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

這幅對聯不是單獨出現的,跟它有關的還有一幅畫,叫做「燃藜圖」。這圖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大學問家劉向,晚上一人暗中獨誦,來了一個老頭,把拐杖一吹,燃著了,借著光倆人見了面,老頭授之以洪範五行之書。畫這個人物故事,乃是勸人苦讀的意思。

那麼跟這聯子一配,什麼意思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有字的書要讀,沒字的書也要讀,就是人要致力於學,書里書外地苦讀,這個事情不死不休。

這種修齊治平的人生觀很不符合賈寶玉的口味,確然。他是曠逸之士,陶靖節李後主一般的人物,眼見「讀」字前頭加一「苦」,便有幾分不快,劉向讀書的那個勁頭,在他看來是不太值得頌揚的,正所謂暴力讀書不可取,又看到這幅聯子,嚯,不止書本之上,書本外面還要求索「文章」、「學問」!這就更覺得把讀書這個事情庸俗化了,因此就很不耐煩。

但這是賈寶玉的意思,不是曹雪芹的意思。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曹雪芹是創作者,第一流的創作者,創作者是小說世界的仲裁(創世者),其第一美德就是公正。也就是說,剋制住「用自己的價值觀煽惑讀者進行判斷」的那種激情,把呈現出來的妍媸,交給讀者,讓他們自己去理解評判。

賈寶玉身上有性情曠逸陶然的部分,也有痴迷頑劣公子習氣的部分,而在塑造這麼一個人物時,曹雪芹最痛心的事情,就是這麼一個人物,被禮教經濟倫理所「評判」。注意問題的核心在於「評判」,而不是「禮教」

茗煙有句比較通俗的話與此約略近似,是這麼說的:我們臊屁股不臊屁股,管你JB相干,橫豎沒臊你爹就罷了!(這也可見,早在清代那會兒中國人就已經開始玩守望先鋒了。)

那麼試問,作者自己何必還要讓小說里再出現一套自己的評判系統呢?這不是把自己也矮化成禮教闡釋者(道學先生)一類的人物了嗎?

這一段高明就高明在,自己不評判,但是做評判的搬運工——讓人物生活的環境去評判他。

故事要進行,自然要有人物和環境的衝突,這裡不露聲色,把人物和環境的衝突給體現出來了。讀者看到的是環境對賈寶玉行為的評判,以及賈寶玉對生活環境里的價值觀的評判,為什麼一定要曹雪芹本人親自下場拉偏架呢?既當裁判又下場踢球,就那麼美滋滋?

那麼,你如果一定要問曹雪芹是什麼態度,那就得從頭說起了。

這本書是什麼類型的小說?世情小說。也就是說,描寫人間百態、世情冷暖的小說。小說的作者是誰?現在我們一般都稱作曹雪芹。曹雪芹如果自己沒有「世事洞明」,請問《紅樓夢》是怎麼寫出來的?曹雪芹如果自己都對世事與人情極端厭惡,他津津有味地寫各種人物的心理、行為、動機、背景、慾望、焦慮,寫金陵十二釵的各種性格風情,又是為了什麼?

玩兒蛆嗎?

換句話講,作者本人必須首先是世事洞明之人,才可能寫出世事洞明之文,作者本人必須是對世情人間極為關注之人,才有寫出世情小說的心理驅動。這不是公子哥兒茶餘飯後的消閑,是作者傾盡一生心血去努力的著作。倘若曹雪芹本身只是賈寶玉一般的人物,那不要說後四十回了,前八十回也沒有!

還記得曹雪芹怎麼說的嗎?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荒唐言是自嘲,也是作者的焦慮所在,荒唐還是他主動將這部自身不含道德評判、又不合於禮教評判的著作主動交給禮教評判之後的荒誕。這裡面有兩個曹雪芹,一個是創作者的曹雪芹,還有一個是洞明世事、熟悉禮教倫理的曹雪芹,以後一個曹雪芹看前一個曹雪芹,是荒唐,是痴,以前一個曹雪芹自己看自己,是辛酸,是孤寂。

講道統講禮教的《春秋》,它的大殺器是「一字寓褒貶」,它本身的出現就是為了評判,它也是道德闡釋這一行的至高存在。《紅樓夢》不然,紅樓夢是以不褒貶來對抗一向喜歡褒貶的傳統,這是曹雪芹荒唐的地方,也是他高出別人一頭的地方。他把這「不評判的典籍」藏之名山(大荒山無稽崖),以待後來讀者給個見證,讀者當他是輸出是非,實在誤作者多矣。

公眾號:凱鵝


謝邀。

這玩意的最初出典,是《紅樓夢》,賈寶玉要睡覺,一進房間看這對聯,就不高興睡了,立馬要走,秦可卿才讓賈寶玉去睡了她的房,才有了著名的太虛幻境夢遊記。

所以這話的價值觀,就是賈寶玉唾棄的,換句話說就是曹雪芹不喜歡的那種東西。是賈政那種道學先生的價值觀:認為做人要練達,要仕途經濟,認為人情世態是要費心琢磨的——和厚黑學啊、《教你如何打好人際關係》啊,《跟人相處是門學問》啊,都是近親產物。

大致如此。


王國維有過「主觀詩人」和「客觀詩人」的理論,他認為前者「不必入世,或入世越淺越好」,因為這種人「性情極真」,比如李煜。而後者「入世愈深,則積累的寫作素材越為豐富,作品曲盡人情,符合生活發展的邏輯」,比如曹雪芹。

如果把「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脫離文本語境而移入現實人生的生活語境來看,其實就是講的為人處世情商高的重要性。

我個人其實不怎麼喜歡在公共場合討論「情商」問題:一來它的實踐性過強,不要說那些高屋建瓴的理論根本不具備實踐意義,就是某些手把手喂飯的高人指點也未必就能完美地指導實踐。二來我能勉強看到的情商高的人,做的一些事情往往遊走在紅線邊緣。。。不符合貴乎的政治正確。三來貴網站精英眾多,相比於智商而言,對情商是十分不屑的。總認為「我智商這麼高,情商那些道理我能不懂?」

道理您都懂,但是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因為您做不到啊。。。
舉一個很小的例子:薛寶釵跟林黛玉是情敵關係,而且賈寶玉明顯跟林黛玉最為親近。林黛玉雖然人不壞,但是待人比較刻薄,說話愛抬杠,尤其是薛寶釵,做好做壞橫豎都讓林黛玉不高興,做好了覺得你鄉愿,做不好就更有理由刻薄你了。。。但是薛寶釵就能做到在自己占理的情況下不跟林黛玉起衝突,並且寬和對待林黛玉的挑釁。
捫心自問,您能做到嗎?按我對某些別人給台階都不知道下的精英的了解,怕是要把林黛玉噴的生活不能自理了吧?


這句話原本並無何不可,我身邊不少人還引此句為座右銘。
在我理解里,這副對子宣揚的是一種入世哲學,指出知識並非存在書本文章里的理論和思辨,現實世界的各種人事、規矩、禮節、權術……都是一門大學問,能在其中出入自由,如魚得水,既是習得了文章中的精髓。
這兩句用來勸賈寶玉是再好不過的言辭了,正因如此,賈寶玉才會覺得渾身不自在,彷彿父輩那些老學究又來那一套了。在小說里,作者厭倦大觀園之外的污風濁氣,甚至連寧榮二府中的諸多醜事也難以忍受,投射到寶玉身上,就讓他不時希望自己化作一股青煙,燒成灰燼,一點也不留在這樣的環境里,更別說,讓他去了解成人世界那些陽奉陰違、骯髒交易、迂腐虛偽了。用兩句在那個年代,那樣的家庭里再普通不過的「好對子」來誘發寶玉表現出其「乖張孤僻」的性子,其實也虛寫了寶玉日常所受的教育及他一貫的叛逆本色,也很好的襯出下一段引發春夢的秦可卿閨房擺設的香艷溫柔。
回來再談這句話,總體上我是贊同的,人作為社會動物,能夠了解規則,看透表象,洞悉日常的種種偽飾與虛假,自由的穿行在城牆間,確實是種令人羨慕的大智慧。但拔高了講,那只是一種無所改變的消極適應,是種小乘智慧。而大乘般若,不是魚翔淺底,而是飛龍在天。


這問題太大了,本人知識有限,只能引用王蒙的一段名言作答。

「歷練是銀, 活法是金, 遭遇是外在的, 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選擇。」
「我經歷了偉大也咀嚼了渺小。我欣逢盛世的歡歌也體會了亂世的雜囂。我見識了中國的翻天覆地, 也驚愕於事情的跌跌撞撞。有時候形勢的波譎雲詭令人暈眩, 有時候禍福的說變就變, 叫人以為是進入了荒誕的夢境、是在開國際玩笑。見過上層的討論斟酌,也見過底層的昏天黑地與自得其樂, 還有世界的風雲激蕩, 我畢竟訪問過中國大陸境外的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我感受了呵護的幸運與『貴人』 的照拂。我也領教了嫉恨者明槍暗箭的無所不用其極: 他們好累! 然而這些只能叫遭遇, 只能叫命運, 只能叫機緣,只能叫趕上點兒了, 這仍然不是活法, 不是你老王某某人的笑聲與熱淚, 不是你老王的絕門兒與絕活兒。遭遇是外在的, 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選擇。『一簞食, 一瓢飲, 人不堪其憂』, 這是遭遇, 而『回也不改其樂』, 這是活法。本來是習慣性滿分與第一名的好學生, 一心要飛蛾撲火般地獻身革命。少年得志地當著當著團委的小領導, 一下子著了文學創作的迷。驟得大名後緊接著是一個倒栽蔥。住進了高等學校的新房室突然決心全家遷徙新疆。官至『尚書』 了卻堅決回到寫字檯前邊。十七歲的時候被人認為是三十歲,而七十六歲了仍然在大海一游就是一公里。這是活法, 這是個性, 這是屢敗屢勝的不二法門。」

——王蒙 《一輩子的活法》


從理工科的角度答一下:
上聯的意思是:我們可以通過格物究理來獲取科學知識,加深對世界的理解,洞察自然界的規律,達到下面漫畫中滿眼公式的境界。

下聯的意思是:即使你有了真正的科學發現,要想把結果以文章的形式發表也得搞點人際關係。


此對聯源自紅樓夢,上面幾位已經有所解釋,話不再提。

但咱們仔細思考斟酌,卻發現大家或者說絕大多數人把眼神放在了人際關係上,即「人情練達即文章」,我是不敢苟同的。

大家一定一定要先分析明了什麼叫「世事洞明皆學問」,萬事萬物都有其規則和方法,這些規則和方法則成了知識或經驗流傳盛廣。例如,滑鼠壞了,有能力有「學問」的人就會買來工具和微動開關學著修一修;筆記本電腦要清理了,就拆下來研究一番,而懶人笨人們則選擇更為便捷的方式:交於他人或重新購買。

罐子瓶蓋轉不下來,多想想幾個主意,本人想起初中學過的熱脹冷縮的辦法,將鐵蓋子泡在熱水裡,稍待片刻就將蓋子取了下來。

看網上段子笑話時,不要一笑而過。將某些經典的故事記在筆記本上。以後碰到同事可以吹下段子,碰到女同事可以說一下笑話。

從地鐵站出來,自己問自己幾個問題,比如列車的時速大概多少,一節列車有多少車廂,列車的駕駛室長什麼樣?回去後打開網路,百度一下。

好友心情不好,找你喝酒。你可以將儲備的故事講出來,勸導好友。

世事洞明皆學問,正是告訴大家現實里的萬事萬物都有學問,仔細去學,去思考,去想,然後記錄下來。如此種種,個人的知識和經驗儲備將會越來越多,直到積少成多、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量變引發質變。直到有一天,朋友問你,你笑著回答;朋友不會,你笑著教諭;朋友敬佩,你裝逼;你是高人,你是學者。

有一天,你的子女問你天上有幾顆星星時,你也用儘可能標準通俗的話告訴他多少顆星星。而非「問老子做啥,老子要趴麻將吃雞;你去看十萬個為什麼吧!」這類behavior。

有人質問這有毛用?至少知曉地震時怎麼保護好自己,乾的沒水時知道如何做水窖,石棉做成的石棉衣和石棉瓦都是致癌物質,一本牛津高階詞典背完一遍要多少小時。

關鍵是有用,吹牛不用打草稿,撒謊時不閃眼皮,被領導馴罵鎮定自若,還能以古今中外的學問反駁。在眾人面前不怯場,擁有豐富深厚的知識,講得頭頭是道,振振有詞,妙語連珠。在關鍵的問題時刻,眾人都愁眉苦臉,你卻能運用曾經觀察事物學到的知識和經驗,站出來你可以解決麻煩。如此人人皆知你能力卓越,能言善辯,就會器重你,看重你;升官發財指日可待。

再說人情練達即文章,其實本質上就是利益交互。人際關係本身就是感情和利益的相互滲透、相互結合。比如說吧,你當了老闆,人人都奉承你,送你禮物,誇你愛你,你就是天下第一;而你辦的企業破了產,門可羅雀,門庭冷落,本是跟著你屁股後團團轉的人,一下子都紛飛四散。

這便是人際關係。你力量雄厚,能力突出,很有本事,你的領導同事都會對你重用,凡事都要聽你一言;相反,你本事就跟個蠕蟲相差彷彿,自然沒人看上你。

所以說人的自身利用價值才是人情練達即文章的核心所在。人際關係雖然要靠手段和方法搞關係,但事實上自己才是最最重要的關鍵,光靠拍馬屁雖然也能拍到皇帝的寵臣之地位,但光明正大之下,還是靠自身力量,就能輕易地影響他人,成為焦點,掌握大權。在古代就是出謀劃策的軍師。

總之:多讀書、多實踐、多看多學、多看多想、舉一反三。自身強則國強(毛先生),自身弱一切都弱(比如小學時,某位同學打你一巴掌,你不敢反打,同學們看到後鄙視你,嘲笑你,誰都不願和你搞關係)

而人情練達即文章的關鍵便是:世事洞明皆學問。有學問了嘛,你就是大師,專家,你幫人解決麻煩,別人欠你情,人情就自然而然來了,根本無需自己吃力不討好的搞關係。

就如大學裡挖空心思泡妞,不如看書學知識,學學問。考試頂呱呱,上台即興發言,根本不虛,口若懸河,有知識有能耐。當優質女孩找男人時自然而然會想到你;當同學創業時自然而然也會考慮才高八斗的你;當富二代白富美在你面前吹噓說自己鋼琴如何了得時,你跟他們介紹鋼琴的製造工藝以及鋼琴的發展歷史,如此就算你不會彈琴,不會說愛,也依然受人尊敬。沒辦法,誰叫你肚裡裝著才華知識呢。

最重要的是,世事萬物都能觸類旁觀。當牛頓看到蘋果掉下來時,他仔細想仔細問,學而思,就有了眾所周知的萬有引力定律;同樣,借萬有引力定律咱們得知一個規律:萬物間都有相互吸引力,質量小的依附於質量大的,地球繞太陽轉,月亮繞地球轉。

觸類旁通,人與人之間也是同樣如此規律。當他是領導,咱們都要圍著他轉,因為他的官職高,質量大;但如果你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能解決,大師級的人物,教授的道理學問對大家都有好處,那便是你的質量大,即便古代的皇帝位高權重,也要對這般的大儒,大先生,大專家,大聖尊崇敬禮。現代也是如此,就算你暫且沒背景,你學問好,能力強,也會有背景拋出橄欖枝,請你進去做諮詢,當管理家。

所以說嘛,現在新華書店賣的《教你如何打好人際關係》《360個人脈常識》《一千零一夜如何做人》等等都是放屁!這些道理還要你教?多看幾本物理書,就明白萬物規律進而推及人事;多看基本化學書,就會告訴你量變如何引發質變;要是想要如何爾虞我詐,就看長短經,教你手段陰謀;看資治通鑒,教你如何偽善;多看類似的古代著作,就知道怎麼做人搞關係了,不會拍馬屁就找找著作里的小人。

多讀古詩和現代詩、國外詩,就可以出口成章,泡到女人歡心;多讀中學大學的思想課本,融會貫通,你自然懂得如何早飯,如何葛明,如何創業,如何收買人心,如何以思想治人,如何當管理者。

讀孫子兵法,就能教你吹噓孫子兵法如何用來商業貿易,一來二去你和老闆關係熟了,說不定你就和老闆成了朋友,老闆經常來問你經濟問題,你就是爺,你就佔主導地位。否則你再怎麼人情練達即文章也沒個卵用,你還要經常看人臉色說話。

所以專門專註於人脈打交道的反而下乘,你沒本事,怎麼和大有學問的人、大富大貴之人聊天?要是一問三不知,這就是隔閡。故而,一門心思拍馬屁的只有等待貴人到來,不然終究是在中低層圈子混,混又混不出名堂來。

學問中自有黃金屋,學問中自有顏如玉。世事洞明皆學問,有了學問,人情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隨你練達即文章。學問是大道,可以知天命,可以改命換運;人情只是小術,隨波逐流。明白大道法理,就容易推理出人情關係,相反只知搞關係卻無法知道宇宙運轉的法則和規律,自然站不高看不遠,眼光局限。

總之,世事洞明皆學問,才有人情練達即文章。

學問=知識+文化+經驗+信息=本事


這句話說簡單點就是:情商很重要,能力很重要。

為什麼賈寶玉一往情深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女子,因為他情商低、能力差。

為什麼薛寶釵被婆家娘家、姐妹們喜歡?因為她情商高,能力也還不錯,為什麼林黛玉就非死不可,同樣的原因。

所以從現實的角度看,這兩句說的是實實在在的生存技巧,是人令自己活得快樂和輕鬆的方法,學不會的人,就會痛苦。


知世俗,不世俗。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這話用來形容,郭德綱或者杜月笙都是最恰當不過了。兩個人都沒有念過什麼書,前者郭德綱,活的特別通透,人生經歷過很多,腦子自然而然反應快,境界高,正可謂:世事洞明皆學問。後者杜月笙,吃好了人生的三碗面:情面,體面,場面,是當時的上海皇帝,跟國民黨,共產黨關係都很好。建立個祖宗祠堂,八國聯軍給做儀仗隊,文學泰斗章太炎給寫序,蔣介石給賜匾:孝義不匱!做到了人情練達即文章。


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其實蠻心酸的,不論從此句出處還是從現實生活來講。

先從曹雪芹先生說吧,我想他本人是擔得起世事洞明、人情達練的,只看他願不願意這樣去做。說《紅樓夢》在中國古典小說里最負盛名也不為過,但我一直覺得,一位能寫出來如此作品的人,除了偉大以外,還挺心酸的,一個不知人事不知愁的人無論如何用上十年心血也不會鑄成這樣一部活生生的作品。詩禮簪纓之族、富貴溫柔鄉里那些口蜜腹劍、借刀殺人、坐山觀虎鬥、五味雜陳的心思,如果沒有親身體會過怎麼會寫得如此逼人?這一點是我覺得紅樓夢一書最細思極恐的。

世事洞明人情達練這種技能和其它技能差不多的,要說不同還少了點兒基因作用,全憑後天一點一點積累下來,吃一塹才能長一智。要說前人以他「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為由來對你耳提面命也是一條捷徑,但總歸是有限的嘛,誰沒點年輕氣盛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那個。說到底,我們最信奉的才不是前人苦口婆心的教導,而是自己在碰了壁摔了跟頭後總結出來的為人處事之道。從這點由頭來講,真是蠻心酸的。

大部分人都討厭傻白甜,當然除了那種從小被捧著長大、要星星要月亮的霸道總裁(但總裁的家人還是投反對票呀...)和生活在爾虞我詐里被勾心鬥角搞到心力交瘁的人。但是傻白甜不是誰都有資本做的,沒人給你使絆子沒人對你虛情假意,身邊縈繞著善良的小天使,就算不對你好也對你沒存什麼壞心思;而你自己呢,一直在感到舒適的範圍內生活,沒有苦求而不得,一帆風順。傻白甜沒什麼見識,所以在我們見多識廣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對現有價值體系懷疑、解構與重塑的過程,我們的處世技能在這一循環過程里逐漸上升,學會說兩種話:人話和鬼話。但這種境界距離那八個字可還遠得很呢,不過是你往上走的防身術和攻敵之道。

我沒見過真正世事洞明人情達練的人,在我的想像里他們應該是飽經風霜的,被生活鍛鍊出一身銅牆鐵壁,但卻內心柔軟,有點像返璞歸真的道理。如果說誰是最符合這一境界,私以為當屬老莊。


儒家的入世法門,寶玉求的是出世法


讀的不精,斗膽一答。


這句出自第五回,賈寶玉說困了要午睡,秦可卿領著他去休息。先來到上房內間,寶玉抬眼看到這對聯,「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才引出下文睡在秦可卿房間里,才有了警幻仙子太虛幻境一出。
這個上房內間,我以前以為是賈珍的屋子,後來覺得不對啊,秦可卿一個媳婦領著小叔叔去公公的房間睡午覺?我估摸著應該是賈蓉的屋子,前文也提到秦可卿回答賈母「我們這裡有給寶叔收拾下的屋子…」,這語氣怎麼看都應該是賈蓉的屋子。叔叔去侄兒的房間睡午覺,也不算逾矩。
賈蓉的屋子裡掛一幅燃藜圖還有這麼一副對聯,對於他來說有什麼影響呢?結論是沒啥影響。賈府男人們除了賈寶玉,哪個不是為官從政盼著仕途平順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對聯該是賈蓉鞭策自己,讀書做學問,打通上下關係,求個好官位。然而,賈蓉這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不過一個監生,到頭來還是憑著妻子的死捐了一個五品龍禁尉。捐了官,照樣爛泥扶不上牆。建大觀園時,拍鳳姐馬屁誰知拍到了馬腿上,盡顯小家子氣,遭了鳳姐一頓罵。去清虛觀打醮,還被他老子叫小廝們照臉上啐他。每次讀到這段,我都替賈蓉覺得窩囊。
所以你看,這對聯到底寫了什麼意思呢?沒意思!我倒是覺得這對聯不至於上升到道學家虛偽嘴臉的地步,一個普通人能做到這兩句,其實已經很不簡單了。不過大多數人還是醉生夢死渾渾噩噩罷了。曹雪芹作為作者,他並沒有特別傾向於給出某一個或正或反的觀點。就像紀德曾經說過「我並不斷言中立性是一位巨匠的可靠標誌,但是我相信,不少巨匠十分討厭…下結論,準確地提出一個問題,也並不意味著推定它早已解決了」。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體現了曹公的深刻洞察力和歸納能力,道出了情商和閱歷的重要性,但是這句的出處是借賈寶玉之口抨擊這種價值觀的,後來這句話和它表達的核心思想卻流傳甚廣,違背了作者批判的原意,就像人皆可夫現在用來評價作風不好的女性,但它的出處不是為了貶義不檢點的女子而是說父親是血親,遠比丈夫重要。[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任何事務都是有門道的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第一次和副總出差去山東做項目,親眼目睹了四方撕逼,各種推諉,勾心鬥角,話中套話,提上褲子不認人等等。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兩天能做完的東西因為各種撕逼拖延到現在也沒正式提交上去。不是我沒做完,是因為款項沒到位副總不讓我提交。。。就把這幾天的事寫出來能不是文章?
PS打算再干兩個月直接辭職走人,取個能踏踏實實幹事的公司


在下,姑妄言之,堪可一聞

這句話出處想必看了前面的回答都以清楚。
這兩句話是一個對聯,那麼正確的讀法中」世事洞明」應該是和」人情練達「」相對,
這個洞明的」世事「就應該是指」人世之事「就是」為人處世「之事。
而非」萬事萬物「發展規律之」事「。
曹公抨擊的是處事圓滑,人情練達之人。
而非前面高贊所說洞明萬事萬物發展規律的格物致知之人。

所以任何以這句話的出處抨擊格物致知的理學思想都是望文生義,並不可取。


這句話是人生宏觀和微觀心智的境界

當代拯救版:美國的馬斯克,具備人本宏觀現象的思維力-經濟,人本微觀現象的思維力-物理,改變地球命運願景為動力。

當代忽悠版:中國的馬雲,具備國內外政治經濟媒體生態的如魚得水的能力,具有對團隊市場人群的慾望需求的駕馭忽悠的能力,以忽悠全世界的錢到自己口袋為動力。


人情世故


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說它「精華」或「糟粕」,全看你自己的理解。如果中國人摒棄它,尤其是「人情」,福莫大焉!


這是人生大道理啊!!!


善良,磊落


推薦閱讀:

是不是大部分網路小說男頻作者使用「引用」、「複製粘貼」的方式創作小說?
有哪些值得一看再看的書?
不熟悉古籍上的繁體,有哪些工具書或者方法以輔助?
2015 年全球文學界有哪些重要的事情發生?
大學裡,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是一學渣,但相比大多數人(包括學霸),我讀了不少課外書,我應該有優越感嗎?

TAG:閱讀 | 生活 | 紅樓夢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