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顧忌他人感受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為什麼格外自信?

有一個朋友,說話做事完全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即便是會給人造成不快,但納悶的是這個人絲毫不會覺得尷尬或者不妥,而且總能找到很強勢的理由來爭辯,熱衷於以吵架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種人到底怎麼想的啊?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改為,我覺得很生氣,為什麼和這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他很少在乎我的感受呢?


無知者無畏。
無德者無位。
不懂得顧忌別人的感受,是因為很自我,他的世界裡他才是主角。
不顧忌是因為他根本不想在乎別人的感受,裡面沒有他在乎的人或東西。
真不顧忌的話,在哪裡都一樣,但這樣的人多半是看人下菜碟。
所以,對這樣的人就要用他們不喜歡的方式,讓他們轉變態度最好的方法,就是也不用顧忌他們的感受。


那不叫自信,那叫自私。自信是對自己判斷力的高度評價,而自私是對自己地位的過高評價。


只能說我會一點一點的遠離吧,我不喜歡的類型就不去維護


有趣的是你把他描述的非常自我,但是他還是你的朋友。我想你可能是非常羨慕他的這個特點,因為你總是很難做真正的自己。

——「我就是牛逼我就是帥我就是無敵,怎麼樣,羨慕嫉妒我吧,嘿嘿」
——「傻逼」
不就完了嗎?
…………
沒完!
你看他雖然傻逼自大狂,但是又開心又快樂又有人關注,而你自己又苦悶又不開心又沒人注意,你想不通、不服氣,對不對!

事實上,他的自戀水平就是比你高。


謝邀,
這是從小大形成的性格因素,就像別人經常說什麼星座什麼類型等等之類的。
說他自私也好,說他自大也好,總之,如果沒有傷害到別人就不為過。
當然這類性格的人喜歡完美,如果遭受挫折,也會非常受挫,甚至改變性格,
也可以這樣理解,他是心智還有一定的停留,需要一個成長的歷程。
個人看法。


以下是一位台灣朋友對類似問題的個人看法,分享給大家:

如何面對「消耗」

我覺得會「消耗」別人的人,基本上他們身上會帶的特質就會比較明顯,例如情緒的控制問題,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例如:充滿負能量的抱怨,或是發脾氣。抱怨對許多人來說,他只是在闡述他生活中的事情,抱怨老闆或同事不公不義的事情等等,但是這樣的情緒卻會一點點的讓身邊的人充滿負面情緒,久而久之也是一種很強大的傷害。再來是時間上的控制,無論是私人的事情還是工作開會,delay到他人的時間,影響到他人的生活,也是一種消耗,等等,講直白來說,這些事情也算是所害了自己的「權益」,因為影響了自己本身的生活。個人認為,比較會嚴重影響別人的人,就是會在別人心裡留下比較不好的觀感或是情緒分兩種,一種是不會替別人著想的人,會比較照顧自己利益,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人,比較不會變通,不易配合,話題也永遠在圍繞在自己身上的人,簡單來說,就是自私的人。另一種是溝通障礙,在溝通上有分三種類型的人:先知先覺,後知後覺,跟不知不覺。先知先覺為最上等,你還沒說出口,他已經想到並請幫你做好,叫先知先覺。後知後覺是要別人提醒,或是環境刺激,才有所改變作為。第三種是不知不覺,就是你跟對方說了,對方還聽不懂你說的意思。

這兩種類型的人如果出現在自己身邊,如果是不常遇見沒有太多利益往來的人,還可以找機會避開,但是如果是經常需要面對的家人,朋友,伴侶,甚至是合夥人,就需要一些方法去面對。

曾聽過一句很啟發我的一句話,「面對自己需要知識,面對他人需要方式」。

當簡單的溝通沒有辦法將自己的原意傳達到對方,讓對方理解的時候,我們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讓對方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概念。例如:讓他人改變想法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從自己換位思考開始,先嘗試了解他人的生活,他人的難處,他人的想法,然後用同理心,包容心去體諒他人,但是假設事情已經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時,我們的態度就必須做出改變。從柔性勸說,委婉的說詞,或是讓他人去替自己講,有些人的影響力會比較強,例如長輩,長官,甚至是至親的人等等,有些人需要環境的刺激,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環境的刺激,有時一整個團隊行為的影響比自己一個人的話語會更有力量,到直白用自己的行為表現決心,等等的方法,就算他人無法體會理解你,他也會從行為態度,或是事情的走向去了解:事情已經不一樣了。

要實踐絕不是易事,必須去從每天的日常生活當中去學習,從學習跟人溝通開始。當面對不同的人或事情時,從中去學習互動技巧,學習不造成他人負面影響開始,在求能夠帶給他人正面影響,學習從自己的失敗中去學習,一次次的改正自己,日復一日的成長,即使是一點點的進步,也能滴水穿石。


情商低或偏執型人格障礙


辯論家型人格,對待這種人應該以理服他。但在太過分的情況下,不要理他就好了。


你為啥還要和手拉手做好朋友呢。。。想喚醒一個自私的人,很難


推薦閱讀:

什麼才是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核心競爭力?
心理諮詢真的能改變一個人嗎?能達到怎樣的效果呢?
50歲的爸媽今天突然跟我說他們要再生一個,我該怎麼做?
每天都覺得很無聊,沒有生活原動力,覺得活著沒意思,感覺做什麼都沒意思,沒工作也不想上班,我該怎麼辦?
江西衛視的《金牌調解》是真調節還是請的演員?

TAG:心理諮詢 | 心理醫生 | 心理諮詢師 | 心理分析 | 心理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