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的黑社會題材電影總有中國元素?



為什麼韓國的電影(其中包括黑幫題材電影)為什麼總會出現中國元素,首先要以歷史角度來看待中韓兩國文化的關係。早在周代和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便與韓國有了某種聯繫。由於韓國和中國「一衣帶水」,這也促使韓國電影人很早便對中國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加上80、90年代香港、台灣電影崛起,曾在韓國造成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不少中國明星被本國人奉為偶像的同時,在韓國同樣也是家喻戶曉。

由於韓國地處東方,所以中國電影中所傳遞的價值觀也能被韓國觀眾普遍接受。像吳宇森的黑幫英雄電影,徐克拍攝的武俠電影等等,都曾在韓國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票房收入。這也在不經意間對韓國電影人的製作思路和風格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成熟之後的韓國電影中頻繁出現大量的中國元素,便在情理之中了。

21世紀之後,韓國電影中的中國元素也越來越明顯。譬如《白蘭》、《西遊記歸來》、《黃山伐》和《安重根》等等作品,都和中國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原因大致有以下兩點:

第一,韓國電影在探尋民族歷史的同時,會無可避免地提及到中國,甚至還會成為戲劇中的主要元素。譬如那部《最終兵器:弓》,影片最大的戲劇衝突集中於朝鮮名將之後與滿清皇太子的禁衛特種部隊間的追殺與暗殺;《黃山伐》則將目光聚焦於唐威權時期朝鮮半島三國的鬥爭;而在《武士》里章子怡扮演的明朝公主是引發韓國武士和漠北蒙古殘餘軍隊戰鬥的重要導火索;而崔東勛執導的那部成功的商業電影《暗殺》,講述的正是1933年韓國臨時政府特工在上海、韓國京城府策劃暗殺親日派行動的故事。

第二,中國元素在黑幫電影中的運用,源自韓國電影人對於香港黑幫題材電影「遺風」的致敬和探尋。譬如黑幫電影《黃海》,片中比較生猛的殺手幾乎都是來自延邊的朝鮮族人。在另外一部黑幫題材電影《新世界》里,則出現了丁青和李子成這兩個「華僑」角色,同時還出現了一個可以攻克FBI機密檔案庫的中國黑客團體。而《颱風》里,引發各國博弈的,是因為張東健扮演的海盜頭子截獲了美國秘密從台灣運走的核武器。對於韓國電影人來說,中國元素給予了他們創作上的想像空間。

對中國元素的借鑒,其實也是一種」文化擴展「的體現。中國電影元素也成為了拓寬韓國電影靈感和思路的一種渠道和途徑。其中更為具化的表現,體現在韓國電影人們先後翻拍了《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無間道》、《絕密跟蹤》和《全民目擊》等多部華語電影。除此之外,中國明星遠赴韓國拍攝電影,也成為了實現兩國電影文化交流的其中一種。譬如劉偉強曾遠赴韓國執導了合拍電影《雛菊》,舒淇參演了《我的老婆是大佬3》、湯唯拍攝了《晚秋》、范冰冰參與拍攝了《登陸之日》,任達華和李心潔等等港星加盟了《盜賊同盟》等等。特別是中國韓國簽訂了合拍電影協議,筆者有理由相信,這一舉措不論對於中國電影還是韓國電影,都將會是很有力的推動。

儘管有大量的中國元素頻繁出現在韓國電影中,但並非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我們驕傲,有時,我們要理性地去判斷:究竟哪些運用是美化?而哪些運用又是醜化?這樣,我們才能認清兩國電影的文化差異和隔閡的同時,避免文化侵略和文化剽竊的狀況發生。


簡單點,曾經做藩屬國的羞愧,對鄰國飛速騰飛和大國復興充滿不安與恐懼,又不願意承認後產生扭曲,總以為自己看不起中國,其實在電影和自己所謂韓國文化或者極度自卑中找存在感和平衡點,歪曲歷史,黑化中國,剽竊文化,無恥!可悲!可憐!


韓國與中國同屬亞洲,從歷史的角度上來講,很早以前就存在文化上的交流。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包括漢字、飲食、禮儀等等,都有從中國傳播到韓國。

其實不只是黑社會題材,也不只是電影方面,在韓國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我國的文化元素或是由我國文化元素演變過去的痕迹。


推薦閱讀:

老美在電線上掛鞋是怎麼回事?

TAG:唐人街 | 黑社會 | 娛樂 | 電影 | 韓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