師道,創立之初便是政教合一,頗有異志,因此史書稱之為「米賊」。《三國志·張魯傳》:「(張魯)祖父陵,客蜀...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
東漢末年,張角的「太平道」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號,大興黃巾,起兵造反,旋遭剿滅。
張陵的孫子張魯則繼承和發展了「五斗米教」,盤踞漢中。
到了魏晉南北朝,「五斗米」教進一步發展壯大,《晉書·王羲之傳》描述:「王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東晉末年,「五斗米」教世家孫恩在東南吳地起兵反晉,一時東南半壁搖動,史稱「孫恩盧循之亂」。叛亂雖被鎮壓,「五斗米教」卻一直在民間流傳,其暗流涌動貫穿南北朝。
這時,另一個蠱惑人心的教派出現了,那就是「彌勒轉世」。
我在另一個回答「蘇軾到底有多厲害」蘇軾到底有多厲害? - 竹下直人的回答中提過,「轉世托生」是凈土宗一大發願,而「彌勒佛」,正是著名的「未來佛」。西晉時翻譯的《佛說彌勒下生經》記載釋迦摩尼做出如下預言:「將來久遠彌勒出現...此國界當有城郭名曰翅頭...爾時法王名曰蠰佉...有大臣名曰修梵摩...有妻名梵摩越...降神下應從右脅生...名曰彌勒...坐彼樹下成無上道果。」這個「將來久遠「必定成佛的彌勒轉世說,自此風靡神州。
不久,打著「彌勒轉世」旗號的起義軍就出現了。
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九月,「沙門法慶聚眾反於冀州,殺阜城令,自稱大乘。」
隋煬帝大業六年,「有盜數十人,皆素冠練衣,焚香持華,自稱彌勒佛,入自建國門...奪衛士仗,將為亂。齊王遇而斬之...與相連坐者千餘家。」
「大業九年,唐縣人宋子賢善為幻術...自稱彌勒佛出世」,「謀舉兵襲乘輿,事泄伏誅,並誅黨羽千餘家。」
及至唐代,彌勒轉世說愈演愈烈,流傳更加廣泛,通曉一切佛教經典的玄奘法師,臨終之時也口誦「彌勒」佛號不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時候,大名鼎鼎的「明教」終於要登場了:祅教和摩尼教傳入中國。祅教和摩尼教皆發源於波斯,前者崇拜「聖火」,後者崇尚「光明」,兩派教義糅雜一塊,就是金庸筆下的「明教」。
五代後梁貞明六年,陳州人母乙以摩尼教為旗幟起兵造反,「其徒以不茹葷飲酒,夜聚淫穢,畫魔王踞坐,佛為洗足,雲佛是大乘,我法乃上上乘。」從他們的口號「佛是大乘,我法乃上上乘」可以看出,這支起義軍已經將「摩尼教」與「彌勒轉世」的教義混雜在一塊,糾纏不清了。
北宋宣和年間,摩尼教徒方臘、呂師囊不堪「花石綱」之苦,率眾起義,史載方臘部「方臘者,睦州青溪人也...托左道以惑眾...以巾飾為別,自紅巾而上凡六等。」
到了南宋,「彌勒轉世」進一步發展為「白蓮教」,此時「五斗米教」早已搖身一變,走入廟堂之上,成了皇帝自我麻醉的工具。而宗教政策寬鬆的元代,「正一道」依然可以影響國事。
因此,元末朱元璋所在的那支起義軍韓山童、韓林兒父子號稱「大小明王」,彌勒轉世,所率部隊又稱「紅巾軍」,將摩尼教、彌勒教、白蓮教的教義混雜在一塊,變成了一個相當怪異的組合。


推薦閱讀:

蒙古為什麼棄用八思巴文?
元朝攻打高郵,為什麼不接受張士誠的投降,而一定要屠城?
元朝忽必烈曾率軍打到歐洲,號稱無人能敵,為何卻敗給了日本?
元朝和清朝的屠殺哪個對中國傷害大?
元帝國與金帳、察合台等四汗國的外交關係如何,邊界軍備如何?

TAG:明朝 | 佛教 | 宗教 | 元朝 | 摩尼教明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