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鴻門設宴,誰知項伯救漢王?有哪些下聯?
這個對聯比較有意思,我來對一下吧: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上聯的意思:
鴻門設宴,其實講的是鴻門宴的故事,秦末人民起義,其中比較著名的兩支隊伍就是項羽的軍隊和劉邦的軍隊,當時他們都屬於楚王的隊伍,楚王約定誰先攻入咸陽,誰就可以稱漢中王,當項羽還跟秦軍大戰的時候,劉邦繞道後面直接進攻了咸陽。
後來項羽來了以後在鴻門設宴邀請劉邦參加,劉邦想了又想就去了,其實這是一個圈套,後來項莊舞劍助興,一次次的沖劉邦去,有一個成語叫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是說的這個典故。
但是由於項伯事先與劉邦取得了聯繫,於是項伯也一起舞劍,破壞了項莊的意圖,再最後樊噲發怒,張良設計讓劉邦逃走了!
但是這個上聯其實有個錯誤,那時的劉邦還不是漢王,如果換成沛公更好一些!
那麼我來嘗試對一個下聯吧:
上聯:鴻門設宴,誰知項伯救漢王(沛公)
下聯:轅門射戟,驚現呂布退紀靈(袁術)
解釋:下聯的典故出自三國時期,袁術派紀靈進攻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救,呂布雙方都不想得罪,於是想了一個辦法,他命門候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戟,說:「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發射中,諸君當立即停止進攻,離開這裡,如射不中,那你們就留下與劉備決一死戰。」
結果他神靈附體,一箭就射中了這個小支,然後紀靈認為是天意,於是第二天竟然退兵了!
所以這樣對我覺得還算比較工整的,不知道是否合你意?
我叫楊角風,喜歡就關注吧!
上聯:鴻門設宴,誰知項伯救漢王?下聯:牧野擺陣,豈料降兵亡帝辛。
上聯可以這樣理解:(項羽)擺鴻門宴欲除掉劉邦,誰知項伯卻設計救了劉邦。
下聯取了周朝滅亡商朝關鍵一役的場景,即牧野之戰。周武王率兵攻打殷紂王(帝辛),雖然商朝主力正在東征而首都空虛,但商朝仍然組織了幾倍於周朝的兵力在牧野擺開陣形迎擊周朝。周軍看到這陣勢膽怯了,周武王都有了撤兵的念頭。誰知雙方剛接觸上,商朝的前鋒部隊(大多是各諸候國的降兵)竟然反戈了,擔任後衛的商朝禁衛軍攔都攔不住。戰場形勢瞬息逆轉,周朝順勢攻擊。商軍大敗,紂王自焚,商亡。
鴻門宴,范增布下天羅地網,要把劉邦人頭留下,誰知劉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項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劉邦刺死,可是還是被項伯和樊噲給劉邦解了圍,劉邦終於更借往如廁而逃遁而去!
空城計,街亭失守後,司馬懿進軍諸葛亮大帳所在地西城,諸葛亮兵力單薄,用疑兵之計打開城門,派人洒掃街道,司馬懿疑有伏兵,引軍後退。
上聯:鴻門設宴,誰知項伯救漢王!
下聯:空城用計,奈何孔明騙司馬!
上聯:
鴻門設宴,
誰知項伯救漢王?
下聯:
地府判案,
孰阻諦聽辨金君?
注,金君,《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別稱。
鴻門設宴,誰知項伯救漢王,
龍閣開席,豈料明祖殺功臣。
鴻門宴上,項伯受賄,袒護劉邦,致使放虎歸山,最終項羽兵敗,烏江自刎,劉氏統一天下建立大漢政權。明大祖朱元璋奪得天下建立明朝後,卻擔心武將造反居功不馴,設慶功宴將一干開國元勛盡數解除兵權,殺關遣散。永絕後患,心黑手辣,令人齒寒。
鴻門設宴,誰知項伯救漢王。
將相為和,難得相如同廉頗。
上聯: 鴻門設宴,誰知項伯救漢王 ;
下聯: 屋內罷設,誰知文物是樣品 ,
下聯: 舞台演出,請客完畢吃夜宵 。
鴻門設宴,誰知項伯救漢王,
黃陵祭祖,華夏雄風五千年。
上聯:鴻門設宴,誰知項伯救漢王,
下聯:華容截道,豈料雲長放魏相。
關公赴會,盡顯英雄本色。
諸葛弔孝,促成吳蜀抗曹。
推薦閱讀:
※《射鵰英雄傳》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時候就讓幾個小年輕當上絕頂高手,會怎樣?
※歷史上有哪些奸臣給後人做了意想不到的貢獻?
※素描中如何排線重要嗎?
※什麼是越劇?越劇是浙江的嗎?
※什麼是草書中的行字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