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能通過看國外富豪排行榜中富豪所在行業,來推斷中國行業發展?


是一個可以參考的視角,但不是一個好方法。

很多時候我們判斷一個發展中國家(比如說中國吧)的某個行業的潛力的時候,會對照發達國家的該行業,來判斷中國這個行業的未來前景,所比照的主要有:

1. 市場規模
2. 人均消費量(如果發達國家人均消費多,我們人均消費少,說明我們可能有一定空間)
3. 人均消費金額(同上)
4. 該行業的GDP敏感性(是否隨GDP升高而規模擴大、消費上升,如果不敏感,可能沒什麼空間)
5. 該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是否壟斷或充分競爭)
6. 該行業的增長方式(消費量增加/消費升級(買越來越貴越來越好的)/不增長)

通過對比發達國家(一般來說,跟中國文化和消費習慣上相近的發達「國家」是台灣、香港、日本、韓國,當然具體到各行業還略有區別),我們能看出,中國目前在上述6個方面,和發達國家還有哪些差別,增長點在什麼方向,以判斷出企業和行業的增長機會在哪裡。

而富豪財富榜相比上述方法,缺點如下:

  1. 富豪的財富更多取決於企業的狀態(資產的形式、估值等),以及企業分配財富的方式(藏富於員工/藏富於老大),不代表行業規則,也不反映行業狀況。富豪個人的財富和行業大小、空間、增長速度並不直接相關。而且往往,富豪的個人財富相比起他所在的行業和市場,也是九牛一毛。看他們有點管中窺豹的意思。
  2. 很多富豪來自壟斷行業或非充分競爭行業(石油、電信、新興科技產業),這些行業不具代表性,富豪們發家致富的路子也都很有個人色彩或政治色彩,將他們與中國做對照也很難有什麼借鑒之處。與我們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不同是的,很多富豪的致富之路並不是那麼正常、陽光。
  3. 與上條相似,有的行業只能支撐一個大富豪,而有的行業能餵養很多很多不上榜的小富豪,有可能這樣的行業比一家獨大的行業更有生機、更具代表性、更可以借鑒。
  4. 很多富豪身兼多個產業,有些產業給他帶來「存量」(已有的財富),有些行業給他帶來「增量」(賺錢的速度),掰不出來這個,就很難說哪個行業發展得好。處在夕陽行業的富豪可是比比皆是啊。
  5. 很多富豪是隱形的,他們花錢讓自己不上榜,以免去很多麻煩。你上富豪榜的時候看不到這些人,就漏掉了很多信息。

我覺得富豪榜為數不多的優點是,他比較省事,你一搜新聞就有了。而做文章開頭說的那種市場研究(還是比較初級的市場研究),僅僅是找數據就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了,更別說你找到的數是不是靠譜了。


沒人邀,不請自來。

題主在問一個方法是否有效,而不是一個結果,可見不是個伸手黨,沖著這一點,我認真扯會兒淡。

全球富豪美國佔了小一半,你所說的「國外富豪榜」是否可以理解為「美國富豪榜」呢?
那麼這個問題基本上可以等同於 「美國的今天是否就是我們的明天」 么?

如果是,那我覺得,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我不想啰嗦的去談某個行業,咱就說說歷史好了。

1.過去200年里,美國是少有的沒有經歷徹底崩潰的國家!美國的債券一直在償付,美國的股市一直開著,美國人的財產權一直受到保護。這不是歷史的常態,不是世界的常態,這tm簡直是個奇蹟!

2.過去200年里,許多國家都曾經和美國「比翼齊飛」,有過一段欣欣向榮的黃金時代。說個離咱們最遠的 - 阿根廷好了。
大約100年前,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阿根廷著實過了幾十年的好日子,經濟一片繁榮,1913年阿根廷人均年收入超過了法國和德國,一戰前的法德哦。對於一個想移民的歐洲人來說,移民到南美還是北美,還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那時阿根廷人覺得「美國的今天就是阿根廷的明天」是否很合理呢?
但是阿根廷衰敗了,原因有很多,貿易保護自食其果、錯失了工業化的機會,進而政權更迭,反覆的政變、戒嚴、政府甚至在60~80s不需阿根廷人跳探戈!曾經意氣風發的國度變得不值一提,被無數後起之秀遠遠甩在後面。
總之,阿根廷人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如果說日本人失去了20年,阿根廷人就是失去了100年!

3.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這話說的沒錯,但一個轉身就是百年,這樣的結論於你我又有何益呢?

越扯越遠了,就到這吧。

總結一下:

美國是標杆,不是常態!
不是每條蟲子都能變成蝴蝶,也許它就是個撲棱蛾子!

不管怎樣,題主說的這件事情我覺得值得一做,無論結果如何,這中間少不了調查推敲思索的過程,對我們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肯定是有益的。


如果是福布斯的富豪榜,那麼墨西哥的電信運營商或者印度的房地產商算不算?
如果談中國行業發展的趨勢,我覺得目前基本與西方先進國家同步,不存在明顯的代際差異。不論是互聯網還是其他。
從中國在世界大家庭的分工看,一些牛B哄哄的高科技,高分子材料,生物醫藥,那應該是創業富豪扎堆的地方,我們都不行。

現在的創新應該是破壞性創新,我們只能做微創新,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石油、房地產、銀行、汽車、電信、大型零售業。

國內有一家貌似都做了,叫華潤


我想問一下:國外是否或者曾經房地產的富豪比較多?就像今天的中國這樣子。


已經有富豪出現的行業,在以後出現富豪靠的就會是背景。

因為都知道這行業賺錢,肯定有背景的人有利。

每個行業都賺錢的,利潤率的問題。

比如王健林就表明了土地,房價在前幾年發展趨勢,建築行業很難入,而且競爭激烈,拿地很貴很難,市場飽和。萬達很難複製,比如寶龍。

八年前,是進入這個行業的最好時期,錯過了就不在了。

馬雲就表明了新興互聯網行業,這個行業誰也不知道會怎麼發現。國外並沒有符合中國特色的先例,中國和發達國家還是不同的,政策具有導向性。

現在入互聯網,賠慘的很多,任何事都有人笑有人憂,新聞沒報道你也不會知道。就像現在的股市,有可能一夜醒來,身家全無。

未來還是看國家吧,


只能說做參考,但是滯後性太嚴重,當你知道谷歌牛逼了你再去做搜索,你會發現百度早就出來了;


是一個途徑,但不是一個標準,國外的環境和國內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像國內很多行業都是被國家所壟斷的。這些沒法比較的,但一些像互聯網這樣的新型的行業感覺還是可以的。


能。就是他們乾的你別去湊熱鬧了,人家玩的這麼大,中國現在又不是離他們多遠。但是,如果是你也有這個想法的但是他們已經開始的那就另當別論了,畢竟自己想做的才能出想法。


應該是可以的,中國很多欣欣行業的發展大都得益於國外行業的成熟。


推薦閱讀:

2017 年你所在的行業和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
26歲還在為人生的方向而迷惑,正常嗎?
如何快速地了解一個陌生行業/領域?
打車軟體是不是一個市場泡沫?
如何著手分析一個行業?

TAG:經濟 | 經濟學 | 中國 | 行業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