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吳三桂,李自成單挑多爾袞,誰厲害?


1644年四月,清攝政王多爾袞與明朝寧遠總兵吳三桂,在山海關一帶和李自成農民軍進行了一場戰役。

這在歷史上稱為「山海關之戰」或者「山海關一片石」之戰,也就是說:吳三桂和多爾袞兩人合力打李自成。眾所周知結果是李自成敗了。

現在問題是:李自成和多爾袞一對一單挑,結果會怎樣呢?


(秉燭讀春秋)亮出答案是:如果沒有吳三桂插手,李自成一定會贏。

首先看看李自成和多爾袞的軍隊數量對比。

大順軍出征山海關的兵馬數各書記載相距甚大:《明史》流賊列傳稱率兵二十萬;《吳三桂紀略》記「發兵十萬,號三十萬」;《甲申傳信錄》說十餘萬。《清實錄》中認為李自成軍有「二十餘萬」。折中來看,李自成的軍隊大約十五萬左右吧。

多爾袞所帶的清兵「蒙古人居多焉」。顧誠《南明史》稱清軍大約七、八萬。如此看來,李自成在軍隊數量上佔有絕對的優勢。

退一步說,假如李自成在山海關沒能擋住多爾袞的後金軍,假設多爾袞進了關內,李自成和多爾袞單挑結果又如何呢?

李自成的勢力範圍是今天陝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和北京的大部分地區,對西安、開封、北京等大城市的控制是非常牢固的。

這些平原地方雖然飽經戰亂,但仍然是人口和財富比較集中的地區,上述地區是李自成多年活動的地方,李自成一直是在「本土」做戰。

再來看看大清的勢力範圍。多爾袞的軍隊牢固的控制了山海關以東及以北地區,和東蒙古、朝鮮相互協助,大清入關以後,多爾袞的軍隊屬於「境外作戰」。在地理位置和環境熟悉上,多爾袞的軍隊絕對占不到上風。

拋開軍隊等一切外在的東西,單李自成和多爾袞兩人單挑,多爾袞也不是李自成的對手。

自1629年參加流民起義隊伍,四十歲的李自成已經有十五年戰鬥歷程,受到過各種形式的挫折,積累了從低谷反彈的大喜大悲的經驗。積累了從十幾個人的小隊伍到幾十萬人會戰的全方位戰鬥經驗。在他的控制區域和隊伍中,李自成的威信是無可置疑的。

接下來看看多爾袞的情況吧。

1643年8月,皇太極駕崩,福臨(順治)即位,多爾袞攝政。時年三十一歲的多爾袞戰鬥時間不低於李自成,但多爾袞缺少全局經驗,雖然他確為一名傑出將領。儘管他很快控制了政局,但多爾袞終其一生,始終全力戒備八旗的反對。

綜上所述,無論從地理位置和個人魅力,以及軍隊數量來看,李自成毫不遜色多爾袞。

(我是秉燭讀春秋;歡迎留言、點贊加關注)

.


你知道北京保衛戰之前還有薊門堵截戰嗎?你知道錦州大捷嗎?除了袁崇煥打贏過皇太極還有誰打贏過?九千餘人大敗皇太極兩次,皇太極就繞道三岔河直逼北京,袁崇煥又日夜120公里,趕在之前到達北京,皇太極是南下搶糧食的,自從毛文龍死後。皇太極就沒了糧食來源,所以南下。還有你在說關寧鐵騎是吳三桂組建的,你自己好好看看歷史吧。// @wy流水浮舟: 關寧鐵騎是吳三桂組建的,袁崇煥的部隊就不敢跟清兵野戰,救北京袁崇煥的四千騎兵被殺得一個都不剩。而吳三桂在夾馬山幾千人對清軍幾萬人,還打個平手。從此才有關寧鐵騎,天下無敵的稱號// @平家軍一辣條哥: 當然李自成打不過,李自成東征部隊也就六到十萬之間,多爾袞不過八萬,吳三桂兩萬,說實話,打李自成的基本上是吳三桂,多爾袞看吳三桂和李自成打的差不多了才出去幫忙的,可見袁崇煥組建的關寧鐵騎有多厲害,如果吳三桂和李自成組合打多爾袞,多爾袞必敗。看南明史就知道後來吳三桂桂的還有多少兵力,拼的就剩幾千人了,還是多爾袞給他補到一萬多人。


我覺得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應該明確。這三個人分別代表了什麼力量,吳三桂代表的是明朝,多爾袞代表的是外族入侵的清朝,李自成代表的是與明朝作對的起義軍,從表面上看,這三股力量誰都不容和誰,都是敵對的勢力,若單從個人實力上說,吳三桂的力量是相對弱一些,李自成攻破北京,逼死崇禎皇帝之後,他的矛頭直接指向的是吳三桂,而不是多爾袞,因為在李自成看來,吳三桂代表的是明朝的勢力,只有把吳三桂滅了,才算是真正滅亡了明朝。李自成的這個做法,恰恰被多爾袞抓到了時機,他來了個坐山觀虎鬥,在吳三桂即將戰敗的時候,拉攏吳三桂降清,一起打敗了李自成,可以說,是吳三桂和多爾袞聯手打敗的李自成,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沒有吳三桂,多爾袞直接面對李自成,會怎麼樣?

我個人覺得,李自成雖然兵力較多,但畢竟是農民起義軍,缺乏統一的指揮和政治思想,他們在攻破北京城以後,都想自己自己享樂,缺乏更多的遠見,所以,此時李成的軍隊雖然人數較多,但戰鬥力已經不行。而此時的多爾袞士氣正盛,但是人馬相對較少,面對李自成也不敢輕舉妄動,可見,李自成和多爾袞各有強勢,也各有弱點,如果沒有吳三桂插手,李自成和多爾袞決戰,在短時間內,是難以分出勝負的,但如果兩軍僵持久了,根據李自成軍隊後來的表現,他們肯定無心戀戰,都想貪圖享樂,由此推理,多爾袞的勝算要略大一些,但即便是多爾袞打敗李自成,恐怕也是很艱難的。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戰爭如同賭博,要看運氣和賭注籌碼,戰事難料,但更重要的是實力與打仗方針,所謂排兵布陣靈活自如,以柔克剛,以少成多。當然戰爭也飽含很多未知數和突發事件!

也不能說單純沒有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就贏定!仍然有兩個因素要考慮,一個是明朝仍然有殘剩勢力,另外就是李自成內部是否團結一致對付多爾袞。倘若能排除這兩種因素,李自成便可高枕無憂與多爾袞抗衡,自然有九成把握。

因為李自成起義征戰多年,積累經驗也豐富,地形也熟透,多爾袞遠道而來,自然前怕狼後怕虎,李自成若能多關設埋伏,山海關可能便是多爾袞葬身之處,不管你清兵多厲害,又不是三頭六臂,只巧妙安排,以逸代勞,其實清兵很膽小,吳三桂帶他們進來,他們還心裡忐忑不安,以為其中有詐。

其實沒有吳三桂,清兵是斷然不敢進關,有人帶路他們小生怕怕充滿疑猜,這樣怎麼能戰勝李自成呢?


李自成會敗。隨李自成赴山海關的士兵每人腰裡都纏著搶來的銀子,一心想回老家過舒服日子,兵無戰心。另外多爾袞這次入關是抱著孤注一擲寧可國亡的決心的。還有,農民軍在野戰還不如明軍,不是清軍對手。


洪承疇降清後早己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兵之強天下無敵,將帥同心,步伍整肅,流寇可一戰而除,宇內可計日而定矣。況流寇初起時,遇弱則戰,遇強則遁。今得京城,財足志驕,己無固志,一旦聞我兵至,必焚其宮殿府庫,遁而西行。」


如果多爾袞的後金騎兵與李自成的農民軍對陣,只能是一邊倒的結局,因為史上的薩爾滸之戰中,後金鐵騎就在兵力絕對劣勢下戰勝明政府軍精銳,而且戰損比低的令人咋舌,農民軍的戰鬥力更比當時政府軍差遠了


沒有吳三桂李自成也不是多爾袞的對手 一個沒有信仰的軍隊是打不了勝仗的 李自成的部隊開始的口號都不實現了 部隊勝利了他們蛻變 居然搶劫財物 強擼婦女 得民心者的天下 歷史上農民起義成功的都是因為禮賢下士 得民心的


當然是李闖王啦,好歹草寇也是自家人,當時的滿清鐵騎可算是外敵入侵噢。李闖王打進北京城後沒能及時招安各地勤王軍隊,雖然皇帝已故,但大明帝國的精銳尚存,而滿清對於大明封建官僚的安撫可是用心了的:D


應該是多爾袞厲害!雖然說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見有清軍加入吳三貴的軍隊開始與李自成領導的大順朝軍隊展開廝殺就潰退敗逃了!但雖沒展開大規模的廝殺!也足以證明李自成的實力不如多爾袞厲害!單挑多爾袞沒有特別特殊的情況發生應該是得敗給多爾袞的!


推薦閱讀:

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為何拒講和?
如果李自成的大順成功取代明朝,那麼會不會出現中國版的「明治維新」?
李自成是党項族人的說法可不可信?
為什麼李自成和明朝打的時候,失敗百次能重起百次,但為什麼一被清朝打敗就恢復不了呢?
怎麼評價明末起義領袖張獻忠李自成等人?

TAG:清朝 | 吳三桂 | 多爾袞 | 李自成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