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土默熱紅學?

我覺得(個人以為)一切與正史相違的都是錯誤的,土默熱尤為最盛。
前些日子和同學爭論。覺得自己不太對。
我想我的認知是片面的,因此想要知道,正確看待土默熱的心態。


現在所謂的「民間科學家」(民科)已經被當作跳樑小丑,不太能哄人了;但民間文史哲學家,尤其是民間紅學家,還暫時有不少蹦達的。

科學體系井然,壁壘森嚴。專業的和非專業的就是天淵之別,任你智力再高,用功再深,只要不能進入科學的範式,全都是扯淡。

其實人文學科也是如此,只是分辨起來不那麼容易。可以說,土XX紅學,包括其它所有的民間紅學家,與民科是一類貨色。

任何沒有受過專業學術訓練的,不按學術規範辦事的,他的「紅學」除了自娛自樂,順帶把局面搞混,浪費不明就裡的讀者的時間精力外,不會有任何正麵價值。

現在正經的紅學就兩條路,一是考據,二是文學。考據雖是正路,但路也很窄了。因為百年紅學的狂熱,早把相干不相干的材料搜羅殆盡了,你別太指望有新材料了,只能在現有舊材料基礎上發掘出新意思。這還是得靠文史哲基本功,也就是學術訓練。當然民紅們會拿出史料證明賈寶玉影射清朝明朝誰誰誰,可別把那當作考據,那叫周公解夢,看相算命。

「民紅」們的最大特點,就是不研究,只猜謎。看到世界的片隅,就宣稱周遊了世界。誠然,《紅樓夢》是一部謎之書,有比一般書里更多的謎團。正如人生也是一個更大的謎,但不意味著你要成為算命先生。猜謎、算命就算瞎貓碰上死耗子,猜對了也是錯。

做人、做事不以正道,被看作非主流是理所應當的。


每個紅學研究者,都認為自己對小說紅樓夢的解讀是正確的,土黙熱也不例外。小說紅樓夢寫到一件事元妃省親,根據脂批提示,很多紅學家認為是康熙皇帝南巡,這是錯誤的紅學觀點,元妃省親寫的是乾隆皇帝的南巡,因為,有脂批提示是作者親歷的事件,是在乾隆十六年,土黙熱認為小說紅樓夢的作者是洪升,洪升是康熙朝的作家,這就出問題了,就如同那認為一部解放戰爭題材的作品是魯迅創作的一樣。


我以為經過土默熱先生的考證,《紅樓夢》一書決非曹雪芹所寫的,當屬沒有疑問;是明末清初的人所寫的,這點應該也沒有任何疑問。至於作者究竟是誰?土默熱先生說是寫《長生殿》的洪升,我覺得可以存疑。可以是洪升,也可以不是。要之,《紅樓夢》是明朝的遺民,至少是帶有強烈明朝遺民傾向的人寫。甚至不排除作者可能是崇禎皇帝的後代。我以為《紅樓夢》寫好之後只是手稿,沒有印行,後來這手稿落到了曹雪芹手裡,曹雪芹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對這部手稿進行了大量的篡改,以至這部書現在面目全非,認不清它的真面目。只有最後四十回,因為牽涉到大結局,顯露整部書的要旨,無法局部篡改,所以被乾隆和他的走狗完全拋開原著,重新寫了四十回。


      鑒於許多人還不知道土默熱先生的考證,我就把他考證當中一些最核心最有說服力的地方,摘引會粹一下。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說一點我自己的意見,有的地方是補充,有的地方則是對土默熱觀點的修正

     一、土默熱的考證(都是引用自土默熱的文章): 

      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林黛玉的《題帕三絕》詩,第一首是: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
     尺幅鮫綃勞解贈,教人焉得不傷悲!』

    這首詩明顯是套用李香君的《訣別口占》詩:
    「眼空蓄淚淚空流,苦苦相思卻為誰?
     自詡豪情今變節,轉眼無目更添悲!」

    李香君與侯方域的悲歡離合故事,被孔尚任寫成了《桃花扇》傳奇。李香君的詩,是表達國破家亡時的興亡感慨的,歌頌的是民族大義、民族氣節,《紅樓夢》套用這樣的詩,實堪注意作者的思想傾向。」

      「
       《紅樓夢》姐妹們的菊花詩,是《紅樓夢》作者原創的,還是從什麼地方引用的?我們的紅學大師們,也從來沒有認真地加以考證,便異口同聲地鼓噪曹雪芹的詩才如何了不起,當大師們見了本文之後,千萬不要羞憤得無地自容!

        南明時期董小宛與冒辟疆的愛情故事,紅學界諸君當不陌生。有一年秋天,冒辟疆不知從哪裡弄來一從菊花,與董小宛一起種在地里,晚上下了一場小雨,菊花不僅成活,而且頂著霜花開放了。夫妻二人十分高興,於是各自做了一首詠菊詩。

     冒辟疆的詩是:
    「攜鋤別圃試移來,籬畔亭前手自栽。
     前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竟喜戴霜開」。

     董小宛的和詩是:
    「玉手移來霜露經,一叢淺淡一叢深。
     數去卻無君傲世,看來唯有我知音。」

     夫妻二人還有一個共同的的朋友楊龍友,他也湊趣和了一首:
    「尚有秋情眾莫知,聯袂負手扣東籬。
     孤標傲世偕卿隱,一樣花開故故遲。」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紅樓夢》中姐妹們的菊花詩:怡紅公子的《種菊》詩是:
    「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戴霜開。」
    這是剿襲的冒辟疆詩!

     枕霞舊友的《對菊》詩是: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

     這是剿襲的董小宛詩。!!

     瀟湘妃子的《問菊》詩是: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這是剿襲的楊龍友的詩!!!

      楊龍友的詩,在《紅樓夢》中,卻變成了瀟湘妃子林黛玉的詩:「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扣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看,詩才那麼出類拔萃的瀟湘妃子,居然拿著楊龍友的詩冒充自己的作品!

        當然,《紅樓夢》作者在書中所寫的菊花詩,每首都從七言四句改造成了七言八句,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但其從董冒的菊花詩幻化而來這一點,是毫無疑義的!這組菊花詩,是《紅樓夢》作品南明背景的鐵證!

        從以上考證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紅樓夢》中的好多詩詞,並非作者原創,而是套用的明朝著名人物的作品。可惜的是,南明時期著名的「秦淮八艷」和「明末四公子」的詩詞(杜車註:明末四公子是:方以智、冒襄、陳貞慧、侯方域,其中冒襄和董小宛的故事為眾人熟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被寫入桃花扇,而方以智達到的成就最高,是明末的思想科學巨人,可以和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大巨頭並列而無愧色,所以也可算作明末思想四巨頭和明末四公子的一個交集)多數都失傳了,否則我們還可以找到更多的《紅樓夢》詩詞的原版。但僅就以上所舉例證,我們也不難看出,《紅樓夢》中姐妹們的詩詞,基本上是來自南明和明朝詩人的詩詞,而不是其後清朝詩人的作品。黛玉、湘雲的詠菊詩,套用的是冒辟疆、楊龍友的作品,難怪其中充滿男性隱士的味道了。脂批說《紅樓夢》作者作此書有傳詩之意,傳的是誰的詩呀?

      」

      「《紅樓夢》書中姐妹們行酒令時,那個英豪闊大、心直口快的史湘雲,居然順口說出了一句「日月雙懸照乾坤」;瀟湘妃子林黛玉,也順口說了一句「雙瞻御座引朝儀」。周汝昌大師見到這兩句奇怪的「酒令」後,忽發奇想,說什麼乾隆朝初期,曹家參與了弘皙發動的政變,當時朝廷出現了兩個「皇帝」,所以曹雪芹寫這句酒令,實際上是隱寫曹家二次被朝廷抄家的歷史。

      且不說乾隆朝兩個「皇帝」並存、曹家參與宮廷政變等事情子虛烏有,於史無征,就是從字面上也說不過去!「日月雙懸」本身隱寫的就是一個「明」字,無論如何與清朝乾隆年間挨不上邊。所以,周老先生這次的學問確實是做走眼了,犯了「猜笨謎」的大忌。
        其實,「日月雙懸」這個詞,在南明小朝廷時期,是江南士大夫階層常用的一句話!
    抗清志士陳子龍詩中曾說:「日月雙飛驅神駿,乾坤半壁待女媧」,抗清明將張煌言詩中說:「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抗清義士夏完淳詩中也曾說:「日月雙懸」就是「天南定鼎,浙右龍騰」。
    當時這些著名文人交口說「日月雙懸」,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當時文人說「日月雙懸」有兩重意思:一是代表故國情懷,表示不忘大明王朝,誓死捍衛大明江山;從字面上講,「日月雙懸」就是代表一個「明」字!二是代表對兩個並存的南明政權的承認


      「抗清義士夏完淳諷喻弘光政權的詩:

    『二十年來是已非,不開畫閣鎖芳菲。
     哪堪兩院無人到,獨對三春有飛燕』。

    朋友們看出來沒有?《紅樓夢》中元春的判詞,應該就是根據這首詩幻化出來的。
      紅樓夢》中元妃的「判詞」是:
    「二十年來是與非,榴花開處照宮幃,
     三春爭即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這兩首詩從內容和形式上如此契合,似乎用偶然是難以解釋的。

      讀過《春秋》的學者都知道,孔夫子是用「春王正月」來表示王族的正統身份的,《紅樓夢》作者讓元春取名用「春」字,並且說她生在「正月初一」,「命大」,目的不外乎暗示她代表著正統王朝。

    南明時期的江南,先後出現了福王政權、唐王政權、桂王政權,這三個政權都先後稱帝,可以影射為「三春」。除掉「三春」外,當時還有一個魯王監國政權。所謂「監國」,就是以太子的身份管理國家大事,並未當皇帝,所以名字雖然也有春字,但不入「三春」之列。

     《紅樓夢》中的元春,影射的是福王政權。元春的判詞是
    「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即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南明時期的抗清英雄夏完淳有這樣一首詩:「二十年來事已非,不開畫閣鎖芳菲,那堪兩院無人到,獨對三春有飛燕」。看了夏詩,你自然就知道元春判詞的出處了。

        《紅樓夢》書中迎春影射的是桂王政權,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影射的是桂王政權的猖狂權臣孫可望;「子系」二字合起來便是孫字。孫可望原來是張獻忠的部將,後來擁立桂王,但極其驕橫跋扈,桂王在孫可望營中的身份地位,還不如一個受氣的小媳婦。

        《紅樓夢》中的老三探春,影射的應是福建的唐王政權。當時福建的交通極其不便,進入福建的最便捷通道,就是在海上航行奔福州廈門,所以《紅樓夢》作者讓探春「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唐王是個立志有一番作為的皇帝,在富國強兵上很想有一番作為。但受制於鄭芝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根本不可能挽回南明政權覆亡的命運。加之他在帝王譜系中,血緣關係較遠,受封建正統觀念影響,威望有限,所以《紅樓夢》中讓她的身份是「庶出」,自己必須時時為改變庶出地位而痛苦掙扎。

        《紅樓夢》中的老四惜春影射的是魯王監國政權。魯王在浙東的抗清事業失敗後,不得不南下投奔鄭成功,又受到鄭氏軍事集團的排擠,最後孤家寡人流落到金門島上,整天以吃齋念佛消磨時光,最後病死在金門島,至今墳墓仍然在這裡。《紅樓夢》中讓惜春「堪破」三春命運,最後「獨卧青燈古佛旁」,正是魯王命運的真實寫照。
        關於「三春」「四艷」的命運解讀至此,《紅樓夢》中所說的「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的含義,就不難理解了。南明三帝一監國政權先後滅亡之後,江南抗清勢力基本土崩瓦解,煙消雲散了。南明四個政權先後延續了二十年,《紅樓夢》所說的「二十年來辯是非」,辯的就是這段歷史是非!


      這首詩是指斥南明政權在大敵當前之際,還醉生夢死、歌舞昇平的。「二十年來是已非」說的是南明三帝延續了二十來年,至今已面目全非,不可收拾了;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紅樓夢》中的「虎兕相逢大夢歸」一句,有爭議,有的版本作「虎兔相逢」,好多紅學家認為是「虎」年與「兔」年之間的時間概念,意思是隱含元妃死亡的時間。筆者原來也這麼研究過,但無論如何也難以自圓其說。現在看,「虎兕相逢」比較有道理。這句很特殊的話,來自吳兆騫的詩。清初發生「江南科場案」後,吳兆騫蒙冤發配關外的寧古塔,就是今天黑龍江省寧安縣。吳兆騫在詩中形容當地的荒涼和壯闊,曾使用了一句「前有猛虎後蒼兕」的詩句,猛虎當指東北虎,「蒼兕」應指一種名「海東青」的兇猛的鷹。

        「虎兕相逢」的真實含義,應該是與兇猛的老虎蒼鷹相逢了。江南人碰到老虎和蒼鷹暗示的什麼呢?就是清兵下江南!寧古塔是滿人的故鄉,那裡的虎和鷹,不正暗示著如狼似虎的清兵么?為什麼在「虎兕相逢」後就要「大夢歸」呢?江南半壁河山遭遇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殘暴兵禍之後,南明小朝廷已經灰飛煙滅,江南士大夫們國破家亡,昔日的繁華都成了過眼雲煙,不正是一場南柯夢醒來後的「大夢歸」么!

        由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紅樓夢》創作初期,應該是一部與《桃花扇》、《長生殿》一樣的,抒發江南知識分子興亡感嘆的作品。後來,洪升由於人生遭遇重大打擊,他所鍾愛的「蕉園姐妹」們也命運悲慘,轉而把《紅樓夢》改寫成感嘆自己與姐妹們人生悲劇的作品。但原著中有關興亡感嘆的基調和部分內容還是保留了下來。由於改寫的緣故,造成了《紅樓夢》中諸多難以理解的謎語。只要你熟悉清初的改朝換代史,知道洪升及其姐妹們的人生悲劇,這些《紅樓夢》之謎,都會迎刃而解。這些同什麼「弘皙」與乾隆「日月雙懸」根本沒什麼關係。
      」

      「《紅樓夢》三個字的出處,就必須與南明時代、與柳陳錢三人有直接關係。在這個範圍內果真能搜尋到「紅樓夢」三個字么?還真的讓筆者不小心找到了??
        柳如是與陳子龍在嘉興「小紅樓」同居期間,曾寫下一首記敘二人幸福感覺的詩,題目是《春日早起》:
    「獨起憑欄對曉風,滿溪春水小橋東。
     始知昨夜紅樓夢,身在桃花萬樹中。」

    詩的大意是,在春天的一個早晨,我一個人早早起身(她還在甜蜜的夢鄉),看見小溪的春水越過小橋流向東方,發現昨天夜裡千萬樹桃花怒放,我們就像睡在桃花叢中一樣。
        陳子龍的詩意境很美,充分表達了陳柳二人同居的幸福感受。詩中出現的「紅樓夢」三個字,不僅與小說《紅樓夢》在意思上直接關聯,而且意境息息相通!我們說,這是《紅樓夢》書名的直接出處,不僅有字面意義的關聯,而且陳柳故事本身就是《紅樓夢》作品中「絳珠還淚」故事的原型!由此,我們可以毫不憂鬱地說,這才是《紅樓夢》三個字的真正來源!
      」
      「
       此前,柳如是曾與陳子龍在「小紅樓」構築了「香巢」,過了一段雙飛雙棲的幸福生活。後來由於陳家家庭的干預,柳如是不得以離開「小紅樓」,造成了「人去巢空」的悲劇結局,為此連續以《望江南》詞牌寫了二十首題為「人去也」的艷詞。柳如是帶著對情人的無盡思念,在江南各地凄苦漂泊,受盡了謝三賓等惡勢力「風刀霜劍」的逼迫。在西湖西溪漂泊時的柳如是,大概是二十二歲,美人遲暮的心情十分沉重,在她此時的詩詞中每每流露。《紅樓夢》中的「葬花詞」,應該是作者根據柳如是的這段人生經歷,按照柳如是在杭州時的心情創作的。
        柳如是一生有很多雅號,例如「楊柳」、「蘼蕪君」、「瀟湘妃子」、「柳儒士」、「女史」、「河東君」、「美人」、「桃花」等等。多數都被《紅樓夢》作者原封不動用到了寶釵、黛玉身上。寶釵的號是「蘅蕪君」,「蘅蕪」就是「蘼蕪」;河東既是柳姓的郡望,也是薛姓的郡望。「桃花」、「瀟湘」同是黛玉與柳如是的象徵。《紅樓夢》書中,表現黛玉總是面帶潮紅,鮮艷壓倒桃花,並說黛玉病由此起。生活中的柳如是,確實是經常艷如桃花,
      」

      「
      《紅樓夢》中寶琴所說的「真真國」,應該暗指的台灣;女孩子詩中「島雲蒸大海,巒氣接叢林」就是典型的台灣景色;「漢南春歷歷,焉得不關心」,說的也是江南和台灣抗清力量聲氣相求的實情。柳如是和他的丈夫錢謙益,晚年之所以長住「紅豆庄」,原因就是這裡臨江近海,便於同義軍水師聯絡。柳如是曾經親往崇明勞師,同張煌言水師中的娘子軍很是親熱。後來這些娘子軍全部戰死在崇明」


    二、我的一些補充和修正

    關於元春加另外三春(迎春、探春、惜春),土默熱認為是指南明的三王一監國,我以為還是牽強。
    元春確實對應南明的一王,但並非是福王,而應該是桂王,也就是永曆皇帝。看看書中是怎麼描寫的
    「
    只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雲: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
    關鍵是這個畫,「弓上掛著香櫞」,南明永曆帝正是被弓弦勒死的,這正是暗喻永曆皇帝的結局,所以元春就是對應南明永曆,而不是福王,這點當沒有疑問
    在下面關於元春的曲子里有這樣幾句:「
    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望家鄉,路遠山高」,正符合永曆一直被追逐到緬甸,後來又在雲南遇害

    除了元春是指永曆,還有一個甄英蓮也是指永曆,判詞里說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這裡的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正是暗指永曆被吳三桂殺死的事實

另外三春,所對應的並非是南明幾個王,而應該是對應明末士大夫,三春的判詞分別對應著三種不同的結局。迎春代表那些軟弱無能,逆來順受的士人,他們滿清的殘暴統治下,飽受淫威,最終被迫害凌虐致死所以迎春的判詞是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後面曲子則說

「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一味的驕奢淫蕩貪還構。覷著那,侯門艷質同蒲柳,作踐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嘆芳魂艷魄,一載盪悠悠。」

關於中山狼,我後面會加以詳細解釋的。但絕不是如土默熱所說的是指孫可望。須知南明並無恩於孫可望,相反是孫可望有恩於南明,雖然孫可望最後叛亂變節,但事實還是必須承認的。中山狼另有所指。

探春則代表那些堅決反抗滿清的士大夫,他們的結局是最後不得不遠赴海外,或到日本,或到台灣,或到東南亞

所以書里的描寫是「後面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雲: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後面的曲子則說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惜春則代表那些在滿清的殘暴統治,甚至在滿清還沒有完全征服中國的情況下,就已經預料到結局不好,但又不甘心留辮子當滿清奴才的人,這些人是剃髮為僧。如函可,方以智等人。
所以判詞是:「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曲子是:「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描繪的是發生戰爭,大屠殺後的一片蕭索景象

在明末人王鳴雷寫的關於滿清製造的廣州大屠殺的詩句中就有一句是」白楊衰草」。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紅樓夢的南明背景

此外王熙鳳的判詞對應的可能是崇禎皇帝「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第一句凡鳥偏從末世來,指的是崇禎皇帝如果不是身處末世,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皇帝,但現在可惜就是「凡鳥偏從末世來」。一從二令三人木指的是崇禎的經歷,三人木就是指他最後樹上上吊而死,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更容易理解了,就是惡訊傳到南京之後,事情就更加無可收拾了。

還有一處最露骨的地方可以證明《紅樓夢》的南明背景,就是賈寶玉在做文悼念晴雯之前,寫了一篇詭畫詞寫的是林四娘的故事,裡面完全就是在描繪一派戰爭景象。
    「明年流寇走山東,強吞虎豹勢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滅,一戰再戰不成功。
     腥風吹折壟頭麥,日照旌旗虎帳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恆王戰死時。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黃沙鬼守屍」

林四娘究竟是誰?在《聊齋》里就有一個《林四娘》,並且結尾還有一首詩

「靜鎖深宮十七年,誰將故國問青天?閑看殿字封喬木,泣望君王化杜鵑。海國波濤斜夕照,漢家簫鼓靜烽煙。紅顏力弱難為厲,惠質心悲只問禪。日誦菩提千百句,閑看貝葉兩三篇。高唱梨園歌代哭,請君獨聽亦潸然」

紅樓夢詩里的流寇指的應該是滿清,聊齋詩里的「故國」指的當然就是明朝,君王可能是指永曆,至於「漢家簫鼓靜烽煙」,「紅顏力弱難為厲」這些話的意思都是很明白的。
有人考證說:

「《紅樓夢》中的『恆王』之『恆』(日升月恆隱「明」字)王,或兼指永曆帝。第二十七回寫四月二十六日未時『芒種節』,而據鄧凱、黃宗羲等記載,吳三桂弒永厲,在康熙元年虎兔相逢之歲的四月二十五日深夜,若交子時,已是二十六日。『明』古讀『芒』,『朱』去首畫便為『未』。則四月二十六日為朱明亡國紀念日。林黛玉於是日作《葬花吟》,感深傷極,令人想起鄭成功、李定國。 」

不過這裡說到「吳三桂弒永厲,在康熙元年虎兔相逢之歲的四月二十五日深夜」,這裡的虎兔相逢正好和元春判詞里「虎兕相逢大夢歸」,在有的版本的紅樓夢裡這句詩就是「虎兔相逢大夢歸」,這也驗證了我前面說元春是指代永曆皇帝

紅樓夢出現這麼一個敏感人物,也算是作者最大膽的一次表露,或者是曹雪芹篡改原著手稿的時候保留下來的原書的一個最大的線索。

現在就可以說明中山狼的問題,迎春判詞里的「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還有「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這裡面的中山狼究竟指的是誰?

我原本也是不太瞭然。但看了孟森著的《清史講義》之後,就清楚了,紅樓夢裡中山狼指的就是滿清。孟森(1869-1937),他是在滿清統治下長大的,滿清的奴化教育對他還是影響頗深的,所以對滿清的頌諛之詞幾僅肉麻,凡論及滿清,見識也多昏聵,尤其於清初時候的屠城遷海等劣跡竟然無一字道及,這不能不說史德有虧了。

但他也有大功績,這個功績是什麼呢?就是說明探究清楚了滿清的來歷根底。
現在把他的發明摘錄出來吧

「太祖以前,為明之屬夷,受明之恩遇獨厚。猛哥帖木兒(即清肇祖)被戕於兀狄哈,其弟凡察及子董倉,求避入遼邊,明允之。其人既久居邊內,久之乃佔為己地,明讓之,反退以撫順為邊。斡朵里本在朝鮮東北境,至是乃盡移撫順邊門以外,占舊日遼東境內之地。自是得避兀狄哈之難。明之惠於屬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為最厚。清世盡諱之,於清史料中固不見其事,於明史料中雖見,而清修《明史》,務盡沒之。至今日始大發明,而以余發明最多,可雲前無古人者也。」

「肇祖當元亡以後,臣附於高麗,在高麗王氏朝末……之麾下夷將,時當洪武初年。至明收遼東,平海西,聲威已至東海之濱,建州女真中,先郵可哈出歸附,繼招致肇祖並歸明。故清之祖先見之明代及朝鮮記載者,恰於明開國時相次」
    「
前史無論何朝,其開國以前祖先之事實,未有如清之先世,彰彰可考,既詳且久者。直至(清)太祖在建號天命之初,對明尤朝貢不輟。太祖身自朝明者三次,皆見《明實錄》,明寵以高官。既為都督,又進龍虎將軍。而又自謂與明為敵國,未嘗臣服,則徒自失實,煩史學家為之糾摘」

這就是孟森的發明了,也就是滿清的祖先,本來是「臣附於高麗」,居住在朝鮮的,但後來遭到兀狄哈的迫害,於是求明朝的中國收留他們,明朝於是就仁慈好心的把遼東讓給他們居住,於是他們「自是得避兀狄哈之難」。所以孟森說「明之惠於屬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為最厚」

了解這個事實之後,我們就知道為什麼紅樓夢裡會說「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還有「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


推薦閱讀:

外蒙古的歷史書是怎樣的內容?
歷史上藍鬍子元帥真的對聖女貞德有仰慕之上的感情嗎?
二戰中義大利的戰鬥力真的像傳說中很渣嗎?
一直都很好奇古代蒙古人的名字含義,蒙古人都怎麼起名字呢?
為什麼沙俄及蘇聯都希望外蒙獨立? 看完外蒙獨立的一些事情,發現是他們一直再攛掇,為什麼呢?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歷史知識 | 紅學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