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代錦衣衛?


《明史》記載: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把自己身邊負責警衛工作的親軍都尉府(拱衛司)改為錦衣衛,職責是秘密偵察、監視大小官員的公私活動,並隨時向皇上報告社會上各種不公不法之事。朱元璋授予錦衣衛許多特權 。比如:偵緝、抓捕、審判、懲處罪犯的一切大權。錦衣衛內部設立了特殊法庭和監獄,可以任意逮捕、審判、處死人犯,成了讓人望而生畏、聞風喪膽的特務機構。

朱元璋執政30多年,錦衣衛密探多如牛毛,遍布街巷路途,茶樓酒肆,嚴密監視著朝野內外文武官員的各項社會活動。各級官員如同芒刺在背,每日戰戰兢兢,誰都不敢亂說亂動,生怕被錦衣衛逮著把柄,引來血光之災。史載,吏部尚書吳琳早已退休回鄉,但朱元璋依舊對他不放心,就派一個錦衣衛秘使到吳琳的家鄉去偵察他的活動。那特務來到村旁的稻田邊,見一老農坐在田坎上,便上前詢問:「此村有個吳尚書吧」 ?老翁答道:「敝人便是」。那錦衣衛特務回去一報告,朱元璋放下心來,很是高興。

大學士宋濂某日在府里設宴招待賓客,第二天上朝時朱元璋問他:「昨天你家招待客人,喝了啥酒?上了幾道菜」?宋濂吃了一驚,他只得一五一十詳細回答。朱元璋笑道:「和我掌握的情況一樣,你沒騙我」。錦衣衛無孔不入,連大臣家裡私宴吃了些啥酒菜、說了些什麼話都掌握的一清二楚。

朱元璋害怕受下面人蒙蔽,經常和錦衣衛使微服私訪,對臣僚居家以及社會活動進行私察。某日,朱元璋踱進了大臣羅復仁家 ,老羅兩公婆正在家裡粉刷破舊不堪的牆壁,見皇上駕到,他急忙讓妻子搬來一把小板凳,請朱坐。朱元璋環視室內, 只見家徒四壁,一貧如洗,連件像樣的傢具都沒有,心裡感動加愧疚,說:「賢德之士怎能住在如此破敗寒窘的地方呢」 !他馬上下令將城中的一處大宅院賜予羅復仁。

為了朱明基業能世代永繼,朱元璋空前加強了皇權獨攬。洪武九年(1376年)他廢除行中書省,設置市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司分管民、刑、兵權;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廢除了中書宰相制度,分相權於吏、戶、禮、兵、刑、工6部。設都察院監察百官,設錦衣衛等特務機構監控官、民的一切大事小情。朱元璋利用錦衣衛大興文字獄和製造大規模冤案為子孫「削棘」。由於朱元璋戾狠嗜殺,臭名昭著的錦衣衛甘做鷹犬, 並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他們羅織罪名,大造冤獄,成了朱元璋屠戮功臣的幫凶。

史家曰:「翻開一部『明史』,一股濃重的血腥氣撲面而來。」 朱元璋為大明江山千秋萬世煞費苦心,他利用錦衣衛這樣的特務組織大肆誅殺功臣,製造恐怖氣氛,為子孫「削棘」,明朝文武人人自危,朝野上下萬馬齊喑,但事與願違,他死後屍骨未寒、墳土未乾,叔侄爭權,爆發了「靖難之役」,因殺戮太重,堂堂大明居然無統兵之將,只能眼睜睜看著朱棣殺進南京,奪了侄兒建文帝的皇位。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剽竊必究

插圖源自網路


廠衛——中央政府用來伺察下屬和臣民、執行秘密任務的機關,也就是所謂的特務機關,歷朝都有。有些是專設,如明朝的東廠;有的是其他部門行使一些這方面的職能,如唐朝的金吾衛、宋朝的皇城司、明朝的錦衣衛、清朝的步軍統領衙門;也有是臨時設置的,比如武則天、雍正時曾用的暗探。但一般談起特務機關,必談廠衛,也就是東西廠和錦衣衛,因為其活動和權力都達到了歷史上的頂點。而且由於小說等渲染,凡是廠衛中人幾乎沒有一個好人,是一個反面代表。錦衣衛的設置,比東廠要早,在洪武帝得國時,其前身就已經出現,開始行使刺探民情、監督臣下的功能。錦衣衛獄的設立,也在洪武時。當時胡藍案起,大獄迭興,滅族者不計其數,錦衣衛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就有一點象斯大林大清洗時的內務部。首發胡惟庸逆謀的就是一個錦衣衛的指揮。錦衣衛是軍隊編製,任職者都是軍官,本是親軍十二衛之一,自從皇帝賦予他偵察的職權後,才逐步發展到後來的樣子,成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機構。但無論什麼時候,他的本職還是皇帝的親軍,其領導也一直是武官。到了朱元璋晚年,功臣誅戮殆盡,遂下旨毀棄錦衣衛的各種刑具,將其監獄移交給三法司,錦衣衛又回到起點,是普通的侍衛親軍了

永樂帝即位後,由於得國不正,反對者不少,出於知曉下情、肅清反對者的需要,立即重新賦予錦衣衛偵察職能,任命親信紀剛為指揮使;不久又設東廠,以太監主之,起互相監督的作用。錦衣衛作為特務機關,從此至明亡,相沿不廢,只不過其活動有時囂張些,有時安穩些而已。

  錦衣衛的人數歷代不一樣,最盛時人員有十幾萬人,裡面有一支近萬人的騎兵武裝,和無數靠錦衣衛吃飯的閑人。明代是軍戶制,軍職世襲,所以有很多人的職銜是錦衣衛某某官,實際上從來不來錦衣衛的官廳,只是一份吃飯的俸祿和榮譽。錦衣衛官經常作為獎勵賜給大臣承襲,作為一種恩典,在這時,賜給錦衣衛的官銜要比其他衛所的官銜榮譽要高。比如遼東大將李成梁,本是世襲的鐵嶺衛指揮僉事,後以功封都督,加恩世襲本衛指揮使,後又有功,就改世襲錦衣衛的百戶以至一直到世襲錦衣衛指揮使,這時他本人早已封了伯爵。所以錦衣衛的官員很多,但一般要看見官銜上有"掌衛事"或"管本衛事"幾個字,那才是真正的職官。

  錦衣衛中最高官職是指揮使,但也有很多勛臣,甚至是堂堂公爵來管事,稱"某某掌衛事",這時他當然是大老闆了。也有從本衛指揮使提升,仍掌衛事的。比如嘉靖時的陸炳以曾救駕之功得君心,任職於錦衣衛,一直做到左都督,封到伯爵,仍掌衛事,實際上一直是錦衣衛的主管。指揮使下面有指揮僉事和指揮同知若干,還有南北鎮撫司的鎮撫,再下面是管事的千戶和百戶以及指揮,再下就是普通的校尉、番子、獄卒等等。還有一點,錦衣衛並不是人人穿錦衣,一般的制服還多是黑白色,只不過其衛所名就叫錦衣衛而已。說起錦衣親軍,那也不是沒有過,比如唐太宗時著五色袍、騎駿馬的羽林千騎。

錦衣衛的職能有很多,大致有這麼幾個:1、皇帝的親軍;皇帝上朝,殿下的侍衛都是錦衣衛的"大漢將軍"。皇帝出巡,一應鑾駕儀衛和近身的護衛親兵也是錦衣衛負責---清朝時廢廠衛,將這部分職責單設了一個鑾儀衛。皇帝在宮,宮內的護衛也多數是錦衣衛。皇帝要廷杖大臣,有太監監督,執行的卻是錦衣衛的校尉。皇帝派人出差,一般也有錦衣衛的校尉護衛。皇帝派員宣旨逮捕某人或抄家等等,有專門的宣旨官,執行的卻全是錦衣衛的校尉。經常有這樣的上諭:某某犯了事,"著錦衣衛差的當(也就是妥當之意)官校逮捕來京"。2、京城的治安機關;京城的治安一般由五城兵馬司負責,但有重大案件如江洋大盜及殺人重案等等,經常錦衣衛會出面偵辦。京城有重大活動,如皇帝出巡、大臣回京等等,一般都由錦衣衛會同五城兵馬司維持治安。3、特務機關;錦衣衛主"緝察妖言及種種不法",與東廠一外一內負責收集民間各種消息,監督大臣和政府機關的活動,打擊那些敢於反對朝廷的人和言論等等。在這方面,雖然要求和東廠互相監督,但一般是以東廠為主導,兩者密不可分。東廠的偵事番子和下級官員一般也都從錦衣衛選拔。就這方面的情況,錦衣衛的主事官要一天寫一封奏章給皇帝,一般在傍晚遞進宮。由於朝廷對"妖言妖書"等非常重視,也就常有錦衣衛的人藉此栽章陷害、勒索的,為此破家的不計其數,為當時一大害。作為情報機構,錦衣衛也做一些沿邊的軍事情報工作。4、承辦皇帝親自交辦的案件,也就是"天牢",這部分職能在北鎮撫司,下面專門說一說。5、辦皇家的一些雜事,比如象房也就是訓練儀仗用的大象就是錦衣衛管。皇帝家用的奶媽屬於奶子房,也是錦衣衛管。

  明制,凡衛所皆設鎮撫司,管本衛工匠和刑獄,惟獨錦衣衛設南北兩鎮撫司,南司管本衛,而北鎮撫司主管詔獄,也就是所謂的天牢或北司獄。北鎮撫司由於所管之事機密而重大,在錦衣衛中地位相對獨立,明憲宗時特旨令北司獄情無須報告本衛長官,因此北司鎮撫品級不高,權力和受皇帝的重視程度有時卻超過錦衣衛的堂官。比如英宗時的袁彬,是皇帝落難北國時一直隨侍的舊臣,英宗復辟後,主管錦衣衛,以如此人物尚被本衛鎮撫誣陷下獄,由皇帝以特旨開釋(當然最後是官復原職了。袁彬此人在歷任錦衣衛官中要算得一個正人)。從本質上講,錦衣衛由於管緝捕事宜,是一個警察機構,而北司獄是相當於預審處和看守所,案件在這裡定案然後交給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最終判決並執行,就好象蘇聯克格勃的盧比揚卡監獄。但一般經北司獄出去的案件,三法司從來沒有也不敢反駁過。北鎮撫司屬於錦衣衛,但東廠抓的人犯也送到這裡,還有就是皇帝直接從殿廷拿的大臣。當皇帝說:"下獄!"那都是送到這裡,而不會送到刑部。通常北司的案子都會移交給有關部門,但長系獄中或直接奉命於獄中處死的也是極多的。北司獄極其黑暗,多有地牢,終年不見天日,牆厚多有數尺,兩個牢房之間是絕對聽不見聲音的。進了這裡,不死是非常幸運了。魏忠賢時期,迫害忠良,死於北司獄中的無數,其中種種殘忍刑法有很多材料介紹,不少小說書上也大加渲染。當時的錦衣衛堂官是魏忠賢的侄子,真正的大惡人是北司鎮撫許顯純。到了清朝,就北司獄的舊地設刑部大牢,其中還留有明時留下的各種奇怪刑具,如剝皮、挖眼、剜心用的各式小刀,歷經多年,依然血跡殷然,令人髮指。

  明朝在南京設有全套的政府機構(但多不管事),也設有南京錦衣衛,通常受鎮守太監領導,主管南京的一些緝捕事宜和一些內臣的管理工作,但其權力和重要程度比北京本部是大大的不如了。

  廠衛並稱,再簡單說一下東廠。

  東廠設立於永樂十八年,因地處東安門外,所以叫東廠。當時山東唐賽兒起義,"妖言"四起,皇帝覺得光是錦衣衛還不夠,就設立了這個由內臣管理的比較純粹的特務機關,從此一直到明亡而不廢。至於以後的西廠和內廠,都是臨時設置,旋設旋廢,不是定製。

  在明朝,太監一詞不是對所有宦官的通稱,而是一個內臣的官銜,後來也用來做為一些內臣的尊稱。明朝的宦官有一個系統的組織,內分大概十三監和一些如惜薪廠這樣的"廠",所有內臣以司禮監為首,下面是內官監、御馬監等等,其首領就是"太監"。劉謹最盛時,舉朝提及都稱"劉太監"而不敢直呼其名,也說明"太監"一詞是一種尊稱。

  司禮監為宦官的首領機關,其中以掌印太監為最尊,下面有幾個秉筆太監,排名第一的秉筆太監一般就兼任東廠的主管,稱"提督東廠",在太監中獨有一顆"關防"(也就是公章),體制最重。當時人就評論說:司禮掌印好比外廷的內閣首輔,而東廠提督就好象次輔兼左都御史(好比今天的國務院副總理兼公安和安全部長),其權最重。東廠提督下面有若干管事內臣,再有就是理刑千戶和偵事番子,這些做具體工作的不是宦官,一般都出身於錦衣衛。

  較之錦衣衛,東廠與皇帝更為親近,皇帝會隨時召見,就是皇帝已經就寢,東廠的一張紙條也能隨時送到皇帝面前。原則上說,東廠的地位高於錦衣衛,負有監察錦衣衛的職能,但兩者一般都互為表裡,很少有互相揭發的事情,倒是東西廠之間,常有這種情況。憲宗時的最得寵的西廠太監汪直,後來就是栽在東廠太監尚銘的手上。

  總的來說,提督東廠的太監不法的居多,所以最後也多數落了個抄家去職的下場,但話說回來,謹慎厚道的也不止一個。

  廠衛之橫行為明朝一大害,尤以魏忠賢時最為酷烈。因此清朝立國後,雖然有人建議復設一個類似機構,立即遭到皇帝的嚴斥。

  曾經有一任東廠提督在東廠的大堂上懸了一塊匾,上有四個字"朝廷心腹"---如果把"朝廷"理解為皇帝本人,這倒是廠衛的真實寫照。


推薦閱讀:

假如你有機會穿越到古代,可以帶三十公斤的東西,你會選擇帶什麼?
中國古代能打敗匈奴、突厥、契丹,為什麼不佔領他們的土地呢?
劉備的第一任軍師徐庶,為什麼在新野跟劉備道別後,再跑回來說有諸葛亮這個人呢?

TAG:明朝 | 錦衣衛 | 文化 | 歷史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