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大陸上大學的台灣學生會產生歸屬感嗎?

我覺得由於從小到大的仇視大陸教育以及種種誤解導致台灣學生產生對大陸的負面印象,比如我們為統一做的行為就可能被解讀為「侵犯」「侵略」「矮化」,所以在大陸,正面解讀的媒體和善意的同學,台灣同學會不會時間久了歸屬感與日俱增?如果沒有,至少不當自己是外國人的想法應該有吧?(如果能看到台灣學生答案最好~)


這是我第一次被邀請。

台灣人,20歲,於北京待了7年。

我前兩天失眠,然後無聊地刷知乎,看到一個台灣對大陸真實的看法的問題,覺得可以說一下,因為其實在北京那麼長時間,我有很多感受,想法,但是以前一直覺得沒有一個地方能夠暢所欲言。

我沒有想到我竟然會被邀請,因為這些都只是我的個人主觀感受。

在此之前,其實我在生活中,很少談及這些,偶爾我在大學的課堂上,會聽到后座的同學在議論:「我超級受不了台灣人的聲音!」「我也是,我也是,裝不裝啊!」我的聲音並不是你們印象中的嗲,而是一個超級大嗓門。但是我聽到這樣的言論,我也只有沉默,我要向誰解釋事情不是這樣的呢?

這幾年每次看到一些類似茶葉蛋事件、HM進駐台灣、台妹你願不願意嫁給大陸人等等的話題,我知道話題底下必然會有兩邊的人激烈的對罵,我是不願看大家是如何評論的,因為我閉著眼睛都能想像出他們對罵的場景,而我卻懶得解釋。

實並不是我不願解釋,而是我的解釋只能是安慰自己,然後淹沒在一片罵聲之中,沒有人會聽我說什麼。

在我來大陸之前,在台灣的初中同學中發了同學錄,在同學給我的同學錄中,有非常多的同學對大陸有著奇怪的偏見,寫著:「為啊,你去大陸要小心啊,大陸的黑心貨很多。」、「為啊,不要在大陸交男朋友啊,大陸人長得都很奇怪。」

前者,黑心貨很多,台灣的媒體當時對於大陸的報道確實負面為多,記得有什麼哪裡手機又爆炸了,哪裡東西質量出現問題,孩子們看到這些,心裡只能是怨大陸了。至於後面這個,我確實不知道他是怎麼得出此結論,或許他對於大陸印象不好,認為大陸的所有都是不好的。

不過對於他善意的提醒,我卻沒有放在心上,我在這裡交了男朋友,以後也會在這裡結婚。

不得不說,台灣確實是從小就在孩子心中種下了偏見的種子,說出這些話的人僅僅是一些13歲的孩子們,他們沒有判斷能力,只能接受社會給予他們的價值觀,而這真的不是他們的錯。

題中提到了大陸想要統一的希望會不會被誤解成侵略、矮化,答案是大部分的人,壓根不知道大陸想要統一這件事情。

是的,你以為大陸這裡人人都在想這件事情,台灣也應該知曉,但事實上在台灣大家過著安逸的小日子,手上拿著宵夜,新聞上播的是一些無關緊要、吸引眼球的新聞,耳邊親戚朋友扯家常的聲音,他們壓根不知道你這想著收復台灣呢!

正面解讀的媒體,這個太難了,媒體不是扯家常,不是報道大陸人一天的流水賬,他們要報道的是大事,是吸引眼球的,是引起爭議的,你覺得一般人喜歡看的新聞是什麼樣的?

他們媒體太知道這些了,負面的新聞才有人看啊!大家一邊看一邊罵有快感啊!不要說大陸和台灣之間互相播報的新聞了,就是平時的新聞是不是也是把標題寫得誇張,強調最近的熱點話題。

是的,這就是實情。我們都知道相互了解會減少偏見,大家都知道,可是我們不免還是會被牽著走。

善意的同學。我遇到所有的同學都非常非常的友善,從初中到大學,真正認識我、了解我的同學都非常非常的友善。

我每年回台灣的時候,親戚朋友會問會不會被同學排擠之類的,我都覺得好笑,除了沒有被排擠,而且甚至受到了同學的偏愛,更加的友好,甚至連我包丟了,到警察局報案,警察對我也格外的熱情「台灣同胞啊!」

在知道我是台灣人後,我幾乎沒有受到過一絲怠慢。

在我剛來北京的時候,我幾乎是以一種自以為高的姿態,帶著鄙夷的眼神,心中充滿著不滿。

那時我才13歲,同學問我說,你覺得大陸好還是台灣好,我當時簡直是嗤之以鼻啊:「廢話,當然是台灣好。」

現在看來,我當時是多麼的好笑,善意的同學是這樣熱情相待,而我當時心裡卻是不知道從哪來的優越感,實為可笑。

但是,7年過去了。

在我來北京的第四年的時候,暑假我回台灣待了半個月,那是2012年的一個暑假,我從台灣回北京,7月22日的北京下著暴雨,我狼狽地回到北京的住處。

心裡想的是:終於到家了。


台灣學生 在大陸從小學讀到大學的 覺得自己的社會觀有很大改變 即使在福建我的口音也會受到影響 而且每次回台灣都會覺得孤單陌生因為朋友都在大陸 不太友善的眼光也是難免的?但是是極少數?回過頭來我會發現 在大陸上過學 會比在台灣本地上學要面對更多的人和事?看得更廣吧 特別是對有一些帶有極端敏感的政治偏見的台灣人有種很無語的感覺?


一個溫暖的議題,我用簡單的話以表所想,也順便呼應 @有一隻猩猩愛猴子 :

過去工作時,去大陸,回台灣。

現在工作時,回大陸,回台灣。

未來工作時,回大陸,去台灣?

真心不知道.....留待時間決定吧!!

金屬材人 09/24/2016.


會害怕回台灣。
我覺得很多人對歸屬感強行定義為「愛國?」,歸屬感是種家的感覺,從外地回來了,可以好好睡個覺,出門可以約到朋友,傷心時有人陪。很多在大陸的台灣人不一定會說「愛中國」,但會從內心裡覺得這裡是家。
或者這樣說,奧運會上,我會毫不猶豫的支持中華隊,我也喜歡看到說台灣怎樣好的文章,知乎上黑台灣的時候也會生氣。
但我知道我不屬於台灣。因為那裡沒有家。
——————————
其實看了一些評論,我想很多台灣人會把這裡當家也是因為來了很長時間,但仍感覺自己是「外國人」,不是說台獨的問題,而是你在這裡生活,你不是大陸人,你就會有許多外國人待遇,很多東西要多交錢,你的身份在很多地方是需要特殊考量,我想香港戶口可能感受更深。


我是台灣人,一個人來大陸念大學三年了
在此之前我從未來過大陸
父母祖輩也不是台商還是外省人
更神奇的是我家是泛綠的本省人...

首先我想澄清一下台灣對大陸的仇視教育
該這麼說,單以課本上的內容,其實並沒有仇視的意思
要知道台灣是個多元複雜文化的地方
原住民,本省外省,新住民等等不同背景會可能會有很大不同的立場跟看法
所以對課本的內容用字都是十分要求中立的
(這就是為什麼馬英九當時的教改會有如此大的爭議了,帶了偏頗的字詞都被噴得要死...

我認為台灣對大陸的仇視是從社會上來的
大概從兩方面來說
一個是歷史上
我剛提到自己是本省人,簡單說我的祖輩是清朝時移民來台灣,跟台灣當地的原住民通婚,之後受過日本統治的
外省人就是跟著蔣中正來台灣的那批人和其後代
對當時的本省人來說,外省人就是大陸人
而蔣中正來台並未對台灣好好建設,也是壓迫本省人(尤其是對本省的菁英高知識分子)
總之爆發228事件,本省外省暴力衝突不斷
最後在本省人心中留下個大陸人的負面印象

但歷史過了這麼久了
本省外省也早通婚了,年輕一輩有沒太多本省外省的看法
其實年輕一輩討厭大陸的原因,就是大陸想著要台灣回歸
台灣自治已經快70年了,即使目前大陸的歷史也喜歡說台灣從清朝就屬中國了
但在台灣史上面,清朝要不是發現日本清略台灣的跡象
不然在此約200多年的統治,都是十分隨意不認真的
感覺就像沒媽多年,突然媽媽出現,讓你跟他回家
你不依,他就開始找關係辦法,斷絕你的財路人脈關係等等
怎麼樣你也會開始排斥這個媽
然後各種壞話你就會開始講了

跳回問題
歸屬感...肯定是沒有了
還是當自己是個外國人的

而且....我也沒感受到太多正面解讀的媒體
大陸所有的媒體都系出同源
講的論調都是相同的....這個怎麼說都是對中國利益來說正面的媒體解讀吧

至於善意的同學......我必須說多數同學對我和善
可是在政治方面,我可以接受同學不認同我的觀點
我同學卻不見得能接受我的不同
跟我爭辯的吵架的都有過,久了我也不想說了
在台灣學生都是要學習中國史的發展,但多數大陸人不知道台灣史的脈絡
只知道自古台灣屬於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
資訊不對等,說什麼始終無法讓彼此信服的

看了前面的回答
讓我想到一些事情
來大陸三年,其實我不說,多數人是無法知道我是台灣人的
這幾年我努力為自己披上偽裝,隱藏口音改變用語,努力學習大陸拼音
理由是我的台灣身分,始終讓我有種身邊的人對我的和善都是虛假的
在初期老師同學對我各種好,再過一陣子同學好奇心過了,台灣人也不過如此
口音試著改變,當老師不再知道你是台灣人,也就跟陸生享受一樣的苛刻
身分確實很好用,但我不想因為身分的加持而忘記原本自己該受的經歷
畢竟我選擇來大陸念書,就是為了磨練自己

後來默默補充一下...

1.首先,我知道大陸也是個多民族國家,也知道中國的民族複雜性比台灣高。但我只是想說在台灣也會有各式各樣不同背景的人發聲,而造成很多事情在最終決定上的拉扯。
2.有人會說雲南史廣東史也沒學,憑什麼學台灣史。恩...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對台灣人來說,這種觀點就是矮化了,其次,就像藏獨港獨新疆獨立這些事情一樣,事情會突然爆發,肯定前面就有伏筆的,你可以選擇在新聞上看看報導的結果,但到底為什麼會發生,很多因素就必須知道這個地方的歷史經過。所以,你可以不懂台灣史,但很多事情的發生可能是無法理解的,在回答方面就很難在同一平台上了
3.在同學方面的回答也許我有些偏頗?畢竟先不說政治方面,在很多相處上學習上生活上的也跟在台灣有很大的不同,在認知上面多少會有摩擦,就像我室友會說 我要對我台灣室友好點 ,這會讓我困惑是因為我是台灣的所以要對我好?還是我是他室友所以對我好?這句或到底是挖苦還是隨意說沒其他意思?我也是有一群玩得好的朋友,他們對我很好,多數同學也不會特別針對我,但也是有極少部分同學看到我老叫我間諜恐怖分子狗之類的,還是快回歸不然他要炸台灣了
4.關於 磨練 這個詞我倒不覺得哪裡不對了,我是來念書又不是來旅遊的,何況我念得是理工型學校的工科,光是學習就讓我感到吐血了,更何況還有前面說的相處上生活上環境上各種不同。
5.再補充一下歸屬感的回答吧,我選擇不在台灣念大學,很大原因是有些受不了台灣太過安逸太侷限的氛圍,現在回去也挺反感很多台灣人因中而反對,也會被台灣的同學喊共匪,只是前幾天我媽問我之後想在大陸買房子嗎?我答暫時是不會的,大陸有好有壞,我還沒有願意到定居。但想了想台灣,我看著台灣的同學很多還是玩樂,經濟各方面實力走下坡,社會氣氛浮躁,看著台灣逐漸沉淪我很難過也做不了什麼,但終究台灣還是故鄉還是家。


實習時候有個一起輪轉的台灣女生。自從知道她是台灣人以後就對她特別好,各種好,像我這樣根正苗紅的好青年,希望能讓她感受到同胞的人情溫暖,想著這樣是不是能拉近兩岸人民的感情促進祖國統一哈哈哈哈,講真,姑娘是蠻可愛的,但是她的朋友圈: 出國了怎麼怎麼樣……來了中國怎麼怎麼樣……
excuse me?
我想了一下,覺得無法相處下去,就把微信拉黑了……
台灣人來大陸讀書覺得自己屬於出國?


不請自來。
有家的歸屬感,但不是國。
利益相關:大半人生在大陸度過的台灣人。


——————————————————

目前在大陸就學的台灣人主要有兩類:一是在在初高中就來大陸就學,這類人多為台商子女,幼年隨父母來陸或台商與陸配在陸所生兒女,多分布在江浙滬、廣東、福建,畢竟童年都是在大陸度過的,小孩子不怎麼會有兩岸敵對的意識,何況父/母是台商。我敢打包票這當中有一部分人還入過共青團,不過升大學時候台灣人是不用交檔案的,這一「黑歷史」就抹去了。因為自小跟大陸學生一塊讀書,參加聯考的時候相對那些本土港澳台考生優勢很大,要進大陸top20的大學並不是什麼難事。其實這類人基本言談舉止跟大陸人沒有多大差別(主要是沒什麼台灣腔,有的人台語都不會說了),對大陸認可度極高,不過原則上還是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
另一類則是本科或研究生時期來大陸就學的,本科過來的多數是為了讀個更好的學校,研究生很多是從台灣前幾的名校申來清北復交的。對認可度不算高,但比大多數本土台灣人強多了,對兩岸關係的認識會比前一類人深,危機意識更強,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留在大陸工作幾年(不過感覺醫學生應該都會回台灣工作的樣子)。
以上,個人所見所聞,難免有偏差,歡迎糾正。


就像湖南人在東北上大學和研究生,畢業之後留在一汽工作,會覺得自己就是東北人,對東北有歸屬感嗎?或者說一個東北人華科畢業,去深圳華為上班,會把自己當成廣東人嗎?反正我是做不到。


兩邊都是家,說實在的,我認為大陸人比台灣人好交往多了,台灣人有時候讓我覺得太虛偽。


當然會有啊,本人台灣台北人,家住永和,自國中起就來大陸上學,因為媽媽是陸配,所以剛開始並沒有什麼口音和用詞上的出入,後來也只是慢慢接受和學習國高中教材,目前在廈門上大學,在大陸待了那麼多年,根本就已經把這裡當做家鄉了啊。不過還是有蠻多台灣人被老舊觀念束縛,認為大陸還是一無是處,毫無發展,殊不知,例如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早就甩了台灣幾條街了,不管是從經濟發展程度還是國際化開放程度,都優於台灣,人口素質也在提升啊,可有些台灣人就是看不到這些改變,一味地認為,固執的保有偏見。


感覺這個問題太大了。
我雲南人,在河北上學,沒有歸屬感。


朋友是台灣人,來大陸念書8年,雖然說話依然台灣腔,但是開口都是:「我們寧波怎樣怎樣」…


說一個我真實經歷吧,我在北京工作的時候碰到一個談得來的台灣朋友,一起玩的很開心,感覺很合得來,但敏感問題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不提,直到有一天我做好了思想準備,跟他聊了這個問題,聊之前,我把他想像成台獨,結果我說沒事你說吧,我都理解你,我猜你一定支持台獨,結果他說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我支持兩岸統一,我大吃一驚,深入交流後,發現他這種想法的人在台灣雖然不多,但也是有的。


首先回答題主:

在詳細回答找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分享個鏈接(可能需要翻牆):http://cn.nytimes.com/china/20150929/c29china/

如果看不到的話,我來貼一下文章講的是什麼:

**********************************************************************

中國年輕人崇尚美式文化,卻懷有政治敵意

北京——身穿印有超大美元鈔票的帽衫的趙亦祥(音譯)靠銷售美國牌子的滑板謀生,他羨慕美國的許多方面,包括刺耳的說唱音樂和自由表達的傳統。

「美國是一個充滿言論自由的國家,」他在自己位於北京市中心的店裡說。「你可以說你想說的東西,去你想去的地方,選擇你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很羨慕這些。但在領土和軍事問題,我們有很多分歧。」

「我覺得,我這代人中有很多人與我的想法一樣,」26歲的趙先生說。「我們真的很喜歡美國的文化,但我們也希望有一個不對外國示弱的政府。」

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的訪問以周一在聯合國發表講演而告終,像趙先生這樣的中國年輕人給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們提出一個兩難的問題,政策制定者們希望能通過美國巨大的文化影響力來打頭陣,讓這裡的輿論即使不同情美國,也更願意接受美國。

在某些方面,美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深。儘管存在審查制度、對進口文化的限制,以及互聯網上的重重障礙,但美國的電視、電影、音樂和技術已被人們廣泛且如饑似渴地享用。習近平在訪美期間,也對這種影響有所表示,他提到了美國作家、流行電視連續劇《紙牌屋》,以及幾部好萊塢影片,他還和來自矽谷的著名企業領導人見了面。

然而,研究和調查顯示,包括青年在內的許多中國人,對美國仍持謹慎態度,對華盛頓的外交意圖持敵對情緒,尤其是當中國的領土主張和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受到威脅時。中國在這方面並不特別,但其日益強大的地位,使這種文化上受吸引、政治上不信任的對比尤為鮮明。

「即使你擁有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吸引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認同和支持你的政策,」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謝濤說,他從事公眾輿論和中美關係方面的研究。

他說,在他的學生中,「你可以感覺到本科生對美國文化有認同,他們喜歡美國的高等教育和籃球等東西。但是,當你與他們討論美國政策時,這些人中的許多人持強烈的批評態度。」

這裡的人所看到的、對習近平訪美的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都是有關這位領導人作為強大、穩健的政治家的圖片和描述,他贏得了奧巴馬總統、美國技術高管,以及普通老百姓的尊敬。

謝濤說,「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國事訪問,首先是對國內觀眾的表演。這次國事訪問受到奧巴馬總統的接待,以及美國媒體的高度關注,都表明習近平擁有國際地位,值得和應該受到尊重。」

對習近平訪美的廣告宣傳有的走到了獨出心裁的極端。官方新聞媒體把這次訪問比作鄧小平1979年訪美,那次訪問幫助中美兩國重新建立了外交關係。一段在線視頻還顯示了受招而來的外國留學生動感情地對習近平作出好評。英文報紙《中國日報》稱,調查發現,有近80%的美國青少年對習近平的來訪表示了興趣。

這讓有些中國人吃不消,儘管他們平時習慣了這種高調的宣傳。

「對美國的國事訪問是件大事,」在北京一所大學讀英文的學生瑪麗·李(Mary Li)說,她為了避免麻煩不願用自己的中國名字。「但我們知道,美國並不圍著中國轉。教皇也訪美了,不是嗎?」

但民意調查顯示,許多中國人支持政府在國際關係問題上的觀點,儘管他們羨慕美國生活的其他方面。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等機構的研究表明,對美國企業、甚至美國的一些價值觀所表示的欽佩,往往與對美國政府的意圖、尤其是其在海外的意圖的戒心並存(該調查顯示,許多美國人對中國政府的意圖也保持戒心)。

基於今年調查的最新結果顯示,中國受訪者中有67%的人說,中國即將取代或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在西方國家,許多受訪者對此表示同意)。54%的多數中國人說,美國正在尋求阻止中國變得與自己一樣強大。

「如果你是老大,你肯定會試圖把我們壓在下面,」20多歲的軟體程序員董建言(音)說。「但是涉及到我們的利益時,我們需要強硬。比如,在領土問題上,我們需要非常堅定。」

美國娛樂的流行也沒有改變對美國意圖的持續不信任。上個月,《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第八季在搜狐上吸引了超過4500萬人觀看。美國的動作影片《速度與激情7》(Furious 7)目前是中國票房今年最受歡迎的電影,據政府估計,該片險勝中國動畫歷險片《捉妖記》。

這樣的接觸可能會帶來一些影響,至少會影響年輕人。根據皮尤的調查,18–29歲的中國受訪者中,59%的人對美國有好感,相比之下,30-49歲的受訪者中,有45%的人對美國有好感,在50及50歲以上的受訪者中這個數字僅為29%。

「現在我們經濟上太過相互依賴,因此不會發生重大衝突,但是政治緊張是無法避免的,」31歲的辦公室經理蘇珊·鄧(Susan Deng)說,她今年第一次去了美國。她要求使用英文名以便能更加坦率地談論政治。

「我非常贊同美國的價值觀——開放以及個人主義,不像我們的集體主義,」她說道。「但是在地緣政治上,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立場,那是不會變的。」

奧克拉荷馬大學的葛小偉(Peter
Hays Gries)教授研究中美關係的政治心理,他說通過更仔細分析先前的民意調查可以看出,很多中國人「通過中國的教育體系進行社會化後,對世界是不信任的」。

他說中國的年輕人「很容易接受這樣的觀點,即西方國家並不真的在意人權和民主,只是單純利用這些問題來進一步侮辱及羞辱中國」。

現年28歲的李永宏(音)住在北京,他說他對美國的觀點不是灌輸的結果。

「他們肯定在試圖遏制我們——大國之間就是這樣,」他說。他還說他對美國電影和智能手機的喜愛不會沖淡他的觀點。

「其實,這個iPhone是中國生產的,」他說著從口袋中掏出手機。「在大問題上,中國通常都是對的。這是事實。」

**************************************************************************************

想必大家看了這篇文章,大概能猜出我想說什麼了。也就是,我個人認為:即使像中國在經濟和political
system都遠遠落後美國的情況下,大陸的年輕人依然對祖國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歸屬感,可能大陸年輕人熱愛美國流行文化,嚮往美國的舒適生活,崇拜美國的政*治*體*制,佩服美國的先進科技,期望能夠留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定居甚至申請公民,但是對美國依然不會有歸屬感,對中國的感情依然很深。

連中美都這樣,遑論目前經濟和制*度都要比我們好的台灣了。

所以答案是不會,台灣年輕人可能會對大陸的經濟前景看好進而來陸留學念書或者父母看好而其子女來陸念書,但是台灣目前依然在各方面超過大陸,所以也只會對台灣有歸屬感和更高的認同感。尤其是我國落後的政*治*體*系,使得台灣年輕人更不可能有大的歸屬認同。同時大陸與台灣的彼此述求恰恰嚴重衝突(一個要統,一個要獨。一個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大中國民族主義,一個是台灣人要自己主宰自己命運的小確幸民主主義。兩個述求有你沒我,有我沒你),不僅不能拉近歸屬,可能還會讓台灣年輕人更加認同:台灣人絕對不是中國人,台灣絕對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然而若是答案僅說到如此,那便頗為無趣了。為了不讓題主那麼難過,我願意分享下我那拙劣的分析,歡迎批評打臉:

1. 上面的分析僅限於當前的情況(抑或五年之內的情況),然而這世界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世界,總是在動態發展之中。要想台灣年輕人對大陸產生認同感,並非完全不可能,但需要一系列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陸的經濟要勝出台灣許多,並能夠讓來陸台灣人產生更願意來大陸發展的念頭。

2. 我們且假設十年以後隨著兩岸經濟實力的消長,大陸的經濟要勝出台灣,即連人均GDP或人均收入都能勝過台灣,那麼到時候就會出現不僅僅台灣高級技能人才往大陸求發展,甚至連普通的中等技術人員(這裡的技術不僅僅指工程技術,請不要想窄了,是指所有領域的技術)都願意來陸發展,這時候就產生了變化的第一階段

3. 第一階段是指這些來陸的台灣人尤其年輕人會對大陸產生認同嗎?答案同樣是:不可能。由於我國的價值觀體系和政*治*體*系的落後和所有人都有的家鄉認同,這種來陸的移民一代幾乎都不可能產生認同,更遑論僅僅是來大陸念個書。變化的第一階段不是指他們產生了認同變化,而是指那時候大陸的經濟發展能夠讓這些來大陸留學、發展的台灣人不僅僅是想來發展,更是願意在大陸長期定居,這點至關重要。發展到這一步需要大陸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真的能夠超出台灣一定距離,不然無法產生。但是相比於大陸坑爹的政治方面的發展進步,這一步相對來說顯得更加容易活可能實現些。

4. 我所做的推論全部基於上述的這一基礎:大陸的經濟發展能夠讓這些來大陸發展的台灣人不僅僅是想來發展,更是願意在大陸長期定居。

5. 一但台灣人願意在大陸定居,就勢必會產生一個問題:我和誰談戀愛結婚?因為在大陸定居將有很大幾率是和大陸人戀愛結婚。即使不和大陸人結婚也無所謂,就算來之前就有男/女朋友,或者已經結了婚,既然定居下來了,那就是另一個問題:我的小孩以後是在大陸念書,還是回台灣念書?我個人認為到時候台灣人就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移民一樣,自己依然是台灣心,但是小孩子就在居住地念書吧。因為一來自己和配偶在大陸生活定居,自然小孩子在自己身邊是更加方便。二來既然大陸的經濟發展已經超過台灣一定程度,小孩子留在大陸學習成長自然長大後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台灣的認同感可以以後多帶他回台灣探親建立嘛,亦或和其他大陸中產階級一樣好好工作送孩子出國去做美國人/日本人/歐洲人,讓他同樣做個移民,不在局限大陸台灣這小小的舞台。

6. 如果台灣移民二代在大陸成長念書生活,就無法避免的會接受大陸的價值觀,產生和大陸人一樣的思維模式,對台灣的認同感將會有所下降,對大陸的認同感將會上升,歸屬感也會隨之而來。這才是我想說的關鍵所在。因為這就和全世界所有的移民二代一樣,從小在某個地方長大,尤其在一個較為富裕的地方長大,對生長的地方的認同感將會相當高。中國的移民一代再愛國再有中國心,就我所知,他們的子女(什麼ABC,BBC,CBC),無一例外,會對出生國有高度的認同感,而對中國只是個我爸爸媽媽是從那來的概念,然後就沒了。

7. 由於台灣和大陸的地理距離這麼近,文化同源,語言相通,且歷史淵源深厚。所以這些台二代們不會像我上面說的那些XBC們與母國有過大的隔閡,反而會是能夠經常逢年過節能夠經常回台探親,對台灣有一個比那些XBC們和大陸更深的接觸。

8. 那麼問題就出現在這,因為彼時大陸的經濟發展已經超出台灣有一定程度,大陸的社會氛圍將更加朝氣蓬勃,大陸年輕人的視野、企圖心、自信心將超過台灣年輕人許多(其實我現在就覺得已經是了)、這點將無法避免地同樣體現在這些台二代身上。也因為台灣那時經濟處於落後階段,加上台灣一貫的狹窄視野,不積極向上的社會思維(追求小確幸)會讓台二代產生隔閡感,雖然會覺得台灣很美很有人情味,更民*主,更講人*權,法制建設更好,但是那種思維上的差異無法彌補。一如現在的大陸年輕人看台灣的感覺,彼時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明顯。他們很有可能會產生某種困惑,一方面依然有某種程度的對台灣的認同/情感,但是會覺得這不是我想待的地方。我在大陸能有更好的發展,或者我能夠從大陸更容易走向世界舞台(出國取得成就)

9. 此時此刻,這些不斷回台交流的台一代和台二代會對留在台灣的台灣人產生衝擊。與親戚,朋友聚會,難免會讓台灣人感受到衝擊:為什麼他去大陸發展就發展的那麼好,我比他差哪了?為什麼他的小孩就比我的小孩看上去更朝氣,更進取,上的大學更好,看到的世界更大?進而產生一種疑問:我在台灣天天媒體上看到的是什麼?我天天參加那些反中國的聚會到底反的是些什麼?一如我們大陸人當年看到那些出國留美留歐留日的移民回鄉探親看到他們及他們的子女產生的感嘆一樣。就算某些人在思想上依然厭惡中國,情感和理智上依然都相信台灣的民*主*制*度遠勝中國,但是在相當的經濟差距面前所有人都會英雄氣短。可能自己這輩子是對中國沒什麼感覺了,但這世上沒有人不會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如果自己的子女不反感,為何不讓兒子女兒去大陸學習,去闖一闖呢?也許他們的生活以後就要改善很多,不用向我們現在這麼吃苦,這也一如不少大陸人當年對送子女去日本的感情一樣,自己是對那個國家沒啥好感了,但是小孩子前途更加重要些。

10. 一但送自己的子女去了大陸,然後這些留學、發展的台灣子女又會開始我一開始描述的那個循環:由於大陸的發展機會更好,能夠取得更好的生活條件,他們開始希望能夠在大陸工作甚至定居,然後再完成我剛才說的那一全套循環。並且這些子女又會反過來開始扭轉送他們的父母對大陸的偏見。到這個時候台灣人對大陸的惡感就會有所下降。然後因為台灣社會的整體對大陸的認知將會惡感下降,將不會出現台灣人來大陸後有一種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甚至沒得不好也要積極找出不好的地方來讓自己心理平衡的這種情況,從而加速對大陸的「認同感」(這個認同感不是對國籍的認同,是對我能夠在這裡有所成就的認同)。然後這時候可能台灣與大陸的來往才是真真正正的密不可分,兩岸有了一種命運共同體的感覺,對台灣人來說大陸好他們也才會好,對於兩岸的融合/統一/統合什麼的不會有那麼抵觸的感覺,會依然排斥,但是也不是如現在這樣那麼恐懼了。而一旦走到這一步,兩岸的關係將會更密切,彼此互信會更多,也更有利於台灣人對大陸/中國產生一種真正的認同感。

11. 由於以上所有都必須建立在大陸的經濟水平超出台灣一定程度(並不需要很大很大,但確實需要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實現,所以對於目前大陸的情況來說還是一種相當艱巨的過程。由於我深信,一個國家和社會對人民的吸引並不僅僅是民*主,重視人*權這麼簡單的邏輯,而是這個社會能否讓我得以施展才華,得以自我實現,並且因為自己的才華實現而帶來的更好的生活水平。很多大陸人移民甚至偷渡去發達國家不見得是覺得我能投票了而感到幸福,而是我能夠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最起碼我能獲得比我在中國更好的生活水平,要知道海外華人政治參與熱情一向很低。並且也很少聽到中國人搶破頭皮要移民、偷渡印度,就是為了去那之後就能投票了,就能自由說話自由上網了。也就是說只要這個社會只要有基本的社會制度建設,能夠滿足這個條件就能吸引人,就如新加坡從來不被認為是個民主社會,但是同樣能對華人甚至東南亞人產生吸引力。當然了能夠讓人自我實現,也確確實實需要更健全的法制和更開放的環境,並且大陸的民*主*人*權*問題也確實是很大的黑點會讓台灣人產生距離感。所以德先生也依然應該是中國長期努力的一個目標。

以上是我的胡謅亂侃,希望題主不要嫌我啰嗦,因為我是在偏題很多。而且我個人感覺我可能過於樂觀了些,所以歡迎大家批評打臉,我不會生氣的,但請不要爆粗口。


我不是台灣人 但是跟我有六年友誼的好朋友是台灣人 一個男生 白白凈凈理科很好 他的口音很特殊 我問他哪裡人 他說算是中國人又不是中國人 後來我才知道他是台灣人 但是他說他台灣的家人都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但是他特別喜歡大陸
我們一開始知道他是台灣人都覺得很新奇 但是並不會因為日子久了就產生「台灣人也就不過如此」這種情緒 因為我們一直堅信台灣是中國的23333333而且沒所謂吧 畢竟都是朋友
之後高考 (他港澳台聯考)我以為他會回台灣讀書 沒想到這個臭學霸考了浙大 他說還是想在大陸
希望來到大陸的台灣朋友們每天都開開心心的!我們都是好朋友呀?


換個角度,拋卻國家概念,其實就像國內無論打工上班上學一樣。我是湖南人,在杭州待了五年了,很喜歡這個城市,也會有到家的感覺。但你問我對杭州有歸屬感嗎?答案沒有,因為心裡清楚自己是外地人,風俗,飲食,方言,都有差別。


某些拿自己跑到外省讀書來類比的人,我想問下,你們省也有個台灣當局?有個中華民國?


不會。朋友的死黨是台灣妹子,從小一起長大,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到大陸讀書,一直到大學畢業。但是那個女生並沒有歸屬感,她並不覺得台灣是中國的……


從微博上看到這個問題 想要來回答一下
我是在台灣上學的雲南人
來一個學期了 我非常想家
其實台灣同學對大陸的想法就是另外的國家
然後整個社會對孩子的教育也有偏差
除了環境和禮貌
其他的都沒有大陸好
真實感受


無法證實,因為灣灣習慣於人前一套人後一套。


推薦閱讀:

大學裡無組織無社團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在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電梯底部緩衝是靠用水坑的嗎?
打遊戲是罪大惡極么?
孫儷資助一男孩十多年,男孩上大學後孫儷不捐助了他網罵孫儷,你怎麼看?

TAG:台灣 | 大學 | 留學 | 學生 | 兩岸關係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