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屋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很多西方政治就是這樣運作的?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把其他美國政治劇拉近我們的視野。

除了《紙牌屋》,與之鮮明對比的一部劇《國務卿女士》。這兩部劇都拍了4季以上,在美國那種「沒有收視率就槍斃」的規則下,可見在美國觀眾的地位都不清。但是有趣的是,為什麼這兩部劇的價值觀完全反過來?

要想理解這個問題,你需要理解「精英」這個詞的英文是Elite,在西方文化里,有兩種意涵。

第一種,我們中國人都很熟悉。那就是貴族的、聰明的、精華的、講禮節的、有榮譽感的、貢獻大的,總之是一堆好詞,要不怎麼大家都羨慕精英教育呢?

但是,在西方文化里,精英確實還有一點點的貶義。比如Elitism這個詞,詞根是精英Elite,但是變成了一種主張之後,就成了含有貶義的「精英統治」和「精英主義」,甚至是那種很討厭的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所以,「精英」這個詞,在現代西方社會不是什麼好詞。為啥呢?原因很簡單,過去幾百年西方社會的進步,基本上都是因為掙脫了精英統治。要知道,精英主義可是社會平民化、民主化的阻力啊。

拿英國舉兩個例子:

1455年至1485年間,英國爆發了所謂的「紅白玫瑰戰爭」。聽著挺浪漫,蘭開斯特家族的族徽是紅玫瑰,約克家族的族徽是白玫瑰,30年戰爭打下來,結果一點也不浪漫,兩個大家族基本同歸於盡。大量的貴族,要麼死在戰場上,要麼被處決。這是個悲劇吧?但是回頭看這段歷史,馬克思和恩格斯就認為:這是英國能夠率先現代化、工業化的原因。這是精英階層的不幸,但對於英國發展來說,反而是一件幸事,因為貴族死光了,平民就崛起了。

第二個例子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大量英國貴族參戰。因為貴族講究「尚武精神」,在戰爭中身先士卒,所以死亡率非常高,貴族比普通士兵的死亡率多一倍以上。比如伊頓公學就是貴族子弟學校,參戰5679人,傷亡率高達45%。那結果呢?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社會從一個貴族精英主導的社會,變成了一個平民社會。

所以,在西方社會,精英的沒落和大眾的崛起,是同一個過程。民主化就是掙脫精英階層的束縛的結果,那「精英」這個詞,當然也就難免被污名化。

現在,你也該大概了解了:《國務卿女士》是西方精英的第一種含義,而《紙牌屋》就是帶有貶義的第二種精英了。但是,如果我就在這裡草草的下個結論,說他們的成功都要歸功於西方的精英文化,那明顯是思想上的偷懶嗎?

在大選中不受待見的川普憑一句「美國優先」笑道白宮。

至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政治完全跳進了「為選票而表演」的怪圈。美國精英們對道德優越感的追求超過了對實際政治問題的關注。美國失業人口狂飆,不管!我們要關注中國的黑客攻擊。美國非法移民遍地,不管!我們來去南中國還逛一逛。美國產業嚴重失去活力,不管!我們管一管中國工人的人權問題等等。。。

你要是美國老百姓你會怎麼想?也許開始你會和精英們一起驕傲自豪。但是,等你失業的時候。等你的孩子被非法移民恐嚇的時候,你坐在電視前看到精英們不管這些問題,含情默默的看著詩和遠方。你會氣到爆炸的。

下木總統其實是個好總統。

人家為自己為國家,窮盡手段的搞事情。對與猶他州的農場主來說,想必是極好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
如何評價香港知乎用戶 Alex Chow?
中國駐美大使要訪美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接受13億中國人考試」,身為中國人的您認為這言論妥當嗎?
如何評價蘇斯洛夫及其他對蘇聯發展的功過?

TAG:電視劇 | 政治 | 紙牌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