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據關原之戰的布陣圖判斷這場戰役的勝負?

假定其他條件都差不多,單從布陣圖來看,如何考慮雙方在關原之戰中勝負的可能性?

在明治時代,當時來到日本的德國軍事顧問庫爾蒙·威廉·雅各·麥基爾少校看到由日軍提供的布陣圖,立即說:「這場戰爭是西軍勝出」。

from Wikipedia

如果可以的話,大家也可以試著更全面地分析一下:)~


談一點個人淺見。
東軍的陣型劣勢主要體現在三處。

第一,東軍處於低地。日本戰國時代雖然已經廣泛的使用火器(鐵炮,大筒),但是由於火器性能限制,戰爭的主要進行方式仍然是由武士率領足輕進行反覆衝鋒。在這種情況下,佔據高地的一方會有多大的優勢也就可想而知。
第二,東軍前後脫節,行動受限。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由於地形的限制,東軍的後衛部隊硬生生的被拉成了一個一字長蛇陣,前軍,德川本陣,後衛部隊之間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此外,根據圖片,一旦戰事不利,東軍的退路有兩條:向南走多良道或者向東北走中山道,看起來很美——但是別忘了毛利軍團還在南宮山上蹲著呢。到時候下山一截,東軍基本就要全部交代在關原盆地里。
第三,東軍側翼缺乏保護。後衛部隊和家康本陣也就算了,前軍居然就那麼把側翼暴露在佔據地形優勢的小早川軍團面前……想像一下,雙方激戰正酣,突然小早川軍下山把東軍前軍打上一個對穿……側翼崩盤導致敗北的戰例古今中外有的是,我就不舉例了。

鑒於第三點實在太過致命和幼稚,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家康開戰以前得到了小早川軍」就算不反水也絕不會參戰「的保證。
西軍的戰略意圖很明顯,毛利軍(約25000人,沒算長宗我部)依靠地形優勢牽制德川本隊(約43000人),西軍本隊和小早川軍(約56000人)依靠地形和兵力的雙重優勢集中火力打擊東軍前軍(約45000人)。但是家康的對應很巧妙——他把本陣前移到了桃配山,導致毛利軍被東軍更少的後衛部隊(約13000人)反牽制,而德川本隊處於一個可以支援東軍前軍的有利位置。如果不算小早川軍的話,在西軍本隊和東軍前軍糾纏不休精疲力竭的關鍵時刻家康指揮三萬人殺進戰場……真的可以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追加回答:
1.個人覺得如果毛利家戰鬥意志堅定的話,家康是會把自己的本隊留下與毛利軍對峙的(大概是池田輝政那個位置吧)。前面就讓那些豐臣系的文治派武功派去狗咬狗多好,我在後面守著退路。
不過這算是個偽命題,如果毛利軍戰鬥意志堅定的話,家康也許就不會選擇在關原直接和西軍開團了。
想想看,一萬三千抵抗兩萬五千,對面還居高臨下……如果真打起來,德川後衛這群人絕逼討不了好。然而家康在開戰之前就已經知道毛利軍戰鬥意志不堅定了,所以才敢於以少量兵力進行牽制。家康前期做了很多工作,所以他才堅持在關原這麼不利的局面之下和西軍決戰。但就算是如此,他也只是在賭。好在他賭贏了。
2.參考第一問。毛利家這群人一直在爭論加入東軍還是西軍,最後到場的三個人極端喜感:吉川廣家(鐵杆東軍派),安國寺惠瓊(鐵杆西軍派),以及毛利秀元(搖擺不定騎牆派)……這TM能有戰鬥力就出鬼了。
順帶一提,人說關原有三大神:關原宅神·毛利輝元(雷打不動端坐大阪城),關原戰神·小早川秀秋(正義在東軍!)以及關原食神·吉川廣家(以軍隊需要吃早飯為由拒絕了三成的出兵請求)……三成就帶著這麼一群貨上的戰場。不然你以為家康哪兒來的勇氣開戰?
3.這涉及到雙方入場問題。根據記載,是西軍先動,東軍後動。西軍是以長宗我部盛親在栗原山點起的篝火為參照物,由東南沿伊勢道從南宮山背後搶先進入戰場(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長宗我部軍的位置那麼逗比)。而家康是在確定了西軍行動方向是關原之後,才從東北方向沿中山道進入戰場。當時的松尾山和南宮山已經被西軍佔了好多天了,所以不管怎麼排,東軍陣型的形狀都不會發生太多變化。
4.桃配山就算了……我們可以看地形圖,桃配山的海拔比南宮山和松尾山低了一個檔次,八成也就是個小土包的水平……此外關原盆地那地方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反正肯定不夠十萬人在裡面廝殺。與其退守指望對手下平原來和你打,還不如自己先把兵力展開。此外,東軍這一場真心不能慫。萬一小早川看你退守不反水了怎麼辦?萬一毛利看你好欺負下山了怎麼辦?萬一對手一口氣把你壓回中山道怎麼辦?八萬多人被壓縮進一個狹窄谷地……那可真就是哭都沒地兒哭了。


松尾山上,小早川秀秋一揮手中的三眼神銃,大喊道:「正義在……我軍!先滅東軍,再滅西軍!此戰務必斬殺德川內府和石田治部少,將這幫雜碎統統消滅,以成就我毛利兩川之天下!出陣,下山,隨我殺!」

秀秋一馬當先,向東軍殺去,路遇藤堂高虎、京極高知,掄開了三眼銃拍馬上前。這三眼神銃跟隨秀秋多年,乃是朝鮮戰場上繳獲來的先進裝備,可發射三次,遠程制敵,亦可掄圓了當大鎚使用。高虎、高知哪裡是戰神的對手,被秀秋掄銃打得這兩人腦漿迸裂。大谷吉繼一看,道:「原來我一直誤會了金吾少將軍,快抬我上前,觀看少將軍英姿!」剛到陣前,只聽「砰」地一聲,秀秋回手一銃,將吉繼爆頭。

西軍暫做觀望,南宮山上毛利秀元、吉川廣家用膳完畢,見戰神秀秋已然下山,再無猶豫,也下山攻擊東軍。廣家道:「毛利天下在此一戰,諸君奮力努力!」

毛利、吉川、小早川三軍兵合一處、將打一家,如怒濤卷霜一般將東軍擊潰,四天王當場身死,本多忠勝連叫二十聲:「那人便是小早川秀秋!」手下鐵炮兵受戰神光環影響不敢開槍,最後被秀秋一銃打翻。

德川家康六十高齡,哪還有當初的銳氣,如三方原之戰時一般在馬上嚇得屎尿齊流,手下馬回眾抱定必死決心要戰秀秋,秀秋哪肯給他們機會,三眼銃一開,砰得一聲,將德川家康爆頭。

秀秋也不停留,揮軍反殺向西軍,東軍見主公身死,又無大將指揮,早被吉川廣家殺得潰散奔逃。

三成本來大喜過望,以為豐臣家重獲安泰。怎知戰神回馬又向自己殺來,島左近、蒲生鄉舍都被神銃打得腦漿迸裂,剛要逃跑,只聽秀秋大喝一聲:「治部少,你納命來!」砰地一聲,三成也被爆頭。

這一戰秀秋三槍分別打死了大谷吉繼、德川家康、石田三成,史稱戰神三槍定關原,開創天下新局面。

此戰之後,東西兩軍做鳥獸散,大阪城的毛利輝元宣布迎娶太閣遺孀,認秀賴為養子,開府建節,成立毛利幕府,眾大名紛紛前來歸附,小早川秀秋也被封為毛利幕府的天下督昭討兵馬大元帥。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秀秋不再YY,回過神來,毛利輝元交代過,當年毛爺爺死前早有定論,德川家還有三百年太平天下,三百年後外夷入侵之時,毛利家要聯合島津家的子孫再大出天下、尊王攘夷、推翻幕府,拯救日本於水火之中。秀秋大喊一聲:「正義在東軍!目標:大谷吉繼隊!」


三成石高還是不足啊……


如果僅僅就這個布陣圖來說,其實也沒什麼更多好分析的。西軍居高臨下、三面夾擊、以整待亂,單就這個戰場而言絲毫沒有問題。PS.西軍既然布置出了這麼好的態勢,就不能說石田三成是個軍事無能的人。當然,東軍雖然處於劣勢,但仍然做出了很多努力。至少前鋒軍陣展開得比較好,雖仍然受到西軍兩翼夾擊,但不至於一上來就鑽進西軍的口袋,避免了被分割包圍的危險。

不過這場戰爭的勝負牽涉到太多因素,也不是這麼一張圖就能完全說明白的。我以前寫過一些討論的文字,這裡粘貼過來吧。關原之戰是一個可大可小的概念,狹義的關原之戰就是題主給出的那張圖所顯示的一場戰役。但廣義來說,關原之戰還包括在此之前的數次東西軍交鋒。要了解關原之戰的勝負和東西軍的部署,還是要看一看廣義的關原之戰究竟是什麼樣的。以下史料大多來源於網路,時間太久我自己也忘了具體來源。可能有些屬於傳說而我沒有去核實的,姑且這麼看看吧。

——————————————————————————————————————

關原之戰的起因是德川家康率領豐臣家各路大名組成的聯軍前往會津去討伐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勝,而當時本應蟄居的石田三成忽然返回大阪並且聯合其他大老和奉行舉兵,反過來討伐家康。於是家康走到一半就急匆匆往回趕,最終雙方在關原爆發決戰。在關原之戰決戰前,東西軍有過好幾次交鋒,其中對關原決戰影響較大的是安濃津之戰、岐阜之戰和大津之戰。這幾場戰鬥的發起和結束都大大出乎東西軍的意料,也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關原決戰的態勢。這三場戰鬥固然有點天意弄人的成分,但是西軍判斷失誤也是毋庸諱言的。下面一一敘述。

安濃津之戰從頭到尾都有點莫名其妙。戰鬥的起因是富田信高和分部光嘉等人因為聽說三成舉兵而急匆匆地從家康的會津征伐軍團脫離,趕回自己在伊勢的領地。當時誰都覺得這些人肯定是投靠西軍去了,這一點就連家康都覺得理所當然,而當時負責封鎖伊勢海域的名將九鬼嘉隆更是沒有任何懷疑。結果這兩人的決定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們居然合兵一處,在富田信高的居城安濃津籠城了。要知道,當時他們四面都是敵人,而且是強敵,整個伊勢國就只有他們在抵抗西軍,而西軍的大部隊正源源不斷向東邊進發。根據一般的說法,當時聚集在安濃津城的部隊只有一千七百人左右,這點兵力都不必西軍主力前來,只要伊勢國的各路大名聯軍就足可壓制。不過,西軍當然不可能放著這麼個隱患不消除,所以當時剛剛攻破伏見城、正打算前往美濃的毛利軍團立刻掉轉槍頭,直撲伊勢。部隊在八月五日就趕到了,但一直等到八月二十四才發動總攻,這其中延宕的將近二十天不知道都被用來幹什麼了。西軍攻破伏見城也不過十來天——雖然是用計謀攻破的——而伏見城的城防不知道要比安濃津城好多少。據說後來總攻的時候,戰鬥十分激烈,雙方打得不可開交。毛利軍的吉川廣家奮勇廝殺,勇冠三軍。但是,城還是沒攻下來。這真是奇哉怪也。雖說戰國時期常有這種以極其劣勢的兵力籠城而退敵成功的例子,但是如果戰鬥都已經打到城內肉搏了,在數量佔有絕對優勢、士氣高昂的情況下,居然就拖延了這麼久都沒能破城。而且戰鬥最後的結果居然也不是喜聞樂見的守將切腹,而是通過僧人勸降,富田信高保全了性命。我只能說,匪夷所思。三成以近三萬的兵力圍攻千把來人守衛的忍城,打了半天沒打下來,於是被嘲笑為「戰下手」。那麼,毛利秀元等人也該享受這麼個外號才對。

戰國時期的日軍在守城戰上的確是很有一套,不論怎樣勇猛善戰的名將,多少都在攻城戰上吃過虧。所以要說這安濃津之戰也是這種情況,似乎也能講通。但問題在於,毛利軍的延宕使得西軍喪失了美濃重鎮岐阜城,造成了關原之戰提前開打。而且,我們從結果已經知道毛利軍中出了吉川廣家這麼個奇男子。一般認為,廣家在安濃津之戰的奮勇表現使得東軍中負責跟他聯絡的黑田長政驚疑不定,並且獲得了西軍諸將的一致贊同,最後順利成為了毛利軍的前鋒從而封鎖了毛利軍的進軍路線。但是,結合安濃津之戰的過程來看,我覺得未必真的如此。因為實際上,就算廣家在安濃津戰功突出,當時也還完全不知道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才能跟東軍決戰,他怎麼可能預先料到自己到時候肯定能成為先鋒?又如何能料到自己即便作為先鋒會被布置在什麼位置?更何況最後實際上在南宮山布陣的毛利軍其實並沒有完全被廣家的軍陣擋住,我覺得毛利軍最終沒有進攻家康本陣的原因恐怕不僅僅是廣家的阻撓。也有史料表明,廣家當初跟黑田長政聯繫的時候表示,包括毛利輝元在內的整個毛利家都已經同意作為東軍的內應了。若廣家所言非虛,那麼這一切都可以得到解釋。安濃津城下的毛利軍其實已經倒向了東軍,廣家也未必真的有什麼奮戰的功績,只不過毛利軍如此向西軍報告罷了。後來毛利軍跑到南宮山去布陣,也只是為了在最後能夠做出一個最有利的選擇。儘管最終毛利家選擇了家康,但毛利軍雖名為內應,實際上只是作壁上觀沒有參戰,所以還是得要給個解釋——於是安國寺惠瓊就成了替罪羊。而毛利秀元在戰後的待遇也很差,毛利家的領地被家康找了個借口給剝奪了,實際上就宣告廣家的投資失敗,所以廣家一直不受毛利主家的待見。

巧得很,就在毛利軍發動對安濃津城的總攻的前後數天,集結在清州城的東軍在福島正則等的率領下開始了美濃攻略。據載當時福島正則麾下大約有一萬六千人而另一位主將池田輝政則率領一萬八千人,這個規模似乎有點大,因為當時家康人在江戶,如果就這樣東軍都能拿出三四萬的兵力,那西軍還打個毛線。我覺得當時聚集在清州的總兵力可能的確超過三萬,但在家康沒來的情況下,真的會跟著福島正則和池田輝政乾的人不應當有這個規模。不過看戰鬥經過,我覺得東軍此戰投入過萬人還是有的。那麼美濃方面的情況怎樣呢?岐阜城曾經是美濃的蝮蛇齋藤道三的居城,名叫稻葉山城,據說當時就號稱「難攻不落」。後來傳給孫子齋藤龍興,被織田信長給奪去了。信長將稻葉山城增修擴建,更名為岐阜城,並在此發出了「天下布武」的號令。信長控制京畿之後在原六角家的主城觀音寺城的基礎上興建了安土城,而岐阜城就給了自己的長子織田信忠。本能寺之變以後,在秀吉的支持下,信忠年幼的兒子三法師繼承了這片領地。十幾年後,弱冠之齡的三法師,就是如今對抗福島正則的美濃大名——織田秀信。可以看出來,美濃這塊土地是織田家三代經營下來的因緣之地,而岐阜城也絕對是一座有相當規模的城池(雖然在秀吉時代可能有過削弱)。雖然秀信的年紀不大,但是據說他治理領地很有一套,頗能繼承信長的才略。並且據說當時他也動員了九千人的軍隊,可以看出來秀信也不是什麼庸才。

不過,秀信畢竟年輕,面對素來勇猛善戰的名將福島正則,他做出了一個十分冒險的決定——出城迎擊。前面說過,日軍向來善於守城,苦於攻城。正則和輝政真是巴不得秀信出城,況且自己在兵力上也佔有一定優勢,野戰是殲敵最好的機會。我們不知道當初秀信是為什麼會做出這麼個不明智的選擇,也許他是想要守護美濃的每一寸土地,也許他是想要通過這一戰重振織田家的雄威,也許他是覺得反正後面還有西軍的援軍——但無疑,這個決定為他帶來了滅頂之災。他沒料到,他在城外的布防在一天之內完全被東軍擊潰。戰鬥從八月二十一日打到八月二十二日,織田軍慘敗,退回城內。秀信於是立即向三成求援。可是,東軍在八月二十三日對岐阜城發起總攻,這座曾經居住了數位戰國風雲人物的名城,不到一天就被攻破了。秀信最終也沒有等到西軍的援軍。

岐阜,一天,破城。

這又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美濃居然在短短三天之內,就幾乎落入東軍之手,這不僅是西軍始料不及的,就連家康自己都難以置信。在美濃攻略之前,他本人一直龜縮在江戶,根本不敢到尾張前線。而美濃這麼輕易就打下來了,大大鼓舞了東軍的士氣,也讓家康本人信心倍增。於是他星夜兼程趕往前線,關原之戰的兩位主角這才終於都登上舞台。美濃的戰事和家康的到來,也使得先前一些觀望之中的勢力開始傾向於家康,形勢逐漸對西軍不利。

對比一下前面這兩場戰鬥。

毛利秀元以三萬大軍對富田信高一千七百人,圍困孤城二十天,不克。

福島正則以一萬餘人對織田秀信九千人,兩天橫掃美濃,一天破城。

這仗能打?

現在來檢討一下三成在這兩場戰鬥中的責任。首先,毛利家的異動為什麼沒有被注意到。三成是一個極其謹慎的人,他對任何細微的風吹草動都不會輕易放過,更何況對手是老奸巨猾的家康。毛利軍的動向實在是很詭異,而且怎麼就那麼巧在美濃激戰的時候這邊也就同時發動總攻?假設毛利軍能夠早些結束安濃津城的戰鬥,西軍是完全有富餘的兵力前去支援秀信抵抗正則的。但就在西軍最需要的時候,毛利軍卻開始投入一場本應輕鬆然而卻不知道怎麼就變成了鏖戰的戰鬥。那麼三成為什麼沒有關注這個問題?似乎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說明。我個人猜測,這個時候的三成最關注的人是小早川秀秋。秀秋在伏見城之戰以後開始不聽調遣,本來他也是被派去攻打安濃津城的,但他擅自駐軍不前。據說後來還強行侵入松尾山,將原本駐紮在此的西軍趕走了。也就是說,秀秋的所作所為更加表現出叛變的意味,所以三成必須要搞清楚秀秋的想法,看到底是要繼續穩住他或者進一步籠絡他,還是乾脆討伐他。估計這也是三成沒有及時向美濃派遣援軍的原因之一。因為當時三成等人聚集在大垣城,這座城雖然規模不大,不過位置比較重要。如果秀秋真有異動,大垣城一旦有失,很可能導致西軍被攔腰截斷。所以在確認秀秋的動向之前,三成確實是不敢輕舉妄動的。我認為,通過交涉,三成應當是和秀秋達成了協定,秀秋當時取得了三成以及西軍的信任。而在解決了秀秋的問題之後,美濃已經都落入了東軍的手中。雖然不能說三成有什麼大的過失,但這卻凸顯三成在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上比家康差遠了。

另一個問題是三成沒有衡量好輕重緩急。安濃津城固然是個隱患,但強敵福島正則更是近在眼前,有什麼必要非得派出主力大軍跑去圍攻,卻放著眼前的敵人不管?雖然當時三成還在想通過政治手段拉攏清州城內的東軍將領,但這拉攏歸拉攏,必要的防備顯然是不可或缺的。一旦開戰,我們也看到了,結果是秀信潰不成軍,西軍陷入極大的被動。安濃津城雖然臨海,是有一定可能性成為接應東軍渡海作戰的登陸點。不過當時海面基本被九鬼嘉隆封鎖,伊勢全境又都是西軍大名,憑這些人的實力就算不能攻破,暫時壓制是沒有問題的。東軍未必會冒險在此登陸。所以安濃津城就算暫且放他一放也不礙事,儘快將大部隊集結到前線才是最重要的。但三成恰恰沒有做到這一點。不僅是這一次,接下來要說的大津之戰也再次暴露出這個致命的問題。

大津之戰又是一場匪夷所思的戰鬥。這次的主角是京極高次,一個在此戰之前聲名狼藉此戰之後聲名鵲起的人。原本京極高次從屬於西軍,並且跟著大谷吉繼在北陸敦賀同前田家周旋。後來美濃的形勢越來越緊張,吉繼在九月一日前往三成所在的大垣城,本來他要求高次出陣北陸以繼續防備前田家。不料,高次在吉繼離開後的第三天,也就是九月四日,居然——不,應該是悍然——叛變!他在他的居城大津開始籠城。為什麼說是悍然,因為除了「強悍」我實在是想不到什麼詞可以用來形容高次的這個舉動。大津城在琵琶湖的西南岸,京都的正東,大阪的東北。這個位置本來就不是什麼特別緊要的地段,而且完全處在西軍包圍之中,甚至就在他籠城的同時旁邊就有一支由毛利輝元的叔叔毛利元康所率領的上萬人的軍隊駐紮著。而他有多少人呢?多不過三千。而且之後陸續還有西軍從西邊趕來,其中就有名將立花宗茂。結果,大津城下的西軍人數據說達到了四萬。然而面對這樣的陣勢,高次毫不退讓,堅決不肯服軟,表示一定要死戰到底。

高次的死活沒人關心,不過他的妻子卻牽動了一個人,就是身在大阪的淀殿。高次這個人之所以說他此戰之前聲名狼藉,因為在一般人看來,他就是個吃軟飯的,完全靠著自己老婆和姐妹的關係才一路青雲直上。那麼他的妻子是誰呢?原來竟是淀殿的親妹妹,淺井初。另外他還有一個姐姐(也可能是妹妹)叫京極龍子,乃是秀吉生前很寵愛的側室。高次之所以名聲差還有一個原因是本能寺之變的時候他加入了明智光秀一方,完全靠著姐姐吹秀吉的枕旁風才僥倖活下來,後來更是一直得到秀吉的加封。結果這一次,本來毫無勝算的籠城,還是因為女人的插手,讓他有了翻盤的可能。淀殿為了保全自己的妹妹、妹夫,特別派出使者去勸降,但是高次的態度強硬,就是不答應。因為淀殿派了使者,所以聚集在此的西軍沒有任何動作,眼睜睜看著時間流逝。可是,高次死活不肯答應投降,淀殿也沒轍。於是西軍終於開始攻城,這一天已經是九月七日。戰鬥持續了五六天,大津城已經搖搖欲墜——這個攻城的進度是比較正常的。但是西軍的將領們還是有點投鼠忌器,害怕萬一混戰之中沒能保住高次和淺井初的性命,日後淀殿追究起來恐怕也難辦,所以就還是想勸降。於是這個事情驚動了北政所,她也派人前往大津勸說高次。於是,高次終於開城投降,不過這一天已經是九月十四日,就在關原決戰的前一天。

高次以區區三千人拖住了西軍四萬大軍,其強悍程度堪比上田城的真田昌幸。高次的籠城確實非常令人震驚,但是西軍的應對可以說更加讓人大跌眼鏡。倒不是說西軍在攻打大津的時候不給力,四萬人打三千人還要打那麼久。而是,為什麼要投入四萬兵力在這種地方去對付這三千人?要真不放心,留下一萬人盯著就好。而且既然淀殿和北政所都想通過斡旋來勸高次投降,留下四萬人這樣的大軍是真的毫無必要。當時已經是九月,家康都已經從江戶出發即將抵達前線。此時西軍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儘快集結完畢,無論發生什麼特殊情況,都應該先把軍隊召集起來然後妥善布陣迎擊。大津雖然是一個不穩定因素,但在關原決戰中是掀不起什麼風浪的。高次同昌幸的情況不一樣。德川秀忠在上田城雖然被昌幸整得很慘,但是對於家康來說,其實東邊的威脅他是不能不留心的。真田家、上杉家、佐竹家這些大名會不會趁機進攻自己的關東老家?而儘管如此,家康還是對秀忠的遲到大發雷霆,因為他是對秀忠下達了全速前進趕赴關原的命令的。但是,高次在大津有可能威脅到西軍的大本營大阪么?答案是不可能。因為大阪豐臣家根本就沒有參與關原之戰,自保是綽綽有餘的;哪怕是伏見城遭到高次的威脅,也完全可以保全之。就是說,高次根本別想在大津搞出什麼大名堂,他也根本找不到任何盟友。但是,三成卻沒有像家康那樣命令所有部隊迅速集結,而是放任他們慢條斯理地攻城,而且還浪費寶貴的時間去等待淀殿等人的斡旋。這簡直愚蠢至極。

三成雖然對局勢的大方向把握得不錯,在戰略部署上也絕不遜色,在政治動員方面做得也足夠充分,但這些家康也都不差。而三成缺少臨機應變的敏捷,雖然嗅探到異動卻不能果敢決斷,乃至任由遷延。加以他沒有迅速判斷問題性質的本領,見招拆招都已經疲於應對,對於同時並發的事件,不能立即找到關鍵癥結。說白了,三成可以是一名極其優秀的陪臣,能力卓越的輔弼和支撐主君的肱骨,但他確實不適合做一名決策者。由於他不能勝任總大將的職責,所以無法號令東軍,以至於東軍之中不斷出現叛變者。我覺得這也很難說是性格問題,只能說是閱歷還不夠,歷練太少。畢竟三成雖然聰明,但在秀吉在世的時候他就從來沒做過最高領導。也許他可以獨當一面,但無法主持全局。我認為這是他失敗的最大的原因。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天意了,三成的運氣實在是差了點,而家康的運氣又實在是太好。稀里糊塗地三天丟了美濃,小早川秀秋莫名其妙地倒戈,毛利家出乎意料地心懷鬼胎,還有京極高次難以置信地背叛,這些都很難很難找到什麼確鑿的證據來說明其理由,大概只能是歸於天意。

最後要說的就是關原決戰。在決戰中,西軍幾支主要部隊的表現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但是,關原決戰卻實在是有不少戲劇性的關鍵轉折,老天爺似乎是不待見三成,卻無比青睞家康。我必須要先表示我對關原決戰的一個態度,這場仗很激烈,但是一點都不精彩。東軍雖然是在劣勢下反敗為勝,但這跟戰術謀略什麼的沒多大關係,要說有什麼原因那就是運氣好。(也許是我太偏激。順便一說,另一場讓我如此評價的戰鬥是桶狹間之戰)

還是要先說一下決戰之前的布置。決戰前夜,西軍主力從大垣城出發向東北的關原急行軍。西軍是摸黑前進,只是朝著目的地的篝火進發。為什麼要摸黑,這個不太好說。一般來說是為了隱蔽,但如果目的地的篝火真的能夠讓處在大垣城的西軍看到,那東軍又不是瞎子,哪能看不到呢?既然能看到,自然就會偵查西軍的異動,數萬人的移動怎麼也不可能完全銷聲匿跡。事實上也的確沒能銷聲匿跡,東軍偵查到了西軍的行動。也有材料顯示當晚在下雨所以西軍沒有舉火。但是除非雨勢很大,否則一般的小雨是不至於撲滅火把的。而如果雨勢很大,西軍又有什麼理由非得冒著這樣惡劣的天氣行軍呢?所以這次行軍也有一些疑問不好解釋。總之西軍朝著關原行軍的消息立刻傳到了家康那裡,而家康則敏銳地察覺到,決戰的時機到了。他果斷派遣先鋒福島正則與敵軍接觸,雙發在短暫交手後脫離,家康也即刻朝著關原進發。

從這裡又可以看出家康對形勢變化的精準解讀和對突發情況的高明處理。要知道當時雖然情況對東軍而言有所改觀,但在表面上,西軍仍然佔據著極大的優勢。先派遣福島正則試探敵軍,發現敵人以行軍為首要任務,並不願意同自己糾纏,所以可以判明東軍的行動不是一次進攻,而可能是為了決戰進行部署,抑或是單純的戰略轉移(當然他們沒走二萬五千里)。無論是哪一種,都必須要打亂西軍的節奏,不能讓西軍順利完成目標。而且,如果是轉移,說明西軍此時可能還沒有做好萬全的決戰準備。因此,對於東軍而言,西軍的這次行動是千載難逢的戰機,一旦錯過將無法挽回。要注意的一點是,關原決戰雖然西軍佔據了先機,但實際上應該看作是東軍發起的。因為如果東軍不到關原來,西軍就只是在關原擺了個陣而已,根本打不起來。東軍的應戰——或者說挑戰——開啟了這場決定日本命運的大戰。

那麼,西軍此時究竟在想什麼呢?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離開大垣城?目前沒有史料說明這一點。早前,大谷吉繼已經在關原附近駐紮,另有小早川秀秋以及一些其他西軍將領也在周邊駐軍。應該說,西軍早就謀劃在這裡有一些動作。會不會是選擇這裡為決戰之地呢?不能說完全沒可能,但這也得看東軍的態度。家康又不傻,西軍在這裡布置好之後他就會乖乖帶著部隊來自投羅網?剛才也說過,東軍不應戰,西軍也就是擺個陣。所以我想,此次行軍並不是為了決戰。而家康也料定西軍沒有決戰的準備,所以即使匆忙(從布陣來看,東軍應該是相當匆忙),也還是要出陣。那麼西軍的意圖究竟是什麼?我想,應當是尋求戰機。尋求的方式,很可能是想要從關原一帶突入在東軍掌控下的美濃。前面說過,美濃失守導致局面開始不利於西軍,因此要挽回這個局面,除了擊敗家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奪回岐阜。說西軍沒有決戰準備也有一些旁證。當時對西軍而言,不是決戰的最好時機。大津之戰當時接近尾聲,只要再等一兩天就能結束,西軍還可以得到一支強大的生力軍。如果想要決戰,稍等這一天其實並不要緊。當時德川秀忠雖然也正率軍趕來,但是離著美濃還遠,至少比毛利元康、立花宗茂等人的軍隊要遠。關原決戰結束的時候,秀忠人還在妻籠,四天之後他才抵達關原。而三成放任毛利元康等人攻打大津而沒有著急將他們集結到前線,也可見他腦子裡還壓根沒有跟家康主力決戰的想法。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失誤,或者,也不是三成一個人的失誤,而是西軍上下的集體無意識。也許西軍以為在德川秀忠趕來之前家康是不會選擇開戰的(事實上本多忠勝就是這麼勸家康的),又或者西軍以為家康不會選擇野戰而會據城固守(美濃和尾張都有不少城池)。總之,西軍沒有像東軍那樣做好決戰準備。

有人說家康是因為自己善於野戰而不善於攻城所以引誘西軍出陣關原,這當然的確也是有可能。不過要說明的是,前面也提到了,戰國時期的日軍就是非常善於據守退敵的。所以不能說家康不善於攻城,其實絕大多數的將領都是如此,能野戰就肯定要避免攻城。但是,從東軍在關原的布置來看,家康應當是沒能完全預判到西軍會到這裡來布陣。也就是說,就算家康真的想要引誘西軍出城,他也沒能完全讓西軍進入自己的包圍圈。相反,從關原決戰布陣的結果來看,完全是東軍跑進了西軍的包圍圈。我不認為西軍的出動完全是因為家康的謀略,這次行動應當是西軍經過謀劃做出的決定。而且,這次行動也不在家康的預料之中,否則他早就先對在關原的大谷吉繼下手了。也就是說,在西軍行動之前,家康自己也沒有預計到決戰將會在關原開打。

所以,關原決戰對雙方來說都有出乎意料的地方:家康沒料到西軍會出陣關原,所以他只好匆忙趕過去;而三成則沒做好決戰的準備,結果被家康打了個措手不及。

在朝著關原行軍的那個晚上,有資料顯示三成先後同長束正家、小早川秀秋以及大谷吉繼會面,並在吉繼陣中召開過軍議。我們已經很難完全知道他同這些人會面都談了些什麼,也不知道這次軍議的內容。這裡比較引人注目的是他同秀秋的會面。這次會面是否存在也許仍存在一些疑問,但是據說這次會面三成許諾在豐臣秀賴成年之前,秀秋可以擔任關白的職務,這令秀秋十分高興,當即宣誓忠於西軍。但實際上他最後還是投靠了東軍,於是也有人據此認為秀秋就是個優柔寡斷大傻瓜。也有人說一個關白的頭銜就能騙到一萬五千人,簡直太賺。假設這是真的,也並不能指責秀秋什麼。一個關白確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秀次也是關白,三成一道奏摺秀吉一句話,他還不是照樣人頭落地。關鍵是如果真的把關白一職交給秀秋,那麼就等於變相承認秀秋在豐臣家的地位,他就不只是一個小早川秀秋,而隨時可能變回豐臣秀秋。我想秀秋對此不可能不動心。

還要說一下關於秀秋布陣的位置。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麼秀秋布陣的位置是十分緊要的松尾山高地,這個地方是整個戰場西南方的制高點,也是聯結毛利軍團和三成、宇喜多秀家、大谷吉繼等西軍主力的險要據點,同時還負有策應大谷軍進攻東軍左翼的重要職責。我覺得如果秀秋不是得到了西軍的極大信任,是不可能被布置到這個位置的。可見,西軍對他這個從小受到豐臣家無數恩惠的少年寄予厚望,否則在軍議上也應該會有人反對這個布置。其實如果將他和宇喜多秀家互換一下,即使他臨陣倒戈,也還是受到西軍的包圍,比在松尾山好太多。不過話也說回來,假設他真的在宇喜多秀家布陣的地方倒戈,西軍的陣型也確實會受到不小的衝擊。畢竟他率領的是一萬五千人的大軍,僅次於毛利和宇喜多兩個大老。不論他在哪個位置叛變,西軍的敗局恐怕都是難以避免的。這裡再多說一下,也有觀點認為秀秋駐軍松尾山是他自己擅自做出的決定,沒有通過西軍的軍議,甚至其實在此之前西軍就已經懷疑秀秋是東軍的內應。但若果真如此,東軍沒道理放秀秋在那不管,也不會選擇在松尾山一帶與家康決戰,更不可能在松尾山山腳下布置核心人物大谷吉繼的部隊。因為這樣的布置根本就不是在防備秀秋叛變,而是為他叛變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倘若秀秋叛變只是加入東軍和西軍作戰,而不是在東軍的軍陣之中忽然倒戈,那麼其效果充其量只是改變了一下參戰人數比。總體來說東軍雖然失去了一個西南方的制高點,但兩方夾擊的態勢還是基本保留著的,根本沒必要特地把大谷吉繼的軍陣擺在那當活靶子。我覺得,雖然的確有材料顯示秀秋在關原決戰前是和家康通過氣——事實上大多數東西軍的大名都跟對方多少有聯繫,誰還不為自己留條退路呢——但是這並不能說明當時秀秋就已經失去了西軍的信任,甚至都不能說當時秀秋已經決定要做內應了。

九月十五日凌晨,東西軍各自抵達關原。由於是西軍先出發,而且預先在關原部署了一定的兵力,所以關原周圍的制高點都已經被西軍佔領。東軍倉促應戰,只得局促在狹長的谷地之中,無法展開。從兩軍的部署來看,西軍是佔有絕對優勢的。單從這一點來說,三成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有說法認為戰前島津義弘曾提出奇襲的計劃,被三成拒絕之後懷恨在心,所以後來作戰消極。這個說法的來源本身有問題,而且當時奇襲本就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案。家康的本陣當時處在毛利秀元的盯防之下,警惕性本來就很高。很多材料都記載當時濃霧瀰漫,黎明之前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因此,奇襲成功的概率並不大。況且當時西軍布陣完畢,如果抽調奇襲的兵力,很可能打亂部署,這也是沒必要的。再加上關原決戰中的島津義弘並也不能說是消極作戰,只不過後世流傳下來一些說法給人一種義弘不服三成調度的感覺而已。而這其實也不能怪三成,義弘本來就是為了島津家的利益才參戰的,豐臣政權對島津家不僅沒半點恩惠,算起來反而可說是仇敵。他不服三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實際上在關原決戰中,義弘所面臨的對手是德川四天王中的兩位:井伊直政和本多忠勝。能跟德川家的絕對主力打得平分秋色,不分勝負,絕不能說是消極作戰。

關原決戰在早上八點左右開打,福島正則部先與宇喜多秀家部接觸,揭開了大戰的序幕。此後,東西軍各部彼此接觸,主力部隊幾乎都投入了戰鬥之中。本來,如果從部署的部隊數量來看,西軍是稍稍佔優勢的。但是我們知道,松尾山的小早川秀秋部與南宮山的毛利秀元部、長宗我部盛親部及長束正家部都沒有完全投入決戰。儘管東軍也在南宮山一帶布置了防衛的兵力,但其數量至多不過萬餘,而且後來也都隨著家康本陣移動加入了決戰。也就是說,西軍從頭到尾憑空少了三萬餘人,實際上參戰兵力是處於劣勢的。不過西軍憑著布陣所得的地利,還是跟東軍戰得難解難分。這時候,第一個不利於西軍的轉折發生了:島左近被鐵炮擊傷了。當時島左近部面對的是黑田長政部,雙方你來我往,戰況僵持。此時,據記載是黑田長政部署了五十人的別動隊,繞到了島左近部的側翼發動鐵炮齊射,造成島左近負傷撤退。我個人對這個說法表示懷疑。一方面這個說法出自黑田家自己人之手,可能有誇飾的嫌疑。另一方面,這種策略在戰場上是否真的能夠奏效也是值得懷疑的。島左近也是後世稱道的名將,雙方戰況都很吃緊的情況下,黑田部能夠抽調出五十人避開島左近部的鋒銳繞到側翼,這種事情哪有那麼容易。我比較傾向於認為島左近是被戰場上的流彈所傷,只能說是運氣不佳(就如之後本多忠勝所乘的三國黑被射殺一樣)。

這個變故對西軍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不僅因為島左近乃是西軍陣中名將,也因為他的軍陣是三成本陣的重要策應。由於島左近部意外退出戰線,迫使三成不得不親自率領本部來填補陣型的缺口。這就使得在宇喜多秀家部與福島正則部戰鬥到最激烈的時刻,得不到任何來自友軍的協助。本來,宇喜多部處在西軍全陣的核心,左右皆有策應,但是其右翼小早川秀秋部按兵不動,雖然大谷吉繼部與藤堂高虎部激戰略呈上風,但兵力並不充足到可以支援他。只有左翼本來兵力配備就較為充足,可以指望。但是小西行長部只是勉力支撐,僅能自保;石田三成部是他最大的指望,可惜也落空了。倘若島左近部能夠堅持拉鋸戰,將平手的態勢再多維持幾個小時而不是在戰鬥剛開始一兩個小時就負傷後退,那麼之後的戰況就不至於對西軍那麼緊張了。所以說,這是西軍的第一個厄運的挫折。

儘管如此,西軍的奮戰還是讓家康大為擔憂。在實際參戰人數佔優的情勢下,東軍若不能打開局面,一旦戰鬥形勢朝著西軍有利的方向發展,那些事先與東軍通氣而在觀望中的部隊就很可能倒向西軍加入戰鬥。於是,家康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本陣向西移動來到交鋒的前線。家康此舉是東軍此戰中唯一值得稱道的戰術運用,可以看出家康在面臨各方威脅的情況下其果斷和明智確實是人所不能及。當時家康的後方有毛利秀元部、長宗我部盛親部及長束正家部等兩萬餘人,如果這個軍團趁機襲擊,處在運動中的家康本陣很可能遭到滅頂之災。然而家康就是敢賭!他賭的是這個軍團會繼續按兵不動,而且他認定若他不親自來到交鋒的陣前,東軍是很難打開局面的。而西軍呢?西軍根本沒有也沒法有這樣的手段。名義上的總大將呆在後方,而總大將的軍團則在「吃飯」。事實上的領導者石田三成以及宇喜多秀家,在戰鬥一開始就已經投入戰場。況且,西軍本來也就沒多少人是真的服膺三成的,即使他再怎麼奮戰,也難以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要說家康比三成厲害在哪裡,還是那句話,家康比三成大十八歲。閱歷和歷練,以及家世帶來的底蘊,這些東西都是三成無法比擬的。

西軍的第二個厄運的轉折,無疑就是小早川秀秋的叛變,而且秀秋這一叛變,居然連帶著部署在大谷吉繼麾下的朽木元綱、脅坂安治、赤座直保、小川佑忠等部集體舉起叛旗。一時間,大谷吉繼部身陷重圍,不久苦戰不支,大谷吉繼殞命,西軍的右翼轉眼間全線崩潰。秀秋的問題前面講了不少,這裡也不再多說了。至此,西軍敗局已定,南宮山看戲的軍團更是不會投入戰鬥了,宇喜多秀家部、石田三成部紛紛撤出戰場。島津義弘部奮勇拼殺,在付出了島津豐久戰死的代價後,義弘幾乎是僅以身免,逃出生天。

關原決戰之中的石田三成部戰鬥力之強是遠遠超過東軍的預估的。在島左近部後退的危急時刻,三成能夠迅速插上,阻擋黑田長政部前進的腳步,並且遏制住了東軍怒潮狂濤般的猛烈攻勢,其表現可以說無可挑剔。在西軍敗局已定紛紛撤退的時候,石田三成部也是戰鬥到最後一刻才撤離的,相當於是整個西軍——不包括島津義弘部——的殿軍。儘管黑田長政與福島正則等人都對三成極為不滿,但也沒能在戰場上討到便宜,在實際的較量中,他們並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三成在戰鬥中,還曾有過派遣別動隊試圖從東軍右翼打開局面的努力,可惜沒有奏效。應該說,關原決戰中的三成已經嘗試過所有挽回敗局的努力,但和十幾年之後的真田幸繁一樣,運氣實在是差了些。說到這裡,其實已經沒什麼可再多說的了,不過我還是很想多一句嘴。

德川家康之成功,除了他自身能力以外,運氣也是他實力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這運氣之中,長壽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敗而不死。家康一生中打的敗仗其實挺多,但就算三方原合戰那樣的慘敗,別說是他,就連麾下的重臣居然也沒有折損一個。再次就是後繼有人。家康子嗣極多,根本沒有秀吉晚年的煩惱。雖然這個論調很沒意義,不過仔細想想,用在家康身上的確是再合適不過了:其成之者,天也!


咒殺你喲!小早川!


勝負其實在開戰前就定下了,西軍三分之二的主力都按兵不動,奮勇作戰的只有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大谷吉繼和石田三成本隊,東軍勝在心齊,西軍勝在地勢但諸隊之間各懷鬼胎,在指揮系統上石田要負很大的責任,東軍熬過了第一波開始緩過勁來後,西軍里諸內應相繼叛變,這仗,就無需再打了。


如果單看布陣的話,那麼很明顯是西軍佔優勢,但是仔細打量一下,會發現西軍布陣隱藏著幾個巨大問題:
一,就是南宮山距離主戰場過遠,實際上無法取得威懾東軍本陣、牽制德川家康的戰略目的。即使宰相大人出擊,充其量封鎖東軍退路,起不到實質性作用。所以在實戰中,家康只用一個池田輝政就把南宮山看死,自己竟然敢不斷前移本陣,這一方面是那個吉川的確有能量,另一方面也是他吃准這支西軍根本沒用(萬一吉川擋不住長宗我部或安國寺呢)。
二,就是小早川問題。很多人都說如果小早川不里切則東軍必敗云云,這其實有問題。在刨除南宮山吉川隊、毛利隊、長宗我部隊、長束隊、安國寺隊之後,正面戰場上的東西軍人數大致相當,而東軍則並未在戰場上陷於絕對劣勢,宇喜多隊、小西隊都被東軍壓著打,只有大谷隊算是取得優勢。即使小早川加入西軍,充其量讓前線東軍陷入苦戰,勝負尚在未定之數。最關鍵的是,大狸子敢把自己的側翼暴露給一個敵人嗎?(上面全是扯淡,zh


如果是海軍迷,看第一眼就知道這是t優了,,西軍隊在正面形成了絕對的優勢,同時佔據高地,東軍則是一字長蛇,將會不得不變成添油的打法.

我要是西軍統帥,就派一支小部隊直取德川本陣,直接完成斬首,當然石田三成是不可能指揮這場戰鬥的,如果毛利家能夠整合那還行.

另外關原之戰前,德川主力被真田家擋住了,秀忠,,沒有把三萬人帶到關原,德川軍隊沒有形成絕對優勢


正常情況下看這張圖毫無疑問是西軍勝利,東軍的大部分部隊處於低地,被半包圍的姿態,而且家康的先鋒面向松尾山一側是沒有保護的,只要戰神參戰,從松尾山殺下與宇喜多隊夾擊敵方前鋒福島正則與開戰時移動上前的井伊隊,東軍的前陣基本就崩了,剩下那些菜瓜除了黑田長政還有一定戰鬥力,其他不夠西軍本隊和其他部隊一衝的,何況西軍有薩摩隼人這樣的變態。老狐狸可能不得不出動本隊兩萬人投入戰鬥,然而他並不敢那麼做,因為他的背後分分鐘有毛利殺出來,僅靠池田輝政3600人和淺野幸長3600人是基本擋不住從山上衝殺下來的萬餘毛利軍的。他最後只剩一條路,走伊勢多良道撤退,那麼面臨的將會是長宗我部和長束兩家的突襲,最後即使逃走也是死傷慘重。
當然,這是正常情況,從上文來看,左右戰局勝負的是松尾山上的戰神以及南宮山上的另外兩位毛利,偏偏這兩撥人都反了。德川老狐狸必然是戰前就知道小早川一定會反(而治部顯然也是太有信心了「秀秋公是太閣的養子,根本不會背叛」這種想法使得他把重要的戰略要地交給了戰神),至少不會攻擊自己,而毛利家需要一點防禦以防萬一(防止食神擋不住秀元),所以留了兩隊人馬牽制,他的布陣就是這個意思。
————————————————————————————————————————
之前也跟人討論過,如果治部能偵知戰神有反意,將本隊移動到松尾山附近與大谷隊合流,壓迫戰神不敢倒戈,之後親自去懇求薩摩隼人出擊,同時宅神輝元公率本部人馬從大阪馳援進入戰場,使人命令南宮山的兩個侄兒加入戰鬥,也許是另外一種樣子的結果,然而這一切只能在遊戲里實現了~~~


前面的回答驢唇不對馬嘴。

紅線是東軍陣地,藍線是西軍。紅箭頭是東軍攻擊方向,白線是小早川。藍色山代表山地,紅色平代表平原。

你說如何根據關原之戰的布陣圖判斷這場戰役的勝負?

自己看嘛


一直無法知道 豐臣家當時的想法。
說真的,挺可悲。少主無力擺平這些軍閥們,不管誰贏,自己都會被削弱實力,輕的做傀儡,重的就是人頭落地,被取而代之。


推薦閱讀:

織田信長、今川義元他們為什麼要上洛(上京)?利益何在?
如何從歷史背景及性格方面評價織田信長的火燒比叡山、殺僧人、放逐佐久間等行為?
本能寺之變時如果織田信長向圍攻的士兵表明自己的身份,是否能制止明智光秀的叛亂行為?
很多人十分喜歡日本戰國的歷史的原因?
為啥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人在關原合戰中為德川家效力?

TAG:歷史 | 軍事 | 德川家康 | 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