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入門級跑步鞋推薦?

價位在500元之內,當然性價比越高越好~ 個人體重77KG,身高172CM


這個問題第一個答案挺全面的

如何選跑步鞋,有什麼跑步鞋推薦? - 健身


saucony必須靠譜啊 天貓就可以


跑馬賽季跑鞋大推薦

隨著「小長假」的離去,下半年即將進入馬拉松的季節。很多朋友也開始計劃給自己換鞋,很多品牌都趁機推出了自家的新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新品上市:

Saucony Kinvara 7


Kinvara 7

於2010年發售的新型號Kinvara。在《天生就會跑》一炮而紅後,那時的跑者正期待一雙輕量、低高差、緩震不那麼多的跑鞋,有些人稱之為「自然」跑。Kinvara取得了完美的平衡,它開創了一類新的跑鞋。現在我們有了一雙輕量、速度感強而又有足以支持長距離訓練的緩震量的跑鞋。歷經7代,Kinvara仍然是許多跑者的最愛。

穩固的貼合度,快速、反饋的路感,良好的腳感是屢獲獎項的Kinvara系列的名片。最新一代後跟處的EVERUN夾層在最需要緩震的地方提供緩震,光亮的FLEXFILM鞋面在每一步中支撐足部。包含TRI-FLEX和更寬屐齒的新型外底結構能更好地接觸地面,提升了靈活性和耐磨性。

Kinvara 7最大的優點在於,這雙鞋的特徵並沒有改變。儘管在過去的五年里這雙鞋進行了很多調整,但Kinvara 7仍然是一雙Kinvara。我認為對一雙不斷在升級的跑鞋來說,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這次更新看上去很不錯,看起來每個細節都得到了進一步改善。Flexfilm(#鞋面上的熱熔薄膜支撐條)使用得更保守,PROLock系帶系統看起來更協調,連鞋面上的網布都顯得更精緻。我不知道網布為何看上去這麼精緻,但它確實如此,如果你把這雙鞋拿到手,你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Kinvara7的腳杯比6代更軟更易彎折。這個腳杯有點讓我想起Vazee Pace的後跟固定系統。它也是Kinvara系列至今合腳度最高的一款。

Saucony Triumph ISO 3

Triumph ISO 3

抓地力一如既往強大無比,部分SSL著地耐磨堪憂,過碎分區耐久值得商榷。測試中,Triumph ISO的抓地力表現相當不錯,也算繼承的這一系列的優秀家風,但不同的是,triumph 11的前掌iBR+大多有互相連接,而Triumph ISO的iBR+卻是碎的,讓人擔心一旦跑凶了會不會整塊脫落。

後掌部分不同於11的XT-900全包覆,ISO的足弓部分是沒有外底橡膠的,估計也是考慮到正常步態/高弓內翻不會用那一片地方作為接地點吧,但是需要支撐系來支撐足弓的同學們就要在意一點了。

PowerGrid+腳感驚艷,超強緩震同時不輸回彈。相對於Triumph 11的略微偏硬的腳感和後掌那奇妙的過度感,ISO感覺完全就轉了行。一上腳就以超大的緩震衝程讓人不想脫,跑起來又以不輸11的回彈讓人停不下來,而中底的加厚也帶來了Impact Interface所帶來的過渡感的減弱,儘管一上腳就被忘記了。

這麼完美的腳感,跑步不是神器? ISO能夠塌陷的範圍太大,長距離反而覺得累贅,所以短距離能夠給你驚艷的腳感,長距離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New Balance 860 v7 NYC

New Balance 860 v7 NYC

New Balance 860,也許大家對這一型號會感到很陌生。這是一款專為紐約馬拉松特別推出的型號。但這雙鞋對於跑者來說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專業型號,前掌搭配New Balance引以為傲的ABZORB技術,後掌載入先進的N-ergy緩震科技,再配以透氣輕質的鞋身,使這款860專業性能出色。

國內很難買到這款鞋,唯一的渠道只有海淘。身邊已有朋友上過這雙鞋,據被安利的消息稱,這鞋比國內發行的型號上腳度和運動感要更好些。所以作為特別推薦。

Altra Torin 2.0

Altra Torin 2.0

對這款鞋的認識,源於前段時間赤足群里的討論。為什麼一群不穿鞋的會對它特別關注?其實是源於其特別的ZeroDrop(零落差)設計。

跑友們在跑步時可能會糾結自己的跑步姿勢是否正確,還往往會頭痛長距離跑步時發生的擠腳現象,今天介紹的Altra Torin 2.0這款跑鞋正是應對於上面的情況所設計,提起Altra這個品牌跑友們可能並不熟悉,這家誕生於美國猶他州瓦撒琦山脈下的一家跑鞋專營店的品牌,在這幾年發展勢頭迅猛,旗下的產品還多次獲得了國外Runner』s World與Competitor雜誌的獎項。

跑者們穿慣了傳統跑鞋往往都會發現,平常的跑鞋在鞋跟部分設計的較厚,在落地時往往會由於採用腳後跟著地的方法造成腳著地時受到較大的衝擊力,時間長了還會形成一個較差的跑姿,在意識到這個癥結之後,設計人員則開始著手對跑鞋產品進行了修改,讓鞋跟到腳趾這部分達到平衡,這就是Altra在產品上有所標註的ZeroDrop零落差,他們通過加熱中底的方式使其變松,然後將鞋子後跟剝開並切除多餘的材料,使前後掌厚度相同,這樣就可以實現更好的落地跑姿並且有效的減少了落地時的衝擊力,也保持了不錯的減震效果。

ZeroDrop這種零落差鞋底設計確實對改善跑姿有一定的作用,傳統跑鞋穿上後你會感到後跟稍高前面偏低,跑動時會不自主的形成後跟落地的習慣,而這雙Altra Torin 2.0則感覺前後掌沒有什麼高低差別,處在一個水平線上,跑起來自然的更多使用到腳掌的中間位置著地,當然喜歡前掌跑法的人也會覺得比較適合,傳統後跟落地在這款鞋子身上就不太適用了,在使用中發現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鞋子的後跟似乎有些偏硬了,通俗的說也就是鞋子前軟後硬,不知道這是不是廠家有意這樣設計?另外雖然這款跑鞋的科技眾多,但似乎對於耐磨部分並沒有特殊的科技採用,這個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Mizuno Wave Rider 20

Mizuno Wave Rider 20

Mizuno的Rider系列在今年更新到了第20代,除了基礎款之外,這次Mizuno還推出了大阪馬拉松和富士山馬拉松的限量版。

這款鞋依然延續了Mizuno Wave一貫所秉承的吸震與安定兩大元素,為跑者提供了舒適的慢跑體驗。新開發的中底EL8材料,在發揮彈性緩衝性能的同事兼具輕量;而鞋面的AIRmesh帶來充分的透氣與舒適。

本文為悅跑圈專欄作者【 Julius?】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及鏈接。


越來越多人問我們bigger(比戈)教練,市面上的運動品牌跑鞋非常多,選什麼好呢?

(咳咳,不開玩笑了)

作為bigger的教練當然要專業的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看起來十分容易回答的問題,其實裡面的學問多著呢。


我們先來看一看,現在市場上能夠買到的跑鞋的種類一般為一下幾種類型:

1.慢跑鞋

為普通跑步愛好者準備的。全力注重保護,避免用戶運動傷害。一般壽命是跑程1000KM。特點是重,保護完善,針對不同身體特徵,不同跑道類型的用戶有不同的系列型號。


2.性能訓練鞋

為專業,半專業長跑運動員準備,賽道訓練專用。這種鞋注重的是保護和輕巧的平衡型,一方面要避免運動員訓練受傷,另一方面也要讓運動員出成績。

3.馬拉松鞋

僅為馬拉松準備的鞋!絕對不適合日常慢跑!極限類型鞋,真正的超輕,輕到幾乎沒有重量,保護性能極差,壽命極短。這種鞋存在只有一個目的,為專業馬拉松運動員追求比賽最高成績。


很顯然對於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為了健身而不是跑出多牛成績的普通愛好者來說,應該選為了保護而存在的慢跑鞋。為什麼不買性能訓練鞋呢?又輕又有保護呢,李寧超輕系列廣告多好看?因為這種鞋的保護比起慢跑鞋是遠遠不足的,因為一方面專業運動員身體狀況遠好於我們這些愛好者,避免運動傷技巧更是好得多,另一方面,為了追求輕便,廠家必須放棄大量保護技術。看看跑鞋之王ASICS kayano的鞋底,那麼多gel(膠體)材料堆上去,能輕起來么?輕了還減震么?


看完以後就呵呵了,這麼麻煩還不如到跑鞋店讓櫃員介紹呢。不好意思你想多了,一般說來國內專櫃是不會給你分清楚什麼跑鞋是什麼類型的,櫃員更是完全不懂的。

那怎麼分別很簡單。馬鞋非常輕薄,幾乎沒有重量,鞋底也很薄,一眼就能看出來。慢跑鞋一般都比較重,鞋底非常厚。性能訓練鞋居中,能感覺比普通運動鞋輕,比慢跑鞋遠輕。 知道了要選「慢跑鞋」,而不是馬鞋,性能訓練鞋,就上商場了?這還不夠。 之前說了,慢跑鞋是針對不同用戶身體狀況,不同路況有區別設計的,你還要搞清楚你適合的是什麼類型的慢跑鞋,也就是所謂的,你在跑鞋矩陣里是什麼位置。


跑鞋矩陣有三個維度,第一,跑步路況。第二,跑步姿態。第三,裝備量。

1跑步路況

道路首先分為了越野和徑跑兩種。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麼「好的」,山路,土路,樹林。徑跑就包括賽道,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膠,水泥,柏油,都算。

確定路況之後,再確定你的跑步姿態。

2跑步姿態

濕腳測試

準備買鞋之前可以濕著腳踩卡片或是易顯的地方,來確定你的足弓是哪種類型。

測量方法:

正常足弓:外翻正常,落地的時候腳後跟和腳部只是輕輕地向內。買中性鞋或是支撐性的鞋就可以預防旋轉的發生。

高足弓:較窄的痕迹表示有外翻,外翻的腳型意味著你在用腳的外緣著地,減震較小,甚至沒有減震,這種腳型應該選擇靈活性好的鞋子,它的減震性能夠提供足夠的緩衝,提升你的表現。。

低足弓:屬於外翻過度的腳型,這種腳在落地的時候是有明顯的足部內旋的,應該選擇穩定性的跑鞋

1:扁平足or低足弓(左)

2:正常足or中等足弓(中)

3:弓形足or高足弓(右)

當然了想要準確判斷足形,一個是專業跑步測試系統(bigger體育RS足底壓力測試詳情 http://wap.koudaitong.com/v2/goods/yzjsella),或者有豐富經驗的人看你跑步時候的姿態狀況。

知道了自己的足弓, 那要判斷自己該用什麼鞋怎麼辦?我推薦的方法如下:

判斷自己的腳型,高足弓還是低足弓。然後高足弓在鞋店主力考慮避震型,也嘗試一下穩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嘗試穩定型,也去嘗試一下避震型。看看哪個最舒服,選擇哪種型號。記得,不是穿上走兩步,而是穿上跑兩圈!這個差別很大!

再來解釋一下幾種鞋具體有啥區別。

其實所有跑鞋都是避震的。所以所謂的「避震「型跑鞋不是說他比別的更」避震「而是說,除了避震,他沒有更多的功能。而穩定和姿態矯正型,除了避震以外,還要負責把不良好的跑姿矯正成良好的跑姿,讓你更舒服。所以如果你一旦買錯類型,可能面對的問題是自己的跑步姿態被錯誤地扭曲,而更加不舒服。可以這樣想:最良好的跑步姿態是0,大家的跑步姿態是-2到2的一個區間。而跑鞋是提供了一個加減,讓你的數值最接近0.如果你的姿態是2,你就該買-2的跑鞋。如果你買了一個+2的跑鞋,你的姿態就成了更痛苦的4!

判斷了該用穩定,避震,還是姿態矯正之後,就進入跑鞋矩陣最後一步。

3裝備量

裝備量是兩個概念的集合:你的體重,你的鍛煉強度。

體重越大,鍛煉強度越高,跑步的衝擊就越大。體重代表著單次衝擊的力量,鍛煉強度代表這個衝擊會持續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於你的膝蓋挨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說來,好的跑鞋都設計為足以應對單次3KM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鍛煉強度。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體重。不過差一點兒的跑鞋就不一定了,比如迪卡儂自有品牌kalenji,低端型號明確說明了,只適合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每次20分鐘以下的跑步……

跑鞋一般可以分為兩個裝備量級,輕量級,大量級。

用asics舉例:

穩定型的:大量級是著名的跑鞋之王KAYANO,輕量級的是跑鞋銷量冠軍GT 2130。

避震型的:大量級的是NIMBUS,輕量級的是CULMBUS

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誤區:大量級價格貴很多,輕量級價格低很多,所以大量級就比輕量級的高級?有錢就都該買大量級的頂級款?

不是這樣的!

大量級是「針對」大體重設計的,這就意味著假如你體重不夠,你跑步的衝擊力可能不夠大,那這些「頂級款」設計來吸收大衝擊力的彈性材料就顯得太硬了。就像一個彈簧,假如設計來承受1噸的壓力,你就壓上去100KG,那彈簧是壓不下去的。對於跑者來說,明顯的感覺就是:鞋底好硬!這樣的情況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蓋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最明顯的是MIZUNO,旗艦款的鞋沒有大體重的人穿起來就是受罪。

所以盡量根據自己的體重來選擇裝備量級,不要只盯著頂級款。大裝備量級和輕裝備量級的分界一般是75KG,如果你的體重緊接這條線,而跑步距離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據自己情況靈活選擇。70KG的每天要跑15KM,買KAYANO沒錯的!你要是80KG,每天跑3KM,買GT 2130也挺好。你要是45KG,買KAYANO幹嘛!

你現在應該能確定:

自己什麼路況,什麼跑鞋類,什麼裝備量。

那麼這就已經確定了要買哪些跑鞋了。

第三:具體該買哪一款?

已經在跑鞋矩陣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幾個較專業的運動品牌里,根據官方的跑鞋矩陣,有哪些款可以買就已經定好了。

那買哪些牌子?哪些款推薦?

對於普通愛好者,不推薦雙星,不推薦回力,不推薦多威等等價格低廉的「國產專業運動品牌」。

為什麼?很簡單,多威,雙星,回力在專業馬拉松,長跑訓練確實是有一定地位的。但是我們都不是專業運動員,你沒有那樣的體魄,也沒有那樣的技術——你要是有,還看我這個帖子幹嘛!怒指!

這幾個牌子的保護避震技術都很簡單,人體工學等更是差得遠。

對於已經有了很大跑量的愛好者,不推薦李寧,AD,NIKE……等等名牌。

AD,NIKE,是不是沒有好的跑鞋?不是!但是國內能不能買到?……基本上不太可能。他們能作出好鞋子,但是國內店裡賣的,都是潮鞋。要真的跑步的,還是免了吧……

李寧呢?

我還能更鄙視這個牌子么?

李寧有沒有好的慢跑鞋?沒有。在沒有好的慢跑技術的時候,就開始炒作超輕的概念。之前已經說過了,超輕跟保護是難以調和的矛盾,給長跑愛好者推薦日常跑步「超輕」,這不是害人么!

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

國內能買到的好跑鞋一般是ASICS,NEW BANLANCE,mizuno這三個牌子。另外brooks和索康尼早就在國內買不到了。

越野型的,我簡單推薦幾款徑跑口碑比較好的吧。

▼ASICS:穩定:大裝備量:KAYANO,輕裝備量:GT 21X0

避震:大裝備量:nimbus,輕裝備量:culmbus

ASICS可能是技術最優秀的跑鞋牌子了。他的大裝備量和輕裝備量的區別不算特別大。就算小體重的買大裝備量,也不會覺得難受。最新的系列是kinsei,千萬不要買這個系列的……汗,又貴,又不舒服,不知道為啥……

▼MIZUNO:穩定:輕:inspire,大:涅磐:Nirvana

避震:輕:rider,大:creation

Mizuno這兩年WAVE技術拿獎拿到手軟,價格比ASICS實在,而且店特別多,好買到。但是很明顯的,mizuno大裝備量級的非常「硬」,體重輕的千萬不要買。

New Banlance:穩定:1224 避震:1088

沒有分量級推薦……為什麼呢……因為new banlance中端輕裝備量的實在做的不怎麼樣……所以只推薦頂級款。好在頂級款對輕體重支持還算很好,一般只要在50KG以上的穿起來都挺好。

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tip:雖然跑鞋是有分:避震,穩定。但是實際上變化是線型的,而不是絕對化的。上面說了,假如跑步姿態是-2到2之間,跑鞋的矯正也是在-2到+2之間。就算同樣類型的跑鞋,矯正係數也是不一樣的,對足弓的支撐都是不同的。同樣的穩定型,ASICS gt 2130的足弓支撐明顯比MIZUNO的INSPIRE高,inspire的足弓支撐又比同為穩定型的NB 1224高。NB的避震型1063比ASICS的NIMBUS足弓支撐低很多,更接近GT 2130的程度,許多穿著名穩定型跑鞋GT 2130的同學可能未必適合NB的頂級穩定型1224,反而更適合NB的避震型1063!所以跑鞋的類型只是一個大致的指標,哪個更適合你的腳,一定要親身嘗試。


跑友們堅持到這裡,是不是應該來點福利了

經典跑鞋推薦:

緩衝型:

頂級緩衝New Balance MR1080:

NB是世界四大跑鞋品牌之一,這款為其緩衝跑鞋的頂級型號,它的老版是1064,同樣有N-ERGY,N-durance,ABZORB等技術,說說1064的腳感吧,首先是鞋底的緩衝效果不是蓋的,走起來有明顯的彈性(不要想像彈簧的效果,沒那麼華麗……),後跟的包裹性也很好,忘了是不是NB有個lock技術,貼合腳型。有人反映這款鞋適合大體重的,個人感覺我還是能壓得動它,我體重算輕的(多少不告訴你們)。緩震系列跑鞋的腳感和其他類型跑鞋最大的不同就是腳底的力回饋,而這種力回饋是奔跑一定距離後才能明顯感覺出來的,本人要到將近10公里左右才能明顯感受到後期對體力的明顯輔助。而平時穿著的舒適性就要看整個鞋的設計。但是唯一的遺憾就是比美津濃的Rider要重,透氣性也稍微差些 。由於Rider上個月已經光榮退役,1064現在成為了我的平時訓練鞋,習慣了以後重量並不會有明顯負擔。


次頂級緩衝Mizuno Wave Rider 14:

美津濃是專註各種運動裝備的日本運動品牌,在上海和北京馬拉松上經常能夠看到穿著美津濃跑鞋的跑步愛好者,其經典的Wave Rider系列,多次獲得跑鞋大獎。在各大跑步論壇上Wave Rider也是深受各位跑友的喜愛。Wave Rider是其適合輕體重和中等體重的緩震跑鞋。

本人3年前入手一雙rider 12,談談感受。本人有多款跑鞋,但是和Rider同類型的就是New Balance的頂級緩震NB 1064,個人感覺雖然1064是頂級緩震,但是彈性過大的緩衝膠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跑者。而rider給我的感覺是輕,透氣性好,穿著舒適,可以保持較快的奔跑速度。如果讓我購買下一雙跑鞋的話,我還是會選rider系列。


支撐型:

頂級支撐Asics GEL-KAYANO16

Asics 同樣是全球四大跑鞋品牌之一,在跑友中一向備受推崇,GEL吸震膠就是其眾多技術中被談論的最多的之一。腳感十分優異。Kayano系列甚至被部分跑友尊為跑鞋之王,可見其威武程度有多高,但是這款鞋體重不大的話駕馭起來比較吃力。


赤足型

Vibram FiveFingers TrekSport

五趾鞋是當今比較推崇的赤足跑伴隨的產物,使人類可以使用更接近自然的方式運動,長久訓練對足部腿部和跟腱等人體重要器官都有強化的效果。而vibram是五趾鞋品牌中的戰鬥機,可以說淘寶上大部分山寨五趾鞋都是仿照vibram來做的。雖然五趾鞋看著很簡單,但是由於沒有普通運動鞋對腳部的保護和緩衝,五趾鞋的設計尤其重要,要在不增加非自然輔助作用的情況下儘可能的貼合腳部並不讓腳部磨傷或者劃傷,而且劣質五趾鞋還有可能對訓練起到反作用。這款的定位是適合健身,跑步,休閑旅行,徒步越野,從國內1150元的售價來看也是中高端款了,雖然bikila是專門為跑步開發的一款鞋,但是和這款相比從腳趾包裹性和鞋底的防滑以及整體設計來看,感覺和treksport的跑步感受差別並不是很大。相比sprint來說鞋底更厚,保護性更好。個人感覺這款比bikila實用性更強,雖然bikila很好看。


比賽型

Asics TARTHERGALE虎走路跑鞋

這款鞋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應該是路跑鞋,但是被很多跑友當做馬拉松鞋來用,評價較高。這款之所以稱為虎走是因為在它的鞋舌處有豎寫的漢字「虎走」二字。路跑鞋可以看作是慢跑和馬拉松鞋之間的一種輕量化跑鞋,保留了一定的跑鞋科技,這款虎走採用了內置GEL避震膠、中底強化和透氣網面等技術。能夠在儘可能輕的情況下提供更多的保護。我個人覺得穿習慣了五趾鞋之後,路跑鞋是很不錯的比賽用鞋,既不像慢跑鞋那麼重,也不會像赤足跑鞋在長距離跑中對身體要求那麼高。


多威馬拉松鞋

作為有二十年多年專業運動鞋生產經驗的國產跑鞋廠商,其馬拉松鞋的口碑在各大論壇上口碑不錯,有很多資深跑友對其鍾愛有加,而且上學的時候校田徑隊訓練的時候也有很多人穿。從鞋底的設計上和我曾經穿過的Asics虎走鞋比較相像。而且多威的價位也比較厚道,個人感覺不像李寧的價位那麼虛高,手頭比較緊或者想嘗試馬鞋的同學可以考慮低價入一雙嘗試嘗試。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所希望的跑鞋。在這裡要感謝跑友奔奔對於我們本片文章給出的建議。大家也可以去奔奔的店裡去購買想關跑鞋裝備(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wMzc3OQ==mid=212549703idx=3sn=f65b831fc1a35a913929b96abb018604scene=1#rd)



:希望你善於組織活動或者是個攝影高手,熱愛跑步就更好啦。立即騷擾顏值超高的小鮮肉cloudy吧(微信號:wuhui384312)


:把實際跑步中出現的問題提給我們,我們希望發出的文章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一張圖片,一個視頻,一篇文章都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啟迪,讓跑友們為你喝彩和加油。


:如果你是跑團的成員,可以將周圍的追求跑步PB的跑友組織成為「訓練營」,我們派出教練幫助達成PB目標。我們一起努力,讓所有愛好跑步的朋友跑的更遠更健康,請聯繫bigger跑步學院的老三(微信號;wuhui384312)

Bigger跑步學院

Bigger跑步學院——中國最專業的跑步訓練服務商。學院擁有世界上最權威的跑步冠軍服務機構RSlab訓練體系;彙集了北京體育大學跑步技術教學、體能、康復、醫學、營養等領域的專業人才。我們致力於用科學服務為跑者守護健康,用專業為跑者創造PB!

http://weixin.qq.com/r/q0MTC9zEUYEurZho9xa5 (二維碼自動識別)


跑步新手永遠不會選錯的5款跑鞋(2016版)

作者:魯代日
鏈接:跑步新手永遠不會選錯的5款跑鞋(2016版) - 跑步那些事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 關注我的知乎專欄 跑步那些事 - 知乎專欄
  • 3年來積累的2800多篇原創高質量跑步運動文章中精選了200多篇文章,關於跑步的一切就在愛燃燒機構賬號 愛燃燒

以下是回答原文。

買鞋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


在茫茫鞋海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雙跑鞋,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年過去,去年的新手們也許已經踏上了自己首馬的征程,可面對被眼花繚亂的跑鞋新品佔據的商店貨架,今年的跑步新人們該怎麼辦呢?


是時候繼續更新一下這個對於新手們來說的曠古難題了!當賽季逐漸來臨,跑步新手們又開始了自己的跑鞋選擇之路。

Nike Air Zoom Pegasus 33

售價:899元

推薦理由:價格良心,駕馭簡單

這並不是我們第一次推薦Nike的這雙Pegasus 33了,作為一雙升級了33代的跑鞋,Nike很好地保留了它可以輕鬆駕馭的屬性。不要看是萬米之王莫法拉赫的代言,跑步新手也能在Pegasus 33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感覺。


使用Flywire動態飛線作為鞋面支撐的Pegasus 33在鞋重上得到了很好地控制,工程網眼面料帶來的透氣性足夠滿足你的夏季需要。最重要的是前掌新增的ZOOM緩衝氣墊和Cushlon中底泡沫改變了中底的緩衝結構,前後掌同時Q彈的表現誰不愛呢?


無論是拿它來跑400配速的間歇,還是600配速的節奏,亦或是30km+的LSD訓練,Pegasus 33總是能夠在這其中進行自如的切換。

推薦閱讀:無墊不歡 Nike Air Zoom Pegasus 33的最後一步

優點:鞋面舒適,支撐與緩衝的表現都十分優秀

缺點:後半程中底偏硬,鞋舌略有壓腳背現象,實著腳感一般

適合人群:正常/偏輕體重

適合腳內旋程度:無或輕微內翻

適合距離:5-25km

Saucony Kinvara 7

售價:969元
推薦理由:緩衝優秀,重量感人

Saucony在今年一股氣更新了旗下的多款跑鞋,重頭戲當然是ISO 2系列。雖然ISO 2系列也有諸多的優點,但我們今天為新手推薦隸屬馬拉松訓練系列的跑鞋,Kinvara 7。


對於新手而言輕量和緩衝可能是在選擇跑鞋時最為注重的兩個指標,而Kinvara 7在這兩個指標上幾乎做到了最好。全新的Everun材料的加入讓Kinvara 7的緩衝表現較之前改進了不少,而US 9碼單只鞋重只有221克的表現,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驚訝。


Kinvara 7的前後掌高差只有4mm,和那些動輒10mm的跑鞋相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4mm的落差對於新手來說並沒有那麼難以企及,掌握之後對跑姿的調整還有很大的好吃。


唯一不足的地方在於Kinvara 7的鞋身保護不多,對於新手而言還是需要加強自身的控制力才能更輕鬆地駕馭Kinvara 7。

推薦閱讀:Saucony Kinvara 7 你真的只差這樣一雙鞋

優點:腳感舒適,中足和後跟包裹優秀,中底緩震和回彈效果十分出色,穩定性較好。

缺點:大底耐磨性差,中底略顯偏硬

適合人群:正常/偏輕體重,追求緩衝性能

適合腳內旋程度:正常/輕微

適合距離:5-42km

ASICS Dynaflyte

售價:1090元

推薦理由:這塊中底軟又軟

ASICS在今年推出的這款搭載了全新中底的慢跑鞋Dynaflyte,與以往的Kayano系列以及GT-2000系列都有著很大的不同。採用新技術的之後的Dynaflyte在功能上更適合5-10km的實著,尤其是它那柔軟的中底表現會讓你徹底上癮。


FlyteFoam中底材料徹底改變了過去ASICS跑鞋笨重的形象,輕量化的改變也讓新手更易於接受。中底內的混合GEL緩震膠也在改變著ASICS對GEL緩震膠過分依賴的形象,新的燈芯絨式的鞋面,對雙腳的貼合性做的相當不錯。


當然包裹不足可能是這塊鞋面現在而言存在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但如果只是將Dynaflyte用在1-10km的距離上,一切又顯得那麼理所當然了。

推薦閱讀:ASICS DynaFlyte 做一雙讓人上癮的跑鞋

優點:緩衝效果優秀

缺點:支撐性能偏弱,鞋面透氣不佳,回彈反饋不明顯

適合人群:正常/偏重體重

適合腳內旋程度:無內旋

適合距離:1-10km

Altra Paradigm 1.5

售價:999元

推薦理由:零落差,大緩衝

零高差中底對於很多人來說並非那麼難以適應,但是想要熟練地掌握並非易事。第一次嘗試零落差的跑鞋肯定會有很多『彆扭』的地方,但是這種對實現一個正確跑姿有很大幫助的跑鞋,對新手而言實在難能可貴。


Altra Paradigm 1.5前後高31mm的中底在如今的跑鞋中屬於絕對領域,大眾跑鞋很少有做到如此之厚的。中底在在柔軟度和支撐性上有不錯的表現,另外兩層式的A-Bound減震中底帶來了非常不錯的緩衝性能。


不過Paradigm 1.5的中底對於大體重的跑者不太友好,上腳之後太過沉悶,落地回彈表現不佳。反而是體重較輕的跑者能夠切實的感受到這塊中底所提供的能量表現。


值得注意的問題是Paradigm 1.5的前掌鞋面偏扁彈性不足,上腳之後前掌鞋面會有明顯壓腳和頂腳的感覺,選擇時再大半碼可以解決。

推薦閱讀:硬碰硬較量 四款主流緩衝跑鞋橫評對比

優點:中底較為柔軟,緩衝效果優秀,中底支撐強勁

缺點:前掌鞋面延展性不足,中底回彈性能較差

適合人群:正常/偏輕體重

適合腳內旋程度:正常

適合距離:10-20km

adidas Energy Boost 3

售價:1099元

推薦理由:跑得慢不是理由,主要還是鞋不好

從來沒有一雙跑鞋規定了只能由新手穿,亦或者只能老鳥才能穿。任何一雙跑鞋都有一個合適的距離和一個熟練駕馭的人。adidas的這雙Energy Boost 3看似是主打速度型的跑鞋,和新手跑鞋八竿子打不著,但是從它的設計來看似乎又和新手跑鞋脫不了干係。


Energy Boost 3像是介於Ultra Boost與adios Boost之間的設計,沒有Ultra Boost那種過於誇張的鞋型設計,也沒有adios Boost那種過於專業的風格。techfit鞋面技術的延續使用讓Energy Boost 3在透氣和延展性上保持與Energy Boost 2相同的水準。


Energy Boost 3的中底由EVA泡棉和Boost材料組合而成。後掌中底高度為27mm,前掌17mm,10mm的前後掌高差更適合大多數普通用戶穿著,初穿的適應成本也不會那麼高。大底則是接近於全掌覆蓋,在性能上更能適應大部分用戶的穿著習慣。

推薦閱讀:adidas Energy Boost 3 能量守恆定律

優點:鞋面舒適度佳、BOOST緩衝效果明顯

缺點:前掌中底略薄,長距離表現偏硬

適應人群:正常/偏輕體重

適合腳內旋程度:正常/輕度內翻

適合距離:5-42km

跑鞋並不像其他的一些運動裝備一樣可以用價格的標準來衡量優劣或者好壞,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我們每年做的這樣對於跑步新手的選鞋指南只是用我們略微專業一些的觀點和建議讓對於跑步完全沒有概念的新人少走彎路,用最快的方式選到最保險的跑鞋,而當一個跑者能夠有能力自己去選擇自己心中真心屬於自己的跑鞋時,我們的初衷也就實現了。


另外,可以查閱

跑步新手永遠不會選錯的5款跑鞋(2015版)
跑步新手永遠不會選錯的5款跑鞋推薦(2014版)


鑒於你的體重,海淘一雙亞瑟士GT2000。實體店買的話500拿不下來。


第一:為什麼需要一雙跑鞋,跑鞋存在的意義是啥?
相信組裡大多數跟我一樣,都不是專業訓練過的運動員,身體素質很一般。在跑步都是一樣的目的:鍛煉身體。我們這樣的人為什麼需要一雙跑鞋?用我的經歷可以解釋得很清楚。
我最開始跑步的時候,穿的是一雙德爾惠的運動鞋(經過我後來的鑒定,這是一雙慢跑鞋)。第一天跑步的時候連一公里都跑不下來。在半個月內,慢跑距離迅速提升,在第二周,我跑到了大約3KM左右。
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了極為嚴重的運動傷。大約是在3KM的距離左右,膝蓋開始劇痛。右腿膝蓋外側一跑就劇痛難忍,完全沒法跑了。那時候什麼都不懂,第二天還試圖堅持,完全痛得沒法跑。於是不得以,回來上網查找原因。
一查,嚇了一跳。慢跑,不管是多慢的跑,都會對膝蓋造成劇烈的衝擊。衝擊力量大約是體重的3-5倍,你跑步的時候整個人騰空而起,然後落地,然後瞬間再騰空而起。學過中學物理的,應該知道這樣的衝量有多大,這些衝量主要由膝蓋的軟骨吸收。按我60KG不到的體重,膝蓋在跑步時接受的衝擊就有有200KG左右。很多保護不周的跑步愛好者下半生都承受著巨大的膝蓋傷痛折磨,甚至連走路都需要扶著東西才能動。演唐僧的哥們兒腿就是跑步跑廢的。
我TMD跑步是為了鍛煉身體,不是讓身體完蛋的更快。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這樣的,以前沒怎麼鍛煉的,身體不算太好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現在跑量很大的人,需要一個東西來代替膝蓋吸收衝擊,保護骨頭。跑鞋不是為了讓你跑得更快,不是為了讓你衝擊世界記錄,是為了讓你跑步的時候不受傷。
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義。

跑鞋怎麼工作?
跑鞋工作的原理說白了很簡單。既然跑步最大的損傷是膝蓋吸收的衝擊,那麼就要用一個東西代替膝蓋的軟骨結構吸收衝擊。完成這個任務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術。asics的gel,NB的absorb,本質上都一樣的東西,就是彈性物質,把膝蓋軟骨原來該承擔的形變分一些給這些材料來承擔,膝蓋的工作就會少一些。你可以把跑鞋想像成一個對彈簧……汗
第二:你要搞清楚你適合的是什麼類型的慢跑鞋,也就是所謂的,你在跑鞋矩陣里是什麼位置。 跑鞋矩陣有三個維度,第一,跑步姿態。第二,體重。第三,跑步路況。 道路首先分為了越野和徑跑兩種。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麼「好的」,山路,土路,樹林。徑跑就包括賽道,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膠,水泥,柏油,都算。 確定路況之後,再確定你的跑步姿態。 2,跑步姿態 這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錯的一步。如果搞錯了,結果可能讓你花幾百上千跟買來的自以為牛逼哄哄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關於這一點,蘇無妄小朋友出來親身說法吧! 一般跑步的姿態有三種,外翻,內翻,嚴重內翻。這三種是連續漸進關係。 一般來說,這三個有這樣的對應關係: 外翻——高足弓——沒有八字腳或內八字——對應跑鞋:避震型 內翻(外翻不足)——沒有八字腳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對應跑鞋:穩定型 嚴重內翻——典型扁平足——嚴重外八字——對應跑鞋:姿態矯正型 絕大多數人都是外翻或者內翻,嚴重內翻還跑步的,少的可憐。如果你是嚴重內翻……很不幸地告訴你,嚴重內翻的鞋很難買……特別好的也少…… 足型很容易判斷,脫了襪子自己就知道了。但是根據足型可以大致判斷自己的姿態,但是記住:這個判斷是不準確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內翻的!自己有沒有八字腳可以稍微準確一點,但是跑步姿態和走路姿態略有不同,所以依然不是百分之百準確。 百分之百準確的判斷有幾種,一個是專業測定跑步姿態的機器,或者有經驗的人看你跑步時候的姿態狀況。在歐美日本等賣跑鞋的,這是基本配置,也是店員的基本常識。在國內,不好意思,基本找不到。 另一個百分之百準確的辦法,是找一雙沒有姿態矯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馬鞋等等,跑到嚴重磨損,然後看磨損情況判斷。這種方法很準確,但是我不推薦!因為大多數人搞不清自己的鞋子有沒有姿態矯正,如果有鞋子自身有姿態矯正功能,那判斷結果有偏差!明確沒有姿態矯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馬拉松鞋,雙星啊什麼一般的板鞋之類,如果你們用這種鞋子跑過,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側(小腳趾頭一側),那你就是外翻,如果是內側(大腳趾一側)就是內翻。如果兩側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間磨的厲害,那你避震和穩定型跑鞋都可以試一下。 既然大多數人這些能100%準確判斷的都沒有條件去做,那要判斷自己該用什麼鞋怎麼辦?我推薦的方法如下: 判斷自己的腳型,高足弓還是低足弓。然後高足弓在鞋店主力考慮避震型,也嘗試一下穩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嘗試穩定型,也去嘗試一下避震型。看看哪個最舒服,選擇哪種型號。記得,不是穿上走兩步,而是穿上跑兩圈!這個差別很大! 再來解釋一下幾種鞋具體有啥區別。 其實所有跑鞋都是避震的。所以所謂的「避震「型跑鞋不是說他比別的更」避震「而是說,除了避震,他沒有更多的功能。而穩定和姿態矯正型,除了避震以外,還要負責把不良好的跑姿矯正成良好的跑姿,讓你更舒服。所以如果你一旦買錯類型,可能面對的問題是自己的跑步姿態被錯誤地扭曲,而更加不舒服。可以這樣想:最良好的跑步姿態是0,大家的跑步姿態是-2到2的一個區間。而跑鞋是提供了一個加減,讓你的數值最接近0.如果你的姿態是2,你就該買-2的跑鞋。如果你買了一個+2的跑鞋,你的姿態就成了更痛苦的4! 判斷了該用穩定,避震,還是姿態矯正之後,就進入跑鞋矩陣最後一步。 3,裝備量。 裝備量是兩個概念的集合:你的體重,你的鍛煉強度。 體重越大,鍛煉強度越高,跑步的衝擊就越大。體重代表著單次衝擊的力量,鍛煉強度代表這個衝擊會持續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於你的膝蓋挨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說來,好的跑鞋都設計為足以應對單次3KM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鍛煉強度。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體重。不過差一點兒的跑鞋就不一定了,比如迪卡儂自有品牌kalenji,低端型號明確說明了,只適合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每次20分鐘以下的跑步…… 跑鞋一般可以分為兩個裝備量級,輕量級,大量級。 用asics舉例: 穩定型的:大量級是著名的跑鞋之王KAYANO,輕量級的是跑鞋銷量冠軍GT 2130。 避震型的:大量級的是NIMBUS,輕量級的是CULMBUS 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誤區:大量級價格貴很多,輕量級價格低很多,所以大量級就比輕量級的高級?有錢就都該買大量級的頂級款? 不是這樣的! 大量級是「針對」大體重設計的,這就意味著假如你體重不夠,你跑步的衝擊力可能不夠大,那這些「頂級款」設計來吸收大衝擊力的彈性材料就顯得太硬了。就像一個彈簧,假如設計來承受1噸的壓力,你就壓上去100KG,那彈簧是壓不下去的。對於跑者來說,明顯的感覺就是:鞋底好硬!這樣的情況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蓋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最明顯的是MIZUNO,旗艦款的鞋沒有大體重的人穿起來就是受罪。 所以盡量根據自己的體重來選擇裝備量級,不要只盯著頂級款。大裝備量級和輕裝備量級的分界一般是75KG,如果你的體重緊接這條線,而跑步距離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據自己情況靈活選擇。70KG的每天要跑15KM,買KAYANO沒錯的!你要是80KG,每天跑3KM,買GT 2130也挺好。你要是45KG,買KAYANO幹嘛! 你現在應該能確定: 自己什麼路況,什麼跑鞋類,什麼裝備量。 那麼這就已經確定了要買哪些跑鞋了。
第三:具體該買哪一款? 已經在跑鞋矩陣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幾個較專業的運動品牌里,根據官方的跑鞋矩陣,有哪些款可以買就已經定好了。 那買哪些牌子?對於已經有了很大跑量的愛好者,不推薦李寧,AD,NIKE……等等名牌。 AD,NIKE,是不是沒有好的跑鞋?不是!但是國內能不能買到?……基本上不太可能。他們能作出好鞋子,但是國內店裡賣的,都是潮鞋。要真的跑步的,還是免了吧…… 李寧呢? 我還能更鄙視這個牌子么? 李寧有沒有好的慢跑鞋?沒有。在沒有好的慢跑技術的時候,就開始炒作超輕的概念。之前已經說過了,超輕跟保護是難以調和的矛盾,給長跑愛好者推薦日常跑步「超輕」,這不是害人么!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 國內能買到的好跑鞋一般是ASICS,NEW BANLANCE,mizuno這三個牌子。簡單推薦幾款徑跑口碑比較好的吧: ASICS:穩定:大裝備量:KAYANO,輕裝備量:GT 21X0 避震:大裝備量:nimbus,輕裝備量:culmbus ASICS可能是技術最優秀的跑鞋牌子了。他的大裝備量和輕裝備量的區別不算特別大。就算小體重的買大裝備量,也不會覺得難受。最新的系列是kinsei,千萬不要買這個系列的……汗,又貴,又不舒服,不知道為啥…… MIZUNO:穩定:輕:inspire,大:涅磐:Nirvana 避震:輕:rider,大:creation Mizuno這兩年WAVE技術拿獎拿到手軟,價格比ASICS實在,而且店特別多,好買到。但是很明顯的,mizuno大裝備量級的非常「硬」,體重輕的千萬不要買。


Asics的入門款感覺已經很好了,平時鍛煉已經夠了。頂級款是有特別需求或者傷痛的人準備的。GT-2000系列基本是上一年Kayano的精簡版,該有的都有了,GEL-1000基本是上一年GT-2000的精簡版,該有的也都有了,而且很便宜。關鍵四條:1,要有GEL;2,要有SPEVA或者升級品;3,穩定鞋要有duomax;4,鞋子形狀取樣時採集過足夠多的亞洲人。Asics的無敵合腳性基本是通過這四點的來保證的。而所有入門款這4點已經足夠的保證了,還特別便宜,不過400多塊錢。 可以參考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4551590102wfdw.html 《跑步鞋選購!!》

其實,asics的鞋子我覺得特別適合老年人的腿腳保護。我的腳跖骨和膝蓋都受過傷(寒,和老人一樣了),和殘疾人康復的醫師也接觸過,感覺asics比定製的鞋墊和鞋子感覺都好,而且定製的鞋墊和鞋子都比工廠產的asics貴些。緩衝型的適合輕微關節炎和糖尿病足(腳掌由於糖尿病神經失去感覺而局部壓力過大導致潰爛)的老人,穩定型的適合髕骨(膝蓋骨)勞損的老人,motion control的不要買給老人,這種對於老人太硬了,除非老人髕骨勞損的太嚴重了。深圳專賣店有款黑色的走路鞋,6折,好像只有200多,非常適合腿腳不好的老人穿。asics的gel緩衝性比氣墊好40%,而且緩衝曲線與體重的比例是平滑曲線,體重輕的人都能感覺強烈,氣墊在我這個體重也只有走動時才有感覺,估計啟動體重至少190斤。不過呢,減輕關節負擔的最重要辦法還是減肥,所謂「有錢難買老來獸」,年輕人也是一樣。現代病,無論高血脂、高血壓、膽固醇偏高、腦溢血、冠狀動脈硬化、血脂稠、糖尿病等,無一不與肥胖有直接關係!!!

———————————————————————————————————————

運動量大=扁平足=正常足弓但是足弓柔軟=大胖子=stability鞋或者motion control鞋(根據前面的幅度決定)

關於內外翻,與後跟外側的關係不大,一般無論內翻或者外翻或者正常,鞋後跟外側都是會磨損的。當然,如果你鞋後跟內側都磨損的厲害,一定是過度內翻,或者稱為扁平足及其類似癥狀了。

所謂cushion、stability、motion control的鞋子的外觀區別:
1,cushion,鞋底內外側一樣的顏色,一樣的結構;
2,stability,鞋底內側要麼用深顏色的(或者深灰色,或者有灰點)的高密度材料(asics、new balance、nike、brooks等),要麼內側貼上塑料片(adidas),要麼內側的支撐結構加強(mizuno),而外側呢,基本啥都沒有。這樣內側比外側硬,以防止腳的輕微到中等內翻(over pronation)。
3,motion control,鞋底內側在stability之上,還加強一些,鞋底要麼內側除了高密度材料外,還加上塑料片(asics、new balance、nike、brooks等),,要麼內側從前到後全貼上更大強大的塑料片(adidas),要麼內側除了高密度材料外,還加上碳素鋼什麼的(new balance),要麼內側的支撐結構到更強(mizuno)。而外側呢,基本啥都沒有。這樣內側比外側硬很多,以防止腳的過度內翻(over pronation)。

眺眺他爸的貢獻,對於翻轉類型的圖示,這下同學們再也不用迷惑了,正所謂千言不如一圖啊。上圖是從足型的垂直投影看的,下圖是從原來運動鞋的習慣性磨損看的。一般說來,若倆圖產生矛盾,則按第二幅圖來選擇跑鞋。Pronation跟內八字和外八字確實沒有必然聯繫,只是有一定的相關性。在無需動手術的內外八字中,大約外八字與Overpronation內翻、內八字與Underpronation外翻有大約70%的正相關性。實際上內外翻與足弓的關係也不是一一對應的,因為足弓還有柔軟弓和堅硬弓的區別,但是通常來說,內外翻與平足、高足弓的正相關性大概有90%。但是,無論腳的結構如何,鞋子磨損的外在表現是腳所有因素的綜合體現,因此是最全面的根據。儘管內外八字與翻轉情況不一一對應,但是跑鞋是根據翻轉情況做出來的,pronation翻轉情況與跑鞋選擇還是一一對應的,與鞋子前掌的內外側磨損也是一一對應的,正相關性100%。公式如下:

內翻=鞋子前掌的內側磨損比較多=穩定或者控制型跑鞋=70%的外八字=90%的平足;
外翻=鞋子前掌的外側磨損比較多=避震(即緩衝)型跑鞋=70%的內八字=90%的高足弓;
翻轉正常=鞋子前掌的內外側磨損一樣多=避震(即緩衝)或者穩定型跑鞋=70%的無內外八字=90%的正常弓;


所以,從鞋子前掌的磨損來看翻轉情況(第二張圖的內容),進而選擇鞋子類型,是最準確的,它是足、膝蓋的總體結構和平時用力習慣的整體反應。

1,gt-2110(普通跑鞋),全球銷量過2500萬,穩定型的,適合運動量比較大的同學、體重比較重的同學、腳跟內側先磨損或者前掌內側先磨損的同學、膝蓋前端內側疼痛的同學,也適合沒有任何傷痛但是需要更多保護的正常足的同學。。顏色有多款,寬度有2個,D寬度(正常)和2E寬度(寬)。


2,kayano 12或kayano系列(號稱「跑鞋之王」,哈哈,當然也要適應你的腳的運動力學結構才行),穩定型的,頂級穩定型的跑鞋,適合運動量比較大的同學、體重比較重的同學、腳跟內側先磨損或者前掌內側先磨損的同學、膝蓋前端內側疼痛的同學,也適合沒有任何傷痛但是需要更多保護的正常足的同學。和2110同一類型,但是在舒適度上做了強化。寬度有2個,D寬度(正常)和2E寬度(寬)。


3,gel-1110或gel-1000系列,穩定型的,gt-2110的簡化版,適合運動量比較大的同學、體重比較重的同學、腳跟內側先磨損或者前掌內側先磨損的同學、膝蓋前端內側疼痛的同學,也適合沒有任何傷痛但是需要更多保護的正常足的同學。和2110同一類型,但是在舒適度上做了強化。寬度有2個,D寬度(正常)和2E寬度(寬)。這是穩定型的鞋子中最便宜的一款了。


4,nimbus8或nimbus系列,頂級緩衝型的跑鞋。適合正常足的同學、腳跟前掌外側同時先磨損或者前掌外側先磨損的同學、喜歡極大緩衝和舒適性的同學、膝蓋前端外側先疼痛的同學。緩衝型的在舒適度上比穩定型的好一些。寬度有2個,D寬度(正常)和2E寬度(寬)。走路腳感最好,感覺帶有推動力!


5,Gel-Cumulus 7或Gel-Cumulus系列,緩衝型的,nimbus8的簡化版。適合正常足的同學、腳跟前掌外側同時先磨損或者前掌外側先磨損的同學、喜歡極大緩衝和舒適性的同學、膝蓋前端外側先疼痛的同學。緩衝型的在舒適度上比穩定型的好一些。寬度有1個,D寬度(正常)。


6,gel-escalate等極低款帶GEL硅膠的,緩衝型的,如果想最便宜的,又帶asics的特性gel硅膠的,這一款400多的,已經在6折了,是asics的最低折扣,但不是特賣場的最低折扣,打完折200多,也非常舒服。也是緩衝型的,適合正常足的同學、腳跟前掌外側同時先磨損或者前掌外側先磨損的同學、喜歡極大緩衝和舒適性的同學、膝蓋前端外側先疼痛的同學。寬度有1個,D寬度(正常)。

7,Gel-Foundation VI或Gel-Foundation系列,motion control型的,適合大胖子(比如我),是穩定型的加強版,把穩定型的表現加強一些就是該鞋子的適應人群。有些店沒有,需要訂購。寬度有2個,D寬度(正常)和2E寬度(寬)。


8,其他的專業走路鞋,專業越野跑鞋,基本上也有正常緩衝型、穩定型、控制型三種足的力學類型和功能從少到多三個價格類型,至少每種9款以上,我沒有怎麼關注過!!

上去看看或者鞋類大全

上去看看,基本都可找到一樣的或者類似的。如果實在拿不定注意,基本這些鞋子也有kayano系列或者2110這樣的經典系列,買了也不會差哪兒去。或者專賣店有本手冊,你自己挑挑看。鞋子無所謂,只有適合自己穩定類型/寬度/舒適程度的鞋子才是好鞋子。asics的舒適程度已經無須說了,口耳相傳,穿了的人從來都離不開它,剩下的就是鞋子的類型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跑步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風尚,彷彿一夜之間,跑步成為了中國人最熱衷也最流行的時尚健身選擇。

當然,在跑步之前,裝備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雙適合你的跑鞋可以讓你的跑步更加舒適健康,從而讓你能堅持下來

了解足型

作為一個入門級跑者,想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首先必須要了解自己的腳型。

足弓類型

圖:足弓類型

足弓類型大致分為上圖的三類:

  • 低足弓:足底的弧度減小,腳印中間的凹陷不明顯。(圖左)

  • 正常足弓:腳印的位置中央會看到輕微的凹陷。(圖中)

  • 高足弓:腳印中間凹陷很明顯。(圖右)

麥麥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測量足弓類型的方法哦~

  1. 拿張比較硬的紙,類似於快遞的紙質包裝盒。

  2. 腳底浸水打濕。

  3. 按正常站立姿勢,踩在紙上。

圖:測試足弓類型方法演示

這樣,會在紙上形成一個類似於上面圖片上所見的腳印,根據圖片的對照,大致可以知道自己的足弓是什麼類型了~夠簡單吧,快點去嘗試一下吧。

足弓類型沒有好壞之分,通常情況下不同的足弓類型是對應不同的內旋情況的。

內旋情況

通俗一點來講的話,內旋的不同情況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走路內翻或是外翻。不同的內旋,跑步時所發力和承受重量的部位也均不相同。

內旋情況同樣分為三類:

內旋過度(內翻):後跟著地之後,腳底與地面會有一定的夾角。起步時,大母腳趾以及足內側提供了絕大部分起步時所需的推動力。內旋過度的跑者,穩定性較差,對於足部以及腿部會有較高的支撐要求。

圖:內旋過度運動演示

正常內旋:跟落地之後,腳底與地面之間基本保持平穩。啟動時,前掌整體發力,而內側是主要發力區。正常內旋的跑者,發力更加均衡、落地亦更加平穩,跑步時更加高效。

圖:正常內旋運動演示

內旋不足(外翻),後跟落地之後,足部外側與地面接觸較多;啟動時,前掌外側為主要發力點。內旋不足的跑者,大部分衝擊力以及身體重量都壓在足部、腿部外側,對於緩震的要求較高。

圖:內旋不足運動演示

  • 正常足弓跑者都是正常的內旋

  • 低足弓(扁平足)跑者往往會出現過度內旋的情況

  • 高足弓跑者會比較難準確判定,都有可能出現

內旋情況判斷簡單方法--查看自己的舊鞋:

  • 內旋過度:腳跟外側、前腳掌內側磨損相對較多

  • 內旋不足:腳跟外側、前腳掌外側磨損較大

  • 正常內旋:腳跟外側易磨損、前腳掌內外側磨損相對比較均勻

跑鞋類型

針對不同的內旋情況,跑鞋的生產廠家基本上生產的跑鞋從結構上把他簡單分為三種類型:緩衝減震型、穩定支撐型和控制調整型。

緩衝減震型

  • 適用足弓情況: 自然足弓、高足弓

  • 適用內旋情況:正常內旋、內旋不足

  • 主要特點:緩震極佳,中底十分柔軟,腳感舒適。市面上大多數入門級跑鞋,基本上都屬於此類。一般這種跑鞋的重量也比較的輕,適合於體型小和初學者穿著。

穩定支撐型

  • 適用足弓情況:正常足弓、扁平足

  • 適用內旋情況:正常內旋、過度內旋

  • 特點:為足弓提供穩定支撐,中底內側材質較硬,重量稍重。如果是平時跑步次數多,且跑的距離較遠的話,同樣也推薦這類鞋,能給腳更好的支撐保護。

調整控制型

  • 適用足弓情況:平足、術後恢復用鞋

  • 適用內旋情況:過度內旋、極度內旋

  • 特點:中底較硬,高/多密度中底從足弓覆蓋到後跟,重量最重。對於腳踝力量較差(崴過腳),跑步時全腳掌觸底,這種跑鞋應該比較適合。能對足弓和腳跟的支撐和步姿矯正,從一定程度上防止意外受傷

其實除了這三種簡單分類之外,還有很多沒有包含在內的,比如山地越野型的鞋、馬拉松跑鞋、五指鞋等等...這些鞋都有他們的特定領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了解一下!

小貼士

以下是麥麥為大家提供的一些購鞋小貼士哦~

  • 尺碼預留一個指關節大小

  • 試穿後可以蹲下檢查鞋子的彎折性能是否良好。

  • 選購時要穿上跑步時所穿的襪子,系好鞋帶並調整鬆緊度。

  • 檢查鞋幫於跑步時會否過高過硬令足跟不適。

  • 若你常在公路上跑步,可以選擇鞋底坑紋不太多的鞋款;若常在泥路或碎石路上跑步,鞋底坑紋則要較深。

科學購物指南,聰明你的生活


一分錢一分貨,雖然說不要過度迷信裝備但體重偏大的人長時間跑步膝蓋對鞋的依賴很厲害的,美津濃低端做得還可以,四大跑鞋(asics,new balance,brooks,saucony)其實也都可以,國內比較主流的是New Balance和Asics,淘寶上都有經常有活動所以價錢其實也很地道(原價四五百現在兩三百),我的第一雙跑鞋就是NB的低端款,很輕很漂亮,平時穿也很舒服,總體感覺上NB更時尚活動更多但是Asics高端發燒友裡面的口碑更好。

PS:對於施主的情況,個人再給一點建議,體重偏重的人跑步需要特別注意損傷膝蓋,可以先買一雙低端款平時練習順便減肥沒問題夠用了,但是如果真的比較喜歡跑步或者15KM以上運動後膝蓋明顯不適建議可以考慮入手一些標明是緩衝或者穩定系列的中高端跑鞋(美國海淘的話最頂級800以內不要看國內高的坑人的價格)。


才開始跑步半年,已經有敗裝備的趨勢。幾點意見供參考:如果你的居住地有迪卡儂,請不要猶豫。直接按照自己的預算上限去採購就可以。性價比一流,質量也有保證。唯一問題,迪家的尺碼和我們國內常用的有差異(無論衣服還是鞋子),強烈建議去實體店試穿後再購買。而且各批次也有不同(個人感受),所以不推薦在網上直接購買。
半年內敗入亞瑟士Kayano 21,Cumulus 17及入門的Maverick ,美津濃Creation 16,李寧烈駿3(和小米合作的那款),購買渠道,電商,實體和人肉海淘都有。
亞瑟士真的舒服,K21無論拉長距離還是逛街都是首選。C17則偏軟,入門的Maverick現在放在家裡留著踩橢圓機穿。
美津濃的真的硬,我80Kg的體重,一般只有跑步的時候才穿,好在回彈也很棒,感覺上也比亞瑟士更輕更透氣。
李寧的除了那個晶元的噱頭外,鞋子整體還是很不錯的,入門穿穿足夠了。幾個缺點:1.防滑不夠,2.透氣不好,捂腳3.腳後跟那裡是海綿,沒什麼支持,也容易變形。



這個。。。我剛跑了三個月,體重從155下降到136,我穿的27塊錢的飛躍,來自淘寶。。。

我覺得性價比很高:-),如果需要可給鏈接哈


nike的lunar glide系列


耐克的入門跑步鞋穿著舒服。


平民品牌:多威。
價格實惠,品質耐操。
土豪繞行!


迪卡儂自家的頂級。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不選 brooks甘油呢?五六百可以買到了。
不要買入門的asics和美津濃。


可以試試 必邁,李寧團隊出來的,與國際大牌同一供應鏈。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根據足型、體重、跑量選擇,足型越畸形,體重越大,跑量越大,一定要選擇更專業更好的鞋,最好去實體店試穿。盡量350以上預算,不然鞋不舒服,很可能斷了你跑步的興趣。
我本人扁平足,但是體重輕,跑量較大,現在有三雙根據當次計劃跑量換著穿,亞瑟士入門,nb890v2,李寧烈駿2。三雙都挺舒服,跑半馬就輕便一些的NB,訓練為主就烈駿,但是烈駿穿著偏熱,距離一長腳發熱厲害。亞瑟士包裹性很好,很適合扁平足。
想到啥再補。


美津濃、亞瑟士的都可以


推薦閱讀:

新手跑馬拉松有什麼體驗?
關於胖子健身的問題,這是個老梗了,但是我還是不懂,跪求解答,內心焦灼?
如何用跑步來減肥?
長跑後膝關節疼痛應該如何恢復?

TAG:跑步 | 跑步鞋 | 跑步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