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 2》比第一部好嗎?


轉自豆瓣某牛人
猿太祖十年,人類遣使者馬爾科姆一行謁太祖乞修電站以復舊業,太祖顧念舊情慾與,大將軍科巴夙與人不睦,進言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況人多狡獪之徒恐其有詐。」欲乞兵討之。太祖不允,曰:「為我大猿萬世基業計,不可輕起戰端,授人以柄。」皇后有疾,巫醫不得法,幸得人類醫治得以痊癒。太祖遂允人之所求。人感太祖胸懷獻漫畫書於大學士毛里斯以助猿族教育,太祖愈親之。
  大將軍數進言乞兵討人,為上駁斥,恐不見信,欲取而代之。時太子與上有隙,與大將軍交好,大將軍遂間曰:「上為人所惑,不知大難將至耳。」太子深以為然,愈遠上。
  後電站復行,上大宴人使於朝。大將軍從人類處偷得軍火,從旁暗傷太祖,嫁禍於人。太子於亂中以為山陵已崩,度己年幼不能服眾,遂奉大將軍欲報父仇。大將軍是以總攬朝政,率軍討伐人類。兩軍戰於舊金山,猿軍強悍,人莫能敵也,多兵敗見俘。大將軍以為得計,囚大學士等一眾老臣,欲於市政廳僭越稱帝。
  太子目見人猿交兵,兩軍死傷慘重,百姓生靈塗炭,仁心不忍。恰逢人使馬爾科姆冒死告之上實未薨,正於潛邸養傷,遂往見之。上以實情告太子,始知見叛。
  太祖遂復起,釋舊部,放戰俘,率部與叛軍戰於塔樓。上親與大將軍搏,苦戰數回合,大將軍不敵,乞降,謂之:「上曾有諭,猿類不可相殘。」上哂之:「汝不配為猿。」遂殺之。叛亂始平。史稱「科巴之亂」。
  時人使馬爾科姆不顧危難,相助太祖平亂,太祖譽曰:「馬爾科姆,好人也。人猿原應以信相待。」馬又得知人類援軍將至,遂稟報太祖,勸其暫避鋒芒。然太祖曰:「今戰端已開,嫌隙已生,我族已無退路,唯有一戰。」馬不復言。
  上遂整軍,將欲與人一戰。史稱「第一次舊金山戰爭」。
  太史公曰:時人或謂戰端皆因大將軍科巴而起,謬矣。人猿間隙起於種族之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懷此見者何止千萬。人猿兩族不相信,不相安,終不免一戰,非彼死即我活。太祖縱有天才,亦難阻之。


反正我看2的時候昏昏欲睡。
這是一部典型的美國主旋律電影,典型到劇本都是流水線產物。主角和反派的任何行為都是預料之中的事,種族紛爭,親情牌等等。另外本片還有很多不合理或者沒有處理好的情節,人類這邊加理奧得曼死得那麼醬油,以死炸塔上面的猩猩都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凱撒身受重傷,連爬樓梯都困難,卻能打贏健壯的大反派,忘叫什麼名字了。
總之這又是一部會被豆瓣分數騙進電影院看完後會大呼上當的電影。


猩球崛起2證實了一個道理:槍戰遊戲哪怕你再牛逼也打不過開掛的。
猿類哪學的打槍?學會扣扳機就會打槍了?猿類怎麼瞄準的?猿類不拉保險栓?猿類為什麼不換彈夾?是不是開了子彈無限和槍管永遠不過熱的修改器?
先是偷襲凱撒,科巴同志拿著一把M4,根本沒有用瞄準鏡,隨便一槍就把凱撒打中了——傳說中的盲打大神?
然後猿類大軍就浩浩蕩蕩洗劫人類軍火庫去了——美國國民警衛隊和聯邦應急局的軍火庫不鎖門嗎?彈藥箱也不上鎖嗎?
存槍的時候帶著彈夾一起放?難道不應該分開放?如果分開放的?猿類是怎麼學會裝彈夾的?又是怎麼學會調整保險栓的(別告訴我美軍放槍是拉下保險栓放的)?M4也就算了,M249輕機槍的那種彈藥裝填又是從哪學的?
猿類打槍不上膛?這槍是外星來的嗎?
子彈無限就不吐槽了,從始至終就沒見他們換過子彈,一把M4打半小時都有子彈也是醉了。

在飛馳的馬上打槍,還是不開瞄的盲打居然能打中,M4也就認了,科巴大將軍雙手手持M249(或者M240,沒看清)亂打一通居然也能打中!你特么練了多少年槍?你確定這是你觀察幾個人打槍就能學會的?M249的後坐力很大,通常是要放在地上支起來的,最低也得雙手拿槍點射吧?你去玩玩CS,買B51不瞄準瞎打一通看看能不能打得中?
猿類浩浩蕩蕩的大軍衝鋒,看著那真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可要擱現實里有哪只部隊密密麻麻衝過去直接就團滅了好不好?奈何倖存人類智商實在有問題,面對這麼多騎兵(還有一定時間準備的,不是直接打遭遇戰的)只用M4抵擋?點50重機槍去哪了?闊劍地雷去哪了?C4去哪了?M320槍榴彈去哪了?L6榴彈發射器呢?手榴彈呢?燃燒彈呢?一戰時期防騎兵的戰壕呢?哪怕冷兵器時代的拒馬呢?都去領便當了嗎?!
然後逗比裝甲車來了,看見科巴騎著馬衝上來了,你特么不會關頂門嗎?愣是讓別人打進來了!然後科巴同志佔領了裝甲車,沒上膛的情況下用點50重機槍對人類陣地攻擊,等等,為什麼裝甲車仍然在開動?為什麼炮塔還在轉?科巴你怎麼做到同時操縱裝甲車、炮塔和頂部機槍的?
槽點太多了實在不好吐槽


觀後感:猩球崛起

最新的動作捕捉技術令人嘆為觀止。這是一個好電影,推薦觀看。

猩球崛起第一集已經是3年之前的事情了,當年看過第一集令人耳目一新。科幻片還可以拍的這麼接近真實的世界,動作捕捉技術的應用造就的熒幕角色令人嘆為觀止。而三年過去,當時的電影印象已經有些模糊。三年之後,猩球崛起2重裝上陣,在帶給觀眾更新的視覺奇觀的同時,這部電影沒有令人失望。

作為一個標準的好萊塢大片,它擁有的一切大片的氣質。而在此之外,我更體驗到電影故事所描繪的悲涼的世界觀,在英雄主義光輝的閃耀之下,顯出一種宿命般的凄涼。這種悲涼是無法阻擋的,即使是一個為猩球「崛起」做史詩的電影,在描述這個星球上新的種族黎明的故事,這種悲涼,讓英雄的光輝,似乎也黯然失色,所謂英雄,也無法左右世界的演變。

這個英雄叫做凱撒,是古羅馬帝國的偉人。英文單詞叫做Ceaser,第一瞬間總會讓我想起Cease這個單詞,意停止。我一直認為電影為這個英雄起Ceaser這個名字,是告訴我們它是一個偉大的領袖,是個英雄,而它所做的,似乎也是「阻止」戰爭,他一直在試圖讓Apes與Human之間免於紛爭。然而,這種抵抗終於是無可避免,第二集是一個過渡,猩球崛起3將迎來全面衝突,戰爭箭在弦上,而領袖能做的,就是帶領自己的種族在戰爭機器中倖存。CeaseR,更多的意思是導演對人類社會所謂愛好和平的嘲諷。

電影有一個格局非常大的世界觀。很多電影描述戰爭,是為了表現戰爭的殘酷,是為了用戰爭的嗜血呼喊和平。而戰爭中的英雄所能散發出來的人性,或者拯救朋友,或者拯救愛人,或者用寬恕消弭仇恨。戰爭卻無外乎國家間紛爭,文明與落後交火。細細想來,這些電影數不勝數,但是很多電影卻無法超越自身的格局,好像英雄主義可以拯救世界。

猩球崛起這個電影呢,是發生在人與猩猩之間的戰爭。這場災難本身就是因為人類自身引起,他們研究黑科技,結果毀滅了自己。人類用猩猩研發藥物,(殘忍,造成科巴對人類的嫉妒仇恨),導致他們變異擁有了與人類同等水平的智力。當這是一個巨大的嘲諷,很多災難片故事都是源於人類自身的弱點,當然,這種設定太普通。當「與人類共享地球」的其他物種同樣在智力上到達可以統治這個星球的地步呢,「Apes not killapes」,這和人類描述的人類不能自相殘殺難道不就是同一句話么。這句當然還是在嘲諷人類社會。然而放在這個巨大格局的世界觀里去看,人類如此,猩猩亦如此,電影要表達的一個悲傷的結論就是,無論哪個物種,都是同樣的殘忍。當他們有能力達到統治地位時候,他們同樣會殺戮。電影里Ceaser講到,他一開始認為Ape要比人類好,因為Apesnot kill apes,然而,最後他終於明白,Apes同樣不比人類更好。這也是電影所要表達,同類不靠譜,人也不比狗更忠誠。

在這麼一個凄涼的世界觀設定下,Human與Apes之間,沒有誰更正義,沒有誰更有理由。所以,他們共享人類社會所體現出來的愛,仇恨,虛偽,自私等一切優缺點。不管是人類還是猩猩他們都容易被排異與仇恨所激,他們之間終於會發生戰爭。Ceaser與馬爾科姆這樣的個體一直生活在這些群體里,他們窮盡一切力量努力去消除用紛爭解決問題,然而,毀滅的快感永遠大於建立的難得。在這些力量推動下,科巴復仇,馬爾科姆沒有能組織同類炸毀高塔。

Ceaser是一個絕對的領袖,他能看得清,甚至於能夠控制局面,但是他掌握不了歷史的走向,他沒法阻止。當電影結尾Ceaser與馬爾科姆告別的時候,Ceaser告訴他了殘酷未來,Apes發動了這場戰爭,人類絕不會原諒,戰爭就在眼前,讓他自己保重。這是一個多麼無奈而悲涼的結論,全面戰爭馬上開始,卻沒有人能夠阻止。當兩個種族的戰爭已經無可避免,領袖的作用就是帶領自己的種族在戰爭中倖存,他只能這麼做。愛與寬容在殘酷面前顯得太過於無奈,電影在著力描繪了Ceaser這個英雄,但是在這個巨大格局的設定下,英雄主義的光輝顯得也如無邊暗夜中星火,閃耀,卻悲壯。
2014/9/2


我今天剛剛和好朋友看了《猩球崛起2》,我還是很贊同題主的觀點的,有點失望!

我的觀點:唯一的亮點就是人把猩猩(動物)演得惟妙惟肖。


在這部片子中,如果完全把猩猩看成是人,那麼,這部片子講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為了生存展開的鬥爭(不同利益代表的人類和猿類為了生存進行戰爭),為了權力展開的鬥爭(凱撒和科巴),而且還是在人類文明退後(現在水平)下的戰爭——它可是科幻片哦。


現在看來,好像一切的鋪墊都是準備第三部,第三步電影有最激烈的矛盾和最大的場面,更多的經費,還有答案


2真的不好看,相比起1來,2的劇情真的太不豐滿了,基本上全程都是尿點


我看完有種感覺,猿族就是當年沒有入關的滿族,凱撒就是皇太極,想和明朝保持克制的敵對狀態。但庫巴就是多爾袞,想為滿族擴大地盤,想盡辦法幹掉部落首領上位,結果他們還真是成功了。


本來對《猩球》系列不感冒,卻因為看了《猩2》而找出《猩1》看了。要回答一部作品「孰優孰劣」的問題,我覺得是不是至少還應該有以下幾個考量:

  • 目標受眾:包括了相對而言的易接受度、易理解度
  • 目的:所期待傳達的思想/感受、在目標受眾中引起的變化
  • 實際解讀的效果:包括都是誰讀了(看了)、誰在評論、評論哪些東西

《猩2》從技術層面講,把CG做到了毛髮級別(凱撒的毛髮多達82萬縷以上、而軍師莫里斯的甚至更多),考慮到粒子飄動甚至是濡濕狀態下的毛髮,其複雜度要比《變4》之類高出一個檔次,提高了真實表現力也就意味著提高了「易接受度」,同時也是在為其他作品奠定了基石(未必是《猩》系列),不過這還只是一部分。
場面真實好看、能吸引人來看,吸引到哪些人來看?吸引到希望再領略一次科幻奇想、關注戰爭大片的人(包括我)來看,好,假設你就是帶著《變4》《環太》之餘味來的,你就會發現《猩2》是一部很不一樣的作品,TA不僅在特效上很酷(看看凱撒那酷似林肯的神態)、還在戰爭的起因演化中事關人性的層面上也演繹出了真實,這份人文層面上的真實雖說未必比同為科幻/魔幻的《魔戒》《阿凡達》展現出的宏大,卻甚至可以說更為細膩;至於說「原著還原度」、相信一定會是讀過原著的觀眾的關注、但影視製片的目標受眾卻是另有定位的(換句話說,"二次交流"不會是主要目標而已)。當設定的受眾如果是手捧可樂爆米花希望品嘗文化/文藝快餐的(或處於該心態的;包括我自己)人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易理解度」與所期待傳達的人文層面內容之間的拿捏是多麼的微妙了,個人感覺《猩2》比《猩1》做得更為深入,別忘了與此同時、《猩2》還得負擔起在藝術層面上展現出更為激烈得多的戰爭場景的使命呢。

當帷幕落下曲終人散之後,停留在你腦海里的是什麼?就我而言的話,至少以下一些元素、是在我觀看《猩1》之後所沒有的

  • 如何在喜聞樂見的題材里,使得具有現實意義的人文內容、有如天然肌理一般不著痕迹地蘊藏於其中,使人能感知到、乃至於思考到(就這點而言,《三體》無疑是一部出類拔萃、色藝俱佳的科幻史詩,並據說也終於將搬上銀幕了)
  • 個體差異(如何在量少的歲月里都能引導到衝突)
  • 認知障礙+思路誤區
  • 真實世界中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隨著17歲少女瑪拉拉獲得諾獎,這種同為無畏犧牲而非暴力的人文精神無疑被進一步推向前了,當然「出頭者」所依靠的是「沉默的大多數」是已經站在了先進文明的一邊)
  • 「猿」&<-&>「人」&<-&>「神」(進化/退化)的隱喻

正好寫了一篇博客(不是專為回答這個問題),就轉載一下吧~

————————————發布5天後的分割線————————————
很高興還有許多關注《猩球》系列的知友點進來看(包括順便讀到了《三體》而展開評論的),
從駐足留言的內容看(23條)、可能還有些需澄清/高亮的觀點
(可能因為我個人回答問題的習慣還不夠好/普適、會影響到易讀性:我喜歡把自己摸索到的「大象」嬌軀先勾勒出來(形狀、質地..好吧,我指的是我所看到的(一部分)關聯要素)、好讓大家來共同思考判斷,而不總是先說結論、再羅列出「與之相關」的支撐。要按「金字塔原理」來說,這屬於是「面對專家」時的溝通方式,而不是「面對領導」,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討論,而不是給出提案、請求對方按我的提案走。)
「孰優孰劣」這件事為什麼沒個定論,其實就是與我開頭提的「幾點考量」關聯著

  • 作品總有一個目標受眾、溝通目的(往上推、受眾如果就是原作者、那他看了收穫不會多,往下推、受眾如果是3-4歲小孩、那他看了..也幾乎不會有人文層面的收穫)
  • 對作品的目標受眾、溝通目的,外人畢竟只能大致揣測,我已把個人的揣測寫在了前文,這些人文層面的元素、在我看來是比《猩1》(=愛)離開日常生活要更遠些、更為艱澀複雜的(但卻與整個文明的進退是同樣休戚相關的),《猩2》是在做一次更為深入的嘗試(娛樂vs啟迪,易理解度vs有意義程度)。
    當然、我還是得補寫一下看完《猩1》後留在我腦中的元素、才有更具體的比較:1.愛(弗蘭蘭對腦病父親的摯愛、對小凱撒的愛 等) 2.誤解(凱撒在收容所中,無法知道弗蘭蘭在外面為營救他所花費的諸多努力、而誤解成以為弗蘭蘭已經不再愛他,這其實也是一種認知障礙,只是這是小規模的、日常生活中還可見的) 3.不可控(對親人的執著的愛、因為不可控的器械意外、最後演變為完全失控的猿流感)
  • 但這些人文元素,畢竟只是我輩「文藝青年」(借評論中有人說的)作為「受眾」時所感知/思考到的(其實人文並不全等於文藝,其對現實世界的意義要更重的);就算作品的目標受眾、溝通目的設計得好,也包裝得漂亮,究竟成不成、成了多少,還得看第三個考量「實際解讀的效果」,所以說、某A比某B「孰優孰劣」這樣的問題,如果只是站在個體基點上去比答案的話、意義不大、每個評價者當前的狀態/坐標系原點都並不重合、卻還在比「相對坐標」? TA應該是一個(我認為)站在整體坐標繫上去評價的事,而且評價要分兩組,一組是對整體而言的目標動機意義加上其實施難度、一組是對整體而言的效果,不知大家是否認同。換句話說,很多討論、一方面如果是相關考量/維度不夠明確、會泛泛而談缺乏意義,一方面如果是思路基點不夠準確(往往容易傾向於只站在個體基點上看問題)、就不容易發現或理解相關考量/維度,這是一個普適的道理(目標受眾=「普通青年」~ 帶著同族敬意)。
  • 所以說,分割線前文所說的是,如果從「目標動機(包括難度、努力程度)」評價、我感覺《猩2》所嘗試展現的人文元素更深入複雜、同時還挑戰了上了一個檔次的特效(就算對略顯昏暗、因兼顧人文而部分犧牲了戰爭激烈的《猩2》不感冒、就不想想這特效如果運用到新拍《魔獸世界》之類上會怎樣?),這項目做得真不易;而如果從「實際解讀的效果」評價,那就正是需要看大家的投票結果,甚至可以說、如果一個大區里符合目標受眾標準的人(看過原作或對相關元素已有領悟思考的 說沒收穫的..不算,你們就該沿著更後面的環節去了么(認同-踐行-普及))、卻多數都並沒達到原作者的溝通目的,那就是一次遺憾的「溝通失敗」,換句話說,「對於原來不知道的(儘管其實講到了但)仍舊不知道」,那就是當時當地的一次無效溝通。影評/觀感的價值,一部分也就體現在能補救這種溝通失敗/溝通不完全上(當然不排除再次失敗,這也很正常,「對接」有著客觀/主觀上的固有難度)。
  • 《三體》真不是核心觀點所在..~ 目前的我、確實仍佩服咱中國也能出一位大劉、技術上專業、人文層面的觀點上也多有共鳴之處(「都一樣的」,「傲慢才是生存的障礙」),更難得的是他能將兩者相融合的傳播給目標受眾、很是費盡心力!(即使有阿西莫夫、克拉克在前),當然,見賢思齊,後續我也會在知乎《三體》系列話題中更多參考學習一番。

當然是一好看(不僅僅因為一裡面的蘭蘭好看),如果說一是科幻片,那麼二就是商業片了。


最好的是人猿猩球,tim burton導演的那部,其他都是好萊塢套路片。


1好看


同意題主所說的"換種方式在說人類自己的故事".
現在已經把1忘光了, 對於2, 只能說, 凱撒在強勢(人類缺少能源時)或弱勢(結尾人類大軍壓境時)下, 都能一心為人猿和平而努力, 贊一個.


不認為2比1好。
小說《人猿星球》里對人類退步的自身反省和先進與落後文明之間的衝突在任何一版電影里都被大大弱化了,第一次看小說就震撼得不行,電影卻大多只是借用個設定,沒有一個導演敢拍人類退化成低智慧生物的情節,而這點我覺得是小說的精髓。
目前看來只有《猩球崛起》第一部在這個主題思想上還描寫得不錯,第二部不但沒敢深入,甚至進一步弱化了主題,就我個人來說,正是因為看過第一部,對這個題材的電影很期待,所以失望了。


不管1還是2都是對人猿星球的狗尾續貂。


想起陳佩斯的小品。
長得丑的就應該叛變嗎?
科巴因為你長丑了,所以編劇就讓你杯具了!!
可憐的科巴第一集第二集上半部都挺正面的,咋就因為你丑說你心也畸形呢?媽蛋的編劇!你陪我的科巴。
好吧!我給編劇你編第三集!先開個頭。
科巴摔下去的時候意外獲韓國人救,韓國人一狠心一跺腳,媽呀,這不是當年的都教授嗎?又要大俢了,沒有你的腦殘片值掉粉啊!


沒人覺得猩2被拍成了成吉思汗或康熙大帝么…

雖然特技已經空前絕後但是仍舊達不到真實,只能做到逼真,況且這也只是個技術手段而已,總不能說我看電影就是為了看特效吧…

另外看到最後那張猩猩臉時,我腦子裡已經把他當人看了。而這就是猩2問題所在。
我想要的,是猩猩和人的互動,而不是讓猩猩變成人一樣,發生著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和人沒有差異的猩猩CG做再好有什麼用,還不是個人么。哇!快看猩猩學會了政治,猩猩學會了family,猩猩學會打炮(sorry,本意)。好玩么?這些不都是人玩剩下的么?這些老套的劇情連最我都能編一堆換個猩猩就能玩出花來么?
跟處置了內亂贏回了擁護的康熙大帝相比我還是會更懷念猩1里凱撒決然又不舍的逃離人類時回望的眼神…那TM才是猩猩身上的故事


電影的結尾。凱撒意識到,保住自己權力的辦法就是以對方不是同類為理由消滅對方,同時攻擊更多外形不是自己的同類。

科巴來自籠子,凱撒卻為了權力把自己和同胞關進籠子。凱撒終於成為凱撒。


同樣認為1更好看。1核心是猿類與人類的矛盾,是猿族自我意識的覺醒過程,在人類與猿類的對比中帶給觀眾思考。而2表面上是猿類與人類的矛盾,但核心卻是猿族內部矛盾,凱撒與科巴的矛盾,就是猩猩版的人類,因此沒有帶來預期的震撼效果。
技術再牛逼,特效再逼真,也是為內容服務的。


大猩猩說:No


推薦閱讀:

有沒有人親身經歷過靈異事件?
對於馮小剛炮轟綜藝電影票房大賣的觀點你們怎麼看?
從禮儀角度解讀《羅馬假日》?
2000年之後有沒有哪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口碑一般,但後來變成了 「神作」?

TAG:電影 | 猩球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