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克服人際交往中害怕衝突的心態?

例子:在和客戶約訪的過程中,總是把姿態放得很低,生怕過份強硬的語氣會嚇跑客戶。老闆批評我說不能太刻意討好別人,容易吃虧。 而在日常交往中和家人、朋友、同事交談時,總是害怕起衝突而不敢過份表露想法,甚至當對方語調提高時自己會不自覺心虛。 有什麼方法可以克服這個問題?


多謝coco的邀請!

題主提到的這種心態,實際上是一種行為風格,是你在日常情境中應對問題的一種固定的行為風格。

行為學派認為人們的行為是習得的,也就是說,凡是通過學習得來的某種行為模式,同樣也可以通過學習去建立一種全新的行為模式,從而放棄舊有的行為模式。

打個簡單的比方,過去的電視機如果圖像不穩定,你可能會去拍一下它,拍它之後,圖像變清晰了,下一次再變模糊,你會效仿第一次的做法,又去拍它,讓它變得和你想的一樣清晰,它又做到了。你和電視機之間,就建立了一種你們之間才有的默契,它不聽話,你就拍它。這種拍電視機的行為就是這樣學到手的。

換言之,你通過學習,分辨出如何做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的行為,以及獲得應對外界對你提出的要求的能力。

我們在生活中,會學習到一些對自己成長有利的行為,比如自我管理、行為控制、承擔責任、積極面對困難;同時也會學習到一些不利於自己成長的行為,比如逃避責任、無動於衷、自我放任、反應冷漠、退縮抗拒。

而你在人際關係中的害怕衝突、對權威的順從、過於自我約束的表現,具有行為退縮的風格。這種行為風格的養成,跟你過去習得的經驗是相關的。

所以在這裡,做個猜測,不知道你從小和父母的交往是什麼樣的一個模式,父母對你的教育是否是訓斥和說教,或者你是在社會環境中習得的這種退縮反應來面對問題。父母對你的態度如果是嚴苛的,幼小的你無法反抗,和父母的交往中就會不得不以妥協和屈從來保護自己不受到懲罰,也維護了父母的權威。或者是你在學校這樣的環境中,不知道如何和比自己年長的人以及同輩交流,不得不學習到謙虛和忍讓,以求平平穩穩不出差錯。

這種行為風格一旦養成了,就有可能被類似的情境強化,跟親朋好友、師長同輩、工作對象相處的時候,你都習慣性地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而無法跟他們自如地交流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看法,這樣的行為模式壓抑了你的個性,降低你辦事的效率,你也沒能力滿足自己的需求。

也就是,在需要你表現出應該有的行為(勇於表達不要退縮)的情境中,在你的行為系統中缺乏這種行為(勇於表達不要退縮),這個時候問怎麼辦?解決的辦法就是重新建立一種適應的行為,把這個空填上。

如何建立起一種能讓你自如地面對自身以外的人、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而不再懼怕和別人起衝突的行為?從而改變這種讓你尷尬而不舒服的局面?

1、觀察學習。

在你身邊,一定有人際交往方面坦然和勇於表達自己的人,你要在日常留心觀察他們是怎麼和別人進行觀點碰撞的,注意他們用了什麼技巧,怎麼說話的,他們的交流結果是否是你希望的那種結果,以他們為榜樣,在他們身上找信息,學習他們的行為風格,人是善於觀察的動物,觀察法是有效的。看影視劇、看書,同樣是強有力的觀察學習來源。

2、示範

可能的話,你邀請你認為可靠的朋友,在模擬情境中給你示範,朋友的示範作用能夠修正你對自己在交流中不適當的預期、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你也可以參與進去,真切去感覺全新的體驗。

3、改變內部語言

你害怕與人衝突,無法直面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你的內部語言通常是「我最好不要說讓別人不高興的話,萬一一個不小心,他們生我氣怎麼辦,我吃不了兜著走怎麼辦,我收不了場怎麼辦。」

你的這種退縮的行為風格也部分地由你的不良的內部語言的暗示促成的,這個時候你要把內部語言改換成積極的充滿挑戰的,「我要是不說出來,怎麼知道對方同意不同意呢?也許結果沒有我想的那麼糟,我可以去試一試。」 當你改變了內心的邏輯,再去驗證自己的行為,通常會有出奇不意的效果。

重新建立一種行為模式,需要你去積累經驗,通過時間的考驗,找到良好的感覺,你會在未來某個時刻發現自己不是現在的這個自己了。

同時也需要你展示自己的聰明,要知道說話的輕重,分寸的拿捏,但這個仍需要你通過實踐去體會和摸索。

希望你從這個答案中找到一些勇氣,從天亮起,著手學習一套屬於自己的表達風格,學習成功後,什麼姿態,什麼討好、什麼自信,都不在話下了,你可以讓這些阻礙自己成長的不適當的模式去見鬼了。

我的公眾號:tiangexia2016

http://weixin.qq.com/r/A0gYAOLE8r_NraZj9x0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不敢真正表達自己的看法,你與家人、朋友的交往,是會浮於表面的,而無法產生深刻的連接。

我媽常說,「一人一個腦子」,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和行為習慣。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現實,永遠都是這樣的。

所以,人跟人之間的交往,就是應該有衝突、試探、退讓,最後達到一個動態平衡。這個動態平衡,如果有一方覺得不舒服,關係就崩塌。如果雙方都覺得舒服,就繼續維持。

所以說,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尤其是家人、朋友等親密關係,不要過於收縮自己的真正想法。這樣的話,對方以為的「你」,跟實際的「你」,差別會很大。

這種「印象」與「實際」的差別, 就是人與人交往的地雷陣。可能你覺得難以接受的,對方以為你能接受。你喜歡的,對方或許不清楚。

這樣的話,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關係很難深入與維持。

有時候我覺得,人跟人之間,「坦誠」其實比「和諧」更重要。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表面的和諧,其實容易形成虛假的情誼。

寧為狂狷,不為鄉愿。

你想想看,看似避免了很多矛盾和衝突,實際上損失更大。


這個我真的很有經驗,請相信我。
以上說的都對,但上面的小夥伴從來沒有提到過的一點是:
因為你偏瘦/身體較弱/精神狀態不好,因此,不敢跟別人交流真正的想法。

不騙你,我就是這樣的。所以除了以上所有調整「思想」的方法,我開始了鍛煉身體。
後來慢慢好點了。 騙你是小狗。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不喜歡辯論、不喜歡解釋的人,我沒有向別人輸出自己價值觀的習慣,也沒有很強烈的傾訴慾望。

在工作中,若和同事出現意見分歧,我幾乎很少去為自己的觀點辯解,因為我一直覺得,與其辯解,不如認真聽詢他人的意見,從中吸收有價值的東西,如果對方說的對,那就改進,如果說的不對,那聽過就好,不必在意。

在生活中,我也永遠是那個耐心傾聽別人故事的人,點頭、微笑,適當的時候予以安慰,盡量讓他人在和我的溝通交往中是沒有壓力、毫無負擔的。

可是我發現,我低調、謙和的為人處世方式,未必能得到我想要的結果。我希望得到同事的肯定、朋友的喜歡。然而我用放低自己的姿態換來的,是被忽視、被冷落、被遺忘。

我開始分析,為什麼事情沒有朝著我想要的方向去發展?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先進行了自我反省: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行為方式與處事風格?

我的反省結果是,這樣的行為方式反映出我害怕與人發生衝突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通常表現為:對權威的順從、過於自我約束、放低自己的姿態、隱藏自己的想法、謙虛、謹言慎行,以求不與他人發生爭執和衝突。

而長期處於這種心理的狀態下,會讓我變得越來越被動,習慣性逃避,害怕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和看法,收斂了自己的光芒。這樣一個沒有性格,沒有見解,沒有光芒的人,你會喜歡嗎?不會。這就解釋了開始的那個問題:為什麼事情沒有朝著我想要的方向去發展?

按我室友的解釋就是,「你對每個人都好,縱使你再善良溫柔,再謙遜溫和,別人也只會把你定義為一個『無公害』的好人而已,不一定就會接受你、喜歡你。就像你覺得一個男生很好,是個好人,可他是個好人你就會跟他上床嗎?」

我害怕和別人發生衝突,那是因為我的內部語言通常是「我如果說了讓他不高興的話,他是不是會對我有意見,會不會就不喜歡我了。」

可是我的生活經驗讓我漸漸明白,即便你迎合他人、取悅他人,別人也未必會喜歡你,反倒你的曲意逢迎,容易讓人看輕你。直到我有一次看綠妖的文章,她寫,她做任何事情,從來不是為了讓人喜歡的,是為了得到他人的尊重。

是啊,你為什麼非要讓人喜歡你呢?喜歡是一件非常感性的事情,無論你做得怎麼樣,是好是壞,總有人喜歡,也總有人不喜歡。你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但是你有可能讓大家都尊重你。

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就要讓別人看到你的價值,看到你閃光的那一面,你要優秀、強大、獨立、自信,才有可能得到尊重。

帶著這樣的內心邏輯,我開始改變自己。在開創意會時,我試著說出我的內心想法:「我的建議是……」;有和他人不同的意見時,我大膽地說:「雖然你的想法很不錯,但我不這麼認為……」;我的觀點被反駁的時候,我會用這樣的句式:「我一定有考慮不周到的地方,但我會這麼想,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這麼做了之後,事情真的變得有一點點不一樣。同事知道了你的真實想法,通過雙方的溝通協作,共同提高了你們的辦事效率;你說服了領導,他採納了你的意見,你也讓他看到了你的價值;你和朋友分享自己獨到的見解,你獲得了朋友的讚許……

我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一點點鬥爭,未必能帶來改變,但是能塑造你的行為習慣。

生活逼著我們快速思考、迅速反應,我們會褪去原來的青澀和純真,換來一點點老辣和世故,用以和這個世界對抗。我也知道我依然平凡、笨拙、糾結、猶疑,但在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我的目光卻越來越堅定。


作者:易小婉

專欄作者。一顆不肯媚俗的心。個人公眾號:yixiaowan1124。


作為一個以教人戀愛、社交為職業的培訓師,我幾乎每天都在與有類似問題的人打交道,這個問題,我可以從兩個方面回答你:

1,一句話總結那些聽上去很有道理的答案:
看了部分關於此問題的回復,深深的感覺「不明覺厲」,但是,樓主,你看了這些答案,分析得頭頭是道,能幫你解決害怕、焦慮的問題嗎?我覺得是不能。

其實所有的這種答案比不上約會學界曾經有一個導師提出來的一句話:「無所謂但友好」。這句話不是我原創的,但是,他基本說明了,你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去和別人打交道。

無所謂是——我對你無所求,不抱期待,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這樣,你就不會在和對方打交道中帶有太多目的性,為什麼你會緊張,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在和對方打交道中帶有目的,但是同時你又深深的擔心此目的無法達成。

友好是——即使我不需要你,但是我仍然不裝逼,我友好的對待每一個人。

做到這兩點,你就可以克服人際交往中緊張害怕衝突的心態了。

但是讓我們來面對殘酷的現實吧,看了這麼多,你還是做不到!

2,真正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我曾經是個旱鴨子,特別害怕水,直到我大學畢業那年,我終於決定要去學習游泳了。

去之前我很害怕,查了很多資料,怎麼游泳,遇到險情怎麼自救,怎麼樣克服怕水的心態,等等。

在泳池邊我還是不敢下去,我的教練和我說,你站在淺水區站半小時先,啥也別干。半小時後,我不怕水了,我甚至開始主動走向深水區。我發現這個簡單的方法,比我看的資料有用多了。

這個例子,我的意思是:你在這裡研究一點用都沒有,看那些答案更是誤導你,你得去多和人說話啊!直接去多和人打交道才是唯一能解決的方法!

再舉例說明:「搭訕焦慮」是幾乎存在在每一個男人身上的,簡單來說,幾乎每一個男人在搭訕陌生女人是都會有焦慮感,而如何克服,唯一的辦法就是去多搭訕。你要克服和人打交道的焦慮?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去和人打交道。

這是基礎,你不可能每天在家宅著,然後成為社交高手,但是如果一下要求你做到不焦慮,那是不可能的,過高的期望反而會帶來反效果——還是有方法讓你更簡單的,這個方法就是「循序漸進,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

具體以搭訕舉例,如果你有搭訕焦慮:
1,你應該先每天向十個陌生人問路,直至習慣
2,習慣第一步後,向十個美女陌生人問路,直至習慣。
3,習慣第二步後,問路完再問一句——你很漂亮,你叫什麼名字,可以認識一下嗎?
4,習慣第三步後,可以再多問一句——我能留你的電話號碼嗎?
以此層層加深。

切實到你的社交焦慮上,你可以這樣:
1,以後每次和人打交道時,在自己不想回答的事情上,主動沉默,微笑,點頭,直至習慣。
2,當你習慣第一步後,可以提出些簡單要求,比如:能幫我拿一張紙嗎?
3,當你習慣第二步後,提出些更大的要求,如:我們可以休息十分鐘再聊嗎?
4,當你習慣第三步後,可以提出更多的想法,如:我覺得這個事情,我的看法是XXXXX。
等等等等,以此類推

記住,一定要循序漸進,因為你現在已經很焦慮,你需要建立自信,而如果要你一步到位,反而是摧毀了你的自信。當然,如果你看了還是不去實踐,還繼續研究各種解決焦慮的源頭,那麼我說了也是白說,畢竟,解決交際焦慮根本不是動動鍵盤就能解決的。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ps,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平台:dante365,裡面有很多不錯的約會與社交的文章。


1、話少一點。不要表現出強烈的傾訴慾望,一步步來,先穩住自己,適當熱情:切勿交流伊始,便自亂陣腳。

2、不卑不亢。就算你是客戶或者甲方又怎樣,有求於你不代表可以零原則,無姿態:若此工作凌駕於尊嚴之上,爺爺我大可不幹。

3、學會拒絕。分清自己職責範圍,或者能力範疇,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人的價值體現往往偏是通過say NO,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4、常態溫和。慢慢吃一塹長一智,積累經驗,強大自己內心(主要指提升自信心)。成熟的力量是溫和,溫和地對待世界。

題主之所以有此困惑,多數是因為自覺心累,且常伴有吃力不討好等併發症,以致自責自己太嫩。這種情況比較普遍,特別是涉世未深的職場新人。所以題主無需過分焦慮,統而言之,做好此八個字即可,其他交給命運:溫柔對人,堅定對事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


學會了解不卑不亢才是正確的處事方式,了解冷麵會帶來比嬉皮笑臉、老好人更大的便利。

老是當老好人,怕衝突,是因為怕起衝突之後自己利益會遭到損失。這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你看就像森林裡的一隻小兔子遇到老虎當然要放低姿態,對吧。

當然導致這樣處事可能是能力真的不及別人,但對所有人都害怕衝突時,就不是能力真的不如別人了。更有可能是成長過程中常處於自卑的心態,導致了習慣了那種處事方式。

在真正的社會生活中,周圍的人能力不一定會比自身強,完爆更是極少的情況。這時老當老好人就會導致別人把你的好當作理所當然了,當稍微不顧他們的利益反而會引起他們的不滿。這樣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利益被不斷霸佔。看似自己不被衝突纏身,但卻承擔了利益削減——而這也僅是衝突之後的不良後果。

因此啊,不卑不亢看似跟他人關係不好,但卻更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同時維護了自己的利益。

知乎上的一句話,具體忘記了,大概是:不敢承擔冷麵帶來的不友好,就不配享受冷麵帶來的方便。


我想強調一個事實。
衝突爭吵是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時它比別的方式都有用。

我之前也一直為這個問題苦惱,每次跟我舍友起衝突,我都會特別憋屈,因為我不會吵架啊,而且我很容易下意識地去避免衝突,然後就會有討好的行為出現,結果只能是令別人得寸進尺,憋屈死我了!


後來我不想一直這麼憋屈,自我意識覺醒了,我不對自己好誰對我好。

後來練字時,偶然看到白岩松採訪啟功的視頻,更堅定了我這種想法。
啟老說,我氣出癌症來誰替我受!他對我吵,我就拍桌子嚷嚷回來,我可不把能量積聚在胸中。

思想上改變之後,我就覺得吵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就該吵時我就吵啊,特別地爽歪歪呀。

這個直脾氣的舍友就是我的最佳陪練了。

剛開始還是吵不過,表現就是我很憋屈,事後總想著我該這麼說,那麼說。

後來有一次我能明顯地明白她是在遷怒我,說話不陰不陽的,我想都沒想直接就爆發了,把她唬的一愣一愣的。但舍友也不甘示弱,對我道歉,說我錯了!!!語氣十分強橫!我知道她這是有點兒下不來台,要面子。她氣沖衝進衛生間。。。而此時我的心態是啥呢,很自如,很自在,沒了之前的憋屈感,沒了之前的斟酌造句,哈哈。

然後,她從廁所回來,我就很自然,完全沒有隔閡的,寬慰了她幾句。

她順著台階就下了。

後來再有這種事,我就該吵就吵,她也就不敢隨便遷怒我。人性總是欺軟怕硬,不要給別人得寸進尺的借口。通過衝突爭吵來劃定你的界限,有時很有效,你有了要求,有了界限,別人才會尊重你的意見,沒有要求的人,人們總會肆無忌憚地試探你的底線的。


所以呀,衝突吵架是解決問題的另一種有效方式。


跟你說個實用的,如果你是男生的話。
第一是體育鍛煉,當你擁有一個強健體魄以後你真的會感到自信,精力充沛無所不能。
第二個就是多去說多去做多去經歷,當兵前我連跟年級的小混混講話都怕,當兵以後在街上看到小混混欺負人我都敢衝上去幫忙。


搶答。害怕產生衝突是俄狄浦斯情結造成的。原型是害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欲求後被父母懲罰。

很多人問怎麼破,我分三點來回答。
一,俄狄浦斯情結每個人都有,從悲觀角度說,它限制了你的福分,讓你對好的事物有所畏懼和止步。從樂觀角度講,它限制了的衝動,避免你到處亂飛可能遭受的災難。
二,俄狄浦斯情結很嚴重的話,對正常人際交往也有很大影響。這一情結的根源是父母對你的限制,那麼父母為什麼會限制你,這需要弄明白。答案在最後說,先想一想。
三,俄狄浦斯情結怎麼破?它是人的潛意識的一種機制,所以講道理的作用很有限。關鍵是寬鬆的情感環境,讓你覺得自己多得到一些,多強大一點,並不會被親人疏離或讓親人打壓,這樣的話你的「福分」就能增加一些。這裡說的親人,首先是父母,其次是愛人,好的愛人能讓你心靈得到治癒,再次是心理治療師,因為父母不一定能做到改變,愛人也沒有這項治療義務,但是心理治療師有這項義務,為您營造寬鬆的氛圍,讓您能夠在穩定的咨訪關係釋放自己。


最後,父母為什麼要限制你打壓你?
第一,他們為你付出太多,害怕失去你,怕你翅膀長硬了飛走了
第二,他們想讓你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做的,會倒霉的。他們用自己的不一定正確的經驗判斷來保護你。
自身心理不夠健康的父母,害怕孤獨,依賴孩子對他們的依賴的父母,尤其會這樣做。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在內心在意?
因為他們是父母啊。即使對父母怒吼的孩子,也是愛父母啊,他在極力得不惜自毀得反抗著一種無形的力量:父母用愛打造的牢籠。

自己小時候缺愛,但是另一半給予不了怎麼辦? - 盧思行的回答


謝邀。

您想要改變的其實是您面對他人的態度和處事習慣。

這一點,確實可以用行為心理學派介紹的方法,進行學習和強化。但要注意的是,你學習建立起來的新習慣,未必是適合你的「原有性格」的。

擁有了新習慣的你,甚至可能會有一點分裂感,但是沒關係,只要不違背基本的做人原擇,嘗試著去接受就好了,只要不打破心理的平衡,一般都沒什麼大問題。

方法很簡單:比如有的記者剛入行時,害怕給領導打電話做採訪,那麼老記者會告訴她,不用理會腦袋裡面各種擔憂的情緒和想法,先大體想想該怎麼說,然後直接拿起電話撥號就好了……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會好許多……

不敢表達自己,過度擔心別人的看法也是一樣,只要不是故意傷害對方的語言,勇敢的去表達就好了;不敢看對方的眼睛,就大膽的去盯著看(當然,別給人看「毛了」就行)……不管怕什麼,多做幾次,也就習慣了……

然後,慢慢的也就沒什麼可怕的了。


01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認同人脈是被「麻煩」出來的,就我本人而言,我也認同這個觀點。如果相互之間誰也不麻煩誰,那麼兩個人的關係也就無法真正走近彼此心裡。

  但是,前提是你真的明白,能「麻煩」出人脈來的那種「麻煩」,到底是什麼樣的。

  記得小時候,我爸有個朋友,特別贊同人脈都是「麻煩」出來的,隨便有點什麼事,有些還完全是自己可以解決的,但他一定會選擇麻煩別人。而他最喜歡麻煩別人的一件事是——借錢。

  那時候錢比較值錢,少則幾百,多則一兩千,每次借錢時,他嘴上都會掛一句:「朋友就是用來麻煩的嘛!」

  但很多人都在背地裡對他翻白眼,避他如瘟疫。而他並無自省,一路都在責怪別人,一旦被人拒絕,立刻憤憤不平,最經典的話就是:「這點小忙都不肯幫,我算是看透他了,我把他當朋友,他卻這樣對我,這人忒沒情誼,以後,我沒這種朋友。」
  所有不被他當成朋友的人,都暗自慶幸。

  我們必須先明白「人脈」是什麼。很多人把人脈看成一種可以達成各種目的的資源。其實,這種想法非常不好,誠然,有一部分人脈確實牽連著各種利益,但我們必須明白,靠利益維持的人脈,其實很脆弱,一旦身份變動、利益不再,這些人脈也就自然消亡。

  所以,真正的人脈,更多是一種情感維繫,基於欣賞,願意相互幫助。

  02

  那麼,人脈是怎樣被「麻煩」出來的。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對方的性格,這點最最重要,你只有足夠了解對方的脾性,才知道怎麼樣的麻煩是對方厭惡的,怎麼樣的麻煩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

  就好比我自己,我喜歡聚會,喜歡組團旅遊,也喜歡朋友到我家裡來玩,但我有個致命的習慣:就是不喜歡家裡有人留宿。

  對我而言,家是我最自由最放鬆的地方,如果有人留宿,我就無法穿著弔帶睡裙跑來跑去,無法毫無形象地把腳擱得老高吃零食,也無法隨時隨地和先生撒嬌,我勢必要注意一些影響。

  但是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過來要和我聊聊寫作,賞賞翡翠,都會熱情歡迎。事實上,這樣拜訪過後,彼此確實能夠迅速熟悉,如果聊的投機,很快就會成為好朋友。
  但,我還有一個朋友,非常熱情好客,但凡有客人來,她都熱情真誠地希望客人留宿,如果客人沒有留宿,她就會感到很沮喪,覺得對方可能沒把自己當成好朋友。

  所以,對待脾性不同的人,應該用不同的方式。

  03

  其次,請一定要記住:這句話只能由被麻煩的那個人說。

  我在公司上班時,有一次,上海的同學叫我周末過去玩,幾個好朋友打算去蘇州玩兩天。當時大家是臨時起意,我打電話過去時,已經沒票了,正在辦公室急得團團轉,正好家在上海的一位同事過來,我問他這個星期回上海嗎?

  他點點頭,問我有事嗎?

  我把事情跟他一說,問他是否順路,他說不管順不順路,我都送你過去。

  我說那太麻煩你了,如果不順路,耽誤你回家,那不太好。

  他爽朗地笑笑:「不麻煩,同事情誼不就是麻煩出來的嗎?」

  聽了他的話,讓我原先不好意思的心情釋放很多。
  在那次麻煩之後,以前客氣的關係確實親近很多,但如果這句話由我來說,那味道就完全變了。麻煩別人不自知,還視為理所當然,人脈不但不會「麻煩」出來,應該會斷光光吧!

  04

  再次,你要確定你要麻煩的事,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也是上班時,公司有位新招進來的應屆畢業生,學校不錯,情商也很高,他的工作偶爾跟董事長沾點邊。

  有一次,他私下裡問我,董事長辦公室里有很多書,如果問他借,他會不會惱火。

  我說不會的,董事長很喜歡好學的年輕人,以前曾經有人找他借過,他都很慷慨地借了。

  於是,有一次,這位小夥子和董事長獨處時,就提了這個請求。

  董事長二話不說就把他帶到自己辦公室,推薦了幾本書給他。

  半個月後,他去歸還書,同時還帶去了自己的閱讀筆記和感悟,和董事長足足聊了兩個小時。

  從那以後,他經常出入董事長辦公室,把裡面的書看了大半,而那些書大多都是管理和歷史方面的。

  後來,有位主任離職,一時招不到人,董事長親自提議讓這位年輕人試試。於是,他的機會就此開始,那些看過的書,在董事長身邊的耳濡目染的心得,在工作中得到真正的發揮。

  如今他已是董事長身邊不可或缺的人才,而同期其他幾個人,發展都遠遠落後於他。

  05

  再次,你要問問自己:當我麻煩別人時,我能回報別人什麼?

  任何健康長久的關係絕對不是一方不斷索取,另一方不斷付出,尤其是人脈關係上,必然是有來有往,雙方都能從中受益的情況下,才會長久的繼續下去。

  當你「麻煩」了別人後,一定要禮尚往來,即使對方未必馬上就有需要你幫忙的地方,你也做讓對方感受到,你是願意回報的。

  還要注重平時感情的交融,當看到對方有興趣的事時,不忘告訴他,當對方有好消息時,真心地祝賀他,當他有難處時,及時提供自己的幫助,而不是只在自己需要時,才撥通對方的電話。

  最後,真正有用的人脈絕對不是刻意建立的,不會讓人感覺到你就是在營建人脈,而是你在學習、生活、交際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人際關係,因為共同的興趣和觀念而相互吸引。


我曾經也是這樣人。
後來改過來了。
首先不要害怕得罪對方,你把語氣放平緩,就是日常交談的那種語氣,不能低聲下氣。此時對方如果提高聲調你就繼續用平緩的語氣與其交流,營造一種氣場,然後他人一般就不會繼續這樣了。除非是特極品的。
遇上特別極品的也只能忍,但還是不能害怕,他人不能把你怎麼樣(當然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題主,很多朋友都給了你理論上的指導,我給你出一招,可以迅速突破心理防線,就怕你不願嘗試。去公眾場合摔一跤,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呀,特別管用。上大學的時候,有次剛睡醒急急忙忙跑去上課,進教室後坐了幾分鐘發現沒有一個熟人,原來是走錯教室了。然後然後,我就奮不顧身得衝出教室,在這個過程中從階梯教室的腰部滑倒在門口,躺在地上,第一個念頭是:以後怎麼辦,還活不活了,活下去男朋友會不會因為我丟這個臉把我給甩了。思路混亂中,還是爬起來了,而且沒有逃避,堅強得去自己班把課上完了。事實證明,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第二天在路上,碰見同系的同學都散發著詭異的笑容,有個朋友走過來還安慰到:聽說你在xx系昨天摔了一跤,沒關係,別不好意思。當時想打死ta。

但是這之後,就覺得活得輕鬆多了,原來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在頭腦中為自己設定了過多條條框框。還有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也鼓勵推崇一套行為規範,去約束大家,你老想自己必須怎麼做,應該怎麼做,如果沒做好就否定自己,總是擔心不夠得體,害怕出錯,害怕與大家不同被孤立,承擔這些後果。害怕衝突就是一方面,我們的文化是倡導以和為貴,似乎現實中必須人人都喜歡你,為了表面的和氣壓抑真實的情緒,久而久之這些都已經內化了,盡量避免衝突,和人正面交鋒似乎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文化的精髓在於告誡你記得任何時候保持一顆謙遜的內心,但並不是讓你處於低姿態去迎合別人,從而得到別人的好感。能否得到別人的好感,這個不應該作為你在人際交往中的首先考量對象,自己是什麼狀態就自然展現好了,如果人家喜歡你你也覺得不錯就自然交往,肯定也會碰到和你不對路的人,要有衝突,不要懼怕,衝突不是件不符合常理的事,是我們一些約定俗成的想法把它扭曲了。有其樂融融的關係,就有劍拔弩張的時刻,人性情的多樣性就決定了這個客觀現實。是我們從前的接受的觀念在束縛自己,或者說給了我們"大家好才好」的幻覺。


爸爸小時候教過我,有底線,有原則。


把自己當個人看。
把對方當個人看。


老好人就是這樣,把自己擺在一個太被動的位置,所以不好發飆。

解決辦法就是別當老好人,要冷麵,如果你真想獲得別人尊重喜愛,也要做冷麵笑匠、或者冷中有熱那種,總之人類就是這樣,都瞧不起老好人,覺的老好人之所以老好人是因為人笨或者腦子有問題。

冷麵了,迴旋餘地就大,要笑就笑,要臭就臭,臭了之後就能選擇性發飆,這樣,就是你居高臨下,別人看不透你,得琢磨你的臉色了,你就佔據了主動位置。


人們總是不理會看起來比自己卑微的人。在意那些夠不到的人。 所以,要自信!


不要囿與小環境里,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老師,我說真話總是得罪人怎麼辦?」

這幾年來,無論是在我的公眾號還是心理諮詢信箱里,大量的讀者給我發來這個問題。其實我沒法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真誠並不是良好人際關係的敵人。

生活中能不能說真話而且不得罪人?

絕對是可以的,只有失敗者才把虛偽當作成熟。我曾經跟隨導師接觸了很多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們,他們各有所長,性格迥異。唯獨一件事,他們很一致,就是和他們聊起天來都有如沐春風的感覺。

剛進入社會時,我們會發現小時候媽媽教我們的待人接物完全不管用,我們會四處碰壁,帶著一顆真誠的心最終被別人傷的千瘡百孔。

我們躲在角落痛哭,期待著有人能理解我們,但始終很難找到這個人。於是我們放下了多年的純真和善良,把心變成一塊石頭,這樣就沒人可以傷害我們了。然而多年以後我們照鏡子,發現我們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在情商修鍊這件事上,有些人這輩子也沒有長大。在酒後他們可以罵遍所有欺負自己的壞人。在生活中卻像個沉默的烏龜,一有風吹草動便嚇得躲進龜殼瑟瑟發抖。殊不知語言是改變你命運的重要力量。

以下介紹二個心理諮詢中接待來訪者的技巧,幫助你成為人際高手。


一、留白

說話得罪人的問題不在於「真誠」,而在於「絕對真誠」。幾乎沒有什麼親密關係可以忍受毫無保留、完全的暴露。

這時你需要「留白」,不該說的不說;需要「輕描淡寫」,該少說的少說。那些不必要、無用、傷人、煩人的真話,說出來將會是致命的。不加區分的真相帶來的痛苦其實和露骨的謊言一樣多,因為講真話的人並不尊重他人的感受。

如果你的訂婚對象問你,你喜歡我媽媽嗎?

假如你回答:「實在是太討厭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麻煩的老太太」那這段感情可能會走到盡頭,如果你隱瞞式的回答:「沒有啦,你媽挺好的,我很喜歡!」有可能未來真相暴露時,感情會閃電破裂。

欺騙只是把災難延後,災難還是會到來,只是會連本帶利。

你可以更有技巧的回答:「親愛的,難道我不是在和你談戀愛,而是在和你媽媽談戀愛嗎?」

這便是「留白」技術,將關鍵信息用暗示的方式說出,之後引導對方從其他角度思考問題以迴避和對方的正面衝突。實際上這段話已經隱約告訴了對方真實情況,只是沒有太過具體。這時對方會評估真相會造成的損傷,然後他會理性的做一個感情的權衡。假如你直接告訴全部真相,那有可能對方就會因為憤怒而喪失理性,以至於毫無挽回。

對方也可能進一步追問,比如:「到底喜不喜歡,我想知道!」你只需要再次留白:「可能一開始的時候會有點難適應,也許我需要你的幫助!」

對方最終會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他無法接受,他會離開,但你們的關係不會勢同水火,真誠並不是一種傷人的手段。任何時候都不要勉強自己活在謊言中。

一位來找我諮詢家庭問題的媽媽,曾經問我:「周老師,你覺得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媽媽?我真的像他爸爸說的一樣,太霸道了嗎?」

其實我明白,這位媽媽太過強勢,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掌控自己孩子,引起孩子的強烈逆反。要改變雙方互相傷害的這種不良關係,這位媽媽需要適當放手。

我使用留白技術回答:「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媽媽適當的關愛是必須的。但孩子畢竟不是我們人生的續集,他可以有自己的生活。」

前一句我已經隱晦地告訴這位媽媽,她太過強勢。後一句話,我引導這位媽媽換個角度思考。

再來一個例子幫助大家掌握。

一位高校領導讓一位著名學者指導自己侄子的畢業論文,而這個學者發現學該生完全一竅不通,多次指導無果。

後來領導問學者,這個學生的科研水平如何時,學者這麼回答。

「他家庭背景不錯,這本來可以對他的學業起到很大幫助,然而他沒有很好的利用這一點。領導,您也應該多抽點時間幫助他才行!」

這個學者在吃飯時說起這事時,我佩服的連聲叫好。這裡毫無疑問使用了留白技術,即間接告訴了領導事情真相,又引導領導思考,這個學生恐怕會丟他的臉。

生活中,我們有太多的人,披著「誠實」的面紗用粗魯去對待別人,最終必定會換來自己和他人的不幸,建議看一本書叫《大清相國》,這本公認的官場教科書會進一步詮釋留白技術的高明之處。

二、自主性溝通,放棄最後通牒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身邊很多人開始流行用最後通牒來解決人際矛盾,他們美其名曰:守住底線。

比如你吼你男/女朋友:「你要麼明天來見我,要麼我們就分手!」這個問題的結果會怎麼樣呢?

頭幾次可能有效吧,但最終的結果只會導致你最後通牒中所說的分手。這種鐵腕政策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都沒有立足之地。採用最後通牒的領導通常的結局就是受到下屬的憎恨,即使他們暫時配合,這種配合也是面和心不和,之後下屬會交上來一份隨意敷衍的報告。

這是一種權力遊戲,任何一段互相尊重、關心、愛護的關係都不需要這種方式。在人際關係中採用這種策略的人,恰恰表現出的是自己的無知與軟弱。

生活中需要給對方提要求時,怎麼做才好呢?試試自主性溝通。

自主性溝通就是把對對方的要求,轉化為自己的體驗來進行表達。

「你要麼明天來見我,要麼我們就分手!」轉化為自主性溝通該如何表達呢?

「這幾天我可能是有點生病了,總是害怕晚上一個人。不知道為什麼,每當害怕的時候就想起你,想起和你在一起的某些時候我突然就不害怕了。可以的話,明天來陪陪我吧,我快堅持不住了!」這段話就很好的使用了自主性溝通這個技巧。

我們校長就是一個這方面的高手,連對我的逼婚都那麼有水平,他是這麼說的,給大家分享下。

「漁啊,我每次看到你那麼優秀的青年還在未婚,我就會思考是不是我的工作出了什麼問題,也許是因為給了你太多的壓力讓你沒法很好地考慮自己的幸福,這方面是我的錯,我向你道歉。也許,我該找一下相關同志,看看怎麼樣更好地幫助你!」

這段話通篇沒有出現一個「我應該結婚」這樣的話,完全從他自己的感受開始說,說的還很舒服,那一刻我都感動了。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會對別人發號施令、輕易動怒的。他們只是提出請求,並分享自己的感受。事實上,你換一種方式表達就好多了:「如果你做了(或者沒做)某事,我會覺得很受傷。」要是你都這樣說了,對方傳達出一種我毫不在乎你的感受的信息的話,那麼你也沒有必要繼續這段談話(或許這段關係都沒有必要繼續了)。

很多讀者留言說:「周老師,你分享的情商知識太世故,太圓滑了。我們就喜歡那些直來直去的人,這樣做作的人,我們很討厭!」

我通常回答他們:「像你這樣真性情的人很少!」(這又是另外一種技巧,以後會寫出。)

對於抱有這樣的觀點的讀者,我想告訴你們,這個世界上有那麼一部分人是抱著「青山不改,綠水長流」這樣的大俠心態來和你相處的。我也有不少這樣的朋友,對於這樣的人,可以真性情,完全不用使用我教的技巧。

還有一部分人也不用使用,便是那種完全利益熏心,與上一種人截然相反的。這種人請直接遠離,他們沒有感情,人際交流技巧是比不上金錢對他們的誘惑力的,保持利益來往就可。

但是這個世界上有超過一半的人是介於這兩者之間,似人非鬼的,你就需要這樣的技巧來應對這樣的人。所謂情商高手,就是能看到所有的一切事情背後,都有著人心在流動。把握這種流動,便把握了事情的關鍵。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更多的內容請到我的微信公眾號」swordpain 劍聖喵大師 「 查看
(轉載請至微信公眾號後台)


推薦閱讀:

同事開大眾車,我開國產車,他的車比我的便宜卻總覺得高我一等,總在我面前得瑟,我該如何反駁?
如何對待自己的同性戀室友的濫交行為?
總是非惡意的習慣性說謊,怎麼辦?
如何理解「每逢你想要對別人品頭論足的時候,要記住,世上並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那樣的優越條件」這句話?
我覺得那些能成大事的人都是人中極品,是么?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人際交往 | 個人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