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習俗里都有哪些日子要吃餃子,吃餃子的原因都分別是什麼?

網路上流傳著有很多不同的來由和原因,來解釋不同的日子為什麼要吃餃子的。有沒有比較全面系統的關於吃餃子這種傳統民俗的介紹?


謝謝邀請。
(男中音,充滿磁性,標準廣普口音)朋友們,吃餃子,不僅僅是我國北方的傳統文化風俗,也是世界各地重要的風俗,下面請允許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世界各地吃餃子的風俗:

-元宵節-
元宵節吃餃子,此風俗源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英軍某年正月十五在某地被困,他們用僅剩的麵粉擀成麵皮,裹上肉碎,煮好食用。他們把這種食物叫喬治,意為吃了就可打敗喬治華盛頓。當晚城破,還沒吃完喬治的士兵被俘,後來這種食物由士兵傳了出去並在美國民間流傳,為避國父諱,大家稱為「餃子」。

-母親節-
母親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都要吃餃子慶祝節日。京劇經典曲目《三娘教子》就是歌頌了這一偉大傳統。所以大家都要這天吃餃子,以諧音指代「教子」。

-兒童節-
兒童節吃餃子的傳說:白素貞修鍊成精後,某年六一在斷橋邊持油紙傘等許仙,起初想用油紙包好許仙埋在西湖底,千年後給德國人挖出來備用。結果被許仙打動,交出了油紙傘,成就了姻緣,還生了兒子。之後杭州人民就用麵皮裹好肉餡放在水裡煮熟又撈起,象徵深埋許仙湖底未遂,以紀念「交傘得子」,又稱餃子


-端午節-
端午吃餃子起源於希臘。傳普羅米修斯盜回的天火是把激光槍,他五月初五下山後看到人們就著麵皮啃生肉。遂抬手幾槍,煮熟了肉,再教人用麵皮裹著熟肉吃下去,從此人類告別了茹毛飲血。為了紀念,每年人們都會做麵皮裹肉吃,因為激光槍的聲音是「Jiao~Jiao~」人們把這種食物叫「Jiao 子」。

-鬼節-
鬼節吃煎餃,是源至美國90年代的風俗。海灣戰爭後大量伊拉克士兵鬼魂乘集裝箱偷渡美國,在夏天月圓之夜集體出動到處嚇人,一時東西海岸白色幽靈飄飄,尖叫聲一片。新澤西小鎮的曼迪森奶奶受幽靈形狀啟發,用白麵皮裹乳酪用油煎好,取名為「尖叫」,安撫孫兒吃下尖叫,不會尖叫。傳開後,又作「煎餃

-中秋節-
中秋節吃餃子源於70年代美國內華達州。傳阿姆斯壯登月發現上古飛船「廣寒號」,並翻出袋冰封史前食品:麵皮裹肉。回地球後科學家們在51區秘密研究此物,於次年八月十五複製成功。尼克松嘗後大讚,命名為「嫦娥仙女的腳趾」(後作餃子)。之後每年八月十五美國朋友們都要煮速凍餃子紀念這個偉大發現。

-立冬-
版本一:
立冬吃餃子,據說是源自臨冬城的風俗。據說某年立冬,城內居民換上冬衣,給不耐寒的樹裹上秸稈,給狗穿上T恤。忙完後,閑不下來的居民們手癢給肉丸子裹上生麵皮,再丟進水裡煮來玩,結果發現味道可口。之後就成了風俗,立冬大家都要吃餃子,且互相問候:「Winter is dumpling!」

版本二:
還有一說法是立冬吃餃子源自中土夏爾,咕嚕姆立冬時在霍比特村落附近出現,滿身白雪,低吟:「Jiaozi…」有人看到後回村報告,大家不信,遂取來肉餡捏出咕嚕姆形狀,並灑麵粉模仿雪花,被眾人笑,目擊者怒從心起,投之入熱湯,浮起後大家分食,驚覺美味,就沒再嘲笑他,且稱之為「Jiaozi」
【據說這是當時目擊咕嚕姆的霍比特人拍下的照片,非常珍貴的第一手影像資料,還準確的記錄了當時的字幕 】:

-冬至-
朋友們,你們說冬至是不是吃餃子呢?
不一定
在西半球:
冬至並不是吃餃子,有食人風俗的阿茲特克人都會在冬至以吃嫂子的形式慶祝這個隆重的傳統佳節,在墨西哥現在還流傳著這樣一首古詩:阿嫂出浴膚如脂,玉臂白藕耀碧池。煮熟佐以椒與橙,一池原湯化原食。阿茲特克人提醒您:好吃不如嫂子,好玩不如餃子。
在東半球:
冬至還是會吃餃子:傳 87 年聖誕前某夜,香港荷東舞廳舉辦迪斯科趴體。DJ阿強的鼓機壞了,沒法製造鼓點。他把從茶餐廳打包的彈牙水餃往凳子上扔,用麥克風播放餃子跳動時「咚滋咚滋」聲作為鼓點,演出遂成功。之後港人稱這天為「咚滋」(後為冬至),並吃水餃以紀念。該風俗後隨荷東音樂傳播到祖國各地

-聖誕節-
聖誕節吃餃子源自美國喬治亞州。英國人某年聖誕節到此地時已斷糧。當地土著用玉米麵餅裹水牛肉做成鼓囊囊的麵食給他們吃,救了他們命。英國人問這是什麼地方,酋長以為問這是什麼食物,回答:「餃子啊」。於是英國人叫這裡「餃子呀」,後為「喬治亞」。為感謝土著後每年聖誕喬治亞居民都會做這種麵食

---------------------------------------------------------------
以上全部都是我瞎編的,不經許可轉載祝福你冚家富貴


謝邀

我就說說北京人吃餃子的習俗:

除夕夜:俗稱「三十兒」餃子,過年一般都是一大家子人團聚,年夜飯過後,就是要包餃子,這年才算到位,必吃。有習俗說包餃子的時候某個餃子里放點東西,比如硬幣或者豆腐。誰吃到新的一年就會有好運氣,討個吉利。喻示包住一年的幸福與歡樂,吉祥如意,來年好光景!

初一:早上吃餃子,圖個好彩頭!而且也是因為過年都回家了,早點攤兒也不開了,順便早上把昨晚兒包好的餃子消滅掉。。

初五:俗稱「破五兒」,新年裡有很多條條框框的習俗和禁忌,破五兒這天就全部終止了,還要放鞭炮,驅除晦氣,還有一種說法是捏住小人嘴,所以得吃頓餃子。

元宵節:正月十五人團圓,一大家家子又在一起了,所以不光吃元宵,餃子也是必須的。

二月初二:龍抬頭,剪頭髮,吃餃子。春天就要來拉!快吃餃子!

頭伏: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頭伏必吃餃子。夏天來啦!快吃餃子!

立秋:俗稱的過了苦夏,要貼秋膘,先來一頓餃子!秋天來啦!快吃餃子!

冬至:民間的說法是「秋收冬藏」,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天來了。。快吃餃子。。

臘月二十三:二十三,糖果粘,臘月二十三也叫過小年,還特么得吃餃子。


老媽:今天立冬,要吃餃子。
老媽:今天冬至,要吃餃子。
老媽:大年三十怎麼能不吃餃子多準備幾種餡的吧。
老媽:初五的餃子早晨早點起包吧?
老媽:初十的餃子餡提前一晚剁出來啊。
老媽:有客人來住幾天,X天早飯就是餃子吧。
老媽:今天XX過生日,包點餃子吧。
老媽:今天買多了芹菜/買多了香菜/買多了白菜/買多了香菇/買多了玉米/買多了西葫蘆/買多了XXX我們來包餃子吧。
老媽:冰箱里有餃子,中午我們不回來你自己煮啊。


謝自己邀,很想歪個樓,聊聊餃子。

坐標瀋陽,老家在瀋陽邊上的一個小城鎮。
東北餃子館多,東北人愛吃餃子,怕是全國人都知道的事。

題主想必也是極懂北方生活的人。北方來說,我只去過華北與西北若干城市(京,津,呼市,蘭州,銀川,西寧,只有這些了),個人認為,走過的這些城市中,人們對餃子的熱情與東北人相比並沒有那麼濃烈,所以只聊聊東北吧。

趕上年節,吃餃子對於東北人來說是近乎團圓儀式般的存在,別管吃不吃,愛不愛吃,做出來是一定的,如果說無魚不成席,那麼東北真是無餃子不團圓。加之東北人普遍幽默,愛逗愛編嗑,心中無厘頭,嘴上自然屁嗑不斷,「坐著不如倒著,好吃不過餃子」,愛編嗑愛餃子,此可見一斑。

在這句嗑里,餃子的子讀ze輕聲,酸菜豬肉大餃ze,光聽名就像聽見二人轉起板兒的腔調,每個字都透著股子紅紅火火。北地寒涼,數九隆冬,老爺子摩挲著一壺已燙去大半嗆鼻曲子味的高粱酒,孫子在旁乖乖地剝蒜,老太太撩開帘布端著一盤皮薄餡滿水汽氤氳的餃子進屋,此情此景便又應了東北另一句屁嗑「餃子就酒,越喝越有」。

餃子燒酒也好,鍋子燉菜也罷,無論哪一種吃食都對應了一種東北獨有的氛圍,即冰天雪地中,地道食物與烹飪方式完美結合,滋生出分外養人的溫暖。

似乎上一輩人比我更愛吃餃子,我爸極愛吃蒸餃,滿意自己的一手好廚藝,卻挑剔自己和的已經很不錯的餃子餡,最愛吃的還是驢肉蒸餃,選上好的精瘦驢肉,粗斬細剁,撒一把蔥花,這便是主料,精緻調味一番,熱水燙麵,揪劑子擀皮,趁餃子皮表面的水分未揮散盡之前包完,蒸鍋熱水,帘子上鋪好大白菜葉,餃子入鍋碼勻,上蓋,齊活。我爸始終認為驢肉蒸餃須是重油才香,一口餡,半口油,油里滲著肉香,肉里透出油潤,嘬上一口熱白酒,配著一顆炸花生,不由得爽到吧唧嘴,遍體通泰,餃子就酒,越喝越有的是舒坦。

誠然,他小時候吃頓餃子,可不就得等過年嗎?
這就是吃餃子被賦予的意義,是跨越了窮與匱乏。

我幼時就鍾愛吃餃子,蒸煮煎炸來者不拒,餡卻挑的很,遂對餃子要求頗多,如酸菜餃子肉須三分肥七分瘦;韭菜雞蛋餃子切勿放海米;牛肉餃子只蒸不煮;羊肉餃子只煮不蒸;黑魚餃子油一定要少;皮皮蝦餃子呈湯勺肚大小最佳......我媽卻不厭我煩,如我爸一般練就了一手餃子絕活,每每家裡吃餃子,我都是很高興的,湊巧東北人趕時令吃餃子,除了立春的春餅,似乎所有節氣都是以爸媽一句「晚上包餃子吧」度過的,「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連二伏三伏這樣的時令里,我家依舊自顧自地包著餃子。

這就是家庭賦予餃子的意義,包含,融合,隨性,飽滿,使人眷戀。

誠如西北人愛麵條,漿水臊子油潑種種,吃法多,調味全,要的是個爽快。東北人吃餃子倒顯得溫婉了,常見的蘸水也不算什麼蘸水,滴幾滴米醋或是陳醋,再來勺醬油,一隻餃子就多了開胃之功與厚重之感,口味重的調上半勺辣椒油,潑辣開懷,好不殺口。可就算如此,也還是少了靈魂的一味。

蒜。

餃子就蒜,是極講究的。
一者是蒜醬,將蒜切碎但絕不可成蓉,蒜蓉散味不說還丟了口感。得小半碗蒜碎,沖以數湯匙生抽,一茶匙老抽,攪實和勻了靜置一會,等蒜味與醬味從相見恨晚過渡成了絲絲入扣,蒜醬才算成了。另者東北人吃餃子有牙搗蒜之說,大蒜數瓣,洋洋洒洒地剝了,就是成了,是的,就是直接生吃。一口餃子進嘴,迫不及待地以門牙鏟下一小丫蒜,餃子中的紛繁味道都被這蒜的辛香一併領著,卷挾著熱乎勁掃蕩了口舌,好像要把這口中擦滿了香味與滿足,才肯緩步下到喉嚨。

滿足感是種奇妙的東西,大多時候源於心想事成,追求完美後的成就感,大抵如此。

於我,就是餃子里不加海米。


突然看見寫了這麼多,自己還是挺驚訝的,樓被我歪成這樣也真真是醉。好吧,權當看個情懷。


吃不吃一樣東西,是很個人的事情呀,愛吃就是天天吃也沒啥。所謂過某節吃某物,只不過是因為古代生產力低下,物質條件不好,經常連吃頓飽飯都難,所以逢年過節地就想出來由頭吃點好的。北方之所以吃餃子,只不過全吃肉太貴吃不起,就想個法子,面里包點肉,既容易飽腹又過了吃肉的癮,兩全其美了。

------------------------------

時隔一年回來看看,發現現在大家的閱讀理解能力真心讓人捉急。問題明明問的是為什麼吃,回復裡面一大票人在那講怎麼吃。

哈哈哈哈


基本上就是,無特殊說明,所有節日都以吃餃子慶祝


出遠門之前要吃餃子,「髮腳」。(回家要吃麵條)


南方人在北方上學。發現一個特點。。不論什麼節日都要吃餃子-_-#


習俗是在饞餃子的日子裡要吃餃子。


只要不知道吃什麼的節日/節氣,都是吃餃子的節日/節氣


其實,餃子是一種葯來的。。


北方冬至說要吃餃子,還有一句諺語是,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原來還以為可能因為餃子的形狀像耳朵。但其實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話說這個不是高考歷史知識來的嗎!!


張仲景是今河南南陽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句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防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十分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張仲景在衙門口架起大鍋,煮葯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時,正值寒冬季節,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

張仲景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葯治傷。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葯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葯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全好了。後來人們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在山東西部及河南一代地區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祖國醫學認為,凍耳多為身體陽氣不足,外寒侵襲,陽氣不伸,寒凝血淤所致,因此在治療上常採用溫經散寒、活血化淤為主的方法。冬季寒邪多傷人陽氣,而羊肉性溫,有補氣、溫腎壯陽的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稱:「羊肉溫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治虛癆寒冷,五勞七傷。」天寒地凍之時,吃一些羊肉,可起到防病的作用。

所以天氣冷了,該吃點葯了_(??ω?? 」∠)_

來碗羊肉當歸水餃吧!~o(〃"▽"〃)o


給大家講一個不吃餃子的故事

W姑娘是個地道的西南女子,吃著辣椒和回鍋肉長大,從早到晚吃米飯也不會膩,吃麵條從不在乎麵條本身口感,只介意澆頭有沒有肉,夠不夠辣。饅頭包子幾乎不碰,餃子就沒見過長什麼樣。


C先生是個不折不扣的北方漢子,吃著鹹菜饅頭長大,頓頓麵條也不是問題,大米一年吃不了兩回,餃子是逢年過節的頭一份。


就這樣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他們相愛了,結婚了,生娃了。C先生喜歡W姑娘的婉約、文藝、短髮和會過日子,W姑娘欣賞C先生的實在、認真、俊俏的臉和只對她見色起意。

他們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了嗎?必須沒有啊。結婚後才發現,橫亘在他們倆之間最大的矛盾竟然是迥異的飲食習慣。太沒天理。


和C先生一家住在一起,W姑娘最初是時時處於驚恐狀的。坐月子要吃小米,每頓飯桌子上都擺著一籃子饅頭,旁邊坐著的幾個人都是一口饅頭一口玉米糊,冷盤必放香油,鹹菜就只有鹹味兒,炒菜永遠是白菜、黃瓜、土豆、番茄的無限死循環,高興的時候就只會包水餃,永遠的韭菜雞蛋餡和蘿蔔豆腐餡,烙個餅也是換湯不換藥,餡兒還是那個陷兒,無非就是換了張皮。沒辣,無肉,不歡。W姑娘悲憤感爆棚,時間一長,從前只是對麵食沒有好感,如今已變成談面色變,反感異常了。說好的魚肉至死呢。

有氣不發,傷腎傷身,但W姑娘也不是個無理取鬧的人,生氣也不會對著老人孩子,心裡實在過不去的時候就跟C先生嘟囔嘟囔,更多的時候還是將陣陣邪火生吞下肚,自己消化了事。

事情自然還沒完。W姑娘好就好在不似一般姑娘主攻嘮叨撒潑蠻橫無理,她喜歡有事說事,有問題解決問題。既然從別人那裡吃不到自己好的那口,那就自己動手做唄。回鍋肉炒起來,水煮魚吃起來,滷味雞爪五香牛舌統統買起來。何以解憂,唯有重口。但是,你懂的,作為一個有逼格的吃貨,W姑娘覺得光自己吃是不夠的,她還需要大眾點評與再來一瓶的方式以資鼓勵。但是,心塞如W姑娘,她得到的客戶反饋通常都是「回鍋肉不要削皮啊?」「水煮魚真辣」「還是咱們老家的雞爪好吃」「牛舌能吃嗎」。KAO,都會不會說話啊,W姑娘覺得自己快要吐血了。


沒辦法,日子還是要過的。他們吃饅頭的時候,W姑娘就在旁邊扒拉稀飯,他們吃餅的時候W姑娘也在旁邊扒拉稀飯和鹹菜,他們吃水餃的時候,W姑娘就另煮一鍋稀飯獨吃。吃歸吃,內心戲不能少,心裡常常還要念上個五六七八遍「水餃,水餃你妹啊」。

再後來,W姑娘慢慢想通了(嗯,是的,沒有大吵大鬧抹脖子上吊,就這麼安安靜靜地想通了,W真是個好姑娘),好在她與C先生之間的分歧僅僅只是一口吃食而已,而不是出軌變心不履行房事。好在不管晚餐是一口白面還是一碗肉片,她的天蠍男依然不變地對她深情款款。是的,她想明白了,就像肉和青椒,你不能因為肉不是青椒,青椒不是肉,而否認它們能熱辣火爆地炒出一盤幸福好味道。


當然,也為了她的小孩,從小沾染南北的味道,將來不必為舌尖小事而滋生煩擾。


W姑娘開始研究麵食的做法。前文未提,W姑娘其實也是個做飯好手,雖說算不上出神入化的巧婦,但也屬於不管冰箱里還剩些什麼菜,都能叮叮咣咣倒騰出一桌子好菜的。網上學一學,再加上地道的北方婆婆在旁點撥,從前看起來特別高深的和面、揉面、擀麵條、和餡兒、包餃子,分分鐘也就變得不是事兒了。


一開始和的面不是每次都能開好,餃子容易捏得東倒西歪,包子也常常露了肚皮。C先生算是個好男人,從來沒有過一句嘲笑或者戲弄,每次也都能吃得津津有味。慢慢地,熟能生巧,餃子皮能擀圓了,餃子能包的有模有樣了,包子也能厚薄適中不露餡兒了。各式花捲、炸醬麵、手抓餅、炸春卷,也都獲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評。看到剛出鍋的饅頭,C先生會忍不住誇一句:「漂亮!」,看到均勻妥帖的肉包子,C先生會說:「嗯,這樣就能拿出去賣了。」最好的是來自小女兒的喜愛:「爸爸媽媽吃大包包,寶寶吃小包包。」


W姑娘也漸漸悟到了麵食的好處:造型可以百變,娛情娛性,同時晒晒朋友圈也能獲贊無數,凍起來隨取隨吃,帶娃也更省心省力。化困境為順境,而非越境逃生。W姑娘再次悟到了婚姻的秘語。


如今,對W姑娘來說,麵條包子尚可,水餃依然不愛,但是每個周末都會給他們爺倆做,幸福快樂地,甘之如飴地。就為了那句漂亮,以及那句爸爸媽媽吃大包包,寶寶吃小包包。


今天,因著冬至的氛圍,W姑娘也包了好多餃子,各種餡兒的,等著玩耍肚餓的孩子,以及下班歸家的丈夫。

滿滿媽媽語:好吧,你猜對了,這個W姑娘就是我啊。其實這篇文章的題目不應該叫水餃劫,而應該叫水餃的劫後餘生。婚姻的滋味實在有很多種,有的像大米,有的像水餃。不管吃法如何,形式如何,都是天南地北的中國人少不了的三餐主食。


最後,都說冬至大如年,借著這個日子,祝願天下所有有情人終成眷屬,所有眷屬的娃娃們都能天生自帶吃貨模式,不論南北,吃遍中國。


文章選自微信公眾號滿滿媽媽 (lovemmmm520)


就像所有節日都可以是情人節一樣,所有節日都可以吃餃子。

不說了,我要去煮我的平安夜餃子了...

/微笑


坐標冀中平原。所有節日,所有啊。
除夕夜、年初一早晨,年初三,年初五,正月初十……還有正月里每個走親戚的日子。
元宵節元宵+餃子,粽子節粽子+餃子,月餅節月餅+餃子,還好臘八那天只喝臘八粥……所以我家要是平安夜也包頓餃子,一定不會奇怪。
數伏,立冬,冬至……好多節氣……
家裡來了客人,待客的正規標準是一頓有菜有酒的正餐和一頓餃子,有的地方是進門就下鍋,有的是客人臨走時吃完餃子這樣路上不餓……
在外地讀書時,每回臨走家裡都包餃子,所謂滾蛋的餃子接風的面……


據說是醫聖張仲景發明了餃子,當時叫「嬌耳」,冬至吃它可以避免耳朵凍傷,餡子里可能有活血健體的食材,所以冬至我們這邊要提前一個小時排隊去買餃子,坐標北京學院路


初一扁,初二圓,初三穿銅錢。

分別是餃子,元宵,麵條。

正經的說,我們三十不吃餃子,包餃子是為了初一吃,然後包都包了就順帶著也吃了。


上車餃子下車面


除夕吃,初五吃,入伏吃,其它的我不記得。


歪個樓,今天是頭伏,北京小夥伴們都在曬各種餡兒的餃子。
有胡蘿蔔蝦仁、韭菜雞蛋、豬肉茴香…
作為南方人,當時腦迴路是:
「頭伏?」
「三伏真有三!伏!?」
「你們怎麼知道頭伏怎麼算!」
最重要的是,
「為什麼頭伏要吃餃子?」
「我也想吃餃子!」

好奇寶寶當即就問度娘,
何為三伏?何為頭伏?伏為何意?


度娘的答案讓我有一種「顯然,該題答案為...」的感覺。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科科,誰能告訴我神馬叫庚日?!
忽有吾非華夏子孫之嘆!
不過,敏而好學,
理工大學畢業的好處就是有一堆思維縝密的工科男同學~~

大神A十分鐘後回復我:
「21世紀庚日計算公式:
GR = (D - [Y/4]) MOD 10」

且貼心地附上說明:
「GR表示庚日,
D偶數年取1單數年取6(例:今年2016偶數取1)
Y表示當前年份-2000(例:今年2016,Y=2016-2000=16)
[ ]表示取整(例:2015年,Y取15時,[15/4]=[3.75]=3)
MOD表示取余,MOD10就是對10取余,可理解為小數點後面的數(例:5MOD10=5,-3MOD10=-3,11MOD10=1)

以今年為例,2016,
GR=(1-[16/4])MOD10
=(1-4)MOD10
=-3MOD10
=-3

頭伏均為7月,夏至為6月22日,
所以GR為-3時,第一個庚日取上月倒數第三天,即為6月27,
據天干,每隔10日為一庚日,頭伏為第三庚日,由第一庚日基礎上再加20天,即為7月17。

嗯..你們懂了么?嘿嘿~
至於為何一庚日為10天,就要談及我國古代天干地支紀年法了~
至於我國古代如果計算三伏……以後我可能知道~


嗯,就到這裡,感謝閱讀~!


超級喜歡吃餃子的人來報道啦Y(^_^)Y

先來兩張上周第一次嘗試製作的翡翠白菜餃子圖。*^_^*

絕對綠的漂亮,綠的健康。嘻嘻,純菠菜汁和面而成滴,並且做法超級簡單。剩下的一點兒麵糰兒還可以擀成菠菜面片兒吃哈。

我們老家這邊講究冬至和除夕夜是一定要吃餃子的。

據說冬至那天吃餃子冬天就不會凍耳朵。除夕吃餃子當然就是為了全家聚在一起辭舊迎新嘍*^_^*。

現在到了閑暇的周末或各種節假日,全家人也會聚在一起包餃子吃,場面各種溫馨。*^_^*


推薦閱讀:

有除佛教以外的不吃肉的宗教嗎?
大閘蟹正確的做法和吃飯是什麼?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飲食距差有多大呢?
市面上的壓縮餅乾和軍用的是否相同?
為什麼上海菜這麼甜,當地人卻沒有胖的?

TAG:飲食文化 | 飲食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