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功勞最大的五個人結局是怎樣的?


謝邀。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率領部屬在京師長安城大內皇宮的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場宮廷政變。

這次政變的結果,是李世民及其部屬,殺死了李世民的大哥、皇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淵不得不冊立李世民為新任皇太子,並在不久後禪位,於是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李世民即位後,論功行賞,以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恭、侯君集等五人功為一等。

第一,房玄齡

房玄齡本是隋朝隰城尉,隋朝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很快西進入關,房玄齡於渭北投靠了李世民。

隋朝義寧二年(618年)五月,已是唐王、大丞相的李淵,逼迫隋煬帝的孫子、隋恭帝楊侑禪位,登基稱帝,定國號為唐。

隨後,唐高祖李淵封長子李建成為皇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

房玄齡則成為了秦王府記室,多次跟隨李世民出征,為秦王幕府收羅人才。

玄武門之變後,房玄齡因功進爵為邢國公。

唐朝貞觀三年(629年),房玄齡改封魏國公,為尚書左僕射,監修國史。

唐朝貞觀九年(635年),房玄齡以功加封開府儀同三司。

唐朝貞觀十一年(637年),房玄齡改封封梁國公。

唐朝貞觀十三年(639年),房玄齡加太子少師,他的女兒為韓王妃,兒子房遺愛娶高陽公主,顯貴至極。

唐朝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去世,李世民追贈他太尉,謚號「文昭」,陪葬昭陵。

第二,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有舊,他的妹妹長孫氏嫁給了李世民,他們成為郎舅關係。

隋朝末年,唐國公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攻入關中,長孫無忌在李淵渡河時便到長春宮謁見,被任命為渭北道行軍典簽,輔佐秦王李世民。

此後,長孫無忌追隨李世民東征西討,累遷至比部郎中,封上黨縣公。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妻子長孫氏為皇后,長孫無忌改任左武侯大將軍。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長孫無忌改任吏部尚書,並被定為功臣第一,進封齊國公。

同年七月,唐太宗又拜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後改任長孫無忌為開府儀同三司。

唐朝貞觀七年(633年),唐太宗冊拜長孫無忌為司空。

唐朝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封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十四位功臣為世襲刺史。長孫無忌被封為趙州刺史,改封趙國公。

唐朝貞觀十六年(642年),長孫無忌進拜司徒。

唐朝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改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

唐朝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長孫無忌又遙領揚州都督。

唐朝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任命長孫無忌為檢校中書令,並主持尚書省、門下省事務。

唐朝顯慶四年(659年),大臣許敬宗指使人向唐高宗呈奏密章,稱長孫無忌圖謀造反,唐高宗下詔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長孫無忌的兒子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

同年七月,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

第三,杜如晦

杜如晦原本是隋朝滏陽縣尉,他的祖父杜果是隋朝義興公、工部尚書,父親杜吒為隋朝昌州長史,家族勢力強大。

唐朝建立後,杜如晦進入秦王府,成為曹參軍,後又遷升為陝州總管府長史。

在房玄齡的建議下,李世民對杜如晦非常器重,出征時也常常帶著他。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拜杜如晦為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

唐朝貞觀二年(628年),李世民命杜如晦以檢校侍中之職兼任吏部尚書,仍然總管東宮兵馬。

唐朝貞觀三年(629年),杜如晦代替長孫無忌為尚書僕射,與房玄齡一起輔佐朝政。

唐朝貞觀四年(630年),杜如晦病死,李世民轉封他為萊國公。

第四,尉遲恭

尉遲恭本是隋朝朝散大夫,後加入反隋的劉武周麾下,擔任偏將。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劉武周與宋金剛被唐軍戰敗後逃往突厥,尉遲恭降唐,李世民任命尉遲恭為右一府統軍。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中將齊王李元吉射殺。

李世民登基後,尉遲恭被封為吳國公,還拜為右武侯大將軍。

唐朝貞觀三年(629年),尉遲恭出任襄州(治今湖北襄樊)都督。

唐朝貞觀六年(632年),尉遲恭遷同州刺史。

唐朝貞觀十一年(637年),李世民分封功臣官爵,允許其世襲刺史。其中尉遲恭被冊拜為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

唐朝貞觀十三年(639年),尉遲恭任鄜州都督,後又出任夏州都督。

唐朝貞觀十七年(643年),朝廷任命尉遲恭為開府儀同三司,五天一上朝。

唐朝顯慶三年(658年),尉遲恭在家中去世,唐高宗李治冊贈尉遲恭為司徒、并州都督,謚號「忠武」。

第五,侯君集

侯君集早年加入秦王府,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軍功,被封為左虞侯、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

玄武門之變後,侯君集被封為左衛將軍、潞國公,後又封為右衛大將軍。

唐朝貞觀四年(630年),侯君集被遷為兵部尚書,開始參與朝政。

唐朝貞觀十一年(637年),侯君集獲封陳州刺史、陳國公。

唐朝貞觀十二年(638年),侯君集官拜吏部尚書、光祿大夫。

唐朝貞觀十七年(643年),侯君集因參與皇太子李承乾謀反一案,李世民將侯君集處死,他的妻子兒子遷至嶺南。

五人中,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善終,長孫無忌被逼自殺,侯君集被處死。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

這次政變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據傳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人可謂非常多,幾乎凌煙閣24功臣,除了秦瓊有病在身沒有參加外,其他都參加了。

那麼玄武門之變功勞最大的五個人是哪些?他們的結局又是怎麼樣的呢?(秉燭讀春秋)為你解疑答惑。

玄武門之變的功勞最大的五個功臣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這五個人的命運可以說各不相同,或喜或悲,閱盡了人間悲歡離合。

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三人都有一個好的結局。

史書記載,尉遲恭是死於李治在位時期,由於其參與玄武門之變,居功自傲導致其非常牛叉,經常嘲笑看不起其他的文武官員,惹了不少禍,後來李世民規勸,尉遲恭這才收斂。

晚年尉遲恭沉迷於聲色犬馬中,消磨於燈紅酒綠之下。不跟外人交往,達十六年之久。於顯慶三年去世,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忠武」,陪葬昭陵。

尉遲恭雖然是個武夫出身,但是經過李世民的勸說和點撥,還是大徹大悟了,放棄了對權利的追逐,來點實在的吃喝玩樂。這才給自己留下一個相對較好的結局。

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死於李世民在位期間,二人在擔任丞相期間配合的很好,因此被稱為「房謀杜斷。」

李世民即位以後,房玄齡為中書令,負責總理朝政。歷任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封梁國公。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逝,追贈太尉,謚號「文昭」。後配享太宗廟廷。

杜如晦則累遷尚書僕射,與房玄齡同心輔政,為唐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做出了很大貢獻。

貞觀四年,杜如晦病逝,死時只有四十六歲。後來被追贈司空、蔡國公,謚號「成」。

五個功臣中,侯君集是個另類,整個凌煙閣24功臣中,唯獨他被李世民砍了。也許他覺得功勞大,對於自己的地位不夠滿意。

也許他是和太子李承乾的關係過於緊密。所以侯君集參與了太子李承乾的謀反,失敗後被李世民處死,是五大功臣里結局最悲慘的一個。

侯君集立了很多戰功,加上是玄武門功臣,於是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被釋放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還好李世民沒有誅滅他的三族,侯君集應該感激不盡吧。

五個功臣中,我覺得侯君集不是最慘的,畢竟是他自己作死。

作為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長孫無忌的死可謂非常凄慘,長孫無忌代表了關隴集團,他是唐高宗李治的親舅舅。

儘管李治是長孫無忌極力扶持的,但依然沒有獲得外甥李治的完全信任。

長孫無忌的關隴集團太強大了,李治十分忌憚這一切。同時這些人直接掣肘李治的專制統治。

長孫無忌還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這下把皇帝和未來的皇后都得罪了,因此李治也對舅舅伸出了黑手。

顯慶四年(659年),長孫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這也是唐朝唯一的外甥間接殺死了親舅舅的事情。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推薦閱讀:

李世民把李建成五子全部殺害,為何李白立碑為李建成曾孫?
中華第一古都是洛陽嗎?

TAG:唐朝 | 歷史 | 玄武門之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