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龍,鳳雛,冢虎,幼麟,為何蜀漢得其三還是滅亡?


做為三國的愛好者,其實以前也回答過同類問題,我也來討論一下。

一、馬雲在一次節目訪談中說過:「劉關張這樣的團隊組合是千年一遇,而更多的是《西遊記》師徒四個那樣的組合。有人有堅定的目標。有人武藝很好,但總出事故。有人勤勞肯干少有怨言......。」。本來團隊組合還蠻強的,但一直沒有自己的根據地,一段時間投奔在這,又一段時間投奔在那,是後來與卧龍先生交流互動才把總個戰略調整過來,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二、劉備集團當時有卧龍之後, 鳳雛龐統後來來找劉時,只是給了一個縣令讓龐統做,後來才讓他做謀士,有人說是他的長像問題,可能也有點關係。之後入川,又不久就被射殺了, 一生展現才華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前後也就三年左右。 一個人有能力,有本事是很重要的,但還要有相應的展現才華的時間,比如:齊白石七十多歲時做的畫才慢慢出精品,到九十多歲才去世,也有二十年左右才華流露的時間。又比如郭子儀五十多歲才有機會帶數量比較多的兵,但後來還有二三十年可以有機會展現才華。

三、到了三國的未期,全國在戰爭中人才緊缺, 姜維(號幼麒)本來是曹魏那邊的人,後來通過一系列的事件才把幼麒拉到蜀漢這邊來,當然姜維也是很有品德的,為蜀漢也是堅守到底和全力以赴,最終以死相報。但這樣的人才在未期全國總數太少,培養也來不及,有人也比較過卧龍與曾國藩的區別,曾國藩在後續人才的推薦上和培育上是做的較好的。

四、荊州和關羽一失,同時當時三兄弟結拜時又約定:「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所以劉備一下子沒有想到其它可以暫緩報私仇的方法,即使孔明逼劉備進皇位,劉備做為第一領導人也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暫時放下私仇。如果打曹魏,最起碼正當性要充足一些,最終因私害公。

五、再後來又與吳和好之後,六出祁山的戰鬥行動中,碰到了曹魏兵員和糧草較充足,及司馬懿(冢虎)這樣很強的對手,司馬懿吸取了周瑜失敗的教訓,多次堅持不與蜀軍對戰,而且以守待攻,讓只能速戰的蜀軍多次受阻。

以上是我的回答,望大家共同討論。

更多職場(可以發您需要的內推公司信息給我)與生活乾貨歡迎關注堅持出乾貨的工程師「他說歷史與生活」微信公眾號,致力於寫出生活的道理,也過好現實的生活(職場、家常或者溜狗、實現人生價值),搜索就能找到我喲~圖片均來自網路,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劉備軍團的人才在劉備時期滅亡太快了

劉備時期

龐統

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

法正

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

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張飛

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范強、張達刺殺。

馬超

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劉禪時期被追謚為威侯。

黃忠

(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改封后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

劉備打東吳的時候,四個頂尖武將,兩個軍事謀略專家都已經死了。

劉備死後,蜀漢沒有明君,人才稀缺

剩下諸葛亮,趙雲,魏延怎麼打,姜維還是諸葛亮北伐時期收的。

劉備軍團的人才全在的情況下,劉備可是很輕鬆的拿下了劉璋的地盤,但是劉備軍團的人又像「多米諾骨牌」一個接一個的死去。

到諸葛亮時期,諸葛亮看看自己手上的牌,欲哭無淚啊

諸葛亮死後

魏延楊儀死於內鬥,剩下蔣琬,姜維,馬岱

你認為還有的打嗎?


從戰略層面來說,就是一句話,國雖大,好戰必亡,諸葛亮自己打了六次,姜維大大小小打了十一次,哪有這麼多國力可以虛耗?況且巴蜀的割據本來就是戰略思維的錯誤,因為巴蜀當時開發程度很低,人口基數不大,就像日本跟中國在武器技術水平一樣的情況下絕對是中國必勝,農耕社會人口就等於國力,稅收,資源產出,人才,可動員兵力全部可以用人口換算的,所以鍾會鄧艾進川時,蜀中已無可用之兵,是國力耗盡的體現!

其次,諸葛亮是被兩個人過分抬高了,一個是舉薦人司馬徽,謬稱卧龍鳳雛得一者便得天下,第二是羅貫中。其實諸葛亮自我評價相當中肯,就管仲樂毅的水平,管仲樂毅就是稱霸一方的料!其他二人水平更低了!

再者,諸葛亮太能幹,又不注重人才培養,導致死後國中無人可承繼其衣缽。司馬懿派使臣問候諸葛亮,得出諸葛將死,國之不存的結論,理據如下,丞相辛勞,少吃,為表象,廷杖十需要丞相親批,無放權,下吏慵懶不作為是直接導致他死後無人的罪魁禍首。

綜合上述,戰爭虛耗國力,後繼無人文官不能內治,武將不能將兵,蜀國必亡!


首先,當時的天時被曹操所佔 天下九州他得了三分之二,實行的屯田老百姓在戰亂下終於安穩的生活了,以至於後來諸葛亮的復興漢室這個口號反而變的累贅。加之三國後期的三個君主比較,曹操死後的曹丕曹睿哪個不是人中之龍。蜀漢的劉嬋現在好多人為其喊冤,試問劉備敗光了家底要不是諸葛亮他能恢復民業能坐穩江山么。他的樂不思蜀好多人佩服,那戰死的諸葛詹,關羽的被滅門,張飛趙雲之子都被戰死。姜維至死都不放棄恢復蜀國。他活著真的值得你們喊冤么?蜀漢後期人才不是說能通過諸葛亮一個人就能成功的,他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曹魏,一個不下於自己的對手司馬懿,和兵力糧草十倍於他的軍隊,而且諸葛遠出岐山,曹魏是以逸待勞,我覺得打的曹魏只能堅守,這已經是一場勝利了。至於為什麼得其三而不得天下。我覺得漢朝的滅亡真的是天意,是上天導演了這場末世之劇,讓這麼多群星璀璨降生在這個亂世。放眼整個中國歷史百年的三國絕對是最精彩的部分。


謝邀。卧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幼麟姜維,此三人都是三國時期傑出的人才。當世高人司馬徽曾言,卧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而當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時候,他又慨嘆,孔明得其主,而未得其時也。

未得其時,是蜀漢最終滅亡的根本原因。當蜀漢建立的時候,曹魏已經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其勢已不可動搖。江東孫權,三世虎踞,也已根深蒂固,難以撼動。諸葛亮輔助劉備,開闢,建立蜀漢政權,在當時已經是奇蹟。若要再發展,可謂困難重重。

然而,事有轉機。劉備北取漢中,斬殺曹魏名將夏侯淵,關羽荊卅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當此之時,蜀漢達到鼎盛時期,如果不犯錯誤,在此基礎上,勵精圖治,以諸葛亮之才能,積以時日,統一中原是大有希望的。可惜,先是關羽破壞了吳蜀聯盟,致被東吳偷襲擒殺。繼而劉備義氣用事,不顧大局,輕率伐吳,導致夷陵慘敗,將多年積攢起來的精銳一古腦喪盡。這哥倆兒的一番折騰,硬是把大好形勢生生斷送掉了。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劉備死後,蜀漢的全部重擔都落到了諸葛亮身上。他一方面收拾國內的殘局,一方面及時地修復了和東吳的聯盟

關係(此關係一直延續到蜀漢滅亡),使大局穩定下來。這是非常英明的舉措。試想,當時如果魏吳聯合,乘勢攻蜀,諸葛亮縱有通天本事,也無法挽救蜀漢的被殲滅的命運。

關於北伐戰爭。當時的形勢,蜀漢基本上沒有條件擊敗曹魏,統一中原。這一點,諸葛亮心中有底,並在其前後出師表中表述的十分清楚。他的北伐,與其說是主動出擊,不如說是以攻為守。他的這一策略,今天看來是英明的。他的出擊,雖終無全勝,卻每次都有斬獲,每次都給曹魏政權以震動,使其忙於應付,無瑕他顧。而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最大收穫,是收降了一個叫姜維的年青人。以後的歷史證明,這個收穫比其他任何戰場勝利的意義都要大的多。

姜維,字伯約,號幼麟。本魏人,在天水之戰中被諸葛亮收降。諸葛以之為徒,他亦甘心拜諸葛為師。諸葛亮歿後,他肩起了北伐的大任,先後九伐中原,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活劇。如果閉上眼晴,我們面前就會浮現出一位英武的年輕的將軍,躍馬揮戈,叱吒風雲,帶領千軍萬馬,與強大若干倍的敵軍英勇奮戰的場景。姜維是赤膽忠心,死而後已的。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約九伐中原,未能撼動曹魏。:而曹魏一出兵,蜀漢政權便頃刻瓦解。彼此實力相差之懸殊,可見一斑。如果諸葛亮和姜維之前不採取主動出擊之策略,蜀漢焉能堅持如此多年,此應是不言而喻。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實乃僥倖。倘諸葛尚在,必至復滅。而劉禪不顧姜維尚率大軍在前方抗戰,而竟舉國投降。有如此庸主,蜀漢焉能不亡。

據說,現在競有人為劉禪說好話,說什麼投降是為了顧全百姓,「樂不思蜀"是大智若愚。照這種理論,將來再有英法聯軍,或者八國聯軍,或者日本鬼子打進來,我們就舉國投降好了,再在敵國的慶功宴上大唱"樂不思華"好了。真是那樣,這個世界上還有中華民族嗎!

三國成為歷史了。蜀漢滅亡了。但是姜維,尤其是諸葛亮的英名卻還留存於世,光照人間。鳳雛龐統雖與諸葛亮齊名,但一出師便死於流矢。連自已的性命尚且算計不周,又焉能他顧。冢虎司馬懿亦一時人傑,但每與諸葛交兵便敗,以至最後不敢出戰,能力當在諸葛之下。舉凡三國時期,能與諸葛亮一比高下的,惟曹操一人而已。蜀漢之所以滅亡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當時中國出了一個曹操,他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魏國。


夷陵之戰蜀漢大敗,劉備永安託孤,諸葛亮掌握大全後,實行依法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士族地主階級統治著當時的社會,嚴重阻礙了士族地主階級的發展。諸葛亮沒死的時候,蜀國大臣忌憚諸葛亮,沒人敢違背依法治國這條國策,可諸葛亮一死,益州還是由劉備和諸葛亮集團為最高統治階級,所以還實行依法治國。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士族地主階級是整個社會的主要統治階級,依法治國是行不通的,所以從大體角度出發蜀漢只能稱霸一時,而不能統一天下,簡單來說依法治國與社會情況衝突。反之曹丕實施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是曹魏政權與士族地主階級達成了協議,士族擁護曹魏,曹魏任用士族。再到後來司馬炎一統天下,正式證明當時的社會只能由士族地主階級統治,你不是由法律統治的,法律在當時社會只是帝國大廈的台階而不是支柱。至於其他二人在劉備之前死掉,根本就看不出此二人能都為蜀漢一統天下做出功績。三國正真形成鼎力的局面是夷陵之戰劉備死後形成的,蜀國能否一統天下,是要看劉備的後人如何來統治這個國家的。只能說依法治國敵不過士族地主階級,依法治國是治國方針,而士族地主階級是人,封建社會,法敵不過人,固蜀漢只是中國歷史上划過的一顆流星。


如果單就三國演義而言 本人還是有些想法的 先說赤壁之後劉備得智囊龐統征荊南四郡一路所向披靡這時劉備集團雖說地盤小但 潛力巨大 文有卧龍鳳雛 武有關羽張飛黃忠趙雲魏延 都是一等一的猛將 然而劉備在走下一步時一步走錯斷送了復興漢朝的最好機會 入蜀時龐統為隨軍軍師諸葛隨關羽守荊州 此二人鳳雛愛險 卧龍謹慎 所以卧龍主守 鳳雛隨軍此乃最佳陣容為打益州鳳雛本想趁劉璋勞軍之時斃掉劉璋 而那時劉備為了顯示自己的仁義 不從 而後鳳雛獻出三計分上中下 上計最險 中計緩爾圖之 下計回荊州 而劉備又為彰顯仁義 不採納奇策 而緩圖之貽誤戰機 要知道劉璋黯弱 用上計百分之百90劉璋會投降就算不投降也損失幾員上將簡直是事半功倍 而採用中計後果是導致鳳雛之死 卧龍離荊州而獨留關羽 這也為日後關羽自負中計失荊州 諸葛殫精竭慮而死埋下了伏筆 諸葛若在 呂蒙小計怎瞞得過諸葛 鳳雛若在諸葛怎會殫精竭慮事實親為 所以我認為 鳳雛之死是蜀國走下坡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謝邀。蜀漢之亡並非哪一個人是救世主。毛主席對卧龍諸葛亮隆中對有過評論:蜀漢滅亡就開始於隆中對,並給出了(蜀漢滅亡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諸葛亮最大失誤莫過於(失街亭揮淚斬馬謖)劉備白帝城託孤提醒諸葛亮,馬謖不堪大任,但其未能聽進去,終釀大禍。陳壽在(三國志)中評論:亮擅長治理國家,而非統兵打仗。司馬懿作為對手更有發言權:亮志向很大,善於謀劃,但謹小慎微,優柔寡斷,即使手握重兵,也不懂權變故而敗。最後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三國演義確實美化擴大化了諸葛亮的真是才能,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鳳雛龐統是真正的軍事家,他看的都是大戰略,最大的成就是幫劉備進西川,可惜英年早逝,也是替劉備而死,龐統之死奠定了以後的蜀漢不遠矣!幼麒麟姜維只能說是一名稱職的武將,算不上出色的軍事家,蜀漢連年征戰,積貧積弱國力下降嚴重,應該看到這些,整頓兵馬養精蓄銳,蓄勢待發。可是,姜維九伐中原國力難支,被鄧艾屢次挫敗,最後蜀漢亡,姜維死。冢虎司馬懿是真正的軍事家政治家三國歸晉笑到了最後。鬼才郭嘉毒士賈詡都是實至名歸的軍事家,所以,鳳雛之死是劉備的最大損失,蜀漢政權由於後主平庸,軍事戰略人才梯隊的貧瘠,導致了最後的政權垮塌。


天命難違啊,拿三國演義來看,就知道天意不讓蜀國走到最後。

鳳雛龐統在落鳳坡就隕落,這波血虧,也讓看客蒙圈,鳳雛除了連環計就沒有什麼故事展示這個名號。如果當初孔明應該留龐統守荊州,也就可能不會有關羽失荊州了

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劉備勢力就有頹勢,張飛被刺殺,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託孤白帝城,蜀國氣運在這裡基本上大勢已去一半。死了五虎中的兩名,火燒連營也是將領死傷很多。

卧龍想力挽狂瀾,七戰中原,好幾次都有機會獲取大勝,都被天命阻礙了。到了膽大包天的姜維,蜀國幾乎沒有什麼人才了,再遇上魏國鄧艾鍾會,九伐中原終究也被掏了膽。

劉備的後代和曹操也是沒得比,劉禪是個拖後腿的,曹丕或者曹植都有前途多了。

司馬懿這個冢虎是諸葛孔明沒有想到的,卧龍不懼怕他的才智,但是在壽命上終究敵不過。

就基於三國演義來看,蜀國其實在失荊州之後,已成敗勢。


卧龍鳳雛得一安天下,本來就是演繹的,沒有歷史史實!國人喜歡把人捧成神!然後除了這個神,其他人都是渣!這種思想不客觀!實際上,大家都是謀略家、政治家,差距沒有那麼大!只是泰山和黃山的區別!你強,我就守,你弱我就攻,或者無糧草也不得不攻!當事人的攻和守都有他的動機和目的,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一定有他的合理性,更多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人的經歷很重要,為什麼諸葛亮能成神?是因為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掌朝政,有更多的展現機會!司馬懿只是當時魏國的重要將領,所以覺得司馬懿比較弱!還有,說諸葛亮不會用人的,我比較認可,因為手下人都是決斷20軍棍以下懲罰的人,確實很難成大氣!不過,蜀國是在諸葛亮死後很多年才亡的,所以把罪過推到諸葛亮身上,有點過分!另外說劉禪,如果他不放權,不充分信任諸葛亮,諸葛亮那有機會北伐,哪有機會展示?所以說,歷史有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我們看到的只是結果,沒必要糾結過程,不要說假如,不要為古人擔憂,即便是劉備白帝城沒死,在21世紀的今天,他也死的透透的了!演義是用來娛樂的,不是用來較真的!


推薦閱讀:

方舟子說中醫是偽科學,這必然牽涉到中國哲學體系大廈,包括老子、易經等,大家怎麼看?
如何選購紅茶才能避免上當受騙呢?
為什麼郭靖夫婦不認識神鵰俠?
在空中跳起來的照片怎麼拍的?

TAG:三國 | 龐統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