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如果不死,三國的走勢如何?


公元214年,劉備包圍雒城,龐統率領軍隊攻城,戰鬥中被亂箭射中而死去,年紀輕輕就掛了。注意不是演義中寫的死在張任的手上!

公元219年末,關羽兵敗,荊州被孫權所得。中間相隔五年之久,如果鳳雛龐統還在,會發生什麼呢?

龐統:主公,你可想念我啊?

以龐統的才智,如果還在,那麼西川由劉備+龐統,荊州由關羽張飛+諸葛亮,這陣容豈不是完美。曹操來,劉備+龐統擋擋足夠,孫權來諸葛亮+關羽頂頂綽綽有餘。蜀漢何愁不興,甚至都有可能先滅掉孫權,再幹掉曹魏,輕輕鬆鬆拿下天下,一統三國,劉備做夢都會笑死。

然而這可能嗎?筆者覺得很難實現因為這是歷史,不是任人編寫的小說。

筆者並不是小看龐統的能力,關於龐統,我在文章中《

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二龐統「掛」得太早

》有詳細的介紹。歷史上的龐統確實非常有軍事頭腦,對劉備集團的作用絕對不容小覷。

  • 首先,我們要弄清一個問題,是龐統死後,諸葛亮援兵來了,還是龐統死之前,諸葛亮援兵就已經來了?

那麼,我們翻開三國志來看。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先主進軍圍雒。

你會發現,劉備是先召了諸葛亮等人帶兵入蜀,龐統再死的。可為什麼龐統沒死,劉備還要召諸葛亮入蜀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劉備入蜀

當然不是!劉備入蜀名義上是去幹什麼的?幫助劉璋。劉備帶了多少人馬?步騎兵數萬人。西川有多大,這點人能搞定?西川東部沒丟,劉璋會立馬投降?西川不是立刻拿下,曹魏孫吳會按兵不動?

所以,對於劉備來說,他要爭取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儘快拿下西川,那麼,憑劉備幾萬人從一路圍攻成都,劉璋是不會輕易投降的。所以,援兵是必須要派過來的。至於,劉備為什麼唯獨讓關將軍留在那裡,這件大事他和龐統等人商量了嗎?不得而知啊。回過頭來看,這是劉備決策中一個大的疏漏。

  • 其次,成都攻下後,龐統如果還在,龐統會給劉備提供什麼戰略呢,龐統會不會諫言荊州的危機?

這是假設性的問題。以筆者對龐統的估計,他是有這樣長遠的眼光的,他也會和法正類似,向劉備諫言奪取漢中,或者荊州也需要支援。

可就在公元215年,孫權就出動了,劉備這樣發展,孫權是忍受不了的,劉備在214年剛拿下蜀地,一年左右,孫權就打過來了。劉備又親自帶兵去抵禦孫權,可是曹操又準備奪取漢中了,劉備只好和孫權議和,又帶兵回去抵禦曹操,帶兵跑來跑去,此時累人的是蜀軍,注意此時的曹操和孫權已經有點「盟友」的感覺了。

荊州果然兵家必爭!

那麼,如果此時龐統沒和劉備一起回去,而是留在荊州,那不是挺好嘛!確實,筆者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點子。如果龐統和關羽能配合愉快的話,或許還真能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 最後,關羽出兵襄樊,龐統會提出意見,甚至可以幫助守荊州。

公元219年,劉備拿下了漢中,同年,關羽不知道是奉了誰的命令,主動進攻曹操佔領的荊州地界。可喜的是關羽一路凱歌,可悲的是孫權趁虛而入。

關於關羽是奉了劉備的命令出戰,還是自作主張進攻,史書並沒有明確記載,於是引發了很多人的各種猜測。

有的說是劉備讓關羽去的,為了趁勝追擊,打倒曹操,有的說是劉備故意讓關羽去的,為了害死他,有的說是諸葛亮故意來害關羽的,也有說關羽擅自做主出兵的……筆者比較同意是關羽私自做主出兵的,為了「戰功」而有點求勝心切了。

張飛在益州宕渠之戰大勝,趙雲黃忠配合在漢中之戰做出了大貢獻,魏延也被任命為漢中太守……就差自己只是守著漢中,沒有大的功績,關將軍可能心中有點過不去,況且,曹操大敗,劉備軍隊氣勢十分旺盛,出兵也未嘗不可,再者,孫權和我們議和了,東吳應該沒威脅了。種種原因下,關將軍出動了,正是這次出動,基本導致了荊州的丟失。

如果龐統在,有沒有救呢?我覺得可能有救。

他必須要勸關羽不要出兵,如果他能勸動,那麼荊州幾郡還是可以保住的,如果勸不動,結果基本一樣。

那麼,龐統在的話,最好的結果就是漢中,西川,荊州三郡都還在劉備的手中。

此時,法正,黃忠等人該去世了,而關羽,張飛等人也都老了。之後三國估計會和平一段時間,而關羽如果病死,或者到了劉禪時代,會怎麼發展,變數太多,難以預料。而曹魏硬實力優勢明顯,筆者對於即使龐統還在並不太樂觀。


謝謝邀請:今日特在頭條作文已答。內容如下:

龐統不死,三國局勢影響大不大,我不敢斷言,但是咱們先慢慢來理理龐統不死的話對劉備軍團的影響:

1、攻取劉璋進度。龐統不死,劉備則不會有很好的輿論去攻打劉璋。但是對於攻取成都影響大不大呢?筆者認為不太大。龐統即使不死,劉備依舊還是會進攻劉璋,因為龐統死時劉備已經再向成都方向進軍。龐統的死只是促使了劉備大軍士氣高漲,但是龐統不死,劉備應該還是有能力達到這個目的。

2、荊州的得失。龐統不死,諸葛亮則不會趕往劉備身邊,而是會留在荊州守備。這樣的話劉備軍團安定下成都後,肯定會進行下一步作戰。一是漢中,二是荊州方向。漢中的決戰歷史已經證明了劉備軍團會勝利,所以決定三國大局的問題便在於荊州方向劉備軍團的發展。蜀漢奪取漢中後,聲勢大振,孫劉聯盟會不會像演義中說的按照劉強聯曹,曹強聯劉的方向發展呢?筆者認為不會。因為現在坐鎮荊州的是諸葛亮。諸葛亮不會犯像關羽那樣的問題,藐視東吳。而且由於諸葛亮與東吳的特殊關係,孫劉兩家的關係可能還會更好。要知道,雖然是三分天下,但是東吳主動出擊的戰鬥並不多,而且大部分都已失敗而告終。所以即使是荊州方向有動作,東吳也不會冒太大風險來主動進攻荊州。如果說要動荊州,也只能是像演義中一樣偷襲。但是我想,孫權不會冒這種風險。因為孫權從始到終都沒有稱帝的想法。為什麼沒有呢?原因有二,一是自身原因。大家都知道,孫權在接手東吳之前一直都不參與政事,他一直遊歷山水,不想參與權謀。只是孫策託付了東吳給他,他不得不硬著頭皮來干這個領袖。二是因為東吳內部的原因。由於孫權是突然之間接手的,所以東吳內部很多將領一直不太滿意孫權,而且孫權很多次的軍事干預都使東吳對外作戰失利。這樣也使孫權自己越來越對東吳掌權的都督心生記恨。東吳許多都督都是英年早逝,與孫權可能也不無關係。由於孫權的這種心理,東吳雖然人才眾多,但是都得不到重用,只有戰時才勉強拉上馬替他解圍。而一旦局勢稍微穩定,孫權則會自己掌權。但是就還是那句話,孫權自己軍事能力有限,對外作戰一直都是勝少敗多。所以這樣分析的話,雖然是三國,但是東吳的影響非常小。而歷史上之所以有三國鼎立之說,其實是因為夷陵之戰。那麼接下來咱們就來談談夷陵之戰。

3、荊州不失,很大程度上劉備會有所行動。劉備勢力不可能坐守荊州,他肯定會在荊州有所發展。筆者認為,以諸葛亮之後的北伐來看,如果是諸葛亮坐鎮荊州必然會北上進攻曹操。而劉備的態度則大多也應是伐曹。為什麼呢?劉備之所以要發動夷陵之戰,筆者認為大部分原因應是在維護自己的尊嚴。為什麼這樣說呢?劉備稱帝後,性格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許多不敢做,不敢表現出來的東西在他稱帝後都表現了出來。原來劉備一直是對曹作戰,從來沒有正式地說過要攻打東吳。原來也沒有違背諸葛亮的建議,而稱帝後則是偏執己見。大家試著從劉備的角度考慮一下劉備的處境,也就能明白劉備為何會攻打東吳了。自己作為皇帝,位置還沒坐穩,就有人敢殺我兄弟。你孫權雖然是我的大舅哥,可是你這點事都辦不好。荊州說過是借,那自然是會還的。你既然要取,那便取吧。可你為何要對雲長下手。我作為一國之主連自己的兄弟都保護不了,讓天下人又怎麼看我。可如果荊州不失,關羽則不會死。劉備一定會以匡扶天下為己任,奉血詔討伐曹操。

那麼龐統呢?龐統會不會取東吳呢?我認為不會。就像第二條觀點中說的東吳影響在夷陵之戰前非常非常小,龐統多智,應該會看到這點。而且就局勢來看,曹操在漢中的慘敗導致曹軍士氣低沉,朝中許多人都被劉備在漢中的勝利嚇破了膽。龐統定會主張劉備以漢中為大本營,直逼長安、洛陽。如果劉備力求穩健,可以只從一方進軍魏國。如果劉備心急,則荊州方向也可北上。當然最好是能聯合東吳從合肥出兵。

如果是這種結果的話,以劉備的年齡來看,應該會綜合自己以及諸葛亮還有龐統的意見選擇從兩路進兵許昌。而東吳則應可能是答應劉備出兵,但是會坐觀劉曹決戰。

那麼劉備和曹操決戰勝算大不大呢?筆者認為非常大。為什麼非常大呢?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https://www.toutiao.com/i6491975663841444366/,然後關注下期,龐統不死劉備竟會稱霸天下(二)


龐統不死,諸葛不用入川。

龐統和劉備去川蜀,諸葛和關羽共掌荊州

荊州在蜀國手裡,吳國出不了江東,不可成大業

到時候可能就是孫曹聯盟共擊劉備了。

但是荊州此城可藏百萬之兵,可納百萬之糧,若有關羽和曹操共掌荊州的話

孫吳安能欺荊州?

一旦時機合適,完全可以兵分兩路,共謀中原,這就是諸葛亮隆中策的第三步。

可惜死了一個龐統,諸葛不得不入川,

更可惜的是關二爺狂傲,大意失了荊州

導致蜀漢只能偏居一偶之地。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

失去荊州的蜀漢,基本上已經沒有辦法奪天下了。

所以劉備才會取全國之兵,夷陵之戰來挽回損失重奪荊州

但是功虧一簣

劉備託孤白帝城,蜀漢就僅剩諸葛亮,獨木難支啊。

悲哉。


推演歷史有點複雜,首先如果龐統不死,劉備有大概率是可以不徵用諸葛、關、張三人就能拿下益州的,這樣就不會出現關二哥大意失荊州了,當時諸葛亮的千古奇策隆中對所謂的以荊州和四川作為根據地,兩路出兵,經略天下,建立帝業,這個構思就有實現的可能。既然扯到隆中對了,因為劉備的整個戰略都是從隆中對出發的,我們再捋一捋。

公元207年,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一整套戰略,核心要點有幾個:1.不要再跟曹操和孫權死磕了。他們家大業大,不可與之爭鋒。2.要先取荊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這一帶為根據地。3.再取益州,也就是四川。和曹操、孫權成鼎足之勢,三分天下。4.等到中原有事,天下有變,就兩路出兵。一路派一位上將,從荊州向河南一帶出兵;第二路由劉備自己從四川向關中,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一帶出兵。這兩路出兵,可得中原。

前兩步劉備都做到了,如果在不丟失荊州的前提下劉備能獲得益州,那麼隆中對的戰略構想就正式形成了。這樣的話劉備帶領魏延黃忠等人守在益州,而諸葛、關、張、趙等人守在荊州,這樣天下時局可能會傾向於劉備。

就可以等待時局實現隆中對的第四步,待天下有變。這樣一旦曹魏有變化就可以聯合孫權從漢中、荊州、揚州三路出兵,滅掉曹魏是完全有希望的。


謝謝邀請。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是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龐統號鳳雛,自稱是輔佐帝王的人才。司馬徽曾說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可見龐統能力很強。

如果龐統不是,蜀漢該如何發展,天下大勢又該如何發展呢?

龐統不死,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謀士,恰好劉備佔據荊州和益州二弟,十有八九,二人會各自輔佐一州。相比諸葛亮,龐統更擅長軍事策略,劉備會調荊州的諸葛亮入蜀管理內政,龐統去荊州輔助關羽,自己帶法正進攻漢中。關羽從荊州進攻曹操,龐統作為謀士肯定能想到東吳的小動作,但關羽是個高傲的人,最瞧不起士大夫,不一定會聽取龐統意見。荊州面對曹操和孫權兩個勢力,避免不了失敗。龐統如果不死回到益州,劉備仍會東征,但會帶上龐統,有了龐統,勝負就難以預料了。之後局勢就很難推測了。

希望有所幫助。


龐統如果不死,諸葛亮和龐統不可能在一起共事!諸葛亮和龐統必有一個去荊州,這個人80%是龐統!

有龐統在,荊州絕對不會丟,反而會慢慢擴大,荊州實力會非常強大。

諸葛亮和關羽同時出兵,必可滅魏國,吳國會投降,蜀漢一統天下。

歷史沒有如果,如果曹丕多活20年,魏國一統天下。不會有五胡亂華,中華會近一步發展。


曹操發展迅猛,是因為曹操務實,得到百姓的支持,真正得民心。劉備失敗是因為他只不過是個虛偽的假仁假義的小人。手下的大將除了他的幾個弟兄,誰是對他真心服氣的?再看曹操的手下呢?萬眾一心,心悅誠服。用事實說話,拿民眾驗證,這樣才客觀。

小說家也只是借著他的姓,給他帶了個帽子而已。


龐統不死,劉備就不會急招諸葛進益州,那荊州方面和東吳的關係不至於短時間內降到一個冰點,隆中對里的戰略規劃將得到完美的執行,雖然諸葛進益州是遲早的事,但是起碼在諸葛的經營下,荊州方面會和東吳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即便是撕破臉,諸葛在離開荊州前也會針對東吳進行更妥善的防備,這也就確保了劉備集團後方有一個相對安定環境。這樣在漢中之戰後孫劉聯軍完全有可能攜手蠶食中原…不過歷史是沒有如果的


關羽比較服諸葛亮,所以關羽諸葛亮守荊州,孫權想都不敢想去奪荊州。甚至可能連拿在手上的幾個郡城都會被諸葛亮打下來,那時荊襄九郡在關羽諸葛亮手上,統一絕對沒問題。而龐統輔佐劉備奪西川,龐統是戰術大師,取西川肯定可以,奪取漢中也不難。而有了龐統在身邊,劉備進攻曹魏也不存在問題,而關羽在荊州有諸葛亮坐鎮也會北上,曹魏很難抵擋。


不會有大的影響。三國時期,每一個集團都是拚命擴張發展,彼此關係錯綜複雜,沒有任何一個個人可以影響大的發展趨勢。龐統作為謀士,他更強於軍事,而蜀國一方的軍事力量相對來說最差,很難憑藉一個軍師的力量就改變戰爭和政治形勢的發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推薦閱讀:

假如你是劉備,你會如何回憶或感嘆自己的一生?
劉備拿下西川以後派兵回防荊州了嗎?
三國時期,蔡文姬才貌雙全,為何曹操只能垂涎卻不敢有非分之想呢?
如何評價諸葛恪?
曹操手下武將無數,為何獨稱典韋是古之惡來?

TAG:三國 | 龐統 | 搞笑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