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雪芹的創作基礎上,《紅樓夢》要怎樣結局才能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給人以希望的主題?
清朝曾經有位作家不滿紅樓夢的三觀,寫了一部積極向上的小說,人設處處針對紅樓。書里一番波折後,男主把一金一玉兩位女主娶回了家,兩位妻子都賢淑異常,互不嫉妒,努力為男主生孩子,還主動為他張羅納忠心的大丫鬟為妾,男主認真考試專心仕途,光宗耀祖夫榮妻貴……這本書名叫《兒女英雄傳》。
悲劇的價值,比那些所謂積極向上的作品,高了不知多少,對文學對人生都如是
《紅樓夢》現在的主題就是積極向上的,《金瓶梅》那才叫灰暗無望,裡面幾乎是一個好人都沒有。武松算是好漢吧,卻是以死神的面貌出現的。但《紅樓夢》里有情啊。即使世界再殘酷污濁,賈寶玉、林黛玉等人依然相信真情、執著真愛、堅持真我呀。賈寶玉那樣尊重女性、呵護女性的男人,古往今來有幾人?像林黛玉那樣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女神,古今又有幾個?晴雯是多麼個性,劉姥姥最後搭救巧姐兒,是多麼仗義,尤三姐為情自刎,是多麼貞烈,就連醉金剛倪二都有些俠氣。
《紅樓夢》確實刻畫了現實的骯髒與殘酷,人生的無望與虛無,但絕不是一味地表達消極的思想。不然,曹公也不會嘔心瀝血塑造眾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尤其釵黛等女孩子。賈寶玉說「就是為這些人,死也願意」。他最後毅然出家,不是他怯懦或者走投無路,而是了悟之後的勇敢。他真想作紈絝子弟,那還不容易?只是不願而已。
所以,無需改什麼結局。當然,高鶚續書的質量是另一個問題。
添加一段著名作家格非對此的看法,出自《雪隱鷺鷥:金瓶梅的聲色與虛無》一書第167頁。(嚶嚶嚶求贊)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也是覺得不可理喻,因為多數人對於悲劇的感覺都是叔本華似的,覺得悲劇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自願走向涅槃,放棄生命,而得到徹底的解脫。
首先,沒錯,《紅樓夢》是一部悲劇,按照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理論,悲劇的目的是引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藉以使人的情感得到「卡塔西斯」的效果。關於「卡塔西斯」的解釋有多種,我傾向於宗教的「凈化」說,悲劇引起人的憐憫和恐懼之情,從而使靈魂得到凈化。在《紅樓夢》中,先是通過展示貴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完成了藝術審美,讀者的期待視野會不自覺地朝向積極的方面,比如寶黛愛情的完美結局。但作者接著又把他之前努力渲染的美好畫面親手一點點撕毀,讀者期待受挫,心靈得到震撼,久久無法平靜,使讀者本身存在的病態情感在藝術中得到宣洩,完成心靈的凈化,達到某種平靜和解脫,從這一點上來說,這正是悲劇的積極作用,只是多數人無法覺察。
但題主如果一定要把《紅樓夢》和積極向上聯繫,其實也可以,要看你怎麼理解積極向上這個詞。以下談談我的拙見。
其次,《紅樓夢》毀滅一切美好和期待,自然與作者的人生經歷有很大關係,曹雪芹的人生是經歷了落差和苦難的,所以他在這本巨著里宣洩了自己的感情,可見不只是讀者在凈化心靈,作者本身也在藝術中完成凈化(否則他可能更加痛苦了)。雖然《紅樓夢》的悲觀主義很顯然(我是說曹雪芹親筆的前八十回),但這並不是說就要讓人歸於寂滅,按照尼採的悲劇論,正是因為人生的諸多痛苦,所以我們要拼搏,戰勝苦難,成為超人。尼采從悲劇的本質中既看到由於個人的毀滅而解除一切痛苦,獲得狂喜,正如曹雪芹所寫的「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同時,也看到個體的毀滅並不影響整個人類生命的現象的傳承,從而生出一種積極的樂觀精神。
所以,在一部悲劇完結的時候,有人選擇相信叔本華,有人選擇相信尼采,你不能讓曹雪芹把《紅樓夢》寫得多麼積極向上,但你可以選擇做超人。
以上,一己拙見。結局不可能積極向上。前頭埋的伏筆,全說這是家亡血史,最後是飛鳥投林,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寶玉的玉必定是回了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此前紅塵經歷,不過是「一干風流孽鬼」被神瑛絳珠勾了出來,一起了結此案。最終「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於是全都了結,冤家們了了自己的冤案,全都到太虛幻境銷號。
紅樓夢是否「有必要」積極?不積極是不是就該詬病?
何為思想積極?愚見以為,不過是一股狂信——信天道酬勤,信投桃報李;小人必有天罰,善因必有善果。「美則美矣,了則未了」。世間本沒有這些道理法則,不過是人們的願望。「思想積極」的小說,倘如只圍繞些許小人物,灌上一缸子雞湯,倒也可以振奮人心。但若是圖景更大些,難免媚俗噁心。總該要有些書能不囿於描述願景,來寫寫世間真景吧,有什麼可詬病的?我倒還覺得「思想積極」的書讀多了,會盲目樂觀自以為是呢。
那就要問,世間的書,是否都要積極?顯然不必。
積極向上的一般都是落魄文人的意淫之作,更要少看才是啊。其實大家誤會題主了,我覺得這個問題的意思並不是說《紅樓夢》作為一出悲劇是不好的,而是說這個故事整個就沒有給人希望,而悲劇並不一定要是絕望的。希望並不一定就是希望會實現俗世的成功,也可以是心底有了生活的勇氣,題主想要知道,有沒有可能讓《紅樓》變成一個不是完全絕望的悲劇。
就紅樓本身來看,答案是不可能,因為曹雪芹要寫的就是一個絕望的悲劇,是沒有希望的,人生是沒有一定的出路的,造化是不會因為人的意志和美好願望而轉移的。
其實並非只有題主持這種觀點。我記得夏志清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即紅樓非常美,藝術水平也是中國古典小說之最,但是其境界在夏志清看來比西方同等地位的名著要低一等,原因就是題主說的:太hopeless。
當然這是夏的觀點,我猜大概也是題主的觀點。我個人是不同意的,但是題主和夏志清都有權持這樣的觀點。大家的分歧其實在於各自的價值取向而非對作品的解讀:我們都同意紅樓是悲劇的,對人生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消極的,比如紅樓里最有上帝視角的一僧一道都是出世的,只不過我不覺得hopeless是一個減分的因素。
至於為什麼,那就是各人自己的看法了。紅樓如果結局能夠給人以希望,那就破壞了作品的完整性,所以首先從實際操作上就是不可能的,其次也明顯有悖作者的價值觀。
如果想要從文學作品中尋找人何必活著以及應該如何活著的答案或鼓勵,可能並不是閱讀一些作品的很好的切入角度,至少紅樓夢是不會提供這樣的鼓勵的。個人覺得文學的意義和判斷文學作品高低的標準並不在於能夠多大程度上指導現實生活。我對文學的理解是這樣的:現實生活很多時候毋庸置疑是乏味的,青春的詩意和夢想基本上是會隨著成年和責任而枯萎或者退縮的,人的感情也是非常難確定和把握的;文學的意義在於提供比現實更加美好、純真的一些東西,讓我們看到真情和夢想的可能性,同時也不避諱人世的艱難。好的文學作品比現實更加intelligent and beautiful,但也能夠更加凝練地揭露現實的殘忍和荒謬。
但是悲劇和消極的文學作品並不就是在對你說:別活了。其實該怎麼活,完全還是你自己的事情,因為讀者本身就沒有義務、也不應該被作者的價值觀牽著走的。紅樓夢寫出了破滅之前的美,寶黛之間純真的愛情,大家吟詩作對的風雅......這些都是生命中美好的部分,和結局一樣真實,就像櫻花一樣,「悲涼之霧,遍被華林」,凋零成全了她獨特的美麗。
如果一定要從虛無中找積極的出路,那我只能說人活著不能只顧著結局,結局很多時候其實是顧不到的,能顧到的很多時候只有那些小小的時刻。佛家說人活著就是苦難,那是徹底的消極了,但佛家也說要過好每一天,好好洗個碗也可以是參禪。
到底是積極的價值觀高明,還是消極的價值觀更深刻,那是各人的選擇,但是紅樓的價值觀是作者自己的,整個作品也是這樣展開的。曹雪芹看到的世界無所謂希望,他也不是一個實用主義者,紅樓之所以是紅樓,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內核,要改卻是不可能的。紅樓夢不是一篇雞湯 為什麼需要給人積極向上的心態
它是了解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入口我明白 你們認為紅樓夢的悲劇是黛玉與寶玉戀愛無果,是黛玉的離去,是裡面金釧 晴雯等女兒的離去,是大家族樹倒猢猻散的悲涼。
可是,死不一定就等於悲劇
黛玉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還眼淚的 眼淚還完就要走了。如果她繼續活著 嫁給寶玉 她可能會像王熙鳳 寶釵那樣管家嗎 把家裡上上下下 大大小小都管理明白。就算她聰明 可以管好家 可是她會認為那樣就是她追求的生命嗎? 如果嫁給別人 她的丈夫能懂她嗎 能陪她寫詩 包容她的小性兒 關心她的健康 理解她的悲觀。 婆婆 姑姑會和她和睦相處嗎?黛玉是那種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的人 如果活得不好 索性就不要活。
她們的生命就像蠟燭 不是為了一個體面的happy ending。而是為了完成自己 實現自己 帶著個性的活下去。
一群不學無術 吃喝嫖賭 的紈絝子弟們 最後家破人亡 這難道不是積極的結果嗎?
積極影響就是 你看裡面的男人 即使是富二代 也得努力讀書 不然就算老爹是一品大官 姐姐是皇妃 爺爺是功臣也白費!
家族裡那個好好學習 低調謙虛不生事的賈蘭 就是榜樣啊至於女人:處心積慮睡富二代的 挑撥關係 明為丫鬟暗為姨娘的襲人 不要愛情只要名份的薛寶釵 她們的小算盤都落空啦。與其在小團體里勾心鬥角 不如放遠目光 像探春那樣有自己的主見 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這個也是積極影響啊。
感覺裡面很多問題也適用於現在
問題1:有錢怎麼花?
買包包 買車 放高利貸 包二奶?
no no no
秦可卿託夢王熙鳳的時候說過兩點建議:
1.祖墳周圍購置田產 房地產
清朝抄家不抄祖墳周圍的財產
2.成立專項教育基金 重視子弟教育
有一個能出頭的家族也不會敗可惜沒人挺啊
所以現在的有錢人一旦有錢了應該趕點什麼啊?
重視子女教育!別包二奶
添置不動產!別買股票問題二:孩子在外面受委屈 回到家裡父母應該怎麼說
不要像趙姨娘說賈環那樣 弄的好好的孩子變得自卑齷齪又猥瑣 家教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現象三:班裡同學之間鬧矛盾 老師一旦直接或間接受惠於一方 就沒辦法公正的處理同學矛盾 以至於矛盾越來越大。這麼昧著良心 旁眼人一看都懂。名聲都搞臭了。
擼管致死的賈瑞 當助教的時候收同學好處 同學鬧矛盾 他不管 結果最後打起來
管家實在看不過去 說破了 不知道會不會向他爺爺告狀啊。四 和領導一起吃飯 唱k 你怎麼點菜 怎麼點歌?
故事是同一個故事 只是你的領悟不積極
薛寶釵過生日 賈母問她吃什麼 她故意點軟的。問她喜歡什麼戲 她故意點熱鬧的。學著點吧~
嗯,你一覺醒來,發現賈府什麼的只是一個很長很長的夢。
然後,你起床該上學上學,該搬磚搬磚。
夠不夠積極?主角被現代人穿越然後走上了造玻璃造水泥的富國強兵的道路....
還是白茫茫的一片乾淨好。
別。
積極向上這個詞不適合用來概括一部經典。紅樓夢寫的不是悲劇的命運,而是命運的悲劇。
什麼叫命運的悲劇。首先,這是一本為女兒立傳的書,然後,身為女兒,就註定是悲劇了。
具體我說不好,引用舒蕪先生的話。(舒蕪為紅樓夢寫的序言節選)
《紅樓夢》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國古典文學裡面,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空前未有的東西,就是把女人當人,當女性尊重。
封建社會把人不當人,尤其是把女人不當人。中國古典文學儘管寫出了不知多少美麗女性的形象,但是,【其中最高的也只不過是敢於為自己的愛情和幸福而鬥爭的可愛的形象,例如崔鶯鶯和杜麗娘;其次是被侮辱被損害的可同情的形象,例如劉蘭芝和杜十娘;再次是可憐憫的形象,例如「宮怨」詩、「思婦」詩的主角;最低的則是供玩弄供侮辱供蹂躪的對象,就是那些宮體詩艷體詩的主角……】
這還不一定是最低的。【還有「三言二拍」裡面那些女性,總是搶劫、欺騙、拐賣的對象;《金瓶梅》里的女性,是以受侮辱受蹂躪為樂為榮的卑賤污濁的形象;《水滸傳》裡面的孫二娘、顧大嫂,是「母夜叉」「母大蟲」的形象;扈三娘是無意志,無感情,全家人都被梁山好漢殺光了,卻聽憑宋江支配給曾是她手下敗將的王矮虎,從此自自然然地融入了梁山一夥,好像是個機器人似的形象;潘金蓮和潘巧雲,則是活該在英雄好漢的刀下剖腹開膛的「堙婦」形象。
這樣一比,就看得出《紅樓夢》確實偉大。】作者曹雪芹自己說得很清楚,他寫作的目的就是要「使閨閣昭傳」,就是要使天下後世知道「閨閣中歷歷有人」,「萬不可時期泯滅也」。封建眼光把女人看作「**」,第二等的人。曹雪芹卻說:「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我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大無可如何之日也」。他為了這個目的而寫,也的確寫得很成功。在他筆下,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賈探春、晴雯、鴛鴦、紫鵑、平兒……【幾十個青年女性,不僅僅是美麗,不僅僅是聰明,而且首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行止見識」不凡的、有獨立人格的人。】在他們之中,還有一個男孩子賈寶玉。賈寶玉不僅愛他們,尊重他們,還尊重世界上一切青年女性,他真心堅信「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真心堅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只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這個賈寶玉,其實倒是女媧補天石鍛煉而成的「通靈寶玉」的化身,真正是「山川日月之精秀」。
馮雪峰說過:從封建壓迫下覺醒的女性,「往往要通過女性的覺醒,去體驗著她們之『人』的社會的覺醒」,這說的是「五四」時期的夢珂、莎菲式的女性。中國古典文學裡面,初步有「女性的覺醒」的味道,大概要推《牡丹亭》里的杜麗娘。「原來是奼紫嫣紅開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這些唱詞之所以那麼感動了當時女讀者們,就是因為它唱出了初步的「女性的覺醒」。徐朔方說得好:杜麗娘「第一次看見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發現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樣美麗」。《紅樓夢》也寫了林黛玉聽到這些唱詞,而「感慨纏綿」、「心動神搖」、「如醉如痴」的心境,這是林黛玉的卑喚起的「女性的覺醒」。【《紅樓夢》並不到此為止,它還讓一個優秀的男性對女性唱出難么熱烈的頌歌,這就比《牡丹亭》又大大前進一步。】
中國封建社會對女人特別殘酷。我們今天當然都知道,壓迫婦女的,根本上是制度,不是男性。但在那樣的制度下,恐怕沒有一個男性不是夫權主義者、大男子主義者,沒有一個男性不是自以為高出婦女一等,把婦女視為花鳥、玩物和工具,罵他們是「**」。婦女解放的鬥爭對象當然不是男子,但婦女解放的每一步,無可避免地要同男子這種賤視婦女的態度發生不可調和的衝突。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幾千年的黑沉沉的囚禁和虐殺女性的牢獄中,竟然第一次聽到「我見了女兒便覺得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這樣的呼聲,這是多麼了不起!這樣的呼聲,如果出自女兒之口,例如林黛玉就說過「什麼臭男人!」當然也使人不能不另眼相看。但現在是出自男子之口,他不但不以「男子漢大丈夫」在女性面前自驕,並且不以「通靈寶玉」的化身自驕,而是由衷地自慚形穢,自稱「濁玉」,想想看,這是石破天驚的大事,又何嘗不可!
這也許有些矯枉過正。男性和女性都把自己和對方看作平等的德人,才是正常的、自然的態度。但文學本來有異於科學。文學家要寫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活的感受和感發,他們是否合乎科學,不是一眼看得出來的,有時看似偏頗,恰好包含著合乎科學的內容。魯迅的《傷逝》裡面,有一般的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經過現實生活里男女人生境界、胸襟智能的不平等的暴露,導致悲劇以後,歸到男性的道義上社會責任上的深沉痛烈的自責。這也可以說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更高的層次上,繼承了《紅樓夢》中男性的自慚。《傷逝》以後,還沒有聽到過嗣響。而涓生的絕叫中包含的真理內容,至今也還沒有探討完。
二
《紅樓夢》既是女性的頌歌,又是女性的悲劇。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賈寶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糾葛。寶玉在黛玉、寶釵之間究竟愛誰,賈府究竟選誰做寶玉的妻子,這是一個大問題。悲劇產生與兩個選擇的不一致。寶玉越來越發現黛玉是文藝的知己,寶釵雖也可愛可敬,心靈上總有一層隔膜。賈府的當權者們即寶玉的祖母和父母,則是越來越發現寶釵符合賢惠兒媳的標準,黛玉的性格氣質卻隱隱含有某種叛逆性;寶釵能把對寶玉的愛盡量剋制在禮法的範圍之內,黛玉卻往往作了執著的表露。悲劇尤其產生於兩個選擇的權威性大相懸殊:愛不愛誰,寶玉堅持了自己的選擇;但是,娶誰做妻子,寶玉是一點權力也沒有的,一切決定於父母之命。於是,悲劇就成為不可避免的結局。
圍繞著他們三人的還有一大群的少女少婦,青春守寡的是史湘雲、李紈,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了的是賈迎春,遠嫁的是賈迎春(這裡應該是探春,原文可能誤寫,我引用原文是迎春,特此指出),悲觀絕望青春出家的是賈惜春,跳井而死的是金釧兒,含冤而死的是秦可卿和鴛鴦,撞壁而死的是司棋,斥逐羞忿而死的是晴雯,被強盜搶去的是妙玉……她們都是「薄命司」冊子上註定沒有好結局的人物。
【這裡面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劇,有封建道德禮教的悲劇,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劇,有哧裸裸的封建暴力陵辱女性的悲劇……他們在那個社會裡,出於顯貴的上層,即使是丫環,平常飲食起居也是平民家庭望塵莫及。他們尚且如此,下層女子的命運可想而知。總之可見,這不是某一個女性某一個問題上的悲劇,而是那個社會裡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劇。曹雪芹用她們的淚水釀成了芳醇甘冽的藝術之酒,這就叫作「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
魯迅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又說:「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可見,無價值的東西的毀滅不是悲劇,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才是悲劇,價值越高,悲劇愈大。女人如果只是花鳥,只是玩物,他們的毀滅頂多只能博得幾聲嘆息,一番惆悵;如果是「小**」,什麼命運都是活該。中國歷史上,圍城之中,什麼都吃光了,主帥便帶頭殺了愛妾,分給士軍吃,然後把城裡的女人全捉來吃,然後才吃到老弱的男性,這樣的事例史書上多的很,而且不是野史,都是煌煌的正史。那些殺愛妾以餉士卒的將軍們,當然是同殺一條愛犬差不多。到了大規模吃女人的時候,更沒有人會想到,被吃的她們也是人,有美麗才聰明的,有才華橫溢的,由情韻雅潔的,由志行高卓的……統統像吃豬肉羊肉一樣地吃掉了。
《紅樓夢》的悲劇之所以特別震撼人心,就是因為它充分寫出了他的品格,他的思想感情,它的幻想和追求,他的高出流俗的「行止見識」……讀者如果不是了解了這一切,深深感到這是一個高潔美好的人,如果不是久已感她之所感,愛她之所愛,和他同憂同樂,通笑同啼,他的悲劇就不會使讀者這樣迴腸盪氣,驚心動魄。
書中多次寫了女孩子們結社吟詩,或是自吟自詠,這是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段,讓他們直接抒發心情。於是,讀者聽到了黛玉的悲吟,知道「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大觀園,在她眼裡卻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場所,知道清幽的瀟湘館裡,她過的是「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直到「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紗窗濕」的悲涼長夜。讀者還聽到她對著菊花低吟道:「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似乎窺見她所期望於寶玉的,不僅是「男才女貌」相當的「如意郎君」,而且是在茫茫塵俗之中可以「偕隱」的「知心」者。如果讀者不知道這一切,就不能充分體會她含恨而死時最後那句沒有說完的話「寶玉,寶玉,你好……」的全部慘痛的含意。
籠罩全書的《紅樓夢曲子》,更是直接的女性頌歌的大聯唱。它歌頌黛玉是「世外仙姝寂寞林」,歌頌寶釵是「善中高士晶瑩雪」,尤其是歌頌湘雲道:「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月堂。」歌頌妙玉道:「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艷,卻不知抬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更是高度的尊重,滿腔的同情!讀者聽了這樣的頌歌,才能深刻感受她們的悲劇。【這裡面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劇,有封建道德禮教的悲劇,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劇,有哧裸裸的封建暴力陵辱女性的悲劇……他們在那個社會裡,出於顯貴的上層,即使是丫環,平常飲食起居也是平民家庭望塵莫及。他們尚且如此,下層女子的命運可想而知。總之可見,這不是某一個女性某一個問題上的悲劇,而是那個社會裡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劇。曹雪芹用她們的淚水釀成了芳醇甘冽的藝術之酒,這就叫作「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
這樣的書,你要粉飾太平,你要功成名就,你要封妻蔭子,你要位極人臣,都不是沒有。然而如果只為了看這個,那麼你怎麼能看懂紅樓的悲劇呢?
紅樓的悲劇絕不是僅僅是家庭的落敗,而是每一個女孩子,每一個美好而鮮活的生命,被壓迫被漠視被摧殘被殺害的悲劇。
舉個例子:
鴛鴦,就看鴛鴦抗婚一段吧,我把自己從前說的一些貼上來。
鴛鴦一夜沒睡,至次日,他哥哥回賈母接他家去逛逛,賈母允了,命他出去。鴛鴦意欲不去,只怕賈母疑心,只得勉強出來。他哥哥只得將賈赦的話說與他,又許他怎麼體面,又怎麼當家作姨娘。鴛鴦只咬定牙不願意。他哥哥無法,少不得去回覆了賈赦。賈赦怒起來,因說道:「我這話告訴你,叫你女人向他說去,就說我的話:『自古嫦娥愛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約他戀著少爺們,多半是看上了寶玉,只怕也有賈璉。果有此心,叫他早早歇了心,我要他不來,此後誰還敢收?此是一件。第二件,想著老太太疼他,將來自然往外聘作正頭夫妻去。叫他細想,憑他嫁到誰家去,也難出我的手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終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他!若不然時,叫他趁早回心轉意,有多少好處。」賈赦說一句,金文翔應一聲「是」。賈赦道:「你別哄我,我明兒還打發你太太過去問鴛鴦,你們說了,他不依,便沒你們的不是。若問他,他再依了,仔細你的腦袋!」
就從這裡看書吧。
前情提要我們一會穿插一下。不一直複製了
來我們逐句挑重點講鴛鴦【一夜沒睡】,至次日,他哥哥回賈母接他家去逛逛,賈母允了,命他出去。鴛鴦【意欲不去】,只怕賈母疑心,只得【勉強出來】。
頭一天,邢夫人說媒,鴛鴦不幹;他嫂子說媒,被鴛鴦罵了。然而大老爺找了金文翔談話。因為這個談話,鴛鴦一宿沒有睡。
為什麼沒有睡,只因【前途未卜】。只因自己【為奴為婢】,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控,這叫做【身不由己】如果說第一天賈赦是【利誘】,鴛鴦尚且覺得可以自主選擇,第二天賈赦的態度就是赤裸裸的「威逼」了。。。。
從威逼鴛鴦,到威逼鴛鴦的哥哥。
到由鴛鴦的哥哥來懇請、來脅迫鴛鴦。你說,人活一世,想清清白白的,怎麼就那麼難呢?
除非他死了,或是終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他!】若不然時,叫他趁早回心轉意,有多少好處。」賈赦說一句,金文翔應一聲「是」。賈赦道:「你別哄我,我明兒還打發你太太過去問鴛鴦,【你們說了,他不依,便沒你們的不是。】若問他,他再依了,【仔細你的腦袋!」】
賈赦用這一招,讓鴛鴦失去了家庭的依靠。
他的家庭想給她做別人的小老婆,根本不能保護她,甚至也不願意保護她。
而鴛鴦,想要正正常常的活著,怎麼就那麼難呢。。。難呢。。金文翔忙應了又應,退出回家,也不等得告訴他女人轉說,竟自已對面說了這話。把個【鴛鴦氣的無話可回】,【想了一想】,便說道:「便願意去,也須得你們帶了我回聲老太太去。」他哥嫂聽了,只當回想過來,都【喜之不勝】。他嫂子【即刻】帶了他上來見賈母。
這裡這個【氣的無話可回】 緊接著一個【喜之不勝】,緊接著一個【即刻】。
面對一個不要臉的人。道理是講不通的。 面對一家子都趨炎附勢的人。自己的想法是講不通的。。
哥嫂的【喜之不勝】,恰恰是建立在鴛鴦的錐心之痛上。而【即刻】。。。是有多急切。如果可以。他們會不會如同封肅一樣,半夜一乘小轎吧嬌杏送給雨村一樣。 爭取賈母同意以後。即刻把鴛鴦送到賈赦房裡?
鴛鴦是人?是玩物?是動物?是發泄物?還是搖錢樹?主子不拿鴛鴦當人也就罷了,鴛鴦本來就是下人。可是他的親哥哥親嫂子,有拿鴛鴦當個人嗎?
有拿鴛鴦當個活生生。有感有知的人嗎?他們自己不拿鴛鴦當人,也想剝奪鴛鴦自己想當【人】的願望,巴不得鴛鴦跟他們一樣,當【哈巴狗】
自己是條【狗】,就希望別人也是條【狗】,還冠以「認命」——「好前途」的方式說【我這是為你好】,其實只是希望一下子做了小老婆。
哥嫂的【喜之不勝】,背後隱含的不是親情,而是出賣。
可巧王夫人、薛姨媽、李紈、鳳姐兒、寶釵等姊妹並外頭的幾個執事有頭臉的媳婦,都在【賈母】跟前湊趣兒呢。鴛鴦【喜之不盡】,拉了他嫂子,到賈母跟前跪下,【一行哭,一行說】,把邢夫人怎麼來說,園子里他嫂子又如何說,今兒他哥哥又如何說,
回頭看見了賈母的鴛鴦。。。鴛鴦【喜之不盡】【喜之不盡】【喜之不盡】【喜之不盡】【喜之不盡】【喜之不盡】【喜之不盡】
喜之不盡地說出自己,【橫豎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著我,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從命!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沒造化,該討吃的命,伏侍老太太歸了西,我也不跟著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尋死】,或是【剪了頭髮當尼姑去!】
喜之不盡地要不嫁人,要尋死,要當尼姑。。。(特此指出,有些版本沒有鴛鴦【喜之不盡】這幾個字)
多麼荒誕的事情。。
鴛鴦【喜之不盡】,鴛鴦【淚落兩行】,我眼中卻只是【無限酸楚】。如果不是被威逼,怎麼可能覺得 不嫁人 尋死 當尼姑 是可以讓鴛鴦【喜之不盡】的選擇?
鴛鴦已經沒有選擇生活的權利,只有選擇生或死的權利? 就連不嫁人的活下去,都要老太太的幫助。鴛鴦的【喜之不盡】和他哥哥嫂嫂的【喜之不勝】,一字之差。然而我滿心酸楚。
同樣是喜,一個是日後毫不費力攀上富貴的貪婪。一個是寧願選擇死亡或者一生清冷的孤潔。鴛鴦是要多失望多難過,這裡才說出了另外一句話
伏侍老太太歸了西,我也不跟著我老子娘哥哥去——
這件事情,揭破了親情的表皮,而鴛鴦以後還有親人嗎?沒有了,她只有了老太太。
她杜絕的,不光是鴛鴦偶。還有親情。他哥哥嫂嫂的【喜之不勝】斷絕了和鴛鴦骨肉親情,而鴛鴦也用【喜之不盡】斷絕了與他們的骨肉親情。
而親情捨棄了她,她也捨棄了親情。
這裡順便說一下友情。
平兒因見無人,便笑道:「新姨娘來了!」
這裡鴛鴦和平兒襲人訴衷腸,然而對方兩個人都是認命的人。
一個認定地夾在鳳姐之威,賈璉之俗里,做一個不求名分,只求活下去的人。
4個陪嫁丫頭,也只剩了她一個孤鬼了。平兒對命運認了命。襲人則是努力地,做好一個丫鬟,甚至努力學習做好一個未來的姨娘,
襲人是願意的,這是襲人給自己選擇的路,是她認為最好的人生。他們可能只是認為鴛鴦不願意嫁給年老好色的賈赦,或者換一個人,鴛鴦就願意了?
所以他們給鴛鴦出的主意也都是這樣。平兒笑道:「你只和老太太說,就說已經給了璉二爺了,大老爺就不好要了。」襲人笑道:「他們兩個都不願意,我就和老太太說,叫老太太說把你已經許了寶玉了,大老爺也就死了心了。」
【可是鴛鴦是不一樣的心志】
她的朋友或許可以體諒他的感受,卻不能理解他的想法。這是友情上的孤獨。
————————————————————————————就這樣的一件事,鴛鴦的「想當個人」不願意當狗,不願意認命這個願望,都是不能滿足的。
自身為奴為婢身不由己,親情斷絕,友情孤獨,而未來也自己葬送,只為了自己可以再當「人」幾年。
把自己的命運從此綁在了風燭殘年的賈母身上,還覺得是自己得到了莫大的恩賜,是賈母為他出頭才得到的最好結果。
奴隸就是這樣啊,即使日子過的再好,吃穿再比小戶人家的好,又能怎麼樣呢?人,在那個年代,被別人當成「人」嗎?
這個「最好的結果」,讓我覺得悲涼。這個鴛鴦「苦苦求來」的結果讓我害怕。這個讓鴛鴦「心滿意足"的結果你願意選擇嗎?
然而,這就是她們,反抗的,沒有反抗的,奴婢的命運。
她們都是這樣的命運。
整個歷史,整個時代,整個性別。
題主,你覺得,這個悲劇,能變成正能量嗎?
這不是一家一戶一門的悲劇,是從古至今的悲劇。
這不只是書上的故事,是你看得到、聽說過或者看不到、沒有聽說過的事實。這個悲劇告訴我們了什麼呢?就是我即使趕不上書里的任何一個女兒,什麼地方也趕不上,然而我可以自己靠自己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過屬於我的人生。
就這一點,我就是幸運的。
而幸運的女孩子們,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生活呢?
別把紅樓夢化用到現在,不就是本來的外圍官二代,靠著把女兒嫁給了大領導,整個家族都飛黃騰達,鮮花著錦起來了,然而架不住自己家族的人做,慢慢破敗下來,只會談情說愛的一幫公子小姐們淪為底層人民了么。
難道要嫁了大領導以後終身富貴,不管怎麼樣作都能魚肉百姓,底層人民永遠沒有出頭之日才是積極正能量?
人就是太容易把自己代入到統治階層,自己換個角度,作為一個底層人民,該是怎麼看待這幫整天不知所謂,談情說愛的公子哥們的?
嘲諷題主,連著一起嘲諷雞湯的,請冷靜一點。其實題主並沒有問一個與文學密切相關的問題,這反而是一個與倫理學密切相關的問題。
題主具有一種非常素樸的思想,即道德與幸福的統一。這並不能說是雞湯,題主擔心的是如果好人沒有好報,那是不是大家就不會去儘力做好人的矛盾。事實上康德也有這樣的擔憂,所以他引入了上帝這個感念,確保服從道德律的理性的人能獲得幸福。
題主似乎是希望作者成為文學作品的上帝,調和價值與現實的衝突。這裡需要澄清一個重要概念,即實然與應然是兩個分裂的概念。實然相對於現實,應然相對於價值,兩者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並不一定具有對應關係。在孔子的學說中,價值問題是自我決定的,現實問題中有了「命」的因素,但價值可以通過自我價值的主宰性得以被主體執行,「命」雖然不受人的掌控,但相對地處於從屬地位。這便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具體表述。
所以按照孔子的學說,人的行為是由自我價值的主宰性決定的,而這份主宰性是人生而所有,一切實踐的都依附於「仁」,至於結果則屬於從屬地位。由此,取消了現實與價值的矛盾。
我看過一本《紅樓復夢》,寶玉和十二金釵齊齊轉世,男主角坐擁多美,大富大貴。襲人落水被海龍王所救,傳一身兵法武藝,最後十二金釵挂帥出征,立下汗馬功勞,被皇上賜封!主題絕對積極向上,可它是一坨屎啊。
《紅樓夢》:一個人整日廝混在女孩堆里,不務正業,哪怕祖上老本再厚,也有吃完的一天。多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來看下曹雪芹前八十回的悲劇主旨到底是什麼,為何推測他後面的結局也不會是一個雞湯式的勵志故事。因各種版本的後四十回存在爭議,在此不表。
第一層的悲劇是世俗生活的悲劇。不必去說寶黛的愛情悲劇,就說鳳姐與蓮花兒的鬥口,柳五兒的冤案,賈環和彩雲的風波。對即便是居上位者的賈政和元妃來說,又過著幾天真正舒心又快樂的日子。
賈政可稱之為半個儒家的得體人了,明明猜出了賈母的燈謎,也要先假裝猜個好幾次,博得母親開心,對王夫人也算是有丈夫的敬重和體惜,對姬妾也並不涼薄,對兒女雖有嚴苛,但也不是一個冷漠的父親。猜燈謎的時候,他洞若觀火,做學政在官場打交道,對上他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對下又面面周到,禮賢下士。他看賈環的詩,說不失侯門氣概,也算是有點骨氣,正是他自己的自況。這樣的人實在算不上什麼負面角色。
但賈政快樂嗎,我看一點也不。書中說他天性是個詩酒放誕之輩,寶玉的性格可能更多遺傳自他,而非母親王夫人,然則全書除了這一次提到他少年之時,賈政的出場卻是完全是一個無半點生動活潑氣的中年仕官。其實這大概是如今大多成功人士的寫照。年輕時有稚氣,有戾氣,有不平氣,然後慢慢磨,璞玉沾了世俗人情最後變成一塊朽木。賈政說自為曹唐再世,曹唐本人更是懊喪無奈之事頻多,只好寄託於遊仙飄渺之夢。
而副十二釵居前的尤三姐的自盡,更加說明,即使人有心反抗人情世故中陳舊的框框架架,去挑戰道德權威,最後仍無可奈何。白先勇先生說尤三姐是貞潔的化身,我不這麼認為。尤三姐不是死於守貞,她是一個見情見性的女子,多情也剛烈,既享受兩性交往帶來的肉體歡愉,也肆意追求情意和精神上的契合相投,這本就不矛盾。她最後不是死於慾望,也不是死於為情守貞,是死於她的反抗,她的消極和積極的反抗,都走不通。
如果說《金瓶梅》集中闡述了慾望的悲劇和虛無,那《紅樓夢》是更立體地展現了世俗生活各方面集體的悲劇。而這層悲劇最終導向了人類存在的悲劇。
人類存在的悲劇就是《紅樓夢》里第二層的悲劇,悲劇是日常的,而幸福卻是偶然的。這個悲劇是哲學意義上的。西方文學在描寫這類悲劇時都會借用到宗教式的求知和審問,而曹雪芹用他獨有的意象觀,走出了中國傳統思想中用儒道釋來解決世俗生活的悲劇。
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一部偉大的作品,沒有給我們一碗雞湯的正能量。
事實上悲劇對人的衝擊更大,也能引起人的思考
紅樓夢是好書嗎?是。為什麼?因為它比二流作品反應出來的世界更真實、更深刻。那這個真實的社會是怎樣的?茫茫天宇中不乏星光,但更多的,本來就是荒寂與黑暗。而即使那一點星光,有多少人能達到?千古英雄,多少才俊,有幾個善終的?曾經的道德能經得住時代考驗?多年學習的知識有幾分是真實?你現在所確信的親情、愛情、人性、法律、常識的底線,如果全被突破呢?即便是握在手中的一切,你真能流得住嗎?如果真相就是殘酷的,一流的作家描繪出這份殘酷;二流的作家忽視這份殘酷;三流的作家認識不到這份殘酷:如果一個人能解決這份殘酷,那他是偉人、聖人、佛陀、救世主,不再叫作家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一聽就覺得很有禪意的語句?
※《山海經》中「女丑之屍」是怎樣的故事?
※有沒有類似「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類的句子。?
※怎麼樣的作家才能被稱為文體家?文體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又如何?
※想学习写散文,有什么好的书籍或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