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隋煬帝征高麗,唐太宗也要征高麗?
是啊,為何?從隋煬帝楊廣登基開始。即公元612年開始。隋煬帝首次征伐高麗到公元614年隋煬帝三次征伐,首次討伐高麗起兵總計一百多萬,可以說,大隋亡國的起因就是討伐高麗。楊廣算昏君也就罷了。大唐二主唐王李世民也討伐高麗,但也以失敗告終,最終總算在唐高宗時期平定高麗。積兩朝3代帝王之力去征伐高麗?值得嗎?可以數。值得,太值得了,太有必要。
高麗從漢武帝開始就是華夏領土,後來又成為中國的附屬國,但數次分裂和獨立,也曾經多次攻擊遼東,隋文帝在位的時候,高麗國主數次攻擊遼西。引發楊堅不滿。但最終以高麗退兵結束、可以說,高麗的不聽從宗主國的是高麗受到征伐的起因和緣由。但從大隋這方面來說。首先是楊廣個人的好大喜功。四方來夷,八方朝拜。是楊廣的夢想和希望。而征討高麗就是為了震懾邊境,尤其是為了警告突厥。以攻擊和佔領來達到威懾目的。雖然結果卻失敗了。但這個戰略是正確的。
隋煬帝之所以要征伐高麗。另外一個最關鍵的原因是為了徹底掌控兵權和擺脫門閥。尤其是關隴軍事集團的掣肘,楊廣的祖父楊忠以及李淵的父親李虎,都是與當年宇文泰等高級將領共稱西魏八柱國。可以說西魏八柱國牢牢的把控了關隴集團。楊堅之所以能夠廢周建隋,就是因為自己是 八柱國主要成員。基於共同的利益,關隴集團也參與其中,使得楊堅登基為帝。也正因為如此,楊氏父子也怕其他關隴集團有樣學樣,再來一次廢隋建國。擺脫和徹底控制關隴集團是楊氏父子的共同思想和意識如何擺脫關隴集團的控制。但是楊廣採取了比較激烈的手段,就是戰爭。通過戰爭掌控軍隊,也同時消耗關隴集團力量。但由於關隴集團的激烈反抗,最終導致關隴集團推出另外一個代理人李淵推翻大隋。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大唐。
但李淵建唐以後,同樣開始打壓關隴集團,做的比楊廣更狠更絕。李世民採取的和楊廣一樣的方法,就是征伐高麗,可以說。隋唐兩代征伐高麗目的都是為了對付關隴集團。但直到武則天登基為皇帝的時候,唐朝才徹底擺脫和控制了關隴集團。關隴集團的最終衰敗也使得唐朝不再受到關隴軍事集團的擺布。
可以說,隋唐兩代征伐高麗,關鍵是內政。是為了徹底掌控朝局是士族門閥。但遺憾的是隋煬帝失敗了。唐朝成功了。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高句麗是高句麗是高句麗!
根據史料記載,高句麗大概起源於漢朝,其領土和行政規劃基本上都是在漢武帝時代設置的朝鮮半島四郡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三國曹魏時代一度被滅國,後又死灰復燃東山再起,擁有700餘年歷史,大概在南北朝末期,也就是接近隋唐時期,高句麗達到鼎盛時期,擁有幾百萬人口,擁兵大概六十萬,全國實行全民皆兵,在古代這可是很驚人的勢力了,成為中原政權外的第二大政權,威脅了中央統治,而且有分離的跡象,並且有意圖朝中原再度擴張之勢,所以隋唐二朝不可能容忍這種政權的,隋文帝時期就開始征戰高句麗,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唐太宗時期繼續征討高句麗,直至唐高宗時期才滅其國,永絕後患。
古語有言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高句麗在隋唐時期擁有如此強大的勢力,野心勃勃,不斷挑釁,嚴重威脅了中央政權統治,隋唐二朝帝王不持續征討才怪。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首先是征高句麗,不是高麗。高句麗是漢武帝時期的夫余王子朱蒙建立的中國的地方政權,在中央政府強大時,高句麗對中央政府稱臣,在五胡亂華時,不斷的做大,先是丸都(今天的遼寧集安)是其首府,逐漸征服朝鮮半島的北部,遷首府於平壤。在隋煬帝時,高句麗有2百萬人口,他又是一個農業強大地方政權,對中央政權來說,是一個極大的不穩定因素。再加上隋煬帝急於消除關隴集團的兵權,想通過戰爭的方式來收回兵權。而唐太宗也了是因為高句麗是一個強大的地方政權,嚴重的威脅了中央,而對其用兵,當然還有為中華子弟報仇的心理(因隋軍犧牲的戰士被高句麗做成京棺)。
隋煬帝和唐太宗都是了不起的皇帝,有全局的戰略眼光,看出了高麗對中原的潛在危害,所以要征高麗,將危險扼殺於萌芽狀態!後來的女真金國和滿清,正是從高麗故地崛起,所以說現在的外東北和半島問題對國家安全的威脅,遠比我們看到的和想像的要嚴重的多!
對於半島上的那伙人究竟是啥來歷不必細究,但他們曾趁中國內亂(南北朝)時佔了大部分的遼東地區,這對於中原王朝卻是要足夠重視的!因遼東地區可農可牧還可漁獵,如內部統領的好就完全可發展出毫不遜於中原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組織結構來的!遠比漠北更能對中原造成威脅,(歷史的看鮮卑金,清等都是這樣的)而純起漠北方向的匈奴,蒙古,遼等可通過經濟模式來緩和,加上適時的打擊就可相對安定,隋唐之際要北擊突厥,更不能讓突厥與半島系聯繫起來,如不趁國初有力之時先平了這個方向,後患無窮,唐如沒定遼東,到了吐蕃興起後就永無寧日了……
推薦閱讀:
※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身為太子,為何卻要謀反得天下?
※李淵是怎麼大權旁落的,為什麼沒人幫李淵?
※玄武門之變,為什麼沒有外地勤王救駕的軍隊?