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英國退歐投票後,英國民眾在 Google 搜索歐盟相關基礎知識的現象?
外媒:After Brexit Vote, Britain Googles "What Is The EU?" : All Tech Considered : NPR
中文:公投退歐後 英國人瘋狂搜索「歐盟是什麼」華爾街見聞:「本周五計票結果顯示,51.9%的英國民眾投票支持退歐,支持留在歐盟的投票者佔48.1%。在英國公投最終結果公布6小時後,谷歌公司分析谷歌搜索結果的應用產品GoogleTrends發布統計顯示,在退歐結果正式公布6小時後,英國人搜索的最熱門問題是「離開歐盟意味著什麼?」,第二大熱門問題是「歐盟是什麼?」,第三大和第五大熱門問題也是有關歐盟的基本知識:歐盟有哪些國家?歐盟有多少個國家?
以上熱搜結果可能說明,在投票結束後,許多英國人才開始想了解英國和歐盟的關係,才真正開始關心投票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影響。
GoogleTrends統計顯示,在公投最終結果公布2小時後,「如果我們離開歐盟會發生什麼」這個問題的搜索量猛增2.5倍;在公投結果公布4小時後,「我們國家屬不屬於歐盟」這個問題的搜索量暴漲24.5倍。」
今天恰巧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個人感覺很好地解釋了這個問題,特地分享一下:Stop Using Google Trends (http://medium.com/@dannypage/stop-using-google-trends-a5014dd32588)
簡單翻譯一下幾個要點:
首先,Ben Casselman給出一個例子,2012年美國大選結束後,搜索「誰是Mitt Romney(共和黨提名候選人)」數量大增。我們是否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很多人在投票前壓根就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或者,這只是人們搜索習慣中的一種?下圖可以看到涉及Mitt Romney關鍵字的搜索量遠超「Who is Mitt Romney」,而且高峰曲線產生於大選結束前。
然後作者解釋到:「Google Trends is that it reports search numbers relatively within the date-range and in context of other trends.」 說到底,Google Trends跟時間區間是高度相關的。並且拿著名左媒華盛頓郵報指責民眾「直到Harriet Tubman要上20美元封面的時候才知道這是誰」來舉例:
圖有點小,不太清晰,我註解一下。
- 左上:Google Trends推特賬號發表說「關於Harriet Tubman的搜索在宣布她將上$20之後暴漲4250%」;
- 右上:Google Trends關於Harriet Tubman的截圖,時間區間4月15日到4月21日;
- 左下:Google Trends關於Harriet Tubman的截圖,時間區間同年3月到4月;
- 右下:Google Trends關於Harriet Tubman的截圖,時間區間同年2月到4月。
時間區間拉長之後可以看到,民眾並不是直到宣布之後才開始Google這到底是誰。
最後作者談到Brexit,作者再次引用華盛頓郵報的文章提到說「Google reported that searches for "what happens if we leave the EU" had more than tripled」——增長三倍:這裡說的到底有多少人?這些人是voter嗎?這些人能投票嗎?他們支持留歐還是脫歐?Google Trends沒有給出一點點這方面的信息,除了一個突然冒起的波峰。而很有可能的是,這僅僅是很少數量的人。
對比「權力的遊戲」和「2016歐洲杯」搜索量,這個波峰簡直可以忽略。
最後,作者引用另一用戶Remy Smith的分析(https://medium.com/@remysmith/very-interesting-article-ill-admit-to-having-succumbed-to-that-against-which-you-re-railing-f82fb88d6a23#.kcxnp1s74),這個波峰實際上代表了不到1000人。。。
不到1000人。。。
不到1000人。。。
具體計算方式如下:
在Brexit投票前一個月,總計8100英國人搜索了「What is the EU」,平均261人一天,而波峰處不過是三倍,也就不到1000人了。
結論:慎重使用Google Trends,尤其慎重看待媒體報道中使用到Google Trends的數據(包括Google Trends推特賬號使用的數據)。脫離了「時間區間」和「實際人數」這兩個信息的Google Trends數據,毫無意義。
白左為首的精英階層又開始抹黑民眾,如果此次是留歐派勝利,白左肯定會說這是民主的勝利、留歐體現了民主制度必將普照全球,指引全人類的光茫。
脫歐派贏了,白左靠全球化吸人民血的日子到頭,就破口大罵:這是民粹,投歐票都是一些種族主義者,甚至有法西斯納粹分子在裡面。
然後找不到納粹分子,就改口說投退歐票是七、八十歲老人,這些人快死還來禍害英國。
利用左翼媒體侮辱、抹黑持右翼觀點的民眾是左翼政治家慣用的手段。這種輿論的高壓能夠使右翼民眾沉默,使得左翼獨佔輿論舞台。讀新聞一定要看來源是哪裡,比如Washinton Post之類的都是已經不顧吃相地抹黑政治對手。
在美國,你不能嘲笑黑人、穆斯林、墨西哥人。萬聖節戴墨西哥帽子都被罵是種族主義者。但是嘲笑、侮辱美國南方的農民這些傳統的共和黨支持者則被媒體渲染成幽默、有智慧、見識先進。這時候左翼就不說不能stereotyping了。
英國公投之後左翼媒體不僅僅是用google trend這麼不靠譜的論據大做文章,強行說是投leave的不做好功課。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the Daily show(就是那個著名的囧司徒的節目,現在他退了,換了另一個主持人Trevor Noah)播放了街頭採訪的一兩個路人,路人說他們後悔了,或者只是出於憤怒而投leave(誰知道是不是stage的)。之後Trevor Noah就開始大肆嘲笑投票脫歐的民眾,好像他們都是一時衝動的蠢貨。他們還故意去採訪英國偏遠地區口音極重的一位老漁民,然後配字幕嘲笑他英語說得不好——來暗示投leave的都是沒文化的老東西。
Trevor Noah放肆地嘲笑英語口音重的老漁民。他敢這麼嘲笑中東和墨西哥移民嗎?
我看了真的感覺十分噁心。遇見了和自己觀點不同的人,左翼就徹底撕下套包容、愛心的面具,露出了追求權力的醜惡面目。暗示老年人都快死了不該投票,英語說不好的人沒文話不該投票,投票的都是蠢貨、衝動者。你們對穆斯林和黑人那無所不包的愛到哪裡去了?
評論里驚現大量五毛,現在忙沒空,等有空閑了掛路燈。
+++++++++++++++++++++++++++++++++
我們看到,英國的精英階層為了赤裸裸的利益,已經不惜在全世界面前瘋狂地黑英國老百姓愚昧,無知。
英倫精英們正在對公民合法投票產生的合法結果的合法性進行解構。
其實,這次投票基本是對半開票,投票後,有人強烈反對是再正常不過。
英國脫歐對英國是有利還是有弊,都還在預測中,都還是未知的,這麼早就有人一口咬定公投誤國,民主無效。
還有人滿口嘲諷,說什麼民眾自己選出來的,將來要自己背鍋。。。
拜託,除非革命,哪次精英決策失誤不是民眾出來背鍋?
謝邀。
quote『這本身是一個正常現象,我不過多敘述。
但是這基本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大部分人可能是想詳細了解一下。並不代表他們開始不知道
這本身是一個正常現象,我不過多敘述。
這條新聞的意圖很明顯:它試圖證明脫歐是民眾愚昧的結果。
這條新聞的依據卻很模糊:人們搜索的到底是現在問題描述中所說的「英國人搜索的第二熱門問題」, 還是google trends 原文的「second top UK question on the EU」,意即英國有關於歐盟的搜索中第二熱門問題。
我們不禁要問:
1. 在有關歐盟問題中第二熱門是有多熱門?google trends 並沒有具體的搜索數量確切數字,而這個相當影響我們對這個問題價值的判斷。這個質疑完全可以摧毀這個新聞的價值。
感謝 @AnakinFoxe提供的精彩回答,完全消滅了這一新聞的存在價值。
2. twitter中所謂的 Top UK question 到底是不是英國人問的?是真的從IP地址判斷的嗎?
3. 問問題的人和真正投票的人有多少相關性?
眾所周知的是,統計數字可以說謊。
那麼真正有價值的問題來了,為什麼Google trends發布這個消息,為什麼這個消息得到大肆的炒作(不論美國還是中國)?
hint:一切國際新聞都是國內新聞。
接下來給大家看一個更加逗逼的國家,澳大利亞~
——————————
卡梅隆說,我們國家民主,自由!我選擇辭
職!這是人民的選擇!
民眾:卧槽卧槽!咋啦咋啦,我昨晚投了個 啥玩意怎麼首相辭職啦?!!!啥情況啊,別介怎麼這麼嚴重啊!啥?脫離歐盟?啥歐盟啊?我瞎幾把寫的啊!不是不是,等會等會!咱先捋捋!你先告訴我啥是歐盟!為啥咱要脫離歐盟?能重新投票么?脫離歐盟對英國……
卡梅隆:WCNM……
民眾:我大概知道了,我想問下,咱們發起個投票吧?是否重新投票是否脫離歐盟的投票吧?
歷史的齒輪:卧槽?現在你跟我說倒車?
第三十四屆是否重新公投是否脫離歐盟投票現在開始!
歷史的齒輪:我特么是齒輪不是活塞……
抖個機靈~表當真,答案被摺疊一段時間,大家看著樂樂就好
按照愛爾蘭法律,出生於愛爾蘭、北愛爾蘭或者父母或者祖父母輩其中有一者符合上述條件的都可以申請愛爾蘭護照。
於是這今天愛爾蘭護照的申請量爆棧了。
精英靠抹黑群眾來否定全民公決的合法性,都是套路了。
這讓我想起大學時候一件事。
宿舍六個人,有個資深魔獸玩家,那會兒大概是70級。每天中午固定公會活動,記不得是副本還是戰場了,開耳麥聊天喊話什麼的。其他幾個人包括我大都還沒入遊戲坑,中午那會兒時間一般都會睡個午覺,畢竟下午還得上課。可打遊戲的high起來那聲音可是嗷嗷的,經常午睡被吵醒或者根本睡不著,時間久了就稍微有點受不了。
然後有一天晚上卧談,聊著聊著就說到這個事,然後我就建議說咱中午玩的時候能不能盡量不開麥?他辯解了一下說必須得開然後沒同意。然後我就說要不這樣吧,宿舍六個人投票,多數人都能忍受我就無所謂。結果5比1,他被迫接受了這個屈辱的結果。但是心有不甘的魔獸男隨即提出了另一項提案,說我下午兩點的鬧鐘太響了,影響他打遊戲,大家投票下要不要靜音。我說,拜託大哥,你們下午兩點半也要上課的好嗎。投票結果4比2,那之後我手機鈴聲變成了震動,全宿舍下午第一節課逃課率激增。
到現在我都不明白另外那三個投票說鬧鐘要靜音的傢伙是怎麼想的,他們當時給我的理由是,剛才聽你的了,現在聽他一次嘍。
呵呵
永遠不要高估大眾的智商。
quora上面,有幾個英國人說:他們被媒體忽悠了,被Leave忽悠了!
不過,這次脫歐公投,的確證明了:1,媒體對投票的影響!,2,民眾的短視!請問有多少人知道上海合作組織是幹嘛的嗎?到底是政治還是軍事,還是?有啥資格嘲笑英國人啊……
好吧,非要說上海合作組織跟歐盟不是一個level,的確不是一個level。但是中國創辦的組織都不知道幹啥的,有啥資格嘲笑英國人。
再或者
有多少人知道中朝之間簽訂了什麼協議?
有多少人中國跟台灣之間的服貿貨貿是什麼?
這難道就是被統治習慣的思維嗎?
又或者看看部分中國農村地區的村長選舉情況
農民是否跟你知乎上廣大清醒的精英一樣,會先百度再投票。
無論上合多麼的不如歐盟,在中國有些人壓根就不關心中國政府幹了什麼事情,能掙錢就行,養老金能上漲就行,醫療能報銷就好。
無論那個國家都有相當多的一群人壓根不操心政治議題。好比脫歐派,很多英國留歐媒體按照教育程度劃分,脫歐派的人文化程度普遍要低留歐派。
如果按照這種情況分析,中國全民公投,中國一半以上的農民投出來個什麼結果就不好說了。
這個問題不就是想說黨國領導好,我國永運都站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嗎?
好吧,黨國領導永遠正確。別用你那種被領導習慣的思維去思考另外一個國家制度,你習慣被國家領導,不代表歐洲人就非要跟你一樣。
考試之後翻書估分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此時看書的熱情往往比考試前還要高漲。
此時翻書並不能代表對書中知識一無所知。。事實上,知道了相關知識的人才會更傾向於使用搜索引擎去尋找知識。。英國沒有投票權利的外國人留學生,不到年齡的,不關心政治沒有註冊的人那麼多,我覺得不能直接就認為是英國投票的人投完票再搜索歐盟是什麼吧? 應該一大部分都是沒有投票的一覺醒來發現全世界都在討論,所以谷歌一下發生了什麼吧……
媒體治國的一個表現,想證明人民是愚蠢的而已,想要為輸了耍賴找依據。
講話請給證據!看前面的回答,有篤定的認為是精英階層的套路的,有認為群眾不懂事的。
我不喜歡政治不是很關心,只對這件事略知一二。但是我知道講話是需要有證據支持的,麻煩你們答題別自己還在迷霧裡呢就瞎BB,下個結論就覺得自己開了上帝視角。
說精英階層抹黑群眾的,麻煩能給個坐實的證據出來,說大眾不懂事的,也麻煩給個證據。
還大多數都知識分子呢,搞笑(腦補下這話的語氣),好歹你分析下新聞的來源,新聞發布的機構的所有權人,控制人,是不是有什麼能夠影響記者的獨立性,這個機構一貫寫新聞的傾向是什麼,寫文章的作者是誰,以前還寫過什麼,多大歲數,有沒有什麼政治傾向,好歹你了解了解人家國家的投票制度,歐盟對人家有什麼影響,搜集搜集公眾人物什麼的態度。。。
你們都分析了么,就瞎BB,太草率了,不寫個論文出來都不能服眾!你寫論文底下還有個參考文獻呢是吧?是挺有意思的,有功夫拿人家國家的是在這兒打嘴炮,回家燉個排骨行不行,lol上個段位行不行。
看問題得全面點,少在這兒盲人摸象,誤導大眾了,你們要非想打嘴炮,麻煩您至少前面加個「我猜想」,逛知乎的還有孩子們呢,都嘴上積點德吧。
很正常啊,如果中國宣布退出WTO,你肯定會去百度WTO是什麼。
這個類比確實不完美,只是想不出來更完美的類比。
-------------------------------------------
因為英國公民的投票權是與生俱來的,多數人並不會去理性使用與生俱來的權利,只有像公司股東大會這樣的投票,擁有權利的人才會仔細核算自己的得失。所以我個人的觀點,就是天生的選票不配擁有投票權。
題主帖的新聞有一定的誤導性
注意看GoogleTrends的原文 "TOP QUESTION ON THE EUROPEAN UNION",與歐盟有關的前提下,出現這些問題一點都不奇怪。
GoogleTrends只是簡單的分享數據而已(同時還有ON SUPREME COURT,TRUMP, HILLARY 等)。以下是英國這兩天的搜索熱門
我就想說,國內自媒體誤解太明顯,以偏概全。
「Top Questions on EU」 的意思是,關於歐盟的搜索排行。而不是當日/實時谷歌搜索排行。
所以媒體嘩眾取寵地拿著這個圖說【公投退歐後 英國人瘋狂搜索「歐盟是什麼」】,直接給出的信息是「英國人公投退歐後才瘋狂搜索歐盟是什麼」。
邏輯何在?
習近平上台,我也會百度這個名字啊,看看新聞、輿論。也許關於習近平的搜索排行會急升,然後你報道【習近平上台後 中國人瘋狂搜索「習近平是誰」】?記得昨天看「走進台灣」時,裡面的一個嘉賓說的挺好:英國擁有很長時間的優秀的代議制民主,卻在短時間連續用直接民主來決定攸關國運的事情。
我覺得這個搜索並不能體現民主好不好的問題,而是簡單粗暴的直接民主好不好用的問題。所以,依然是卡中堂的鍋?推薦閱讀:
※為什麼世界上的英殖民國家現在的發展都不錯?
※英阿馬島之爭,為什麼萬里之遙的英國輕鬆獲勝?
※為什麼英國人對蘇格蘭那麼好,卻對愛爾蘭那麼不怎麼樣?
※中國的麥當勞會比英國的好吃么?
※如果最初大英帝國決策層像二戰日本計劃遷都中國一般遷都美洲,世界格局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