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經驗可以送給中醫學生?


題主說是針灸推拿,那麼我給的建議就是,大一的時候,系統解剖和局部解剖千萬!

好好學!

好好背!

尤其是運動系統(骨骼肌肉)血管神經!

趁著大一特別多時間,別參加那麼多亂七八糟社團,一定要好好背這兩本書,等學針灸啊推拿啥的時候,你就懂的。

回答中可能有一些人不知道題主是針推的,所以讓你背湯頭葯訣,四大經典,這個就略過吧,一來題主還沒到時間,二來這些放內科比較重要,雖然你也得好好背,因為以後有時候也會用到方劑,而且因為考研什麼的,但是側重點還是放針推比較好。

對於針推來說,中醫經典,的確,諸如《內經》啊《傷寒》《金匱》啊《溫病》啊,的確不用花太多時間,但是《靈樞》《甲乙經》這些針灸專著你得好好看,然而學這些之前我建議你先學好醫古文,多認繁體字,看經典會節省很多時間。

好好形成辨證論治的思維,針灸也是有處方的,針對一個病不是就按照它的功用扎個一個兩個穴就行了的。

題主說生理學不懂。。

只能說慘了,以後還有你哭的。。我的建議是,做好心理準備,一開始學不懂沒關係,你先背好,分數考好,因為到時候你學內科的時候,那些難懂的基礎醫學你還會回去看的,然後你就懂了。


如果有醫學英語(中醫西醫都行),好好學,發論文的時候一篇能省大幾千。

還有額外建議,看到中醫黑尤其是那種片面的中醫黑就拉黑吧,一來你的解釋他們不聽,二來太浪費時間了。

我說服過不少中醫黑,有一些能好好討論說說話,但是有一些的確就是浪費時間。不是說你要有什麼資格,只是好歹了解一下吧,連針灸的最基本的測量方式同身寸都不知道的,然後就開始洋洋自得自說自話地黑的,指出來了也不承認這種,真的是滿頭黑線。。

暫時就這些吧。

哦對了這裡還有一個回答給你參考

我的知乎回答:給一個正步入中醫學領域的後生的一些實用意見? ①不要因為任何社團學生會活動在專業課請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146312/answer/195523347?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1.中西醫都要學好。畢竟現在中醫院都是中西醫結合。
2.真的對中醫感興趣就要理解中醫模式。做個不恰當的比喻,作為有點西方樂器基礎的人,表示第一次聽古琴是崩潰的,因為樂曲竟然沒有西方音樂的節奏拍子可言。用西醫思維看中醫估計也是這樣。
3.承上,最好能找到一位主用中醫方法給病患治病的老師跟師。
4.針葯並重。
5.不建議自身基礎不紮實的時候上知乎看中醫黑的言論,很容易給他們幾個名詞就繞進去了。不過基礎好了的話,個人覺得和他們辯論可以促使自己不斷查閱資料夯實基礎。中藥的藥理?毒性副作用?隨機對照實驗?甚至是陰陽五行?這些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歷史演變與研究是怎麼樣的?


個人覺得最重要的經驗就是不要試圖搭建空中樓閣。 背幾個協定處方,按別人的取穴照貓畫虎,這些確實可以讓一個小中醫快速上手,甚至還能小有效果。但是這種缺乏自己的分析和判斷的處理方式,不僅制約臨床療效,還增加誤診誤治的風險。所以,精通經典著作是成為一名合格中醫,提高診治水平的必由之路,是整個中醫的基礎。

正好想起之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放到這裡很合適。作者高樹中教授是山東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曾任針灸推拿學院院長,《針灸治療學》教材主編。

道理明白了,還是要真抓實幹才行。為自己定好計劃,開始學吧。


匿名回答只是不想多被中醫黑揪扯
正文回答:
第一 少逛蠢乎,這裡中醫黑成群,什麼厲子卿,五葉等流有一個算一個。根本就是為黑而黑,完全沒什麼道理可講。你可以去看看厲子卿大神回答2000多,和他商業互吹的都什麼人。和他們扯還不如多看看書。沒意義。
第二 夯實基礎,多讀多背經典。萬丈高樓平地起,雖然根在經典,但不得不承認經典如《黃帝內經》常人來看太泛,感覺很難抓到主旨要義。先把中基中診方藥針灸等基礎搞定,有個基本的概念,再去看前人的書,才能窺見識一二。一定要背經典!即使是不明深意,先背下來,以後待你用時自得其效。
第三 多臨床,多實踐,多接觸,多思考,多總結。簡單一句話就是學以致用,在臨床中積累。一方面是增長臨床經驗,更能體會理解中醫理論。另一方面,增加信心。行醫這條路本就不易,何況還黑子多。而且中醫成材周期比西醫長多了。而且還不一定能成材(無奈)。外界環境不行,自己再不給自己創造一個強大的內在環境,真的很難堅持。當你看到覆杯既愈,效如桴鼓時你就知道中醫的強大了。
第四 有條件,有機遇的話跟一位好師傅。中醫這個還是要有人帶的。不單是在醫術上對你有提高,更多的是在醫德,勤學,為人,處事等方面對你春風化雨。
第五 終歸醫者,治病也。能把患者疾苦搞定才是真真實實的。西醫在手術,急救(可惜老祖宗的一些好東西失傳了)等方面那麼牛!不要去排斥。西醫看不上我們,么事,西醫好的我們會學來就是了。也可以看到中醫的不足局限,同樣也能認識到西醫的。這樣對於中醫,和自己的醫學生涯也有個客觀的定位。
但!千萬不要異想天開的用西醫的思維來指導中醫用藥!這種錯誤太多人犯。很多西醫說玉屏風散可以增強抵抗力。來個經常感冒的不辨證型,全給開玉屏風散。來個邪實亢盛的試試。中西醫還在探索人體的道路上前進誰都還沒真正探究明白。如果真明白,很多東西都能解釋,也就不會那麼多問題了。


看到針推專業的格外親切!

基於我目前在臨床一線的所見所聞,『在學習階段不要有門戶之見』是我送給題主最主要的建議。
無論是針灸和推拿,還是針推和方葯,或者中醫和西醫,都可以做到優勢互補。千萬不要因為某些不切實際的偏見而有所偏廢。

另外,針灸和推拿不僅需要紮實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熟練的操作技能更為重要。所以要抓住在校內和校外的一切機會多練多做才能逐步提高。相對來說,推拿操作的機會更多。至於針刺,我建議,最好從扎自己開始!

看到樓上說到解剖的重要性,我也是深有同感!系統解剖、局部解剖對於針推專業肥腸重要。所以最後在以上兩門課程的基礎上,我再推薦一本有關運動系統解剖的圖譜《運動解剖學圖譜(第三版)》。


按佛家的術語來說,中醫有表法有里法。

表法,什麼癥狀,對應什麼病,用什麼方子什麼葯,包括很多古書,很多所謂的名老中醫的經驗,也包括傷寒論。很多人把這些東西當乾貨。這些東西有用,不通用。可以學。但是。

里法,就是表法後面的東西。傷寒論,太陽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有汗桂枝湯,無汗麻黃湯,這是表;而為什麼用桂枝湯,為什麼用麻黃湯,鑒別點在哪兒,為什麼有汗無汗用的方子不一樣,等等等等,後面一系列的問題,這是里法。

表法學好了可以拿來直接用,屬於大資料庫搜索模式,方便快捷,但是只能解決已知的問題,而且受眼界限制。里法學好了,找到了中醫的根本,可以解決的問題就相對全面一些。但是比較難,需要一定的悟性。


四大經典,湯頭,葯訣,全部背下來。就如同初中高中背誦一樣!博聞強識也是一種能力

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在大學裡全部背下來。等工作了再去背,會後悔的!


既然標籤里有針推,那作為從業10多年的小學生來給出點經驗:

  1. 推拿現在主要治療範圍多在傷科,所以傷科相關的病症診斷、鑒別診斷、治療、病因、病機務必充分了解。
  2. 在後續的臨床診療中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3. 多動手是學好推拿的唯一途徑。尤其是手法,和一個人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急性子的推拿醫師,其手法的頻率遠高於慢性子的人。
  4. 如何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赤」就只能依賴於長期的練習和領悟了。
  5. 2. 針灸
  6. 針灸治療範圍遠勝於推拿的臨床範圍,其多見於傷、內、婦等相關治療。
  7. 除了充分了解病因病機、診斷、鑒別診斷,最重要的是相信你所學的理論。
  8. 且多背誦上述答主的推薦,同時練習指力、體會針感、儘可能的採用手動行針。
  9. 3. 不要單獨迷信某一療法
  10. 一定要多法結合。中醫是一個統稱,其主體包括葯、針、推,要把他們結合起來用,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
  11. 「葯不可集則針,針不可之則艾」。

送一句我校的經典語錄。
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
讀經典背經典。。。。。(後面的給忘了)
反正就是,多讀多背多臨床堅持中醫觀點。


本人身處國外, 幾年下來, 深感中醫的弘揚全靠外國人, 日本的漢方葯, 美國的針灸針, 雖心有不甘,

但, 太TMD的好用了.

本人針灸推拿專業, 沒考過研, 畢業便進入實戰.

幾年下來, 小有感觸

針灸結合推拿正骨確實好用, 但也是有局限性.

我推薦學針推專業:

  1. 上學時把所有的穴位, 是所有的, 背住, 解剖位置, 穴位點下有什麼肌肉和組織, 主治能記住也記
  2. 多上手摸, 學推拿手法時也是, 不同的人的回饋不一樣,
  3. 循經背雪時別忘了橫向有什麼穴, 例如: 壇中穴旁開點5寸,2寸,4寸,6寸都有什麼穴
  4. 研究針灸治療學裡面的配穴規律, 以後你便可以自行配伍和發揮

基本功練不好就別扯別的了, 看了其他幾個回答的, 都是信口開河不負責任的,

也是, 網路世界, 哪有那麼多責任可言

任何行業都是這樣, 在你獲得了你覺得你可以接受的工資之前, 都是需要努力下功夫的

勿忘初心

題主:當年我被穴位全靠寫, 所以經絡腧穴這本書被我抄了10遍, 所以, 沒捷徑啊


古文關必須過,這是重點,能無障礙閱讀古籍才不至於走很多彎路。
高度重視經典,《傷寒論》《金匱要略》《內經》《神農本草》。
以四部經典為核心,擴大閱讀面。
以中醫為核心,擴大閱讀面。


好好學醫古文


許久未來知乎,中醫版塊氛圍仍舊讓人失望,還是老實寫點東西給中醫後進吧,比打口水仗要強的多!
以下寫給未來即將上臨床的中醫學生們:
第一:人是整體,不要只盯著局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某種醫學的思路,而既要頭痛醫頭,也要頭痛醫腳才是傳統中醫的路數。

第二:癥狀只是結果,不是原因。治療疾病的目的,不單單只是去除癥狀,去除致病的因,才是正道。看見血壓升高就去吃降壓藥,看見咳喘,就使用止咳平喘葯,這樣的治療方案只是控制,緩一時之急而已,治標的方便法而已。如何找到和去除病因才是治本的醫道。治本難,治標易。以治標控制為主,借治標之藥物持續謀取厚利的商業化的醫療體系,喜歡和培養何種醫生,讀者自辨吧。此種醫療體制不關中醫和西醫之分,治本的醫學才是正道的醫學。

第三:臨診需要放空自己,把病名空掉,做一個空杯子,才容易抓住問題的關鍵點。無論你是中醫還是西醫,當你首次接診那種病歷一打,久治不愈的老病號時,請不妨先丟掉前醫的診斷,重新四診合參,自己給病人定個位,再處方,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穫。

第四:重視經絡診斷和腹診。很多的疾患都會在其對應的經絡及穴位附近找到蛛絲馬跡,比如女性小腿脛骨附近皮膚乾燥脫屑狀若魚鱗可以推斷其小腹有淤血;比如天樞穴附近壓痛可以推斷便秘等等…

第五:做醫生,永遠不要說大話。超越自身能力的事,不要做。特別是遇見了一個問題,你用通俗的近乎白話的語言給他(她)解釋了三遍,他(她)仍然在問你同一個問題的病人,這樣的病人,如果遇見請盡量遠離。這樣的病人只會消耗你的一腔熱血!

第六:對於重症,下手前需要重視診太溪脈和趺陽脈。太溪脈動和趺陽脈動提示了先天之本和後天之本的陽氣強弱程度,這兩樣脈動如果都沒了,還是不要白費力氣了,人不可以逆天而為!

第七:學會使用中醫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人和這個世界。陰陽,五行,六經,這些都是古人認識世界的分類法(工具),我們中醫拿來歸類和度量人體及其生病時出現的證也很好用。

陰陽五行六經八卦等等不要想的太神秘,它們都是古人用來格物致知的工具!
陰陽五行六經八卦等等不要想的太神秘,它們都是古人用來格物致知的工具!
陰陽五行六經八卦等等不要想的太神秘,它們都是古人用來格物致知的工具!第八,最後送給中醫學生:莫將容易得,且做等閑看,基礎決高下,初心是歸途!


不要貪多嚼不爛。

很多同學在大一的時候是很想好好學習的,然後學中基就想著背黃帝內經,學中藥就想著功效主治性味歸經全掌握下來,學方劑就想著一字不落全部掌握。甚至很多同學還會去找各種古書典籍去背,去看,我以前也是這麼過來的。

但是除去那些天賦異稟,過目不忘的,絕大多數人其實都做了無用功。我不知道其他學科是什麼樣的,但是就醫學而言,這確實不是一門理解了就好了的學科,更不是說看了就可以了的學科。看了記不住,有什麼用。我所謂的記住,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不管你在打王者榮耀還是睡到一半被別人叫起來,立馬就能記起來,這才叫真正的記住了,忘不掉了。

能夠達到這個水平,多一門功課掌握,你才多一份基礎。就比如中藥,功效最基礎,從功效反推主治,特殊主治屬於性味歸經,而它們又互相聯繫。在中藥的聯繫背後,是方劑功效主治,是內科方證對應。而內科的主治,方劑的主治,又屬於診斷的證型,最後回歸到基礎理論,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也就是說,在你徹底掌握一部分內容之後,你才有開啟下一部分內容的資格,就像是一個個關卡,雖然它們在課本上確實是寫在一起的。

在掌握了這些基礎學科之後,你再去學經典,背傷寒,或者背其他古書,又會事半功倍。但是不管怎麼說,就算你大學不是全部在學習,只要能夠把這些基礎打下來,今後的路就會好走很多。


同為中醫學生,在這裡默默勸你一句,如果真的喜歡中醫,還是離知乎遠一點好,否則在你學成之前估計先被氣死。然後就是我的個人觀點,中醫還是在於自覺,就像醫古文考研不會考,但你如果精通醫古文,那你就可以自己理解經典,從而更好進步,其次先背藥性再背湯頭,四個經典一定得背,背會以後收益無窮。自己想辦法找一點藥材還有病人見識一下,中醫全靠見過病人才能治病,你只學知識,不實踐,出來完全治不了病 。
中醫修技,更修心,為醫者,需懷濟世之仁心。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里開篇就說:大醫精誠。所以,一定要認真,還要耐心。
最後,希望你可以成長為一個好大夫,共勉
匿了,知乎上噴子太多,心累
以上
----------------------------------------+------------------------------
厲害厲害,不愧是厲老師啊,禁止評論,服氣服氣

懶得匿了,也懶得改回去,ID這裡擺著,服氣,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厲老師果然與眾不同(?ω?) ,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 @厲子卿


遠離知乎上的中醫治療圈


謝邀。
學中醫還是要情懷的~
如果你確實很喜歡中醫,可以往下看;如果不喜歡,學中醫對你可能是種煎熬,請趁早做其他的打算~
相關問題回答的挺多的,直接上截圖了~


經驗呀。送給中醫學生呀。不多,3個方向吧。
一個是鍊氣,簡單的可以京東買上一本書,就練出來了。為什麼讓你鍊氣呢,是因為人體穴位眾多,醫術上也只是粗略的寫了下大概在那裡,那個點,真正的具體位置,還是需要內視來確定在哪。
二個是多學英語,爭取出國,國外對中醫的接受度是很高的,相對國內,國外的環境其實好得多,你看菲爾普斯接受拔罐療法世界第一。國內健兒要是接受中醫buff,還要什麼興奮劑,吊打其他所有國家。
三個,看你學針灸的?一定要隨機應變,最好多問,例如你一定要問清楚穴位定位怎麼模稜兩可說出去,不然有人問你,上脘穴在哪?你說肚臍上5寸,他拿個嬰兒模型讓你找,你那時候就瞎逼了。


認真想想,大家都回答的挺全面的,我就從學習經歷來聊聊吧,
中醫是慢工出細活的工作,必須要有耐心(學醫的將近十年中,沒有工資,必須靠家裡,所以不是有情懷和夢想就行的,考慮實際情況做決定。)
中醫知識博古通今,所以必須喜歡才能學的進去,耐的下心看古文,(看了還不一定能理解,理解了還不一定能運用,運用了還不一定有作用,所以還需要頭腦邏輯思維很清楚的人學習比較有優勢,像我這麼笨的先背會了再說)
先這兩點,喜歡點贊,咱接著聊。


1.多學點西醫知識,少讀中醫古籍。特別是傷寒論和黃帝內經,浪費時間浪費精力。

2.中醫根本就沒有理論。

3.多問為什麼!中醫怎麼解釋麻疹?中醫怎麼解釋糖尿病?上火,痰濕,脾虛,腎虛是怎麼出現的。。他答一句你問一句,問到中醫老師想打人。


推薦閱讀:

胳膊受風了,怎麼辦?
做整脊推拿要脫鞋,可是腳臭怎麼辦?

TAG:中醫 | 針灸 | 中醫學 | 推拿 | 中醫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