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莫言作品《檀香刑》?
謝邀。
華麗到近乎炫技的結構:
鳳頭、豬肚、豹尾三部。
鳳頭和豹尾分別以五個人的視角講述了事件的前因和後果。五個人的視角又換了五種文體,孫眉娘文筆潑辣嫵媚,趙甲口吻老練狠辣,趙小甲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孩童視角,錢丁視角文縐縐的,孫丙則蒼涼豪邁。
豬肚部以前後事件順序打亂進行了大量前因後果的鋪陳,把故事說圓滿了。
這結構技法,是略薩、福克納愛用的。
四更的梆聲鑼聲,把俺從噩夢中驚醒。俺渾身冷汗,不是一顆心,是一大堆心,在撲通撲通亂跳。公爹還在數他的豆粒,老東西,現在俺才明白,他為什麼那樣威人。他的身上,散發著一股涼氣,隔老遠就能感覺到。剛住了半年的那間朝陽的屋子,讓他冰成一個墳墓;陰森森的,連貓都不敢進去抓耗子。俺不敢進他的房子,進去身上就起雞皮疙瘩。小甲沒事就往那屋裡鑽,進去就粘在他爹身上,讓他爹講故事,膩歪得如同一個三歲的孩子。三伏天里,乾脆就膩在他爹屋裡不出來了,連黨也不跟俺睡了,簡直把他爹當成了老婆把俺當成了他的爹。為了防止當天賣不完的肉臭了,小甲竟然把肉掛在他爹的梁頭上,誰說他傻?誰說他不傻!公爹偶爾上一次街,連咬人的惡狗都縮在牆角,嗚嗚地怪叫。那些傳說就更玄了,說俺的公爹用手摸摸街上的大楊樹,大楊樹一個勁兒地哆嗦,哆嗦得葉子嘩嘩嘩響。俺想起了親爹孫丙。爹,你這一次可是做大了,好比是安祿山日了貴紀娘娘,好比是程咬金劫了隋帝皇綱,凶多吉少,性命難保。俺想起錢丁,錢大老爺,進士出身,五品知縣,加分府銜,父母官,俺的乾爹,你這個翻臉不認人的老猴精。俗言道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魚面還要看水面,你不看俺給你當了這三年的上炕干閨女的情面,你也得想想,三年來,你喝了俺多少壺熱黃酒,吃了俺多少碗肥狗肉,聽了俺多少段字正腔圓的貓腔調。熱黃酒,肥狗肉,炕上躺著個干閨女,大老爺,俺把您伺候得比當今的皇上都舒坦。大老爺,俺豁出去一個比蘇州府的綢緞還要滑溜、比關東糖瓜還要甜蜜的身子盡著您耍風流,讓您得了多少次道,讓您成了多少次仙,你為什麼就不能放俺爹一馬?你為什麼要跟那些德國鬼子串通一氣,抓了俺的親爹,燒了俺的村莊,早知道你是這樣一個無情無意的東西,俺的黃酒還不如倒進尿罐里,俺的狗肉還不如填到豬圈裡,俺的戲還不如唱給牆聽,俺的身子,還不如讓一條狗弄去……
立意卓異,對酷刑的大量描述和理論探討有時讓我想到《白鯨》的那些插段。孫丙最後被執刑時,是被掛在一個十字架上,向人民懸式他的痛苦——從這裡面不難看到宗教暗示意味。痛苦、死亡、慾望、尊嚴、友誼、忠誠等一系列龐雜話題,都在結尾爆發出高潮。
非常磅礴、華麗、斑斕、濃郁、飽滿的一部小說。瀉藥
如果你看過莫言的《四十一炮》,你就會對莫言的寫作風格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四十一炮》中有一段,羅小通當了肉廠頭頭,底下人不服,於是搞吃肉比賽。那一場戲是全書的最美好的,牛腿肉被切成一塊塊碩大的肉團,每盆各五十塊。這肉沒有被切成細小的條、段或者末,也沒有用精緻的碗碟擺放,甚至連調料都很少。然後幾個人就張口那麼吃,其他人吃起來是負擔,羅小通卻是很快樂的。
有人說誰吃肉會這麼吃。羅小通就這麼吃,人生就是大肉,一定要大塊大塊,原汁原味地吃。莫言的寫作風格也是這樣的,一般人寫書會分段分得很厲害,恨不得一句話做一段,莫言的小說就是一盆大肉,大段大段的文字團在一起,湊成牛肉的肌理,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調味,平白直抒。別人寫故事都會一條一條寫明白了,生怕讀者理解不了,恨不得給你搗成糊糊灌下去,莫言就給讀者上大肉,長篇小說是一大盆大肉,短篇小說是一小盆大肉,風格從未變過。
看莫言的書,需要有一副好腸胃。
莫言的故事大多是歷史車輪下小人物的大故事,《檀香刑》選擇了清末農民運動扒鐵路這一事件,描述那一段歷史的畫面。用五個人的心理活動來穿起了整件事,五個人五個風格,各不相同,莫言竟然能用這不同的風格講完一個故事,而且絲毫沒有衝突不相容的感覺,可見駕馭力。
莫言的小說將厚實和浪漫完美地整合在了一起,從此之後,沒人再敢說大塊肉不浪漫了。(綠巨人也能跟黑寡婦深情撫摸不是?)《檀香刑》是浪漫的頂峰,甚至超過《豐乳肥臀》。如果你適應不了《豐乳肥臀》的魔幻色彩和長篇幅,那可以從《檀香刑》開始看,感受莫言的語言魅力。《檀香刑》里每一集都用講述人的貓腔唱調做引子,更是用貓腔做了一個暗線,帶動了整個故事。故事最後,槍聲響起在悲壯的貓腔里,將高密縣的一切美好粉碎,讀者的情感也在這一刻釋放,大悲大痛大浪漫,這故事駕馭得非常到位。
莫言的所有小說的語言都是富有民間色彩。所謂民間色彩,不是一味的土坷垃味兒,而是有山有水,有樹有田,有硬窩頭,又有奶子,還有胯下那根東東。《豐乳肥臀》自不必說,直白到頂,《檀香刑》也不遑多讓,裡面的眉娘浪語就直接用「浪」的語態來講故事。最開始看的時候,我心裡的那個偽夫子出來擋我的眼睛。沒看莫言的時候,看了一篇講自己文學心得的文章,作者說莫言的風格就像大哥哥。初次看了莫言小說之後,我想找到那個作者,問問她,你哥哥就給你看這個,誰家哥哥給妹妹看這個!但是看到後來,我也放開了,真正的好文字就是大俗大雅,有花前月下,也得有大火炕和深夜裡的玉米地啊。
《檀香刑》一定要趁早看,趁著年輕身體好,消化能力強,能吃不同的食物的時候。等到年紀大了,雖然品位上去了,但眼界固定了,腸胃也就弱了,或許你就看不了了。莫言的這本書我很喜歡,翻過幾頁豐乳肥臀,但是錯亂的人物和過於【魔幻現實】的手法讓我hold不住,檀香刑這本書的題材很喜歡,時代背景也是我很喜歡的清末。
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黑白相當模糊,很喜歡這一點,套用句名家的話,王小波評價魚王時說過【作者給正義者戴上花環,還把不正義者送上道德的刑台,凌遲處死,以恣快感。在行使這種特權時,很少有作家不暴露出人性中卑劣的一面】,這樣看來,莫言具有【真正大作家所必不可少的悲天憫人的氣概】這種氣概會給讀者帶來很好的享受。人物真是可以稱為鮮活,莫言用三種人稱交插敘述,這樣每個人就有了三種身份,讀者再加上自己的看法,這樣人物就有了四種身份,更立體。
除了敘述上的立體,還是性格上的立體,這很難得,在天朝的學術環境下(還記得原來做文綜卷子里一道政治中文化生活的選擇題,大概是精神文明建設這樣的主題,給的材料是廣電關於影視作品審批的標準,其中第一條就是要分清敵我矛盾,當時做題時就笑尿了,我同位還一臉疑惑看我神經兮兮啊),能有這種這麼灰色的形象,確實很難得。莫言沒有用道德或是其他什麼評判標準看待他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是用悲天憫人的相當有高度的角度去看待,比如以擁有御賜佛珠和椅子驕傲的趙甲,儘管思想落後性格扭曲,卻也對於清官和熱血的刺客尊重,眉娘如果放在那個時代的道德標準里,也是蕩婦一名,但你不能否認她身上的光芒,包括作者以戲謔嘲諷的語氣去描寫荒謬愚昧的農民軍隊,但也尊重地寫出他們反抗時的氣魄,各種人物都是這樣的,沒有道德上的正誤,而是真正【鮮活的生命】
我也一直不懂什麼魔幻現實什麼意識流這樣的判定,百年孤獨在初中翻過幾頁就蒼惶而逃,而看追憶似水年華也很丟人地敗下陣來,至於情人,因為篇幅少勉強翻完,所以這本書的成功之處在於故事性強,語言更平時,架構也容易理解,對於我這樣可能年紀小閱歷淺能力不足的人來說,給我一個欣賞優秀作品的機會,嗯,感謝莫言。很喜歡這本書。
再有一點就是歷史性,個人很喜歡中外文化激蕩,全民迷茫,各種爭論各種思想各種愚昧與文明撞擊的清末至民國,激烈的東西更能給人閱讀的快感,而那個奇妙的時代就能賦予故事一些荒謬的理由,這也是那個時代的魅力。
一場群體無意識的浪漫主義行動
這部小說很玩形式(但不是為了玩而玩),全部內容如戲文般直接區劃為三塊:鳳頭,豬肚,豹尾。各區塊的小題目也很講究。鳳頭和豹尾部分由4(5)個主角的主觀視角,結合個人的性格語言特點來完成,就像戲文上的單腔。豬肚部分則基本由「記錄者」的客觀視角來完成,負責群戲部分的描畫。整部小說的形式就像一齣戲文,由單腔開場,再到群戲鋪成,最後回到獨白點睛結束。
前面說了這種形式不是為了玩而玩,因為這部小說中有一件從頭貫穿到尾的東西——貓腔。
貓腔,高密縣東北鄉的一種地方戲。文中前前後後都以「直接展現貓腔」為主,但也多次半遮半掩的提到一些背後的來歷,直到貓腔的代表人孫丙和假扮孫丙替死最後一起受刑的小山子兩人在牢中正式撩開了貓腔的來歷。
我以為這篇故事相對的敗筆就在這一段,和結尾,這兩處。
整篇故事是以戲文形式展現的,不管是情節還是語言,都很生動滑潤,充滿生活氣息和喜劇感,戲劇感。一氣呵成,又十分有趣。到了這一處,卻打亂了節奏感,不管是語言還是情節的安排都有點刻意。一個把貓腔推廣成為地方代表戲的人對徒弟只在死前說起貓腔的起源,這情節實在太強加於小說了。再加上此處運用的語言,和前後文一對比,就顯出矛盾和不自然來了,前後文的「單腔」展現是用人物相應的性格口吻說出,而客觀群戲時又以客觀記錄的語言說出。這裡卻是在一個單腔的地方運用了客觀性語言(大大不同於角色本身的口吻),顯得十分怪異和刻意。不知道是不是另有目的。
而結尾。孫丙臨死前咕囔出了遺言:戲……演完了…… 則更加敗筆。
全部小說從形式到內容都已經有了深深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一場舞台上的鬧劇,史詩,即悲壯又可笑又動人的戲劇感了。最後卻加上這一句「點睛之語」實在是多餘,只徒然增加了刻意感,生怕讀者不知道他的意思似的,玩的有點過火。
除開這兩處之外,其他部分都非常好。我尤其喜歡莫言處理的「魔幻」部分。尤其有兩處。一處來源於文中的半個傻子趙小甲。趙小甲死的早的娘曾經和他說過關於「虎鬚」的無聊的話。(我不清楚在趙小甲娘說這個小故事的時候是哄小孩的立場還是什麼,但明顯在其他地方出場關於虎鬚的台詞是帶著色情意味的),小甲就記下了,並且認為得到一根虎鬚之後,就可以看到別人的「本相」。老調子又來了,半傻子的眼中,卻能看到真諦。趙小甲所看到的老婆(女主眉娘)是一條白蛇。父親趙甲是黑豹,縣太爺錢丁是白虎,袁世凱等人則是狼或者與狼類似的東西,還有自己原來是一隻羊。其中白蛇這個意象比的最好。首先趙小甲最怕的就是蛇類。蛇蠍女人。其次趙小甲心中的白蛇是白娘子白素貞那種義妖。白素貞最大的特點就是重情。且美貌。孫眉娘就是這麼一個有意思的女人。數一數二的大美女。給自己的丈夫戴綠帽子。對「姦夫」縣官錢丁又有真心的愛情。而在父親的事件中,卻依然選擇了「義」或者「親情」,我以為應當是義,孫丙對眉娘並沒有多少養育之恩,而眉娘實在是個外柔內剛,雖然被愛情沖昏了頭,但依舊選擇了義和理的奇女子。敢於獨身一人去跑動,最後甚至和「丐幫」一起「劫獄」。面對縣官夫人的認可和挽留(已經懷了錢丁的孩子),眉娘曾經願意為了愛情低頭過一次的(玉佩事件),但是這一次,不是自己低頭就夠了的,所以眉娘選擇了離開,去為父親,為民,為義。
除了意象的比喻。有趣的是作者還將意象具體化,細緻的通過趙小甲的眼睛一一描寫了那群變成動物的人的一舉一動,就像一場動物狂歡,一場人間悲喜劇。
第二處具有魔幻色彩的地方,就是「貓」和「貓腔」,這樣的情景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在講述貓腔來歷的時候說道,這種戲奇異的地方就在於是以人模仿貓叫聲作為一種轉場,和鳴等等,以至於在表演的時候會吸引真貓和觀眾一起和鳴。另一次則是高潮部分的群戲,最後的貓腔班子在受刑的孫丙前面唱了最後一場貓腔,所有的民眾一起參與的「咪嗚——咪嗚——咪嗚——」這畫面十分詭異,且充滿悲壯感,所有人在這一時刻,統一了同一種聲音,同一個靈魂。
再來說說貓這個意象。貓腔的來源,首先是創始人名字叫做常茂,且一直與一隻貓相依為命,這段故事不細說了。貓的形象:神秘,詭異,跟隨人,且又獨立發出自己的聲音。貓是小老虎,是一種潛在的弱小化的猛獸。
我以為,這就是高密縣人心中潛在的猛獸,潛在的抵抗,獨立,自由。
把貓腔真正系統化,並且推廣為高密縣人人愛的地方戲的人是孫丙。而孫丙則是一場反抗運動的領袖。帶領著高密縣人,進行了對於前來分食的德國人和腐朽的滿清的一場抵抗。這貓叫聲,帶出了高密縣群體百姓們的無意識中對自由的緊咬牙關然後呼喊出來,此起彼伏的宣告他們要的生活。這便是我這篇讀後感題目的由來:一場群體無意識的浪漫主義行動。
文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做一場浪漫的夢。趙甲尊秉著大清,做的夢是自己和家族和儈子手這一行業能夠跟隨大清千秋萬代的流傳下去。孫眉娘的夢是自由的愛情。六君子的夢是革新社會重振中華,袁世凱等人的夢是利用亂世達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孫丙的夢則是被逼上梁山後的反抗,到了精神痴妄的地步。對,這小說中最大的夢,就是人們對於自由對於抵抗後恢復自己應有的生活的痴心妄想的夢。我們看到,義和團運動,從孫丙的岳飛到孫悟空豬八戒,到趙雲張飛,人們把自己有限的知道的「厲害人物」都搬到自己身上,企圖得到一種力量,去完成自己的夢。
然而這,僅僅是夢,因為歷史的滾輪已經來了,新一場世界格局的改變正在鋪開,英雄和梟雄輩出,不知道天下鹿死誰手,而不管誰得手,這鹿,這高密縣,這滾滾紅塵中隱藏著貓叫聲沉默起來了的大多數,都是必須要死的。
一聲嘆息, 莫言用了戲文的形式,來展現這個春秋大夢,實在是恰得其所。
2012/10/12 瀟瑤
光緒二十二年臘月初八日夜間,下了一場大雪。
清晨,京城銀裝素裹,一片潔白。在各大廟宇轟鳴的鐘聲里,刑部大堂獄押司的首席劊子手趙甲翻身下炕,換上家常衣服,帶上一個新招來的小徒弟,用胳膊夾著一隻大碗,去廟宇里領粥。他們走出清冷的刑部街,便與匆匆奔忙的乞丐和貧民混在了一起。這個早晨是乞丐和貧民的好時辰,他們的凍得青紅皂白的臉上,無一例外地洋溢著歡樂神情。路上的積雪,在人腳的踐踏下發出咯咯吱吱地聲響。路邊的槐樹上,團團簇簇,累銀積玉,猶如白花盛開。太陽從厚重的灰雲中露出臉,白雪紅日,烘托出一片壯麗景象。他們跟隨著人流,沿著西單大街向西北方向行走,那裡集中了北京大部分的廟宇,諸多的施粥棚子里,已經升騰起了裊裊的炊煙。他們臨近有著血腥歷史的西四牌樓時,看到從西什庫後的亂樹林子里,飛起了一群群的烏鴉和灰鶴。
他和機警伶俐的小徒弟,排在了廣濟寺前等待領粥的隊伍里。廟前的空地上,臨時支起了一個巨大的鐵鍋,鍋底架著松木劈柴,烈火熊熊,熱量四溢。他看出那些衣衫檻樓的叫花子都處在矛盾的心理中:既想靠近鍋灶烤火,又怕把自己在隊伍中的位置丟掉。大鍋里熱氣升騰,氤氳在幾丈高處,團團旋轉不散開,宛如一頂傳說中的華蓋。兩個蓬頭垢面的僧人,彎著腰站在鍋前,手持著巨大的鐵鏟,翻攪著鍋里的粥。他聽到鐵鏟與鍋底接觸時發出了令人牙磣的沙澀聲響。人們站在雪地里,不停地跺動著麻木的雙腳,腳下的雪很快就被踩臟踩實。粥的香味終於熬了出來。在清冷清凈的空氣里,這種純粹的糧食的香氣顯得無比的醇厚,令飢腸轆轆的人們興奮異常。他看到等待著施粥的人們的眼睛裡都放出了神彩。幾個聳肩縮脖、狀若猢猻的小叫花子不時地躥到前面,往熱浪翻滾的鍋里一探頭,貪婪地呼吸幾口,然後又匆忙地跑回隊伍佔住自己的位置。人們的腳跺得更加頻繁,在跺腳的同時,每個人的身體都在大幅度地搖晃著。
趙甲穿著一雙狗皮襪子,襪子外邊是一雙擀氈靴子,沒感到腳冷。他不跺腳,自然也不晃動身體。他肚子里並不缺食,來此排隊領粥不是為了裹腹,而是遵循著老輩兒劊子手領下來的規矩。按照他的師傅的解釋,歷代劊子手在臘月初八日來廟裡領一碗粥喝,是為了向佛祖表示,幹這一行,與叫花子的乞討一樣,也是為了撈一口食兒,並不是他們天性喜歡殺人。所以這乞粥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對自己的賤民身份的認同。所以儘管獄押司的劊子手可以天天燒餅夾肉,但這碗粥還是年年來喝。
趙甲自認為是這長長的隊伍中最穩重的一個,但他很快就看到,眼前的隊伍里,隔著幾個搖頭晃腦、嘴巴里嘖嘖有聲的叫花子,立著一個穩如泰山的人。這人身穿一件黑色棉袍,頭戴一頂氈帽,腋下夾一個藍布包袱。這是典型的蹲清水衙門的下級京官的形象。那個藍布包袱里,包著他們的官服,進了衙門才換上。但京官無論怎樣清貧,每年還是可以從外省來京辦事的官員那裡得到一些好處,起碼可以得到那份幾乎成了鐵杆莊稼的"冰炭費"吧?即便他格外的廉潔,連這"冰炭費"也拒收,正常的俸祿還是可以讓他吃上大餅油條,怎麼著也不至於到了站在叫花子和貧民的隊伍里等待廟裡施粥的地步吧?他很想上前去看看這個人的臉,但他知道京城乃藏龍卧虎之地,雞毛店裡,難保沒有高人奇士;餛飩挑前,也許蹲著英雄豪傑。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本朝同治皇帝閑著三宮六院不用,跑到韓家潭嫖野雞;放著御膳房的山珍海味不吃,跑到天橋去喝豆漿。前面這位大人,又怎能知道他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前來排隊喝粥?想到此他就老老實實地站著,打消了上前去看那個人的面孔的想法。粥的香氣越來越濃,排隊的人不自覺地往前擁擠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趙甲離那個穩重的人也就更近了。只要他一歪頭,趙甲就能看到他的大半個臉。但那人身體正直,目不斜視。趙甲只能看到他那條不馴順地垂在腦後的辮子,和他的被發垢污染得發亮的衣領。那人生著兩扇肥厚的耳朵,耳輪和耳垂上生了凍瘡,有的凍瘡已經潰爛,流出了黃色的水。終於,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施粥開始,隊伍緩慢地往前移動。這時,從排隊人的兩側,不時馳過掛著暖簾的馬拉或是騾拉的轎車子,還有挎著籃子去親友家送粥的京城百姓。離大鍋越近,香氣越濃。趙甲聽到了一片咕嚕咕嚕的腸鳴。已經領到粥的人,有的蹲在路邊,有的站在牆角,雙手捧著碗,啼溜啼溜地喝。那些捧著粥碗的手,都如漆一樣黑。兩個僧人,站在鍋邊,操著長柄大鐵勺,很不耐煩地把勺里的粥倒進伸過去的碗里。粥從碗邊上和勺子底上,點點滴滴地落下來。幾條癩皮狗,忍著被人踢來踢去的痛苦,搶舔著地上的米粒。終於輪到那個人了。趙甲看到他從懷裡摸出了一個小碗,遞到了僧人面前。僧人的臉上顯出了奇怪的神情。因為在這支等待施粥的隊伍里,人們的碗一個賽著一個大,有的碗其實就是盆,但這個人的青花碗用一隻手就可以遮住。僧人小心翼翼地伸出盛滿粥的勺子——勺子比那人的碗要大好幾倍一一慢慢地往碗里倒,勺子剛一傾斜碗就盈了尖。那人夾緊腋下的衣包,雙手捧著粥碗,對著借人客氣地點點頭,然後便低著頭走到路邊,一撩袍襟蹲下去,無聲無息地喝起來。就在這人捧著粥碗一轉身的時候,趙甲認出了這個高鼻闊口、面有菜色的人,正是刑部大堂某司的一個主事。趙甲認識這張很氣派的臉,但是不知道這人的名字。他的心裡不由地替這位主事大人嘆息。能在六部授主事職,必然也是堂堂進士出身,但竟然窮到捧著碗在施粥棚前乞食,實在也算天下奇聞。趙甲在衙門裡混了幾十年,知道京官們撈錢的方法和陞官的門道。眼前這個蹲在路邊雪地里捧著碗舔粥的人,如果不是個特別的笨蛋,就是一個難得的聖賢。———————————————————————————————————————————
感覺這一段尤為精彩,畫面感很強。
覺得比《豐乳肥臀》更加精彩。
首發在果殼網。
淘氣之作,切勿當真。也許什麼時候拿這個哏寫一個改編版的《文章會》。
這是一部由東亞人創作的作品,雖然具有明顯的儒家文化圈色彩,但因為其獨超眾類的質量,在世界範圍內受到相當高程度的肯定,而且國際聞名。
它場面恢弘,構造繁複,在歷史的「深」和文化的「廣」上,都做到了崇高的程度。廣大的畫面之上充斥著生動豐滿,色彩繽紛的感官細節,然而並非普通的崇高或秀麗,時常溢出一般的審美規則,創造出怪誕和扭曲的造型,因此給人「丑怪」之感。
代表著官方的處刑台,和代表著民間的盜、匪、流浪漢,成為這個故事裡對照的兩個形象。官方腐朽而搖搖欲墜,憑藉殘暴的手段維護統治,然而也有堅持著「愛民」原則的善良人。盜匪們對官方的衝撞看似「雞蛋和牆」的鬥爭,然而他們的民間義氣和熱情,他們綻放出的多彩而狂放的生命力,往往讓人懷疑,他們才是這個故事裡最為強大的。
重要的角色里,有一個女人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她豐腴美艷,受人崇敬,然而被譬喻為讓人恐懼的「蛇」。在這場狂歡般的大戲中,這個艷麗又強勢的蛇蠍女子,被自己原始的生命衝動所裹挾,投入一場如暴風驟雨般狂放的愛情,然後站在盜匪的一邊。
另一個男性角色——跟那個女性有著密切的關係——是一個有著孩子般心理的痴愚,除了吃肉和使用他的一身蠻力,幾乎一無所知。然而,這個宏大、繁麗、狂野、荒謬的世界,以他幼稚清澈的眼睛去照映,可以說是再合適也不過了。在處刑台上,掃視下面的眾人時,他是最愚蠢的,同時也是最聰明的。
它就是——莫言的,檀,香,刑。
結局比較令我失望。
前面的內容實在太精彩,相襯之下結尾真是太平淡了,給我一種"未完待續"的錯覺。
歸根結底,"豹尾"只是"鳳頭"的翻版而已,開篇的"鳳頭"注重於展現人物的個性,嬉笑怒罵,樂極生悲;演的是一場群魔亂舞的臉譜戲,而"豹尾"則是注重檀香刑執行時情節的推演,按部就班,一唱一合,更像是一場路線筆直的接力賽。
再與"豬肚"所描述的的黑白無常,人間百態相比,"豹尾"的故事性則更顯單薄、瘦弱。所以,在經歷了前面四百多頁的文化洗禮和精神高潮之後,這個"豹尾"很顯然有點"萎"。
但俗話說: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在這本書里,雖然"豹尾"很明顯被他的兩個"兄弟"比了下去;但整合起來,與國內其餘的著作相比時,《檀香刑》則依然是一部成熟,明快,魔幻又陰暗的佳作。
沒說的,結構華麗語言卻樸實生動,什麼叫經典名著?這就叫經典名著。
我第一個見到把凌遲和酷刑寫的這麼美的人
看過莫言的《檀香刑》,我覺得他骨子裡是個對自己有清醒認識、有功底的民間說書人,他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根植於最樸素的民間,所以莫言筆下的孫丙、孫眉娘同」我爺爺、我奶奶「一樣栩栩如生,縣令、革命黨、維新黨比較膚淺;袁世凱和洋人只剩下臉譜。這是他的局限性。
這裡面有趙甲、孫丙和錢丁,獨獨沒有「某乙」,說明這仨個人是作者所著力刻畫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群像,我覺得寫的最好的是趙甲,那種專業人士看世界的角度、心態和行為模式表現的非常好,其次是孫丙,錢丁恕我直言,算是全書中相對失敗里的人物較為成功的一個,全書最失敗的無疑是袁世凱,其次是劉光第。當然後兩者本來就是配角,但是配角抓不住要害,確實是作者功力的問題。這個和作者本身的閱歷有關,作者本身對官場生態和人物不熟悉、不親近、心態也不客觀、有好噁心在裡面,所以自然寫的蒼白。官場人物看他寫官場就笑出聲來了,不是說寫錯了,是寫的太淺,被表面的那些花招矇混過去了,這就是莫言永遠也達不到曹雪芹的水平的原因,不是寫作技巧和能力的問題,是心態、客觀性的問題,是人情歷練的問題。而且關鍵的一點,雖然文人墨客一向喜歡嘲諷貶低權貴和自我標榜,官場的確集中了中國社會精英階層的頂級人物,他們性格的複雜、考慮問題層次的多樣性、處理方式的靈活、自我的控制力、目標的明確性、意志力和決斷性,絕對不是民間唱貓腔的人能比的。想醜化袁大人是很容易的,畫個京劇臉譜下面的看客都會叫好,但是寫袁大人能讓他們那一類人認同,那就不容易了。
至於引發眾多看客驚呼的酷刑的描寫,我看了只是覺得確實生動,並無很多情感上的觸動,那些大驚小怪的人群們,請您多去看看歷史吧,歷史永遠比文學更令人毛骨悚然,即使是最平實的敘述。無論中外,酷刑的研發從來都是一個源遠流長,不斷推陳出新的專業,不要光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顧影自憐,酷刑也不是中國的專利,「檀香刑」說到底還是對十字架的一個變體,不過莫言進行了藝術的誇張和渲染而已,怎麼又老扯上中國人民的智慧呢?西方人由於進入文明時代更晚,他們保留的和曾經擁有的殘忍的習俗並不比中國少啊。這個是人性而已,否則你以為他們是怎麼對那麼多各型各色的古老的文明和野蠻的族群進行殖民的呢?全是靠民主、法制、文明、宗教?那未免也太天真了吧。
有的讀者通過作品看到的是自己,是「六經注我」的路數,有的讀者通過作品看作者。我以為,文學作品多半只是作者內心世界的投射,拿文學作品來看世界,是一個殘缺不全的世界。在火車上翻完,膩嗒嗒的車廂,華膩的文風,詭異的內容,看的我幾乎吐了,看完很久坐火車都能想起來這種感覺了。
莫言也將這詭異殘酷寫到極致了
摘自06年看完這本書後在豆瓣寫的書評。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020458/
作者的津津樂道讓人膽寒
花了一天的時候來讀這本書,卻要用數倍於讀書的時間來穩定下情緒。
作者讓劊子手當上了主人公,一板一眼地講述著殺自己同類時的方方面面。對於細節近乎偏執地描繪,讓人從文字里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疼痛。劊子手把殺人當成了藝術,事業,再拔高一點,可以說是信仰。各種酷刑層出不窮,隨時隨地可以花樣翻新。凌遲的時候,五百刀結果,一刀不能少,一刀不能多,每一刀要割下一樣重量的肉,最後一刀要削去心頭。還有檀香刑,難以想像為了一次行刑如此費時日地煮油,浸泡,搭台,當然還有那一下接一下地敲擊,檀香木在內臟間遊走,最後破體而出。
有時候為了表達對受刑者的敬意,或者為了自己,甚至為了台下的看客,劊子手有時候會一刀斷頭,有時候,又會像藝術家那樣仔細地雕刻,不容得一點瑕疵。
作者莫言對於酷刑的描繪,是如此地理智與清晰,甚至有些津津樂道,讓人膽寒。對於自己同胞的手段,能夠達到如此地殘忍,也不得不讓人佩服幾千年來在這個土地上生存過的人們。
當死亡已經不能威嚇住野性的時候,從施刑手段上下功夫,讓這個「三百六十行」之一的行業就這麼延續了幾千年。那樣的刑法,就這樣曾經切切實實地存在在我們生活的土地上。
在作者筆下,那個時代,大人物,義和拳,縣令,劊子手,農村少婦,都帶著活靈活現的臉譜,在每一次的酷刑之間,上演了一出鬧劇。歷史本來就該是這麼一場鬧劇,我們太過於嚴肅地看待它了。
各種叫好。
但我記得看得相當不舒服,如此筆觸描寫人類之極大痛苦與惡意實在超出我的極限。只有把人生的痛苦看作虛無才能做到阿,而且感覺是被動的。
對凌遲的描寫恐怕是第一
16年5月8日晚重讀一遍。
總體評價:表現風格磅礴有力,語言出彩,充滿元氣,節奏緊湊,故事飽滿,潤暢而渾厚,敘述豐富整潔,氣息和脈搏也算字正腔圓。
結構精巧,脈絡明顯,情節的張力與故事結局的衝力足以使文本本身躋身優秀作品。
語言風格翻譯腔少,其實我很反感翻譯腔這個說法,白話文的表現力需要融合一些古漢語的寫作手法來加強一點。
主觀的來說,我很喜歡翻譯腔,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覺得用了翻譯腔就是技術還不成熟,這是教條主義,只要讀者讀的舒服就是好風格。
結構其實並沒有多少複雜,很容易看懂。
莫言一開篇給作品定下基調——貓腔《檀香刑·大悲調》
那麼我們也給這簡短讀後感定個基調——從結構和語言風格簡單的看一看。
莫言深受馬爾克斯和福克納的影響,但是《檀香刑》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一次撤退,一次回歸本土的嘗試,儘管並不徹底。
既然是回歸。
就小說整體敘事結構來看,通過五個不同的人物的各自視角來完成整個故事的敘述
是復調寫法,起碼看上去很像。事實莫言也就是做了這樣的嘗試。
鳳頭豬肚豹尾,是元代人喬夢符總結的樂府的常用章法;開頭絢麗奪目,中間浩蕩無垠,結尾緊促有力。
但是更多的——
開篇—
貓腔《檀香刑·大悲調》
結尾—
「戲……演完了……」
只有唱戲才會用腔調,再看看莫言的結構,一段段的故事,不同的人物視角,你方唱罷我登場,這是在唱戲。這不是模仿西方。
這是用中國戲曲
鳳頭:開篇直接給出了故事的衝突核心,整個文本的驅動力就已經有了。
然後分別從,孫眉娘,趙甲,小甲,錢丁,用四個主要人物的視角射向文本本身進行的敘事,完整的交代了背景,人物性格的輪廓,人物直接的關係。
耐看,並且讓人能看下去。
豬肚:孫丙這個人物的創造給故事的展開帶了了直接驅動力。自然而不生硬。
接下來的的每一章都是潤暢的敘事,視角的切換,時空的措置,技巧層面在這裡是充分的體現,而且很圓潤,沒有尷尬的設置,每個章節單獨來看都挺好讀,放在一起不多餘。
文似看山不喜平,這中間跌宕起伏,甚至加入了義和團的歷史背景,給了小說足夠的張力。
整個豬肚部分,也挺好。
豹尾:繼續回到了我們的主題——檀香刑,這部小說本身就有很濃重的戲曲色彩,結尾的高潮將主題推動到一個新的高度。
以前死在檀香刑下的無辜的受難者並沒有向孫丙一樣,因為殺了凌辱中國婦女的外國人而就罰。
把一個唱曲兒的浪蕩的老戲子推到了莊重肅穆的高度,用一個底層的邊緣的受難者的死撞擊了輝煌的歷史宮殿。
升華的也不錯。
但是
他的人物有問題。
這是很多當代中國作家都有的不足。
小說中人物,當然是虛構,但是其人性和情感必然要真實,偉大的作家創造人物,
是生動的,矛盾的,複雜的,細膩的,飽滿的,彈性的,這才是小說式的人物,但是中國當代很多作品裡面的人物,雖然在人物塑造上花了很多功夫,這個人物形象也確實活靈活現,但是這個人物是臉譜化的,讀他的人物像是讀歷史人物,總有一種隔岸觀火的感覺。
這是莫言等等中國優秀作家離那些大師仍然有距離的根本原因。
分割線
··············································································
《檀香刑》前段時間匆匆看過一遍,今天在邊看邊隨意寫一點
開篇就給出了故事情節的起因,小說中倫理關係的設計,外來勢力的入侵(膠東鐵路代表了西方文明)一開始就給出了矛盾和衝突,整個豬肚——複雜交錯的前因後果——都因此而展開和推動。
豹尾就是戲劇的高潮,最後的結果。
至於豬肚裡面磅礴的敘事,視角的切換,時空的措置,也是泛濫無涯。
耐讀耐看,好讀好看,而結構上又不是單一的敘事,錯綜複雜的轉換依然看清楚他的脈絡,這種技巧是超一流的。
語言風格是一部小說的精髓,是小說家天才的最直接的體現。
沒有太多的翻譯腔,沒有馬爾克斯式的短促磅礴的節奏感,在段落結尾處沒典型的戛然而止。
你說他好,可以,但是說語言風格有多卓越,就有些牽強。其實中國跟莫言一代的作家,語言風格達到超一流的幾乎沒有,都有夾生飯的感覺,這是時代和歷史原因決定的。
排比結構的大量使用,像唱戲一樣,餘音裊裊,卻又沒有給我一種意味無窮的感覺。
這就意味著描寫沒有百分百落實到人性深處,起碼角色的呼喊放佛缺了點什麼。這樣一來,作品是無法問鼎世界級的,雖然跟同時代的其他作家比,要融匯好很好,但是文章千古事,還是要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
當然故事選取的本身也有很大的影響,這不是以大歷史的輪廓為背景,而是在一塊鄉土上演繹的故事,這個故事能囊括的時空是有很大局限的,這限制了作品本身的格局,這是他的局限性。
中國的作家要描寫的東西,很少能離開泥巴(我們至今仍在工業化浪潮中,沒有形成城市文明,這給那一代乃至我們這一代帶來了局限),這樣的敘事語言,讓我們讀起來,總有一點膈應,缺乏代入感。小說用了很多地方語言,這一點,有利有弊吧。
加上技巧來說,整個的語言風格
出彩,緊湊飽滿,流暢而渾厚,充滿元氣,豐富整潔,氣息和脈搏也算字正腔圓。
檀香刑》:
0.
才開始遇見這本書是一個意外。
小時候有一次在醫院打針,大半夜的高燒,爺爺陪在我旁邊給我講故事。
那是2012年,全中國正興起一股莫言熱。於是爺爺講起了莫言。
講起了這本《檀香刑》。
當時我對這些作品完全不感興趣,我當時對饒雪漫的青春疼痛小說來電(我真非主流)。偷偷的去借了《離歌2》來看,那裡面的好多描寫到了初中才突然明白過來寫的是個什麼東西。哈哈哈,後來是借來的書被我爺爺發現了,我爺爺背著我看完了這本書然後說:「茜茜這本書太高深了你看不懂。」
我當然不信啊,然後看了好幾遍。
好吧,我真的看不懂。就記得陳意涵挺美的。
跑題了,繼續說《檀香刑》。因為大半夜了,我超級困,也就沒有心聽爺爺說了些什麼故事情節。只模模糊糊的聽見了貓腔,檀木橛子,凌遲,閻王閂這些聽著就帶著血腥味的名詞。也就這麼伴隨著頭孢拉定一起輸進了我的靜脈,埋在了我的腦子裡。
26號晚上,我一個人走進小茶悅會。在角落的書架上一眼就看到了這本《檀香刑》,那個帶著消毒水氣息的夜晚又涌到了我的鼻腔里。我於是拿了過來,安安靜靜的讀。
第二天,一個人來到了圖書館,讀完了剩下的部分。
我遲到了,你還在。
1.
小蟲子:如果結局已定,請給我個利索。
這是小說中第一個被趙甲處死的人。
於心不忍,他的生命卻是一場殺雞儆猴的大戲。是為了皇家的威嚴,而不僅僅是為了那一桿鳥槍。一個個在生命面前還不忘搔首弄姿的妃子,一位位道貌岸然的文武百官,還有那話都說不清的虛弱皇帝。小蟲子,余姥姥,趙甲便是在做戲給這三類披著人皮沒人性的混蛋餓狼們看。
五分勁兒還是十分勁兒我認不清,但那一聲特意做給官老爺們看的慘叫,似乎穿破了書本貫穿了我的聽覺神經。
「爺們兒,給個利索的吧!」
他面對的是即將用大刑折磨死自己的劊子手啊,卻還是要繼續求情。
莫言說小蟲子有一雙特別漂亮的眼睛,雙眼皮長睫毛,烏溜溜會說話。
可那說的卻是死到臨頭還要繼續做的阿諛奉承巴結話,烏溜溜轉出來的卻是狐仙白虎的糊塗語。
到最後不是什麼都沒能如願?
結局已定,可過程卻諸多坎坷。
2.
錢雄飛:感謝前四百九十六刀,我看破了真假善惡
他們說凌遲錢雄飛這一段是小說中最精彩的段落,深以為然。
第一刀謝天,第二刀謝地,五百刀後正中心臟。「我的呻吟便是咆哮,咆哮即是咬向你的帽子。」
錢雄飛是個識大體的英雄,卻不是個聰明的英雄。
他自願卑躬屈膝當了袁世凱的一條狗,卻天真地以為能夠憑兩把金槍便能爆了袁某的頭。
子彈都沒檢查,說什麼天意呢。到最後落得的只是一個頑強不服輸的硬漢形象而已,好話還是讓壞人說盡,好戲還是讓平民看盡,英雄血肉還是讓瘦狗吃喝盡。全部化成了應該放到馬桶里衝掉的穢物而已。
趙甲知道這其中的原委嗎。
知道不知道又有何妨,它只是一個分割皮肉的刀斧手。英雄好漢,不過是青筋數根,血肉百片。它只是個演習的戲子,殺了一個好人卻還開心的不得了,以為演了一場好戲,得到了一盒天津麻花呢。
趙甲其實代表的就是舊時代的傀儡,他凌遲了錢雄飛,斬首了戊戌六君子,還以此為榮。
錢雄飛到最後也許才看明白,有時候錯的不是自己,是一整個時代。
3.
孫丙:我吃喝嫖賭找小三,但我知道我是好男人
書名就叫檀香刑,可是到最後的豹尾部分檀香刑才露出面孔。
其實孫丙是一個特別矛盾的人物,他有舊社會大男子主義三妻四妾風流成性的惡習,又有新時代里不畏權貴勇於抗爭的品質。
他是愚昧的嗎?肯定是。義和拳?岳飛上身?這些看起來就很扯淡的行為孫丙卻一直在做。為了什麼?扒火車,殺德國人,替自己被揩油的小老婆和被刺刀挑起的小兒女報仇。
有愛國的情懷,也有護家的溫柔。
他是聰明的嗎?肯定是。特別會審時度勢的他在公堂上與私下是完全的兩副面孔,我可絕對不相信一個處處風流的戲子會輕易喝醉。錢丁鬍子上動的手腳,他一眼就看穿。卻埋在心裡數年一直沒有說過。
最令人驚嘆的便是他的骨氣吧。檀香刑啊,多麼惡毒的刑罰啊。他不畏懼。有人要替死,他不答應。替死鬼和他的表現簡直是天差地別,一個是嚇到失禁,一個卻是一聲不吭,直到在登天台上才開始大罵那些魑魅魍魎。
他完全可以逃出去,繼續蓄他的鬍子唱他的貓腔帶領他的兵將最後死得其所。
可是他沒有。仍然是喝下了蘇中和給的參湯續命。
他想活,他想睜著眼睛看著這一切呢。
貓腔沒有完,戲剛開始呢。
4.
趙甲: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趙甲特別像馮驥才在《俗世奇人》裡面寫到的一個叫做「大回」的高人。
話說這位「大回」,人稱魚絕後。釣魚特別厲害,最後卻離奇的死在了魚上。
趙甲也是,一生殺過的人不計其數,最後卻被自己的兒媳用一把刀結束了性命。
他有沒有想過,自己以前不屑一顧,冷言冷語諷刺過的兒媳,那個曾經給他梳頭,想用身子換取自己父親性命的浪蕩女人,最後手刃了他?
他殺人的樣子,完全就是一個嗜血成性的惡魔。他已經不是在行刑,像是在表演。每一次殺人,他都想把恐懼,尖叫,血腥融為一體,變成一場舞台秀。他明明知道戊戌六君子是好人,想的卻是如何把斬首這件事情做利索。
他是悲劇的,人生的改寫從目睹親舅舅被斬首開始。也許那一刻也就註定,他這一生都不會對生命有所忌憚吧。
趙甲死了,舊時代也死了。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分割線
這部小說我看了兩遍才看透 花了好長的時間 其實裡面人物有很多 想說的也很多 但是我好睏啊 我真的好睏啊 就不寫了
這幾個人是 給我印象很深的人物 雖然小蟲子和錢雄飛並不是本書的主角 但是 他們給我的印象比錢丁啊趙小甲啊孫眉娘啊還要深刻
其實覺得錢丁和孫眉娘的故事有點像《紅字》的……不過也有點點不一樣,就是大家都知道孫眉娘跟錢丁,可是海斯特白蘭和丁梅絲戴爾的故事大家始終都不知道。
不過都一樣啊,都是敢愛不敢說。錢丁到最後還不是只能說:「我只是愛吃她家的狗肉罷了。」
錢丁其實很文氣,很迂腐。只有兩次勇敢的時刻,其一是打落了趙甲的牙,然後給趙甲磕了兩個響頭陪了20兩銀子。
其二是,殺了孫丙和趙小甲。
趙小甲就真的是個可憐人了,跟甄嬛傳里的淳兒很像啊…就是當炮灰的,不過這炮灰活了這麼久也是個奇蹟啦。
————再割
言而總之,《檀香刑》是一本雖然有點少兒不宜但是真的超級華麗的書,多看幾遍才能理清文章脈絡。連上的時候真的恍然大悟啊超級舒服。
接下來請吃我安利。
《紅字》真的是一本超級好看的小說啊!!!!!!
雖然好像有點小眾。
我是在班級後面的書櫃找到的,然後畢業了,我再也沒找到那本書。
圖書館也沒有書店也沒有!
霍桑要哭暈在廁所了好嗎…
——穆傑
2016.7.30 凌晨
:)生日快到咯
畫面感極其強烈,
看完整個人都沉浸在一種虛無的內心悲涼的感覺中。
那種掙扎,奮爭,不甘,苦難一個接一個的鋪開,
讓人慢慢想來簡直猶如刀割。
別提多棒了。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口吻這樣的敘事這種講故事的人。嚇死我了。
怎麼說吶,也許是自己沒看過什麼好小說。感覺通篇讀下來心很沉重。本人是比較容易被感染的,覺得莫言這本書令人稱絕的是以五個人的視覺梳理了一個時代的悲劇。覺得每看一個人物都像看到一個新視界,從孫丙,或從眉娘,從錢丁……
也許因為自己也是個女孩吧,所以很心疼眉娘和錢夫人。他們互相羨慕著,遮掩著自己的自卑;捍衛著自己的驕傲。而對於錢丁這個倜儻公子來講這紅玫瑰與白玫瑰都是不可割捨的芬芳,紅玫瑰自有她的千嬌百媚,白玫瑰也不無她的高貴典雅。她們與他,終是裝飾。再貪戀,在雄心壯志面前仍是犧牲品,再無不舍也終是捨得……
而痴嗔若眉娘,聰慧若眉娘,赤裸裸的錢丁那麼不堪,那麼絕情也終是她不可亦不能割捨的執著。
偏那麼湊巧,自己又走到了人生的死胡同,很多時候明明知道自己是錯的,卻仍不能排遣怨氣,豁然以觀世界。逃出教室,借著明媚的日光聽著讓人心碎的歌,捧著這卷書看的淚眼朦朧,曾幾何時,我們有夢。那時候高天淡雲,翠木繁花皆是力量,彷彿以夢為馬我們不老。可是有那麼一天,我們開始膽怯了……師爺什麼時候可以看通這官場濁流,如何在其中融匯自如的那?趙甲又是什麼時候可以看輕他人的生死,麻木機械的吶?而我們都曾經是個嬰兒,都曾渴望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就那麼突然的學會了殘忍,直到我們與這個世界難解難分……
只是這方圓變幻,你要何去何從……
只是這善惡尺度,你要如何把控……
只是這取捨比量,你要如何抉擇……
最後在十字支架上的孫丙,他的無辜,他的冤屈終是人盡皆知但無人平反,總是這樣的,歷史是血淚橫流的蒼原,變換躍遷之中不改屍橫遍野……
食盡鳥投林,落得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說的正是……
推薦閱讀:
※《挪威的森林》 哪個譯本比較好?
※有哪些介紹精力管理的書籍?
※說說你接觸過的書,專業知識,社會經驗中對你人生觀影響深刻的思想?
※有哪些寫詩填詞入門讀物值得推薦?
※有關蘇軾的專業網站以及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