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做到卻又非常難?


謝邀。如果可以,我其實特別想邀請兩個人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位是趙括,他用幾十萬人的性命告訴我們一個血淋淋的教訓:知道了,並不一定就能做到。

一位是王陽明:他用一生踐行了四個字,知行合一,他也因此成為名垂千古的大師,他肯定能為我們答疑解惑。

知行合一的論述在中國極多,大家有興趣自行翻看,我從西方心理學角度分析下:為什麼知而不行?

一、知而不會行:假知。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火爆全球的暢銷書,但很多學者質疑這本書的價值,因為他列舉的七個習慣,並非是什麼創新,相反,每個習慣大家耳熟能詳:

以始為終(先定目標,後有行動);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的解釋);綜合統效(兼容並包);不斷更新(磨刀不誤砍柴工)。

對很多人來說,看看目錄,這本書就可以不用看了,因為這七個習慣真的是很直白。但為什麼這本書如此暢銷,且評價如此高?

因為它解決了,知道後,如何去做!

比如,要事為先,這個道理誰都懂,怎麼去做?先不要往下翻看,思考一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將事情劃分,並建立了一套體系:重要而緊急,重要而不緊急,緊急而不重要,不緊急也不重要。

很多人認為第一象限里「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優先順序最高,其實不然。第一象限里的事情之所以「緊急」,很多情況下是這些事情都是因為在第二象限中拖延而導致的,時間管理中,真正值得我們重視的,是第二象限中的事務,此類事務大多是提升個人素質、拓展能力的事務,比如培訓、學習、規劃等等。

這本書的成功,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很多人知道了道理,但,只是大道理,不接地氣,與實踐應用還差一套可執行的步驟,對這套步驟的挖掘,正是這本書的核心價值。

很多人的知道,只是「假知」而已,你是否也對自己太過自信?

二、知而不想行:情緒阻礙啟動。

心理學上有一個情感啟動效應,我們心目中有一個「喜歡計量表」,對於每件事情我們有一個默認的評價,喜歡或不喜歡,這個量表在我們大腦後台自動運行,對我們行為產生微妙影響。比如做作業,看電影,如果讓你做作業,可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力或外界推動約束,但如果是看電影,你會欣然答應。

情緒啟動效應的威力還是蠻大的,打個比方,就好比火箭升空,剛開始消耗的能量佔全程的一半還多。所以,即使你知道了道理,也知道了做的細節,但如果這個事情你不喜歡,你需要克服剛開始的小情緒,否則知行無從談起。

有幾個情緒調節的小技巧:

1、用意志力。意志力是有限的,且屬於消耗品,我們可以在意志力強大時,做不想做的事情,用意志力去啟動,通常早晨、上午,或者睡醒後,意志力非常充裕。

2、嘗試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除了能免除打擾,還可以將我們從「任務思維」轉移到「時間思維」:我們不是為了達到某個結果而開始做事,而是專註這個任務一個番茄時間就可以,沒有了任務評價的壓力,我們能夠專註事情本身,並逐漸找到樂趣。

3、尋找好的環境。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斯坦福大學監獄實驗證實了情境的力量,我們會自覺按照情境的要求做事,所以,如果你要開始看書,可以去圖書館,在那樣的氛圍下,相對輕鬆開始。

4、尋找志同道合之人。從眾效應已經眾所周知,其實還有一個「結伴效應」,就是兩個人或幾個人在一起,我們會感到競爭,比較壓力,從而提高工作或學習效率。

5、簡單的情緒調節技巧,比如冥想,放一點背景音樂,或者,如果你是愛貓/狗人士,看一段短視頻,可以提升你的情緒。

三、行而不會思:浪費可恥。

知、行是相互促進的,每一個行為,其實都是一種成長,都是對知行的促進,但很多人,白白浪費了自己的行為和努力,甚為可惜。如何用行為促進行為?

1、在樂觀的時候總結。消極的時候反思,這是一種自然的進化機制,我們通過對消極事情的總結反思,汲取經驗教訓,但進化並沒有給我們在樂觀的時候總結,實際上,這更是個人成長的優勢。樂觀時候總結,不僅是對個人技巧的提煉、提升,尤其是,樂觀時總結能提升我們的自信心,而信心是堅持最好的動力。

2、修正反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關鍵就是如何讓潛意識被意識感知,即潛意識的表面化。以學習為例,如果我們取得進步,每次學完之後我們是非常愉快的,這種情緒是潛意識自動帶來的,但我們的意識沒有刻意的觀察、記錄,所以等再次學習時,我們還是會以為,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們可以記錄,學習之前、之後的情緒反應,通過有意識的記錄,讓我們的「喜好計量表」理性回歸,如果我們進步足夠多,這種記錄會越來越喜歡學習或任務。

我們都喜歡做讓自己高興的事情。

3、理性看待失敗。雖然人人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但讓我們堅持不下去的,往往是源於對「成功之母」的恐懼,怎樣才能讓失敗真正成為「成功之母」?

這就需要我們挖掘失敗的意義。每一次嘗試都是一種成長,不過成功是「明成長」,失敗則是「暗成長」,如果拒絕失敗,就是拒絕成長。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怎麼去做呢?

我推薦一個方法,就是寫,花5-10分鐘去寫一個筆記,想想你要如何感謝失敗,對,就是感謝失敗,把你的理由寫下來,然後張貼在醒目處,你會發現,無論成功失敗,你都走在前進的路上。

啰里啰嗦寫了這麼多,都是我真實的思考和方法,但寫出來後又成了「道理」,看懂很容易,但又有多少人會做呢?

知,就要真知,做,就要真做!

共勉。


懂,可能用一分鐘;做,可能要一輩子。


我知道賴床不好,會遲到,會被領導罵,但是沒辦法啊,冬天的被窩對我的吸引力就是max啊!

我知道吸煙不好,有害健康,二手煙還會傷害到周圍人,但是沒辦法啊,我要解壓我要應酬我離不開煙啊!

我知道晚睡不好,身體需要休息,美容覺對我很重要,但是沒辦法啊,那部劇好好看,不看到結束,我真的不想睡覺啊!

要是這一次的賴床,會導致你遲到,扣光這一整年的工資,你敢賴床么?

要是這一根煙,會導致你明天就得肺癌,後天就死掉,你還會去抽么?

要是這次的晚睡,會導致你明天醒來一照鏡子,發現自己的臉衰老的像80歲老太太,滿臉褶子,皮膚鬆弛,你還敢晚睡么?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缺乏行動力和自制力,但還有一點原因就是——這些你做不到的道理,並不會立即導致你和你的生活有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好比,你雖然做不到不賴床,但你肯定不會在工作時間,當著老闆的面,拿出個睡袋開始睡。你雖然做不到不吸煙,但你應該這輩子都不會去碰海洛因。你雖然做不到早點睡覺,但你也應該不會沒事兒就想挑戰下自己,嗨它個七天七夜不睡覺,一犯困就頭懸樑錐刺股。

就醬

╮(╯▽╰)╭

那個什麼。。。我只是舉個栗子。。。我本人不怎麼賴床,厭惡煙味,經常晚睡倒是真的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陽明


因為:知識 ≠ 能力能力 ≠ 成功

雖然我知道這個答案能給你的還是知識,但希望你能把這點知識轉化成能力,並祝人生成功!


+++++++++++++++++++++++++++++++++++++++++++

這個問題我想了好久好久,終於有機會答了,哈哈……

他們說要搶前排才有高贊。

是不是?是不是?我就問大家是不是!

+++++++++++++++++++++++++++++++++++++++++++


首先開個地圖炮,知乎在這個問題上犯的錯誤最明顯,表現特徵之一就是無限推崇「讀書」。

很多問題下面幾千贊的回答,就是列書單,或者掛鏈接。

讀書當然是應該讀的,但一定要記住: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


讀書,本質上就是學知識,對應這個題目,大概就是「懂道理」,嚴格點說,都還對應不上。因為有些道理,僅僅是讀書,你是懂不了的。

這就是上面有些答案提到的,「真懂」和「假懂」的問題。

原因很多,其實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同學就應該有體會:就算你大學非常刻苦,門門課都滿分,走上工作崗位,很多東西還是要顛覆你的認知。

我在為什麼蕭何、韓信、張良會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干?里回答:

學管理千萬千萬不要相信歷史。

很多人懂了,但還是有很多人不懂。

不懂的人,我也確實沒有辦法了。因為語言的傳遞,本來就是極不精確的。更重要的是,語言信息的傳遞結果,是受信息的發送方和接收方雙方制約的。

所以有「高山流水」,也有「曲高和寡」。

比如文學作品,講究的是「共鳴」,共鳴的基礎,是雙方共同的生活體驗。《紅樓夢》死活讀不下去,就是不喜歡魯迅,根子就在這裡。

鑒於知乎的風氣,我還是要特地聲明一下:《紅樓夢》我也讀不下去,我覺得一點都不是問題,我但願我一輩子都讀不下去;魯迅這傢伙,初高中的時候,也是不怎麼懂的,經歷的事情多了,才越來越覺得他的深刻,了不起!

所以說,懂,本身就很難。

對於現代人來說,都能識文斷字的,互聯網空前繁榮,獲取知識(讀書)反而最容易不過,難的是實踐,難的是閱歷。


好了,懂不是我的重點,我的重點在「能力」。

當你懂得某個道理之後,我就算你是真懂了,你就擁有了處理相關問題的能力了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呀!

然而,然而,然而我發現很多很多同學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個道理如此的顯而易見,卻如此廣泛的被忽視?

比如我考過司法資格考試,我就有能力處理好,算了,「好」字去掉,我就有能力處理當事人的案子么?怎麼可能!我連法院的門在哪裡都不知道。

我估計,這是我們教育的一大缺陷:我們太過於注重知識的灌輸,而長期忽視能力的培養。

看看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就知道了。說一千道一萬,市場已經給出了評價:應屆畢業生就是不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以前說過的,「『啪啪啪』打臉已經打成個豬頭,連他媽都認不出來了,還『鴨子死了嘴殼硬』……」

要知道,把知識轉化成能力,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把這個過程扔給企業扔給社會扔給……我也不知道扔給誰了,反正這些應屆畢業生自生自滅,自個兒攢夠兩年工作經驗再說吧!

說什麼大學教育是「健全人格」是「培養能力」是……

我,我,我……我平服一下心情,還是上圖吧!

+++++++++++++++++++++++++++++++++++++++++++

先吃飯,大家使勁點贊啊!

只收藏不點贊的如上圖。

(^o^)/~

+++++++++++++++++++++++++++++++++++++++++++


關於能力的培養,我沒啥多說的,其實就兩個字:「多練」。

大家知道我在知乎,基本就兩個主題:創業和編程。

先說創業吧。

我是非常不服氣知乎流行的「階級固化論」的,但有一點我比較同意:有錢(做生意)人家的孩子,試錯的機會比較多;試錯的機會多,成功的概率也就大。

創業這事兒,有些人把它想像得很複雜很神秘。但其實,我覺得,本質上他和這世上很多事情一樣,就是一個不斷熟悉,多練攢經驗,然後成功的過程。

說首次創業的失敗率是95%,大家覺得很嚇人吧?但二次創業呢?就只有80%的失敗率了。那第三次創業呢?我沒有統計數據了,估計成功率就有點客觀了,但可能很多人都沒了三次創業的機會,所以統計很難進行……

創業要趁早,呵呵,我瞎掰的,對這話不負責任哈。但其實有點道理,我覺得,給你的人生多一次試錯的機會。真像我現在這樣,上有老下有小,唉喲……難啊!

很多人覺得我要「做好了準備」再創業,其實啊,你可能永遠都做不好準備。而且一點你開始創業,你會發現,之前你的所有準備都毫無用處!因為一件事你沒幹過,所有的準備其實是基於你的「猜想」,對於創業,這「猜想」基本上就等於「瞎想」了。

還是得去「練」。就跟游泳一樣,你在岸上研究一千遍,什麼浮力重力流體動力都懂了,不下水劃拉兩下子都是「空了吹」。

學習編程也一樣。

我始終覺得還是應試教育,或者書面考試之類的問題,很多同學學習編程「不動手」。抱一本書在那裡XXOO,死記硬背,以為這樣就能學好編程了。可能基於同樣的邏輯吧,就誕生了一大批程序界的《葵花寶典》,各種段子各種吹,我看到過然後傻乎乎入坑的是:

《CLR via C#》,絕世奇書。我一個師兄三個月啃了三遍,然後就進微軟了。
—— 要讀原版。

本來想拍張照的,但不知道這書被我扔哪個旮沓里了。

我特么的啃了三遍,讀的原版,腫么進不了微軟?你過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書是好書,讀完了也確實長了些知識。然而,哪能就靠這一本書就獨門秘籍行走江湖?你不要被打得像太極小雷雷一樣一樣的喲?

編程的能力,是不斷的理論實踐,經年累月的實戰練習,把知識內化外顯,逐步獲得並緩慢提高的。

我寫我的經歷,「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大學四年的課程,一次性通過了據說很多科班生也考不過的軟考」,唉喲!這一段一寫完,那贊嗖嗖嗖的漲,手機振動得我都不敢把它放褲子兜里……傳奇吧,勵志吧,熱血吧?然而,考過了軟考,我就真有一個「軟體設計師(中級)」的水平嗎?

哈哈哈……看到後面各種花式虐狗了的吧?

直到這兩三年,我才能隨心所欲的開發一個網站,勉勉強強的自稱「全棧程序員」,擺點前輩老鳥的譜, o(′^`)o ,呵呵。

很多東西,需要「時間的醞釀,歲月的洗禮」,沒辦法「速成」的——「能力」也一樣。


+++++++++++++++++++++++++++++++++++++++++++

和編程有關,收入了:野生程序員 - 收藏夾 - 知乎

其他喜歡聽我吹水閑聊的,可以關注我,或者關注公眾號:一鍋大雜燴。

(歇會,未完待續)


人人都認字,都能寫字,可沒幾個人是作家。人人都會看菜譜,可也沒見的人人都是廚師。


年輕學生往往不知道這個道理,知易行難。

知道再多的道理,也未必能過好這一生。過好一生,你需要的不僅是道理知識,還有慢慢摸索出來的人生經驗。


懂得知識,但心還沒有意識到它的意義。


很多男生知道不能跟女生講道理,但能做到的有幾個


真的很難。
我喜歡看勵志片,士兵突擊,風雨哈佛路,溫州一家人。
羨慕,也下定決心要好好努力,結果呢,悲哉!

都說化妝之後更美麗,有一天我心血來潮一直畫眼線,塗得和熊貓似的。

日本女人出門之前畫兩個小時的妝,我也知道啊,早上起不來啊。


就像現在吧,又是半夜了。我就想明天早早起來,鬧鐘定了十多個,每天還是六點四十多才能爬起來…

我知道早睡早起精神好啊。
作業你幫我寫啊。

我知道有很多時間浪費了,不然早就寫完了。

我知道好好學習比較好啊。
可得高分怎麼那麼難?

人啊,天生的懦者。


舒服的活著很好。


把?登月?倆字說完 2 秒鐘都不用


幻想能跳過行動過程中的痛苦,直接享受到結果的快感。
真正行動時只有少部分人覺得快樂,更多人還享受不到結果。


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
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參與。
於是,
孤獨不再美好。

失去了他人,
我們惶惑不安。
失去了自己,
我們渾然不知。
(來自網路)


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 大笑之


惰性


如果你聽過很多大道理卻依然經營不好你的life,那是因為你明知怎樣做才是正確,卻總是做出最簡單最舒適的選擇。
所以明知道要遲到,卻還是選擇多躺一會。
各位,知行合一有多重要!你們知道么?

最後一張圖,
韓寒前段時間發的。


很多道理他們不是懂,他們只是知道了。


Now l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s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l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lt was too damn hard.
我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毫無例外的,我總是知道哪條路是正確的,我知道,但是我從不走那條。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那太他媽的難了。


藥片大都是苦的,雖然有利治療,可下咽的過程是痛苦的,於是很多人放棄治療了,反正又死不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知道和做到的距離。


懂 不等於 經歷後的懂

其中典型就是古語,古人真是誠不欺我!


推薦閱讀:

打蚊子的過程是一種遠古狩獵意識的體現嗎?
家庭背景對一個人的成長、做事方法、思維方式有何影響?是否伴隨一生?
什麼樣的行為說明一個女生有少女心?
如何在周圍人都言行粗魯時堅持自身?
有哪些讓你不慎暴露身份的行為?

TAG:拖延現象 | 價值觀 | 人生 | 行為 | 日常行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