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堅與王澍在景觀、建築設計方面有哪些相似(相通)之處?
我發現他們二人的作品都飽含鄉土之風,希望深入了解的朋友給出更全面的答案。
引用一篇文章~可以看看~
材料的建造性和符號性是瞬時轉換的 澍哥的作品符號性大於了建造性 羅蘭巴特的詞物之論還是被他中國文化之嫌的造園說以及文人業餘造房沽名釣譽了 我必須承認我不喜歡他 就算他媽嫉賢妒能 即使象山的折徑坡道纏繞 抑或近疏遠離 還或 平面「折」來折去 還是屋頂一波三折 還是垂直院落折上折下
擰巴
物質永遠干不過語言 語言之處無破碎之物 我在美院教了幾年書 不曾想到建築當裝修是個嘛 狠!
我是誇澍哥還是 我想我到底還是誇他了 任何差異性的符號 敘事性必然的 我想澍哥到底是聰明的 抓住一個詞 別的什麼都沒有 一個字 干 另一個字 使勁干 但至死他會說他是蓋房子的 而且是動機純潔的
不論是景觀還是建築,其目標都不過是創造人類聚居環境。
打個比方 如果說俞孔堅是張藝謀的話,王澍就是王家衛
一個務實,一個追求精神
鄉土之風不失為一個好的切入點
俞孔堅的鄉土就是鄉土植物的運用,側重其本身生態環境的維持或些許改造
而王澍的鄉土則是過往風情人文的把握,一種回歸精神的倡導。
不論怎樣 兩個人都是我們行業大大人物,
就算搞砸了
比如張藝謀拍了個滿城盡帶菊花衣
王家衛編了個二代宗師
總能賣出票房 搞出話題來
電影行業成熟,看的人多,懂的人也不少,高下立能現!
景觀畢竟還是高冷一些,話語權還掌握在大濕們的手中。
說實話期待有一天能有一個像豆瓣電影一樣的 豆瓣景觀種種
然後時不時有人在吐槽:
難道說覺得流水別墅其實奇怪爆了的只有我一個人?
求八奧姆斯特得這個設計狗到底做什麼的最近這麼紅,各種內幕快砸向樓主吧!
樓上說的「景觀與建築的界限要分清楚」我不同意,兩者必然是相互交融的。至於樓主要把國內比較熱門的兩位景觀和建築行業領軍人物做比較,我到覺得沒有什麼可比性。俞孔堅的景觀設計著重於生態研究,設計語言主要在與和大地的關係,俞有很多關於生態和大地景觀的論文,可以參考。俞更多是從科研技術角度出發在做設計,比較符合當下社會對於景觀的需求。王澍是頗具人文情懷的建築設計師,他的設計有著很深的文化脈絡,設計語言著重於文化底蘊的表達。兩個人基本上是兩種路子。如果要說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設計行業的國際影響,並在國內引起了一些行業外的關注和討論,都是好事。
此二人皆半吊子,不過都很聰明,會交際。曾聽二人國外演講,英語皆爛,其間有香港學生沒事找事不停質疑俞教授設計,俞教授答非所問實際根本不予理睬,不愧見過大世面;王教授相比之下在國外尚未出名,語氣多有謙遜,而所講內容在我中國學生看來只是對傳統文化簡單翻譯和強行挪用,一同行耳邊低語,王奔普利茲克而去,未三年,果得獎。
理念上王教授更注重鄉土,手法技術先不論,有理想;俞教授在行業內總體地位高的多,很有人質疑其鄉土的理念,但是其影響改變推進中國景觀設計的作用不容抹殺。
鄙人之見是俞孔堅身上只見以數據分析和生態改善為中心點的設計理念。骨子裡西化的一塌糊塗。對王澍的了解不多,但至少在外包上一片中國聚落的特徵,至少是當今在皮面上最能讓大眾感受到中國氣息的一位。
樓主你好
請問你是在哪些作品中看到俞孔堅的鄉土之風?我倒是感覺他的作品是飽含方法論的國際化實踐。
王澍,從思想到作品都很「鄉土」,這大概是他一直追求的吧。
非說共同點的話,倆人也許都是各自領域的先鋒和異人吧!
-----------------------------------------------------------------------------------------------------
前陣子讀了俞孔堅的《回到土地》,加深了對俞的理解。一方面,俞強調土地鄉土,這看起來很有「城市農村化」的意味,他雖然強烈批判「城市化妝運動」,但似乎也不能對城市建設提出更好的切合實際的建議,畢竟城市和鄉村不同,城市不能也不可能等同於鄉村。另一方面,俞運用比較成熟的生態學知識在城市和更大的尺度下進行批判和實踐。
總的來看,我認為,俞在思想上是很超前和激進的,他是卓越的景觀生態師和城市批評家。至於樓主說的「鄉土」,我想更多的是體現在思想上的某種回歸(避世、避城市的),作品裡的鄉土之風還是沒看到,鄉土植物一定是有,但這只是基於生態規律的「追求」。
關於王澍再說兩句,他的「鄉土」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也就是形式感和符號性很強,但肯定也是跳出了仿古這個低俗的圈子,除了文化層面,他也從建築材料、建造方式入手,也就是他既是文人又是匠人,他在思想上是也許是懷古的,但他懷念的是古代的城市生活。(150210)
怎麼說呢,我們學校大一通用課程,大二大三景觀建築和建築學課程完全不一樣,因為學的沒點關係。但是我們大三有一個課是和建築生一起合作完成的。總體就是分開的學,因為重點不同,但是要一起合作的做項目。Ps建築和景觀最大的不同一個是設計地上 一個設計地表,一個用物理,一個用生物。
俞是個商人;王是個文人。 共同點是一般人都學不來
最近才知道王得好基友是美院校長,然後校長桑是xxx的外甥。細思極恐,一個人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總而言之,我應該為王感到慶幸,同時內心也透露出一絲對這種深藏於光線背後的政治推力感到一絲驚恐。 還有,老俞是不是快評上院士了。。。種種現象讓我越來越懷疑自己看到的表象。
正在讀《回到土地》,個人覺得裡面提到的鄉土挺振奮人心的。對他的一些案例學習後,給人的感覺是他的理論是後於實踐的,他的野草之美和大腳理論的提出,只是讓他的設計顯得更本土化,符合國情。但不管怎樣,對中國今天的生態實踐來說,還是挺值得認同的。
關於王澍,大都說他的建築是文人建築,尋求一種詩意,確實從他的建築布局和傳統材料的使用來看,骨子裡更顯得鄉土些。這些還是和他們的學術經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吧,總的來說都有點消費傳統的意味,差別只是在於誰更不露聲色,更顯得誠懇一些。這好像也是今天普遍的現象吧。
俞孔堅說他的設計是「大腳美學」,曾經一度批判我國古典園林。實際上看俞孔堅早年的文章,他一度推崇傳統環境美學,現在一直堅持著「鄉土美學」和地域化的景觀設計,所謂的重塑「天、地、人」和諧的關係,重建土地與人真實的關係。
那麼土地與人的關係在於「生」。生態、生產、生活。土地養育了人,那麼大地上的景象(包括環境和建築)是人的活動在土地上的痕迹。這就提到地域化和本土化的問題,這可能就是他們的想通之處,地域材料的使用,和地域空間建構的邏輯,和地域的表皮與地域的構成。
「 俞在思想上是很超前和激進的,他是卓越的景觀生態師和城市批評家。 」引用一下,他在實際的設計中使用的是量化和焦點式設計,距離他的理論還有很遠
王澍的鄉土有文化的深層提煉;俞的鄉土是普世價值觀——是態度、是腔調、是歐美景觀實踐成熟套路的拿來主義
個人認為景觀與建築的界限應該分清楚,否則無法深入學習研究。
俞不是搞景觀都市主義的嗎,和鄉土有啥關係。。
推薦閱讀:
※有什麼值得推薦的環藝景觀方面的月刊雜誌之類?
※有什麼比較好的景觀設計網站?
※景觀設計有沒有必要出國留學?
※如何學習景觀設計?
※景觀快題設計配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