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騎行兩種有氧運動方式,運動中心率基本相同,為什麼完成後自我感受不甚相同?
背景:2013年北京馬拉松訓練。
(2013年10月20日,跑了30公里,小腿抽筋,明年再來)對象:跑步、騎行兩種有氧運動方式。
前提:夜間7點-8點,溫度20度左右,無風;運動前身體狀況基本相同,未飲用咖啡等興奮神經系統的飲料;運動中心率在140–150 次/分鐘區間,各持續45分鐘。
自我感受:跑步中有明顯氣喘,完成後感覺小腿、大腿肌肉酸脹,後肋部(左側)有不適感;騎行全程無明顯氣喘,完成後肌肉無疲勞的感覺(基本無坡)。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跑步姿勢不正確?核心肌肉的問題?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中的一方面較弱?還是興奮程度不同?(個人更喜歡騎行)
另外,馬拉松訓練中,保持相同的心率,可否用騎行替代跑步。
下為Adidas馬拉松訓練計劃訓練類型說明:
Slow Run (SR): 心率區為 115 – 130 次 / 分鐘(如果您的最大心率為 180 次 / 分鐘)。 不要超過該速度!
Relaxed Run (RR): 心率區為 130 – 140 次 / 分鐘
Medium Slow Run (MSR): 心率區為 140 – 150 次 / 分鐘
Intensive Run (IR): 心率區為 150 – 160 次 / 分鐘
Faster Run (FR): 心率區為 160 – 170 次 / 分鐘
Interval Training (IT): 短距離、重複快速跑(如以您的 10 公里比賽速度跑 4 x 2 公里)
Increased Intensity Runs (IIR): 每次高強度跑(IIR)的距離大約為 100 米。前 30 至 40 米加速跑,中間 30 至40 米全速短跑;最後 30 米減速。
Marathon Speed (MS): 您跑馬拉松時的速度。 對於那些狀態極佳的人士,該速度每公里約比他們的 10 公里最高速度慢 20 至 30 秒。 對於新手,則每公里最多比他們的 10 公里最高速度慢 60 秒(與中速慢跑 (MSR)的速度相當)。
Race Time or Tempo (RT): 您的最大速度。 是指您的 10 公里賽跑速度(10 公里 RT)。
3 Test Races: 測試賽跑對馬拉松訓練非常重要。 它對新手特別重要,因為他們需要通過這樣的賽跑體驗來估計他們的表現水平。 其中 10 公里賽跑尤其重要,因為 10 公里賽跑時間 (RT) 會影響部分訓練類型。
騎車和跑步身體反應不同很正常,因為用的肌肉不一樣。
你平時騎車多,跑步少。跑步用到的肌肉鍛煉的少,因此差不多強度可能反應也更大。
同理,馬拉松訓練中,騎車不能代替跑步。
p.s.
不同運動的最高心率是不同的,跑步的最高心率比騎車高。
經常游泳、騎車,偶爾跑步。
對心率和感受還是有比較深的體會。
體會是什麼?體育運動無非就三種體會:1,某個部位感到酸痛乏力;2獲得某種精神刺激;3就是單純的「累」。第一種第二種和具體的運動類型有關,不同的運動得出的「體會」大不一樣,不具備可比性。能比的也就是第三種,所有運動起來的運動(對,就是排除棋牌電競)都相通可比的「使用心肺帶來的累」。
心率是什麼?就是人肉發動機的轉速,人體需要更高更快更強就需要更多的能量,於是人肉發動機就只好提速來增大能量輸出。但是沒有100%轉換效率的機器,人也一樣,只有一部分能量能轉換成運動的機械能,剩下的就會產生廢熱。熱散不出去就會影響體內生化反應的進行,然後身體就會發出累的信號提醒你適可而止。
但是如果散熱散得好,人就不會覺得太難受,心率提高產生的不適感就會更小。
鐵人三項是三個最能純粹考驗心肺功能運動。竭盡全力的發揮下,游泳消耗卡路里最多,自行車次之,跑步最次。說明三者可持續心率是游泳最高,跑步最差。但是「體會」恰恰相反,游泳就算竭盡全力,也不會產生跑步那種肺都要吐出來的累。就是因為水冷效率實在太高了,人體產生的廢熱沒能給身體帶來多大的不適。自行車40km/h巡航就能獲得6級大風的風冷,能獲得波士頓馬拉松參賽資格的高手也只能享受3級風風冷。
所以同樣心率下,跑步和自行車的「體會」的巨大差異,主要來自於散熱不同的問題。我騎過騎行台,同樣的速度明顯感覺比真正上路更累,就是因為沒有風冷。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下:
一、跑步和騎車都是鍛煉心肺能力的有效方法,對提升心肺能力的作用方面是可以互換的;
二、但是這兩個運動有如下重要區別,導致了提問者出現的問題:
1、跑步比騎車多了克服重力的動作(跑步時需要騰空),這樣所需做功要加大,同等心臟負荷下實際跑步比騎車要做的功是更多的,所以會造成提問者氣喘的感覺;
2、還是由於騰空的原因,在落地時需要做出一個短暫的離心收縮動作用於制動緩衝,騎車而言腿部肌肉只需進行向心收縮,而離心收縮通常是造成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如果提問者是為參加馬拉松準備,那麼建議還是多進行跑步練習,因為騎車跟跑步運動時使用肌肉的方式以及動作模式都是不一樣的,雖然取得好成績首先依賴於良好的心肺能力,但是肌肉使用的方式和動作模式同樣是決定成績的重要因素。
騎行不能替代跑步訓練,因為所用肌群不一樣。
具體哪些肌群不一樣,我暫時沒找到,但可以舉個例子:我之前徒步43公里,用時約8小時;同樣的線路來回,加上其他繞道的路程共120公里,也是騎行約8小時。徒步後感覺腰、臀等部位極為酸痛,而騎行後幾乎無疼痛,只是感覺累。
因此樓主要想參加馬拉松的話,還是得跑步;騎行和游泳只能做為輔助放鬆練習,我是這麼理解的,僅供參考。
回答一部分,不可以替代。
準備馬拉松,就得老老實實在公路上練跑步。
游泳、自行車再怎麼練也只是「交叉訓練」的環節,上跑步機都不行。
比賽日那天會露餡的。
Slow Run (SR):邊跑可以邊輕鬆聊天。
Relaxed Run (RR): 可以聊天
Medium Slow Run (MSR): 可以說話
Intensive Run (IR): 可以說短句
Faster Run (FR): 可以蹦單個字詞
Interval Training (IT): 可以出聲,但非必要的話真心不想廢話
Increased Intensity Runs (IIR): 專心呼吸,無法說話
首先,運動方式的不同,造就了肌肉動員的不同。
心率是心臟泵學快慢的表現,心率快說明血液代謝快,以便將代謝產物排出,但是這些代謝產物大部
分由肌肉做功產生,所以騎車和跑步之後產生相同的心率,並不能代表你做功的肌肉相同,所以不同
肌肉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其次,同樣的運動時間,你需要關注的是運動強度。 心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運動強度的大
小,但是心率相同不能說明運動強度相同,做功方式不同,帶給人的身體感受也是不同的。
還有就是運動適應問題,也許你很久沒跑步了,但是你最近有騎車,那麼身體對不同運動的應激反應
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運動方式其實對於整體身體系統或者器官的對比沒有太大意義。但是對於局部肌肉功能或通氣
能力有意義。具體的理論分析,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想到一個栗子:
環法傳奇車手的阿姆斯特朗可以算是是世界上耐力和心肺功能最好者之一吧,他06年第一次參加紐約馬拉松用時2小時59分36秒,在完成他的第一個馬拉松比賽以後,這位環法傳奇人物感慨:「在20年的體育生涯中,所有的比賽,甚至是最艱難的比賽,都沒有讓我感覺像今天這樣困難,我從來沒有感覺像今天這麼疲憊。「
騎車可以很好的鍛煉心肺功能和核心肌肉,但僅可以作為休息日的穿插訓練,當然替代不了跑步訓練,要想馬拉松取得好成績,還得老老實實練LSD和節奏跑。
(PS:對阿姆斯特朗的醜聞很痛心)首先感謝您的邀請
下面我要對您提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如有不周到的地方還望見諒)
「跑步中有明顯氣喘,完成後感覺小腿、大腿肌肉酸脹,後肋部(左側)有不適感」
首先跑步是全身大肌肉群參與的運動,除去下肢以外、軀幹、上肢都要參與運動,而且跑步時要負擔自身體重,這與騎車完全不同。你跑完後出現大腿和小腿肌肉酸脹的感覺,說明你的心肺功能還不足以支撐你現在的體重以這個速度奔跑,在運動過程中,你腿部應該已經出現了局部無氧供能的情況,因此跑完後才會感覺酸脹,酸脹感主要源自於血乳酸濃度提高。而後肋部的不適感,主要是因為呼吸肌肌肉耐力不足造成。
「騎行全程無明顯氣喘,完成後肌肉無疲勞的感覺(基本無坡)」
首先 騎行在運動過程中不需要負擔自身體重,而且騎行的時候主要是下肢運動,軀幹和上肢的肌群基本不參與運動。因此相同的心率下騎行的做功要低於跑步。你沒有疲勞的感覺說明你的心肺功能可以承擔你以這個速度騎行。
我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您的心肺功能能力不足導致的。
我推測你上述現象產生的過程為:跑步過程中因為心肺功能不足,致使跑步過程中下肢無氧供能比例增高,導致乳酸產生並進入血液使血乳酸濃度升高,血乳酸濃度升高就更進一步導致血液攜帶氧氣能力下降,然後身體開始應激反應,靠增加呼吸頻率想進一步獲得更多的氧氣,結果呼吸肌肌耐力不足,導致跑步後肋部不適感產生。
另外,馬拉松訓練中,保持相同的心率,可否用騎行替代跑步。
不能代替,理由同上。
謝邀
@王子鋒 已經說出了關鍵點——跑步、自行車和游泳重點運用的肌群不同,這也是鐵人三項的理論基礎。心率相同,只說明心肺系統的工作效率差不多,但不等於每塊肌肉的工作負載都一樣。
相對來說,跑步由於要負擔自己的體重,並同時進行縱向與橫向的移動,所以參與的肌群更多。
因此,騎車可以作為交叉訓練的項目,但不能代替跑步訓練本身。我也是很喜歡騎車的 上學階段騎過10年左右的車 感覺風吹過身體真的無比爽感。正如你所說 個人喜好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既然喜歡騎行 那麼主觀感受肯定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鍛煉過程中的心情 心情舒暢自然就不覺得累。當然客觀因素也不可忽視 個人也是感覺跑步要比騎行累。我猜是因為跑步時候對身體要求較高 發力部位較多 而騎行雖然也是全身運動 不過動作單一 較省力 [無專業背景純憑猜測]。
樓主確定么...
就我個人經驗,心率區相同的話跑步騎車是一樣累的,甚至騎車更累一些...
應該是因為你預設的心率區是140-150吧,也就是個放鬆跑的區間,腿不應該有明顯反應的
倒是騎車很難維持在高心率(我的是通勤車,fcr3500),樓主可以分享下你的鍛煉心得...
頭一回被邀請,感謝這個我不認識的@達西。
一. 同樣心率跑步和騎行自身感覺不一樣很正常。
1.動用的肌群不一樣。我們測最大攝氧量時候經常使用的是功率自行車,可是最準確的還是使用跑台,原因就在於跑步能動用起更多的肌群,上半身的不用說了,還有軀幹的肌肉群。
2.跑步時候腿部肌肉既有向心收縮也有離心收縮,而自行車肌肉應該只有向心收縮。跑步時所謂的離心收縮指的就是腳著地時的緩衝,可不要小瞧了這個緩衝,離心收縮比向心收縮更累,這也就是下山比上山更累的原因,大腿一直在離心收縮。
3.LZ個人比較喜歡自行車,所以身體會對該項運動產生適應性,也就是使你的身體更適合做該項運動,所以跑步時候沒有騎行那麼舒服了。
二. 至於用騎行代替跑步的訓練,我覺得不太可行。
只可以運用騎行代替跑步來進行心肺耐力訓練,但是身體素質要和運動專項結合,形成所謂的專項素質,跑步和騎行雖然設定的強度相當,但是需要的專項肌肉力量,專項技巧,專項素質不一樣,為了更好地和專項結合,你只能選擇專項訓練來提高它的成績。就好像你讓拳擊的天天訓練散打,最後參加散打比賽成績肯定不理想。
謝邀。xmonkey以及其他朋友回答肌肉和心率的答案已經很不錯了。他們的回答內容我很多都不知道,再次謝邀
樓主,我只是覺得,活著很累唉,有必要為了騎車跑步而這麼糾結么,跑一跑嘛不好了唉,整一大堆數據出來,我以為你是一台要通過MCC調試的變頻機組不好工作了呢?
自我感受:跑步中有明顯氣喘,完成後感覺小腿、大腿肌肉酸脹,後肋部(左側)有不適感;騎行全程無明顯氣喘,完成後肌肉無疲勞的感覺(基本無坡)。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跑步姿勢不正確?核心肌肉的問題?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中的一方面較弱?還是興奮程度不同?(個人更喜歡騎行)
另外,馬拉松訓練中,保持相同的心率,可否用騎行替代跑步。
-----------------------------------------------------------------------
根據描述,你的肌肉耐力比較弱。跑步姿勢【可能】不正確。因為後肋不舒服多半是因為用錯了力道或者岔氣引起的。這個會很嚴重影響你的體力。
我在跑步機上面以12km/h的速度跑一個半小時,肌肉完全不酸脹,無任何不適感覺。包括膝蓋,跟腱。當然可能和我經常跑有關係。但是充分的熱身加正確的姿勢跑完之後,上半身不應該有不適感。
騎行不能代替跑步。使用的肌肉群不一樣。樓上解答非常詳盡了。
另外題主太重視心率了。那只是一個參考的量化指標。考慮到跑步基本上算是全身運動;騎行大部分只是下肢運動。即使心率相同,全身肌肉負載和消耗的能量也不一樣。
只是從經驗角度出發幫你解答。加油
謝邀。
回答之前我先反問答主三個問題:
1 與妹子滾床單和自己擼兩種方式,同樣都是半個小時,結果差不多相同,為何完成後自我感覺不甚相同?
2 同樣一個妹子,以前用傳教士半個小時,今天用了老漢推車半小時,結果相同,為何完成後自我感覺不甚相同?
3 明明一個妹子就可以完成很多不同體驗,為何人們還要劈腿去換不同的妹子?為蝦米?(恕我此處賣萌,我是直男)
其實提主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只不過答案不是一句兩句能夠說清的,我盡量結合實際案例與通俗語言來說明吧,盡量。
首先,不同運動本身對運動者有不同的要求,會帶來不同的運動體驗。同樣心率,你的感受不同很正常。
對於人類來說,不存在任何一個運動員可以在所有體育項目、相同級別的比賽中都拿到同等名次。以田徑項目的博爾特來說,他是田徑史上第一個擁有100米和200米世界紀錄和冠軍的人,這貨的下個目標是400米,這就已經突破極限了,博爾特不可能在跳高、跳遠、游泳、體操……等項目中都拿到前三的名次。
飛人喬丹曾經退出籃壇,轉去打棒球,那個球隊叫襪子,喬丹的棒球球技跟其隊名一樣臭,呵呵。
人體自身基因、肌肉、骨骼等先天特性決定了只能擅長某些運動,黑人縱橫田徑場,見過黑人稱霸泳壇的嗎?
第二,人體會對經常從事的運動進行自我優化和適應。同一個項目,最好的提高成績方式,就是堅持和反覆練習,科學的練習。
比如一個人只擅長游泳,能游兩個小時,你喊他去打兩個小時羽毛球試試,籃球也行;然後再喊羽毛球和籃球選手去游泳,爬山也行;結果對於擅長某個領域的人,你總能發現他不擅長的項目,如果這些人針對自己不適應的項目練習幾個月,擅長游泳的能打羽毛球了;擅長羽毛球的能爬山了,ok,你讓他們再換回去,他們就再次不適應了……呵呵。
所以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項目,如果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從事某些項目,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其他項目來達到類似的效果,彼此卻無法完全替代。
上面都是廢話。現在正式回答你的問題,騎行和跑步過程中,調動的肌肉群不同,直接導致內外生理反應不同;你的心理感受也不一樣,跑步和騎行,你對於周邊路況關注和對安全緊張程度都是不一樣的。
騎行無法代替馬拉松訓練中的跑步練習,但是,騎行可以作為調劑,用於改善持續跑步練習帶來的單調感覺;或者在不適宜戶外跑的時候帶來一些新鮮感。
最後,多說一句,舉重運動員訓練不是天天挑戰個人極限重量的,馬拉松訓練也不是天天都要跑半馬和全馬,以為練什麼就拚命折騰什麼的想法是典型的誤區。訓練安排本身是科學,是一條變化的周而復始循環的曲線,而不是階梯上升的直線。
----------------------------------------------------------------------
針對@何惜陰的問題,單獨回復。
我這個回答是針對題主關於兩種運動方式運動後運動感受不同而拓展的。人體對於不同運動以及新鮮的運動模式會有不同反應;不同運動領域之間有差異,運動差異也會導致人的反應不同。
強者就是強者,我沒有忽略強者強項的意思,我是說因為運動差異的緣故,強者不會在所有領域都擅長,不會在所有領域都是強者。用體育來說,沒有一個強者能縱橫所有領域;用學習來說,物理、化學、地理、歷史和幾何的學習方法會不一樣;用生活來說,你身邊不會有那樣一個人:出生高貴,家庭和睦,學習拔尖,門門滿分,打架不輸,賭錢總贏,泡妞必中,陸地能跑,下水能游,上天還能開飛機……
以我為例,我健身十多年,打拳,打羽毛球踢足球,經常有人喊我參加籃球和乒乓球比賽,可這兩樣我不會!!然後同事就奇怪,你那麼喜歡運動,這兩個為什麼不會玩?我也很納悶,我喜歡運動,就必須會玩籃球和乒乓球嗎?
人無完人,術業有專攻,我不過是因為提問而討論一個事實而已。凡事都上綱上線要數據沒意思。
關於我對於專業領域的,我給你發了私信去證明,如果你沒拉黑我,應該可以看到。本人三年短跑三年長跑?一年半騎行?短跑100m11.9s全馬350騎車跑過拉薩西安什麼的。
我的感覺和你的差不多,騎車比跑步輕鬆。我認為原因如下
1、跑步為主動運動,而單車就要被動很多偶爾減小踩踏力量,減小頻率影響不大。類似跑步機。人是被動的在運動。
2、跑步的感受是即刻的,單車有延遲。跑步時有一下腿沒有發力直接就會掉速或身體擺動。單車即使停止踩踏也會有慣性短時間內掉速不明顯。
3、跑步是全身大部分肌肉的運動,單車則少很多。跑步每一步出去身體絕大多數肌肉都在參與控制平衡、緩衝。手臂,雙腿,腰腹,背部。單車基本只需要雙腿而且沒有鎖塌的時候只有一隻腿單獨間歇用力。跑步時邁腿頂髖後腿的收回再邁出都是主動的,基本沒有休息。
4、相同強度跑步耗能多故身體會感覺更累。
中長跑不是接近自己極限跑,跑順了的話也不是很累,和單車巡航一樣。拼一點的話和單車上坡一樣。
臨時想想,抓機無力
除了那個水冷風冷的答案,我覺得跑步更「難受」是因為跑步的時候內臟受到的顛簸更大,你想啊,肚子里一堆腸子啊胃啊在那上下抖動啊,時不時擠壓你的肺部和你的心臟,你的人肉發動機一邊拚命工作,一邊還要抵抗來自你其他內髒的壓力,壓力山大啊。游泳的時候內臟多穩定,騎行次之,so
謝邀。
個人猜測可能跟不同運動中內臟隨身體震動有關。保持內臟穩定的情況下還需要保持血液供應,比靜止狀態下要困難。
@何偉 來回答吧~
數字指標 代表不了 真實感受。更何況還僅僅只是一條,想建模,數據都不夠。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別讓死神舉起鐮刀》?
※如何評價肌內貼膠布對肌肉勞損的輔助治療效果?
※如何有效治療頸椎問題 牽引器是否真的有用?
※導致近視的原因有哪些?
※中國醫生(或科研人員)對現代醫學作出過哪些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