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論《太平輪》中「我不懂政治,但我是個軍人,我寧願戰死沙場也不投降」?

他理解的軍人到底算什麼?他知不知道自己在為何而戰?或者說戰爭的目的是什麼?難道不是為了國家和平安定么?當時民心已有所向,他所理解的戰爭到底算什麼?


楊威利說過一句話,大概的意思是:這世上最卑劣的人,就是坐在安全的後方,鼓吹愛國心,讓不相干的人到前線送死的人。————分割線————
對於軍人生死的問題很多時候有太多爭論,但是我只有一個原則就是:理念可以高於你自己的生命,但卻不能強行高於你屬下的生命,這也是為什麼我萬分尊重方先覺軍長的原因。
————分割線————
原句如下:
《雌伏篇》第六章沒有武器的戰爭
「人類各種行為中,最為卑鄙無恥的是什麼?------權力的擁有者和諂媚權貴的人藏身於安全的場所,歌詠戰爭的偉大,用愛國心和犧牲精神的名目,強制將與自己無關的人送往戰場,這種行徑最是無恥!」


吾之信仰即忠誠 -- SS黨衛軍
如果我們為命運女神所拋棄, 如果我們從此不能回到故鄉, 如果子彈結束了我們的生命, 如果我們在劫難逃, 那至少我們忠實的坦克, 會給我們一個金屬的墳墓 -- 德意志裝甲兵之歌
倖存的人群將不配活著,因為那些最優秀的將會已血灑沙場 -- 德國元首自殺前,1945
告訴元首我已儘力,告訴父親我依然愛他 -- 遺書來自一名陣亡在蘇聯戰場上的德國士兵

明白了這些話,你就明白了一個軍人的信仰,信念,軍魂,以及他為什麼會這樣做


有答案從軍人忠誠、服從命令出發來解讀,這是不對的。這句話表明的是他自己做出的選擇,而不是簡單服從命令。

沒看電視,僅從語言邏輯分析下這種說辭。

「我不懂政治」 這是給自己拒絕思考的一個理由。一般在什麼語境下這麼說呢?內心產生疑惑的時候。內心疑惑然後給自己一個理由拒絕思考,我不認為這是值得稱道。

「但我是個軍人」 自己做事的理由完全來源於自己的職業。但,自己的軍人身份怎麼來的? 如果是志願入伍,那必有理由投身戰場,此時不提,為什麼?難道自己當初入伍的理由在這生死關頭竟不值一提?若真如此倒是和不懂政治的心態相呼應。如果是拉壯丁,被強征入伍,這句話里的軍人榮譽感又來自哪裡?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嗎?

整句話給我的感覺,這就是一個屈服命運失去目標的人最後的豪言狀語。因為失去目標,既不知為什麼而戰,也不知要為什麼而活。因為屈從命運而完全從軍人戰死沙場的簡單理解出發作出決定。

如果是想歌頌軍人的忠誠,我認為這樣的台詞是失敗的。


值得尊敬。
他的行為和甘地一樣,有自己一套行為準則,並且自己踐行了,那麼就值得尊敬。因為很多人是做一套說一套。
並且,他並沒有逼迫他的將士去死抵抗,這點本來我想說的,但是已經看到六神磊磊已經說了。
作者要求轉載註明作者和公眾號:六神磊磊,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
我做狂人,但不做人渣:一個德軍裝甲艦長的故事

五?

12月16日夜,郎斯多夫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次日下午,「施佩伯爵號」緩緩駛離港口,數千人聚在岸上圍觀。開了數海里後,艦上人員坐救生艇離開,戰艦猛烈爆炸,開始下沉,炮塔都被炸飛了。

這就是郎斯多夫的選擇——自沉。他保住了所有船員的命。一千多船員都疏散到了阿根廷。其中大部分人後來返回了德國,剩餘的三百多人長久定居阿國。所有人毫髮無傷。

只有朗斯多夫自己例外。安頓了船員後,他摸出手槍,朝自己腦袋開了一槍,為戰艦殉葬。

當時據說就有阿根廷媒體嘲笑朗斯多夫。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中國網民說朗斯多夫是孬種:為什麼不殺將出去,和英艦拼個彈盡人亡,那才壯烈嘛;應該學鄧世昌,撞也要撞沉敵艦嘛。

這種論調,我們太熟悉不過了:你為什麼不戰鬥到死?你為什麼不爬到終點?你嚴重傷害了我們觀眾的感情!

有一條網民的評論,不妨記在這裡:「朗斯多夫挽救了所有船員的性命。不過大家可否想過,如果我們在『斯佩伯爵號』上服役,你是否會一輩子都感謝這個男人?」

六、

整個二戰,最喜歡拼到最後一人的是日本軍隊。比如直接挑起盧溝橋事變的那個一木清直,後來就在瓜島和美國人拼到彈盡糧絕,然後燒了軍旗剖了腹。

你覺得這支隊伍很可愛嗎?

讀二戰史,有太多的屍山血河。朗斯多夫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狂人會發動戰爭,但人渣才屠戮無辜。

他重視對手的生命,也重視自己戰士的生命。我找不到什麼合適的詞來形容,只有一個詞約莫接近——騎士。

德軍司令部都沒有要求這一千船員去拚命,而如果你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中國人卻為此恨恨不已,悵若有失,這大概只說明一件事:

南京大屠殺的道理,你還沒想透。

簡言之,我自己有英雄主義、信仰或者某種意志,其偉大之處在於把它做實了。並且給予他們自由,不強加於別人身上(這點在羅振宇的某個視頻中提到過,深表同意)。


......恨當年剿匪不利.......
軍人的職責是服從命令,戰爭的責任歸於發動戰爭的領袖,與軍人無關。美國內戰的時期南軍統帥羅伯特李,以現在的眼光看來也是在阻礙廢奴,但是美國沒有人視他為罪人,因為,首先他是一個忠誠的軍人,然後,內戰本身就是惡,戰場上的雙方沒有誰對誰錯之分。什麼時候中國人能理解這個問題了,才是民族真正得以開化了


1、影片中他的角色定義是一位很專業的軍人,高級將領,軍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不容許他選擇投降,這是角色需要。
2、本土導演拍攝的同時期影片幾乎全部以紅色軍隊內的角色為主線,此次以國軍將領為主線如果再賦予太多的政治色彩恐怕無法過審,這也是為什麼在戰場上雷義方台詞少的可憐,在生活中又只有情話和浪漫的原因。就像宋慧喬的台詞:你從來不將戰爭帶回家。
3、作為高級將領,投降與被俘受到的待遇不會差多少,但是如果投降雷義方的老婆孩子在台灣會得到什麼待遇?一個是保全自己一個是保全妻子家人,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我認為作為一個士兵或是一個下級軍官來說,不碰政治,專心自己的業務,保持忠誠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做到將軍級別,而且在一個城頭變換大王旗的時代,想遠離政治是不可能而且不明智的,尤其是在中國這個氛圍。

將軍這種級別的存在就不僅僅是一個軍事概念,而且是一個政治存在。

黃曉明的話只能存在於文藝作品中。

從中外歷史看,碰政治的將領很多,克勞塞維呲也說了,軍事是政治的延伸,到了將軍級別,和政治更多存在一種互動關係,而不僅僅是一個工具。


三民主義與社會主義哪個好?不懂還是不願意懂,太祖說的好,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在對壘的情況下,關於信仰所有的爭論都是無意義的


雷是職業軍人,忠於自己的職業才是最大的忠誠。他並不認同黨國的一些做法和事情,從前面指責上司拿十幾萬人的性命在兒戲,和看見蔣介石手令後深深的絕望就可以看出,他並非是愚忠於個人。

北平被圍,傅逆作義(蔣介石語)投降,黃埔軍官均要求回南京,縱觀國共內戰,黃埔將領被俘被殺有,主動投降很少。


黃埔系有著一種近乎於宗教的忠誠,忠誠於他們所受過的理想主義教育。很多人,是深信三民主義才是中國唯一的真理。如果黃埔系早二十年掌軍權,勝敗難料。

電影里,雷其實是殉節,在他眼裡軍人可以死但不能投降。雖然,天時地利人心都不在這邊了,但如果要他投降,不啻為否定自己過往堅持的信念。


我覺得這句話說出了他的無奈,如果不是他的家人在台灣,或許在他覺得上級下達的命令是愚蠢至極的時候他就會帶領自己的部隊強行突圍。他渴望回家,但是他不想把戰爭帶回家,或許在他決定原地待命等死的時候還抱有一絲希望,認為他可以成功突圍,最後直到他知道有一個師的兵投降才意識到大勢已去。如果沒有那個讓他想到就會讓內心平靜下來的人,也許會是另一種結局。最後他選擇了戰死沙場也不把戰爭帶回家,作為軍人他捍衛了自己的榮譽,沒有丟下為他賣命戰死的兄弟,作為丈夫他用盡生命的最後一刻保護了自己心愛的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


戰爭電視劇看多了,基本上選擇戰死沙場還是投降跟你一個士兵沒關係,是你的長官決定的。真正的戰爭比你想像的還要殘酷和醜陋。


戰爭,對於下層士兵和軍官來說,就是一部巨大的絞肉機。


主角調侃自己的話…還有人真認為他不懂政治了…囧~三大戰的目的不僅為了奪地…更多的是為了屠殺生力軍…生力軍沒了還怎麼持續對戰!主角這句話,不過是為信仰為同生共死的兄弟為那個斷送所有人姓名的決策巡一條歸路而已…


國防部長如果這麼說,該不該下台


食君祿,忠君憂。我是這樣理解軍人的!只要是軍人就應該這樣,那個黨派的並不重要。敗軍之將,死要做方誌敏,活要當黃維。這才是軍人!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身何處不青山!
何須馬革裹屍!


古人云:文死諫,武死戰。縱然接受了先進的軍事相關教育,但傳統的某些觀念依然深入人心


從來就沒有什麼「為自由而戰」「為信仰而戰」「為國家而戰」。你看那些槍口對著敵人的士兵也都可以分分鐘轉而對向無辜群眾或者去搶險救災。
在死亡威脅面前,對敵人的同情就是對自己的的威脅。能一直支持人戰鬥下去的,無非就是拚命讓自己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哪怕這個價值是別人給的。



黃曉明曾經抽出過軍人魂 就暗示了他死定了

我是軍人 但是不懂政治 ? 不是不懂 是不想懂 不願懂 軍人怎麼能不懂政治呢 不懂政治怎麼打仗?


推薦閱讀:

古代戰爭中,為什麼很少有人去射殺敵人的馬?
為什麼戰俘寧願遭受嚴刑拷打也不願意泄露機密?
二十九軍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後來到了哪裡?
手榴彈爆炸前,撲手榴彈的士兵用鋼盔蓋住手榴彈再撲在鋼盔上,能減輕傷害嗎?
如何評價漢尼拔·巴卡?

TAG:戰爭 | 太平輪·上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