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哪些鮮為人知但值得一去的古鎮?



慈城

慈城不大,在這裡,步行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慈城人向來生活悠閑,大太陽正當頭的時候,大家都在家裡煮飯、喝茶、聊天,誰也不急在外趕路。不同於那些被開發過度的江南古鎮,這裡沒有任何嘈雜,沒有滿街叫賣的旅遊紀念品商販,也沒有揮旗領隊的導遊和喇叭聲,而是一些帶著小孩子的家庭,還有三三兩兩結伴看展覽的年輕人,他們多是從周邊過來度周末的。老城裡的道路和圍牆,連同那些大宅小宅門前的獅子都保留著歷經滄桑留下的顏色,這讓一切都自自然然,雖然時空迴轉,卻完全不會讓你感到身臨某個外景地,這也是因為在慈城修復改建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都沒有破壞原來的結構,居住在老城的人們也都照常生活,沒有形式上的「景點區域」,所見是完全開放的,盡可以散步於當地人生活和欣賞注入手工藝展覽的老房子之間,這最打動人的,或許就只因其落落大方,生動而豐富。

這張照片是一位當地的居民滿載貨物走過空曠的小巷,小巷盡頭是一座名為「恩榮坊」的明代石牌坊,腳下的石板路也未曾全部換過。對慈城來說,保護重於開發,恢復有價值的古建重要,讓生活其中的人們繼續安心地生活也很重要。

慈城的歷史

慈城的建城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37年吳越勾踐時期。到了唐朝,房玄齡(唐王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的孫子房琯[guǎn]因吃了敗仗被貶到這裡做了縣令,他心心念念不忘長安城,依照當時國都的規劃建了個迷你版。慈城史稱勾、勾余、勾章,自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至今,歷1200多年皆為慈溪縣治。吳越勾踐時期,縣治在餘姚江畔城山地方,作為越國的屏障。千年的歷史沉積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保留有唐代的街巷格局,存有大量的書院、藏書樓、藥鋪、廟宇、官宦宅地、陌巷民居和考棚、孔廟、縣衙等傳統建築。現在古縣城以發揚中國民間手工藝為主題,打造出一個集合創意設計、手工主題休閑以及相關產業一體化的夢想之城,被稱為「天工之城」(出於《天工開物》)。

慈城古鎮的開發做到了承諾中的「修舊如舊,綿澤後世」,不僅僅是模擬亂真的縣衙和校士館,還有整體的框架。比如,縣城的城牆已無法復原,那就選遺迹留存最好的小東門,給它蓋上玻璃罩,像盧浮宮前貝聿銘設計的小金字塔,城牆索性用黑色金屬框架象徵,現代感也不違和。再比如,城隍廟裡發現了宋代的石礎,他留下考古發掘現場般的遺存,在目前建築地平面持平處鋪上載重的厚玻璃,你可以俯視千年前不顯眼的柱基,卻無法對這份保護之心不動容。

【慈城古鎮】——怎麼玩?

整個慈城古鎮都是開放的,但其中的一些的景點和展覽如果進入參觀是需要購買門票的,需要購票的點是:清道觀、孔廟、縣衙、校士館、馮俞宅工藝系列展、母親的藝術展,因為這些點都散落在古鎮里,並且有各自單獨的門票也有各種組合的聯票,購買很方便,稻草人就沒有統一購買門票,大家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點自行選擇參觀與否。

清道觀

清道觀在明清之際曾是風靡一時的著名道觀,始建於唐天寶年間(749年),一度成為祈夢之觀、造夢之觀、釋夢之觀和圓夢之觀,「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破壞,而現在所見的是經過對慈城清道觀現存的圖畫、照片等資料進行研究和比較之後重新修建的,修建時所使用的木材、石材、磚瓦等都是傳統建築材料,並恢復了山門、儀門、雷祖殿等建築。而修建後的清道觀部分空間提供住宿和餐食,可以讓來慈城的手藝人臨時借宿。

步入道觀,眼前儼然一張清秀的江南庭園工筆畫。第一層院落一邊是沿著坡路向上延伸的木環廊和一扇扇古樸的房門,而庭院間正用粗圓的竹竿為架,涼衣曬被,另一邊則放著一個個大瓷缸,舊時泡年糕,現在裡面是清水倒映著藍天。青翠的竹叢間或穿插於整個院落中,一路奔波的燥熱一下子平息在這裡。

孔廟

慈城孔廟,建於北宋慶曆八年(1048年),經歷代戰亂滄桑,屢有興廢,毀圯、建復和增擴,逐漸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建築格局按中、東、西三軸線布局,規範工整,氣勢宏大,為浙東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孔廟,是千年古縣城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縮影。

縣衙

慈城古縣衙創建於唐開元26年(738年),是第一任知縣房琯所建,延續至今,已有1200餘年的歷史。初建在浮碧山上,由於外敵入侵和自然災害的關係,屢建屢毀,現存的縣衙是按照光緒年間【慈溪縣誌】上的詳圖重建的。重建的縣衙保持著清代縣衙的格局,先是進入迎送的儀門,儀門的東西兩廂是財神祠和土地祠,然後進入大堂,在儀門和大堂間的甬道上聳立著一塊石碑,前為【公生明】,後為【廉生威】。慈城縣衙最為珍貴的是一段唐代的磚砌甬道,這一千多年前的磚頭,呈深灰色,方形,一層層排列整齊,堆積起一條傾斜的1米寬的狹長甬道,這是盛唐時期縣衙門大堂的遺迹。在大堂院落的兩邊科房,陳列著吏,禮,兵,刑,工分別表述古代各種過堂程式的臘人塑像,在二堂的後房,展示了很多刑具,兵器和軍裝。古縣衙大堂東側的院落,有一處廉政教育展館,將歷代的清官廉吏,貪官污吏會為一堂,重在激清揚濁,警示後人。

校士館

校士館曾經是古慈溪縣的驕傲,它是古縣學的考棚,也是慈城歷史上人才輩出的生髮之地。5個狀元、3個駙馬、519名進士、1000多名舉人等,士學名人正是從這裡開始,仕途的前程也正是從這裡考進第一步。因為古慈溪的歷史上有過向敏中、袁煒等宰相級的人物5人,有馮岳、張九德等尚書級的人物10人,還有楊文元、桂彥良、姜宸英等學者性的高官多人。在中國1300多年的科舉歷史上,能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的人物僅18人而已,而慈城的楊守勤能連得會、狀兩元,可謂與三元文星擦肩而過(鄉試第二名)。中國的考棚歷來是福祿之星的孕育之地,一場考試平步青雲,多少人為之嘔心瀝血。

慈城的考棚大概起源於宋朝。按照王安石作《慈溪縣建學記》一事來看,慈溪的縣學起源於孔廟的廟學,後來被定為縣辦公學。慈溪縣的科考從唐至清曾有千年歷史,而平均每年的中舉比例僅一人而已,約同現代的二十萬分之一體彩特獎。

當年為了防止考生作弊,種種制度嚴格到非人道的程度。比如考生進入考場前必須搜身:敞開衣襟,接受兩名軍士「上窮髮際、下至膝腫、倮腹赤裸」的搜查。如懷裡挾有片紙隻字,便要在場前枷號一個月,問罪發落。考官也要接受同等嚴厲的約束:考官的八台大轎後面,就跟著一盒鍘刀刑具,如果考官犯科場弊案,則用此刑具——腰折。

馮俞宅工藝系列展

馮俞宅是慈城最大的古建築群,馮宅系明代建築,俞宅系清代建築,慈城有俚語「馮家屋、俞家谷」。馮俞兩家均系當地名門望族。

馮俞宅工藝系列博物館內共設置了景德鎮青花瓷展、例外服飾展、惠山泥人展、宜興紫砂茶壺展、坐具文化展等五個主題展區,每個展區詳細介紹了這些寶貴工藝的歷史發展和製作手法,以及今日創新的反思,而源自主題特點的展場設計,巧妙各有不同,令人驚羨。

母親的藝術展

馮岳彩繪台門「母親的藝術展」,位於慈城東完節坊里2號,是明朝刑部尚書馮岳故居。馮岳,字望之,嘉靖五年進士,先後任山東、江西、河南、北京等地方官,一直升至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刑部尚書。為官清正,精於律法,執法不阿權貴。馮岳年逾六十,辭官還鄉後居住於此。該台門為明萬曆年間皇帝親賜所建。台門大門朝南,五開間,前後飛檐。全宅所有桁、檁、枋、梁等都用白、紅、青、綠等彩繪畫出幾何圖案,以及假山、牡丹、白鶴等;柱頭、拱身等部位裝飾著各種題材的透雕作品。門前照壁一座,原有石坐獅一對,已殘。該台門是浙東明代門樓彩繪和雕刻保存最好的一處,對研究明代寧波建築裝飾和彩繪、雕刻藝術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母親的藝術展館包括:陳曹倩·中國女紅館;陳夏生·中國結館;粘碧華·中國刺繡館;吳元新·藍印花布館;小巷三尋·紡織館;漢聲·剪紙館。

其他的點

慈城有廟宇,城西北有一座妙音精舍,把觀音供於架在水上的亭閣中。慈城還有慈湖,小徑兩側的紅梅和白梅正開得熱鬧,相互搭訕,旁若無人。遠處小山上修行的和尚下山來,三三兩兩,袈裟恰與景緻相配,這裡會讓人想起黃永玉先生筆下的鳳凰。

慈湖

慈城曾是水鄉,1950年代為適應行車,填平了河道。今天的慈城有些路面有明顯區隔,標識著哪裡過去是水道。如何利用舊有的公共空間,慈城的保護者想了諸多辦法,開體驗館,辦工藝展,引進工藝美術大師成立工作室……於是慈城年糕、骨木鑲嵌、拼布、藍印花布等都定期現身於慈城古宅,向來者展現著傳統工藝之美。

還有一個人與慈城的淵源極深,那就是台灣《漢聲》雜誌的創始人之一黃永松先生。幾乎是他一手創造了「天工之城」的概念,把很多手藝人請回了慈城,對於手工藝的熱愛和發推廣他做了30多年,這30年里他看到物質生活的極大變化,也看到文化品質的日漸低劣,他不是沒有擔憂。他最大的希冀,是藉由慈城掀起民間手工藝的「文藝復興運動」,讓人們的生活重新順應起自然。


中國著名的古鎮很多很多,可是哪些鮮為人知呢?哪些又值得一去呢?

像成都周邊的黃龍溪古鎮,還有大邑劉氏莊園等古鎮,這些古鎮保留著當年很古老很傳統的景點和習俗,看到這裡的人生活習性,就讓我們又看到遠古人們純樸而又傳統的背影。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個古鎮,值得走一趟。

1、黃姚古鎮

黃姚古鎮的建築大都是明清時期的,石板街和古老的店鋪保存完好,儘管許多已經空置,雕欄、門楣色彩不再鮮艷,但還是依稀能感受到舊時的熙攘和繁華。古鎮現存11座宗祠,古家祠、吳家祠、梁家祠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盤道石魚」,是一條兩尺長的石魚在街中心露出石板,也算是古鎮的一個小景。「仙人古井」分作飲用、洗菜和洗衣3部分,至今仍在使用。這裡每天早上都聚集了很多用水婦人,非常熱鬧。古戲台分前後台兩部分,前後台間修了板屏,前有朱漆的木欄杆,天花板上彩繪著各種花草蟲蝶,台基全用大青石板砌成。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古戲台唱大戲。

2、崇武,惠安女的家

大家都知道,崇武,是先從知道美麗的惠安女開始的。黃斗笠、花頭巾、銀腰帶、短上衣、寬筒褲的惠安女擔著沉重的擔子在海邊堤岸上行走的畫面,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讓見過的人難以忘懷。崇武的惠安女大多住在崇武的大祚、小祚和東嶺一帶。她們是漢族,卻保留著與其他漢族完全不同的服飾與風俗,這不得不令人稱奇。走在崇武的大街上,如果你看到惠安女在干著粗活、重活,而她們的丈夫卻在看店帶孩子,那麼,你一定不要吃驚。因為,這是那裡的風俗。不但如此,惠安女在結婚後也不入住夫家,而是仍然住在娘家,直到生了孩子,才跟丈夫搬到一起。

3、同里,江南小家碧玉

同里古鎮的民居不少,雖不像周庄全部沿河而建,卻給人空間感。這裡的河道更為開闊,是用青石板鋪成的。在同里最為出名的是「一園、兩堂、三橋」,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園是江南名園退思園,此園在不大的面積里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園林給人一種移步換景千變萬化的感覺。兩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蔭堂。三橋指的是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

  同里處於五湖環抱之中,鎮內街巷逶迤,河道縱橫,因而也就留下了眾多的建於各個年代的古橋。在古鎮,最古老的橋是思本橋。它建於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雖經風雨侵襲,至今仍巋然不動,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河港上。橋名「思本」,乃取「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之意。

4、西遞,明清民居博物館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於14-19世紀。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始終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現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西遞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5、安昌,紹興師爺的薈萃地

沿河而築的長街,一路鋪陳的廊棚,傳統特色的店鋪作坊,古老凝重的台門,逼仄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間的河埠,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間或有「月臘腸、扯白糖」的吆喝在耳邊響著,明清時期盛極一時的安昌「紹興師爺」群落,更使這裡浸淫著一股深厚的書香。位於紹興西北的安昌,素有「金柯橋銀安昌」的美譽。

6、閬中古城 韻味橫溢

閬中,一座獨具魅力的旅遊城。早在1300多年前,閬中就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有「閬苑仙境」、「閬州天下勝」之譽。源遠流長的歷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閬中古城韻味橫溢多珍貴的文化遺迹,構成了閬中旅遊資源的獨特優勢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徜徉在閬中古城,最令遊客稱奇的是那些縱橫勾連的肥肥瘦瘦、長長短短,猶如長短句一般的古街、古院、古屋以及點綴著滄桑之意的古樹,繁複中見別緻,玲瓏中顯精巧,堪稱我國建築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7、烏江明珠古鎮龔灘

烏江明珠古鎮坐落在「烏江百里畫廊」中的龔灘是重慶崇山峻岭中保存完好的一座千年古鎮。據記載,龔灘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三國時涪陵郡漢復縣就設於此,巴人與土著居民世代在此生息勞作。龔灘地處重慶酉陽西部,阿蓬江與烏江交匯於龔灘。烏江西岸是一面如刀鑿斧劈般的懸崖,懸崖下奔流著湍急的烏江水。龔灘則在烏江東岸,沿江一排錯落有致的吊腳樓,頑強地撐起居民的生活,也撐起了一個完整的古鎮。

8、榆林,大漠中的古鎮

榆林,又稱駝城,位於陝西省最北部,地處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的交接地帶,地域廣闊,地貌獨特,既有高山流水,又有大漠沙海。長城沿線,林草蔥綠,牛羊成群,牧歌悠揚,丘嶺溝壑,梯田層層,花果滿山,堪稱"塞上江南"。晉陝峽谷,黃河濤聲,形成了絢麗多姿的特異景觀。

  榆林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六千年前後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遍布無定河兩岸。萬里長城蜿蜒橫貫榆林700餘公里,高聳在榆林城北的鎮北台是長城線上最大的峰火台。神木縣楊家城是宋代楊家將鎮守過的古麟州,米脂縣的盤龍山是闖王李自成的行宮。還有統萬城、佳縣白雲山廟、神木縣二郎山,以及榆林古城、書法寶庫紅石峽摩崖石刻等重要的名勝古迹,和自然風光優美的神木縣紅鹼淖……

9、悠悠古鎮--青岩

青岩古鎮位於貴陽市的南郊,距市區約29公里。這是貴州非常著名的文化古鎮之一,遊客來到這裡,立即就會感悟到悠悠古韻。土城居高踞險,原青岩堡內寨民為避兵禍,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漸具規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此上貴陽,西入平壩(縣),東走龍里(縣)的十字交通要寨。經數百年歷史滄桑,多次整修擴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牆、石砌街巷。於今青岩城成了一卒座明清風格的文化古鎮。

10、黑井,產井鹽的重鎮

黑井鎮是雲南三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之一,位於祿豐縣西北部玉碧山下,地處「曲徑高山險,山巒欲接天,萬山相對峙,一水送溪煙」的龍川江兩側。1957年以前,黑井鎮曾是鹽興縣的縣城所在地,以後劃歸廣通縣,後來又和廣通縣一同併入祿豐縣。

  在古代,黑井是雲南幾大鹽產地之一,所產的鹽質高味正、滲透力極強,有「兩迤名高第一泉」的美譽。黑井的鹽稅在明清時期「課甲兩迤」來不得,是雲南省的納稅大戶。暢銷各地的黑井鹽,給黑井的發展乃至輝煌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當時的黑井,不但經濟發達,而且文化昌盛,僅清康熙到光緒年間,就有8人中進。

元明清三代,在黑井這塊兩山夾峙的彈丸之地,就建蓋庵堂寺廟56座、文筆塔5座,還留下了不少很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古碑。如今的黑井雖成為祿豐縣管轄下的一個小鎮,但鎮上還有文廟、節孝總坊、諸天寺、飛來寺、五馬橋、黑井文筆塔、擺衣漢文筆塔等古建築;還有一塊萬春山真覺禪寺記碑、六尊古墓翁仲,幾條青石板鋪成的古老街道和幾幢古色古香的走馬轉角樓;以及一座日產20噸食鹽的現代化鹽廠。


河北蔚縣的蔚州古城和暖泉古鎮。蔚州古城迄今已有1437年歷史,明清風韻猶存。暖泉古鎮為中國塞北第一古鎮。










蔚縣旅遊諮詢:03137---235995

更多資訊關註:蔚縣旅遊



很多人有古鎮情節,但是去到開發完善的古鎮卻失望而歸,過度的商業化充斥著街頭巷尾,追尋不到一絲絲舊時痕迹。真正有味道的古鎮是隱蔽的,藏匿在山水間兀自流淌著故事。清晨起一大早,推開厚重的木頭窗,山光水景入夢來。

曾經懷揣著古鎮執念去了烏鎮、周庄、同里、西塘...看不到原住民的生活狀態,看到的只是熙攘的人潮;看不到古鎮市井的鮮活,看到的只是滿大街大同小異的義烏小商品旅遊紀念品;聽不到雙腳踏上青石板路遠古的迴響,入耳皆是酒吧餐館攘客的噪雜。

錦溪古鎮-江蘇

活著的水鄉古鎮

錦溪,因溪得名,湖盪密布,古橋聯袂。有著「36頂橋,72隻窯」美麗傳說的古鎮,橋樑密度,舉世罕見。「咫尺往來,皆須舟楫」是錦溪的寫照,水巷、河埠、拱橋、騎樓、廊坊、街市,這一切在錦溪的一隅。河邊長廊吹著微風,一碗香濃奧灶面,一杯清潤龍井茶,一曲蘇州小調,這才是活著的江南小鎮。

交通:崑山火車站乘107路到汽車站,轉往錦溪的中巴前往,50分鐘可達。


西塘古鎮,黃龍溪古鎮,周庄,街子古鎮


推薦閱讀:

烏鎮是如何打造出來的?
烏鎮、周庄、西塘、南潯古鎮都有什麼不同?

TAG:烏鎮 | 西塘 | 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