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關於短片劇本創作的書或技巧有哪些?
短片劇本跟長片劇本的創作方法不同這我知道,所以想請教一下有哪些書是關於如何創作短片劇本的。或者創作短片劇本的時候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謝謝啦
目前大家能找到的資料,基本都是針對長片創作的。對於新人導演來說,上手就導一部長片可能性太小,短片基本是所有人的必經之路。短片不是把長片縮短,短片和長片雖然都是電影,主要流程都差不多,但在創作方式上還是有很多不同,短片有自己的操作方式和節奏安排。
分享一下我的老師——國內少有的,對短片創作進行過專門研究的青年導演李嘉,在去年榮耀新力量短片大賽特訓營,針對短片創作那節課的課程內容。
講得非常實在,都是乾貨。
原文載於編劇幫、第一導演、榮耀新力量官方微信公眾號。
【短片界定——多長算短? 越短idea越重要】
說一下今天我要聊的話題。這個話題是基於四年前我做過的一次研究。四年前我用了一個統計學的考察方法,把一大堆中國的短片和一大堆外國的短片進行了對比,我的樣本是210部短片,110部國外的,100部國內的。
在各種系統研究之後,得出了一些結論。當然四年前的研究放到現在有些過時,它的樣本最新也是四年前的,現在看來可能有些尖銳和前衛,但既然做出來了,就和大家基於當年的這些數據和研究聊一下短片創作。
我先問大家第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對於短片來講,多長算短?近幾年一般國際電影節的收片標準是30分鐘,在這個概念下你會想5分鐘、10分鐘、20分鐘都是30分鐘短片,這些短片又有什麼區別?
我覺得越短的東西越傾向於靠一個趣味點來支撐,它的idea的感覺越強。
如果大概分類的話,那麼十分鐘之內算一類,20到30分鐘之間是一類。如果你做一個五分鐘、十分鐘的東西沒有idea,只有人物的命運、人物的發展、人物的關係,這都不對路。但如果你到了二三十分鐘,仍然只有一個idea的話,這種短片也很危險,它會顯得非常的虛假和乾癟,不容易讓人相信和代入。
【電影的最初和未來或都以短片為主】
其實短片是電影藝術最古老的一個形態,最初受制於技術,一本膠片是有限的,漸漸才出現了長片。大部分人一聊起電影的時候,腦子裡馬上出現的是長片。
但實際上電影的最初和我能預期的未來沒準都是以短片為主導的,我們看到長片電影只是其中曇花一現的時刻,當然這是我一個沒有任何數據支撐的推想。
電影藝術本身就是所有藝術門類中最年輕的,它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傳統和真正非常深厚的歷史,一切都在發生中。為什麼電影現在有一個很常見的形態是長片呢,因為人類需要一種最普及、最方便、感染力最強的故事講述的手段。
我覺得我們遲早會找到一種替代方式,它比電影對人的帶入感更強,更適合做一個常規敘事的講述,當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電影的敘事責任的接力棒就轉手了,它可能就會變成一個更純粹的藝術,就沒必要那麼長了。
傳統的長片思維,覺得片子是要正襟危坐慢慢欣賞的事情,但是現在大家看視頻有時候變成了另外一種情境,不是為了嚴肅認真地欣賞一個東西,而是因為我有一個碎片時間沒有填充的事情,我這五分鐘在等車很無聊,就點開一個東西看。
這種情況下,現在的微電影以及短片都傾向於往越來越短的方向做。在這種新的情境下我做這個預言,在未來,如果我們用數量來統計的話,短的視聽作品是一定壓倒長作品的。
【題材的選擇——了解俗套才能迴避俗套】
短片要創新,什麼叫新?我覺得有一個根本點,就是溫故而知新。你知道舊的東西和俗套在哪兒,你就知道怎麼創新了。
我之前自己一邊看片,一邊將這部片子和其他影片相似的地方記在紙上,這個東西不一定全,我看了三遍,看後總結出了一大堆常見的題材和情節。
給大家念一下:死亡、幻覺、如願、相識、謊騙、自殺、悲劇結尾、殘障、偷竊、打鬥、思念、懷孕、單親家庭、問題家庭、車禍、外遇、心結打開、分合、丟尋、追逃、學校、離別、回家探親、病危、殺人、其他犯罪、暗戀、回憶、悔過、喪葬、分娩、謀生、鼓勵、分手、彈琴、巧合、恩仇。剛才說的一大堆裡面,你們回憶一下自己的故事,如果都能避開,可能在選題的角度就比較新了。
我做的另外一件事情是分國別,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常見題材的區別。國內短片里巧合很常見,其實編劇應該避諱巧合,不能老用巧合去解決問題。
給大家一個基本的規則吧:你把巧合用於故事的建置、故事的開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要用巧合來解決問題,也不要用於關鍵環節的逆轉,你拋出的問題一定要讓人物自然的行為邏輯和發展去解決。
外國短片里常見但我們幾乎沒有的題材是什麼?是衝突。包括民族衝突,也包括個人看起來特別尖銳的衝突。你拍一個東西沒衝突行嗎?但我觀察,在中國的許多小短片里衝突非常弱,或者不是一個貫穿的東西,選題很少選一個刀刃上的、一個特別容易齣戲的點上。
幾個常見的結尾方式
選題落入俗套不怕,因為這只是一個起點,你還有很多的空間去創新,這裡也順帶手教大家幾個常見的結尾方式。
第一種是反轉結尾,就是你在故事結尾的時候,把整個的情境前提或者人物命運、或者你之前一直埋著不講的事情抖出來個包袱,只要你有一個包袱,這個東西就有一個短片的形態感,但反轉前面要有邏輯性。
第二種是一種意向化的情境和氛圍,你要有一個特別牛的意向的話,就能化腐朽為神奇,這也是電影創作有魅力的地方。
第三種叫悲劇結尾。一個事件,尤其是有衝突性的事件,你把它推向它必然導致的那個悲劇,然後結在那裡,這個結尾是能成就很多片子的。
【主題的選擇——拒絕順手推舟 避免主題先行】
最後一個和大家說的話題,就是主題。我教習作的時候一般是順水推舟。學生的想法有時候不完整,我會順手支個招,讓它變得像那麼回事。但今天大家才剛剛開始進行創作,我希望大家有一個追求,不是順水推舟,要逆天行道,要和規律和常見的東西反著做。你自己必須要有這樣一個追求,要直問自己內心要表達什麼。
我覺得所有我們能表達的東西,大概可以分為情感類的、批判現實類的和生命類的這三種常見主題。
情感類
情感的大主題下可以分為親情、愛情、友情,包括和慾望性相關的東西,它和情感有時候是裹挾在一起的。後面兩個主題里,中國人最常做的是批判現實,很少出現生命主題。
批判現實類
批判現實類的東西,我大概給大家分為三類,
第一類:人性的批判
第二類:歷史的批判
第三類:社會的批判
中國最常見的是社會批判,比如老太太倒地你扶不扶這種。我們有一些作品試圖「批判」人性,但它是假的,那個批判我給它加引號,它是一個很概念化臉譜化的東西,好人就是這樣的,壞人就是那樣的,是基於理解的、臉譜化的表現方式。
什麼叫做批判人性?比如說《盲井》,就是一個礦難,這個礦難中每個人都好像特別貪婪,充滿爾虞我詐的欺騙,這就是我們在批判人性。
生命類
生命主題是比較少的一個題材範圍,所以,大家如果對這方面有體悟的話,可以創作這種東西,這是相對新的。
為何要避免主題先行
在主題性創作中,一個東西怎麼找到它的主題,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定要避免一種方法,也是我特別不贊同的,叫做主題先行。我要表達什麼,我想得特別明白,我的所有東西都要圍繞這個來營造。
為什麼要避免主題先行?就是它會特別的單面,它會特別容易變成一個自說自話和虛假的東西,因為你變成了論文,而且還不是真正的論文,真正的論文是你研究問題得出了結論,而現在的問題是你結論在先,你去證明它,這是一種狡辯。
這種形態是很危險的。所以,一個東西的主題應該是你的終點而不是你的起點,當然有可能它也是你的起點,你繞了一圈之後就得出了這個東西,但一定不是說你最初設定的東西就是這個主題。
李老師曾經寫過一個關於短片創作的論文,我手邊沒有,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查看。
總之,以我目前接觸過的情況來看,關於短片創作的系統討論分析,國內似乎沒有比李老師講的更實在的了。
方法論說來說去,上面那幾種基本已經全部覆蓋到。靈感與執行力缺一不可,關鍵還是看你自己想做什麼和能做什麼了。
關鍵還是自己去拍,拍了,你就會有手感,就能一通百通。
技巧性的東西,大致要了解,給你一點指導,但終究最有用的,永遠還是你的個人體驗。
羅伯特·麥基的《故事》,就是這本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前我想試著寫點小說,聽說這本書不錯。買了一本,開頭部分看了三遍。看第一遍時覺得不錯,可看著看著就覺得沒意思了,畢竟不太喜歡理論性的東西,講解的電影又太老了,大多數沒看過,一周後就塞到書架里了。後來寫小說遇到瓶頸,(畢竟還是學生,經驗閱歷太少)閑來無事又拿出來翻了幾頁,發現有些東西說的還真對,就又從頭開始看,大約看了三分之一,發現他講的容易做起來難,大道理誰都會講,可真正實踐起來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更重要的是,看到後面前面講的全忘了。於是,我開始看第三遍,並開始一邊看一邊做筆記,就像學語文一樣(O_o老實說,學語文的筆記貌似我從來沒用過)。這次看到一半了。可由於學業緊了,我暫時放下亂七八糟的活專心學習(O_o嗯,逛知乎不算亂七八糟的事吧)。總的來說,這本書還是相當不錯的,就是自己水平太差,消化不了,信息有了,卻還沒能轉化成自己的知識。聽說最近平裝本的也出版了。
再就是斯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算是作者的自傳或回憶錄,介紹了他的寫作經驗,還推薦了一些技巧和方法。總得來說,故事性比較強,但由於文化背景,語言環境,社會和時代的差別,借鑒學習的價值並不是很大。
和這兩本書一起買的還有《你的劇本遜斃了》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是美國的威廉·埃克斯(我不認識)。這本書我只是大體翻了翻,。。。(因為我連《故事》都沒看完)至於借鑒價值嗎。。不如去看看豆瓣?
此外,我還比較在意村上春樹的新書《身為職業小說家》,可大陸還沒出版,只有台版的。
本人學識有限,希望有所幫助。
沒有人教短篇寫作是有原因的
美國這裡只有長片有marketing,短片無論是劇本還是片子都不會有人掏錢,基本都是自掏腰包,所以也不會有人職業寫短片,更別說有人來教了
我能想到的一點就是短片通常只有一個主線(a story)而不會有太多支線(b story)
----------分割線------------
最近還真給我遇到了兩本講短篇的書,但是都不是純講劇本的,在這裡推介給題主第一本是聖丹斯出來的一位仁兄寫的「How Not to Make a Short Film: Secrets from a Sundance Programmer,」 by Roberta Munroe, 1st
Edition, 2009, Hachette,如果你谷歌的話還能直接找到PDF
另外一本跟劇本不太相關
「Producing and Directing the Short Film and Video」Peter Rea and David Irving, 5th Edition, 2015, Focal Press
另外推介你去看看國內「後浪」系列的出版目錄,以及國外「focal press」的出版目錄,也許能找到你心儀的書籍
學著給一個普通人講一個普通的故事。
或者自己給自己講一個故事。
在想做前者時,請千萬注意,不是所有普通人的普通故事你都可以去做。(有些線,在知道的情況下或者不知道的情況下一定要清楚。)
在做後者時你只需要坦誠地面對自己然後解剖自己想法後的動機,直到找到一個最能成全自己動機的表達方式以後,這個劇本自然就會出來。
關於劇本創作其實和長片創作最大的區別可能是劇本中關鍵元素的突出和強調方式。一個長片可以用四十分鐘來慢慢帶齣劇情中最重要的東西,但是一個短片可能就需要在劇本第一段第二句就要出現關鍵元素。至於說如何去體現,有很多種方法你可以試一試,從隱喻到指代,從直接呈現到閃回。只要願意去做。。怎麼都可以。。
其實不必把故事講得那麼巨露無意,那麼完整。最主要的是片子是否能夠齣劇本所體現出的內在。甚至超齣劇本的內在。
這個,其實歸根到底還是思考。。建議看下短篇小說大師的作品 學會講一個短小精彩結局反轉的故事是為上道 至於敘事方法上的創新 只能自己琢磨啦
長片、短片哪哪都是一樣的,望知悉。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是傳奇》要拍兩個結局?
※怎樣去構造一個較為完整的電影劇本?
※怎麼把一本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
※從影視創作角度如何優雅地給馬蓉洗地?
※電影劇本是先有人物還是先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