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李景隆是大明第一戰神?
這個問題提的具有周星馳無厘頭式的幽默,(秉燭讀春秋)給你糾正下,李景隆不是戰神,相反是個草包將軍,不但喪失了朱允文的百萬大軍,而且開門迎敵。說到靖難首功之事,對曾經的對手朱棣來說,還真有「默相事機之功」,李景隆默默配合敵人,把主子江山拱手送人。可以說是朱棣的靖難首功之臣。多麼具有諷刺意味呢。
李景隆,小字九江,是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漢高祖劉邦的外甥。他的父親死後,李景隆世襲了他老爸的爵位曹國公。成為了建文帝的股肱之臣,並深受朱允文的親近和信任。
高祖劉邦死後,孫子朱允文接班後,為了打擊那些諸侯王的勢力,朱允文決定把權利收回中央。實行了削蕃政策,首先對朱棣的老弟周王朱橚發難,說有人告發周王朱橚謀反。於是朱允文就派自以為得力又能力俱佳的李景隆以備邊為名前往開封,然後突然包圍周王府,給周橚以措手不及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遂廢為庶人,也就是成了平民老百姓了
周王朱橚的被廢,無疑是打草驚蛇,原來朱允文的矛頭對準的是燕王朱棣,因為所有的劉姓封王中就數燕王朱棣實力最強。當初一開始,朱允文就走錯了一步,他應該首先對付朱棣,打朱棣一個措手不及才對。南京城的風吹草動,使朱棣找到了借口,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打的口號是清君側。
朱棣大軍兵發南京,在真定(今河北正定)正遇到65歲的老將耿炳文,朱棣攻城久攻不下,朱棣心裡明白,這是開國老將,打不過,我們撤,於是撤圍而走,史書記載:「燕王知炳文老將,未易下,越三日,解圍還。」
雖然耿炳文沒能攔住朱棣大軍,朱棣大軍繞過了正定城,可以說是耿炳文的一時失敗,但此時真定城中尚有十萬大軍,繼續前方設伏完全沒有問題。然而這時的金陵南京卻亂了陣腳,被一時的戰敗所嚇倒,居然認為耿炳文無能,將其撤換,以朱允文的心腹幹將李景隆代替,讓他率五十萬大軍北伐,朱允文對李景隆充滿了期待之情,親自在江邊為他餞行,行"捧轂推輪"之禮,朱允文對李景隆寄以厚望,可惜,李景隆卻給了朱允文一個令人絕望的回報,
同年九月,李景隆帶著五十萬軍隊,到德州後調集各路兵馬,進駐河間進行了攔截,朱棣知道李景隆代替了老將耿炳文後,仰天長笑道,老天助我也。小毛孩子朱允文真是有眼無珠,放著能人不用,偏用紙上談兵的草包,朱允文沒有知人善任的眼光。我看李景隆必敗無疑。
兩軍於是在河間擺開陣勢,朱棣身先士卒,率精騎為先鋒,左右衝擊,連破李景隆七座營寨。朱棣手下大將張玉列陣進擊,直抵北平城下。城中守軍也鼓噪殺出。李景隆大敗,拋棄物資,連夜撤退。
這是李景隆頭次的出師不利。剛開始就來了個「開門黑。
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攻打大同。李景隆率軍援救,兵出紫荊關,卻因燕軍早已回師,無功而返。建文帝認為李景隆用兵不順,是因權柄太輕,便授以"專征伐"之權,有「相機而動」的權利。賞賜黃鉞弓矢。四月,李景隆在德州誓師北上,與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會兵真定,合軍六十萬,進駐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境內)。結果再次被燕軍擊敗,只得拋棄全部輜重,撤回德州,不久又退至濟南。
同年十月,建文帝將李景隆召回南京,但卻並未治罪。李景隆前後喪師數十萬,使得攻守形勢逆轉,朝廷再也難以組織大規模的軍事征討。
黃子澄慚憤不已,請求誅殺李景隆,以謝天下。建文帝對此一概不聽。
這樣「靖難之役」進行了三年多久,雙方呈現拉鋸狀,朱棣聽從姚廣孝之言,收起五指,併攏成拳頭,集中力量打擊重點南京城。
建文四年(1402年),燕軍打過長江,直逼南京,建文帝憂懼不已。方孝孺再次上疏,為了振奮人心,請誅李景隆。也就是朝廷必須賞罰分明,將士們從勇猛出擊。建文帝婦人之仁,堅決不準,不但如此,反而命李景隆與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到燕軍營地請和,表示願意劃江而治,被朱棣拒絕。
不久,燕軍兵至金川門。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門投降,迎燕軍入城,南京陷落。此時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史稱"金川門之變"。
同年六月,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機之功",被授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並增歲祿一千石。李景隆這個光榮稱號「默相事」可謂前無來者,這就是說,李景隆有默默配合之功。還別說,這功勞還真名至實歸。
當時,朝廷每議大事,李景隆都位於班列之首。靖難諸功臣為此憤憤不平。
滿朝文武皆鄙視李景隆,但他依仗朱棣的庇護一次次逃過了彈劾。但最終沒能逃過上天的制裁,
永樂二年(1404年)成祖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勛號,並抄沒其家產。李景隆曾絕食十日,但卻始終未死,至永樂末年方才去世。
(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和關注)
謝邀,你見過那個戰神只有敗績,沒有勝績的?
至於是靖難首功,這個你聽不出來是諷刺的嗎?他是朱允文這邊的將領,朱棣才是靖難的,說他靖難首功、、、、不是諷刺嗎?
太祖朱元璋成法中有一條是關於「靖難」的。朱元璋當國時,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他在《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棣以此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故而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這其中,「靖難」的意思:「靖」指平息,掃平,清除。「靖難」代表平定禍亂,平息戰亂,掃平奸臣的意思。
因為他跟朱棣打,基本都是敗戰,他先後在鄭村壩、白溝河被燕軍擊敗,喪師數十萬,以致攻守形勢逆轉,最終被奪職召回。
而眼見著朱允文要敗了,在燕軍逼近南京時,李景隆開金川門迎敵,致使南京失守。
一個毫無戰績、開門迎敵的人,這能叫戰神?那白起、項羽、韓信、關羽、衛青這些人不得羞死?
他何德何能被稱為戰神?
和朱棣作戰屢戰屢敗,況且還在在兵力上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輸的.....
1399年李景隆調集大軍,進駐河間,朱棣對他十分輕視,僅命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就這樣他都久攻不下,其中本有機會將城池攻破,但他太過多疑竟白白錯失機會,結果朱高熾用水潑城,一夜結冰將城池修復,只得撤退。率大軍撤退時竟然沒有通知攻城部隊,以致全軍覆沒,他甚至就算不上是一名合格的將軍!
推薦閱讀:
※貴州思州在哪裡,有什麼特產?
※為什麼看的歷史越多就越是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難道真的有命運?
※末代太后隆裕為何會在辛亥革命後第二年就身亡?
※作為抗倭名將,為什麼戚繼光北上鎮守邊疆後就碌碌無功了?
※在世界歷史上偉人有哪些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