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如果碰到的君主不是秦孝公能成功嗎?
問題提問的方式表明無論秦國君主是誰,商鞅都會來秦國變法,只是搭檔換了,那麼我們分析一下:
個人認為不能成功。
首先我們從當時的秦國的狀況來看:外部有魏國強勢碾壓,內部氏族林立,當時秦獻公死了,能繼位的就嬴渠梁(嫡長子)、贏季昌(嫡次子)和贏虔(庶長子)。如果沒有獻公的內定,嫡長子和身份和智慧超群是嬴渠梁的優勢,但是問題已經否定嬴渠梁當君主,也就只能從贏虔和贏季昌選擇(沒辦法,畢竟血統嘛,就是現在也是一樣的重要)。
歷史記載贏季昌強烈反對秦孝公的商鞅變法,應該屬於氏族們推出來的出頭鳥,智商和心機是不能和贏虔比的,贏虔軍功太大,軍隊和老氏族們的擁戴,如果嬴渠梁不繼位,以一個忠誠軍人對待祖國看待,危難之時只有贏虔可以當大位,而贏虔為了秦國也會當仁不讓了,因為當時他自己也明白除了嬴渠梁只有他是合適人員了。贏季昌在歷史上因為反對商鞅變法被秦孝公,在贏虔的強勢統治下他應該很老實,起碼不敢造反,也沒事支持他。嬴渠梁忠心愛國,應該是忠臣類型,不會造反,但是會為了秦國力薦變法。贏虔沒有嬴渠梁的改革氣魄,不是鄧小平類型的人物,個人魅力值不夠,無法舉國托與商鞅,商鞅進行變法也無法順心如意,可能會有一定效果,但是不能達到秦孝公統治的那種變法深度。
但是以商鞅的人來說,能吸引他的必定是雄才偉略的英主,除了不是秦孝公,放眼戰國,還有哪國諸侯能征服他?畢竟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在,知己難求啊,嬴渠梁和商鞅是難得的知己,才能取得商鞅變法的成功。
我是好人,值得關注,謝謝!
商鞅變法得以名震青史,不是當世君王支持就能成功這麼簡單,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詳解:
1.君主支持。當時秦國被魏國吳起編練的魏武卒打的遍地找牙,五十萬秦軍都沒幹過區區的五萬魏武卒,河西之地盡數落入魏國手中,其它諸侯國紛紛輕視秦國,列入蠻夷之類,秦國到了亡國滅種的危險關頭。如果魏國升任吳起為相,全面主持改革,利用全國之力攻打秦國,可能秦國已經不復存在。所以,秦孝公接任之後痛定思痛,及時發布舉世聞名的「求賢令」,不惜重金聘用人才,對商鞅信任至極。
2.人亡政存.當時的諸侯國,為了發展和生存,紛紛進行了變革,比如魏國的李俚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趙國的胡服騎射,楚國的吳起變法等等,前赴後繼,絡繹不絕。然而,除了秦國能夠一以貫之,其它國家的變革,基本人亡政息,加上改革不徹底,拖泥帶水,與秦國相比,此消彼長,國力日益捉襟見肘。而商鞅被殺之後,雖然秦國上下對商鞅恨之入骨,但是大家也知道,只有繼續推行商鞅變法才能立足於諸侯之林,不再重蹈覆國的危機。要知道商鞅被殺之前,剛剛幫秦國奪取了河東之地。
3.一統天下。若不是秦國最後并吞六國,一統天下,商鞅變法也不會如此有名。因為最後的事實說明,也只有秦孝公支持的商鞅變法實現了終極目標。然而,秦國能夠最終一統天下,並非商鞅一個人的功勞,要看到後世秦王依然遵循求賢令的做法,不斷招攬和重用人才,才是秦國最終勝出的關鍵所在。比如張儀的連橫破壞諸侯合縱,范睢的遠交近攻逐步蠶食近鄰,白起殺伐佔了戰國死亡將士的一半,讓其它六雄元氣大傷等等。
所以說,秦孝公的絕對支持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後事君王的接力進取才獲得了最終的成功。
秦獻公時期,吳起在魏國培訓了戰力強悍的魏武卒,並在河西之戰中以五萬魏武卒打敗了五十萬秦軍。把秦國黃河以西的地方五百里土地奪下。秦國戰略空間被壓縮在華山以西狹長地區。秦國已經非常危險了,直到商鞅變法以後,商鞅率秦軍收回河西之地,因戰功封為商君。秦孝公任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設縣制,獎耕戰,秦國國力才發展起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秦獻公其他幾個兒孑贏虔,贏季昌拚命反對變法是因為變法取消世襲制,定軍功二十級,按軍功授爵。他們是貴族不可能上場撕殺,因此會喪失貴族地位,變法切實剝奪了他們貴族權力。徦如他們做了國君,從國家長治久安和自身利益考量都會非常支持商鞅在秦國變法以改變秦國命運。舉個例子,三國時期孫權或者曹丕人沒記清楚,事情是真的,他們在當世子時錢不夠花,就向掌管財權的大臣借錢,該大臣堅持原則,按律辦事一毛不撥。世子非常生氣,想盡辦法換人。後來的大臣很會辦事,有求必應盡量滿足世子要求。等世子上位當皇帝之後立刻把擠走的大臣請回來管理財政。當事故大臣問皇帝為什麼的時候,皇帝說治理國家就該用堅持原則賢良的人。
商鞅原來叫衛鞅,衛國人。聽說秦孝公重
用人才,謀求強盛,便從魏國來到了秦國
正應了那句古話:「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
流。」雖然不能善終,但也實現了自己的價
值!
有人說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這可不是必然
邏輯。金子只有碰到了識貨的匠人才會發出
璀璨的光芒,才會價值連城流傳百世。
商鞅只有碰到了秦孝公才能改革成功,當時
其他戰國都不行。為啥這樣說?雖說當時各
國或輕或重都在改變,但這只是變,是修正
是縫縫補補,是腳疼醫腳,頭疼治頭。是局
部是眼前。而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改革
的全面、深入、徹底。發揮的作用,產生的
效能舉世公認。自秦孝公改革至秦惠王傳承
發揚下,秦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為秦始皇
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另外商鞅雖在秦孝公死後而遭五馬分屍,但
改革措施並沒有廢除,這也說明了改革的成
功、徹底! 所以不要動不動就膚淺的喊叫「是
金子總會發光的!」
假如你是塊金子就一定想方設法讓工匠發現
只有他才能讓你閃閃發亮,價值盡現! 嗚呼
哀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
如果商君不是遇到秦孝公,因該不會成功變法。如果可以,那為什麼秦國通過商君之法,強大了以後,山東諸國為什麼不效仿。商君之法就是一場革命,剝奪老氏族的田地。軍功爵就是拿老氏族的田地,分給立有軍功的人。這在山東諸國,誰也做不到。不過最有可能,跟著燕昭侯也會成功。燕昭侯能做千金買骨,足見他也是一位雄主。
不好說。
俗話說,性格不同命運不同。琴瑟共鳴,鑼鼓相伴。商鞅成功就秦孝公緊密捆在一起,換個人絕對會不一樣,或許更好更激進,或許直接打冷宮。
歷史上這樣的變數故事接連不斷,沒有一樁脫離這個規律。
難,商鞅變法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君王強有力,自始至終的支持,任何一個時間的意志動搖,都會導致變法的失敗,以當時天下諸國的君王而論,唯有秦國的秦孝公贏渠梁有這種鋼鐵一般的意志,背水一戰。你是青山,我是松柏,正好能夠說明這種依存關係,所以商鞅是幸運的,秦國也是幸運的。
推薦閱讀:
※秦檜的後人中了狀元,乾隆故意問他的祖宗是誰,他是怎麼說的?
※人們常說慈禧出逃的時候總是為了一雙襪子而苦惱並且讓她受盡折磨,是為什麼呢?
※如果你征服了整個世界,作為統治者你會將首都建在哪裡?
※最了解邵陽北塔的歷史脈絡與淵源居然是一個和尚和一個將軍,你知道他倆嗎?
※呂布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