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落後於西方國家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是什麼?


在美洲大陸被歐洲人佔據以後中國的全面落後已經是必然,美洲大陸的生存資源十倍於中國本部,這個時候在拿中國和歐洲對比已然無意義。滿清只是加速了這個落後的進程。


明朝中後期開始,航海落後了,然後各方面一個接一個落後了,比如紅衣大炮等,但總的來說還是互有優勢,並且明朝時中國積極學習西方知識文化,雖然制度不利於科學進步,所以有些方面落後,但發現落後都積極學習西方,所以不會差太遠。滿清帝國只是一個山溝溝里出來的土老帽,他們勾心鬥角能力可以,壓制被征服者可以,但是說到科學創新,他們不願意,愚昧。真正落後的不是科技上被別人發明甩掉,而是沒有了學習外人科技的虛心,這就是滿清最後被吊打的原因。


這個問題很複雜,先拋磚吧。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認為是預設了一個前提,就是中國在一段時間內是領先於西方的。題主沒提到是什麼方面,文化這種東西一般很難說先進落後,所以先從科學技術這一角度講吧。
這個問題其實是李約瑟問題的一個形式:

李約瑟難題是英國學者李約瑟所提出的,其主題是:「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李約瑟在193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科技史時提出了這一問題。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很多人把李約瑟難題進一步推廣,出現「中國近代科學為什麼落後」、「中國為什麼在近代落後了」等問題。對此問題的爭論一直非常熱烈。
"Needham"s Grand Question", also known as "The Needham Question", is why China had been overtaken by the Wes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spite its earlier successes. "Gunpowder, the magnetic compass, and paper and printing, which Francis Bacon considered as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inventions facilitating the West』s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Dark Ages to the modern world, were invented in China". Needham"s works attribute significant weight to the impact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on the pace of Chinese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emphasizes what it describes as the "diffusionist" approach of Chinese science as opposed to a perceived independent inventiveness in the western world. Needham held that the notion that the Chinese script had inhibited scientific thought was "grossly overrated".

對於原因,簡單地來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李約瑟認為:
1、文化上,中央集權和官僚思想影響很大,重農抑商,沒有科學產生的土壤。

使得新觀念很難被社會接受,新技術開發領域幾乎沒有競爭。在中國,商業階級從未獲得歐洲商人所獲得的那種權利。

2、環境上,

中國所處的地理環境也互相影響了政府的態度。中國獨有的水利問題(尤其是黃河)令中國人從很早的時候起就得去修建水利網,而且必須從整體集中資源治理,才能有希望解決水患問題。水利網超出了任何一個封建領主的領地,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中國,封建主義讓位給中國官僚式的文明。

具體內容可以參考相關維基頁面。

但問題是,李約瑟的觀點現在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同,甚至有人認為李約瑟問題是一個偽問題,認為中國古代根本就沒有產生出真正的科學技術,就無所謂「什麼時候落後」的提法了。

但是現在西方在科學技術的很多方面長時間碾壓中國倒也是不爭的事實。有人從反面探討了這個問題,即「為什麼現代科學出現在西方」。這也是個很有意思很有意義的問題。對此我推薦陳方正教授的《繼承與叛逆》,個人認為可以很好地詮釋這一問題,並對李約瑟問題進行批判,並使之消解。如果嫌書太厚可以只看前面的引子和後面的討論。。。
另外還可以看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裡面很多內容也與這個問題有關,而且很有可讀性~
期待大牛的回答~


明末清初雖然歷經戰亂,但在學術上卻是一個西學東漸的關鍵時期,大量的西方知識書籍被傳教士帶入和出版,諸如梅文鼎方以智這樣清初華夏科學界的代表人物,都與這種民間學術交流乃至學以致用的大氛圍是分不開的。即使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真正推動社會技術快速進步的也不是王公貴族的個人喜好,而是印刷術發明以及出版業興盛所帶來的知識向下層草根階級的普及。少數精英玩高精尖的模式註定不如整個社會的運用普及來得持續長久。要正視明代在商業算術普及的貢獻,道理就在此。

理解了這一點再回過頭來看看所謂康熙的推廣西學,也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至於康熙以後呢?對不起,連傳教士的書也不許印了,禁書文字獄一個玩得比一個溜,喪心病狂程度遠超明代,這能使西學在民間普及開來那真是有鬼。雖然清中期還有欽天監培養出來的明安圖撐撐場面,但從民間的西學推廣角度來看,真的是遠遠不如明末清初時那般興盛了。

說大清倒退三百年啥的肯定是神論,但為了壓制漢臣和洋人而搞的學術控制,這種鍋該是誰的就是誰的,別再往什麼中國傳統上甩了


事後補充答案:
我突然發現我有點文不對題了。。。
好吧,我承認我是通過搜索進來的,因此沒注意看問題的具體內容,腦子直接就轉到閉關鎖國上了
關於這點,我只能說我很抱歉,我也就不重新回答了,大家理解個意思就好

落後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停止了進步,說白了就是坐井觀天,閉關鎖國
而中國閉關鎖國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地理環境啊

北有漠北荒漠
西有沙漠戈壁
西南青藏高原喜馬拉雅
南有叢林瘴氣
東至東南,全是大洋

任何一個民族,出生在中國的這個地形,坐擁長江黃河流域,都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古代農耕文明
但相應的,註定對外交流是有限的
這種有限的交流,會伴隨著自身地理環境帶來的早期優勢,進一步加劇
閉關鎖國的結局,在我們中華民族誕生在這塊土地的時候就註定了

文明都玩過吧,每個人都知道開一個好圖的意義是什麼
某種程度上,同理

自己思考一下吧,很多民族性格上的東西,你都會在這個原因里找到答案的
比如,開拓精神,相對保守的思想,等等


不是明朝時候中國落後西方,是明朝時候西方超過中國。這兩句話看起來一個意思,實則天差地別。舉個例子,中國好比一個學生,每次都考80,西方每次也考80分,突然在大航海後考了90分。考80分的依然是好學生,但是西方學習成績更好而已。


說個表面上的。
科學是需要經驗總結提出假設再進行實踐進而歸納總結出理論的系統工作。
古代中國的許多科技成就經驗基礎上的,春秋戰國之後很少有人去探究客觀的規律。而西方在希臘時代科學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被系統化總結了,開始探究背後的規律。某種意義上講是感性和理性的差別。
從這點上說,中國落後西方的種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埋下了。


在中國古代曾經有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梯山航海,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這些人裡面有張騫,玄奘,鄭和,雖然沒有帶回多少先進的東西,但是讓中國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外面的人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

但到了清朝,或者更早,在明朝中後期,國人越來越沒有了這股勁,這種探索精神。明朝後期,中國和西方在武器方面的差距不大,大家都是紅衣大炮,鳥銃,鄭成功收復台灣可以證明。

—————但是——————但是———————

在鄭和之後,是一批又一批的天主教傳教士經澳門而來,他們歷經艱險,甚至終老他鄉,繼馬可波羅之後將中國的信息傳回歐洲, 「中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中國的先進技術逃不過他們的法眼,而外界的一切,中國的皇帝幾乎只能從一個個傳教士口中得知,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郎世寧。雖然康熙皇帝跟俄國人打仗搞貿易(漠北蒙商),也和路易十四互通消息(哲人王與太陽王:康熙皇帝與路易十四的相互想像),但這些都不足以讓中國

利瑪竇 湯若望 南懷仁

看清西方世界。在中國的傳教士,可以觀天文,修曆法(中國的農曆實際上是外國傳教士制定的),造大炮(湯若望為明清兩朝造過大炮),但中國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對這些傳教士的好奇心始終有限,在很多人眼裡,這些把戲幹不成大事,重要的還是「禮樂傳家久」,「弓馬定天下」。在這個時代,好奇心最重的還是康熙皇帝,但西方出現的許多新狀況,即使是他也看不明白,

坤輿萬國全圖

「一個分裂的西方為什麼能拓殖全球」(穆罕默德、成吉思汗靠統一匯聚強大力量);

「教皇和皇帝到底誰更大」;

「他們的機械為何如此精密,天象算得怎麼這麼准」。

當你不明白的時候,不是應該加倍努力去探索和發現,把事情搞明白嗎?

為什麼西方人可以駕舟蹈海,靠技術、知識和勇氣來到東方,而我們東方靠自己,卻沒辦法去到西方,只能追思前朝的鄭和。多年來,去過西歐的只有跟傳教士一起漂洋過海的沈福宗、黃嘉略、胡若望等人(清初中國人的歐洲行),多客死他鄉或途中,沒有帶回西方的重要信息。

這裡面難道不蘊含著巨大的危機嗎?

這不也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嗎?

這也能稱得上「盛世」?

在此之前中國有在器械上輸於別國嗎?

如果非要讓百年後的後人來弄明白,恐怕許多是不能承受之重!!!

—————但幸運的是—————萬幸得是——————

傳教士們也沒有看清中國啊,他們疑惑的是

「這麼大的中國怎麼實現的安定統一」;

「改朝換代怎麼如此容易,大明朝怎麼這麼快崩潰 」(和明朝同時代的哈布斯堡王朝、奧斯曼土耳其都衰而不死,撐到一戰)

「他們怎麼不信神,不拜神,他們知道死後去哪裡嗎」。

鄭成功北伐金陵未果,大明朝就此無可奈何花落去

他們傳回歐洲的信息(首先到達法國宮廷和羅馬教廷),在懵懂和炫耀中,重走了馬可波羅之覆轍,將中國塑造的神秘而威嚴,在伏爾泰筆下,中國的皇帝是謙虛好學的「哲人王」,「歐洲的曙光」在東方,甚至百年後,拿破崙還稱中國為「睡獅」。

但18世紀中期,法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密西西比泡沫,七年戰爭,美國獨立戰爭,這時問鼎全球的是不列顛,但讓英國人很沒面子的是,英國和大清朝沒有正式聯繫的外交渠道,一切還得通過澳門,連沙俄都可以通過恰克圖和大清朝做貿易,荷蘭也可在海上定期進行貿易。所以「中國迷」馬戛爾尼先生受議會所託,力圖到全球的另一域東方一探究竟,於是,許多事情就此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無可挽回—————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怎麼看都是不亞於鴉片戰爭的歷史節點(兩次事件英方所求也基本相同),在這次精心準備的訪問中,中國終於被看了個底朝天,傳教士構建的保護層被撕破,中國露出了虛弱臃腫,「泥足巨人」的真容。馬戛爾尼看到的,不是伏爾泰說的謙虛好學的「哲人王」皇帝,而是到處一片「奴才」聲的宮廷官府,只想讓人下跪的乾隆帝。

乾隆皇帝讓馬戛爾尼一行順大運河而下,想炫耀一下大清的國力,他老人家並不知道這時玄奘和鄭和去過得印度已經匍匐在不列顛腳下,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馬戛爾尼一行終得機會縱穿中國腹地,但中國的景象讓他感到莫名的失望和憤怒,甚至有了武力解決問題的決心。

大運河兩岸的清軍仍使用刀槍弓箭、火繩槍,被隨行畫家記錄帶回歐洲

年事已高、連孟加拉總督都不願意當的馬戛爾尼,卻備足了豐富的禮物,不遠萬里而來,就是想看看這個少年時就欽慕的遙遠國度,打開貿易之門。而讓他看到的,

卻是無盡的失望,

是長達一個世紀的「欺騙」(傳教士和啟蒙學家),

是宮廷逼跪的羞辱,

是難以遏制的憤怒。

庫克繪製的太平洋部分地圖

在其訪問中國的20年前,庫克船長已經利用先進的經緯儀繪製了精確的太平洋地圖,而馬戛爾尼使團的禮物中,也有一個精緻的地球儀,這是當時上蒼給中國的最後一個機會,馬戛爾尼沒有意識到他到底帶了多少「國家機密」,如果清朝的統治者有心的話,看一眼地球儀就知道所謂的天朝上國不過是坐井觀「天」,更不用說隨團禮物中還有眾多科學儀器,先進武器,工業機械模型。

而就在地球的另一端,僅僅十年後,美國總統傑斐遜就根據庫克的精確地圖(同樣都是庫克地圖)和加拿大馬更些的旅行日記,知道密西西比河離太平洋並不遠,派出了以劉易斯和克拉克為首的探險隊,到達了太平洋,為美國和俄羅斯、英國、西班牙爭奪俄勒岡地區創造了先機,奪下「兩洋」的美利堅,前程更是不可限量。

劉易斯和克拉克遠征路線

和鑄下大錯、寵用安祿山、釀成安史之亂的唐玄宗來比,乾隆的失敗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就是擁有十全武功,吟詩兩萬,治下四海昇平的「皇阿瑪」。

以後不要再提 康乾盛世 ,不要再播宮廷劇了。

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圖(張騫,玄奘,鄭和到過的地方都消失了)

《英使謁見乾隆紀實》(200多年前,英國人眼中的中國「國民性」)自此在歐洲廣為流傳,連小邦國的小校長黑格爾都對中國嗤之以鼻(中國人為何無法擺脫黑格爾的「咒語」)。中國再也不是馬可波羅口中,伏爾泰筆下的中國了,和他並列的只能是印度,連土耳其都比他強。(1793年,馬戛爾尼看到了這樣的康乾盛世)

開疆拓土,人丁興旺的大清朝的命運就此無可挽回,即使它和曾經的強漢盛唐相比,武功一點不差。但他卻沒有外界的信息,沒有探索外界的慾望,沒有兼收並蓄甚至謙虛學習的態度,忘了「 江河之所以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的祖訓,就憑這點,他如何也比不上漢、唐,

「不知道自己的落後,是雙倍的落後」,

造成的失敗會讓後代加倍償還。

———該來的———還是來了————

拿破崙的崛起,為中國贏得了時間,新大陸的開發,為中國轉移了注意力,即使中國對此茫然無知。但該來的還是來了,鴉片戰爭讓國人震驚,但康熙皇帝的諸多疑惑很多人還是無法解答,

「歐洲如此分裂,內戰不斷,為什麼還如此強大」;

「他們的版圖如此分散斷裂,如何保證統一」;

「他們強調武力征服,如何保證國家穩定」。

16世紀西班牙帝國(哈布斯堡家族查理五世)在歐洲的版圖

嘗到了無數的屈辱,痛苦,疼定思疼,才明白學習的時候終於到了,但發現學生也不好當,因為有些好學生總也趕不上(岩倉使節團與日本的近代化之路、彼得一世改革),學習的時候還經常遇到一個天之驕子、要什麼有什麼的公子哥(美國的鍍金時代)。

1904年,痛感國家沉淪的孫中山到美國尋求海外華人的幫助(1904,孫中山崎嶇美國行),這些在舊金山受欺負的同胞自發組織了致公堂(致公黨前身),幫助孫中山到美國各地演說,孫先生從舊金山、到洛杉磯、到菲尼克斯、聖路易斯、匹茲堡、到華盛頓、紐約、巴爾的摩和波士頓 。看雄奇的科羅拉多大峽谷,看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看縱貫大陸的太平洋鐵路,看高聳的鍊鋼廠,尤其是在也是「九省通衢」的聖路易斯,當時正在舉辦1904年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西方工業之精奇,清廷人員之狹促,讓孫中山痛在心裡啊。

聖路易斯的清朝官員(照片右邊的人不是孫中山)

此時距馬可波羅離開中國700年,

距哥倫布尋訪中國500年,

距利瑪竇來北京300年,

距馬戛爾尼訪華100多年。

而當年聖路易斯博覽會的主題正是紀念100年前劉易斯和克拉克探索新世界的遠征。

劉易斯和克拉克測量經緯度繪製新地圖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在1793年乾隆皇帝接見的英國使團中,年僅12歲、懂漢語的斯當東得到了乾隆格外的賞賜,當他聽說見習侍童會講中文時,他解下掛在腰間的黃色絲織荷包,破例就它賞賜了這個孩子。
過了48年,1840年4月7日,英國下議院正在進行激烈的辯論。當時在廣州的英國商人受到處死的威脅,議會討論要不要對中國派遣遠征軍。
一位托馬斯·斯當東爵士起身發言說:
——"我們進行鴉片貿易,是否違反了國際法呢?沒有!當兩廣總督都在用他自己的船運送毒品時,沒有人會對外國人也做同樣的事感到驚訝。"
——」正在準備中的戰爭是一場世界性的戰爭。它的結局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根據勝負,這些影響又將是截然相反的。如果我們要輸掉這場戰爭,我們就無權進行;但如果我們必須打贏它,我們就無權加以放棄。"
全場頓時肅靜,幾分鐘後,大廳里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以表示歡迎他的結論。
"儘管令人遺憾,但我還是認為這場戰爭是正義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在議會以微弱優勢通過決議後,他如此說道。
寫到此時,突然覺得,與馬爾戛尼相比,斯當東才是這段歷史更重要的見證人、親歷者與推動者。
只是不知道當年乾隆賜他的那個荷包,後來他還有沒有留著呢?

末段引自 1793年,當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他看到了這樣的「康乾盛世」


中國落後於西方,分成幾個層面:
1,從器物層面,應該是元後。西方工業文明開始以後,這種優勢愈加明顯;
2,從思想層面,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文明從本質上是優於中華文明的。體現在:對政治思想的理解和探討;對國家層面的設置及管制;對民眾與國家關係的互動等;中國基本到現在仍沒有政治思想史,而西方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對政治思想是的探討。亞里士多德要比孔子高明幾條街。
3,從制度層面,是明朝時期。西方基本在此期間確立里現代政治制度或者雛形。而中國到現在仍無。

個人覺得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制度層面及思想意識傳統。馬克思·韋伯在《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里的分析我認為是到位的。

plus:修改補充下:
器物層面的落後應該是明後。


西方從文藝復興之前都已經強於中國了,主要從科技的發展和生產力進步開始。文藝復興又從思想上進一步加快了中西之間的差距。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

在高深精微的思想學術方面,比如哲學、數學、理論科學、邏輯學、法學等方面,中國自古以來就落後於西方。


這鍋我覺得要元朝和朱元璋來背。

宋朝人文和商業非常發達,其稅收商業占的比重比農業還多。但重文輕武,被北方所滅。歷史就是這麼弔詭。

朱元璋復興漢族皇權,但開歷史倒車,比如,恢復了消失千年的妃嬪殉葬制,直到明英宗才被廢除(因為朱元璋遺詔祖制一個字都不可改)。


差不多是朱棣死後,大萌放棄航海的時候。這是國家理念的原因。中國在此時放棄了交流,開始閉關鎖國,同時放棄了海權!這是一切的根源。中華文化本身就遇到了發展瓶頸,有資本主義萌芽,有航海,但沒有文藝復興,但缺與外國文化的交流。如果航海發現南非,大萌就會有資金繼續航海,之後到達西方國家,優勢的東西就會傳過來,初級的商人就會有實力,而去抗爭士農工商的階層。。。或許是運氣的原因吧。大萌取消航海之後,中國發展就變得內向型,開始閉關鎖國。大青果無非繼承了大萌的衣缽而已,還比以前更閉關鎖國。。。
岔路口一旦走錯,就很難繞回來。。。
玩過歐陸風雲4沒?是的,沒錯我又回來安利P社四萌了。1444副本大萌如果不西化,到1700之後就很明顯的打不過西方國家。如果在1644年之前西化。。。大萌可以把整個歐亞大陸給打下來。但這時建立在上帝視角之上的。


我覺得中西方的差距,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方迎來思想上的解放,而中國卻在明清二朝將封建專制推上了頂峰。


不是中國落後於西方,而是歐洲領先於世界。中國和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原住民相比可一點也不落後。


事實上真正要追述要中國落後的根基,早在秦王掃六合、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但真正的落後並拉開差距是從永樂朝結束,明朝的中前期開始的。
明朝基本敗光了元朝留下來的寶貴基礎,從永樂朝以後大明就開始一蹶不振,嘉靖天啟萬曆崇禎就不講了.....這可能就是明朝的命吧。事實上中國長期所謂的「閉關鎖國」講的就是海禁,禁止民眾建造雙桅以上的大帆船,禁止民眾遠洋貿易。到了清朝,雖然一定程度上在許多方面彌補了明朝留下來的缺失,但到最後還是補不完老朱家留下來的這些大窟窿.....

這就好比在學校,一方面是西方,競爭很緊張,所以每節課都堅持去上,中國雖然天資聰優,升學的分數很高,但是中國卻是這節課去上,下節課就不去了...之後高傲的天朝上國總是隔次才去上課,結果到了最後考試的時候還是掛了,而西方卻考了個好成績。


從工業革命開始


推薦閱讀:

胡宗憲是怎樣的一個人?
如何評價西周分封制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
王凱的演技號稱「一人千面」,這一點在《國家寶藏》中是否又得到了驗證?
女真和蒙古誰才是東亞古代第一戰鬥民族??
鳩摩智與東方不敗誰更厲害?

TAG:歷史 | 經濟 | 科技 | 兩棲綱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