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乾隆皇帝多次给历代书画名作加以题跋并钤盖印玺?


任你什么国宝级的书画作品,看着看着觉得妙,就写一个大大的“妙”字,然后盖上两个硕大的印章,能这么任性的就是乾隆皇帝。

其实,后人在前人书画作品上题跋、加盖印章这种事情是很正常的,甚至是文人之间的一种趣事,比如说《快雪时晴帖》,真正《快雪时晴帖》部分只有短短20多个字,但是这个长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位置都是后人的题跋,以及鉴赏印章。

清王朝对汉族文化是非常尊重的,尤其是康熙皇帝以后,对汉族文化非常推崇,书画又是汉族文化的核心,当然不能例外。

乾隆皇帝就是这样一个极为喜爱和推崇书画艺术的皇帝,因为地位的原因,可以说他的个人藏品特别多,他也就有了汉族文人在书画上题跋、加盖印章的习惯。

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肆无忌惮,反复盖印,反复题跋。

导致我们现在见到的传世书画作品中有很多乾隆皇帝的痕迹。

至于乾隆的书法,实话实说,着实称不上特别好。但是我认为,不可能每个皇帝都能像宋徽宗那样具备卓越的书画艺术造诣,对待乾隆的书法也不能苛求。

不知道从哪天起,书画圈兴起了骂乾隆的风尚,骂乾隆点赞狂魔、弹幕狂人的,甚至直接有骂乾隆是村炮。似乎不骂一下乾隆彰显不了自己高贵典雅的品位。

我觉得这样说有点过分,乾隆皇帝在书画上题跋、盖章这个行为本身没毛病,历朝历代的文人都在这样做,如果说有一点问题,那就是乾隆做的有点过。

在这里抛开乾隆的艺术水准不谈,我想问一问那些动辄骂乾隆的人几个问题:

字写得有没有乾隆好?

对书画艺术的热忱有没有乾隆高?

如果你当皇帝会不会像乾隆一样对书画艺术如此重视?


 

关于书画题字盖章这个问题,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的一种雅集形式。在古代,求跋和题跋均非一般书画工匠所为,而是具有较高身份和地位的文人之间的一种文化行为。也即是说,求跋者让题跋者写跋,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和艺术行为。而题跋者,一般均是当时文人圈子里具有较高威望的名流或贤达,而题跋本身也是检验题跋者文化底蕴和书法功底的体现。在书画史上,明清文人题跋者较多,但明清文人的题跋一般均是当时的收藏家对所藏书画藏品的鉴赏跋或收藏跋。因此,在书画鉴赏中,跋语也被作为书画鉴定的重要标尺。乾隆是一个有些才华但才华平庸,却又喜欢附庸风雅的皇帝,他一生钟情诗文书画,写了五千多首诗,但几乎没有一首流传,他到处题字,翰墨无数,但乾隆的书法用专业的书法审美标准来评价,可以说既无格调和气息可言,也缺骨少力,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肉乎乎的”。但乾隆的书法为什么一再受到当今拍卖市场的追捧,原因并不在于他写得有多好,而在于乾隆的帝王地位以及其在拍卖市场上的人气。乾隆不但喜欢写书法,而且喜欢题跋。几乎所有他收藏过的书画珍品,他都题过跋,而且有些还题了好几次。以乾隆的才华,小小跋语的文学价值当不在话下,但其书法功底却不敢让人恭维。乾隆收藏宏富,按理说其鉴赏功夫当属一流,然颇让人疑惑的是,其书法却功力平平,而且打眼的藏品亦不在少数。当然,乾隆的书法水平一般,不等于古人题跋水平就一般。在过往文人收藏家中,不乏鉴藏高人,如赵孟頫、董其昌、傅山、王铎等,都是大藏家,又是大书画家,经其过眼之历代珍品成百上千,且其题跋水准亦属一流,可供今人借鉴。今世书家或名流,喜附庸风雅者甚多,但大多只是粗通文墨,甚至不通文墨,却又喜欢到处题跋,毫无审美可言。所以,有时我们看很多古代书画珍品,一看藏品很精到,但再看到后人所提跋其与藏品本身格调相去甚远,就感觉到很别扭。如果是一幅古代书画珍品,再配上有成就的名人题跋和盖章,这张书画就更有收藏价值了。总体来说,题跋者必须具备书法功底和文化底蕴。



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自诩诗书画三绝,喜爱附庸风雅,搜集历朝历代书画,而且喜欢在上面题跋,并且盖印。本来题跋没什么不好的,关键是他的字写得太差。作为皇帝,什么书画都能收集得到,只要他想要,自然有人送上门,和珅这家伙就经常搜集书画进献乾隆以求恩宠。这简直是中国艺术史的灾难。

最倒霉的,莫过于赵孟頫了。乾隆特别痴迷赵孟頫的书法,终生临习,这本来是值得感到荣幸的。但是乾隆喜欢在赵孟頫的书画上题跋,而且一件都不放过,只要他有。乱涂乱画,大印八枚(传说乾隆有印鉴1000余枚),惨不忍睹,呜呼!哀哉!

恋上八雅,圈子虽小,干净就好。


沐猴而冠,附庸风雅,冒充斯文人。自称“十全老人”的是他吧,其实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重修四库全书,多少的古籍被焚毁和篡改,是对汉文化的严重践踏;“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大兴文字狱,又杀了多少的无辜文人;纵容巨贪和珅,政治腐败,让大清由盛变衰;喜欢作诗,诗作四万多首,又有哪一首流传后世;喜欢书画名作,而其书法和绘画水平却难称大家;喜欢在书画名作上题跋并钤盖印玺,让我想起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如来佛的斗法,孙悟空在如来佛祖的中指上题了一行大字:“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然后撒了一泡猴骚尿在下边!



弘历是个非常张扬、酷爱显摆的皇帝,他或许被臣下吹捧多了,还真认为自己才高八斗、风流倜傥,他曾冒充普通士子去参加科举,下臣们其实谁不知道,但都装做不认识的样子一本正经地批卷子,最后大家都心知肚明地让这个冒牌考生高中榜眼,这些考官多么明智,让皇上考中状员吧放水太明显,皇上肯定心里犯嘀咕,第二名正好,这马屁拍得多溜,简直不留一丝痕迹。弘历还真自己是个才貌双全、能文能武的不世之君了。看他四万多首打油诗、像猴子撒尿般到处留墨宝、在古画上回印留字,足见他活得有多么的忘乎所以!


亁隆大爷有钱就是任性!装大款可以,到处撒钱找乐寻刺激,偏偏是装文人,到处题跋并钤盖印玺,这和在旅游景点到处刻写某某某到此一游,是不是有相同的心态和渴求?如果是真正的腹有诗书,就不用想法到处吹捧和显摆,更是费心劳神的瞎忙,结果是搞文化破坏,留下是千古流芳吗?只能是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我们鼓励追求风雅,美化人生,丰富精神生活,但是人贵有自知,做到虚心学习的态度,交往和求教一些专业和业余同道朋友,经常一起交流和探讨,了解此喜好的专业领域常识,提高鉴赏水平,真正的走进自己喜好的专业领域,艺术人生,分享收获和快乐!


对于盖印狂魔乾隆,要一分为二看。

乾隆对于一些字画尤其是他喜欢的,特别爱盖章,有的甚至是有多次题字,比如赵孟頫的字画,是他的最爱,一幅画的留白处几乎全被他题了字,有的字甚至题在了画作的山峰上,把画作的气口都给堵上了。

这是他题跋盖章的消极一面。

但也有正面作用。正是有了这位皇帝的题跋,才给一些书画盖上了防伪签,证明是流传有序。


推薦閱讀:

乾隆皇帝明明有6個兒子,為何偏要傳位給無能的嘉慶呢?
快雪時晴帖明明只有28個字,為什麼會有這麼長的捲軸給乾隆題字?

TAG:乾隆 | 王羲之 | 文化 | 收藏 | 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