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博、知乎、網易雲在評論區設置廣告的行為?


對於互聯網用戶來說,廣告無疑是影響用戶體驗最重要的因素的,正確的廣告推送不僅不會讓用戶反感,還會讓廣告真正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但是如果廣告推送不合理,不僅影響用戶體驗,而且會讓用戶逐漸對產品產生反感,最終損害最大的還是產品本身,而微博、知乎、網易雲紛紛在評論區開始了廣告推送,下面著重討論一下比較成功的互聯網公告模式。

1. Google親兒子YouTube也不能免俗

Google作為世界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也不能免俗,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並且有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視頻網站YouTube(當然YouTube本質上還是一個推薦引擎),在具有開創性的跳過廣告設計、關聯視頻第一條作為廣告,廣告收入更是貢獻了9成以上的商業利潤。YouTube的這種廣告模式,結合強大的演算法推薦,能更加精確的推送廣告到每一個用戶。

2. 網易雲音樂、頭條的廣告模式

作為新一代廣告模式的開創者,網銀雲音樂、今日頭條啟動頁的廣告,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最經典也是最有效的廣告模式之一,並且並不會引起用戶的反感。

並且幾秒鐘的廣告,可以讓每一次用戶登錄都能獲得較好的用戶覆蓋,而同樣可以跳過廣告同樣不會對用戶體驗造成太大影響。

3. 應用分享頁面廣告

目前頭條、知乎這類廣告用得比較多,聽過在分享頁面添加廣告位,在這一點上,比起頭條直接在內容列表頁面直接推送廣告的模式效果要好得多,在內容列表頁面的廣告,用戶往往做得就是跳過廣告而只關注核心內容,但在分享頁面,廣告位並沒有其他的頁面與之競爭,廣告位的價值就凸顯出來。即使用戶停留時間短,在沒有核心內容頁面競爭的分享頁面,廣告頁面依然可以第一時間搶佔用戶的視野。

4. 微信朋友圈廣告模式

最後最成功也是最高效的廣告模式無疑是朋友圈的廣告了,首先是用戶基數,毫無疑問微信具有中國互聯網產品裡面最好的用戶積累,其次是精準程度,雖然微信的演算法不像百度、頭條的演算法團隊這麼強大,但藉助於良好的、更加精細的用戶劃分,讓微信廣告不僅高效、還準確,並且用戶朋友圈的更新速度完全可以蓋過偶爾出現的單條廣告,基本對用戶體驗的負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微博、知乎、網易雲音樂在評論區加入廣告,毫無疑問,作為互聯網產品來說,更多核心業務本身往往是不收費的,而商業變現更多的來自於增值服務,這樣做無疑也是為了更好的商業化,維持企業持續發展的一定的商業化選擇是必然要走的路。只不過評論區的廣告,未必是比較好的選擇,當然也不是最差選擇。

未來的互聯網廣告模式可能會加入更多人工智慧的元素,讓廣告更智能、也能更精準,能更掌握最好的推送時機、推送位置、推送人群,畢竟廣告本身也是一種服務,只是這種服務不是剛需,微博、知乎、網易雲音樂在做的只是更多的嘗試獲得最終最佳的選擇而已。


哪裡有人,哪裡就有江湖。哪裡有流量。哪裡就有廣告。

對於互聯網廣告來說,在哪裡出現廣告我都不會覺得稀奇,以何種創意廣告形式出現廣告都不會詫異,甚至都不會有任何的違和感。

為什麼在評論區設置廣告?

1,評論區是微博雲音樂知乎等流量最好的區域。

評論區第一個開放廣告的是誰?網易!大概在3-4年前,網易首個將跟帖評論區開放了banner 廣告,而且開發了互動flash形式,用戶進入跟帖可以看到一個小人跑過整個跟帖區,並且和文字互動。跟帖是這些渠道流量最大的平台,比如微博,用戶看評論以及自己評論的比例遠遠大於瀏覽,畢竟ugc才是最為有趣的,網易雲音樂跟帖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名的,所以在用戶高度活躍的跟帖區誰都不可能放棄這麼優勢的廣告資源。

2,平台業績增長需求。

對廣告平台來說,每年都有較大比例的業績增長要求,業績增長一方面來自於平台漲價,但這方面相對有限,平台價格增幅比例在20%-50%不等。所以新增長就依賴於開闢新的廣告位,哪裡有流量,哪裡適合展示廣告,哪裡就會出現廣告,開設新的廣告位。

從商業化層面來看,廣告是媒體變現的重要一環,所以媒體才會在廣告變現上用心良苦,畢竟對媒體來說,增值業務少的可憐,畢竟不如社交平台隨便畫個圈就是錢。媒體生意永遠是個苦哈哈的生意,漲價和開廣告位永遠都是媒體的主旋律,也缺乏增長的想像空間,默哀媒體。


微博、知乎和網易雲評論區出現廣告說明:

1、賣方急切需要推廣服務,評論區展示也願意嘗試和投放。

2、內容平台方需要更多贏利點,例如更多、更有特色的廣告位。

3、評論作為內容的一部分,很重要,可能會越來越重要。

如果商業規則沒有巨大變革,上邊第一點和第二點永遠成立,不管廣告在哪個位置。這裡主要說下第三點,為什麼評論區這麼重要,重要到平台方可以考慮在上邊防止廣告區,商家還願意在這個地方做廣告。

為了更好的說明,先提兩個和思維方式相關的內容:

1、我們理解外部事物經常會套用一些原則,心理學上邊叫做圖式。具體使用哪一個圖式和不少因素相關,其中有一部分為近期的所見。舉個例子:

剛剛看了一個關於神經病的電影,走在路上,看到一個人的行為有些異常,很有可能不自覺的想這個人是個神經病。

2、對於事物的理解除了基本的嘗試部分,還有一些態度和情感的內容。態度和情感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舉個例子:

路上看到一個表演,圍了很多人,有人叫好,那麼很有可能不自覺的認為這個表演挺好的,即便這個表演不好。

基於上邊兩個思維方式,當我們在網上看文章,視頻,音樂的時候,評論就起到啟動一些關聯圖式和初始態度和情感的作用。比如:

評論區的內容很有可能影響對於內容理解的方向。

評論區的評價很有可能影響對於內容好壞的態度。

所以說,評論很重要。特別是在我們抱著體驗心態,而不是分析的心態來看待一些內容的時候,而我們平時看手機大多是一種體驗。內容消費者要看評論,評論還這麼重要,那麼平台方就可以在這個地方放一些廣告,賣家也願意在這裡投放廣告。

最後說下關於廣告本身。

提到廣告,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有些煩人。的確,不過有些時候廣告的確有用,比如廣告背後的商品恰好是購買者想要的。如果廣告內容本身做的很好,廣告也並不煩人,甚至會主動去看。所以,放廣告其實沒有什麼,關鍵要看這個廣告的內容如何、是否和地點、時間恰當的匹配。匹配的好,皆大歡喜;匹配的不好,很有可能招來用戶的反感,廣告主和廣告服務商也無法做到效率最大化。


推薦閱讀:

為什麼網路上的富二代飽受爭議,但是生活中很多殷實家庭的子女的個人素質都超越普通人?
網紅帝師是因為什麼紅的?
Instagram為什麼對上傳照片的寬高比進行限制,只能調整成正方形才能上傳,這樣很傷用戶體驗吧?難道為了顯示規整?像Pinterest那樣不限制寬高比,不也挺好的嗎?
垂直社交的出路在哪?
2017 年回看知乎,知乎做錯了什麼?

TAG:科技 | 微博 | 社交網路 | 知乎 | 網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