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畫家們,都是怎麼生活的?


好問題一枚!

作為研究西方美術史的,

小玉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幾百年前西方畫家們生活和藝術創作的一些小常識吧。

1.畫家們怎麼學畫?

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

是沒有那種統一教授藝術課程的學校的,

所以畫家們都是從小就開始學畫,

然後學到差不多的時候會去著名藝術家的畫室學畫,

有點類似於我們的私塾+學徒,

而且也是從特別基礎的比如顏料研磨等等啊這些活干起,

也就是給大畫家打打下手順便被調教一下畫畫。

17世紀以後,

一些專門教授繪畫的學校開始慢慢出現了,

會給上課的這些准藝術家們教授一些理論知識和繪畫技巧等,

這就是我們藝術院校的雛形呀!

2.畫家們除了畫畫,還幹啥?

畫家戈雅的毯繪作品《陽傘》

中世紀的時候,

畫家們除了畫畫其實還會幹很多和色彩有關的其他事情,

這個時候的畫家和手工匠的工作範疇有一些相同的,

比如18世紀宮廷畫家戈雅,

他還曾為皇家聖巴巴拉織造廠繪製第一批葛布蘭花毯圖樣的任務,

這幅《雨傘》就是他「掛毯」系列作品中最美麗、最精緻的一件。

除此之外,

為傢具畫畫裝飾物呀、為儀式活動做些裝飾內容呀,

都是畫家們的兼職。

其實直到我們現在,

藝術家們大多也不是全職畫畫的,

總歸還有一些更商業的活兒去接。

3.畫家們背後有金主嗎?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藝術家究竟以什麼為生?

這好像是個大家對這份職業一個很好奇的地方。

從經濟收入的方式來看,

藝術家大致可以分為職業、官養、私養以及業餘(以其他職業謀生)。

而史上大多數載入史冊的藝術家都是職業藝術家,

這背後與金主的支持密不可分。

在文藝復興時期,

最著名的藝術圈的「天使投資人」便是美第奇家族。

拉斐爾、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波提切利、提香……

如果沒有美第奇家族雄厚的資金支持,

他們也無法源源不斷地創作出大量的優秀作品。

因此,

畫家們需要根據金主的需求來繪製繪畫,

不過也依然可以在題材等限制下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與思想,

也算是戴著鐐銬跳舞吧。


感謝閱讀,喜歡請盡情點贊留言,不喜歡千萬別勉強!


畫家也是人,和正常人一樣他們的私生活有的也挺豐富的,不同性格的畫家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

當然畫家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兢兢業業的繪畫創作上,他們也會有先下閑暇的時間的,比如畫畫畫累了,外出放鬆一下找一下不一樣的創作靈感,可能他們有些人會去鬧市逛逛,體驗一下人們日常生活,發現不一樣的生活世界。有的畫家可能還會在路邊擺個地攤專門為有需求的人畫人物肖像,體驗不同人帶來的不一樣的體驗手法,還可以賺一些外塊維持生活。當然還有的畫家可能會出去旅遊,一路沿途繪畫,在外風餐露宿也是挺幸苦的,不過他們大部分人都喜歡這樣的生活,無拘無束,自由放縱。另外還有的畫家可能會有一些令人費解的私生活,毫無規律的生活導致性格不同與大眾,甚至容易讓人誤解思想問題,至於其他各種性格各種私生活愛好的就太多了,有的會自己開個畫室,或者從事其他 的副業的都有很多,種花種草的,做設計的,搞建築的,搞文物研究的........太多,總之和正常人差不多只是性格產生差異。


畫家們指的是廣義,一群人,那說到人每個人的生活,命運都是不一樣的,更何況處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畫家們呢。

就拿現在熱度十足的梵高來說,文森特的父親提奧多洛斯·梵·高(Theodorus van Gogh,1822.2.2—1885.3.26)1849年就在津德爾特佈道,他是一位新教牧師。1851年5月21日他與文森特的母親安娜·科尼莉亞(1819—1907)剛認識便閃電訂婚,安娜生於海牙,她的父親在海牙被譽為「國王的裝幀師」,因為他被選中裝訂第一部荷蘭憲法。安娜的妹妹,嫁給文森特·梵高的叔叔。

文森特稱:「家庭就是一群興趣相左的人的致命組合,各個貌合相離。只有當其中的兩個或多個需要聯合起來妨礙別人時,他們才會暫時抱作一團。」文森特·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還有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 在文森特一生中,他只與弟弟提奧和三妹威廉明娜保持了親密的關係,而提奧也是文森特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2] 弟弟:提奧Theodorus van Gogh(Theo,1857.5.1—1891.1.25);妹妹:威廉明娜Willemina Jacoba vanGogh(1862—1941);在弟弟眼裡「哥哥簡直不是普通人」「我對他的崇拜難以想像」,弟弟是哥哥一輩子最大的支柱,而哥哥是弟弟一輩子最大的啟蒙師。

而他的一生中有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而他的水彩畫十分出眾和油畫不分上下 。他個人獨愛肖像畫,一生中畫過35幅自畫像,11幅向日葵,4幅覆蓋在以前的練習畫上,7幅在習作的背面,7幅在紙板上畫的。而同於梵高一樣被稱為繪畫天才的畢加索來說,他是少數能在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之一。在20世紀的現代藝術家當中,畢加索或許是最具有市場營銷天賦的行家。畢加索在市場方面所動的腦筋,遠不比在藝術方面。

畢加索要出售畫作前,他都會召集大批畫商朋友來,聽他講述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意圖、動機。他其實是為作品蓄勢,可見,一幅作品要想賣得好,首先不僅要畫得好,可如果僅僅只是一幅畫,恐怕沒人願意為它付出高價。人們更感興趣的是隱藏在畫作背後的故事,有了這個故事,畫就值錢了,也就等同於現如今的「品牌故事」。還有一種就是宮廷畫家,不是那麼富裕也不是那麼窮困潦倒

比如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在菲力浦四世登上西班牙王位時,這位愛好藝術的國王使青年畫家決定到首都馬德里試一試自己的才能和運氣。他在給國王的自薦書中寫道:讓國王看看並且賞識一下真正的藝術家吧!

國王接受了這位自信的年輕人,並立即讓他為自己畫肖像。國王對委拉斯開茲畫的肖像十分滿意,竟下令把自己的其他畫像全部從牆上取下來,從此以後只允許委拉斯開茲為自己畫像,國王把他請進王宮,把畫家的地位提高到與宮廷小丑同等的級別。

當時,國王十九歲,委拉斯凱茲二十五歲,兩人結成親密的友誼,據說國王經常在委拉斯開茲的畫室里消磨時光,為了避人耳目,國王從深宮修了一條地道直通畫家工作室去玩耍;委拉凱茲也高興為國王畫肖像,國王的肖像在他一生中占很大數量,留傳下來的就有二十九幅,《狩獵的菲利浦四世》等都是特別有名的。

除了西班牙宮廷畫家,還有出名的哈布施堡家族的宮廷畫家也特別出名,大家想要了解更多,可以關注我

然而在中國,就拿近代的齊白石來說,齊白石在藝術上的成功,告訴我們:真理是樸素的,藝術的真諦是平凡而簡樸的,後現代主義者們把問題複雜化,不是別有用心就是另有難言之隱。只要根植於人民、根植於健康人性基礎上執著的審美理想和信念,有不斷遵循藝術規律實踐的堅強意志,這是齊白石用自身作為榜樣,留給我們21世紀中國藝術家最珍貴的啟示。14歲作木匠,25歲兼職賣畫,32歲開始學刻印,40歲時開始周遊全國,53歲拋家舍業遷居北京,人生地不熟,操著一口湖南口音獨闖京城。在北京,木匠成巨匠,83歲還生了孩子,85歲鬧著續弦,92歲仍喜歡看年輕漂亮美眉,93歲臨終那年吵著要與22歲小美眉結婚。這樣不著急的人生過得有多高級呀。所以說畫家的生活過得怎麼樣,是富裕還是貧窮都是看畫家的人生,每個人的都不一樣,就如歌仔說唱的『我們不一樣』,但是一樣的是他們對繪畫,對藝術的造詣和成就與看似平凡又離奇的精彩人生。


這個問題有意思,做這行的人也分圈子,現在也一樣,學院的人,以及是名學院還是一般的,也不一樣。在計劃經濟時,畢業就分配了,一般有報社雜誌出版社當美編,企業進設計室,學校當美術老師等,國家幹部吃皇糧。還有電影院畫招貼,每個電影院都有,商業單位美術組等等部隊也有,有宣傳就少不了畫畫的,鄉下就.是應活,畫炕圍子等,剪紙一般到集上賣。還有很多,但地位低,不是鐵飯碗。解放前可以自已開學校,有膽就干,還有做行活的,小人書中這類多,再往前歷朝歷代都是找活攬活應活,高手很忙很貴,一般的就便宜,最穩定的當屬雕版印畫,家家戶戶年節都要用。清代據文字記年售過億張,很興旺,是消費品,其實這是土壤。文人畫宮廷畫就不同了,但也是受僱和自已賣畫,和現在一樣也有操作的。引進洋人畫就不同了,人家漂亮呀,像呀,真的一樣呀,洋呀,佔據主導,總的來說這碗飯要吃得好有肉,首先得技術好過硬,畫什麼是什麼,在此基礎上再說風格,現在不少人技術不過硬,怪別人不懂藝術,碗里肉就少。也別說怎麼生活,技術好就吃肉,技術差就喝粥,有一頓沒一頓應該的。因此下死勁,別聽見人忽悠,手頭活好,之後什麼這派那派最好學了。內容太多,揀有用的說,學子們要把勁使對地兒。這方面的內容又很多,不佔地兒了。


謝謝邀請!過去的畫家明清之前很多都是兼職的,以當官的居多,同時他們水平很高,書畫洋溢著內涵。他們不是以賣畫求生存。反而近現代畫家,真正鑽研藝術的太少了,很多都成了社會家。比如齊白石也是晚年作品才賣上價格的,林風眠到去世也不知道自己作品價格如此之高。不像范曾,流水作業,收入遠遠超過著名科學家。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YouTube 視頻揭開當代藝術的真面目?
有哪些讓人眼前一亮的街頭藝術作品?
《生化奇兵》和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海報上是否有相似元素,這種風格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過原型?
在外國學建築,老師都一般推薦看什麼書?
梵高的作品生前沒人要,死後價值連城,這是什麼原因?

TAG:藝術家 | 藝術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