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張之洞的《勸學篇》?


張之洞的《勸學篇》是千古名篇,其提出的背景主要是針對康有為、梁啟超,尤其是康有為提出的所謂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悖離綱常和名教,最為士大夫所不能容。所以《勸學篇》大概有兩層的意義在裡面:一層是正綱常、翼名教、敦教化、正風俗,其核心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認為三綱五常是中學之本源,以此反對維新派的君主立憲制度;還有一層就是學術上的意義,尤其是版本目錄學上的意義,他將中學分為經史子集等幾個部分。

其具體內容如下:

內篇九:曰同心,明保國、保教、保種為一義,手足利則頭目原,血氣盛則心志剛,賢才眾多,國勢自昌也;曰教忠,陳述本朝德澤深厚,使薄海臣民咸懷忠良,以保國也,曰明綱,三綱為中國神聖相傳之至教,禮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以保教也:曰知類,閔神明之胄裔,無淪胥以亡,以保種也;曰宗經,周秦諸子,瑜不掩瑕,取節則可,破道勿聽,必折衷於聖也;曰正權,辨上下,定民志,斥民權之亂政也;曰循序,先入者為主,講西學必先通中學,乃不忘其祖也,曰守約,喜新者甘,好古者苦,欲存中學,宜治要而約取也;曰去毒,洋葯滌染,我民斯活,絕之使無萌拚也。

外篇十五:曰益智,昧者來攻,迷者有凶也;曰遊學,明時勢,長志氣,擴見聞,增才智,非遊歷外國不為功也;曰設學,廣立學堂,儲為時用,為習帖括者擊蒙也,曰學制,西國之強,強以學校,師有定程,弟有適從,授方任能,皆出其中,我宜擇善而從也;曰廣譯,從西師之益有限,譯西書之益無方也:曰閱報,眉睫難見,苦藥難嘗,知內弊而速去,知外患而豫防也;曰變法,專已襲常,不能自存也;曰變科舉,所習所用,事必相因也;曰農工商學,保民在養,養民在教,教農工商,利乃可興也;曰兵學,教士卒不如教將領,教兵易練,教將難成也;曰礦學,興地利也;曰鐵路,通血氣也,曰會通,知西學之精意,通於中學,以曉固蔽也;曰非弭兵,惡教逸欲而自斃也,曰非攻教,惡逞小忿而敗大計也。

二十四篇之義,括之以五知:一知恥,恥不如日本,恥不如土耳其,恥不如暹羅,恥不如古巴,二知懼,懼為印度,懼為越南緬甸朝鮮,懼為為埃及,懼波蘭,三知變,不變其習不能變法,不變其法不能變器:四知要,中學考古非要,致用為要,西學亦有別,西藝非要,西政為要,五知本,在海外不忘國,見異俗不忘親,多智巧不忘聖。凡此所說,竊嘗考諸中庸而有合焉。魯弱國也,哀公問政,而孔子告之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終之曰:「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茲內篇所言,皆求仁之事也,外篇所言,皆求智求勇之事也。


推薦閱讀:

個人覺得簡體字怎樣都沒有繁體字漂亮,大家怎麼看?
同為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和辛棄疾在作品的英雄情結體現上有什麼異同?
如何比較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呢?
如何評價東野圭吾的《時生》?

TAG:張之洞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