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集體活動是不成熟的表現么?
如題,或許集體主義偏頗了些。即,非事務性的事情(如排練),也要求全員(或絕大多數)到場。而全員到場又常常是低效的(大多數是玩兒手機閑聊)
問題在於:倘若不到,就會被詬病。到不到成為了評判標準。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總是很難做到如上一點,這樣循環。
對於總是趨向於這樣集體就是好的人們,題主覺得不喜,感覺像是某種綁架。
厭惡這樣行為的題主,是不成熟的么?
「集體主義」這一刻在中國人思想中幾千年的烙印,70後是中國最後的一代「村落人」,他們還會假裝地注重人情世故,會把族譜記在心中,會出於禮貌地叫陌生人「爺爺奶奶和叔叔阿姨」,還會覺得「人多好辦事」、」兄弟一起才能闖江湖」。當90後出生的時候,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波財富井噴已經結束了,90後們真正地成為「財富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所擁有的物質是70後80後無可比擬的。因此,他們沒有必要去為了物質而屈從於一個集體:他們天生都是獨立的原子,就像沙灘上密密麻麻的鵝軟石一樣,他們光滑、堅硬,雖然沒了稜角,但是卻也很難將他們融化重構。而互聯網尤其是社交媒體的出現,則正在衝擊著他們頭腦中最後的一點「集體主義」的殘渣:「拜託,我只願意和我感興趣的人一起玩耍。」
請不要粗暴地將他們組織起來。那些老一代的通過集體活動去提升集體榮譽感的做法,正在慢慢失效。
在90後骨子裡的「叛逆基因」其實很少,他們其實無時無刻都在適應著這個時代的規則,甚至比你更加適應。
他們善於偽裝自己,有很多人說,90後內心脆弱,一經批評就會翻臉,所以不成熟。但其實,90後的翻臉並不是因為脆弱,而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和你和這個環境不契合,或者說「價值觀衝突」,總值就是不爽。
對於90後來說,他們不相信任何大的理想,他們也不認為大和穩定就一定穩定,「不變的是變化」這一思想已經植入到眾多90後的腦海中,因此很多的90後門追求的是自由和當下的快樂——如果你非要說這種自由和快樂是不成熟的表現那也行,但我並不那麼認為:恰恰是因為90後們回顧過去的幾十年,看到父輩們的生活中不斷遭遇著變化,看到父輩們關於的「穩定」的希望不斷破滅,90後們才幡然醒悟:過好當下,實現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先說結論。我並不認為厭惡集體主義是不成熟的表現。成熟與否要看你怎樣做,至於喜歡去做還是不喜歡去做完全是你的個人自由,不應該放在這裡由他人評判。
倘若不到,就會被詬病。到不到成為了評判標準。
題主可以問問自己,你需要這些評判標準嗎?如果你需要上級的評價和周圍夥伴們的良好關係,那麼顯然你既需要在「要求全員大多數到場」的情況下到場,又需要在非事務性的事情上表現出極大熱情。
而全員到場又常常是低效的
這個…低效率的出現與集體主義並不能形成必然的因果關係,因為集體主義產生的效能也可以是極高的。例如軍隊
為什麼解放軍的被子一定要疊成豆腐塊兒? - 軍事
如果是集體排練,實際上作為其中的一個部分,你是可以被替換掉的。這也就說明你的確需要達成某些「評判標準」。
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總是很難做到如上一點,這樣循環。
不排除低效率的集體混日子現象常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只要你所從事的活動或演出是集體完成的,在這個活動或演出的準備階段,作為集體的一部分,個人的事情不能優先於集體。
單幹無所謂,但只要這件事是大家參與的,個人的事情就需要放在第二位。
人類是群居動物。在現今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我們比較容易看到的是領袖和精英。但非常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只是無力的螺絲釘。我們處理的任務和事務往往只是整個大環境中的一個小環節。集體的參與一定要有規則和基準,於是
那麼這套規則到底是高效的還是低效的呢?
作為當中的一個參與者
senior year申請大學,程序、流程繁瑣,大家怨聲載道。
college office的老師對我們講,「不要小看你面前一堆堆的表格和你們將要開始發送的一封封信件。這是大學考察你的第一關——在還未閱讀關於你的任何資料以前。重複性的勞動考驗一個人的耐心與細心,資料都做不齊整往往會給你心儀的大學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至於那些無法及時將信息送達大學招生辦的同學們,很遺憾的將會被大學直接拒之門外。」
想要挑戰既定規則的人,一定要足夠出類拔萃,優秀到不用通過繁瑣的paper work來考察你就可以讓規則的制定者們眼前一亮。
至少也要優秀到成為不可替換的核心。
然後你就可以耍大牌,跟你不喜歡的集體主義說拜拜。不過請容在下重複一遍。
在現今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我們比較容易看到的是領袖和精英。但非常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只是無力的螺絲釘。
題主是否認為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值得自己繼續參與這個集體?如果值得,那麼即使不喜歡卻仍堅持參與,這顯然是成熟的表現。
與你是否喜歡它無關。
對於總是趨向於這樣集體就是好的人們,題主覺得不喜,感覺像是某種綁架。
至於趨於這種活動的人,因為集體主義在一些方面、一些情況、一些歷史環境中的確有很強的優越性,所以對於集體主義抱有好感的人自然不在少數,這是各人根據自身情況做出的選擇,無可厚非。
題主可以喜歡集體主義,也可以不喜歡集體主義。他人亦然。
對於不喜歡它的人,被硬性規定參與自然會感到「被綁架」。對於喜歡它的人,不必硬性規定也會積极參与,不會感到被綁架。
這是題主的選擇,與它到底是不是毅種綁架也沒啥關係。另外,在知乎上開展站隊行為是會被噴的。
到底要不要繼續,這是題主的選擇。
什麼?不愛干啊?
跑!ε=ε=ε=ε=ε=ε=(≧?≦)
最後祝題主好運~
over.對自己有好處+喜歡 干
對自己有好處+不喜歡 干
對自己沒好處+喜歡 有時間就干
對自己沒好處+不喜歡 滾
———我怎麼覺得恰恰相反呢
我可是從小就不喜歡集體活動,不喜歡運動會、課間操、軍訓之類的活動,主要是討厭那種一舉一動受到人群檢閱甚至監視的不適,討厭像橡皮泥一樣被捏來捏去最終捏成流水線玩偶的感覺
大多數人過著一種平靜而絕望的生活,他們心中的歌和他們一起埋入墳墓。
你可以選擇成為大多數。有兩種人
假裝清高
真不合群
除了打群架真的叫不出多少人以外 真的沒什麼事情會因為喜歡獨來獨往而困擾到
大學還有團訓,每次看到身邊的好學生幹部們在活動中竟然能夠淚流滿面,對陌生人又擁又抱時,我只能羞恥地躲在角落,尷尬症讓我挪不動步。
貌似很多公司都有類似的公司培訓,比如阿里百阿,價值觀培訓,破冰等,其實就是喝酒聊天,說一堆令人尷尬的話題,經常類似性騷擾,很多女同事不堪其擾,甚至有人入公司就被破冰破走,然後很多人稱配合這樣的行為叫集體精神。
其實我想表達,這些活動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重要,那些扯淡的培訓內容其實和你實際工作沒幾毛錢關係。這種活動卻經常困擾剛入職的新同學們,特別是剛從學校出來的新同學。
首先大家要明白,你的薪水和價值觀的評價不是這些扯淡的培訓師和活動表現來決定的,而是由你的老大來決定的,你如果跟老大說因為你不願意公開第一次性愛細節而導致培訓老師吐槽的話,我想更大可能是得到老大的讚許(真是有節操的孩子)而不是相反。
能夠以平和的方式讓這種活動一邊玩去,然後出色的完成老大的任務,這才是職場成熟的標誌。
上大學之後,參加過很多組織
曾以為,社團是溫暖的大家庭
曾以為,只要肯付出就能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可是我實際上是在幹什麼
尋找存在感。
有句並不在所有場合都正確的話說得好
讓我們真誠一點,只談利益不談感情
遺憾的是真誠的人並不多,尤其是聰明人
最後的結果是
很多事讓我意識到,獲利者用感情綁架剛進大學的小菜鳥,或者空虛的投機者,總之就是那些,並不真正知道自己想追求什麼的人。
就算得不到什麼地位啊,利益啊也沒關係
因為我交到朋友了啊
那還不如直接去交朋友,一次不落地參加社團活動不是浪費時間么
另,如果就是想提升地位,那麼做好1件大事比做100件小事更有用。
我也神煩,我特別討厭干那種對我沒好處的事而且還讓我不爽,集體活動本來就讓我煩了,有好處我忍,媽的沒好處我特么是來找不快活嘛。
就算再被外人講不合群我也不管。
我心裡爽比什麼都要重要。
看是什麼集體、大部分情況下個人不太愛參與大範圍集體活動,害怕真的會尬聊、全程冷漠。但這不代表不合群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選擇,樓主做好自己就好
和不成熟沒有關係
不管是組織者還是參與者,效率是最應注重的,一個好的組織者不會隨意浪費大家的時間,一個好的參與者會體諒組織者的用意
我本人是很討厭參加集體活動,大學是能躲就躲
推薦閱讀:
※演講的本質是什麼?
※山下智久和文章誰更符合大眾審美需求?誰的演技好?誰在國內知名度高?
※對同性戀的日漸包容,會不會導致同性戀行為的增多?
※很多人心中經常有莫名的怨氣、怒氣,這是什麼造成的?
※怎樣將文章寫得文藝而不是讓人覺得裝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