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是什麼時候開始蜀黑的?
早期的三國殺以身份局,1V1,3V3為主,為了豐富內容,官方先是出了神話再臨系列的擴展包,當時風包強度偏弱暫且不談,火包的卧龍鳳雛遠比不上他國的太史慈荀彧,到了林包蜀國再次讓大家失望,祝融孟獲夫妻檔並沒有為蜀漢帶來優勢,再加上一將成名的馬謖,蜀國開始遭遇第一次黑。到了山包,孫笨的出現為蜀國分擔了不少壓力,但沒過多久,官方漸漸出了許多新模式,如4V4,活動模式,國戰等。國戰顧名思義,相同勢力的國家是一夥,也就從這時候開始,大家不黑孫笨了又開始黑蜀國了。
一說到國戰蜀國,大家都敬而遠之,連蜀國之主皇叔的技能也由分兩張牌回血變為了分三張牌。蜀國在國戰中地位最位尷尬,偏重於菜刀,遇到毒菜,張角,魏國賣血流,就有種無力之感,而比起吳國,又不能打出完美配合,導致蜀國成為勝率最低的國家,八人國戰局就算是四蜀,也很難獲勝。蜀國是四個勢力中唯一開不動團的,就算開團也最容易崩,核心太少。
要玩蜀國,能不開團盡量不開,蜀國很多武將進單挑很強的,不拉仇恨,拒絕打工,但說實話蜀國沒有黃月英的話那就真成了大地之鼠了,打法被限制的非常窄,連黑的價值的都沒有。
曾經三國殺創造出來的時候,魏蜀吳就有意無意地有其特點,只看標準包魏國主防禦,曹操技能奸雄反而偏向於進攻,主公技能也是防禦性的護駕。蜀國偏進攻,劉備技能仁德反而偏向於防禦,主公技也是進攻性的激將。吳國在老大的帶領下集體過牌,除了過牌外以控場為主,主公技救援也算是對過牌效果的一個加成吧。群雄在技能上偏向於輸出,控場,防禦,過牌平均分配。
所以所謂蜀黑是指的在什麼時候蜀國的強度趕不上其他角色。換句話說就是菜刀式攻擊什麼時候達不到預想效果,什麼時候就是蜀國弱了。那答案也就顯而易見了,軍爭場的出現。手牌擴展讓三國殺的傷害方式多樣化,武將擴展也讓傷害的方式多樣化,那麼菜刀的效果就被大幅度削弱了。
如果只看標準場手牌,蜀國還是比較怕魏國,砍不動。魏國則比較怕吳國,吳國自顧自過牌,魏國就等於是白板。而吳國則比較怕蜀國,標準場沒有那麼多key牌,過牌也大概率過一手殺閃,在殺多於閃的情況下,吳國過牌也很難抗住蜀國的菜刀。
有興趣可以做個實驗,只用標準包,蜀國的勝率會高出很多,吳國則會低很多。軍爭擴展的加入,讓key牌的數量大大增多,藤甲的出現更是蜀國的噩夢。魏國因為主防禦,牌堆的變動對他影響並不是太大。
如果說三國殺蜀黑,大概從軍爭場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吧。
推薦閱讀:
※玩三國殺有哪些技巧?
※卡牌遊戲對戰時,遇到過哪些將某一張或者一組卡牌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如何玩好三國殺武將于吉(新)?
※三國殺中的孫策有什麼使用技巧?
※怎麼看待三國殺賈詡擁嫡的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