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1932~1933年的饑荒真的是人為的嗎?真實歷史是什麼樣的?


看到有那麼明顯的漏洞還能得高票的答案我就不得不說兩句了。
@砍掉重練 列出數據和論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過於片面的。我抱著疑惑查了一下,剛好百度貼吧里有高人接觸了詳細數據,我就直接搬運了。

數據來源:

人口總數:

1950統計年鑒

1940統計年鑒

1933統計年鑒

1928統計年鑒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歷年出生與死亡數字

1950年鑒中的出生/死亡總數與比例(按千分之),後面的結婚離婚數據什麼的我們就不管了~注意number的死亡數(deaths)一列右邊的是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的剩餘數字

1940年鑒的歷年死亡數字和死亡率,注意是中間total deaths下的數字,其右邊的分別是1歲以下死亡率和6歲以下死亡率

1940年鑒中的分州歷年死亡率

1940年鑒中歷年出生率、死亡率、出生減去死亡後的人口增加率

1933年鑒的分性別的歷年出生死亡數字,因為33年鑒大部分數字只到31年,不能完全覆蓋大蕭條的時間1928~1933,所以我也不再多列舉了。
我們可以看出,大蕭條期間不但美國人口繼續在增加,其死亡率也在持續降低,但同時出生率也在波動降低。 我們可以看看更直觀的圖示

上為出生率,下為死亡率,顯而易見的是在大蕭條的28~33年間死亡率也依然是下降態勢,出生率則有所波動但總體也是降低。
但是肯定某些群體群體就會假裝聰明的去計算一下然後跑來對大家說不對啊這算出來數字對不上啊~
沒錯,因為單純只看出生死亡數字,對於美國這樣一個高流動性社會你當然無法推出總人口數字了。

1933年鑒的歷年移民到美國的人口數字

1933年鑒的歷年入境離境數字、以及相減後的數字,注意其中immigrant是移民到美國,emigrant是移民出美國,後面的i over e是移民到美國的減去移民出美國的數字

1940年鑒,閱讀方法參照1933年鑒~
顯然,大蕭條期間美國人口出現了外流情況,結合持續下降的出生率,就可以得出和人口數字能對照的結果了。

我們知道,對大蕭條的描寫,各種悲慘狀況的描繪是某群人士最愛的項目,好像那時的美國餓殍遍地生靈塗炭一般。
而大家知道,生活水平迅速下降的時候有幾個很顯著的特徵,比如嬰幼兒死亡率的提高,某些死因導致的死亡數量和比例提高等等。那麼美國的數字體現出了什麼結果呢?

1950、1940、1933年鑒中1歲以下嬰幼兒的歷年每千名死亡數。可以看出基本都是平穩的下降狀態。

1940和1933年鑒中的歷年各種死因死去的人數在每十萬人里所佔比例,其中第一列數字是選取的某年的該死因死亡人數,1940年鑒選擇1938年的數字,1933年鑒選擇1931年的數字。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傷寒與副傷寒
measles=麻疹
scarlet fever=猩紅熱
whooping cough=百日咳
diphtheria=白喉
influenza and pneumonia (all forms)=流感與肺炎(所有類型)
erysipelas=丹毒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tuberculosi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呼吸系統的結核病
other forms of tuberculosis=其他結核病
malaria=瘧疾
cancer and other malignant turnors=癌症與其他惡性腫瘤
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softening=腦出血與腦軟化
diseases of the heart=心臟疾病
bronchitis=支氣管炎
diarrhea and enteritis=腹瀉,腸炎
appendicitis=闌尾炎
hernia,intestinal obstruction=疝,腸梗阻
cirrhosis of the liver=肝硬化
nephritis=腎炎
puerperal septicemia=產後敗血症
other puerperal causes=其他產褥原因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and diseases of early infancy=先天性畸形和嬰兒早期疾病
suicide=自殺
homicide=他殺
automobile and railroad-train collision=汽車撞了火車
automobile and street-car collision=汽車撞了電車
automobile accidents=汽車事故
other external causes=其他外部原因
這些死因對應比例看起來,好像不是生活很窘困的國家的樣子吧?以上數據和論點均來自:

相比單調數據,本人更相信更充實的比較,因此更願意支持這位貼吧高人的論據


這個問題我個人已經回答過了,本來感覺是沒必要說太多的。
但是看到有人用美國大蕭條來混淆視聽,我著實是吃了一驚。
來看看死亡率吧。

感謝本問題下一位答主提供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在大蕭條期間的死亡率,也是相當平穩。
再看看烏克蘭農村如何?1932年1月到1934年12月的數據

(數據最初來源為俄羅斯國家經濟檔案(RGAE),1562/20/41,引用自連小剛.1932~1933年烏克蘭大饑荒研究[D]. 蘇州:蘇州科技學院,2009.10~11)
嗯,把這個跟大蕭條相提並論並且混淆視聽,我實在是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
但是關於這個死亡率,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這個死亡率實際也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結果。事實上,連小剛先生已經在論文中指出了這一點

這些數字只是已登記的農村死亡人數,還有許多未被登記的人數。饑荒期間實際死亡的數字應該大得多。
——連小剛.1932~1933年烏克蘭大饑荒研究[D]. 蘇州:蘇州科技學院,2009.12

當然,我們不能光憑這空口白話。歷史上真的有發生明確記載下來的,死了人不登記的情況嗎?

1933年3月初烏克蘭饑民開始大規模的死亡。這從國家政治保衛總局的報告中可以看出來。3月12 日,基輔市政治保衛局的報告稱死亡人數「被大大低估了,因為政治保衛局的地方機構沒有記錄飢餓和浮腫的人的數量,而且村蘇維埃也常常不知道餓死的真實數字。」③在6月3日,烏克蘭的衛生人民委員給黨中央的報告稱,在基輔地區「死亡人數被大大低估。」 ④他拿一個行政區舉例說,截止到3月1日,已死亡3000多人,但是登記的數字只有742人。15日,哈爾科夫的政治保衛局向烏克蘭政治保衛局報告說,「死亡率變得如此龐大以致許多村子都停止登記死者了。」⑤
——連小剛.1932~1933年烏克蘭大饑荒研究[D]. 蘇州:蘇州科技學院,2009.6
③Golod,1932-1933(Kiev,1990),429-37.轉引自 R.W.Davies,Stephen G.Wheatcroft.The years of hunger:soviet agriculture,1931-1933, p412.
④R.W.Davies, Stephen G.Wheatcroft.The years of hunger:soviet agriculture,1931-1933, p412.
⑤Golod,1932-1933(Kiev,1990),530-5.轉引自同上,p413.

是的,就是如此。
然後,如此悲劇,到底是不是人為呢?我們不敢說100%是人為,但是「人為」所佔的比重,恐怕比較大。

在烏克蘭,早在1931年1月就有271個區向烏共中央報告了實施糧食徵集制帶來的不良後果。1932年2月10日,烏克蘭農民聯名上書斯大林,報告烏克蘭農村缺少糧食的情況。烏共中央第一書記С.科西奧爾也曾向斯大林通報烏克蘭農業的糟糕形勢,都沒有引起蘇聯政府的重視。1932年年底,哈爾科夫州委第一書記Р.Я.捷列霍夫面見斯大林,向其通報烏克蘭發生大規模饑荒的消息。斯大林以嚴厲、甚至是侮辱性的口吻答覆了他:「有人跟我說,你,捷列霍夫同志是一個出色的演說家。看得出來,你很會講故事,編造這樣一個關於饑荒的故事來嚇唬我們。但是這辦不到。讓你留在州委書記的位子上不太合適,你應當去作家協會工作,去寫你的故事,只有傻子才會讀的故事。」蘇共中央委員會很快做出決議,解除捷列霍夫一切職務,聽候處理。
烏克蘭其他領導同志也多次向中央請求給予糧食援助。烏克蘭人民委員會主席В.丘巴爾請求斯大林救助飢餓的兒童,遭到斯大林拒絕。烏克蘭軍區負責人И.亞基爾以個人名義請求斯大林調撥糧食救濟災民,但是斯大林命令他管好自己的軍務。基輔州委書記Н.傑姆琴科請求米高揚向斯大林和政治局通報,一列裝滿屍體的火車抵達基輔火車站,這些屍體是從波爾塔瓦到基輔沿路收集的。和捷列霍夫命運一樣,上述烏克蘭領導人因為直言相告被解除職務。
斯大林對烏克蘭部分領導人有關糧食援助的請求不予理睬,全力支持卡岡諾維奇等人領導的糧食徵購工作。1932年12月23日,卡岡諾維奇和糧食徵購委員會主席М.切爾諾夫致電斯大林,要求取消烏共中央委員會1932年9月18日的決議。因為這份決議規定,只有經過州執行委員會同意才能將種子糧列入糧食徵購計劃範圍。卡岡諾維奇等人認為這份決議會阻礙糧食徵購計劃的實施,加深群眾對糧食徵購計劃的不滿。斯大林當天就以蘇共中央委員會決議形式取消了烏共中央委員會的決議。在卡岡諾維奇授意下,1932年12月烏共中央政治局向各州、區委下達命令:沒有完成徵購計劃的集體農莊必須交出包括種子糧在內的所有糧食,並在5~6天內運出這些種子糧;任何阻撓行為都將被認定為破壞糧食徵購工作,要承擔一切後果。
——沈莉華. 1932~1933年烏克蘭饑荒評析[J]. 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4,4.66~67

在這種情況下,難道我們要否認,「人為」在烏克蘭大饑荒中的分量嗎?!
饑民活不下去,自然要靠自己去求生存。但是就連這點,蘇聯方面都要加以扼殺!

一些農民不堪飢餓貧困進城尋找工作和食物,成為了城市裡的「多餘人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1932年12月27日,蘇聯人民委員會和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了在全蘇實行「身份證制度」的命令,規定全蘇除農民外的所有公民都可以獲得身份證。……1月23日,烏克蘭政治局做出決定:「禁止各火車站向農民出售離開烏克蘭的火車票」。
——呂卉. 蘇聯1932—1933年「大饑荒」始末新探[J]. 北方論叢,2009,4.79~80

而饑荒爆發的根源是什麼?!

1931 年,烏克蘭農業歉收,糧食總產量只有1760萬噸,仍需向蘇聯政府上交700萬噸糧食,為此 不得不動用農民的儲備糧。1932年,烏克蘭農業再次歉收,總產量只有1280萬噸,但是蘇聯政府下達的征糧指標仍維持在770萬噸的高位。雖然後來征糧指標 減少為660萬噸,但仍然大大超過了農民的承受能力。
——顧志紅. 非常鄰國——烏克蘭和俄羅斯[M].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94

從而導致的情況呢?

統計資料顯示,1932年冬季至下一個收穫季節,一個5口之家的農戶只存有80公斤糧食。也就是說,每人每月只有1.7公斤糧食。
——顧志紅. 非常鄰國——烏克蘭和俄羅斯[M].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95

唔……
資料都擺出來了,各位應該能看出來了吧?


歷 史 , 的 確 是 個 考 驗 人 類 良 知 的 學 科 。


懶得打字,直接拍照說明問題吧。


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至少有800~1000萬美國人餓死
出處:1930年美國大饑荒至少餓死800萬人
以下美國人口數據是從美國人口統計局和勞工部隊網頁查得。
1900年7621萬
1910年9222萬
1920年1億602萬
1930年1億2320萬
1940年1億3216萬
1950年1億5132萬
1960年1億7932萬
美國自立國起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應該很有經驗和準確。我們做以下統計和比較
就可以得知美國人口在各年份增長的情況:
1900~1910年,增加1601萬人;
1910~1920年,增加1380萬人;
1920~1930年,增加1700萬人;
1930~1940年,增加 896萬人;
1940~1950年,增加1916萬人;
1950~1960年,增加2800萬人。
我們可以看出,在從1900年~1960年期間,美國平均以1700萬人(每十年)的速度增長,但在1930年~1940年出現了異常情況,人口僅增長 了不到900萬人,比正常情況減少800多萬人。而1930年~1933年美國暴發嚴重的經濟危機,發生了遍及全美國的大饑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導致大量 人口非正常死亡。
最保守的估計,至少有800~1000萬人以上被餓死。

都是一個套路。
都是一個套路。
都是一個套路。
都是一個套路。
都是一個套路。
都是一個套路。
都是一個套路。
都是一個套路。
都是一個套路。
都是一個套路。
都是一個套路。
都是一個套路。

這句話我加黑了還不算,我再給你重複幾遍,再重複幾遍!
我就不信了,在知乎老爺們不僅語文水平不夠,而且視力也低於水平線嗎?

更新,分享一下另外一個問題中有些人給我的回復:

1953年到1977年一共24年中國大陸人口從6億增加到9.4億,增長56%。
亞洲1950年13.98億,1975年24億。25年增長72%。
1950年中國大陸人口佔世界比例為21.5%,2010年為19.4%,二戰以後全世界人口都是暴增,反而中國大陸的暴增幅度沒其它國家大。

你這數據想要證明什麼呢?對此我只能看一下希望國了:

1950年美國人口為1.5億人,佔世界人口比例為6%
2000年美國人口為2.8億人,佔世界人口比例為4.6%
二戰以後全世界人口都是暴增,反而美國的暴增幅度沒其它國家大。

照這樣算,中國大陸60年來少增長了10%的人口,美國居然少增長了24%的人口!
天啊!某幾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居然如此殘害本國人民,這簡直就是人類8000年文明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

相關回答:
歷史上中國發生饑荒的次數是不是遠遠多於其他國家?如果是,為什麼? - 砍掉重練的回答 - 知乎


「人們拿著食物歡迎我們的士兵,他們一定要看著我們的人把食物吃完了才走」。
——古德里安回憶錄《閃擊英雄》
俄糞們的洗地也不能阻止烏克蘭人全民當德奸。
但是,古德里安的下一句話就是:黨衛軍來了之後就開始作威作福了……


把髒水全潑給「人禍」不好吧?一些喜歡自嗨的人真是沒完了。

由於最初提出1932—1933年饑荒問題的是流亡北美的烏克蘭僑民,故西方學界對這個問題的早期研究也主要圍繞饑荒在烏克蘭、尤其是烏克蘭農村發生的情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這個問題的宏觀研究視野。多年來,從對饑荒的規模、範圍以及因饑荒而死亡的人數的研究情況看,烏克蘭上層社會和一些學者不遺餘力地強調烏克蘭遭災範圍之大,死亡人數之多,以此證明那一場饑荒就是針對烏克蘭人而來的。實際情況是,1932—1933年饑荒中烏克蘭確實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但饑荒不僅僅是烏克蘭人的災難,俄羅斯、哈薩克、北高加索等地方也遭受了很大損失,饑荒幾乎遍及蘇聯所有產糧區。因此,在當時的蘇聯,饑荒的發生只是在產糧區和非產糧區,在城市工人與農村居民之間有區別,卻「沒有民族界限,也沒有政治學說之分」(註:Алексей Бабурин.Голод в Украине 1932-1933гг.кто виноват?載於HTTP://WWW.KOMUNIST.COM.UA/ARTICLE/ 18/635.HTM.)。烏克蘭歷來是俄國主要產糧地區,農業人口多,損失相對也就大一些,但「烏克蘭共和國遭災特別重不是因為那裡生活著烏克蘭人,而只是因為,那裡是蘇聯的主要產糧地區。」(註:Андрей Марчуков.Голод 1932-1933 гг. или "геноцид украинцев"?載於http://addpost.ru/2006/11/30/andrej-marchukov- golod-1932-1933-gg-ili-genocid.html.)因此,為蠱惑民眾,煽起對斯大林和社會主義蘇聯的仇恨,誇大烏克蘭因饑荒而死亡的人數和規模,甚至把饑荒說成只是在烏克蘭發生,就是為了滅絕烏克蘭人,這種態度明顯帶有意識形態以及烏克蘭民族主義色彩,也影響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歷史真相的了解。
……
從歷史上看,十月革命前的沙皇俄國對於西方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而言,一直處於農業國地位。農業生產率低下,「靠天吃飯」基本上是俄國農業的寫照。根據當今俄羅斯學者的統計,沙皇時代,每隔十年左右,在俄羅斯農村就要出現一次饑荒。(註:見В.Д.Пихорович. О причинах и последствиях голода 1932-33 гг. на Украине.載於http://marx-journal.communist.ru /no24/Pihorovich.html.)十月革命後,蘇維埃國家的農業生產有了一定的發展,尤其是新經濟政策時期,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糧食產量有了很大提高,1930年蘇聯的糧食總產量比十年前的1921年提高了三倍多。不過,對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而言,當時的蘇聯農業生產還比較落後,並且在1931、1932兩年糧食產量有較大下降(見下圖),發生旱災是糧食產量下降的原因之一。由於蘇聯地域廣大,各地發生旱災的程度也不一樣。2003年烏克蘭共產黨領導人彼得·西蒙寧科在國會發言稱,1932—1933年烏克蘭饑荒的首要原因是乾旱。(註:參見Кульчицкий. … о голоде в Украине 1932-1933 годов. 載於"День", 20 октября 2005 .)還有學者用數字證實,1932—1933年,在烏克蘭旱災導致的糧食歉收比1931年嚴重得多,1932年烏克蘭穀物收穫量僅是1930年的35.8 % 強。也就是說,1932—1933年烏克蘭發生饑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天災。(註:參見АлексейБабурин. Голод в Укране 1932-1933гг.Кто виноват?載於HTTP://WWW.KOMUNIST.COM.UA /ARTICLE/18/635.HTM.)因此,無論是出於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因素,糧食歉收在這兩年是確實存在的。
  圖示 蘇聯主要糧食作物總產量(注: 這裡的糧食作物包括小麥、黑麥、大麥、燕麥、玉米、馬鈴薯、甜菜幾類。) (百萬噸)【看圖的話請自己查標題↓】
  資料來源:根據〔英〕B. R. 米切爾編:《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歐洲卷 1750—1993》,賀力平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312頁整理。
………
三 、理性客觀地對待歷史事實:斯大林有沒有製造饑荒
  作為當時社會主義蘇聯的領袖,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方針的制定者,斯大林對饑荒的發生負有很大責任。如國家計劃制訂過程中的失誤,社會主義工業化中的冒進,集體化運動中操之過急,懲治富農,過度的糧食儲備計劃,饑荒發生後對饑民外出的限制等等。不過,這裡需要明確兩個問題:斯大林和蘇聯政府為什麼要制定工業化和集體化政策?斯大林有沒有謀劃並製造饑荒,以達到「種族滅絕」烏克蘭人或者其它少數民族的目的?
  首先,就目的和效果來看,斯大林以及蘇聯政府的一些決策是由蘇維埃國家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所決定的。
  蘇聯是在資本主義國家包圍中,在面臨世界戰爭的情況下加緊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這就決定了國家要把有限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到工業建設中來。工業化建設要求有現代化的機器設備,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人才,而這一切僅僅依靠國內力量很難實現。正如斯大林所言:「俄國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國家,如果它不用自己的原料換取西方的機器設備,那就很難依靠本身的力量組織運輸業,發展工業並使城鄉工業電氣化。」(註:《斯大林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87頁。)蘇聯政府面臨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用現代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來改造國民經濟的一切部門,這就必須引進外國設備。當時適逢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轉嫁和擺脫危機,加強了關稅保護,實行關稅壁壘,竭力限制進口。特別是這些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實行劃撥清算,使國際結算關係急劇惡化,給蘇聯的對外支付能力帶來很大困難。為克服困難,保證大批機器設備的進口,蘇聯政府只得千方百計地組織糧食、石油、貴金屬和木材等產品出口。1929—1932年間,蘇聯的糧食出口達到非常大的規模,1928年蘇聯出口糧食480萬噸,1931年上升為520萬噸,獲得外匯收入44,450萬盧布。(註:參見楊家榮、張森、劉國平、王永嘉、李允華:《蘇聯怎樣利用西方經濟危機》,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4年,第58頁。)為了保證糧食產量和出口量,蘇聯政府加速集體化,加緊收購糧食。在地方,為完成糧食收購任務,當局不惜採用行政和暴力手段,把農民手裡所有的糧食全部收走,從而導致了饑荒。
  為保證工業化的進行而實行的集體化運動,在地方上出現了粗暴過火行為。正是這些粗暴行為招致農民的不滿與反抗,導致農民與政府的對抗。因此,在很多西方學者以及政論家的論述中,集體化政策便成為饑荒出現的直接導因。對此,二戰後一位美國社會學家比較客觀地總結道:「只要稍微具有歷史眼光就很容易看出,假如蘇聯事先沒有緊張地實行工業化,假如它的大批農莊沒有機械化,這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多半會滅亡。」(註:賴特·米爾斯:《馬克思主義者》,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年,第153頁。)而斯大林主義的批判者,哲學家、歷史學家亞歷山大·季諾維也夫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句話更直截了當:「沒有它(指集體化),我們的國家就可能瓦解。」(註:[美]羅伯特·康奎斯特主編:《最後的帝國——民族問題與蘇聯的前途》,劉靖北、劉振前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301頁。關於蘇聯實行農業集體化的必要性,曹英偉等著文「斯大林農業集體化是蘇聯歷史的必要選擇」中,對蘇聯農業集體化的歷史背景、特點,以及實行集體化的必要性做了比較詳細的闡述。認為集體化是保證工業化,最根本的是保證蘇聯的存在,故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必要選擇。見曹英偉,李萍:「斯大林農業集體化是蘇聯歷史的必要選擇」,載於《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2期。)事實上,斯大林當時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後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們應當在十年內跑完這一距離。或者我們做到這一點,或者我們被敵人打倒。」(註:《斯大林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38頁。)只不過,斯大林最初的預期是,利用資本主義危機之際,加緊出口糧食,換回機器設備,加速實現工業化。這種做法適逢蘇聯農業遇到乾旱,糧食減產,還有富農分子與蘇維埃政權作對,在此情況下,農村加速集體化運動,把農民所有的糧食都收繳上來,從而在農業地區造成了饑荒。但就全部過程來看,「這場突如其來的饑荒根本不是領導人事先能夠設計好的,農村中的『冒進』也不是斯大林等一手製造的」。(註:參見Александр Шубин.《10 мифов советской страны》,Москва「ЯУЗА」「ЭКСМО」,2007.с.191-194.)換言之,在帝國主義包圍和戰爭威脅之下,蘇維埃政權必須選擇加速工業化,農業集體化也就不可避免,饑荒便成為在國家不完全具備條件時加速工業化與實行集體化的必然結果。
  其次,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證明斯大林製造饑荒,實行種族滅絕。
  不可否認,對於因國家政策、尤其是集體化政策失當導致的饑荒,斯大林確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也有學者對這一說法提出異議。《大元帥斯大林》的作者卡爾波夫認為,在集體化計劃之初,斯大林並沒有想要採取粗暴的方式對待農民,他還曾在一些文章中批評地方的過激行為。那麼,是誰造成集體化運動出現了偏差?卡爾波夫指出,是斯大林的反對派托洛茨基分子,因為「反對派分子散布謠言,編造了種種駭人聽聞的胡說。說集體農莊中的一切都是公共的,連妻子也要憑證或憑卡臨時享用;集體農莊莊員睡覺要合蓋一條被子;連家禽和小牲口也實行集體化等等。這一切使人反感,使人不願意加入集體農莊,而這正是反對派分子想要達到的目的」。正因為托洛茨基分子在行動中採取了超革命的過火行為,製造不信任情緒,導致了集體化運動中的混亂。卡爾波夫還總結道:「今天人們習慣於把集體化時期的一切過火行為和高壓手段都說成是斯大林搞的,但是文件和事實並沒有證明這一點」。(註:[俄]弗拉基米爾·卡爾波夫:《大元帥斯大林》,何宏江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第87頁。)近年來,隨著各種檔案材料的公布,越來越多的俄羅斯學者拋開個人感情的好惡,根據歷史事實對斯大林在饑荒中的責任作出評價。有學者用實例說明,斯大林和蘇聯政府不僅沒有專門組織殺害烏克蘭人,饑荒發生後,還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減少饑荒損失。(註:如,特卡欽科在文章中指出,蘇聯政府在饑荒發生後,採取了種種措施來減少饑荒的危害,拯救民眾。參見Г.С.ткаченко.Миф о голодоморе изобретение манипуляторов сознанием 載於http://www.km.ru/magazin/view.asp?id= 4540BABB20FE466ABA5B71470340C062. 25.декабрь.2006.)也有研究者承認斯大林對饑荒的發生負有責任,但否定斯大林有意殺害農民,並強調他本人對斯大林「一點都不喜歡,也根本沒想捍衛他」。(註:見Елена Лория."Люди у нас такие голодные, что даже едят дохлую конину"——"Известия" публикуют документы из архивов ФСБ о жертвах голодомора 1930-х годов в СССР. 載於Известия.24 ноября 2006.)
  「斯大林謀劃並製造了饑荒」——在西方或者烏克蘭的一些學者、政治家中,這幾乎已經成為定論。但是,直到目前,也沒有人能為這個論斷舉出確鑿根據。於是,有烏克蘭學者提出:「克里姆林宮的可怕罪惡要執行是需要有指令的,這些指令就保存在檔案中。但斯大林不可能給任何人留下證據,來證明他為什麼採取饑荒恐怖。」(註:這是烏克蘭學者庫里奇茨基的說法,參見Станислав Кульчицкий. … о голоде в Украине 1932-1933 годов. 載於"День", 20 октября 2005 .)顯然,這僅僅是一個判斷。對於這種判斷的可信度,可以借用一位學者的話來評價:「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存在那種可以肯定把烏克蘭人作為一個種族,用饑荒來消滅烏克蘭人的預謀和計劃的文件,因此,作出這種推斷(指種族滅絕烏克蘭人)的過程,包含了推測、假說和暗示。」(註:Андрей Марчуков.Голод 1932-1933 гг. или "геноцид украинцев"?載於http://addpost.ru/2006/11/30/andrej- marchukov-golod-1932-1933-gg-ili-genocid.html.)因此,要為斯大林定下「種族滅絕」的罪名,從眼下看,缺乏足夠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
  綜上所述,我們至少可以得出三方面結論:第一,蘇聯在1932—1933年間確實發生過大規模饑荒,「人禍」是饑荒出現的主要原因,無論從國家政策角度還是在地方政府具體實施的角度看,饑荒的發生都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留下的深刻歷史教訓;第二,在分析饑荒出現的原因時,對於斯大林時期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失誤甚至錯誤,要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來分析,並且,不應該將失誤與過錯歸咎於斯大林一人;第三,至少到目前為止,無論在俄羅斯還是在烏克蘭,並沒有證據證明斯大林製造饑荒,以達到種族滅絕烏克蘭人或別的民族的目的。
  英國自由主義新聞記者斯科特曾說過一句話:「事實是神聖的,解釋是自由的。」(註:[英]E.H.卡爾:《歷史是什麼》,陳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91頁。)對於斯大林在蘇聯1932—1933年饑荒中的責任問題,從上個世紀中期至今,西方學界與烏克蘭學界、政界,還有俄羅斯學界有各種不同的說法,說法的多樣確實體現了「解釋的自由」。不過,尊重歷史事實應該是歷史學家的職責和本分。用「神聖的事實」來說話,才能真正具有說服力。斯大林謀殺烏克蘭人沒有證據,但蘇聯實現了工業化,成為世界強國卻是無可置疑的事實。正因此,在經歷了從戈爾巴喬夫執政後期以及蘇聯解體後一段時間內對斯大林的批判和否定後,在俄羅斯出現了重新評價斯大林的社會思潮。(註:有關俄國重評斯大林的思潮,可參見吳恩遠文「俄羅斯重新評價斯大林」,載於《歷史研究》2003年第5期;「俄羅斯重評斯大林」及「俄羅斯重評斯大林續」,載於《馬克思主義研究》2003年第6期、2004年第1期;「再談俄羅斯反思歷史、重評斯大林思潮」,載於《世界歷史》2006年第2期;武卉昕:「試析俄羅斯對斯大林主義的重新評價」,載於《西伯利亞研究》2006年第10月等等。)當今的俄羅斯人懷念斯大林,懷念斯大林時代,把斯大林視為大國領袖,維護國家權益的象徵。近一兩年來,經俄羅斯教育部審定的俄羅斯新版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提出,斯大林的做法是合理的,因為他是一位面臨戰爭的大國領袖。(註:參見文章「俄教科書重新評價斯大林,曾作出『正確歷史選擇』」以及「俄羅斯人懷念斯大林時代」,載於《環球時報》2008年8月26日,9月1日。)這種觀點既反映了當今俄羅斯需要強國領袖這一社會思潮,同時也體現出俄羅斯史學思想走向理性。而理性地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把他們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在評價歷史人物時用事實說話,而不是掩蓋歷史,歪曲歷史事實,才是對待自己國家歷史的科學態度。
  (本文發表於《俄羅斯研究》2008年第6期)
——《斯大林製造了1932年的烏克蘭大饑荒嗎?》


烏克蘭饑荒告訴了我們,產權遭到侵蝕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蘇聯搞成饑荒,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集體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破壞。主要在這幾個方面:集體化帶來的效率損失,畜力的大幅度損失,連續耕作導致的土壤肥力降低,當然了,說斯大林要搞種族滅絕也不能說完全是空穴來風

一開始呢斯大林搞集體化,要社會化所有牲畜,這就導致了農民大規模宰殺馬匹的行為-此時由於沒有補償,如果馬匹被社會化,其價值對農民就是0,所以為此農民會傾向於殺馬吃肉,這樣至少多少還能變現。這屬於一個很典型的tragedy of common的例子。其結果是集體化後馬匹迅速減少幾百萬。。。減少馬匹帶來的效率損失導致農業生產降低,為此農民在口糧以外沒有足夠的食物去餵養馬匹,結果。。。惡性循環,1928年全國馬匹數量為3400萬頭,1933年只有1660萬頭。。。
此外沒有馬匹耕作,導致無法犁田,結果雜草饑荒的那年瘋長地特別厲害。
還有一個原因是蘇聯政府一直施壓要求農民增加播種面積,結果無法休耕,土地肥力嚴重下降。。。


按照維基百科的說法,它是人為的。在烏克蘭,這次饑荒有時被認為是故意製造的、針對烏克蘭民族的種族滅絕行動。不僅當時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應該承擔責任,而且也有不良的氣候原因。

目前,已經有包括匈牙利、立陶宛、拉脫維亞、法國、秘魯和西班牙等一些國家的議會通過決議,承認 1932--1933年烏的大饑荒是對烏人民的「種族滅絕」或「種族滅絕行為」,但是國際組織或會議沒做出這種決議,如2007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3個國家通過《紀念烏克蘭大饑荒死難者》的決議,未承認大饑荒是對烏人民的種族滅絕。

造成這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全盤集體化嚴重摧殘了農民的生產力

 當年斯大林正式提出了農村集體化方針。當年底,蘇聯發生了嚴重的糧食危機, 很多地方不能完成糧食收購計劃。後來,斯大林到西伯利亞地區巡視。發現沒有完成指標,譴責並且嚴懲。全盤集體化在全國迅速展開。指標高,期限短,又攀比、威脅。集體化初期對生產力的嚴重破壞,降低了國家、集體和個人對饑荒的抵禦能力,這是造成饑荒的深層原因。
第二,強制性的、近乎掠奪式的糧食徵購,導致農村糧食匾乏。

征糧過程中,違法亂紀、暴力成為司空見慣的事。對農民的橫徵暴斂,是造成1932—1933年饑荒的直接原因。
第三,蘇聯最高領導當局對農民的疾苦無動於衷,漠然置之。

斯大林對各地發生饑荒的消息置若周聞,並拒絕在政治局會議上討論饑荒問題,對向他報告實情的官員嚴加斥責。烏克蘭共產黨中央書記傑列霍夫向斯大林彙報了哈爾科夫因歉收造成的極端困難,請示中央給以援助,但斯大林卻嚴厲批評。此外,乾旱使蘇聯糧食歉收。蘇聯耕地雖居世界之首,但農業生產條件比較嚴酷。在此大背景下,作為蘇聯「糧倉」的烏克蘭,那時的烏克蘭還沒獨立。自然是重點征糧地區。當局還將不能完成徵購任務的村鎮列人「黑名單」,禁止飢謹地區的農民外出謀生,這一切都加劇了烏克蘭地區的饑荒。

現在兩國為此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烏克蘭政治家和學者認為1932年-1933年大饑荒是蘇聯對烏克蘭的種族清洗和種族滅絕。但是親俄羅斯的政客以及俄羅斯政府反對這樣的叫法。

我覺得現在的俄羅斯有逃避歷史責任的傾向,這是對烏克蘭人民沒有絲毫認錯的傾向。俄羅斯有種個人崇拜的傾向,對於斯大林還是存在著個人崇拜,不肯認清斯大林的問題,不肯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為了維護所謂的「尊嚴」。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8C%E5%85%8B%E5%85%B0%E5%A4%A7%E9%A5%A5%E8%8D%92


蘇聯不光製造了大饑荒,蘇聯還把烏克蘭變成了工業化國家,完成了農業機械化,成為蘇聯最富裕的共和國。還把烏克蘭人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以及一大群烏克蘭人送上蘇聯領導崗位。現在烏克蘭離開了蘇聯,也就是個窮困的一般國家罷了。蘇聯工業遺產也塊完蛋了,歷史要公平看待

饑荒和烏克蘭的工業化有相關性,烏克蘭農民餓死了,糧食拿去出口換了一個鋼鐵廠,然後把一個鋼鐵廠的鋼鐵建了第二個鋼鐵廠,然後依次增加到了幾十個鋼鐵廠,然後就工業化了


轉帖 辟個謠,關於烏克蘭大饑荒

【圖片】【圖片】說明:Возраст之下的數字對應年齡,Мужчин為男性,Женщины為女性,абс.絕對數,в %比重
表格來源:【圖片】我們可以看到最後那一行Итого 256,7 100 183,6 100。也就是說男256.7 ,歸總為100%,女183.6,歸總為100%。那麼1932年烏克蘭的農業人口絕對減少為440.3萬
1932年,1933年,1934年烏克蘭城市+農村的人口變動,月度出生數和死亡數,1935年7月前【圖片】город代表城市人口,село代表農村人口、表格中的羅馬數字代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пол.1代表上半年,пол.2代表下半年,за год為年終數。население в тысячах——人口總數(所有人口總數這一欄的數字後都要加3個零,但1932年的城市總人口應為7046.8,即704萬6千8百人,表中未打小數點),Раждаемость——出生數,Смерность——死亡數。
表格來源:【圖片】由於32-33年烏克蘭人口變動是向上,故不計算,只簡略的計算下,34年相比33年,烏克蘭人口向下變動(注意,這裡只是變動數據,還不是死亡數據)了多少:城市人口7807.1(34年下半年最高值)-4749.1(34年終的數值)=3058(305萬8千),農村人口24742.7(33年底的最高值)-19913.6(34年終的數值)=4829.1(482萬9千1百人),那麼城市+農村的人口向下變動就是3058+4829.1=7887.1(788萬7千1百人)
結論:我想啊,他們那些個烏克蘭餓死700-1000萬的說法就是從這裡來的,但是我們也清楚的看到,原始數據裡面沒有任何標註說,這788萬7千1百人是全部餓死!烏克蘭城市和農村人口中的死亡數是單獨按月度列在後面的,即死亡數(Смерность)那裡面的。也就是說這788萬7千1百人的向下變動包含有多重原因,比如遷徙,移居,躲避災荒等等
按表格里的死亡數統計計算1932,33,34的死亡總數,經過相加為3066332 (306萬6千322人,包括各種死亡原因!)
原作者:Кондрашин, Виктор Викторович ---1961年生,俄羅斯歷史學家,教授,博士。奔薩別林斯基國立教育大學俄羅斯歷史-教學教研室主任。當今俄羅斯研究俄羅斯20世紀農民問題和1932-1933年農業問題的最權威人士,從事於這項研究已20以上。現作為權威的歷史學鑒定人,正在主導並參加俄羅斯聯邦總統直轄的2009-2012反損害俄羅斯利益——反偽造歷史企圖委員會的活動。(существовавшая в 2009-2012 годах Комиссия по противодействию попыткам фальсификации истории в ущерб интересам России при Президент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另貼一張烏克蘭各個歷史時期人口變化圖片


如果你相信這個時期烏克蘭餓死了700多萬人,你也應該相信美國在這個時期對自己進行了種族滅絕餓死了700萬人口。因為計算方法一樣。

腦子是好的,希望每個人都有。


推薦一本小說,反映了烏克蘭七百萬人與斯大林的革命友誼。
《烏克蘭拖拉機簡史》


集體化造成的饑荒,和30年後如出一轍


蘇聯第二個五年計劃為1933年到1937年,期間1931年到1935年從烏克蘭蔓延全蘇聯發生饑荒。
中國第二個五年計劃為1958年到1962年,期間1959年到1962年從河南蔓延到全中國發生饑荒。
朝鮮在朝鮮戰爭後,恢復國民經濟三年計劃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年至1962年間遭遇嚴重的糧食危機,曾向蘇聯和中國緊急求援大量糧食。
南斯拉夫在二戰後,第一個五年計劃為1947年至1951年,期間1950年南斯拉夫從塞爾維亞共和國開始爆發饑荒蔓延到全部加盟共和國,導致其後南斯拉夫中央中止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制定實施,向義大利要來大量糧食援助,度過饑荒。


經歷過大饑荒後的蘇聯解放東歐後,相繼在蘇聯扶持下建立起來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蘇聯經濟顧問建議下都並未在後來的五年計劃里像蘇聯當年第二個五年計劃一樣十分激進的推行城市化和工業化,波蘭,匈牙利等國一直保留著大量農村,農業集體化推進也相當緩慢。

以中國為例

1958年中國第一產業從1957年81%就業比例銳減到58%,第二產業則從9%銳增到27%的比例。第一產業58%的就業比例直到後來1992年才達到,第二產業27%的就業比例則更是2007年才達到此比例,同時1958年31萬家登記在冊工業企業單位數量則是1977年的數據才超過,可見第二次五年計劃中工農業比例畸形到何種地步。

中國的大躍進,蘇聯的消滅富農,甚至南斯拉夫和朝鮮所鼓吹的外部敵意封鎖,都只是斯大林模式下激進工業化城市化導致的畸形經濟的表面現象。效率低下的農業生產在集體組織化生產潛力被榨乾再也無法擔負城市人口和工業人口的高速發展後,饑荒是無法避免的結果。


正好在一個公司,烏克蘭的和俄羅斯的同事都有,然後烏克蘭說俄羅斯故意餓死烏克蘭人。
然而俄羅斯的說那是斯大林等喬治亞人搞得,不礙俄羅斯啥事。

這個觀點可以作為參照。


以前烏克蘭相當於蘇聯的廣東,現在烏克蘭相當於歐洲的朝鮮


就是一個民族矛盾問題。
蘇聯時代搞出來一個蘇聯民族的概念,但是烏克蘭的民族意識根本就沒有消亡。民族仇恨沒有化解。以至於後來並不是為了針對烏克蘭民族的種種措施,烏克蘭人可管不了那麼多,一律把賬記到民族仇民族恨上面。
就相當於你打自己家孩子沒事,打別人家孩子能行么。
所以上升到民族問題就無解了。
你看當時說什麼蘇聯其他地方也饑荒啊,也死了人啊,那你想想為什麼那些地方不出來指責?如果讓他們選,是寧可不是一個民族的吧,還有理由出來鬧。就像如果親爹媽打自己孩子,別人管不了,這個被毒打的孩子無處訴苦。

關於烏克蘭,我看過一部西方小說---福賽思寫的《魔鬼的抉擇》,裡面出場的第一個小角色就是烏克蘭復國主義者,他喃喃自語「烏克蘭永不滅亡」死去。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烏克蘭還有獨立的一天。
然後人家就肯定要翻舊賬,算總賬,歷史就是這樣。
所以我們也有吸取教訓啊,不要以為今後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大概就是六零年我的家鄉發生的災難,參考那個就好了。


民主國家,新聞媒體是叮蛋縫的蒼蠅,餓死人這種事會被無數個媒體天天361度報導。

極權國家,媒體是黨的喉舌,是政治的工具,是宣傳的武器。

只要公民是國家的主人,誰也搞不出饑荒。


因為烏克蘭對集體化的抵抗,蘇共決定製造饑荒。


推薦閱讀:

三國時潁川的荀氏家族為什麼出了那麼多牛人?
東夷族是不是中華正統?
為什麼趙匡胤出生的時候會「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
電影《綉春刀》講述的是哪一段時期的歷史?
為什麼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菩提祖師不來救他?

TAG:歷史 | 烏克蘭 | 蘇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