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那麼多,為什麼只有很少人選擇留在哈爾濱?


90年代中期,我和三個在北京讀書的朋友,傻逼似的連北京都不留,虎超超就回了東北的家鄉,一個八線城市。當時我們都有留京指標,我找的單位是北京廣播電台,有一個是去軍工企業,一個去中石油。我至今還記得當時上海一個知名的外企的招聘書都給郵寄了過來我也拒絕了。

結果我們熱血青年,二逼似的就回了家鄉。發現,卧槽,檔案都沒接受單位。在人事局整整放了半年,後來,人事局領導不幹了,不給存檔案,必須自己找單位。我們每人都花了5000塊錢把檔案找個地方,那是90年代中期,5000塊錢不是個小數目。之後我們在單位連一個月都沒待上,都停薪辭職離開家鄉。

那半年的時間,我不想再提有多懊糟。我爸爸把我的行李都扔了出去,我一個朋友讓他爸爸打了幾個耳刮子。另外一個好點,爹媽沒說啥,但是越是不說啥,越讓人難過。從地方農村考到北京,學習都非常好,但在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上,都做了傻逼。

後來我們離開後,我依然回了北京,一個去了上海,一個遠走深圳,當時入深圳還要邊境通行證,朋友的這個證還是我讓同學在公安局給辦的,他住在深圳布吉,關外,每天都要通過關口入關上班。

當時我們找工作也是很困難,畢竟和畢業分配到單位性質不一樣。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但是我相信,路在自己的腳下,怎麼走還是要靠自己。回到北京,隨身帶的錢很少,租過北京通州區的民房,院子里有賣菜的,賣燒烤的,掏下水道的,後來找到工作,一步步走到今天。

如今我慶幸當年選錯了一次,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一步步都非常小心,在打工的過程中,嘗盡人情冷暖,我至今還記得最窮的時候,拿著礦泉水瓶子去北京國際大飯店的草坪上,接水龍頭的水來喝。這麼多年在北京,受過一些人的恩惠,也一直做點好事,回報這些恩惠。

20年後,我把分公司開到了家鄉,幻想總是很美好,但發現家鄉除了多了幾棟高樓,路上多了一些車,人們穿著打扮趕上了潮流,思想依舊沒有任何改變。

這一年我在東北的分公司一直在虧損,這個我倒是不在乎,那點錢我還虧得起。但我在浙江的分公司,不僅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扶持,老百姓也是接受很快,在東北這地方認為理解不了的產品,在南方卻是另一種態度。

上海那位朋友,在5年之內,考下了註冊會計師,律師,經濟師,後去了一家知名的外資公司做財務,一步步做到財務總監,同時又是法務部主任。去年移民去了紐西蘭。她臨走的時候,專門來一次北京,深圳的朋友也過來了,我們三個在後海一家酒吧,聽了一晚上的駐場歌手唱歌,其中上海這位朋友離開的時候我們擁抱了一下。其實我們為當年大學剛畢業的時候的幼稚付出了代價,已經明白原來這個世道就是如此。我們改變不了什麼,只有自己努力,讓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像我們一樣。

深圳這位朋友,從建築工地小技術員做起,最後成立了房地產公司,去年把項目結束後,轉型進入生命科學領域,做的相當好。我問過他,想過移民么,他說想過。但是現在這個念頭打消了。中國土地是他的根,不能走。當年大學畢業的時候,23歲什麼都不懂,不知道原來社會上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拼錢拼爹的。

雖然靠自己努力,也有了今天的成就。衣食無憂,也做慈善,但畢竟初心變了。當初是想大刀闊斧干點事,用自己知識和文化。現在就想多掙錢,再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比如資助養老院,失學兒童等。

我是發展的最不好的那個,但比起當年那些和我們同時在人事局等待分配的人,他們進入了體制,我們卻連檔案都被拒之門外,他們依然在聊天喝茶幹活喝酒快樂,我們依然往前奔跑著。

我不說我的家鄉好與不好,好的項目我依然帶回了家鄉,我沒指望能改變什麼,比如人們的觀念。這不是我能改變的。如果他們不接受我們的新的理念和新的訊息,我隨時回到北京,接著過我的日子,我和家人還有身邊的朋友能觸摸到醫學領域最好的資源,但他們依然還是在這裡混日子,直到死的那天。


謝謝題主邀請,以下是答案,互相分享交流:

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每年的畢業生雖然那麼多,但是很少有人選擇留下,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哈爾濱屬於北方城市,而且天寒地凍的,這樣對人的思維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很多大學生都喜歡天氣溫和,生活環境好一點的城市。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在哈爾濱待著。

2.社會整體創造力、活力下降。哈爾濱屬於東北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一直在提,但是因為東北地區涉及到很多複雜的社會關係、人情世故、錯綜複雜,這些難題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社會某一個職能部門能夠解決的,所以造成其社會分化嚴重,且社會整體創造力、活力下降,不能夠吸引年輕人待在東北工作,因此會造成大學生人才流失現象。

3.東北都是重工業比較多,互聯網企業和輕工業較少。大學生一般比較喜歡輕鬆愉快的工作氛圍,喜歡互聯網的工作模式,這種情況下,他們更願意離開哈爾濱,到其他地方去工作,例如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

同時,哈爾濱雖然經濟發展也好,但是當地的資源和各種公共設置等,都是由一些屬於財團控制,有一定的排他性,一般人想在當地有好的發展,就必須突破很多障礙和圍牆,這對大學生來說非常艱難,所以很多人選擇了逃避,不在哈爾濱。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也需要政府能夠給出一定的政策和方案,至少要大力支持年輕人創業就業,還有年輕人購買買車各種福利優待。這樣就可以吸引大部分年輕人在這裡安家,後續才能夠改變現在的局面,獲得一定的突破。


看我身邊的同學們,很少回哈爾濱的。舉一個例子,不夠客觀。但是基本能反應一些問題。我的同事,他的女朋友哈師大研究生。找了一年多各種學校,尋思當初高中老師或者大學輔導員啥的。一頓考試。啥也沒整上。後來去天津考了一次。直接就錄取了。工資8000左右。感覺還挺悠閑,然後在天津工作期間一直往哈爾濱考,各種招聘考試,一頓考愣是啥也考不上,然後我的同事(工大研究生)沒辦法了,因為歲數不小了,直接也去天津考了一個什麼大專學院當老師。還是事業編。據說以後事業編幾乎就沒有了。現在倆人在天津快要結婚了。我就覺著哈爾濱不缺人才。只是硬生生往外攆人才。大家可以思考為什麼這倆人在哈爾濱啥學校都教不了。去了天津都能當上老師。難道哈爾濱的各種學校招的老師都是比哈師大研究生厲害,比哈工大研究生厲害嗎?

明白人都懂的。哈爾濱想當老師困難程度是多高。


我感覺是地理位置的影響是主要原因之一吧!哈爾濱地處我國東北方,冬天時間長,而且寒冷,許多學生為求學,沒辦法只好忍耐,堅持堅持咬咬牙,難受點也要在這裡完成學業,要是讓他們長期堅持在這兒工作我想就不好說了…………大家到冬天去海南省三亞看看,幾乎大多數都是東北人,他們還怕冷,難道同學們就不怕嗎?


因為,想做一些比「雙擊666…老鐵…」更有意義的事情。(江浙滬一帶,遍地的工業園區,在這裡,你的職務和你的家庭背景、關係硬不硬沒有任何關係。給國人提供者「憑本事吃飯的平台」……東北的黑、吉兩省沒有給考不上公務員的孩子們提供更廣泛的生存環境,所以大部分人都在家裡直播,覺得網紅才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看看哈爾濱現任市長是誰就知道哈爾濱為什麼留不住人了!一個省會城市的市長,沒有一點大城市的工作經驗是如何謀得這個位置的?哈爾濱在他手上發展的如何有目共睹!看看市長的簡歷,想想上位的途徑,一切都明白了!


凡是經濟發達地區都是重視人才,任何發展任何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哈爾濱還是思想僵化不夠開放,工資低待遇差,生活成本高,所以留不住人!

個人觀點,不認同也沒關係。


哈爾濱人告訴你,因為哈爾濱的二產不行,工業製造業很少,收入也很一般,但房價又很高。哈爾濱適合做服務業旅遊業,但是沒有資本和人脈根本做不了。


推薦閱讀:

哈爾濱斑馬線禮讓行人抓拍被叫停?是真的嗎?
哈爾濱哪裡能吃到地道的石鍋拌飯?
三亞的冬季為什麼這麼多黑龍江的遊客?
你怎麼看「哈爾濱小伙收藏15雙喬丹親穿球鞋,成國內第一人」這件事?
哈爾濱大列巴不就是普通麵包嗎,為什麼還這麼出名?

TAG:教育 | 社會 | 哈爾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