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的照片是如何傳回地球的?這速度比光速還快嗎?
土星距離地球有13億千米的遙遠距離,那麼探測器在土星拍攝的照片是怎麼通過這距離的限制,傳輸到地球的呢?
探測器在拍攝完照片之後,會把照片轉換成二進位的數字信號,通過無線電波的形式傳輸到地球上。天文學家在地球上接受到這些信號之後,再把二進位數字信號轉換為各種格式的照片。著其中的原理與收音機接收無線電波信號的原理很相似,只不過收音機最後是轉換為音頻信號罷了。無線電波本質上就是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輸速度就等於光速。
深空傳輸技術與地球上普通的信號傳輸技術相比,有兩個特別的困難。「深空」,顧名思義,就是深處的太空,所以深空傳輸技術最大的困難就是遙遠的距離。信號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隨著距離的增加,信號強度不斷衰減,而且衰減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大,一旦發射的信號強度不夠,很可能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已經衰減到無法檢測到的程度了。另一個可能就是背景噪音的影響。在宇宙中,各種天體,包括恆星、星雲等,都會發出各種頻率的電磁信號。而且,近在咫尺的太陽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噪音來源,它與其他各種信號一起組成了背景雜訊,使探測器發出的信號更加難以被檢測到了。土星的照片傳回地球可不是容易的事,深空傳輸今後將向激光傳輸方向發展。
首先,影響信號傳輸最大的困難就是距離。為了更好理解這個問題,不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兩個人正在說話,當兩個人相距1米的時候,一個人不用太大聲說話對方就能聽清。但是當兩個人的距離達到100米的時候,即使一個人大聲說話對方也不一定聽得起。由於信號的強度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隨著距離的增加信號的強度也成指數型減少。探測器和地球之間的關係和兩個人說話十分類似,當兩者距離達到12.8億千米的時候,地球所能接受到的探測器信號強度非常有限。除非使用超高靈敏度的接受天線,否則這一信號很難被檢測出來。
其次,背景噪音也會直接影響到信號的傳輸。回到前一個例子,假設兩個人身處非常吵雜的體育場中。即使他們間相距1米,巨大的雜訊也會影響到兩者的溝通。如果兩者的距離擴大到100米,那麼無論再怎麼大聲說話對方也無法聽清。在我們的宇宙中,包括恆星在內的許多星體都會發出各種頻率的電磁信號。
而在太陽系中,太陽所發出的的電磁波更是成為了巨大的雜訊源。這些雜訊累加在一起,成為宇宙空間的背景雜訊。隨著距離的增加,探測器的傳輸信號很容易淹沒在宇宙背景雜訊中,更加難以被檢測出來。
雪上加霜的是,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還會因為干擾而出現失真。由於距離太遠加之干擾巨大,信號中的二進位數據很容易出現錯誤。明明代表0的信號可能因干擾變成1,明明代表1的信號也可能因干擾而變成0。一旦信號失真,數據的還原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儘可能集中能量發射
由於探測器和地球距離過於遙遠,任何沒有對準地球發出的信號都無法被接受到。為了提升發射信號效率,探測器的發射天線必須對準地球。只有將發射的能量儘可能的集中,地球才有可能接受到12.8億千米之外的探測器信號。
擴頻技術
為了克服宇宙背景雜訊對信號帶來的影響,探測器在傳輸信號的過程中使用了擴頻技術。所謂的擴頻技術,是將原本用於傳輸的原始信號通過擴頻技術變成頻率較寬的新信號。在信號功率遠低於雜訊功率的情況下,通過擴展信號傳輸的頻譜可以極大的提升傳輸信號的穩定性。而將接受到的擴頻信號進行解調,就可以輕易的從背景噪音中獲取到所需的信號。
信道編碼
即使獲得了有用的信號,信號在傳輸過程中依然有可能因為干擾而出現失真,這個時候就需要用信道編碼進行糾錯。為了增加通信的可靠性,人們利用信道編碼對原始信號增加特定的信息,從而達到在接收端進行判錯和糾錯的目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有人運送一批玻璃杯,為了保證運送途中不出現打爛玻璃杯的情況,人們通常用泡沫海綿之類的緩衝物將玻璃杯保護起來。當然,有得必有失。
由於增加了緩衝物,原來能裝100個玻璃杯的箱子可能只能裝80個了,剩下的空間被緩衝物所佔據。同樣的道理,信號的傳輸速率也會因為增加特定的糾錯編碼而下降(傳輸100bit的數據可能90bit都是糾錯碼,真正有用的數據僅有10bit)。
通過對原始信號增加特定的糾錯信息,信號即使在傳輸過程中出現差錯,也可以在接受端被發現和糾正。通常深空通信使用的信道編碼方式是LDPC碼(低密度奇偶校驗碼),通過這種編碼方式,探測器所發出的信號可以更加穩定的傳輸到地面接收站。
土星距離地球數十億英里,想要直接到達,需要搭載70頓的燃料。而卡西尼借用引力彈弓效應,先後兩次掠經金星、一次掠經地球、一次掠經木星,最終抵達土星。這段迂迴路線是土星距離地球最近距離的將近三倍。不過,這樣的繞道飛行,並未更加耗時,反而大大節省了燃料。
土星和土衛一(你就知道土星環是多麼大了!)
經過6年8個月、35億千米的漫長太空旅行之後,北京時間2004年7月1日,卡西尼號按計劃順利進入環繞土星轉動的軌道,開始對土星大氣、光環和衛星進行科學考察。
從土星看回地球(人類第一次從其他行星拍到地球)
2005年1月14日,卡西尼號搭載的土衛登陸探測器惠更斯號與卡西尼號分離後,成功登陸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讓人類第一次看到了土衛六的表面。
土星和土衛六
2009年7月8日,卡西尼號證實土衛六存在液體。分析認為,土衛六表面流動著液態甲烷。
2015年9月,美國宇航局宣布,根據卡西尼的測量以及照片數據分析,土衛二擁有一個地下大海洋。
土星環液態水、有機物、熱源,這三種條件如果在穩定的情況下,將是創造生命的重要元素。發現外星生命,正是人類進行無數太空探索的重要動力之一。
歐洲航天局科學家讓·皮埃爾說:「在某種意義上,『卡西尼』號就像時間機器一樣,帶我們去探測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世界,那個世界就像45億年前我們的地球。」
被很多人稱為「死星」的土衛一,今年4月26日,卡西尼號穿越了土星與土星環之間的空隙,並在這片神秘的未知之地完成了22次穿越。在此之前,從未有人類探測器穿過此區域。昨天,卡西尼還在拍攝土星的照片,然後將天線對準地球,回傳數據,發去他對家鄉的最後告別。
這張圖片里,除了有土星的所有衛星之外,還有火星、金星和我們的地球。
◤再見,卡西尼。為人類做出的貢獻!◢
無線電傳輸,速度跟光速一樣。速度30萬公里每秒。但是因為距離實在太遠了,為了避免信號損失嚴重,必須採取低頻高幅長波來協帶數據。如此一來,速率大大降低。每秒能傳輸的數據量最多只有幾百位元組。一張圖片傳回來真的需要的時間要以小時為單位了。
可見光與通訊信號(微波)都是電磁波,速度相同,真空下300000公里每秒
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是20世紀最後一艘行星際探測的大飛船,於1997年發射升空,2004年飛抵土星,進入環繞土星運行的軌道,同時放出一個名叫「惠更斯」的探測器,飛往土衛六,計劃在土衛六上找到地球如何形成有利於生命生長環境的線索。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不斷向地球傳回在土星拍攝的圖像,並有一些重大的發現。2012年3月,探測器發現土衛四上存在氧氣。2016年11月,卡西尼號已經處於土星探測任務的尾聲,於2017年9月墜向土星。卡西尼號於2016年11月30日進入探測新階段,並持續到2017年4月22日。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號將執行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最後一條指令:自我焚毀。土星探測器拍攝土衛六表面壯美照片推薦閱讀:
※北極熊為什麼不在南極?
※你是否同意科學研究應該受到道德的約束?
※如何鑒別添加煙熏液製作的假煙熏肉?
※黑洞既然能讓光都逃離不了,那輻射能從黑洞噴射出來,那麼輻射速度大於光速嗎?
※為何「民間老中醫」們總躲藏在民間,不斷創造故事,卻不肯出山露面解決人類醫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