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蘇聯這麼強,為什麼都打不下一個小小的阿富汗?


《中亞治安戰》
《呼羅珊局勢惡化考察》
你以為大概是這個意思?但實際上是:美蘇兩國根本沒有受到超過其承受能力的傷亡。
而且蘇聯和美國在阿富汗打的是兩種戰爭。

蘇聯在阿富汗各路人馬的交換比大約是1:50,蘇聯陣亡1萬5千多人,阿富汗方面陣亡75萬到90萬人,另有平民85萬到200萬死亡。

美國和北約在阿富汗治安戰烈度不如蘇聯,但長期的作戰下來累積陣亡了3千4百多人。阿富汗方面陣亡了大約2萬5千到4萬人。平民死亡超過3萬人。(交換比大約可視為1:10)

反觀日軍在中國的作戰,即使算上國軍。其交換比也只有1:3。中國軍隊陣亡140萬人,日本軍隊死亡41萬人(包含傷病死亡)。

總的來看,雖然阿富汗被吹的神乎其神,不過是和平年代我們對於戰爭的承受能力變低了。
美國人、蘇聯人的命比較金貴,所以搞得像損失很大的樣子。回到一百年前,索姆河幾個小時死的都比美蘇三十多年加一起死的還多!

美國、蘇聯不是打不敗阿富汗,而是無法在阿富汗建立一個穩定的政府。

增補:
繼續說一下帝國墳場這個問題,英國、蘇聯、美國相繼在阿富汗地區折戟沉沙(甚至包括更早的波斯帝國和莫卧兒帝國)都沒能征服阿富汗地區。
並不是代表英國、蘇聯、美國無法打敗阿富汗,而是戰爭目標和心理底線並不是滅亡阿富汗,建立勢力範圍和戰略緩衝區才是三國的目標。
請注意,阿富汗人民長期抗爭並不能掩蓋其正面戰場失敗的事實,而且在抵抗三大流氓的輪番進攻之後,阿富汗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英國手中,阿富汗失去了海岸線(俾路支省),主體民族有一半被划走(杜蘭線·普什圖斯坦)。
在蘇聯手中,阿富汗損失了20%甚至30%的人口。
對比英蘇兩國對阿富汗的傷害,你才明白美帝的實力不僅體現在軍事方面,經濟政治上也能擺平阿富汗大部分勢力才是非常可怕的。

1870年以後,後膛槍、速射炮時代來臨,有人說後膛槍時代無革命,但你也可以反過來想,帝國主義鎮壓殖民地所付出的代價也變高了。幾千個人,十幾門火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地區的時代過去了。

當然,對於清政府來說,連阿富汗人民都不如。

國中號稱百萬之兵,未嘗有幾千人可用。

另外知乎總是吧這種自問自答的東西推送到時間線上,是不是給人一種硬點的感覺呢?


如果阿富汗有沙特那種油田,智利那種銅礦,江西那種鎢礦,澳大利亞的鐵礦,南非的金礦,或者西歐的工業基礎,矽谷的高新技術產業;
那麼二戰之前一定是大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90年代之前一定是蘇聯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90年代之後一定是合眾國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20年後將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

當年駐阿英軍的開支占軍費17%,而且英國從阿富汗獲得的受益幾乎為零;
十年阿富汗戰爭蘇軍開支達二百多億美元,結果呢?為了維持阿富汗政府社會改造的開支,蘇聯以超過國際市場價50%的價格購買阿富汗的天然氣(這特么是帝國主義?SB主義!)
美軍在阿富汗軍事支出7000億美元,但是卡爾扎伊政府卻把第二大銅礦給了中國。。。


樓上答得非常好,我僅僅做一點補充。
美國和蘇聯做不到的事情,換了成吉思汗就能做到。是因為蒙古鐵騎比美蘇更強嗎?並非如此,而是蒙古人可以屠城,可以種族滅絕,但是美蘇不能!
如果可以,美國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僅用常規武器就可以把阿富汗炸得寸草不生。到時候再大大方方地開入佔領,你說算不算打下了?
同樣蘇聯弱這樣對付阿富汗,那麼一樣也能輕鬆取勝。但問題是這樣打下阿富汗的意義何在呢?
且不說阿富汗本身就沒有什麼稀有資源,但就種族滅絕的政策也就足以成為世界公敵。
因此不存在美蘇打不下阿富汗的問題,本質上是戰爭的收益率太低,完全是虧本的買賣,大家都不願意去做罷了。相似的還有中國歷史上百分之七十的時間裡都沒有控制蒙古草原,而且幾十倍於少數民族的人口竟然無法排除邊患。一樣道理,在沒有汽車火車的時代,維持這麼一大片不能耕作的土地消耗的財力比在邊關養一支常備軍要多太多。佔領蒙古草原不划算,這才是整個漢族往南而不向北擴張的真實原因。

世界是極為複雜的系統,老虎獅子卻不能搏殺蚊蟲。實力固然重要,但夾縫中依然有生存的空間。二戰如此慘烈,瑞士竟然能夠保持中立道理是類似的。


雲石老哥看你也不容易,說真的,你下次要寫啥,提前給我說一聲,我幫你問。每次給我5毛就行。


自問自答打廣告,真是夠無聊的
還是回答一下吧……首先,所謂的沒有達到承受能力。說得好像真的蘇聯人和美國人傾國壓上就能讓阿富汗人民屈服一樣。
阿富汗是真正的高山之國,崇山峻岭佔據了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面積,主要人口是操普什圖語的普什圖人和操波斯語的塔吉克人(低地塔吉克),也有中亞的其他常見民族烏茲別克人和土庫曼人等。
普什圖人是真正的戰鬥民族,這個雄武敢戰的高山民族在貧瘠的山地生活了幾千年,歷來不肯屈從於外來強權的統治,亞歷山大大帝當年都要依靠嫁女兒才能控制阿富汗,後來大夏—月氏—貴霜的歷史基本上只跟喀布爾河流域和北方阿姆河上游的農業區有關,在興都庫什山的崇山峻岭當中,普什圖人的生活方式千年不變,高山游牧、部落族群、亦民亦匪,伊斯蘭教的傳入更加加劇了這個民族的封閉和保守。高山的地理阻隔導致這個民族沒有形成統一的現代國家公民社會的必要條件,部落,而且是異常難以統合的部落是社會的基本特徵。就連塔利班這種根植於普什圖人族群中的強勢武裝力量也不得不把鎮壓反對自己的同胞當做一項日常工作去進行,日子過得也是一頭包。
在這樣的地理和民族環境下。你想搞侵略?
軍事上,四五十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一兩千米的崇山峻岭是一切現代化軍隊的噩夢,不管是雌鹿還是全球鷹對於這些山脈和極其複雜的地質構造都望而興嘆。機械化的軍隊就不用提了,這種見了鬼的地形,悍馬不如毛驢,坦克不如廢鐵。而世代從事游牧狩獵,生下來就摟著槍睡覺的普什圖族戰士是最好的山地步兵,儘管他們缺乏現代化的軍事組織和訓練,但是在技術裝備優勢被環境抵消大半的情況下,來自西方、北方、東方的軍事強國的軍人們只能靠著手中的輕武器、有限的空中火力支援跟這些高山戰士打爛仗,即便交換比再好看,這樣的戰鬥是看不到盡頭的,因為你真的不可能殺光所有的普什圖人。這種低烈度的治安戰,你不是在跟敵人作戰,你是在跟阿富汗一千多萬普什圖族人口的生育率作戰,而戰爭的烈度越低,你贏的幾率就越小。更何況,軍事手段要達到目的才算成功,你的目的是什麼?我覺得蘇聯人和美國人打著打著都拿不準了。
政治上,統合當地政治力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喀布爾河谷和南部的高山完全就是兩個世界,高山游牧部落不是我們熟悉的北方草原游牧部落,他們沒有統一的傳統,一個現代化的政府根本不可能觸及興都庫什山的基層社會,但是倒霉就倒霉在,這個國家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是山地,山地人口的數量多到撇開他們這個國家的政府就是個笑話的程度。所以,阿富汗的自然環境決定了他們根本建不起一個現代國家……而針對一切現代國家的政治、軍事手段對他們都沒有作用。
最後,經濟上,阿富汗的山區窮到根本沒有東西能讓他們加入一個現代化的市場經濟當中,也許這些巍峨群山下面有資源,但是資源開發也是需要成本的,在西接伊朗,南鄰巴基斯坦的情況下,世界資源還沒有缺乏到需要到興都庫什山下去尋找的地步。因此阿富汗也並沒有從經濟上統合起來的動因,經濟手段對它也完全不靈。
說了這麼一大套,結論是阿富汗是不可征服的,這片貧瘠的崇山峻岭給她那高傲而保守的人民帶來的是貧窮,但也恩賜了自由。


美國和蘇聯都是缺乏一個戰爭的正義性和必要性。
蘇聯佔領了阿富汗,但是並沒能成功的在阿富汗建設共產主義,因為當時在國際上,共產主義這種意識形態被否定了。而且,當時在阿富汗建設共產主義,需要配套一些古拉格勞動營的措施。
美國佔領阿富汗,是同樣的原因,自由民主的意識形態根本無助於解決阿富汗自身的問題。
時間一長,佔領區就變成了財政的無底洞,必然拖垮兩個帝國。


雲石自問自答系列,大家都散了吧!!!!!!


代理人不給力啊,付不起來的阿斗。
好比,美國不是想扶植蔣介石?但是也沒扶植起來,被打敗了。
即使軍事打贏了又怎樣?又窮又破的國家,只能燒錢給他。
這種戰略選擇就不對。


道理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阿富汗沒有石油。

因為阿富汗沒有石油導致阿富汗成為另一個漢中,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任何一個國家控制阿富汗都意味著控制了統一歐亞大陸的主動權。

所以俄羅斯佔領阿富汗,中國和美國就會反對。

美國佔領了阿富汗,中國和俄羅斯就會出來反對。

這就導致了蘇聯佔領了阿富汗,結果卻是蘇聯解體。

美國佔領了阿富汗,結果卻是中俄密切關注美國在中亞的軍事基地。

而阿富汗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有人倒向蘇聯或者美國,就會有更多的反對派倒向敵對勢力。

對於中國而言,進出阿富汗的通道只有一個那就是肢解阿富汗成為若干民族國家。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冷戰史。
打不下的定義要明確。從軍事角度超出自身後勤能力的情況才叫打不下,從政治角度,超出戰爭收益空間的情況叫做打不下。而我更傾向於從政治角度理解軍事。
阿富汗並不是一種純收益計算,列舉蒙古帝國的根本沒搞清楚這其中的根本矛盾。
阿富汗戰爭僅僅是強力集團角力的區域延伸,在兩極世界的前提下,分析任何問題都不能脫離了這個基礎。換言之,當時任何區域問題,背後的真相都是美蘇角力。
然後這個白痴問題展開來說,就是某強力集團,有沒有能力在阿富汗把對方耗死?但更本質的問題是,阿富汗值不值得對方跟你耗到死?
彼此噁心一下,不要太當真。


2001年,本拉登針對美國發動恐怖襲擊,釀成震驚全球的911事件。作為報復,美國旋即攻入阿富汗,清繳基地與庇護他們的塔利班,阿富汗戰爭爆發。


憑美國之能,搞定區區阿富汗應該是輕而易舉。但現實卻並非如此。堂堂世界霸主,在這塊蠻荒之地大打出手十多年,最後除了擊斃本拉登,竟然啥實際好處也沒撈著,最後黯然收場——這實在有辱美國顏面。


不過美國也無需懊惱太過。把時鐘往回撥30年,20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的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也曾經打過一場轟轟烈烈的阿富汗戰爭,並跟美國一樣,快速剷除了當時的阿富汗掌權政府。可蘇聯的下場更慘——這場同樣花費十多年時間,消耗了蘇聯巨大國力的蘇版阿富汗戰爭,不僅同樣草草收場,而且還掏空了蘇聯的家底,並成為造成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起蘇聯的慘重損失,美國能夠體面收場,已經算很可以的了。


美國和蘇聯,這個地球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都在阿富汗慘淡折戟。這個深居內亞的小國,究竟有何能耐?雲石從地緣的角度做個分析。

首先看一下阿富汗的基本國情。阿富汗位於亞歐大陸腹心地帶,面積約65萬平方千米,人口大約3000萬。地緣格局上,興都庫什山脈自東北延伸西南,是阿富汗與南亞次大陸和東亞大陸的天然地緣分割線;伊朗高原自西延伸向東,囊括了阿富汗國土之大半。


阿富汗內部多山,高原和山地佔全國領土80%,唯獨剩下南北兩端邊緣地帶是低地平原。只不過由於深居內陸,無法承受海洋水汽,阿富汗氣候乾旱,所以這兩塊僅有的低地平原,也大多以沙漠戈壁為主,開發程度天然受限。

客觀的說,這樣的地緣環境可以說事十分糟糕的。內部,它幾乎沒有任何稍微過得去的地緣板塊,國家發展潛力可想而知。外部,身為一個內陸國,阿富汗連一個出海口都沒有,四周又都是山脈、高原與沙漠,可謂閉塞之極。


不過,雖然自身沒什麼大的價值。但從地緣格局角度來看,阿富汗位於東亞、中亞、西亞、南亞四大地緣板塊交匯,這種特殊的區位,在地緣上賦予了它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阿富汗自古就是亞洲各大地緣勢力的衝突焦點所在。無論是那一方,只要能奪取此地,就可以以此為基,向周邊各大地緣板塊投射影響,進而深度改變亞洲地緣政治格局。


故而,阿富汗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中世紀,阿富汗被伊斯蘭文明吸納。不過工業時代來臨後,伊斯蘭逐漸衰落,來自北方的俄羅斯,與以印度為基地的英國,又從南北兩個方向,對阿富汗展開爭奪。二戰後,日不落帝國解體,英國退出南亞,俄國就成為影響阿富汗的主要周邊地緣勢力。


不過,不管是當年的伊斯蘭,還是後來俄羅斯,二者對阿富汗的影響力,其實都是十分有限的。過於遙遠的地緣距離,還有阿富汗極端閉塞的地理結構,都嚴重削弱了外來勢力對阿富汗投射地緣影響力的能力。


就伊斯蘭而言,儘管早在中世紀,其就將阿富汗收納。但這種納入主要局限在文化層面。政治上,以西亞為本部核心區的伊斯蘭各大帝國,只有在極盛期,才有能力把這個閉塞邊緣的板塊收為己有。一旦帝國稍有衰弱,阿富汗通常就會第一個從帝國版圖中脫離。某種程度上,阿富汗與伊斯蘭文明的關係,與農耕時代越南與華夏文明的關係十分相似——文化上可以融合,政治上無法吸納。


而俄羅斯的局面更糟糕。在之前的《地緣政治:中亞系列》中,雲石君曾就俄羅斯與中亞的地緣關係有過分析:俄羅斯國土呈東西長方形,作為本部核心區的東歐平原,有位於國土最西端,其向亞洲投射地緣影響力的路徑是自西向東;中亞跟東歐本部板塊相隔甚遠,還處在俄國矩形版圖的最南端,屬於半島型凸出部,嚴重偏離了俄羅斯的國家地緣主軸,所以很難承接俄羅斯東歐本部的地緣影響力。


而阿富汗的區位,還在中亞之南,位於中亞和南亞的交匯,加之地理環境閉塞,這更使得俄羅斯很難將地緣影響力有效注入。換句話說,地緣格局決定了,俄羅斯除非國力極端強大,否則正常情況喜愛,是不具備經營阿富汗能力的。


可是,上世紀6、70年代的蘇聯,也正好處在俄羅斯的巔峰期。所以蘇聯才敢入侵阿富汗,希望拿下此地,以此為依託,一舉改變對西亞、南亞甚至東亞三大地緣勢力的戰略態勢。

當然,蘇聯的實力,決定了其要消滅阿富汗政府可謂輕而易舉。不過在攻克後的征服——也就是消化吸收上,蘇聯卻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

地緣關係的高度疏離,決定了俄羅斯文明缺乏向阿富汗施加地緣影響力的有效能力,而當地貧瘠的自然環境,又導決定了阿富汗在經濟上跟俄羅斯的融合可能性不高。換句話說,俄羅斯無法通過常規的經濟、文化融合套路,將阿富汗消化吸收。這種局面下,政治、軍事的高壓,就成為蘇聯控制阿富汗的僅有辦法。


不過,沒有經濟、文化的融合,阿富汗人無法對俄羅斯產生物質層面的依賴和情感上的認同。因此他們也不可能願意放棄獨立自主的政治地位,轉而向萬里之外的莫斯科屈服。直白點說,阿富汗人的反抗意識不可能消除。


而阿富汗的山地地貌,也極大的增加了蘇聯對它有效佔領的難度。依託錯綜複雜的山地,阿富汗反抗武裝極大的抵消了蘇聯在軍事上的強大優勢。


當然,如果單單於此,蘇聯也未必就不能收服阿富汗。好歹蘇聯也是全球排名第二的超級大國,國力遠非阿富汗可比。就算客觀條件存在嚴重不足,但靠著自家在現實國力,尤其是軍力上的巨大優勢,只要蘇聯咬牙堅持下去,依然有極大的可能得償所願。


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蘇聯與阿富汗兩個國家。起碼,在其他端的上檯面的大國中,美國與中國,就都不希望看到阿富汗落入蘇聯之手。

美國雖然與阿富汗相隔遙遠,但卻是全球最強的超級大國;至於中國,儘管當時國力較衰,但卻與阿富汗山水相連。雖然諸多因素的掣肘,使得當時的美中,都不願因為阿富汗而跟蘇聯正面衝突,不過從側面施加些影響,那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於是乎,以美國牽頭,中國緊跟,甚至伊朗、巴基斯坦也加入,大家出於各自國家利益的考量,在抵制蘇聯佔領阿富汗一點上,達成了一致。隨後,大量的資金與軍械,通過各種渠道,被送到阿富汗反蘇勢力手中。而一些伊斯蘭勢力,也在捍衛自己文明的理念驅動下,馳援阿富汗反蘇陣營——本拉登即在當時進入阿富汗。

當然,美、中、伊的援助都是間接的,力度也相對有限。不過這就像最後一個砝碼,扭轉了阿富汗的態勢。儘管這些外部的支援,尚不足以協助阿富汗反抗勢力打退蘇聯,不過卻使他們有能力將戰爭拖入僵持狀態。蘇聯耗盡心血,付出慘重代價,卻始終不能在阿富汗站穩腳跟,鬧到最後,終於自己不堪重負,只能狼狽退兵。


蘇版阿富汗戰爭的結果,十分清晰的證明了:阿富汗的特殊地緣環境,決定了任何外來勢力,都很難對其形成穩固統治。哪怕這個入侵的外部勢力是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但也撐死就在阿富汗境內形成個微弱優勢。只要其他勢力對本土反抗武裝稍微提供些支持,這些土著勢力就可以將外來者拖進泥潭。


阿富汗地處亞洲各大地緣勢力夾縫,如此重要的地緣區位,決定了無論誰打它的主意,想讓其它勢力坐視不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正因為如此,阿富汗成為外人口中的「帝國墳場」。

不過,任何事都沒有絕對。


蘇聯撤兵後,阿富汗內部各派武裝,就國家統治權展開一場混戰。幾年時間下來,塔利班獲得勝利,奪取了阿富汗的控制權。而受塔利班庇護的本拉登,以阿富汗為依託,一手打造出「基地」組織 ,並在911中「威震全球」——而這也招致了美國的報復,美版阿富汗戰爭就此打響。


21世紀初的美國,可以說正處於極盛狀態。其之鋒芒所及,放眼全球無人敢擋。正是憑著這份獨步天下的能耐,美國悍然以反恐劃線,逼迫中、俄、伊斯蘭等其他地緣勢力,都不許對美國定義的恐怖勢力——其實也就是塔利班、基地加以援手,不然就是美國之地。


憑著美國的強大霸權,這種非友即敵的強行站隊,果真震住了其他勢力,使得他們即便心有不滿,也不敢逾越雷池。美國由此得到了在幾乎不受任何外力干擾下,獨力經營阿富汗的大好戰略機遇!

可就算是這樣,這場阿富汗戰爭,2美國仍舊是打的無比艱難,最後也只能草草退兵作為終結。


回首這段往事,存在幾個問題:美國為什麼要興師動眾的攻打阿富汗?就為了一個本拉登,竟值得讓美國動用十萬大軍,一打就是十年之久?除了反恐這個檯面上的理由,美國還通過阿富汗,達到怎樣的目的?為何美國的算盤最後都化為泡影?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下一節《地緣政治47:美國為什麼要發動阿富汗戰爭》一節中繼續為大家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68篇——阿富汗系列之第一章。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朋友,請訂閱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雲石全部地緣政治系列原創文章。


說阿富汗沒礦的都是扯淡。阿富汗的礦藏根本沒有仔細勘探過。那麼一個多山的地區,板塊交界地帶,地下不發育出一堆礦來也對不起這個地形。
無法詳細勘探的最大阻力是阿富汗沒有現代化,而且現代化進程受到區域和全球性大國的阻撓。


阿富汗號稱帝國墳場,日不落帝國,蘇俄紅色帝國,美帝國都在其最強盛時期入侵過阿富汗,均鎩羽而歸。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人民尚武好鬥,阿富汗地處,可謂四戰之地。中國要西擴必經,沙俄南下必經,印度巴基斯坦北上必經,伊朗土耳其等穆斯林國家東進必經。上千年的戰爭讓當地人越戰越勇,越來越彪悍。
第二地形皆為崇山峻岭,乃極苦極寒之地,運輸基本靠山路和小毛驢,大軍糧草運輸不變。阿富汗戰爭時期以美軍空前強大的科技優勢在阿富汗所能做的也只是天上阿帕奇地上小毛驢。各種坦克,各種步兵戰場,各種運輸機根本用不上。高科技用不上。
第三阿富汗沒多大利益價值,既無原料,也非大國咽喉,用楊修的話則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一般除非他惹別人如911,否則誰沒事去荒山遛彎啊。
最後 豬隊友 英國時期的法俄,蘇聯時期的中美,美國時期的中俄。


打不下是什麼歷史水平?蘇聯不止打下,還佔領了十年。美國不止打下,推翻舊政權成立傀儡小弟。
被你一句打不下全給抹了


美國人真正清醒了。

中亞不能丟。

美國獨善其身,在當今世界是不可能的!

美國只有進而存,退而亡。

阿富汗歷來就是地球的中心,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豈能放棄!

==================================================

征服希臘-巴克特里亞: 世界史上的第一件大事

有大量文獻記載, 薩伽人確自公元前155年起不斷侵擾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 薩伽人用了幾個世紀的時間從原來的黑海附近向東擴展, 並佔領了裏海和鹹海沿岸地區。截至公元前145年, 薩伽人很有可能已經擊敗了當地的希臘王國並對巴克特里亞行使著統治權。

同一時期, 大月氏人被迫從中國西部向西遷徙。這裡是希臘地理學家托勒密(無意間) 描繪的大月氏人可能的遷徙路線, 這進一步說明這一事件本身具有的世界意義。

大月氏人的遷徙前後共花費了30年的時間, 終於在約公元前130年前後抵達北巴克特里亞, 擊敗了那裡的薩迎人並對南部豐饒的巴克特里亞平原行使著實際的控制權。這當然是游牧部落征服希臘-巴克特里亞最符合情理的解釋。

約公元前128年, 漢使張賽受漢武帝的派遣, 經過大約十年的艱苦跋涉追趕遷徙中的大月氏人, 終於來到了巴克特里亞, 卻發現月氏人在此已經過上了安逸富裕的生活。他們把持著蘇爾漢河谷地帶修繕嚴整的堡壘, 對巴克特里亞及其南部平原行使著有效的控制權, 靠從農民和商人那裡收取貢奉過著半定居的生活。在擊敗了薩伽人、降服了帕提亞人之後, 月氏人恰如司馬遷所言, 已經「志安樂, 又自以遠漢, 殊無報胡之心」,[注56] 這一點並不令人奇怪。

張賽在巴克特拉盤桓了近一年之久, 遍訪當地的貿易市鎮並最後一次遊說月氏王隨他返漢一同抗擊匈奴, 但終未果。張賽大約在公元前126中國, 雖聯盟月氏的使命不見成效但卻同樣受到武帝的獎賞, 受封「博望侯」, 皆因其「條枝西入」 之功。[注57]


為什麼大唐那麼強大恆羅斯之戰還是輸了?雖然對面是拿人頭懟的


帝國墳場不是浪得虛名


唐朝侵高麗是怎麼輸得?


「一直以來,阿富汗每一寸重要土地幾乎都掌握在我們手中,然而這個國家大部分土地卻是滋生反抗分子的沃土。我們雖然控制著各省的中心,卻無法對所佔領地區進行政治管理。………我們的士兵沒有錯,他們一直都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浴血奮戰。然而,叛亂分子可以輕易藏匿於群山中,因而臨時佔領城鎮和鄉村的意義不大。」
「第二天早晨情況就會回到原先的狀態,好像從未發生過任何衝突,敵人還會繼續出現在前一天被消滅的地方。」
——蘇軍總參謀長阿赫羅梅耶夫


你把蘇聯或者美國和阿富汗連地皮所有的東西搬到一個副本里,你看看阿富汗會不會被打成等離子體?


推薦閱讀:

這是美度什麼型號的?
如何看待「中華民國」誤射飛彈事件中四名國軍士兵下跪?
從一戰戰敗到發動二戰,短短時間裡德國哪來那麼多錢發展軍工?
作為納粹德國僕從國的匈牙利在戰爭中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現實中現代熱武器是否對金剛、哥斯拉、恐龍等巨型生物有效?

TAG:美國 | 軍事 | 地緣政治 | 蘇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