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同理心應該怎麼辦?

本人大學畢業工作不到兩年,最近突然發現自己一直以來極其缺乏同理心的事實,很難體會別人的心情,沒辦法設身處地的去想別人遇到的問題,即使自己很刻意的去努力似乎也沒能達到效果,可能是一直以來太過自我的原因吧,再次請教我應該怎樣去培養同理心,有什麼好的方法或者書籍推薦的話就再好不過了。謝謝!


天使之城,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裡面有一段台詞,是他看著女主角吃梨子,女主角問他,你不知道梨子的味道嗎?尼古拉斯凱奇說,我不知道的是對於你來說梨子是什麼味道。我覺得第一點就在這裡面,好奇心!想要去了解遇到問題的人的心情。


女主角對尼古拉斯凱奇形容梨子的味道,多汁的,甜的,靠近核的地方有點酸。這時候屏幕前的你能想像出來梨子的味道嗎?我覺得應該可以吧。我認為這就是第二點,曾經有過同樣的感受。把自己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的心情投射到你面前的這個人身上。

但如果你沒有吃過梨子,那即便你看到別人吃梨,你腦中也自然不會有共鳴出現嘍。這就是第三點,經歷。有些事情你沒經歷過,那你要產生同理心,這就很難了,你能做的只能是把類似的感情拿出來,儘可能的體諒對方,但這終究還是要差點的。所以年紀越大,同理心越強,我覺得應該是這樣。

至於如何在短時間內判斷對方的心情,你就要練習了,多觀察周圍的人,試著了解他們,就行了。在魔獸世界裡你看到需要幫助的新人會幫助他一下,我覺得這就是同理心呀。感受到了自己曾經新人時候得感受,然後投射在新人身上,然後伸出援手。


也許你需要接受的是,有一些人無論如何都無法具有同理心。


我四五歲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無法理解別人,無法理解別人喜怒哀樂,也無法同情、憤慨或者感同身受,大概到我初中畢業的時候,這種感覺還是沒有改變。期間我有點輕度抑鬱,有考慮過自殺或者爬到窗檯,拿著碎掉的玻璃渣割腕,當然都沒有真的去"do",有被欺負過,像校園黑暗電影或者小說漫畫一樣,那個時候就在感受傳說中的委屈、傷心、憤怒,然後衝動去死的念頭,但我什麼都感覺不到,我也感覺不到關懷別人或是同情別人的感覺,那個時候開始迷上看小說。
小說里有很豐富的感情描述以及社會經驗,或是狹隘的、偏頗的,或者是煽動的、不真實的,但是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的寫照,好像通過另一個人的角度去思考,通過作者去獲得他的憤慨和偏見,通過主角,去經歷衝突、情感。
現在的我雖然還是難以識別他人的情緒,無法配合的想法,但我表述出來的只是面目可憎罷了。
既然活到了現在,那就是對往日不要後悔罷了。


有的時候,我會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真的是完全不同的生物。有的人像鼴鼠,偏安一隅,隨遇而安;有的人像獅子,躊躇滿志地想要統治一切;有的人像兔子,生性活潑喜歡到處蹦躂;有的人像螞蟻,安安靜靜地重複著每天的生活。不同的生物之間可以愉快地求同存異地愉快地相處,但是要是真的達到相互理解彼此的程度,還是太難。


就比如我自己。


我覺得自己是個很悶的人。閑下來的時候不喜歡到處去鬧騰,不喜歡到處交朋友,交友模式似乎都是有一兩個死黨就好了,不會和大多數人混的臉熟,也不會和很多人成為朋友。喜歡一個人做的事情,比如寫寫字看看小說什麼的。和朋友交往的時候會很真誠,但是總感覺缺了點什麼。後來發現這個缺失的東西叫做同理心。最早接觸這個概念是在初中的時候,一個我很喜歡的歷史老師推薦了一本書,是李開復老師的《做最好的自己》。當時少有讀課外書,於是這本現在看來很是雞湯的書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戶。時至今日書裡面的內容記的已經不大清楚,唯有記得青年導師開復老師提過一個同理心的概念,作為成功的要素之一。


有的人天性快樂,心中的愛滿的要溢出來。對每個人都能如春天般溫暖。但是我自己卻不是這樣的人。我很難和一個人吐露心聲,表達感情。那些對待每個人都像春天般溫暖的人,我有時候會心裡陰暗地覺得,他們只是比較缺愛吧,所以才會那麼渴求別人給予愛的回應。

關於缺乏同理心的原因,就我個人而言,和童年時候的經歷可能是有關係的吧。缺乏同理心的確會對人際關係產生一些影響,但是悲觀地講,人的性格也是很難改變的吧。與其否定懷疑自己,不如和自己講和,接受自己的性格,然後注意不要讓別人不愉快就行。人生本來就很艱難了,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


他心問題無解,我永遠不知道別人事實上是怎麼想的。


推薦閱讀:

在你最心愛的人離去以後,你是怎麼走出來的?
人與人交往中,應該如何在心理不平衡的時候真正達到平衡?
如何克制自己的表現欲?
求帮助,如何排解消极情绪?
很多人都說讀書不會有好出路,那我們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是什麼?

TAG:心理治療 | 心理 | 心理諮詢 | 心理調節 | 同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